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育兒知識:除了打罵,還有更高情商的教育方式

發(fā)布時間:2020-07-27 教育基礎知識筆記 教育知識與能力筆記 教育綜合知識筆記

在帶娃的過程中,相信不少媽媽有過這樣的困惑。

“我一直都不主張以打罵的形式教育孩子,每次在他不聽話,我都有好好和他溝通、講道理??墒呛芏鄷r候,講道理好像不管用,反而是老公打一下,吼兩聲管用。我是不是做錯了呢?”

這里首先呢是想想告訴各位困惑媽媽,你們的堅持沒錯。

打罵孩子,除了短時間能嚇住孩子外,長期來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首先,孩子不明白自己錯在哪里,怎么改正。父母的打罵,惡劣的態(tài)度,只會抵消孩子心中的內疚感,讓他們知錯也不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多的開始學習如何跟孩子平等相處,不再像之前那樣粗暴,什么都以父母的話為準則,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

其次,家長的暴力示范,會讓孩子學會用拳頭說話。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疑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久而久之,你的言行舉止、喜惡、好善就轉到了孩子身上。比如說:做父母的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類型,將來你的孩子也是那種“溫柔”型的。而父母是那種雷厲風行的人,無疑孩子大多是那種嗓音大、脾氣大的類型。等他們進入學校、社會后,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不僅交不到好朋友,不被老師喜歡,還很容易走上歧路,發(fā)生危險。因此,我認為做父母的必須嚴于律己,時時處處給孩子做表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模版”。

其實想讓孩子聽話,除了講道理和打罵,還有很多其他有用的辦法,有一些媽媽就會和孩子建立一些規(guī)則,或者建立一些獎勵和懲罰的方案,但今天我再來和家長分享一個對兩歲到6歲之間孩子非常適合的方法,那就是玩游戲。

很多家長一聽玩游戲就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是家長們并不知道游戲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有魔力的。比如我們和孩子一起再坐火車或者飛機的時候,孩子突然開始吵鬧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比如說和孩子玩一個不能動的游戲,誰動誰就輸了,這樣堅持幾個回合下來,孩子慢慢就會安靜下來,并且很快孩子就會累了,慢慢的就會變得聽話了。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詳細說一下怎樣巧妙利用游戲的方法來讓孩子聽話吧。

不僅能幫助孩子發(fā)展認知能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他們生活中和吃喝拉撒睡一樣不可缺少的存在。

心理學家指出,游戲對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活動。

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床挥糜螒虻姆绞絹碜尯⒆痈犜挘浜夏兀?/p>

下面,小樣媽就和大家分享幾個我們家的例子,讓你更了解怎么用游戲來制服孩子。

第一:讓孩子喜歡的人物來說出你想說的話。比如說我孩子在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黑貓警長,并且特別崇拜黑貓警長,覺得黑貓警長特別厲害,所以每當孩子犯錯或者不聽話的時候,我就會說黑貓警長要是知道你這樣肯定會很生氣。于是孩子就會乖乖的聽話了。但是各位家長要注意這樣的方法,不能用太多遍,哪怕是再管用的方法如果同一句話,你對孩子說的多了,孩子就知道是假的了。

第二個方法: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角色扮演的游戲也就是孩子經常說的過家家,是孩子在小的時候都非常愛玩的游戲,因為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幻想自己是什么角色,所以陪孩子玩這個游戲可以讓孩子更有興趣。

比如說孩子不肯刷牙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和孩子玩看牙醫(yī)的游戲,家長來扮演牙醫(yī),孩子來扮演病人,然后家長在表演的時候盡量要逼真一點,讓孩子躺下來,然后檢查孩子的牙齒,并且對孩子說你的牙齒上面有一顆細菌,它正在吃你牙齒上面的糖,我們要趕緊把它抓掉,并且一邊演一邊讓孩子刷牙,這樣不一會兒孩子就把牙刷完了,然后等到游戲結束了,就可以讓孩子到前臺去付錢,這樣情節(jié)越逼真,孩子就會越有興趣。

