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育兒錦囊:孩子見了人不愿打招呼

發(fā)布時間:2020-09-08 幼兒園我會打招呼說課稿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人物故事

育兒錦囊:孩子見了人不愿打招呼

孩子見了人不愿打招呼,原因大致有三種:一是因為羞怯;二是不懂得見了人要打招呼是禮貌行為;三

是可能受過人為的驚嚇,不愿意和人打招呼。

糾正這一現(xiàn)象的方法如下:

1、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辨別性別、辨別年齡的能力,而且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

他們知道滿臉皺紋、有白發(fā)的老人是爺爺奶奶,與爸爸媽媽年齡相仿的人是叔叔阿姨。這時,成人的教

育方法要得當(dāng),不要對孩子過分保護,尤其是在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面前,要鼓勵孩子懂禮貌、敢講

話,堅持要孩子招乎人,并告訴他招呼人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2、不能因為孩子不愿招呼人而不帶孩子外出。成人外出時應(yīng)盡量攜孩子,讓孩子和成人一起參與社交

活動和人際交往,并且鼓勵孩子接觸陌生的環(huán)境。要注重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的禮貌行為習(xí)慣,而

且成人要做好孩子的表率,遇到熟人或孩子不認識的人主動有禮貌地打招呼,然后再向孩子簡單介紹,

讓孩子主動地招呼人。

3、當(dāng)孩子不愿招呼人時,不要說“這孩子不懂禮貌”,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

理,造成尷尬的局面,而應(yīng)該慢慢引導(dǎo),因為孩子需要較多的嘗試和時間來適應(yīng)新的事物,新的環(huán)境。

應(yīng)該對他表示關(guān)懷、愛護,并且陪同他尋找方法,主動開口招呼人。如爸爸帶孩子上街,遇到一位孩子

爸爸熟悉的同事,爸爸可對孩子說:“想想看,他叫什么叔叔,你應(yīng)該對他說什么呢?”

4、成人對于膽小羞怯的孩子要多加關(guān)心,還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來幫助適應(yīng)他人與環(huán)境,如事先將可能見

到的生人的相貌、特點告訴孩子,并了解孩子心中的憂慮、盡可能給孩子提供一些咨詢,讓其有一定的

心理準(zhǔn)備。

5、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成人應(yīng)試著去發(fā)掘孩子的獨立天賦,在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面前,讓孩子

自己判斷該怎么招呼陌生的人。當(dāng)孩子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時,自信心自然會增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2月25日晚鄰近九點,我坐在電腦旁調(diào)試著視頻,準(zhǔn)備聽韓老師跟我們講課。正好我在上臺調(diào)試時,xx跑到我面前。這時視頻對面的韓老師看到了,并跟xx打了招呼,讓xx早點休息,不要打擾媽媽上課??蓌x不干,非粘著,這時韓老師又哄xx說:“xx跟韓叔叔再見,晚安!早點休息?!笨蓌x就是一句話也不說,也不回應(yīng)韓老師。這時我就想,xx怎么可以這么不聽話,一點禮貌都沒有,于是拉著xx讓他跟韓老師打個招呼,但xx不吃我這套,轉(zhuǎn)身就要跑。這時韓老師看了,說我這樣做非常不妥,我不該強制要求孩子跟人打招呼。

課后幾天里我反思回想,以前我真的是,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還是與朋友、同事打招呼,若有遇到帶著xx時,我都會半引導(dǎo)、半強迫的要孩子跟對方打招呼。但xx顯得非常緬靦,抿著嘴就是不開口。往往弄得我很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xx教好,有時還會忍不住有責(zé)備的口吻說xx:“小孩子不可以這么沒有禮貌,你這樣的孩子別人不會喜歡的,等等之類的話。”經(jīng)韓老師提點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越是這樣教育xx,xx跟人打招呼這方面,越是沒有進展。

那天晚上正好聽了韓老師講的,“家長如何理解孩子”和“如何與孩子談心”這兩課。于是我想試著與xx談?wù)?,我強迫他跟人打招呼,?dāng)時的他是怎樣想的,他為何又表現(xiàn)的這么不配合,我想只有xx知道這個答案。

