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開啟改變之門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幼兒園優(yōu)秀說課稿和你在一起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誰也無法說服她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這句話曾經模糊的寄存在我腦海里的某個角落,但今天,我能將它完整、清晰地儲存于我的記憶深處,因為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它的真諦,它是我撥打心理咨詢熱線xxx獲得的一劑良方。提起這次咨詢,真的是受益匪淺。
雖然我所在的公司在多年以前就已經建立了xxx,也會適時安排一些相關的培訓課程或心理援助活動,但是對于我這樣一個“沒心沒肺”的樂天派而言,那真可謂是“飄風過耳”。然而隨著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轉換,尤其是為人母之后,孩子的教育問題漸漸成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孩子的健康是我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這個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更多的在于心理健康,我逐漸愿意開始嘗試,嘗試將困擾自己的育兒困惑拋給xx專家,渴望得到一些幫助,于是,我懷揣求救之心撥通了xxx,電話那頭的xxx專家是一位讓我頗有親切感的姐姐,我開門見山,向她咨詢“孩子好強,無論什么事情,總是強求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別人優(yōu)秀,渴望獲得周圍人的認可,一旦不如意,就會表現(xiàn)出不高興、情緒低落,然后陷入痛苦,以至于把自己弄的很受傷”,專家姐姐針對我提出的問題,聽取了我所列舉的一些孩子好強、要求完美的實例,又了解了我和老公針對孩子這種情況采取的措施以及作為家長的我們各自的性格后,為我分析了癥結所在:
孩子太好強和家庭成長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家長對孩子說,不和別人作比較,只和自己的進步作比較就可以了。其實這已經是給孩子灌輸了輸贏的觀念了,所以孩子們才每次都想要贏而害怕輸了,所以,家長還需要琢磨琢磨引導的技巧。孩子“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xiàn):一些孩子面對挫折和失敗,會采取回避,逃避的態(tài)度;另外一些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游戲中輸了,就會大發(fā)脾氣,哭鬧以示宣泄。面對“輸不起”的孩子,家長需要費點心思,幫助孩子排除這種心理障礙,讓她逐漸跨越輸贏的問題,體會做每件事所帶來的各種情感經驗。家長在引導孩子如何面對輸贏時,要注意:
端正心態(tài)
一些家長往往喜歡將孩子的成功當作自己的“門面”,贏了就夸孩子聰明、能干,輸了就指責和埋怨孩子笨。這種教育方式最不足取。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失敗了就爬不起來,要么就爭強好勝,非贏不可。另外,孩子好強,主要是受家長的影響。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很高,特別是母親,總希望孩子比別人強。誰都喜歡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出色。但是,期望過高或過多鼓勵孩子處處都要超過別人,比別人強,會造成孩子愛逞強的心理。而當別人比自己強時,就會受不了。父母常鼓勵孩子追求勝利和成功,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敗中可以學習更多的經驗。失敗可以顯露人們的不足之外,還可以讓人們學習謙和、順服。孩子如果了解失敗也有正面意義,就可以平和處理失敗的心情,加強承受挫折的能力。雖然說好強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如果孩子的得失心過重,每一次輸贏都讓她耿耿于懷的話,就會影響到她與人相處的能力。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家長在孩子個性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導“輸不起”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態(tài),正確看待孩子的失敗。當孩子在學習和游戲中受挫時,家長應該教育她克服沮喪和悲觀的思想,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暫時的受挫。積極鼓勵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協(xié)助孩子體驗成功,建立自信。但是失敗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讓孩子將之視為另一種情感體驗。在孩子情緒低落時,父母要積極鼓勵。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要改變孩子 先改變家長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家長
有家長問:
1歲3個月寶寶脾氣急躁,怎樣叫她平靜下來?