第三個方法:請孩子幫忙。比如在以前我們家孩子每次都喜歡坐在副駕駛座,但是卻不想扣上安全帶,每次這樣我都覺得特別危險,于是我就和孩子說,我們現在來玩消防員的游戲,讓孩子扣上安全帶,然后我們就可以出發(fā)去救人了,每當這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個英雄,然后就會非常聽話的扣上安全帶。所以各位家長在生活中一定要好好掌握這些游戲的小技巧,每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打罵孩子,而是用這種小游戲來和孩子互動,這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配合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知識:感恩教育也是一次可貴的情商課


好多年前帶孩子去嘟嘟城,曾見到一位女士用哽咽的語氣苦苦勸阻一個想要離開的大女孩:“你媽媽把你托付給我,我就要為你的安全負責,你現在說走就要走,有沒有想過我怎么辦?我兩個孩子都還這么小,我不能把他們扔在這里送你回去的。你再等一等,我讓叔叔過來接你好不好?”大女孩則一臉冷漠,堅持要離開。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女孩這樣的一意孤行,我只知道,從此以后,她父母的朋友們大概再沒有人敢主動帶她出來游玩。

我們常以孩子年幼來原宥他們的無知,可是,長大了的“熊孩子”就一定不是“熊孩子”嗎?今后步入社會,誰會愿意和如此情商的人共事?誰又會像家人一樣,無償包容她的任性、自我和刁蠻?

有位朋友向我轉述了一件事情,有一名讀幼兒園的小男孩告訴大人:“我們家只有三個人,我,爸爸和媽媽?!贝笕藛査骸盃敔斈棠屉y道不是你的家人嗎?”男孩回答:“奶奶是做飯的,爺爺是接送我上學的,所以他們不是家人?!?/p>

對為自己付出最多,最愛自己的家人尚且不能心懷感恩之心,我們又怎能奢望這些孩子用感恩之心來對待他人?

所謂“家教”,就是用無數細節(jié)壘起成長的階梯。感恩教育應是家庭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

擁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會體貼他人的付出,因而能體驗更多的幸福,也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喜愛,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遇……這種能力的提高,不也正是“情商”的提高?

而在家庭教育中,方法(手段)又往往比內容更重要。

小唐一二年級的時候,仗著寵愛,對爺爺奶奶的態(tài)度很有些輕慢。最嚴重的一次,甚至把奶奶直接氣哭。

回家后,小唐發(fā)現我和他爸爸都板著臉,沒有一絲笑影。(步驟一:營造談話氛圍,表明立場和態(tài)度)

我先問他:今天你是不是說了……這樣的話,做了……這樣的事情,把奶奶氣哭了?(步驟二:核實情況,給他申辯的機會)

小唐點點頭,大概是也知道自己過分了,并沒有申辯。

我再問他:爺爺奶奶平時對你好不好?爺爺特意把你接回家,還帶你去吃冰淇淋。奶奶忙了半天,燒了一桌子你最愛吃的菜,準備了你最喜歡的水果。(步驟三:讓孩子知道愛的具體表現)你一不說謝謝,二不關心他們的身體,(步驟四:告訴感恩的正確方法)反而這樣對待他們,還把奶奶氣哭了,你有沒有良心?你以后還想不想讓爺爺奶奶喜歡你了?(步驟五:明白后果)

爸爸則痛斥:奶奶是我的媽媽,我都舍不得說一句重話,你竟然敢把她氣哭。爺爺奶奶家以后你不用去了?。ㄔ诮逃⒆拥臅r候,父母的態(tài)度一定要完全一致,任何一方的妥協,都會給孩子一個逃避的借口,最終導致教育契機的錯失。)

小唐不服氣,回嘴說:“為什么不讓我去爺爺奶奶家?”(教育孩子的時候遇到“回嘴”不完全是件壞事,它會透露出孩子的心聲,也說明我們講的道理并沒有說服他,那么下一次,就要調整說理的內容和方法。小唐的反應至少說明兩點:一是他還是在乎爺爺奶奶,愿意去他們家的;二是爸爸最后說的那種懲罰有點不合情理。)

