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客人到底是誰?(大班藝術教案)
發(fā)布時間:2019-12-13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說課稿引言:老師今天告訴我們,要請一個客人來做客,一個人? 奧特曼還是藍精靈?喜洋洋還是灰太狼?想不到,老師也不告訴我們,我們激動的等待著。。。
活動目標:
1、學習在小組游戲中與同伴協調活動。
2、感受集體游戲帶來的愉快。
活動準備:
在場地上畫好兩隊的起始線、音樂錄音《我們要請一個人》。
活動重點:在小組游戲中與同伴協調活動。
難點:將幼兒分成兩個小組進行對唱。 YJS21.cOM
活動過程:
1、學唱歌曲:
教師放音樂錄音兩遍,告訴幼兒歌曲的名稱,了解幼兒對歌詞的熟悉程度。
----“你們聽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內容?”
組織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將幼兒分成兩個小組進行對唱。
2、學做音樂游戲:
教師講解游戲的方法和規(guī)則。
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并且面對面手拉手的兩隊。兩隊根據歌曲內容,邊唱邊往前走或往后退。歌曲唱完后,各隊推選一名代表處來猜拳,勝者可以將對方的人請到自己的隊伍中來。游戲繼續(xù)進行,最后人數多的隊獲勝。
教師根據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你是誰?這是誰的家?(小班科學教案)
引言:你是誰?你是誰,這是誰的家?小雞還是小鴨?小狗還是小貓?我的家又在哪兒呢?
活動目標:
根據小動物的大小特征找到相應的家。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這是誰的家》,鉛筆。
活動過程:
1、說說圖上有哪些小動物?
2、誰最大?誰最???哪座房子最高?哪座房子最矮?
3、請你幫助小動物找到它們各自的家。
組織幼兒到飼養(yǎng)角喂小雞。
體育游戲:我是一只小烏龜
活動目標:通過觀察小烏龜,學習模仿它的動作。
活動準備:沙包人手一只、桌子2—3張
活動過程:
1、觀察小烏龜,讓幼兒模仿小烏龜在草地上四散地爬行。
2、游戲:我是一只小烏龜
要求:請小烏龜們幫媽媽做家務,在背上馱著一只沙包,穿過山洞,把沙包運到家里,在途中不能將背上的沙包掉下來。
3、幼兒游戲1—2次。
4、結束,整理。
不到長城就不是好漢(大班藝術教案)
引言:長城長,萬里那么長,我想去長城玩兒,想看長城,可是現在太冷了,所以還是先讓去過的小伙伴給我講講吧,然后春天的時候,我們一起去玩兒!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活潑歡快以及輕柔舒緩,試著用不同的肢體語言表現。
2、萌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引發(fā)討論,豐富已有經驗
(1)出示圖片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長城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2)請去過長城的幼兒談感受。
3、引導幼兒感受不同速度的三段樂曲,試著用不同的肢體語言表現爬長城的過程。
(1) 在曲一的音樂伴奏下,啟發(fā)幼兒做出準備爬長城的動作與表情。
(2) 在曲一的音樂伴奏下,請幼兒邊唱邊按節(jié)拍走到長城下。(在念鑼鼓經時,邊念邊在最后兩拍做出京劇的不同亮相,注意表情)
(3) 當曲一速度變慢時,請幼兒按按節(jié)拍做出爬長城,做出爬長城的動作與表情。
(4) 當曲一速度變慢一倍并加強時,請幼兒按按節(jié)拍做出爬長城,,邊想象著做出有點累、擦汗、互相攙扶等動作,部分幼兒分兩聲部為大家加油助威。
(5) 在曲二的音樂伴奏下請幼兒想象做出休息的動作。
(6) 當聽到曲一的音樂伴奏加快一倍,幼兒按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跑步,跑上長城歡呼、跳躍。…..隨曲三邊唱邊做出自豪、喜悅的動作。
4、完整表現。
(1) 隨音樂完整表現
(2) 幼兒結伴,嘗試合作表演。
這是誰?
一、猜猜是誰。
1、出示教師的自畫像。這是誰?是怎樣看出來的?
2、出示本班幼兒畫像。這是我們班上的兩位小朋友猜猜他是誰?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二、特別的朋友。
1、翻看幼兒活動材料第7頁的照片。這里有三位小朋友,他們都說自己很特別。你們看出來了沒有?聽聽他們是怎樣說的。
2、教師按畫頁上的文字用夸張的語言描述人物的特征。
3、這三位朋友哪幾位有畫像,你能找到嗎?給照片與第8頁上的漫畫像連線。
三、畫一個特別的我。
1、每為小朋友都很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都很有趣,我們來找一找自己特別的地方。
2、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邊觀察邊向同伴說說自己有哪些地方很特別。
3、幼兒嘗試以漫畫的方式夸張的表現自己的特征。
四、描述自我。
1、幼兒自由地與同伴交談,說說自己特別的地方。教師巡回傾聽,幫助幼兒發(fā)現自己的特別之處。
2、幼兒逐一在集體面前展示自畫像,并用“我很特別,因為我……”的方式作自我描述。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這是誰的衣服
活動目標:
1、關注衣服的生產加工過程及其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
2、培養(yǎng)關愛他人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學習利用廢舊物品動手制作玩具衣服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自己的小衣服;2.廢舊掛歷紙等。
活動過程:
1、衣服哪里來(通過談話、快速聯想,使幼兒意識到自己所穿的衣服有很多,并且在不斷地丟掉很多小的衣服,而自己所穿的每件衣服是用很多的資源生產加工,并經過人們艱辛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 1.談話提問: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是怎樣來的? (了解衣服的生產加工過程:種植棉花--施肥--管理--收獲--紡織--設計--剪裁--縫制--購買……)2.分析引導:使幼兒關注一件衣服的背后所需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
3.從情感教育入手,啟發(fā)幼兒關注衣服的背后蘊含著的一些事情,教育生活中要幼兒節(jié)約,不要浪費?;顒?、穿哥哥姐姐的衣服和大班、一年級的哥哥姐姐或親戚家中的哥哥姐姐們聯系,互相交往,贈送衣服(互動活動);手拉手做朋友,建立長期的交往。
5、我的小衣服(自己的衣服小了不亂丟掉,把它送給弟弟妹妹穿。)(1)、到小班(或低年級)找自己的伙伴和弟弟妹妹做朋友,互相交往、談話。
(2)、把自己的小衣服送給弟弟妹妹穿。
6、指導幼兒完成書上的作業(yè)。
7、評價、結束課。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