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音樂會策劃方案《大手拉小手》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幼兒園音樂會活動方案 幼兒園森林音樂會說課稿 幼兒生日會活動策劃方案親子音樂會策劃方案《大手拉小手》
親子音樂會,是幼兒園與家長有效合作的新教育形式。幼兒園親子活動是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家園相互合作進行的一系列活動,這種活動形式深受家長的喜愛。由于我園幼兒已有兩年快樂音符音樂課程的學習經(jīng)歷,對樂曲的節(jié)奏、演唱、舞蹈律動等都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們進行了一次親子活動與音樂會相結合的大膽嘗試,設計了一場《大手拉小手》親子音樂會。本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充分認可,他們都能積極的參與到了活動中來。本次活動增進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入場
家長和幼兒手拉手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進場,圍成圓圈后隨音樂做動作,音樂結束教師宣布《中三班大手牽小手》親子音樂會開始。接下來一邊聽音樂家長一邊與幼兒通過學小貓叫、小狗叫,吹口哨等方式進行相互問候。在吹口哨時,幼兒和媽媽們吹不出聲音,而爸爸們卻吹得很響亮,孩子們聽到口哨聲,都非常興奮,有的孩子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發(fā)出咝咝咝的聲音。
第二部分:歌表演《小蜜蜂》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要邊唱邊表演,用動作表達對歌詞內(nèi)容的理解。歌曲共演唱三遍。第一遍是幼兒聽音樂做動作,第二遍增加難度,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表演。第三遍,幼兒和家長一起進行表演。前兩遍是讓家長通過看幼兒表演學習動作,為與幼兒一起表演做準備。幼兒們知道自己在當老師,表演得非常起勁、認真。在幼兒表演的同時,家長們都睜大眼睛看著自己的孩子,時不時地對著孩子豎起大拇指,有的家長還隨著音樂和孩子們一起做動作。孩子們得到家長的鼓勵,表演起來更加起勁兒。當幼兒表演結束后,幼兒邀請爸爸、媽媽也來當“小蜜蜂”,每位家長都和孩子面對面站,一起聽音樂表演蜜蜂采蜜等動作。由于這樣的表演是第一次,剛開始,有的家長還有些靦腆,做動作有些放不開,有的家長則非常大方,不管動作做得對與錯,都積極的和孩子共同表演,擺出了各種各樣的小蜜蜂的造型,非??蓯邸T诨顒又?,陽陽看到爸爸和自己動作一樣,很不高興,一直撅著小嘴,也不再怎么做動作,他的爸爸一邊做動作還不忘了一會兒用手動動他的小鼻子,一會兒摸一摸他的小臉,直到他笑了為止。音樂結束后,“小蜜蜂”和“大蜜蜂”都飛回自己的座位。整個環(huán)節(jié),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十分開心。
第三部分:音樂游戲《搶椅子》
游戲的玩法是將小椅子擺成一排,請幾名幼兒站在椅子一側,老師敲鼓幼兒圍著椅子走,鼓聲一停,幼兒分別做到椅子上(一把椅子最多做兩個人),然后請幼兒按照椅子上坐人的情況來拍節(jié)奏。這個游戲很多家長都玩過,但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加了節(jié)奏型的練習,增加了這個游戲的趣味性和難度。在這個活動中,成人和孩子是平等的,是成人和孩子一起參與學習的過程,成人們平時總是對孩子進行說教,但在這個活動中,有很多家長就只能聽孩子們的了。游戲一開始時,幼兒隨著鼓聲走起來,鼓聲一停,小朋友快速坐到椅子上,很多家長都感覺這只是個競爭游戲而已,但當孩子們對著坐好的小朋友(有的一人坐一把椅子,有的兩個人坐一把椅子)一邊拍手一邊說節(jié)奏跑跑跑跑走時,家長才恍然大悟,原來游戲并沒有只停留在搶椅子上。當我們請家長來說節(jié)奏時,家長們都不作聲,幼兒們卻坐不住了,雅雅大聲著急得說:“媽媽,媽媽,你快點上來,跑過去把媽媽從座位上拽到小朋友面前,讓媽媽說?!?雅雅媽媽有些緊張,剛開始說錯了,說成了走 走走 走走走,雅雅趕快給媽媽糾正,是跑,媽媽又說了一遍才說對。小朋友們都給阿姨鼓掌,稱贊阿姨真棒。雅雅的媽媽像孩子一樣高興地回到了座位。家長在參與游戲時,精神非常緊張,一邊走,一邊眼睛時刻盯著小椅子,準備馬上坐上去,鼓聲一停,浩浩的媽媽緊張地都做到自己孩子身上了,其他的家長和小朋友看到后都大笑起來,聽到老師說,讓孩子做到您身上時,才笑著交換過來。游戲使家長們仿佛回到了童年。
第四部分:集體舞《蘇珊娜》
《蘇珊娜》是一個具有美國鄉(xiāng)村音樂風格的集體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們不僅可以體會到集體舞帶來的快樂,還能增強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大人和幼兒手牽著手,向右圍成一個圓圈,音樂開始便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走起來,音樂到兩個樂句轉身換手,共兩次,然后面對面站好,相互拍手,互相換位置,音樂結束后互相鞠躬。家長在和幼兒跳舞時,有些家長聽不出來到哪個樂句轉身,需要孩子們提醒才能做到。在集體舞活動中,男孩子們各個像個小紳士,女孩子們各個像個小公主,聽著歡快的音樂,手拉手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用一種舞蹈語言和同伴交流。