于是我趕緊補充:“不是以后都不讓你去爺爺奶奶家,而是在你真正認識到錯誤,好好向爺爺奶奶道歉之前,你不能去爺爺奶奶家了?!保ㄔ诩彝ソ逃校罴芍M的是一味的情緒宣泄或說理缺少邏輯性。當然不是說一定不能宣泄,而是最后一定要回到教育的最終目的--解決問題上來。)

我追問:“你現在知道自己的錯誤了嗎?”“知道了。我不該不聽爺爺奶奶的話,還把奶奶氣哭?!保ㄒ驗橛信_階可以下,也知道了補救的方法,小唐態(tài)度變得很和軟。)

“那你馬上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分別向他們道歉。尤其是奶奶,要說到她高興為止?!?/p>

于是,小唐給爺爺奶奶打了電話,我們則在一旁提示他道歉該說的話。打那以后,小唐對爺爺奶奶的態(tài)度再不敢輕慢。

當然,只有“言傳”是不夠的,日日“言傳”,不如時時“身教”。

在我們家,和長輩一起用餐,飯桌上有雞,雞腿總會最先夾給長輩;出門遇到友善的鄰居,我會主動和他們打招呼聊天;收到別人給小唐的禮物,會提醒他第一時間打電話表示感謝;誰做錯了,就向對方清楚地道歉,無論父母,還是孩子……

到小唐五年級的時候我們還約定:回家要大聲通報自己回家的消息,聽得的人都要出聲回應;無論誰在廚房忙碌,用餐前大家都會向他(她)道一聲,“辛苦了”;說“謝謝”要大聲……

不知不覺中,小唐長成了我期待的模樣:他會因為調皮被老師罰站,可他依舊喜歡幾乎所有的老師,從無怨懟之心;他會在同學家感謝做飯的長輩,并稱贊飯菜做得好吃;他會遠遠地和小區(qū)保安打招呼,還會耐耐心心陪一位老奶奶聊天……(《我要養(yǎng)一個樂觀體貼、幸福感爆棚的小暖男》)

我們還得到了許多意外的獎勵:家庭氛圍變好,親子關系和諧,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交流;小唐心態(tài)平穩(wěn),學習耐心和自信心增加,字也越寫越端正……

小唐不是那種從小乖到大的孩子,小毛病不斷才給了我們更多糾偏的機會。

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可以看作感恩教育的至言:感恩長輩,感恩那些對自己付出的人,你會收獲他人的喜愛與尊重。一個擁有自愛與他愛的孩子,能獲得許多的生活滿足感,也可以培養(yǎng)出更多的自信!

你打罵了孩子,還不許他哭!


孩子真的犯錯了,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或罵,而是反思一下:“子不教,誰之過?”

某日,母親告訴我一件事。老家隔壁鄰居楊某的兒媳婦,全職在家?guī)蓿ㄍ薏挪坏?周歲),一天到晚都是打罵孩子的聲音,和孩子絕望的哭聲,有時候半夜里都能聽到孩子在大哭,而楊某的兒媳婦卻還在破口大罵……聽到最多的一句就是:“你犯錯了就是找打,不許哭,聽見沒?!”

母親常常對我感嘆,不同的母親,育兒的思維方式相差竟如此懸殊。

而在我眼里,也許實情是這樣的:“他們知道打小孩不對,但就是打”-------因為他們不成熟,他們失望和憤怒,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于是,他們用攻擊行為釋放自己的壓力。

哭,是人類生理情緒的一種表達或表露,亦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哭一般定義為由于痛苦或委屈而流淚出聲,哭出的淚水是應該包含人的主觀情感。

你打了孩子,還不許他哭。這是2B行為嗎?

