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會跳舞的彩帶》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8-28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科學的教案教材選擇:
彩帶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平時區(qū)角中老師提供的用彩紙做的彩帶,也是百玩不厭。他們喜歡拿著彩帶跑動,隨著音樂揮舞,但是孩子們揮動彩帶的方法比較單一。孩子們有需要、有興趣去探索揮動彩帶的多種方法。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中讓幼兒在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嘗試中感受體驗舞動彩帶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舞動彩帶的不同形狀與手臂舞動的關系及方法。
2、能大膽地表現(xiàn)音樂,知道舞動彩帶的節(jié)奏與音樂的節(jié)奏一致。
3、體驗舞動彩帶的快樂。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探索舞動彩帶的不同形狀,體驗舞動彩帶的快樂。
2、難點:發(fā)現(xiàn)彩帶跳舞與手臂舞動的關系及方法,與音樂合拍地表演。
活動準備:
1、音樂:《喜洋洋》,我把中間一段音樂放慢了速度,讓孩子更容易區(qū)分抒情和歡快,更有利于幼兒用彩帶表現(xiàn)音樂。
2、彩色絲帶(彩色絲帶有一種飄逸,更能讓幼兒體驗舞動的快樂)
3、記錄紙、筆(記錄幼兒舞出的各種形狀,便于幼兒總結)
活動過程:
活動主要通過看一看、舞一舞、說一說、想一想、聽一聽、賞一賞等方法讓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彩帶跳舞的方法,體驗舞動彩帶的快樂。
一、出示彩帶,提問:這是什么?像什么?(長長的像什么?團起來像什么?)(每人一條彩帶,請幼兒仔細觀察,教師應用啟發(fā)性語言,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認識彩帶,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并在拉開團籠中掌握了收放彩帶的方法。)
二、探索發(fā)現(xiàn)揮舞彩帶的不同形狀。
1、探索:讓彩帶跳起舞來。
師:彩帶是專門用來跳舞的,今天請小朋友試一試,讓你的彩帶跳出各種各樣的舞蹈,試的時候,老師有幾個要求:看看你的彩帶跳出的舞像什么?看誰能讓彩帶跳出各種各樣的舞。
幼兒自由探索后教師記錄幼兒舞動彩帶的形狀,并加以總結:舞動手臂能讓彩帶跳出各種各樣的舞蹈,有的像……有的像……。
教師記錄舞動彩帶的形狀:
2、探索:手臂舞動的形狀和彩帶舞動的形狀有什么關系。
彩帶跳出了這么多的舞,彩帶跳出這些舞的時候你的手是怎樣舞動的呢?
幼兒探索后回答。
教師再總結:我們的手臂揮動xx形狀,彩帶也會跳出xx的舞。
3、探索:手臂舞動有幾種方法,為什么用同一種方法彩帶會跳出不一樣的舞呢?
幼兒嘗試各種形狀,然后想一想說一說,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加以總結,原來舞動彩帶的基本方法只有三種:①圓形②半圓形③波浪形。但是我們手臂舞動的方向不一樣,用的力度、速度不一樣,彩帶跳出的舞也不一樣。教師和幼兒一起練習三種方法,并體驗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速度的效果。
(根據(jù)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教師以層層遞進的方法進行探索。主要通過舞一舞、說一說、想一想探索發(fā)現(xiàn)舞動彩帶的不同形狀與手臂舞動的關系及方法。一共進行了三次探索:①探索:讓彩帶跳起舞來。知道彩帶能跳出各種各樣的舞蹈,都是手臂舞動的結果。②探索:手臂舞動的形狀和彩帶舞動的形狀有什么關系。發(fā)現(xiàn)我們的手臂揮動xx形狀,彩帶也會跳出xx的舞。③探索:手臂舞動有幾種方法。通過觀察、嘗試歸納總結手臂舞動的幾種基本方法。)
三、聽音樂舞動彩帶
1、欣賞音樂《喜洋洋》,感受音樂的旋律與節(jié)奏。
聽了這首音樂有什么感覺?一共有幾段?哪一段快哪一段慢?