解答
脾氣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性格”。用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話說,性格是神經類型特征和環(huán)境影響的“合金”。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脾氣是由兩元素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經類型),二是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由此,人的性格便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征:前者決定性格是相對穩(wěn)定的,而后者則決定性格也是可以改變的。
剛出生的孩子之間性格差異也是存在的,但差異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聲很小,而且有時有會兒;有的則哭聲很大,哭起來沒完沒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性格差異會逐步增大。
脾氣急躁,就是遇到不稱心的事馬上激動不安、生氣、發(fā)怒,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不利。應該糾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在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和家長的誘導下,能夠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逐漸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類型。家長要樹立信心。
我向來主張“孩子生病,家長吃藥?!币淖兒⒆?,先改變家長:
一是家長要加強自身修煉,強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長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因為家長管教孩子急躁時的態(tài)度會暗示、影響孩子。
二是家長要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的急躁還要堅持循循善誘,態(tài)度要溫和,不要太強勢、太沖動。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簡單、粗暴、武斷,企圖以家長的強勢迫使孩子就范會適得其反。
三是家長的心態(tài)要放平和,不操之過急、急于求成,解決孩子脾氣急躁的問題,不要指望一次根除,萬事大吉,要允許有反復。
四是遇到孩子情緒高度激動時,家長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暫時的讓步、妥協(xié),有利于破解“頂?!?、“僵持”勢態(tài),緩解緊張關系。因為高度激動時刻是什么話也聽不進去的,待以后尋機管教。
五是家長要努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孩子喜歡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暫時緩解孩子的情緒。
六是如果孩子不聽勸導、總是暴躁的話,家人可以延緩表態(tài),利用“時間的幫助”,等孩子情緒自行平靜下來再表態(tài)、處理。
七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家里人誰也不搭理他,讓孩子感覺到他的暴躁使家長忍無可忍,從而迫使反省和調整自己的情緒。斷絕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實這就是一種“無言”的懲罰。
八是孩子脾氣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長的影響而形成的性格。家長要切實加強性格方面的自身修養(yǎng),用溫和性格感染、影響孩子,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要改變孩子 先改變家長》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家長》
有家長問:1歲3個月寶寶脾氣急躁,怎樣叫她平靜下來?
解答
脾氣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性格”。用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話說,性格是神經類型特征和環(huán)境影響的“合金”。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脾氣是由兩元素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經類型),二是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由此,人的性格便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征:前者決定性格是相對穩(wěn)定的,而后者則決定性格也是可以改變的。
剛出生的孩子之間性格差異也是存在的,但差異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聲很小,而且有時有會兒;有的則哭聲很大,哭起來沒完沒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性格差異會逐步增大。
脾氣急躁,就是遇到不稱心的事馬上激動不安、生氣、發(fā)怒,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不利。應該糾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在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和家長的誘導下,能夠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逐漸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類型。家長要樹立信心。
我向來主張“孩子生病,家長吃藥?!币淖兒⒆?,先改變家長:
一是家長要加強自身修煉,強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長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左右。因為家長管教孩子急躁時的態(tài)度會暗示、影響孩子。
二是家長要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的急躁還要堅持循循善誘,態(tài)度要溫和,不要太強勢、太沖動。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簡單、粗暴、武斷,企圖以家長的強勢迫使孩子就范會適得其反。
三是家長的心態(tài)要放平和,不操之過急、急于求成,解決孩子脾氣急躁的問題,不要指望一次根除,萬事大吉,要允許有反復。
四是遇到孩子情緒高度激動時,家長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暫時的讓步、妥協(xié),有利于破解“頂?!?、“僵持”勢態(tài),緩解緊張關系。因為高度激動時刻是什么話也聽不進去的,待以后尋機管教。