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在愛的包圍下才能健康成長,而最需要的,便是母愛。一旦愛的環(huán)境缺失,對于孩子來說,他受傷害的不僅是他的心靈,他的身體也將備受痛苦。而這個楊某的兒媳婦口中的“犯錯”,卻僅僅只是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不小心弄臟了地板,不小心把大人的手機、手表摔碎了……真的想當面問一下這位媽媽:當你用“打罵”作為懲罰孩子的唯一方式,你是否聽到了孩子心碎的聲音呢?你是否意識到,你正在親手瓦解孩子對你無條件的信任和愛。當孩子的內心對你產生了隔閡,再想彌補也許就晚了。

子不教,誰之過?

換個角度來說,即便是孩子真的犯錯了,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或罵,而是反思一下:“子不教,誰之過?”

言傳不如身教。

某日,兒子在走進廚房時,看到消毒柜有點打開,便用腳直接把它踢進去了。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行為,引起了我的震驚。天吶,這不是翻版的我嗎?我經常會在洗完碗后,懶的再俯身,便用腳隨意的將消毒柜的門輕輕踢進去??晌覐奈匆庾R到,兒子將我的一言一行都看在了眼里,并不自覺地將這些視為“學習的榜樣”。我隨即問兒子:“寶貝,你為什么用腳去踢那個消毒柜的門呢?”兒子天真的回答道:“媽媽,因為我想幫你關關好呀,你不是一直“用腳去關”這個消毒柜的門嗎?”我瞬間無語,一心想挖個地洞鉆下去消失3分鐘。

所以,你平時給他講再多的大道理,還不如優(yōu)化一下自身的言談舉止。作為父母,自律是育兒的前提。沒有自律原則作為后盾的管教,不會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沒有自律原則的父母,也無法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威信。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就能發(fā)現,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且,他們最喜歡模仿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

除此之外,父母的愛至關重要。評判一個家庭在育兒路上最重要的標準,并不完全是社會人脈或擁有的財富值,而是愛。暴發(fā)戶的家庭,如果僅僅不差錢,卻差思想,差教養(yǎng),也未必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反之,貧窮的家庭,家里卻充滿了愛的氣息,同樣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全才。

我還記得在我初中時期,我們班每次考試永遠第一的那個男同學,父親幼年便離開了,全靠母親一個人賣蔬菜為生,供他讀書??墒呛髞?,他是我們班唯一一個考入北大的學生,如今早已成功華麗轉身為成功人士。他的成功秘籍是什么?我們并不能說的很清楚,也許是勤奮,也許是天資過人。但他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愛,是他那善良,上進,開朗的母親,用身體力行告訴他:要做一個陽光、努力、自信、熱愛生活的人。當一切水到渠成,成功只是順帶的事。

這個時代,早已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時代了。如果孩子從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無條件卻有理智的愛,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根基堅固的自信也會讓他們鼓足勇氣,勇敢地戰(zhàn)勝困難,而不是自暴自棄。

育兒觀念:打了不改為什么還打?


育兒觀念:打了不改為什么還打?

那天是我在幼兒園門口值班(接待早上入園的孩子),當快要關門時,一個小班家長拽著哭鬧的孩子走了過來,我趕忙上前抱起孩子,還沒等我抱穩(wěn),家長照著孩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我有些生氣了:“孩子犯了什么錯需要用到打?”家長看看我不好意思的說:“天天要玩具,不給他買就哭,打了不知多少次就是不改,真沒辦法”說完就走了,看著家長漫不經心的表情,再看看孩子委屈的樣子,讓我說不出的痛心。

既然不知道打了多少次,這說明打了也沒起到什么作用,換種說法你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既然出錯了為什么還要繼續(xù)打繼續(xù)犯錯?