2、再次欣賞,歡快的音樂我們可以怎樣舞動彩帶,抒情緩慢的音樂可以怎樣舞動彩帶?(幼兒可隨音樂自由舞動彩帶)
3、聽音樂嘗試練習。
4、集體表演。
通過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想象彩帶跳舞的樣子、表現(xiàn)彩帶跳舞,讓幼兒在音樂中充分地體驗舞動彩帶的快樂。
四、欣賞彩帶操,激發(fā)再次探索的欲望。
你們見過彩帶舞嗎?在哪兒看到的?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段彩帶舞,我們一起來看看。
幼兒觀看視頻后教師提問:大姐姐在條彩帶舞時除了手在舞動彩帶,還有頭、腳、腰等是怎么樣的呢?
教學反思:
舞動彩帶時身體的其它部位也可以動起來,這樣我們的彩帶舞會更加的優(yōu)美,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結束活動)(在欣賞的基礎上,幼兒對彩帶舞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并且激發(fā)了幼兒繼續(xù)探索的欲望。)
幼兒百科:彩帶是畬族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品。此外,小馬駒彩帶是動畫片《小馬駒》里面的一個主要人物。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大班美術教案《會跳舞的彩紙》及教學反思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按蟀嗝佬g教案《會跳舞的彩紙》及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藝術活動是一種以個體的感受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為主要方式的活動。《綱要》指出幼兒的藝術活動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xiàn)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韻律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形式,能使幼兒在輕松、活潑、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通過身體動作去感受音樂形象,通過表情、動作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對音樂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較大地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斷完善。特別喜歡自己探索、創(chuàng)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據(jù)大班孩子的特點設計了這個以幼兒舞蹈為主的綜合藝術活動?;顒尤诤狭耸止ぁ幼?、舞蹈、即興創(chuàng)編、畫舞譜,還有本民族音樂、舞蹈的學習和體驗的內(nèi)容。對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嘗試、感受-體驗、即興-創(chuàng)作等活動來品味“舞”的愉悅。
活動流程:
準備活動——探索、發(fā)現(xiàn)——結伴創(chuàng)編——展現(xiàn)欣賞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彩紙表現(xiàn)的可能性,嘗試“畫”簡單的舞譜。
2、提高身體協(xié)調能力,對合作表演產(chǎn)生興趣。
3、體驗飄逸和“舞”的愉悅。
4、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材料及環(huán)境設計:
1、錄有歡快本民族音樂的磁帶一盤。
2、彩色皺紋紙、竹筷若干。
3、小腳圖譜、小剪刀、膠布等。
4、為幼兒提供能自由活動的較寬松的空間。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律動“會跳舞的小腳”
①幼兒和教師一起自由地隨音樂節(jié)奏跳出各種舞步。如:
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請個別幼兒表演剛才的舞步。
③再聽音樂讓自己的小腳跳起來。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調動了幼兒的情緒,使幼兒充滿激情地進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兩次隨樂讓自己的小腳動起來,使幼兒熟悉了本次活動所用的本民族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打下基礎。)
2、探索、發(fā)現(xiàn)活動
師:“除了我們的小腳會跳舞,還有什么也會跳舞?”
(小手、眼睛、頭、花、手絹等,鼓勵幼兒邊說邊用動作表演。)
①出示彩色皺紋紙。
師;“它也會跳舞,試一試,怎樣讓它跳起來?”
幼兒討論、嘗試,同時播放音樂。
(評析:熟悉的音樂,增加了幼兒“舞”的興致。)
②:“你們的彩紙都會跳舞,試一試,怎樣讓它跳得更美?!?/p>
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教師觀察,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想出各種辦法把彩紙制作成更飄逸的彩帶等。
③放音樂,每位幼兒一或兩根彩帶,嘗試在空中揮舞可以
畫出多少種圖形。
師:“聽著音樂,快讓你的彩帶跳起來吧?!?/p>
(評析: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利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和積極操作的環(huán)
境,使孩子通過自我嘗試來解決問題,獲得成功。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觀察者、欣賞者。)
④請幼兒在實物投影儀上畫出彩帶在空中揮舞的圖形。
a.教師示范:“我的彩帶剛才是這樣跳舞的,你的彩帶是怎樣跳舞的?”
b.幼兒畫舞譜。
⑤集體邊看舞譜邊隨音樂揮動彩帶。
3、結伴創(chuàng)編
①彩帶與腳配合跳舞
“你的彩帶會和好朋友小腳一塊跳舞嗎?”