第五部分:打擊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這是一首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的一首管弦樂,幼兒將對這首管弦樂作簡單的音樂合奏?;顒又?,孩子們要聽辯不同的樂段,不同的音色,同時還要看老師的指揮。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展示幼兒自信心和合作的過程。首先,幼兒聽《小金魚》音樂有節(jié)奏的傳樂器,音樂結束后,每個幼兒手上都拿到樂器。然后,幼兒看教師手勢,起立,拿好樂器,準備演奏。演奏結束后,聽音樂有節(jié)奏的把樂器傳回來。在演奏過程中,孩子們的小眼睛全都聚精會神的看著老師的指揮,小耳朵仔細聽著音樂,小手拿著樂器跟著節(jié)拍認真地敲打著,一會兒是響板,一會兒是圓鼓,一會兒是合奏,非常動聽。家長們看到孩子們的成績,都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第六部分:結束部分《愛我你就抱抱我》
這個活動再一次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音樂開始,孩子們走到前面圍成半圓,聽音樂和老師一起做動作,家長在下面邊看邊學。當聽到老師說,“讓家長來愛愛我們可愛的孩子吧”時,家長上場和自己的孩子站到一起。幼兒和家長互動時,場面非常感人,家長和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動作,家長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眼睛里流露出親切的情感;當唱到“抱抱我”時,所有家長都不約而同抱著自己的孩子,孩子們的笑臉上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當唱到“親親我時”,所有的家長都俯下身體親向孩子的額頭、孩子的臉,孩子們都緊緊抱住爸爸、媽媽,那種場面十分溫馨,讓我們這些有著多年教齡的老師也為之動容。
“大手拉小手”音樂會圓滿落幕了。而這次小小的、不拘于傳統(tǒng)幼兒活動的音樂會,更引發(fā)了我許多思考——家長不僅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更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長有效地參與幼兒教育,才能使幼兒真正健康成長。本次的親子音樂會使我們看到了家長參與、家園共建的意義,這正是我們這些作為學前教育的老師最希冀的目標,更是我們舉辦這次小型親子音樂會的初衷所在。對這次活動我進行了反思,在活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有致,動靜交替;在這次活動中,充分調(diào)動了家長和幼兒參與音樂會的積極性,使音樂會在歡快的氛圍下進行,增進了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感情;在活動中,我使用了擬人化的語言,把家長說成“大蜜蜂”,增加了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家長對孩子們刮目相看,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在這個活動中,我采取了聽音樂傳樂器的方法,節(jié)省了不必要的等待,使環(huán)節(jié)更加緊湊;在活動中,加上家長的參與,使整個音樂會隨音樂的節(jié)奏動了起來,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看著家長們充滿希望與洋溢自內(nèi)心的快樂的表情,看著孩子們充滿自信與童真的笑臉,我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一股發(fā)自內(nèi)心的成就感。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大班手工活動手拉手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提供美術教案,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蟀嗍止せ顒邮掷?,希望能為你提供參考
這是大班手工活動手拉手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二方連續(xù)”的折剪基本技巧,提高幼兒正確、靈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進幼兒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2.知道剪紙是我國一種民間藝術,并進一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
3.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
教學準備:
課件 范例 白紙、剪刀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你知道哪一天是你的節(jié)日?
