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什么欠缺?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教育孩子筆記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狀態(tài),是父母的教育狀態(tài)。現(xiàn)在有很多母親的理性讓我覺得比較可怕,在談及孩子的時候,缺乏情感的基礎(chǔ),缺乏情感的支撐,母親的這種理性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是很可怕的。父親和教育是有距離的,有距離不可怕,但父親要表明在家庭教育這個空間里的位置,要表達清楚在家里對孩子的精神導向是什么。
1.教育的最佳狀態(tài)在于一個“養(yǎng)”字
家庭教育重在養(yǎng),而不在教?,F(xiàn)在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對學習熱情不足。養(yǎng)魚重在養(yǎng)水,養(yǎng)樹重在養(yǎng)根,養(yǎng)人重在養(yǎng)心。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養(yǎng)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yǎng),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chǔ);智商再高,沒有恰當?shù)摹⑾鄳男膽B(tài)支撐,天賦很難發(fā)揮。我們先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養(yǎng)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yǎng)孩子,或者如何達到養(yǎng)孩子的狀態(tài)。如何點燃孩子內(nèi)心的學習熱情,點燃需要一定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狀態(tài)才能點燃。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慮不安的,我們很難去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面對孩子不管出現(xiàn)任何狀態(tài)的時候,保證母親情緒的平和,這是你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2.正確解讀父母兩個字的意義
父親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品質(zhì),就是風度。父親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在什么時候表現(xiàn)風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誤的時候,父親如何表現(xiàn)風度,這是帶給孩子內(nèi)心的一種力量,也是帶給孩子的一個空間。
母親的“母”包含什么樣的生命意義?這是我們生命角色里面必須解讀的內(nèi)涵。
第一個字是“虛”。很多媽媽很實在,看孩子的時候一眼能看出來三個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nèi)涵。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的時候都不要動,為什么不要動,因為它的優(yōu)點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動力。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不可理解。為什么這樣,就是這個“虛”沒做好,不能夠虛下來的母親,不能夠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空間,孩子的情緒就在媽媽的情緒里面包圍著。
第二個字是“弱”。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你這種狀態(tài)里面一點點的削弱。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nèi)心必然自信而堅強。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嗎?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實現(xiàn)對孩子的托舉,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說話的家長,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
第三個字是“柔”。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一個母親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對孩子成長的過程,如何做到這樣一個“柔和”。越柔和的母親,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揮能力越強,凡是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嚷,對孩子叫喊的母親,會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這種引導能力。
3.家長的心態(tài)第一放在哪
家長的心態(tài)第一放在哪?我們?nèi)绾稳グ阉男膽B(tài)養(yǎng)好,別急著報班,別急著找家教,別急著找一些方法層面的東西來解決這個問題。家庭教育重在養(yǎng),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讀的是這兩個字,一個是心,一個是情,無心無意是家庭教育的特點,有情有禮是家庭教育有效實施的必須遵守的原則。n4507.cn
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個原則,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F(xiàn)在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是什么呢,有情無禮。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guān)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家長給他穿,給他洗,說愛孩子的時候愛到早晨起床的時候,在旁邊喊,甚至幫孩子穿衣服,這叫愛嗎?這個情已經(jīng)失去了教育的價值。另一個現(xiàn)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任何層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nèi)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們的孩子渴望到問我們要東西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才把道理點出來。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媽媽那我該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該怎么辦,這個時候一個小道理過去,才有可能實現(xiàn)帶給孩子的一種引導能力。
4.家長內(nèi)心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nèi)心不安的背后的這些干擾源,這些基礎(chǔ)層面的支撐亂了,更可怕。如何實現(xiàn)家長的情緒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現(xiàn)一個問題,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靜下來,先把自己的情緒先調(diào)整好,然后再面對問題。
如何實現(xiàn)情緒的自我調(diào)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爸挥衅届o的內(nèi)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們家長的內(nèi)心平靜下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內(nèi)心里面,沉淀為自己的一種狀態(tài),否則,教育的思考就像水過地皮濕一樣,從每個人心里流過。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對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內(nèi)心,內(nèi)化為你的一種狀態(tài),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你聽任何報告都是無效的。沒有沉淀的消化,就沒有實施教育的資本,也就是沒有沉淀的過程,我們就不可能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實現(xiàn)。