②幼兒自由組合,創(chuàng)編舞蹈
“找?guī)讉€好朋友,一起用彩帶編一個好看的舞蹈?!?/p>
(評析:教師把個體創(chuàng)造和群體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
既尊重個體發(fā)展,又注重群體合作。使孩子學會分享合作的喜悅。)
4、展現(xiàn)欣賞
游戲“大舞臺”。
(1)、幼兒到前面老師布置的舞臺上,表演自由創(chuàng)編的舞蹈。
(2)、欣賞教師表演的手絹和扇舞,感受中國民族舞蹈的美。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氣氛非常好,小朋友們的興趣有濃厚,參與性強。幼兒對肢體的動作表現(xiàn)地也比較地突出,也由一開始的單一“變”為后來的豐富,這一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感受了引導的魅力之大。在合作游戲中,小朋友們也很開心地去尋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無論從幼兒對活動的參與度、活動的投入狀態(tài),還有情感方面,我覺得這部分各方面的表現(xiàn)還是非常好的。一次活動結束了,帶給我的不僅是和孩子一起快樂參與的幸福,在每一點每一滴的不斷實踐、學習、反思、積累中,我想我會收獲更多!
幼兒百科:彩紙是一種薔薇科、薔薇屬植物。
不知道本文“大班美術教案《會跳舞的彩紙》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大班科學教案《會跳舞的葡萄干》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觀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變化過程,并能正確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在實驗操作中,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觀察習慣。
3.樂于參與探究活動,在小實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大表格一份、記錄表。
2.學具準備: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個托盤、記號筆等每組一份。記錄表每組2份、蕓豆、彈珠、紅豆若干。
教學過程:
一、出示兩瓶水,引起觀察興趣。
桌上的兩杯水一樣嗎?有氣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
1.幼兒猜想:同樣大小的葡萄干放在兩杯水里會有什么反應呢?(教師表格記錄)
2.操作驗證,并記錄。
3.分享交流結果。
三、觀看視頻,總結提升。
1.觀看視頻,了解原理。
2.師幼小結:
原來這是因為當葡萄干沉入杯底時二氧化碳氣體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變輕浮到液面上來,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
四、再次實驗,經(jīng)驗遷移。
讓我們一起來試試,仔細用眼睛觀察一下,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樣上下跳舞呢?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綠色的表格里。會跳舞打“√”,反之打“×”。
活動延伸:
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去做一做這個實驗。
活動反思:
活動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將科學現(xiàn)象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顒幼⒅刈匀贿^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討論——體驗感受——經(jīng)驗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地獲得知識與經(jīng)驗,在情感上獲得愉悅與滿足。為每個幼兒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從幼兒最感興趣的操作活動入手,讓幼兒通過實驗、記錄去積極主動地獲得相關知識,通過記錄、分享、交流的形式,讓幼兒不斷積累學習經(jīng)驗,并且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和建構知識,從而發(fā)現(xiàn)汽水中氣泡與沉浮之間的秘密,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幼兒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幼兒百科:葡萄干是借助于太陽熱或人工加熱使葡萄果實脫水形成的食品,含糖量高,是典型的高能量營養(yǎng)品。葡萄干水含量低,方便運輸和貯存。世界各地最主要的制干葡萄就是綠色無核葡萄品種無核白,其它制干品種有白玫瑰香和黑科林斯。
中班科學教案《會跳舞的陀螺》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掌握和了解制作陀螺的方法。
2、樂意與大家交流分享,體驗成功的樂趣。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自制陀螺
2、圓形硬紙板、圓形卡紙、牙簽、火柴棍、吸管、蠟筆、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的圓形紙片。
“你們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圓形紙片)
“圓片想站起來,邊轉圈邊跳舞,你們動動小腦筋,幫幫它,好嗎?”(讓幼兒自由選擇輔助材料動手操作。)
2、請幼兒講述探索中的發(fā)現(xiàn)。
“你們的圓片轉起來跳舞了嗎?你們用的什么好辦法?”
3、教師將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給幼兒,在幼兒面前進行表演。
“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我也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想轉起來跳舞給你們看,想看嗎?”(老師出示陀螺并讓它旋轉起來。)
“這個好朋友跳的舞好看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陀螺?!?/p>
“你們想想它為什么會跳舞呢?”(讓幼兒自己討論后,做出總結。)
教師小結:“我告訴你們,是因為這根牙簽總是繞著自己在轉動,并且保持著轉動速度和轉動方向,這樣它就會跳舞了?!?/p>
4、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陀螺,進行探索。
“小朋友陀螺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呢?”