正巧,過了幾天我們班王柏森也出現了這種打了又打還是改不了的情況。放學時媽媽氣呼呼的把他拉到我跟前:“整天就想要買大爆丸,家里有許多了,還要!”柏森眼睛里還掛著淚,看樣子剛剛被“修理”了一頓,他一臉不服氣的說:“不買我就不走了!”說著把手里的玩具扔到地上,先是坐在板凳上左擰右擰,后來干脆躺在教室里打滾,媽媽又要抬手打他的時候,被我攔了下來,我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說:“你的玩具已經很多了,而且還有一些買回來的玩具你都沒有玩過,所以那個大爆丸是不會給你買的。我們現在可以走了嗎?”他瞇著眼見我上前關照就繼續(xù)邊哭邊打滾,我和他媽媽就像沒事發(fā)生一樣轉過身去聊著天,就這樣經歷了幾個來回,這次我又叫他,他顯然已經很累了,伸著手讓我拉起來,我們什么都沒有多說,然后柏森跟著媽媽回家了。

過了幾天,媽媽來送柏森時看到我驚喜不已,說從那以后只要我們說出不買東西的理由就不再堅持買了,有事情還會主動找大人商量。這次我既沒有打也沒有罵,就這樣解決了。

不是只有打孩子才會讓孩子聽你的話,打孩子產生的所謂“聽話”效應,其實就是一種不可反抗的“屈從”,孩子的想法根本得不到實際的共鳴,所以干脆屈從。長此以往等孩子長大后有兩種可能:要不叛逆,要不沒有主心骨。

自古以來都流行一句話“不打不成材”,這句話的效果可想而知,因為我們這些80后的許多家長都有這方面的體會。本來我們要用愛心呵護的小苗苗不斷地受到鞭打還會長成參天大樹嗎?這簡直就是摧殘,是我們至今為止沒有停止的封建陋習。孩子是弱勢群體,更多的應該是受到我們的保護和關愛,不聽話肯定有原因,找準那個原因才是關鍵。孩子也有反駁你的權利,有時你也會有錯,家長要不說忙沒時間、要不就以高姿態(tài)說“我沒有錯”為借口打孩子,這種教育方式你教會了孩子什么?恐怕只有至高無上的唯我主義吧。

在這里我要呼吁家長多思考:打了不改為什么還打?你的手不疼嗎?多替孩子想想吧,不妨你也蹲下來試著和孩子溝通一下,說不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育兒知識:“不聽話”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育兒知識:“不聽話”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個人認為在現今社會的多數家庭,子女的綜合素質是比父母高的,特別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只要不是極端情況,多數情況下,不聽父母話的子女往往發(fā)展更好,據統計在成年后,女孩子有大作為的數量比男孩子少得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她們過于聽話,過于容易受到父母親戚傳播的負能量的影響。從小就很聽父母和老師的話的孩子,在成年后,可能不會犯大錯誤,違法亂紀的概率比較低,但很少有大出息。(類似,太聽話的員工,也很難成為大才。因為,老板也可能出錯。在老板出錯的時候,這些員工卻不懂得勸諫,而是一味順從。這不僅是在坑自己,而且也是在坑老板。)

當然,“不聽話”跟“青春叛逆期”并不是一回事。大多數孩子的青春叛逆期,純粹是為了抬杠而抬杠,跟父母和老師對著干,直到成年之后方才意識到自己那樣做很傻;而我說的“不聽話”,是指即便是以成熟人的視角看。

我個人認為我算是個“不聽話”的孩子,曾經我就因讀書的事情跟家人吵了好幾次,不是因為家人不支持我讀書,而是因為我不爭氣,讀書成績不算好,家人就想替我安排了后面路,那時雖然不懂什么,但就是不爽,主要還是體會了暑假工那枯燥的滋味,人生還長著了咧,不想這個早就出去,自然就跟父母抬起桿來,兒女如果是認真起來,父母肯定是拗不過你的,畢竟父母還是疼我們的?,F在回頭看,自己當年的“不聽話”是多么的自豪,雖然現在還沒什么成就,但起碼現在父母很多事情會聽取我的建議及尊重我的選擇,同時,也為弟弟爭取到更多人生自我選擇的權力。