在與xx交談時,我挑了最近的一個話題問:“xx,媽媽前兩天在電腦旁,讓你跟韓叔叔問好,當(dāng)時你是怎么想的?”xx想了想反問:“媽媽,你是說你上課那天嗎?”我說:“是的”坐在我對面的xx用兩只手,夾著我的臉,用力的揉搓一下。說:“我不打招呼,那是因為我只在電腦上見過韓叔叔一次,與他不是很熟,你就要我跟他打招呼了。再說當(dāng)時,叔叔他只想我去睡覺。并且我覺得媽媽和叔叔都很過份,我當(dāng)時都說了,睡不著,我不出聲,只坐在你旁邊,你們都不同意。我當(dāng)然不會打招呼了。聽了xx的話,我突然覺得自己一點都不懂xx。孩子有這么多不肯打招呼的原因,而我曾經(jīng)多次強迫他,卻從未去了解下,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

于是我試著又問:“那之前有時媽媽說你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別人不會喜歡的孩子,那你就不想做個有禮貌讓人喜歡的小朋友?”xx聽我這一問,停想了幾秒回道:“媽媽越是那樣說,我越不會打招呼”說這到xx停頓下來,沒接著說下去。我追問著:“為什么呢?”xx:“你當(dāng)著別人的面,不是說我沒禮貌嗎?那我就不禮貌了?!闭f這話時xx還帶著幾分怨恨的口氣。

這時我終于明白,為何有多年家庭指導(dǎo)經(jīng)驗的韓老師,在看到我強迫孩子打招呼時,他會立馬說出我做得非常不妥。原來我這樣做,是給孩子一種挫敗,說孩子沒禮貌,其實是在傷孩子的自尊心。原以為我的話孩子不會有太多感覺,漠視了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我錯的太遠了。

我跟xx道歉說,媽媽錯了,以后媽媽不再這樣要求你,等以后遇到媽媽認識的人,媽媽先給xx做個介紹,讓你了解了對方了,你自己再決定要不要跟他們打招呼,你說這樣好不好。xx聽了,很高興的說:“到時我再決定好嗎?”可以的,當(dāng)我把這話剛說完,xx在我臉上親了一口,并還說:“謝謝媽媽。”

那媽媽要謝謝xx的韓叔叔,是他讓我了解了xx的內(nèi)心想法,也是他讓媽媽知道做錯了。

育兒心得:不要打孩子


育兒心得:不要打孩子

孩子一天天成長,我們對他們的教育任務(wù)也隨之一點點加重,這首先要感謝在學(xué)校的老師們對孩子們的辛勤付出!

寶寶自從上了幼兒園學(xué)會了很多,以前上廁所總要人幫著,現(xiàn)在都是自己脫褲子上廁所,也不要人幫著撈褲子了。吃飯的時候也會說不能挑食,會自己穿衣服了!這些都是孩子們的變化!而我們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平時生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孩子,而想要教好孩子,我們必須先約束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孩子還是很有虛榮心的,有些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虛榮心去幫助她完成一些事,我們要多多的去表揚孩子,增加他們的信心。孩子在發(fā)脾氣的時候什么也聽不進去,我采取的措施是隨她去,不理她,等她把這段脾氣發(fā)完了她會自己來找我,在跟她講道理,她才聽的進去,不然說什么都沒有用,她也聽不進去!盡量的不去打孩子!

孩子現(xiàn)在正處于好奇的階段,一點點小小的事物都能引起她的好奇心,我們更應(yīng)認真對待,把他們往好的方向的引導(dǎo),對待孩子要心平氣和,好好跟她講話!

一次,她在別的小朋友家玩,到了吃飯時間叫她回家吃飯她不肯,說要到這小朋友家吃,我不肯,便一直哭鬧,于是把她強行帶回家,告訴她,你若不把飯吃了就不要出去玩,她自己哭鬧了一會兒,奶奶把她哄著吃飯了,她告訴我,媽媽,我不哭了,我吃飯了!我說,你真棒,把飯吃完了出去玩!后來她便和奶奶到游樂場去了,到了8點左右,我去接她,告訴她,我們今天早點回家,明天還帶你來玩,她想了一下很爽快的答應(yīng)了!這就是孩子的變化,我們應(yīng)該積極的面對孩子的一切,用心的去引領(lǐng)她們!和老師一起積極的配合!

別人打了你的孩子,究竟該不該教孩子打回去?


一直以來,這都是教育界上最引發(fā)爭議的問題,幾乎是每一場辯論賽的熱議話題。

“別人打了你的孩子,究竟該不該教孩子打回去”?