(1)幼兒自由探索制作。
(2)請個別幼兒展示介紹制作的陀螺。
(3)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原來要讓陀螺轉起來,在制作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將牙簽戳在圓紙片的中間,這樣它就會跳好看的舞了。
5、幼兒動手探索找出中心點的方法。
“可是要怎樣才知道戳的地方是圓片的中心點呢?”
(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將圓片兩次對折打開,兩條折痕交叉的地方就是中心點。
6、幼兒再次動手制作陀螺,進一步了解掌握陀螺的制作方法。
“小朋友,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圓片,我們再來試一試吧,看今天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蠟筆呢,我們還可以幫陀螺穿上好看的衣服衣服再讓它跳個舞,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p>
7、延伸活動。
“今天,你們的陀螺都做的很漂亮,來我們一起到外面轉一轉、玩一玩,比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最長!”
活動反思: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本節(jié)課是培養(yǎng)幼兒在玩中學,玩中做,玩中思,首先使幼兒的初步探究,在初比拼中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對陀螺進行改進。再進行超越自我,幼兒在改進的基礎之上能夠超出自己的成績,甚至刷新班級的記錄,這都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活動很成功。
幼兒百科:陀螺指的是繞一個支點高速轉動的剛體。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干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薄?/p>
大班科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會跳舞的小章魚》
設計意圖:
《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xiàn)象”。影子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也是常見的現(xiàn)象。但是,“親手讓影子動起來”對于幼兒來說卻是十分新奇,熟悉與新奇的碰撞可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加上大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他們喜歡做做玩玩,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并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制作、實驗等操作能力,這些經(jīng)驗、能力為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因此,我設計了本次動畫游戲形式的科學活動“會跳舞的小章魚”,讓幼兒通過親歷—感悟—實踐來發(fā)現(xiàn)、獲得一些有關影子的感性經(jīng)驗,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小章魚會跳舞的原因。
2、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感受讓小章魚跳起舞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2、教具:手電筒、彩色的小章魚、《森林狂想曲》。
3、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小章魚;烏龜、海馬等圖片若干;膠、小框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小章魚會跳舞的原因。
難點:通過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你們都玩過踩影子的游戲嗎?為什么會有影子?
小結:因為物體擋住了光線,被物體擋住的地方?jīng)]有了光線的照射,就呈黑色狀,也就是影子。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和影子有關的游戲,你們會不會使用手電筒,使用手電筒需要注意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操作。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進行大膽嘗試,讓小章魚跳起舞來。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小章魚、膠、手電筒和一張白紙,請你動動小腦筋讓小章魚跳起舞來吧!
幼兒嘗試操作。
2、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小章魚“跳舞”的秘密。
師:你是怎么讓它跳舞的?——幼兒上來演示自己的成果。
討論:“小章魚為什么會‘跳舞’呢?”
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有光,當光照在小章魚上就出現(xiàn)了小章魚的影子,手電筒動了,小章魚的影子也跟著動了,看起來就好像小章魚在‘跳舞’了一樣?!?/p>
3、引導幼兒再次討論:“為什么都用手電筒照了,有的小章魚會跳舞,有的卻不會呢?”。
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小章魚,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尋找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
師幼共同小結:“原來,當小章魚與紙有一定距離時,也就是說,當小章魚的頭、觸角都沒有粘膠,并且都向上翹時……小章魚就會‘跳舞’了?!?/p>
(二)第二次操作。
1、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探索改變光線的方向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并且嘗試模仿小章魚跳舞的動作?!俺鎏帯?/p>
師:剛才有幾位小朋友沒有成功,那么接下來請進行調整,調整過的小朋友可以動動腦筋,看看你的小章魚還會不會做其他的動作。
師:你的小章魚都做了什么動作?你是怎么做的?
幼兒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結:光線的方向改變了,小章魚跳出來的舞也是不一樣的。當手電筒向上時,小章魚的影子就向下;當手電筒向下時,小章魚的影子就向上;當手電筒向左時,小章魚的影子就向右……
(三)第三次操作。
探索不同的材料跳出不同的舞。
師:看到小章魚跳舞跳的這么高興,還有其他的小動物也想動起來呢!請小朋友用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的秘密也讓他們也跳起舞來吧。
師:你們成功了嗎?那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三、結束部分
師:原來,海洋動物也可以跳舞,如果跳舞效果不明顯該怎么辦呀?我們可以帶著這個問題回去繼續(xù)去探索。
活動反思: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兒內(nèi)在生命本質的展現(xiàn),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對有興趣的活動,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參加,他們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也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