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大班數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圖形的分割與組合》

發(fā)布時間:2019-12-23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教案

設計意圖:

《圖形的分割與組合》是山大版第六主題的一節(jié)活動。幼兒對一些基本圖形巳有了初步認識。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圖形,本節(jié)活動結合幼兒對基本圖形的了解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并且將一種圖形正方形進行分割,然后再將分割后的多塊圖形進行組合,萌發(fā)幼兒對圖形的分割與組合的好奇心,并培養(yǎng)了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

活動內容突出了兩方面內容,一是能將一種圖形通過不同方式分割并組合成其他圖形,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二是了解圖形變化前后之間的關系,初步感知面積守恒。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對圖形分割與組合的好奇心及科學探究精神。

2、能將一種圖形通過不同方式分割并拼成其它圖形,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了解圖形變化前后之間的關系,初步感知面積守恒。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將一種圖形通過不同方式分割,并組合成圖案。

活動難點: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認識面積守恒。

活動準備:

1、四幅用圖形拼成的圖例:牛、金魚、兔子、狐貍。

2、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每人數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四種動物圖片,引起幼兒對圖形的興趣。

教師提問:今天老師帶來了四只小動物,你們看是什么小動物?!..!小動物里面藏著哪些圖形呀?

1、引導幼兒觀察,并講出有哪些圖形?

2、教師小結:是的,這些動物里面有許多三角形和正方形。

(二)讓幼兒初次操作將這些圖案中分開的圖形進行組合。

1、教師拿出四張大的正方形紙,讓幼兒逐個與這四只小動物比較誰大誰小?幼兒做出猜想。

2、讓幼兒將圖案中的圖形進行組合。教師引導四組幼兒說出:這些小圖形和下面的大正方形重疊了,原來它們一樣大

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分開后的圖形合起來和原來的大正方形一樣大。

3、教師小結:一個正方形可以分成多種圖形,分開后的圖形合起來還是和原來的正方形一樣大。

(三)教師用正方形紙折折疊疊,通過折疊幼兒感知一個正方形分成了許多圖形。

1、教師出示正方形的紙,以游戲“變魔術”感知圖形的變化。

2、教師將同樣大小、不同顔色的正方形紙自由折疊,然后看看正方形紙折疊后取開,分成了哪些圖形?折了多少個?老師是怎么折的?

幼兒回答是用了對邊折、對角折、向中心線折。

(四)幼兒剪剪,拼拼,感知圖形分后前后一樣大。

引導幼兒將正方形沿折痕剪開,再組合成正方形。然后再說出分開后的圖形合起來還是原來的圖形。

(五)幼兒將剪下的多個圖形再變成各種喜歡的圖案。

1、幼兒自由拼搭,自我創(chuàng)造。

2、教師用相機拍下幼兒的作品,投放在電視中,讓幼兒欣賞,教師進行講評。)

3、幼兒用語言描述:我把一個大正方形分成四個小正方形,四個小正方形組合成了什么?(教師拍成照片投放在電視中供幼兒欣賞。

延伸活動:教師出示長方形、圓形、梯形等圖形,提示幼兒它們是否可以分割與組合?引導幼兒在活動區(qū)再進行操作。

活動反思:

1、思路清晰,節(jié)奏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

2、幼兒學習積極性高,有探索的精神,師幼互動好。

3、圍繞目標,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習,活動中運用了操作法、比較法、講解示范法、發(fā)現法。

最大的亮點:

體現在教師多次運用了操作法讓幼兒進行學習,讓幼兒在動手擺弄操作材料的活動中獲得最直接的數學經驗,這是本次活動成功的關鍵。

活動中的不足:

讓幼兒在嘗試正方形分割時,方法還不夠多樣性,,重新組合新圖案時,引導幼兒圖案內容可再豐富些。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2020幼兒園中班教案《分割與組合圖形》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中班教案《分割與組合圖形》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教育目標:

1、嘗試運用拼合和分割的方法,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窗戶鏤空的房子模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玻璃”,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張人手兩張,剪刀,學習包《科學我的圖形我來拼》等。

活動過程:

一、以“給動物新村安門窗”引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前段時間日本發(fā)生了地震,把森林里小動物的房子也震倒了。經過大家的援助,動物新村的房子建好了,不過,窗戶還沒安裝,我們幫它們安裝窗戶,好嗎?”

二、幼兒操作,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簡單關系。

1、引導幼兒用拼合的方法將一些圖形拼合成正方形、長方形。

(1)引導幼兒觀察窗戶的形狀,根據“玻璃“的不同形狀用拼合的方法給小動物們安裝窗戶;

(2)集中談話:你用幾塊什么形狀的玻璃安裝什么形狀的窗戶?