5.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空間要留給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著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錯誤的空間里來了,這個空間是每個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參與到這個空間里面盯著不放,拔不出來,不讓他管不行,不讓他管就沒有別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讓你放不是不管,讓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對孩子的情緒做養(yǎng)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過多的參與等于我們不知不覺、兢兢業(yè)業(yè)在犯錯誤。
6.家長的教育能量釋放出來,足以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當一個人對學習失去熱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談不上很好的發(fā)揮。有的家長說孩子表現(xiàn)不好,不好好學習,在我們這可以解決問題,可以找到答案?!扒笕瞬蝗缜蠹?,求己不如求學”,中國的文化,最大的特點是內(nèi)視,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大學》里講“正心、然后誠意”,正誰的心,家長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實氣質(zhì)決定了孩子的學習差異,孩子的氣質(zhì)就是父母的狀態(tài)慢慢內(nèi)化給他們的一種氣質(zhì),就像我們的職業(yè)習慣一樣。如果一個家長的內(nèi)心永遠是冷漠、浮躁的狀態(tài),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樣彈回來了,孩子也一樣。父母的情緒孕育著孩子學習的情緒與氣質(zhì)。
啟動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啟動家長和孩子內(nèi)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情緒和情感的力量,要達到“熾”的程度。熾就是熱,熱到能夠燒烤孩子內(nèi)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氣質(zhì),就是拿我們父母恰當?shù)那椤,F(xiàn)在我最擔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現(xiàn),而是情的不足,義的模糊,家長是孩子情和義最大的啟蒙者,如果你們這一塊的啟蒙力量失去了,對孩子才能上的表現(xiàn)肯定是一個遺憾。
7.家庭教育應該站到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歸和文化的守望與傳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術(shù)層面來折騰了,應該站到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山東是文化的圣地,齊魯文化又以齊文化為龍頭,在齊文化這樣一個博大的空間里面,我們不應該站到文化的空間去看待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個文化的載體,不同家庭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的氣質(zhì)都是有差異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幟,教育做到最高點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說話孩子內(nèi)心就被我們感化了,同時產(chǎn)生另外一種生命力。
家長自身對教育素質(zhì)的修養(yǎng)和提升,僅僅是實現(xiàn)家庭教育功能的開始。90后孩子內(nèi)心的邏輯,和我們成人之間內(nèi)心遵守的邏輯思維是不一樣的、是有沖突的,但是他們的這種邏輯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們?nèi)ラ_發(fā)、面對、指導。我們要反問的是我們的教育儲備夠不夠,我們的家庭教育能量夠不夠,我們的教育修養(yǎng)夠不夠。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
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
為孩子時時處處、方方面面著想的父母并不是最有責任心的父母,父母的這種“全方位”的責任心,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零責任心”。
家庭教育是人生發(fā)展的基石。良好的家庭教育會使孩子養(yǎng)成活潑開朗的個性、意志堅強的性格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當?shù)募彝ソ逃?、父母過分溺愛形成家庭的“溫室效應”,容易使孩子對學校和社會產(chǎn)生畏懼和回避的心理,覺得只有家里才是溫暖的,從而難以形成很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對此,很多家長不以為然,仍信奉樹大自然直,殊不知一旦孩子長大,則悔之晚矣!
狼的故事:透視家庭教育重要性
很久以前,公狼和母狼產(chǎn)下狼崽兒,它們很興奮,滿心希望不久的將來自己的孩子能長得像它們一樣威猛英俊。狼爸、狼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小狼崽兒想要的,它們就想方設(shè)法弄來給它。它們?yōu)樾±菈玖艘粋€窩,好讓它無憂無慮地生活。時間慢慢過去,公狼和母狼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像一匹威猛的狼,倒好像一只溫順的小綿羊!公狼和母狼讓小狼去捕食,小狼對憂心忡忡的父母說:“做一匹狼太辛苦了!還要自己捕食,忍受風吹雨打,我還是想做一只由別人喂食的小羊!”
看了這則寓言故事,您想到了什么?您想要您的孩子長大后仍然由您給他“捕食”,還是想要他能夠獨立自主?您希望您的孩子將來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還是一點責任都害怕承擔?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家長在早期家庭教育中打造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會造就孩子不同的個性。
童年,每個人只有一次。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給孩子的童年及一生留下什么?有的父母會感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我們會用我們的所有、盡我們的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笨墒?,許多父母并沒有真正懂得,而有的父母即使懂得了,在實際的家庭教育中,也還是任由感性的寵愛、溺愛駕馭理性的培養(yǎng)、教育。
優(yōu)秀家教:關(guān)注子女成長的重心
明智的父母都會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對子女的責任是“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的完美結(jié)合。
所謂“有限責任制”就是指父母不會“義不容辭”地把孩子的事情全包下來,而是該放手時就放手,不做孩子的超級保姆和完美看護,而是以孩子自身的發(fā)展為導向;“無限責任制”是指父母該出手時就出手,對孩子整個身心的培養(yǎng)和教育負有無限的責任。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給予自主的空間——培養(yǎng)責任心。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使孩子形成負責的思維方式,從而在行動中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是個人責任心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是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對朋友、對家庭、對社會、甚至對整個人類的責任感,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屬于社會責任心的培養(yǎng)。
《顏氏家訓》中說:“父母施教,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奔彝ソ逃獜男∽テ?。在家庭生活中,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呢?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定的權(quán)利和自由,讓孩子可以有一定的空間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只有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才會產(chǎn)生“獨當一面”的意識,從而形成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認識。如果一切都是父母包辦,孩子沒有發(fā)言的權(quán)利,那所有的后果當然是父母負責,孩子還能為什么負責呢?