對于這個問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這三種觀點:

1、第一時間告訴老師,讓老師批評他

一部分人認為當(dāng)孩子被打時,應(yīng)該第一時間告訴老師,讓老師出面批評打人的孩子。

2、打人不對,能忍則忍

有一部分認為要教孩子保持善良的品質(zhì),能忍則忍,“不打人的好孩子”始終是最重要的。

3、打回去

這是一種“以牙還牙”的做法,也是最有爭議的一種。

一、一個關(guān)于成長的故事

還記得安東尼·布朗的名作——《膽小鬼威利》嗎?威利是一只善良的猩猩,但同時他也是一只膽小的猩猩,他是小混混們邊打邊叫的“膽小鬼”,在飽受欺凌之后,威力下定決心讓自己強大起來——他讀書、跑步、做健身操、吃營養(yǎng)餐,用心生活,好好經(jīng)營自己,終于讓自己強大起來,走在街上再也不用低頭哈腰,小混混見他聞風(fēng)喪膽,終于沒有人敢欺負威利了。然而,不管怎么磨礪,他始終保持著善良的本質(zhì),碰到柱子也會謙卑的說對不起,苦心的經(jīng)營自己終使他蛻去膽小,成為大家眼中的英雄......

威利的故事,或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二、兩種錯誤傾向

或許你家就有一個膽小的“威利”,他是班里小霸王的“眾矢之的”,他有口難言,你一籌莫展......你正在這兩種傾向之間舉棋不定,很是苦惱。

強硬的還手回擊?

No!一方面,當(dāng)你告訴孩子當(dāng)別人打你你要強硬還手的時候,無形之中也在把孩子往“以暴制暴”的道路上引導(dǎo);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孩子習(xí)慣了軟弱,那他怎么可能因為你的三言兩語就學(xué)會強硬反擊呢?

一味的忍讓?

no!一味的忍讓實際上是一種逃避,更是一種軟弱的表現(xiàn),只會助長那些打人孩子的“氣焰”,只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自卑:我是弱者,我不敢反抗。

三、善良不等于軟弱,請讓他繼續(xù)善良

或許你的孩子就是那個沒有強大起來的威利,他善良仁慈,但也卻充滿了自卑與孤獨,“瘦小、沉默、老實”成為他的代名詞,“對不起”成為他的口頭禪,有的時候你甚至以為他懦弱,于是你教他以牙還牙,但是,這樣好嗎?

反觀那些不用教就懂得“以牙還牙”的小霸王,他們除了不被欺負之外,連個真正的朋友都沒有,內(nèi)心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孤獨啊。你的孩子本性善良,你為什么不讓他像威利一樣強大自己呢?

四、不傷人是教養(yǎng),但不被人傷害是氣場

繼續(xù)善良與保護自己并不沖突。讓孩子學(xué)會保護自己,并不是讓孩子學(xué)習(xí)以牙還牙,以“打回去”為手段的反擊無異于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暴力傾向,但是你要讓孩子明白,不能一味的讓別人欺負,告訴孩子,當(dāng)你被欺負時,你要遵從精神上的第一意愿,首先在氣勢上壓倒對方,然后你要掌握好分寸,不要讓他人得逞,但也不要傷害別人,學(xué)會見機行事。不傷害別人是一種教養(yǎng),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是一種氣場,教養(yǎng)和氣場,我們都需要。

五、究竟怎么辦

再回到最初的話題上:“當(dāng)別人打了我的孩子,我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一味的忍讓和以暴制暴都不是正確的引導(dǎo)方式,試試這樣做吧。

首先,家長要練就一雙慧眼,要看清孩子之間是“鬧著玩”還是“打人”,許多時候,孩子只是鬧著玩,卻別你當(dāng)成了“欺負”。

你要告訴你的孩子,當(dāng)別人打你時,你要大聲的說出來:“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對的!”,聲音一定要洪亮,從氣勢上壓倒對方。

告訴孩子,當(dāng)別人用手打你時,你要抓住對方的手,不讓對方“得逞”,并迅速離開。

一定要告訴孩子,無論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回家一定要告訴父母,當(dāng)然,告訴父母的目的并不是讓父母給他想辦法出氣,而是給他心靈的慰藉,讓他知道,爸爸媽媽雖然不能幫他打架出氣,但爸媽愛他從未改變。

無論何時,請記得告訴你的孩子——廣交朋友。那些被欺負的孩子,往往都是孤立沒朋友的,他要懂得集體的力量高于一切。

最重要的,讓你的孩子變得強大吧,這是最根本的途徑。愛鍛煉,愛讀書,外在上強壯自己,精神上充實自己,像小威利一樣。

從今天起,讓你的寶貝強大起來吧,強大到別人都不敢欺負他!你的孩子現(xiàn)在或許也是從前的威利,你要做的,是讓他變成以后的威利——強大又不失善良,強身健體+飽讀詩書+健康飲食。這是防止被欺負最有力的辦法!