五是家長要努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孩子喜歡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暫時緩解孩子的情緒。
六是如果孩子不聽勸導、總是暴躁的話,家人可以延緩表態(tài),利用“時間的幫助”,等孩子情緒自行平靜下來再表態(tài)、處理。
七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家里人誰也不搭理他,讓孩子感覺到他的暴躁使家長忍無可忍,從而迫使反省和調整自己的情緒。斷絕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實這就是一種“無言”的懲罰。
八是孩子脾氣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長的影響而形成的性格。家長要切實加強性格方面的自身修養(yǎng),用溫和性格感染、影響孩子,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家教經驗: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家教經驗: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家風看起來離我們很遠,其實很近。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規(guī)矩,就是由此形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會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價值觀、人生觀的確立,也就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成功與失敗。我們常說看孩子基本可了解這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對孩子影響很大。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古代成功人士大多都有著嚴謹?shù)募绎L,如北宋大政治家司馬光的家風是“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晚清重臣曾國藩,他著有《曾國藩家書》,他的家訓家風是“勤奮、儉樸、求學、務實”,以此來要求子女,一直為后人所傳承。
美國心理學家鮑姆令德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家庭中,因對孩子要求的高低不同和對孩子需求的反應敏感不同,存在權威、專制、溺愛、忽視四種家庭教養(yǎng)類型。試問我們自己是屬于哪種家教類型呢?如果一個家庭的家風是這樣的:夫妻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斗的環(huán)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試問在這樣的家庭關系中,能培養(yǎng)出真正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嗎?如一次談話問孩子,你喜歡家里的誰呢?孩子說:“我喜歡姥姥。”“為什么?”“因為姥姥從來不打我。”“你爸爸、媽媽呢?”“他們有時打我,爸爸有時還打媽媽?!痹诤⒆又赡鄣脑捳Z中,一個孩子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顯而易見。所以這就是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系的建設,不注意情感投入、忽視維系良好家風的結果。
另外一個家庭給孩子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營造和諧家風。如孩子喜歡唱歌跳舞:在家里,通常是孩子當小主持人報節(jié)目,媽媽上前去表演,跳舞等。自娛自樂,歡聲笑語洋溢在家庭中;業(yè)余時間還一起親子運動、參加戶外活動等。
顯而易見,這不同的家風,培養(yǎng)出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家庭中不能沒有歌聲和笑聲,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家庭中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游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如果家庭氣氛過于沉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父母如果總繃著臉,孩子反而會敬而遠之;相反與孩子嬉笑打鬧,不僅不會讓家長有失“威嚴”,反而與孩子在一起歡樂地游戲,良好的親子溝通,孩子會更加信任你,反而和你更近。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睆亩沧阋娂绎L對孩子的重要性了。
總之,通過營造良好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建構文明和諧的家風,能有效提高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合的家庭教育力量,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營造健康向上家風,開始行動吧!
育兒觀念: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家風看起來離我們很遠,其實很近。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規(guī)矩,就是由此形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會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價值觀、人生觀的確立,也就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成功與失敗。我們常說看孩子基本可了解這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對孩子影響很大。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古代成功人士大多都有著嚴謹?shù)募绎L,如北宋大政治家司馬光的家風是“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晚清重臣曾國藩,他著有《曾國藩家書》,他的家訓家風是“勤奮、儉樸、求學、務實”,以此來要求子女,一直為后人所傳承。
美國心理學家鮑姆令德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家庭中,因對孩子要求的高低不同和對孩子需求的反應敏感不同,存在權威、專制、溺愛、忽視四種家庭教養(yǎng)類型。試問我們自己是屬于哪種家教類型呢?
如果一個家庭的家風是這樣的:
夫妻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斗的環(huán)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試問在這樣的家庭關系中,能培養(yǎng)出真正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嗎?