具體而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包括穿衣、洗漱、收拾房間、整理文具等等。就拿整理學習文具來說,如果孩子自己收拾,當?shù)搅藢W校發(fā)現(xiàn)漏拿東西的時候,他就會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并會在以后的生活中非常注意。而如果是父母包辦收拾的呢?那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要用的文具沒有帶的時候,就會埋怨父母沒有整理好,而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負責。
因此,為孩子時時處處、全全面面著想的父母并不是最有責任心的父母,父母的這種“全方位”的責任心,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零責任心”。而讓孩子自己探索、自己做事、自己負責,并不是父母責任心的缺失,這種“半責任心”反而能培養(yǎng)孩子強烈的責任感。
第二,量力而行——培養(yǎng)自信心。
家庭教育中,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一定要注意:給孩子布置的任務(wù)要考慮孩子的能力,讓孩子量力而行?,F(xiàn)在許多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患了“失敗綜合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習和生活上的任務(wù)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及。在校學習不好,老師批評;在家父母逼迫學習,成績沒有提高。這使得孩子產(chǎn)生很深的挫敗感,從而屢戰(zhàn)屢敗。要避免這種弊病,除了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外,還要鼓勵孩子,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成績,提高其自我成就感,培養(yǎng)其屢敗屢戰(zhàn)的自信心。
第三,兒童的自立教育——培養(yǎng)獨立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是永無止境的??墒呛⒆涌傆幸惶焓且毩⒌摹毩⒌毓ぷ骱蜕?,父母能包辦一時,但不能包辦一世。所以,作為明智和負責的父母,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心,使孩子在您放手時,能讓您放心。
首先,通過生活中的點滴事情,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服務(wù)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孩子勤勞的習慣和品質(zhì),使他們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凡事依賴父母。中國父母非常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教育責任心超重。為了使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父母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的事情。代替孩子尋找學習資料,代替孩子制訂學習計劃,使孩子幾乎失去自理能力,獨立性極差,除了學習外,什么都不會。孩子在這樣“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下,往往遇到困難就會退縮,在風浪面前,會變得束手無策,一旦失去幫助更會怨天尤人。
其次,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幫助孩子養(yǎng)成敢于面對挫折的勇氣。
我們知道,孩子畢竟是孩子,心智年齡小,讓他們自己學習自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吃很多的苦。家長難免心疼,拿不出“鐵石心腸”來對待自己的“心肝寶貝”。但是哪個人不是從跌倒、爬起、再跌到、再爬起的反復中學會走路、做人的?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家長不能心太軟,要嚴格要求,用自己的理性和知識指導孩子怎樣對待挫折,必要時要和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教育是一項需要大智慧的事業(yè),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只有高明理智的父母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也只有科學理智的家庭教育才能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打下穩(wěn)固的根基。
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有什么作用?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中極為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那么指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師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wù)。
一、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離婚率日趨上升,這樣的家庭將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這些孩子往往孤僻、任性、心理脆弱、承受力低、報復心強、學習成績較差,因而我們一家都善于欣賞別人,學會了理解和寬容,從不當著孩子的面發(fā)脾氣,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安定、幸福、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孩子會受到極好的熏陶,并學會欣賞別人,能與同學友好相處。在家里,家長很少粗暴地訓斥孩子,當他犯錯誤時,他們總是耐心地給他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告訴他,如果父母是正確的,他必須聽從;如果他是正確的,父母也堅決支持他。他們努力做到與孩子友好平等相處,絕不以輩份壓人。
二、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他們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給孩子最好的影響,讓他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他們要求孩子像爸爸媽媽一樣愛清潔、講衛(wèi)生、愛學習。只要孩子做得好,他們總是贊美他;不好的習慣慢慢改正,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他們很重視對孩子讀書興趣的培養(yǎng)。從一兩歲的畫報,到三四歲有看圖的故事,孩子對書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小的時候就看了不少書。孩子上小學前就會計算1000以內(nèi)的加減法 會讀很多古詩 人2000多漢字每到星期天、節(jié)假日,我們都會帶他出去玩,到公園、游樂園,開闊孩子的知識視野 ,孩子自然開心,而他們更鐘情于新華書店,他們對書的迷戀并不亞于當教師的我。
三、嚴格與慈愛并行
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許多現(xiàn)代文明的產(chǎn)物。我們既想辦法為他提供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也不忘對孩子進行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們會給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們也會常常給他講紅軍長征過草地吃草根樹皮的故事。我們關(guān)心孩子的成長,但絕不僅看分數(shù):當檢查家庭作業(yè)發(fā)現(xiàn)錯誤時,我們會嚴格地指出來,但絕不會對他喝斥嘲諷;當他與同學發(fā)生糾紛時,我們愛他,但絕不袒護他。我們在努力地塑造他,我們希望他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做一個堅強、勇敢的生活中的強者。
四、配合老師,作好學校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長只有與學校與老師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學以后,雖然我們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但我們經(jīng)常通過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學校的情況,也通過與老師的聯(lián)系,檢查作業(yè),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對于學校的各項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愛與父母對子女的愛一樣深。孩子在無數(shù)老師的辛勤培育下茁壯成長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 、大學 到讀研 , 一路走來 ,成績都是非常的優(yōu)秀。
三年級家長讀《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后感
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時真不知該如何去回答孩子的為什么,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深刻的感到自己是多么的無知。有時我會讓她親自動手做,他開心的不得了,還自言自語;‘原來是這樣做的??!