育兒錦囊:如何糾正孩子的任性


有家長問:孩子特別任性,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否則就哭鬧不停。你教他知識或做什么事,他都不情愿,他想自己去做,但他又不會。像這種情況該怎么教育?

經(jīng)常有家長問這樣一個問題。

什么叫做“任性”?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約束。換句話說,就是不管條件允許不允許,能做不能做,也不管有害無害,不聽別人勸說,一切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為所欲為。他想要得到的東西,不管能不能得到,他非要得到不可,不然的話,就哭個不停;家長讓他去做什么事,他要是不想做的話,就是說下大天來,他也不做。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一個字:“擰(去聲)”。用書面語言表達,就是“執(zhí)拗”。

面對這樣的孩子,讓家長急不得,惱不得,感到一籌莫展,束手無策。怎么辦?

首先弄清楚任性是怎么一回事。

任性是一種性格。性格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比如,“執(zhí)著”是為正當(dāng)目標(biāo)的不懈追求,是“心的堅定”,是負責(zé)任的表現(xiàn),是積極的性格,是褒義的;而“任性”是為不正當(dāng)目標(biāo)的頑固堅持,是“心的放縱”,是對己對人不負責(zé)任的表現(xiàn),屬于消極的性格,是貶義的。

任性的孩子會經(jīng)常感到委屈、不順心甚至痛苦,經(jīng)常痛哭不止。因為他認為周圍的人和事都是故意跟他過不去,跟他作對。久而久之,很容易釀成心理疾病。應(yīng)該設(shè)法盡快糾正。

第二,要明白任性是怎樣形成的。

人的性格取決于遺傳、教育和環(huán)境三個要素。任性也不例外。孩子任性,并不完全是天生的,但跟父母的遺傳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你看,婦產(chǎn)醫(yī)院里剛剛生下來的孩子就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哭聲很舒緩、輕柔,哭一會兒就自行終止了;而有的孩子就哭聲很大,聲嘶力竭,很“夸張”,很“玩命”,一哭起來還沒完沒了。孩子一生來來就顯現(xiàn)出了不同的性格。

所以,發(fā)現(xiàn)孩子任性,家長要首先反省一下自己的性格和習(xí)慣。如果是自己的性格、習(xí)慣遺傳給了孩子,你可得盡快改一改。不然的話,孩子就很難糾正。

孩子任性往往跟家長處理孩子問題的態(tài)度和解決方式方法有直接的關(guān)系。比如家長過于蠻橫、粗暴、武斷、不講理,往往會促使、強化孩子任性。

比如,有的家長面對任性的孩子,不是說服疏導(dǎo),循循善誘,而是跟孩子對著干,說“你擰?我比你還擰!”甚至把任性的孩子痛打一頓。這樣,以任性對任性,會事與愿違,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錯在哪里,會使孩子變得更加任性。因此,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方法。

第三,如何對待和糾正孩子的任性。

1.面對孩子任性,家長首先要克制自己情緒的沖動,不要著急、上火、激動、發(fā)怒。遇到孩子任性,家長先急了,于事無補,反而會有“暗示效果”,家長的情緒會起感染的作用。

2.家長能規(guī)勸就耐心規(guī)勸,若規(guī)勸無效,或是換個家長規(guī)勸。世界上的事,總是一物降一物,這個家長說兒不服,換另外一個家長可能會服服帖帖。

3.遇到孩子任性,也可以先等待、緩沖一下,不要急于著手解決。先“冷卻”一下,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再做處理,可能效果會好一些。這就是讓“時間”幫助解決問題。

4.孩子的情緒和注意指向往往不大穩(wěn)定,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特點,設(shè)法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注意的方向引導(dǎo)一下,遷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可能就會使孩子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

5.必要的時候,家長暫時的“讓步”也不失為一種策略。原則不讓步,策略上可以靈活。

育兒觀念:該不該打孩子


育兒觀念:該不該打孩子

我的周圍有些朋友在談育兒時,會說孩子打一打也沒什么,孩子會因此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會受到相應(yīng)的懲罰,所以以后會“長記性”。而我總是急切的想要與他們爭辯一番。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傾聽孩子》、《游戲力》這些好書幫助我理解了孩子的內(nèi)心,讓我與自己童年的感受真實對話。