你們會怎樣慶祝節(jié)日?
表演兒歌《全世界兒童是一家》。
2.老師表演變魔術,出示范例。
3.給老師的剪紙起個名字。手拉手4.什么叫“二方連續(xù)”
二.講解
1.猜猜老師是怎樣做出這幅作品的?
排序 折----畫----剪----裝飾2.說說你認為這四個步驟中哪一步最難。
三.操作
1.提要求你喜不喜歡這幅二方連續(xù)的作品,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告訴你們:只要你們認真聽,認真看,認真操作肯定會擁有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變魔術,說不定還會做得比老師更棒呢!有沒有信心?
2.讓我們做一個手指操,運動一下我們的手指讓他們更靈活。
(黃婆婆在燒茶)
3.按步驟跟老師操作折 短邊對著,像折扇子一樣畫 幻燈出示男女孩的不同畫法,幼兒可安自己的興趣選擇(重點強調(diào)手指處要相連剪 強調(diào)規(guī)則(廢紙入簍)裝飾 幻燈片提供一些基本方法四.展示1.評析2.玩變魔術的游戲五.活動延伸回去給爸爸媽媽變魔術,想想你還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剪出哪些二方連續(xù)的圖案來變魔術。大膽地試一試!
教學反思:
亮點:
1.教學過程清晰,老師教得輕松,幼兒學得開心,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幼兒有很好的傾聽習慣和剪紙常規(guī)。
不足:
1.課堂氣氛平鋪直敘,缺乏高潮。
2.教師教給幼兒“二方連續(xù)”剪紙方法的同時,要求幼兒剪固定的圖形,約束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建議:
1.給幼兒提供的紙比例要得當,對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兒畫人物時,可以先把紙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別畫人物的頭、身體和腿部。
3.老師示范畫時,強調(diào)手指部不能相連處可用紅筆標出以達到引起幼兒注意的目的。
4.幼兒在畫人物時只要做到手指處不相連,其他部位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主設計。
相關文章《大班手印畫教案:恐龍朋友》:大班美術活動恐龍朋友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看和恐龍相關的自然研究方面的書籍,使孩子們關注各種恐龍。通過印手印的活動鍛煉孩子們手部的肌肉。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手印畫恐龍朋友教案吧。
《大班美術教案:樹林里的幼蟲》:大班美術活動樹林里的幼蟲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讓孩子們知道幼蟲的特征以及它的習性,并且知道昆蟲的特征。教會孩子們用巧克力制作幼蟲。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美術樹林里的幼蟲教案吧。
《大班美術造型:鸚鵡的羽毛》:大班美術活動鸚鵡的羽毛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讓孩子們知道鸚鵡的特征以及它們的習性。讓孩子們學會剪彩紙制作鸚鵡的羽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美術造型鸚鵡的羽毛教案吧。
大班數(shù)學手拉手
這是大班數(shù)學手拉手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能兩兩匹配的數(shù)是雙數(shù),剩下一個不能兩兩匹配的數(shù)是單數(shù)。
2、教幼兒能區(qū)別10以內(nèi)的單雙數(shù),學習兩個兩個地計數(shù)。
3、引導幼兒對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準備磁性教具:1-10的數(shù)字卡;一套水果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引導幼兒復習從1正數(shù)到10,然后從10倒數(shù)到1。
(二)基本部分1、教師出示水果圖片,引導幼兒先說出名稱,再數(shù)出是幾個?最后用相應的數(shù)字卡表示出來。
2、教幼兒學習用筆把水果兩個兩個地圈起來,看看哪幾種水果剛好兩個兩個地圈好;哪幾種水果還掉有一個。
3、圈起來后,告訴幼兒像剛好圈起來的水果數(shù)字2、4、6、8、10是雙數(shù);還剩一個沒有圈起來的水果數(shù)字1、3、5、7、9是單數(shù)。
4、進一步引導幼兒學習區(qū)分單雙數(shù)并理解單雙數(shù)的含義。游戲:"手拉手"。
請數(shù)名幼兒到前面來分成兩組,然后讓每組的幼兒兩兩進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組的幼兒剛好匹配成對,哪組卻剩有一人;最后說出哪組是單數(shù),哪組是雙數(shù)。