記得有一次,她回來對我說;’今天我沒有撒謊,同學問我她的發(fā)夾啊好看、我不喜歡那顏色,就說不好看,她就不高興了,還讓別人也不和我玩呢。我對她說;’如果你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你想聽到別人怎么說?當然是好看了。他豪不猶豫的回答我。所以呀!我們要學會贊美別人,這是禮貌,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就覺的別人也不好看。小家伙被我說的已經(jīng)沒有剛開始時的委屈了。你的同學讓別人不和你玩那是她不對,但是,你也不能記仇哦!你也有做錯事的時候
,你做錯了,是不是也想得到別人的原諒呀?她說;媽媽,我懂了??磥?,孩子遇到什么事,家長及時的疏導是很重要的哦!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敏感的也是急易傷害的。
現(xiàn)在,他都三年級了,撒謊的壞習慣還沒改掉,讓我們不得不反醒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許對她的嚴格方式不對,做錯事就罰,這也許是把孩子推向撒謊的最終原因吧!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艱辛的,在沒有真正獨立生活以前,孩子是需要不斷修煉的,同時家長也在修煉自己的不足。
每當看見街上討飯的,我女兒會主動要給錢給他們,當然那些身體健全的我會不讓她給,并將給她聽不給的理由。
在學習上,她不是很主動,以前,我老是喜歡催,發(fā)現(xiàn)越催越慢。我對她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會的可以來問,你要學會思考,怕動老筋是學不好的,你只要主動學習,一定學的好的。媽媽相信你。以前我們老是拿她和別人比,對她或許已經(jīng)造成極大的打擊了。這也是我們作為家長的需要反省過錯。
是該適當?shù)姆攀至?,讓孩子自己去計劃,,讓她做自己的主人?/p>
三(3)班顧安琪家長
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是什么
我想,家庭教育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的理念不對。
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但結(jié)果會比較統(tǒng)一,就是跟孩子無法交流。造成代溝的出現(xiàn)。
我感覺,家長也是需要學習的。不是因為是家長說的都正確。主動學習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不僅在知識方面。
所以,理念不對不怕,主動去學去改變,只有改變了自己,才會有希望改變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孩子成長中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往往與家庭教育缺失有關(guān)。一些孩子雖然得到了父母物質(zhì)上的溺愛,卻又陷入情感交流上的貧乏。我們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誤區(qū)?有何破解良方?
