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能滿足孩子很多需要(游戲專題論文大全)
發(fā)布時間:2019-12-13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親子游戲大全 幼兒園手指游戲大全引言:游戲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流行的活動:扔石頭、投擲帶尖的棍子。這些最早的游戲顯然是以增強生存技能作為初衷。社會進步后,棋牌類游戲、競技類游戲開始出現,那是為了智力培養(yǎng)和適應競爭而生,《剪刀、石頭、布》是一個典型,各類棋牌則是另外一種典型。英國有個《剪刀、石頭、布》的俱樂部,在這個全世界共同的猜拳語言中,心理學家不斷有新的研究報告推出,用這個最簡單的游戲來研究不同出拳人的性格和輸贏的機率。這個簡單游戲歷久不衰的理由是,在這個出拳的心里演算過程中,不停地加計對手心態(tài)的模擬與自己回應,讓這個簡單的游戲中,出現了永遠不被抹煞的趣味。如今純娛樂的游戲,比如網絡游戲,給玩家?guī)淼氖羌兇釶K、打怪和升級,這些“價值”占據了游戲的定義,使原本嚴肅的“游戲”迷路在消遣娛樂之中。
一、滿足幼兒社會性交往的需要。小孩子喜歡與小伙伴一起玩,2歲以前孩子一般與成人交往,2歲以后逐漸對小伙伴發(fā)生興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越來越重要。
二、滿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戲中探索和發(fā)現。這種探索和發(fā)現不僅體現在很安靜的游戲和認知性活動比較多的游戲中,而且體現在戶外活動游戲中。比如,幼兒滑滑梯。剛開始,他也害怕,他爬到上面戰(zhàn)戰(zhàn)兢兢、規(guī)規(guī)矩矩地滑下去,這是一種動作性的學習,熟練了以后,他會改變這種游戲方法,采取一些新的游戲方式,可能會變換各種動作玩滑梯。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多樣性探究?!緒wW.799918.COm 好句摘抄網】
三、滿足幼兒身體活動的需要。孩子神經系統(tǒng)和骨骼肌肉發(fā)育不完善,他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強于抑制,讓他老老實實呆著不動,這對他有很大的難度。有人曾經讓體育健將模仿新生兒的動作,結果運動員都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是嬰兒不覺得累,嬰兒是在活動當中身體得到發(fā)展的。所以讓小孩子老老實實的坐在那里對他來說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這是很困難的?,F在孩子的游戲變得認知性比較強,其實要使孩子身體健康,一定要給他有活動的機會。
四、滿足幼兒自我肯定的需要。在游戲中,孩子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自己決定。孩子在游戲中不會有挫敗感,每一次玩,他都可以體驗到自己的成功。比如,2-3歲的孩子搭積木,他雖然沒有掌握大小積木的平衡關系,只是亂搭,小積木在下面,大積木在上面,沒搭幾塊就塌了,但是他還是很高興,積木倒下去的過程他覺得很快樂。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孩子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專題論文大全)
引言:隨著幼兒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戲在整個幼兒教育中顯示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研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得以成長。
一、班級之間的合作、互動為幼兒提供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規(guī)程》中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條件(時間、空間、材料),游戲材料應強調多功能和可變性,應充分尊重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而一個班的資源是有限的,能提供給幼兒的游戲形式、材料、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大班組利用走廊相連的優(yōu)勢合作設計了“新民路”的主題。我們采用資源共享的方式在“新民路”上根據幼兒需要創(chuàng)設了“肯德基”(大1)、“郵局(大1)”、“丹陽書城(圖書室)”、“影樓(大2)”、“兒童醫(yī)院(大2)”“大統(tǒng)華超市(大3)”“兒童銀行”(大3)等區(qū)域,游戲中三個班的幼兒可在“新民路”上任意選擇、游戲。這樣使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更多,交往、發(fā)展空間的更大。