2、引導幼兒用折疊的方法將長方形、正方形分成幾份。

(1)引導幼兒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教師示范講解折疊分割的方法。

(2)幼兒用折疊的方法將長方形、正方形進行分割與組合。

(3)師幼小結:原來的圖形比分割后的大,分割后的圖形比原來的小。把分割后的圖形拼回來還和原來的圖形一樣大。

三、拼圖游戲:

以比賽的形式引導幼兒玩學習包《科學我的圖形我來拼》的拼圖,在游戲中繼續(xù)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四、活動延伸:請幼兒在活動中玩拼圖游戲,讓幼兒對圖形進行分割與組合。

活動反思:

1、教師示范分割的方法局限了幼兒分割的多樣性。

2、可提供竹刀讓幼兒割,線會更直些,割出來的圖形會比較一樣大。

3、師要引導幼兒不要修掉不直的紙,這樣合起來就不是原來的整體了,只要將東西、形狀分成幾塊就可能了。

4、教師可引導幼兒拼出不規(guī)則的拼法,能力強的幼兒可以跳出等分的圈子。

幼兒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中班教案《分割與組合圖形》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中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學習圖形的分割》


活動目標:

1、嘗試對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進行分割。

2、探索圖形分割的不同形式,能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各種簡單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了解圖形拼合的方法。

物質準備:房子圖、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的圖形、剪刀、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以“老師的新家安裝玻璃”引入活動,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老師最近要搬新家,但是太忙了還沒裝修完,瞧,窗戶的玻璃還沒有安裝好,所以想請你們來幫忙,愿意嗎?

二、幼兒操作,嘗試分割幾何圖形。

(一)第一次操作

1、引導幼兒根據觀察窗戶的不同形狀,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安裝玻璃。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窗戶都是什么形狀的?找一找有沒有合適的玻璃?這該怎么辦?怎樣才能剪得剛剛好又不浪費材料?你們都說很多的方法,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1)觀察比較窗戶與玻璃的不同。

(2)發(fā)現問題:想想怎樣才能讓每塊窗戶都安上合適的玻璃。

2、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3、交流分享。

(1)師:是怎么安裝玻璃的?這個圖形是怎么來的?你來試試,先折一下然后比一下,合不合適,好的合適了,我們就剪下來。

(2)你把什么圖形分割成什么圖形?分割成幾塊?

(3)這個窗戶還沒有安裝上玻璃,誰來試一試?正方形變成幾個三角形?兩個三角形合在一起又變回什么形狀?

(4)你用什么方法來制作玻璃的,直接剪這種方法好用嗎?為什么?那折了再剪和直接剪哪種方法比較不浪費材料呀?

(5)原來我們要對角或者對邊折一折、壓一壓、然后打開沿著直線剪下來。

4、發(fā)現圖形分割的簡單關系

小朋友真能干,原來正方形能分割成兩個長方形也能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圓形能分割成兩個半圓形,無論這些形狀怎樣分割,合起來都能變回原來的大圖形,這回幫老師解決了大難題。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中鼓勵幼兒用圖形分割或者拼合的方式制作自己喜歡的玻璃安裝窗戶。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對單個的圖形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圖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還不夠。然而,幫助幼兒理清這些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要對事物有一個完整、全面的認識,就必須把它與相關事物進行比較,這也是我設計此活動的初衷。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和思維特征,以生活情景給窗戶安裝玻璃為背景,使枯燥的數學活動生活化、情趣化,讓幼兒更易接受。活動以幼兒分組操作為主,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的物質環(huán)境,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空間,讓他們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然后組織幼兒討論講述,幫助幼兒把獲得的感性知識進行整理升華。這節(jié)活動讓孩子在一個自由和寬松的氛圍中學習?;顒哟蚱埔酝睦蠋熛冉毯⒆釉俨僮鞯哪J剑歉鶕吨改稀分刑岬接變旱目茖W學習的核心是探究,所以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節(jié)活動的內容選擇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在操作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很投入。但給孩子觀察的機會太少了,從而導致在第一次操作后的概念梳理不夠清晰,應該引導孩子觀察、對比為什么不合適,找出原因然后再出示操作步驟圖給孩子一點提示。第一次的小結起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孩子總結經驗的同時也要為第二次的操作難點做個小小的提示,這樣孩子在操作時目的更明確。在活動中應該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在分享交流時抓住孩子出現的問題,幫助孩子經驗梳理會更有效。

大班數學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圖形分割與組合》


【活動目標】

1、加深對泡棉形狀的認知和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記錄的形式。

2、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圖形拼擺與組合,以此促進幼兒對形狀的思維建構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情景掛圖一份。