總之,當父母和其他長輩試圖干涉你的人生時,盡量別聽他們的,也不要先答應,好好想想自己的需要,如果主意已定,就堅持下去,不要被父母短暫的哭鬧嚇住,不要怕擔負不孝的罵名。人生長著呢,只要最后你過得好,父母都會接受的,只有最后你過得好,你才有孝的能力。

如果自己也猶豫不決(因為畢竟是年輕人,見識不多,遇事猶豫很正常),那就一定去找周圍過得比較好、比較成功的人商量,問問他們的意見。這個‘比較成功的人’,可以是你的老師,你同學朋友的父母,你的遠親,甚至可以是陌生的網友、書本上的,但不能是你父母熟悉或親近的人。很多事情旁觀者清,沒有任何利益糾結的人,給的建議往往最中肯。

相關推薦

  • 育兒知識:感恩教育也是一次可貴的情商課 好多年前帶孩子去嘟嘟城,曾見到一位女士用哽咽的語氣苦苦勸阻一個想要離開的大女孩:“你媽媽把你托付給我,我就要為你的安全負責,你現在說走就要走,有沒有想過我怎么辦?我兩個孩子都還這么小,我不能把他們扔在...
    2020-09-01 閱讀全文
  • 你打罵了孩子,還不許他哭! 孩子真的犯錯了,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或罵,而是反思一下:“子不教,誰之過?” 某日,母親告訴我一件事。老家隔壁鄰居楊某的兒媳婦,全職在家?guī)蓿ㄍ薏挪坏?周歲),一天到晚都是打罵孩子的聲音,和孩...
    2021-08-09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打了不改為什么還打? 育兒觀念:打了不改為什么還打? 那天是我在幼兒園門口值班(接待早上入園的孩子),當快要關門時,一個小班家長拽著哭鬧的孩子走了過來,我趕忙上前抱起孩子,還沒等我抱穩(wěn),家長照著孩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我有些...
    2020-10-14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不聽話”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育兒知識:“不聽話”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個人認為在現今社會的多數家庭,子女的綜合素質是比父母高的,特別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只要不是極端情況,多數情況下,不聽父母話的子女往往發(fā)展更好,據統計在成年后,女...
    2020-07-27 閱讀全文
  • 教育孩子不能打罵 教育孩子是現在很多年前父母頭疼的問題,有些家長經常感到為難,因為除了打罵孩子,他們找不到什么有效辦法來教育孩子。下面小編就為爸爸媽媽們整理了10條不打罵孩子的行為準則,照此教育孩子,一定能取得比打罵更...
    2020-09-30 閱讀全文

好多年前帶孩子去嘟嘟城,曾見到一位女士用哽咽的語氣苦苦勸阻一個想要離開的大女孩:“你媽媽把你托付給我,我就要為你的安全負責,你現在說走就要走,有沒有想過我怎么辦?我兩個孩子都還這么小,我不能把他們扔在...

2020-09-01 閱讀全文

孩子真的犯錯了,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一定不是打或罵,而是反思一下:“子不教,誰之過?” 某日,母親告訴我一件事。老家隔壁鄰居楊某的兒媳婦,全職在家?guī)蓿ㄍ薏挪坏?周歲),一天到晚都是打罵孩子的聲音,和孩...

2021-08-09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打了不改為什么還打? 那天是我在幼兒園門口值班(接待早上入園的孩子),當快要關門時,一個小班家長拽著哭鬧的孩子走了過來,我趕忙上前抱起孩子,還沒等我抱穩(wěn),家長照著孩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我有些...

2020-10-14 閱讀全文

育兒知識:“不聽話”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個人認為在現今社會的多數家庭,子女的綜合素質是比父母高的,特別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只要不是極端情況,多數情況下,不聽父母話的子女往往發(fā)展更好,據統計在成年后,女...

2020-07-27 閱讀全文

教育孩子是現在很多年前父母頭疼的問題,有些家長經常感到為難,因為除了打罵孩子,他們找不到什么有效辦法來教育孩子。下面小編就為爸爸媽媽們整理了10條不打罵孩子的行為準則,照此教育孩子,一定能取得比打罵更...

2020-09-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