管吃管穿管不了“心病” “非職業(yè)”家長“無證上崗”
“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學?!?,這是王先生的教子經(jīng),也是大部分家長認同的教育方法。這些家長認為,做一個好家長,就是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翟紅娟老師認為這種教育方法有失偏頗,她說:“父母要明確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責任,你不僅是孩子的保姆,還是第一任啟蒙老師?!币虼?,她建議家長在噓寒問暖之外,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
由于父母沒通過培訓便在家長這個“職位”上走馬上任,以致多數(shù)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有些家長對孩子太過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林女士的兒子在一所寄宿制學校讀初中,一個月回家一次。“我現(xiàn)在天天都在擔心他,一個人在外面有沒有吃飽穿暖?碰到什么困難沒有?”為此,林女士每天給兒子打一個電話。
有些家長則是對孩子的不良嗜好無能為力。孫女士自認是個失敗的媽媽,因為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卻連自己的兒子都教育不好。雖然戒網(wǎng)癮機構(gòu)魚龍混雜,但教子無方的她只好病急亂投醫(yī),狠心把兒子送進一家戒網(wǎng)癮機構(gòu),希望通過強化體力勞動盡快把這棵長歪了的小“樹苗”扶正。
還有些家長是因為無法與孩子溝通而發(fā)愁?!懊刻於紴榱撕⒆用酰珊⒆舆€是對我愛理不理?!奔议L辛苦,孩子卻不領(lǐng)情:“整天只知道問分分分,你最關(guān)心的是分,不是你孩子?!鄙踔劣袩o奈的家長表示:“誰能幫我教育孩子?出多少錢都可以。”
“替不了”的爹媽“顧不上”的學?!≌l來補齊家庭教育短板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青少年時期性格、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此過程中,家長的作用又無可替代。”石家莊市十五中班主任張麗表示,相同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性格、交往、學習等多方面表現(xiàn)出較大差距,這跟父母的言談舉止和對子女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關(guān)系,因此家長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石家莊市十五中教育處主任張壽明說:“家長不能把學校當成托兒所,把孩子送進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家長要多和老師溝通,及時根據(jù)孩子具體情況進行指導。”
“有些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方法不夠科學,而學校又不可能替代家長?!睋?jù)翟紅娟老師介紹,為了解決家長不會教的問題,目前國內(nèi)出現(xiàn)了各種形式的家長學校,專門為家長傳授教育知識。
翟紅娟說,家長學校一般有面授、網(wǎng)上家長學校、廣播家長學校、電視家長學校四種形式。有些家長學校還自編了教材,我省的省家長學校組織編寫的《家庭教育手冊》就是其中較完備的一套。
是否有必要上家長學校,家長學校的實際教學效果如何,是當前家長們最關(guān)心的問題。對此,省家長學校張艷輝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孩子染上壞習慣就像生病一樣,剛發(fā)現(xiàn)癥狀時不去醫(yī)院診治,等到晚期就難辦了?!眳⒓舆^家長學校的一位家長對筆者說:“以前孩子總和我對著干,我對他不是打就是罵。聽老師講完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后,我試著和他交流了幾次,沒想到我們爺倆居然能心平氣和地談話了?!睋?jù)這位家長介紹,在家長學校,能得到教育專家權(quán)威指導,聽優(yōu)秀家長介紹經(jīng)驗,還能和其他家長一起討論好的教育方法,很有針對性。
成人教育還是義務(wù)教育? 家長學校“夾縫求生”
教學方式形式各異,專業(yè)教材針對性強,可家長學校的發(fā)展卻并不像想象中那樣樂觀。據(jù)省家長學校張艷輝介紹,全省有1000萬中小學學生家長,但進入家長學校學習的只有1%左右。
根據(jù)相關(guān)文件,家長學校是“為提高家長素質(zhì)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組織的成人教育機構(gòu),由教育行政部門主管,中小學、幼兒園主辦,校務(wù)委員會負責家長學校的管理”。屬于成人教育機構(gòu),卻脫胎于義務(wù)教育階段公立學校,注定家長學校在成人教育和義務(wù)教育之間有扯不清的淵源。身份不明,家長學校一“出生”便預示了其尷尬處境。
“根據(jù)義務(wù)教育全免政策規(guī)定,如果被界定為義務(wù)教育性質(zhì),那么家長學校絕對不能收一分錢。但實際上,家長學校的學員為家長也就是成年人,理應按照成人教育政策對待?!彪m然據(jù)有關(guān)規(guī)定,“家長學校的辦學經(jīng)費,除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下?lián)芡?,可不以營利為目的,收取少量的辦學經(jīng)費,同時可籌措社會資金”,但目前資金壓力仍讓家長學校運營捉襟見肘。據(jù)家長學校有關(guān)負責人介紹,省家長學校中的廣播和電視部分由省財政撥款,但慈善機構(gòu)承諾的慈善基金目前還沒到位。為了維持運營,學校向每位家長每年收取50元錢,包括一本教材、一年每周發(fā)行的家庭教育報、一張網(wǎng)絡(luò)課堂上網(wǎng)卡和一年8節(jié)課。然而就是和成本相當?shù)倪@50元錢,卻引發(fā)頗多爭議。個別家長抱怨:“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教育不好就是老師的問題,怎么還讓我掏錢來學習?”