如一次談話問孩子,你喜歡家里的誰呢?孩子說:“我喜歡姥姥?!薄盀槭裁??”“因為姥姥從來不打我?!薄澳惆职帧寢屇??”“他們有時打我,爸爸有時還打媽媽。”在孩子稚嫩的話語中,一個孩子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顯而易見。所以這就是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系的建設,不注意情感投入、忽視維系良好家風的結果。
另外一個家庭給孩子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營造和諧家風。如孩子喜歡唱歌跳舞:在家里,通常是孩子當小主持人報節(jié)目,媽媽上前去表演,跳舞等。自娛自樂,歡聲笑語洋溢在家庭中;業(yè)余時間還一起親子運動、參加戶外活動等。
顯而易見,這不同的家風,培養(yǎng)出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家庭中不能沒有歌聲和笑聲,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家庭中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游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如果家庭氣氛過于沉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父母如果總繃著臉,孩子反而會敬而遠之;相反與孩子嬉笑打鬧,不僅不會讓家長有失“威嚴”,反而與孩子在一起歡樂地游戲,良好的親子溝通,孩子會更加信任你,反而和你更近。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對孩子的重要性了。
總之,通過營造良好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建構文明和諧的家風,能有效提高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合的家庭教育力量,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營造健康向上家風,開始行動吧!
要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吧!
要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吧!昨天我過生日,收到許多朋友的問侯,一朋友還遠道而來送我一捧鮮花,這讓我很是意外也倍感欣喜。人是精神的動物,因為被朋友惦記,所以心生感動呢。
我過生日,高興,也就很放松,所以對兒子態(tài)度也變好,他也因為我過生日,一大早就告訴我,不會跟我“計較”,不再跟我爭吵。我一笑了之。細想他放假以來,我陪他在家,可能精力不再分散,專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結果滿眼都看到他的不是,自然心情不爽地總要說他幾句,他想當然地就跟我干了,母子倆爭呼不斷也是由此而生。
許多朋友看了我的博文聽了我跟兒子的爭斗后都笑著指出我有點更年期啊,雞蛋里挑骨頭,眼光都隨著兒子轉,關注太多,所以自然就對兒子心生不滿,建議我適當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一下態(tài)度和做法,只有你自己改變了,孩子才會改變。
這道理我懂,也經常說別人啊,可事到臨頭,自己總會控制不住自己。既然如此,那咱也是個知錯就改的人。昨天我開始改變,一大早就問兒子今天的打算,他說干這干那,我聽罷告訴他,要把握好自己的時間,完成自己當天的任務,只有完成任務了才可以出去玩!然后我倆就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了。
上午我做了生日蛋糕,他過來幫忙,然后我看書聽音樂做瑜伽,他寫作業(yè)吹葫蘆絲,兩不干預,結果一上午我倆相安無事,他有點磨蹭,我忍住也不吱聲,下午依然如此。在我沒有干涉的情況下,他順利完成當天規(guī)定的任務,傍晚出去騎自行車兩小時。晚上躺在床上想著我樂,嘿,今天挺好,我倆沒有爭吵呢。
今天上午同昨天一樣,交待完后各干各的,看他依然磨蹭,幾次想沖過去提醒他一次但都忍住了,有一次悄悄溜進他的房間,看他正在看書,也沒敢吱聲就又溜了出來,他或許是知道我這是無聲地提醒了吧,一會功夫聽到他吹葫蘆絲的聲音,呵呵,此時無聲勝有聲?。?/p>
想想,有時我們一味地要求孩子做這做那,他不聽咱的吩咐就會火冒三丈地指責他不聽話不聽勸,覺得這孩子越長越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呵呵,可是想想,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我們?yōu)槭裁匆獜妷核犖覀兊脑??我們所說的話都正確嗎?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他也有不定性偷懶的時侯,我們也不能全然不管不顧任由他自由發(fā)展,適當?shù)奶嵝驯O(jiān)督還是必要的??!
要想改變孩子的一些習慣,一些做法,首當其沖應該先改變的倒是我們這些為人父母,我們改變了,自然孩子就會改變,這兩天我深有體會,當然我們這些父母身上的惡習并不比孩子少多少,想要一下子扭轉改變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天改變一點點,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只要我們愿意改變,相信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大概如此吧。
要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吧!從今天做起,做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