二、幼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得到更大發(fā)揮。
我們的區(qū)域游戲具有開放性且內容豐富,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游戲方式與游戲伙伴,并決定游戲進程。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是游戲的主人,自主自愿的從事著自己喜歡的活動,因此情緒高漲,思維積極。同時在游戲中幼兒互相協商、合作,并主動探索,努力解決問題,這使得幼兒積極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在游戲中每個幼兒都在有意無意地關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過與同伴的協商、合作,建立正確的交往方式。兒童醫(yī)院里:你當了外科醫(yī)生我就當內科醫(yī)生吧,我來當病人,我當藥劑師吧……就這樣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得到改善,進一步的加強了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同時在活動中幼兒也能夠有許多創(chuàng)意性的想法:一位 “化妝師” 正在為他的顧客打扮,圍巾一會兒扎脖子上扣一個漂亮的蝴蝶結,一會兒扎在腰上作腰帶、一會兒披頭上作新娘的頭紗,積極動腦筋想把他的顧客打扮的最美。就這樣常常在操作中、交往中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游戲中我們通過“買”、“賣”自然的引導幼兒主動的去學習對10以內加減法的正確運算,學習兌換錢幣、找贖等,鞏固對加減法的熟練程度,同時也使幼兒認識了人民幣,對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三、角色的扮演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游戲中我們鼓勵幼兒大膽用語言交流,通過角色間的對話鍛煉幼兒的思維反應,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角色游戲《兒童醫(yī)院》中,“醫(yī)生”關切地詢問:“你哪里不舒服呀?”
“病人”詳細的描述自己的“癥狀”:“我頭疼、肚子很難過 像要吐……。”
《大統(tǒng)華》超市中營業(yè)員:“歡迎光臨,請問你需要什么?”
顧客:“我想買汽車,多少錢。”
營業(yè)員:“五元。”
顧客:“太貴了,便宜點?!?
營業(yè)員:“不貴,我們這是最低價,照本錢買給你的,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們就要虧本了?!?
在游戲中幼兒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禮貌的、適當的語言交往,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
四、廢舊材料的運用,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在我們的周圍,瓶子、盒子、包裝袋等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隨處可見,利用這些廢物作為游戲資源,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效果顯著:布的邊角料貼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裝飾在肯德基的墻上;娃哈哈奶瓶制成了熱水瓶,擺在了超市的生活用品柜上;牙膏盒做成的汽車、機器人擺在了玩具柜上;吸管穿成項鏈,做成相框;海綿制作成了薯條、面包。在游戲中這些動手又動腦的操作,既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促進了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還使幼兒懂得了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道理。在游戲中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逐漸形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德也在慢慢養(yǎng)成。