專業(yè)師資的匱乏也是家庭教育面臨的一大瓶頸。家長學校有關(guān)負責人表示,目前各類高校中并未設(shè)置家庭教育專業(yè),從事家庭教育培訓工作的人員也多為教育心理學或教育學專業(yè)出身,家庭教育資格認定在國內(nèi)也尚無統(tǒng)一標準。
讀《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后感
看了這篇文章,感覺很是慚愧,前面說的幾大誤區(qū)我們幾乎都有。我們家有個8歲的男孩,也是我們兩個80后的兒子,今年上三年級。作為家長的我們,深感兒子的學習壓力。但我始終認為:玩的時候盡情玩,學習的時候好好學。
說起家庭教育,我是覺的很復雜,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做的很是不夠;我的性格比較急,看著他磨蹭,發(fā)呆,玩游戲,我都要管,生活中好習慣難養(yǎng)成,壞習慣一學就會,沒有自制力和對自己的要求不高。當然我也應該反思,他的缺點和壞習慣也是我們造成的,我們有時都沒起到一個表率作用,他又怎么能做好??吹轿闹袃?yōu)秀家教的方法,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地方,以后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用專心做事的態(tài)度影響他,使他做事細致,認真,注意力集中。始終做到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給予他更多的鼓勵,支持。善于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增強自信心,讓他心中有愛,懂得感恩。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思想,提高素質(zhì)。
父母把孩子養(yǎng)成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們的家庭教育還在不斷地摸索學習中,我們將取長補短,吸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經(jīng)常和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學習,使我們的孩子能夠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緊跟時代變化,提高獨立生存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于溺愛,大包大攬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缺乏。
家庭教育,作為三方面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以后我們會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我們也會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責任心,做到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不應把自己的標準強加與子女身上,盡最大努力讓孩子有個健康快樂樂于向上的童年生活。
三(3)班葉雨強家長
家園共育:孩子問的究竟是什么?
我們尊重孩子的問題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這表達的是一種接納的態(tài)度。不管你問什么樣的問題,表達什么樣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順從你的愿望,我都會認真傾聽并積極思考。我的態(tài)度表明,你的問題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聽到了。
豆豆兩歲多以后,開始喜歡不斷地問為什么:
“怎么下雨了呀?”
“為什么今天沒有太陽呢?”
“月亮它去哪了呀?”
“紅燈完了為什么就是綠燈呢?”
“這個井蓋是干什么用的?”
“小狗為什么要拉屎?”
……
幾乎是只要醒著,他就會不斷地問問題,為了讓自己變得博學一點,我硬著頭皮去看《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去網(wǎng)上查資料,試圖把自己變成全能解說員。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因為他從來不是只問一個問題,他問問題幾乎都是連珠炮式的:“媽媽,地上這個黑黑的是什么?”
我說:“那是你的影子?!?/p>
豆豆:“為什么影子會動?”
我:“因為你在動呀?!?/p>
豆豆:“為什么我動他就動?為什么我有影子呢?”
我:“因為人不是透明的,光透不過去,就形成了影子?!?/p>
豆豆:“為什么……”
天啊,這個孩子的問題有完沒完?這才兩歲多,就這樣多的問題要問,這個媽媽我做不了,我遲早是下崗的命!這些問題還是能翻書查到的問題,還有些問題根本不是看書就能解決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有五花八門的問題要問我們,作為家長,我們經(jīng)常被問得不知所措,于是立刻搜腸刮肚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回答不出來的,趕緊上圖書館、上網(wǎng)查資料,四處去請教各個專家,好不容易解決了眼下的問題,他們又有了新的問題在等著我們。真是答案有盡,問題無窮。
那我們到底該怎么辦?是繼續(xù)盡心竭力當一個全能解說員、問題回答機,還是轉(zhuǎn)變方法呢?關(guān)鍵是,我們這樣無休止地給孩子回答問題,真的就能讓孩子學習到我們希望他們學習的知識嗎?我們張開大嘴吧唧吧唧地一通解說,孩子聽進去了嗎?會不會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啰唆、很煩,覺得自己很無助、很無知呢?
更關(guān)鍵的是,孩子問這個問題時,他需要的是什么?他真的需要你像個科學家一樣解說嗎?不!絕對不是!其實,孩子在問我們問題之前,自己已經(jīng)在心里把這個問題思考過了,正如阿戴爾·費伯所說,“他們需要大人做的是充當一個回音壁,幫助他們更進一步去探索他們的思想?!?/p>
說到底,他們需要的是聽見,我問的問題你聽見了,需要的是回應,我說的話,你要理解性地回應了。所謂理解性地回應,不是指直接說出答案,而是站在提問者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理解他遠比告訴他答案來得重要。
有很多人認為,孩子問問題是學習的好機會,所以市面上到處都是教人怎么回答孩子問題的書,仿佛每一個父母都得是三頭六臂的科普達人一樣,他們認為雖然答案很深奧、很難懂,但如果總是對孩子重復的話,孩子一定能變得知識豐富。
當然,由于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會很容易地吸收到環(huán)境中的一切。當父母對他講大道理、大理論的時候,即使他不理解,他也有可能照葫蘆畫瓢給你說出來,看起來就好像記住了一樣,這讓很多父母無比欣喜,以為孺子可教,自家出了個百年難遇的天才。但實際上,只要父母敢于灌輸,每一個孩子都能顯得知識淵博。然而,這些知識對孩子而言,也僅僅限于他能說出來而已,與孩子長大后啥樣,沒有一點關(guān)系,否則,天才早就滿天飛了。而且這種借回答問題灌輸知識的方式對孩子心理還有很大傷害。
從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來說,七歲之前,他們是生活在夢幻的世界中的,他們需要的是夢幻的、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大人一板一眼的科普性答案會損傷孩子的心靈,會提早喚醒孩子,讓孩子過早地進入現(xiàn)實世界,這與揠苗助長是一個意思,對于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孩子而言,這是非常大的傷害。
孩子為什么問我們問題?要么他是好奇,確實想知道,但他心里又有些答案想要確證一下;要么就是他有情緒,想對我們說點什么,他的問題只是一個幌子,他真正需要的是傾聽。有人可能不理解,這么小的孩子,還會打幌子呀?