2、教師用示范統(tǒng)計表三份。

3、圖形拼擺輪廓圖小房子、花園、學具泡棉人手一份。

4、出示圖形的粘貼紙條三張。

【活動過程】

1、以三只小豬的故事為背景,運用表格紀錄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對泡棉形狀和組合的認知。

2、指定泡棉拼擺指定圖形。

(1)利用平行四邊形和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拼擺小房子輪廓圖。

(2)利用指定的三組圖形拼擺花園輪廓圖。(根據孩子拼擺情況可適當降低或加大難度)

注:及時地出示粘貼條來提醒孩子利用的是那些形狀的泡棉來拼擺。

3、活動延伸:( )創(chuàng)意拼擺——魚形、樹形、船形。

(注:不規(guī)定泡棉快的形狀,不限制最后圖畫的形狀)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三只小豬的故事為背景,以三只小豬蓋房子,換房子為線索,加深對泡棉形狀的認知和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的記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了簡單的圖形拼擺與組合。在此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得特別積極,感興趣。只是在題量的安排上有點多,導致孩子們有點累。應減少幾個習題。保證孩子們的興趣。

大班數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7的分解與組成》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學習了數字2—6的分解,知道數字如何分解,但是對其內在的認識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個別學生不會對數字進行分解,不會動手操作的現象。而且幼兒對分解數字這一活動好像不是很感興趣。電視頻道一直在播放《喜羊羊與灰太郎》,幼兒在平時都會談論這部動畫片的劇情。在他們?yōu)榇藸幍貌豢砷_交時,我突然有個想法,為什么不按他們喜歡的羊羊不同,把他們分成不同的羊羊隊呢?看看究竟是哪只羊羊最棒?通過比賽的方式來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字分解的興趣。這樣,在活動中采取分組活動的形式,也有利于大班幼兒合作意識、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fā)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2、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里》

3、顏色或圖案不同的數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拍手游戲:教師采用問答的方式與幼兒一起復習6的組成。

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為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師:我們每只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為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字7),讓數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隊取得最后的勝利。

二、羊羊大戰(zhàn)

1、數字7裁判為我們每只羊羊隊的小朋友都準備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廢舊材料),但是數字7可給你們提要求了:

(1)請每組幼兒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亂動,先觀察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再把這些物品分成倆份,并說出你分的依據是什么?轉動腦筋,看看哪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到記錄表上。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

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

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

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藥盒、煙盒)。等等

3、幼兒匯報

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隊:我們組按桃子的種類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于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

5、數字7裁判評出優(yōu)勝獎,給予鼓勵。

三、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師發(fā)給每位幼兒一張數字卡片。

2、找朋友。

音樂《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兒互相檢查,找到的朋友對不對。

4、匯報。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們學習了數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guī)律。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教師從幼兒感興趣的動畫片入手,根據幼兒喜好把本班幼兒分成了六組。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活動中采取分組活動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大班幼兒合作意識、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可以萌發(fā)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一位幼兒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說的說,分的分,寫的寫,真正做到了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游戲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活動。通過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字7的合成過程。

相關推薦

  • 2020幼兒園中班教案《分割與組合圖形》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中班教案《分割與組合圖形》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教育目標: 1、嘗試運用拼合和分割的方法,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
    2020-07-23 閱讀全文
  • 中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學習圖形的分割》 活動目標: 1、嘗試對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進行分割。 2、探索圖形分割的不同形式,能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021-05-24 閱讀全文
  • 大班數學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圖形分割與組合》 【活動目標】 1、加深對泡棉形狀的認知和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記錄的形式。 2、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圖形拼擺與組合,以此促進幼兒對形狀的思維建構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情景掛圖一份。 2、教師用...
    2019-12-23 閱讀全文
  • 大班數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7的分解與組成》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學習了數字2—6的分解,知道數字如何分解,但是對其內在的認識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個別學生不會對數字進行分解,不會動手操作的現象。而且幼兒對分解數字這一活動好像不是很感興趣。電視頻道一...
    2019-12-23 閱讀全文
  • 大班數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10的分解與組成》 活動設計背景: 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
    2019-12-23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中班教案《分割與組合圖形》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教育目標: 1、嘗試運用拼合和分割的方法,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

2020-07-23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嘗試對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進行分割。 2、探索圖形分割的不同形式,能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021-05-24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加深對泡棉形狀的認知和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記錄的形式。 2、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圖形拼擺與組合,以此促進幼兒對形狀的思維建構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情景掛圖一份。 2、教師用...

2019-12-23 閱讀全文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學習了數字2—6的分解,知道數字如何分解,但是對其內在的認識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個別學生不會對數字進行分解,不會動手操作的現象。而且幼兒對分解數字這一活動好像不是很感興趣。電視頻道一...

2019-12-23 閱讀全文

活動設計背景: 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

2019-12-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