五、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規(guī)程》中要求: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游戲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工作者” “消費者”這兩種主要角色。幼兒通過 “工作”(扮演醫(yī)生、經理、清潔工、設計師、服務員等)獲得“工資”, 有了“錢”才能去“消費”。游戲中工作者只有認真工作才能拿到工資,假如不好好工作,擅離崗位,經理就要扣工資。通過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逐漸培養(yǎng)了幼兒愛勞動、做事堅持到底的良好品質。
我們還創(chuàng)設了“兒童銀行”,游戲中幼兒把自己的勞動所得(“工資”)存入“銀行”,當想消費時再從“銀行”取出。在游戲中幼兒會比比誰的“存款”最多,在消費時他們也常常因東西價錢太貴而舍不得買。在潛移默化中幼兒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不知不覺形成。
陳鶴琴先生說“孩子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毒V要》也直接規(guī)定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確實,在游戲中幼兒享受成功、體驗挫折、嘗試解決問題、滿足情感交流、積累各種經驗,從而獲得身心和諧發(fā)展。為此,我們大班組合作創(chuàng)設了以“新民路”為主題的游戲活動,以促進幼兒的素質全面發(fā)展。民間游戲集錦(游戲專題論文大全)
引言:民間游戲集錦---收集
一、民間傳統(tǒng)性游戲是由勞動人民自發(fā)創(chuàng)編、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流傳和發(fā)展,民間游戲已成為我國優(yōu)秀民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著中華民族所共有的、習尚的行為、思維、感情和交流模式。民間游戲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對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有獨特的作用。這些民間游戲在今天的幼兒園和家庭中同樣有推廣的價值。國家教委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指出,幼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我組正致力于研究民間游戲與幼兒教育,幼兒身心發(fā)展,教師等之間的關系。
二、民間傳統(tǒng)性游戲
游戲名稱:跳房子
游戲目的:鍛煉腿部肌肉及跳躍能力。
游戲準備:地上畫一些格子和一串珠子兒。
游戲過程:按格子里的數字順序跳格子,珠子落在線上和線外就罰出場。
游戲名稱:跳拱
游戲目的:鍛煉跳躍能力。
游戲過程:
1、選一人當拱雙腳合攏,雙手抱雙膝,弓背站立。
2、其余人依次跳過拱,不能跳過的就算輸,輸的幼兒就當拱,游戲繼續(xù)進
行。
游戲規(guī)則:當拱的幼兒不能隨意站起來。
體育游戲:螃蟹搶蛋
游戲目標:鍛煉幼兒的腿部肌肉,培養(yǎng)應變能力。
游戲準備:小石子或毽子數個。
游戲過程:
1、任選一名幼兒作螃蟹媽媽,用雙手雙腳支撐身體爬在地上,保護自己的蛋寶寶。
2、選數名幼兒站在旁邊,想法去搶蛋寶寶,螃蟹媽媽為了保護蛋寶寶,用腳輕輕地踢,或用手輕輕地觸摸對方。只要螃蟹媽媽觸摸到對方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就為勝。
3、輸的幼兒與螃蟹媽媽交換角色繼續(xù)游戲。
游戲規(guī)則:搶蛋寶寶的幼兒只能一個一個地去搶。
體育游戲:夾粽子
游戲目的:1、訓練幼兒手的靈活性和巧用手勁的能力。
2、訓練幼兒手腳配合的協調能力。
游戲玩法:
1、用手拿兩支筷子,夾住沙袋。
2、從起點跑到終點。
3、沙袋掉在地上重新用筷子夾起沙袋向終點跑去。
4、誰先跑到終點誰就取得勝利。
娛樂游戲:劃龍舟
游戲目的:培養(yǎng)幼兒團結協作,互相關愛的精神。
游戲玩法:幼兒分成五個人一組,每組五個幼兒都蹲下,后面的幼兒拉著前面的幼兒的衣服往前劃,哪一組幼兒先劃過去就算贏。
游戲規(guī)則:
1、強調幼兒間團結合作,互相關愛。
2、游戲中不能不顧別人一個人走。
娛樂游戲:編花籃
游戲目標: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孩子互相協調、團結友愛的精神。
游戲方法:
孩子們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將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邊兩孩子的手上,單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將自己的一條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將腿搭好后,最先那個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開始游戲,邊單腿跳邊唱兒歌:“編、編、編花籃,花籃一編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
游戲規(guī)則:
1、人數三人以上的孩子;
2、一個小孩的腿掉下來了,游戲又重新開始。
游戲名稱:滾鐵環(huán)
游戲玩法:
孩子人手一個鐵環(huán)一個鐵鉤,利于鐵鉤控制環(huán)在場地里滾動,控制的方法有多種,自主創(chuàng)造,但玩時一定要保持鐵環(huán)滾動,鐵環(huán)翻倒則視為失敗,換人游戲。
游戲名稱:跳皮筋
游戲方法:
方法有多種,可根據方法不同而取各種小名稱,如“加減乘除”,至少三人參加,兩人將皮筋套在腳上,各站一方,中間形成長方形,一孩子在中間邊念兒歌邊跳,以踩繩為失敗。再換繃繩的孩子游戲。
游戲名稱:擠“油渣”:
游戲玩法:
寒冷的冬天,幾個幼兒靠墻而立,用肩部的力量向中間擠,被擠出的人向旁邊去,再向中間擠,如此反復進行。如果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游戲,更能增添情趣,并培養(yǎng)協作精神。
游戲名稱:炒豆豆
玩法:兩人相對而立,手牽手,邊念兒歌,邊有節(jié)奏地向左右協調擺手。兒歌念到最后一句時,兩人舉起一側的手臂來共同鉆過翻轉身體180度,還原姿勢。游戲反復進行。
游戲名稱:“手推車”:
玩法:三人猜拳決勝負,勝者先趴下做“車”,其余兩人分別把勝者的小腿抬起,夾在身體的一側做“推車”人,“推車”人不能過分用力,做“車”人要雙手撐地走,注意要選擇平整而清潔的地面進行游戲。
游戲名稱:“腳尖腳跟腳尖踢”:
玩法:幼兒雙手叉腰,邊念邊跳。“腳尖”(右腳尖朝后點地),“腳跟”(右腳尖朝前點地),“腳尖踢”(將右腳尖朝左前方點地,接著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換左腳,依次反復進行。
游戲名稱:“錘子、剪刀、布”:
玩法:四人參加游戲,兩人一組,一人做猜拳人,一人做走步人,走步人站在起點線上。猜拳雙方相對而立,邊原地跳邊說“錘子、剪刀、布”,當說到“布”時,雙方用腳做出想做的動作(“錘子”為兩腿并攏,“剪刀”為兩腿一前一后,“布”為兩腿想兩側張開),以動作決出勝負,勝者一方的走步人向前跨一大步。游戲反復進行,直至走步入到達終點,先到終點為勝方。
游戲名稱:“孵小雞”:
玩法:游戲者中選一人當“雞媽媽”坐在凳子上,凳子下放幾個“蛋”(可放石頭代替),表示“雞媽媽”正在“孵蛋”。其余游戲者做“耗子”,“耗子“在”雞媽媽“身邊鉆來鉆去,伺機取“蛋”?!半u媽媽”可以自由轉動保護身體下面的“雞蛋”,但不能離開凳子。“耗子”伸手取“蛋”時,“雞媽媽”要迅速拍“耗子”的手臂,被拍到的就不許在取“蛋”。游戲可玩到“雞蛋”取完為止。
游戲名稱:吹羽毛:
玩法:在桌上放根羽毛,參加游戲的兩個人各站在桌字的兩側,同時吹羽毛,將羽毛吹到對放的一側落下為勝。
游戲名稱:翻線線
玩法:兩人一組,其中一名幼兒將毛線用手指鉤繃好,另一名幼兒用手指翻毛線,要求翻出不同花樣,當毛線打結時結束游戲。交換翻線次序重新游戲。
游戲與主題活動的融合(游戲專題論文大全)
引言: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孩子共享歡樂。教師的童心、游戲心會使幼兒倍感親切、自然、融洽,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以合作的身份參與游戲也有助于教師更深入細致地了解幼兒,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因此,教師應作為幼兒的合作伙伴和游戲的參與者,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游戲,共享快樂。
問題的提出:
我們在不斷的理解、學習、貫徹《綱要》的精神中對游戲的組織與指導也在不斷吸收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但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卻往往是游戲的設計者。從主題、材料到規(guī)則,教師都精心策劃、準備,幼兒只是服從者,整學期都玩著一成不變的幾個游戲,教師經常面對著孩子玩到最后無興趣,出現“人去樓空”的現象。那么,如何轉變觀念,將《綱要》思想轉化為教師的行為,又怎樣將教師的行為落實到孩子的發(fā)展上?本學期進行了一些嘗試,現就“醫(yī)院”這一游戲做一個案例分析。