70后的家長中,童年沒有挨過揍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當(dāng)時,我在家里被很多親戚稱為“被溺愛的孩子”,但依然有次印象深刻的“懲罰”。那次是爸爸正在寫材料,我在邊上非讓他給我聽寫生字,被磨煩之后,爸爸伸出了鐵砂掌。我當(dāng)時驚訝大于恐懼,因為老爸一直是被我“欺負”的,居然他能打我?于是我倔強的高喊:“你敢再打一下試試?!”當(dāng)我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威脅爸爸,他都不停下時,才認清形勢。我說:“別打了,我錯了?!蹦且豢痰奈腋惺艿降闹挥星?,絕對沒有一丁點兒對自己所犯“錯誤”的認識。事后我對爸爸說:“我三天不理你,看你難受不難受?!卑职执蛲晡?,一會兒就后悔了,一個勁兒的求我原諒,好話說了一籮筐,直到第二天我才原諒他。這次的事情讓我想不明白,為什么這么愛我的爸爸會下此狠手,我不能這么就接受他居然打我這個事實。所以我后來反復(fù)的欺負他,在他跟前說話不算話。其實我就是在反復(fù)的驗證——爸爸是否還愛我?好在爸爸接受住了考驗,一直沒有再對我發(fā)火,于是我也逐漸的消除了對他的恨。

我想身邊很多人早就忘記當(dāng)年自己挨打、受懲罰時的感受了,所以能夠做到自己在打孩子時,理直氣壯的邊打邊說:“我是為了你好,才打你的?!边@個邏輯如何讓孩子來理解?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什么讓我們揮起了手?孩子的行為僅僅是點燃引線的那一點點火星,而炸藥,其實是我們集聚已久的個人負面情緒。雖然我爸爸早就忘記了當(dāng)年打我的原因,但當(dāng)我們一同回憶過去的時候,他總是肯定的說:“一定是那天我本來就很煩,你又在邊上調(diào)皮搗亂。我對你那么好,這么點兒事兒你還記得哦?!?/p>

我當(dāng)了媽以后,立下誓言——絕不打孩子(打過一次,很懊悔),但是總有很多忍無可忍的時候,會生氣的不理孩子。我還用一個前幾年比較時髦的詞來美化自己的行為——冷處理!

當(dāng)孩子不太聽話,或者是我認為他犯了“錯誤”的時候,再三警告無效的情況下,憤怒的轉(zhuǎn)身離去,讓孩子在我的身后反思。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會撲上來抱著我的腿哭哭啼啼,我會適時的問上一句:“知道錯了嗎?”兒子很執(zhí)拗的不說話,或者繼續(xù)他的錯誤行為。我很奇怪他為什么就不能嘴軟點兒呢?最近兩年我常常會想兒子犯擰,跟我當(dāng)年在挨打時高喊:“你敢再打一下試試?!”其實是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我想試試我與你的聯(lián)結(jié)到底怎么樣?你能否經(jīng)受住我的考驗。很遺憾的是,當(dāng)年的我爸,如今的我,都沒有經(jīng)受住這個考驗。

打孩子是家長特別無能的一種表現(xiàn),說明你已經(jīng)沒有任何辦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說明你只能恃強凌弱了。這就好比,跟老板提建議或者是爭執(zhí)什么問題的時候,老板最后的態(tài)度就是:“我是老板,你啥也別說了,你再這樣只有炒魷魚一條路了!”

《游戲力》一書中對冷處理的后果是這樣描述的:冷處理,是人類特有的摧殘孩子的方式,但不知為什么卻成了時髦的“積極育兒”工具。冷處理最大的弊端,就是會使本已感到孤獨和聯(lián)結(jié)斷裂的孩子,在內(nèi)心更加孤獨。

對于少數(shù)孩子來說,冷處理也許可以提供冷靜和反省的機會。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它是一種折磨。孩子需要撫慰,害怕孤單,在他們眼里,冷處理或者被命令回房間,是一種驅(qū)逐。為了抵抗這種“驅(qū)逐”,他們會制造出更多的麻煩。

他們可能會可憐兮兮地承諾,堅決改正,不會再犯,好好聽話,但到了下次還是做不到。他們由于恐懼而被迫做出承諾,而實際上卻沒有能力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大度且善解人意的人,但我們卻總是給他反復(fù)的演示冷酷。

教育孩子不能打罵


教育孩子是現(xiàn)在很多年前父母頭疼的問題,有些家長經(jīng)常感到為難,因為除了打罵孩子,他們找不到什么有效辦法來教育孩子。下面小編就為爸爸媽媽們整理了10條不打罵孩子的行為準(zhǔn)則,照此教育孩子,一定能取得比打罵更好的效果!