他們確實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不信,你看下面發(fā)生在我家和我任教的幼兒園的真實例子。
有天,豆豆問我:“媽媽,影子怎么這么黑?”
我:“嗯,真的呀,影子還真是挺黑的?!?/p>
豆豆:“你的影子黑嗎?”
我:“你說呢?”
豆豆看了看:“你也有個黑影子?!?/p>
我:“對了,我的影子也是黑色的?!?/p>
豆豆:“媽媽,爸爸為什么說我是黑黑的孩子?”
我:“你不喜歡被爸爸說成黑黑的孩子?!?/p>
豆豆:“我以后不許爸爸說我,我不是黑黑的孩子?!?/p>
說完,豆豆委屈地撇了撇嘴。原來說了這么半天,核心問題是最后一句,爸爸可能開玩笑地說他黑,他心里不舒服了,而他對我說出來了,這個情緒也就釋放出來了??扇绻乙彩潜е破盏乃枷?,告訴他為什么人有影子,影子為什么是黑色的,我能知道孩子到底為什么問這個問題嗎?孩子的情緒還能釋放出來嗎?孩子能有一種被看見、被聽到、被理解的感覺嗎?
有一天,幼兒園的一個小女孩問我:“老師,人為什么是從小往大長,而不是從大往小長呢?”
這個孩子的問題一出口,看著她難過的表情,我馬上就知道她其實不是在問問題,而是在傾訴,于是理解性地回應她:“你希望自己現(xiàn)在就很大了?!?/p>
她:“是啊,我希望我現(xiàn)在就跟大人一樣大,我媽媽整天管著我,我想和爸爸一起出差,她都不讓!”
我:“你想和爸爸一起出差,可是媽媽不同意,這讓你很難過?!?/p>
她:“嗯,爸爸要坐地鐵坐火車才能到,那很危險!”
我:“哦?”
她:“可危險啦,我媽媽昨天給我看了一張圖片,是一個女人掉到地鐵里被軋死的照片,到處都是血呢!”
說著,她緊緊地靠在我身上,一臉的驚恐。我抱著她不知道說什么好,她媽媽給孩子看這種暴力血腥的圖片,這會給孩子造成什么樣的傷害?
過了一會兒她又問:“爸爸坐地鐵會不會死?我好害怕??!”
我沒有直接告訴她爸爸不會死,因為她的擔心還在心里,我需要進一步讓她發(fā)泄情緒。所以,我只是抱著她親了親她的額頭,繼續(xù)理解她:“你擔心爸爸坐地鐵出事,你想保護爸爸!”
孩子哇地哭出了聲,邊哭邊喊:“我真的好害怕??!”
后來我和家長溝通完才知道,很久以前,孩子的媽媽給孩子看過一張有關(guān)地鐵事故的圖片,孩子就記住了。由于記憶深刻,她認為這就是昨天發(fā)生的事情,結(jié)果這次她爸爸要出差,她得知爸爸也要坐地鐵,就非常害怕,本能地,她就想陪著爸爸一起出差,保護爸爸,家里人根本不知道實際情況,還以為這個孩子貪玩使性子呢!
所以,當孩子帶著情緒問我們問題時,做家長的切忌直接回答問題或者不耐煩地打發(fā)孩子,要知道,這是他們向你敞開心扉傾訴自我的時刻,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理解性地聆聽,可以重復他們的問題,或者說出他們的感受,讓他們得到理解后傾吐自己真正的心聲,讓他們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
那么,面對孩子因為好奇而提出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首先,不要立刻回答他們的問題。
立刻回答孩子的問題不僅沒有任何作用,而且會剝奪孩子自己思考的權(quán)利,那是我們在替他們做智力練習。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那等孩子自己思考完后,你再找機會給他提供所謂的“正確的”答案。有人擔心會錯過機會,沒辦法向孩子灌輸這種正確的答案,其實,這個世界本就是多元的,哪有什么答案是唯一正確的?再說,和孩子在一起是開放性的,孩子成長的時間這么長,他一定會再問你這個問題,你也絕不會沒有機會告訴他答案??墒?,事實上,如果你給他機會讓他自己回答自己的問題,他則很有可能給你一個非常有想象力的答案。
比如,有一天豆豆問爸爸:“爸爸,月亮為什么有時候是彎的,有時候是圓的呢?”