一、“中醫(yī)院”游戲的萌發(fā)
游戲與主題活動的融合,已成為當今幼兒園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作為一線的幼兒教師,我們也正嘗試向這個方面努力。在平時的幼兒園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發(fā)現,一個游戲往往可以生發(fā)出一個主題活動,反之,從一個主題活動中又可生成一個游戲,我班的“醫(yī)院”游戲就是在“有用的植物”的主題活動中生成的。當孩子們發(fā)現了植物的藥用價值后認識了一些中草藥,隨之,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了中藥店,然后,幼兒提出了開中藥店的游戲想法,但經過討論發(fā)現:單純的買賣中藥沒有意思,于是大家再三商量,最后制定了開中醫(yī)院的游戲方案。就這樣,我班開設了“中醫(yī)院”的游戲。
二、“中醫(yī)院”游戲的發(fā)展
雖然我們開設的是“中醫(yī)院”游戲,但如今,此游戲已發(fā)展到了健康服務站,下面簡單介紹我班此游戲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
第一階段:明光中醫(yī)院
游戲現狀:當孩子提出游戲的需求時,教師給孩子提供了一塊區(qū)域,他們討論出醫(yī)院有三個部門:掛號室、診室、和藥房,并分別準備了游戲所需材料,有的做藥袋,有的設計醫(yī)院的標記、有的找材料,有的做材料(電腦、藥、火爐、稱等),還進行了開業(yè)典禮,游戲開始后的一個星期,幼兒還能堅守在醫(yī)院里,偶爾有病人來時要請他們坐下,簡單的問話便給他們打針或開藥,沒有病人就互相之間擺弄游戲材料,或聊天或打鬧,當老師提示他們可以上門服務時,他們就來回不停地在各游戲區(qū)域內跑,有的人不愿意去看病,有的人就趁機哄鬧起來,當老師發(fā)現并進行制止后,玩醫(yī)院游戲的人逐漸變少了,由五個人變成了三個人,三個變成兩個,兩個人變成一個,往往只有醫(yī)生沒有病人,到最后連醫(yī)生也沒有了。
教師的反思與指導:“中醫(yī)院”的游戲是幼兒自己提出,一致認可的,對它的喜愛程度和關注一定不會低,但從觀察來看卻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醫(yī)院里冷冷清清,醫(yī)生護士無所事事,即使有病人來看病,也就是簡單的打打針,吃吃藥,游戲和的真醫(yī)院有什么不同呢?怎樣體現“中醫(yī)院”的特色,在孩子們的游戲中一點也看不出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經過反思得知:幼兒的角色游戲是他們生活經驗和體驗的反映,此游戲雖然是他們感興趣的,但幼兒缺乏看中醫(yī)這樣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所以不會使用游戲材料,在游戲中不知該做什么,當他們不能滿足模仿成人工作的愿望時,自然吸引不了病人,使得醫(yī)生要么無所事事,要么喊叫哄鬧,于是我決定將游戲取消,但從孩子們的眼神和驚嘆中可以看出他們是多么不舍,因為這個游戲從提議到準備幼兒也花了很多心思。那怎樣讓游戲延續(xù)并很好地發(fā)展下去呢?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討論,正和幼兒在談論時,一幼兒突然叫了起來:“老師,我的牙要掉了?!边@一叫聲讓很多孩子有了主意:“老師,我們把中醫(yī)院改成牙科醫(yī)院吧?!贝蠹移咦彀松嗟恼f開了:我拔過牙的;我補過牙的,醫(yī)生要用鑷子的,還有一個機器,沒有機器怎么辦?我們不要機器,用別的方法代替。孩子們積極地爭論著,游戲的欲望可想而知。于是,牙科醫(yī)院的游戲確立了。這一階段的游戲雖然不成功,但孩子們主動性還是發(fā)揮的比較充分,也正是出現了這樣的狀況才提醒我們在幫助幼兒確立游戲的主題時應考慮到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
第二階段:牙科醫(yī)院
游戲現狀:確立新游戲后,幼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換環(huán)境和材料,他們經過討論和分工,有的設計牙科醫(yī)院的標記,有的尋找一些替代物,找不到的動手自己做,有棉花棒、吸管、漱口杯子、消炎藥、盤子、鑷子還有戴在頭上的探照燈。原來冷清的醫(yī)院一下子變得火暴起來,孩子們常常為當醫(yī)生而產生爭執(zhí),看牙的人也絡繹不絕。雖然游戲材料并不豐富,但幼兒模仿的還真象有那么一回事,穿上醫(yī)生的工作服,戴著自制的探照燈,讓病人做下來詢問他的牙怎么了, 然后用棉花棒給吸管做消毒的樣子,再讓病人張大嘴,假裝看一看,碰一碰晃動的牙,接著就學醫(yī)生的模樣說,你的牙沒關系,你在換牙,可以拔,也可以不拔,它會自己掉的,但是要是發(fā)現新牙已經長出來舊牙沒掉就一定要來醫(yī)院拔,好就這樣,注意觀察自己的牙就行了。病人也裝出難過樣,無可奈何地走了。