很多家長當(dāng)被問到為什么要打罵孩子時,回答都是“不聽管教”。其實當(dāng)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dǎo)孩子。 但是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其責(zé)任都要由父母來擔(dān)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不愿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會有打罵的草率表現(xiàn)。

一般來說,家長之所以要打罵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傳統(tǒng)教養(yǎng)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觀念對我們?nèi)杂兄鴿撘颇挠绊?,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為在傳統(tǒng)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就是上對下,并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guān)系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么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當(dāng)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fā)泄到孩子身上。當(dāng)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xiàn)不能令家長滿意,那么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jīng)驗 由于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jīng)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因此,當(dāng)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每當(dāng)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yīng)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

不打罵孩子教育十準(zhǔn)則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yīng)該如何去引導(dǎo)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zé)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quán)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quán)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破口大罵。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dāng)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xí)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因此,每當(dāng)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dāng)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dǎo)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dǎo)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dāng)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dāng)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dāng)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wù)劇?/p>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zé)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yīng)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dān)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dān)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相關(guān)推薦

  •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2月25日晚鄰近九點,我坐在電腦旁調(diào)試著視頻,準(zhǔn)備聽韓老師跟我們講課。正好我在上臺調(diào)試時,xx跑到我面前。這時視頻對面的韓老師看到了,并跟xx打了招呼,讓xx早點休息,不要打擾媽...
    2020-10-22 閱讀全文
  • 打招呼的句子 光和光怎么打招呼你知道么?最黑的地方見。~~許多人喜歡讀一些有趣的句子,相信你應(yīng)該喜歡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整理的打招呼的句子,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請關(guān)注本站。...
    2023-06-07 閱讀全文
  • 不愛打招呼的小朋友 承昊小朋友今年已經(jīng)3周歲了,身為鄰居的我,不得不說,他從小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孩子??墒牵詮纳嫌變簣@,我改變了自己以前對他的“評價”,他的表現(xiàn)令我吃驚。 承昊很少說話,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任何引誘、教唆...
    2021-10-0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教案《主動見人打招呼》含反思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主動見人打招呼》含反思》小班教案《主動見人打招呼》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社會主題教學(xué)活動當(dāng)中,讓幼兒愿意與人主動打招呼,能大膽地說“您好”、“再見”等禮貌用語,懂得...
    2022-03-27 閱讀全文
  • 打招呼句子185句 這句話大家是不是特別熟悉?在許多教材里面都有講過這句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是最少使用到的。首先,這句話極其正規(guī),其次,它已經(jīng)有點Old-fashion(老派)了。所以你有可能~~讀了這些句子感覺如何?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打招呼句子185句,帶給大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3-09-27 閱讀全文

不該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2月25日晚鄰近九點,我坐在電腦旁調(diào)試著視頻,準(zhǔn)備聽韓老師跟我們講課。正好我在上臺調(diào)試時,xx跑到我面前。這時視頻對面的韓老師看到了,并跟xx打了招呼,讓xx早點休息,不要打擾媽...

2020-10-22 閱讀全文

光和光怎么打招呼你知道么?最黑的地方見。~~許多人喜歡讀一些有趣的句子,相信你應(yīng)該喜歡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整理的打招呼的句子,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請關(guān)注本站。...

2023-06-07 閱讀全文

承昊小朋友今年已經(jīng)3周歲了,身為鄰居的我,不得不說,他從小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孩子??墒牵詮纳嫌變簣@,我改變了自己以前對他的“評價”,他的表現(xiàn)令我吃驚。 承昊很少說話,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任何引誘、教唆...

2021-10-08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主動見人打招呼》含反思》小班教案《主動見人打招呼》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社會主題教學(xué)活動當(dāng)中,讓幼兒愿意與人主動打招呼,能大膽地說“您好”、“再見”等禮貌用語,懂得...

2022-03-27 閱讀全文

這句話大家是不是特別熟悉?在許多教材里面都有講過這句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是最少使用到的。首先,這句話極其正規(guī),其次,它已經(jīng)有點Old-fashion(老派)了。所以你有可能~~讀了這些句子感覺如何?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打招呼句子185句,帶給大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3-09-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