5、利用游戲"數(shù)字寶寶回家"區(qū)別10以內(nèi)的單雙數(shù)。
(1)引導幼兒在1-10的數(shù)字中分別找出哪些數(shù)字是單數(shù),哪些數(shù)字是雙數(shù)。
(2)練習看標記分類擺放單雙數(shù)。("· "表示單數(shù),"·· "表示雙數(shù))讓幼兒按標記把1-10數(shù)字卡送到單雙數(shù)的家。
(三)結束部分:
啟發(fā)幼兒到戶外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單數(shù),哪些東西是雙數(sh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過程中,老師說的太多,沒有讓幼兒充分的操作探索?;顒又?,可以請幼兒有兩次操作,第一次,讓幼兒用探索的方法來感受對稱剪紙;通過感受和對比,再整理幼兒的經(jīng)驗與對稱剪紙的方法,最后,再進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則作為提升,激起幼兒在以后區(qū)角中再次嘗試的興趣?;顒又校蠋熤灰プ∫粌蓚€重點進行講解,盡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縛、誤導了幼兒的思維。而在活動中,也要盡量的多給幼兒探索、操作的時間。
相關文章《大班數(shù)學案例分析:測量》:大班數(shù)學活動測量(二)教案主要包含了測量(二)內(nèi)容,能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自然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寬窄,高矮等。體驗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方法。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shù)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數(shù)學案例分析測量(二)教案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快樂碰一碰》:大班數(shù)學活動快樂碰一碰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復習6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分合方法。進一步感知數(shù)的互補關系。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shù)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數(shù)學快樂碰一碰教案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長發(fā)和短發(fā)》:大班數(shù)學活動長發(fā)和短發(fā)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讓孩子們學會比較物品的長短。知道長和短的概念。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shù)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長發(fā)和短發(fā)教案吧。
案例:拉手
背景:
曉敏是我們班中比較能干的小朋友,各方面發(fā)展都較好,特別是與別人交往方面有早熟的跡象.
描述:
1、開學時我們班來了七位新小朋友。由于剛到我們班,老師對他們當然是
多加以關照。每次去寢室、到室外都要拉他們的手。曉敏于是見到誰與老師拉手,馬上很積極地去和他拉手。
2、徐天龍、鄭楓是我們班比較頑皮的的孩子,每天總有幾次要受到批評。
下課后曉敏就不愿與他們玩,還常常學老師的樣“批評”他們。由于這兩位小朋友經(jīng)常惹事生非,因此老師也常常把他們拽在身邊。曉敏見了就馬上把別人“趕走”,自己與他們兩個拉手。
分析:
曉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喜歡和老師拉手。但老師要么和新小朋友拉,要么和頑皮的孩子拉手,怎么也輪不到和她拉。于是她就想方設法地和這些孩子拉手,這樣她也就間接地和老師拉手了。有這種想法的孩子肯定很多,但付諸實際行動的只有曉敏。同時她見到老師批評誰就不和誰好,見老師表揚或喜歡誰,她也就和誰好。能看老師的臉色行事,這在同年齡段的孩子中極少見。
反思:
作為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改變自己的習慣,多從幼兒的思維著想,爭取和每一位小朋友輪流拉手,以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另外在教學中應多使用表揚、鼓勵的手段,盡量避免當著小朋友們的面批評個別幼兒,使小朋友產(chǎn)生老師不喜歡他們的感覺,這樣一來會疏遠小朋友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