豆爸非常激動,兒子終于給他機會來講科普了!他清了清嗓子,激動地說:“這個問題我一會兒告訴你?!?/p>
說完趕緊整理思路,想要從天文學、歷史學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解說。
整理完后,他自信滿滿地去找豆豆:“你知道為什么月亮有時圓有時彎嗎?要不要爸爸告訴你???”
豆豆:“因為她的圓衣服臟了,洗了還沒干,只能穿彎衣服了?。 ?/p>
看,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
其次,讓問題回到提問者本身。
可以把問題拿過來反問孩子,讓他們自己思考、回答:“對呀,為什么人會走路,小貓卻會爬呢?”“你說呢?”你可能會擔心孩子太小,答不上來,其實你放心好了,他問的問題,即使沒有正確的答案,也是有大概的答案的。雖然這個答案不符合你理想中的科學答案,但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充滿童趣的回答,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正確答案。
而對于大孩子,即使他也答不上來,起碼你問了他,就是給了他思考的時間,所以即便他一時答不上來,你們一起去查書,去詢問其他人,不也體現(xiàn)了你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嗎?這種啟發(fā)他自己尋找答案的效果要遠遠好于你給他灌輸答案。
再次,鼓勵他向其他地方尋求幫助。
如,豆豆問:“這個車為什么不開呢?”我也問:“嗯,為什么這個車不開呢?如果我們能問問司機就好了?!苯Y(jié)果豆豆馬上走到司機那兒問:“叔叔,你的車為什么不開呢?”司機沒見過這樣勇敢好問的孩子,高興得不得了,不光熱情地回答問題,還把他抱到車上摸方向盤,玩反光鏡。
事情雖然很小,但起碼給了孩子一個信念,那就是除了家庭,這個社會也是可以信賴的,這個社會有很多很豐富的資源,家里解決不了的問題,社會上其他人有可能幫助他解決,同樣,如果他需要幫助,會有很多人愿意幫助他。
最后,不要打擊孩子,更不要嘲笑他們的問題。
不管孩子問的問題有多么讓你惱火,都不要打擊他、嘲笑他,比如,孩子問:“我為什么不能吃很多糖呢?”你可以反問他:“看來你很想吃很多的糖,可是為什么不可以呢?”或者鼓勵他向外人尋找答案:“這個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問問牙醫(yī)哦?!?/p>
孩子問這類問題其實只是表達一種愿望,希望能不受限制地吃糖,而不是真的會去吃很多的糖,我們尊重他們的問題就是尊重他們的情感,表達的是一種接納的態(tài)度:不管你問什么樣的問題,表達什么樣的愿望,也不管我是否順從你的愿望,我都會認真傾聽并積極思考,我的態(tài)度表明,你的問題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聽到了。
育兒心得: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一致
育兒心得: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一致
教育孩子時,夫妻雙方發(fā)生分歧是在所難免的。作為父母,千萬不能忽視這種分歧,否則,你們將犯下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
爸爸媽媽又吵起來了,星星的眼淚刷刷的流,可是誰也沒有在意她的感受,他們只顧著與對方爭吵。星星爸爸說:“應該讓孩子學習英語和數(shù)學,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否則將來他就考不上大學。音樂和美術(shù)只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所以我堅決反對你的做法?!毙切菋寢屨f:“現(xiàn)在應該注重孩子的素質(zhì)教育,你那套教育理論只會使孩子越來越笨,考不上大學又怎樣?孩子本來就有藝術(shù)天賦,干嘛不好好培養(yǎng)她。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孩子的潛能,我必須讓孩子暑假去學習音樂和美術(shù)?!毙煽诔硜沓橙?,都固執(zhí)己見,根本沒法達成一致,星星哭得很傷心,大叫道:“我什么也不學,我去找奶奶?!闭f著就沖出去了,小兩口傻眼了,片刻停頓之后又吵了起來,星星爸爸說:“孩子變得這么任性是你慣壞的!”星星媽媽說:“來我?全是你慣的!”他們繼續(xù)炒,誰也沒想去把小星星追回來。
世紀貝貝提醒您:
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之間會發(fā)生分歧。或許因為各自雙方的個性和自尊,而一定要和對方硬撐到底,可是父母又沒有想過,這樣做,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因此,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做到求同存異,千萬不能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