教師的反思與指導:幼兒正處于換牙期,是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就會有豐富的經驗和真實的感受,從幼兒游戲的狀態(tài)來看幼兒是投入的,積極的,快樂的。他們用游戲的形式再現了自己的生活片段,扮演了一次小大人,但游戲并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在游戲中,幼兒一方面表現、運用、和整理自己已有的經驗,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新的經驗來擴展游戲情節(jié)和內容。于是,我又帶領大家討論:“牙科醫(yī)院除了補牙、拔牙,還有哪些服務項目呢?這些項目怎樣讓大家知道呢?”經過討論和調查、參觀活動,幼兒對牙科醫(yī)院有了新的認識,增加了裝牙、洗牙,矯正牙齒的服務項目并且用圖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張貼在了掛號處,同時還制作了一些護牙健齒的宣傳畫張貼在墻面上,從而增添了游戲環(huán)境的豐富性。這一游戲反映了游戲發(fā)展的自然性,體現了幼兒參與的自主性,同時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幼兒想玩好這個游戲就會主動地探索有關牙的秘密,在游戲中增強幼兒愛牙護牙的意識,在游戲中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分享。
第三階段:健康服務站
游戲現狀:玩了牙科醫(yī)院游戲,幼兒有點厭倦,有時不停地擺弄材料,使材料損壞,要么缺少病人,到處拉人,影響其它游戲,要么就去觀望其他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意識和堅持性減弱了,我想只有更新游戲內容才能吸引幼兒,于是我又組織幼兒討論,擴大醫(yī)院的服務范圍:除了牙病,如果有其他病怎么辦?如果沒有病可不可以去醫(yī)院呢?去醫(yī)院做什么呢?讓這些問題去激發(fā)幼兒再次游戲的興趣。在上一個游戲經驗的基礎上,幼兒用圖形的方式表現了服務的項目,保留了牙科,增添了眼科、藥房、專家咨詢、健身房等。還為游戲設計了流程圖,告訴前來看病咨詢的顧客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醫(yī)院的每個墻面都張貼了怎樣讓自己健康的宣傳畫,有營養(yǎng)食譜、健身運動、健康衛(wèi)生行為,讓幼兒從環(huán)境中學到了健康的相關知識。等到再次游戲時,興趣又被調動了起來,覺得有事可做了,而且規(guī)則意識更明確,不同的服務項目交替著進行著,有的給顧客查視力、配眼鏡;有的給顧客量血壓、驗血;有的陪顧客做健身;有的給顧客講解健康知識。
教師的反思與指導: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簡單的說教并不能引起幼兒的關注,而游戲則是他們最喜歡也是做容易接受的一種方式,因為游戲的需要,他們會發(fā)現哪些事情是有益身體健康的并且會嘗試去做一做,哪些食物是有益健康的不能隨便浪費,哪些衛(wèi)生習慣要養(yǎng)成是對身體健康有用的就要努力改正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雖然那只是游戲,但幼兒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接受了教育。規(guī)則對游戲的開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多途徑的,在這一階段的游戲中,幼兒學會了用圖示的方式,提示每個顧客怎樣接受服務,使得整個游戲顯得井然有序,這樣規(guī)則是幼兒能看得懂,能被接受的。
三、反思與評析:
游戲的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充分感受“我的游戲我做主”的快樂與自主
從上面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學活動為游戲的發(fā)展提供
發(fā)展的空間,教學即是游戲的創(chuàng)生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游戲的良性發(fā)展和教師的有效指導分不開。這樣教師不再是文本內容的傳遞者,而是與幼兒同時成為重要的游戲開發(fā)者,教師的有效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我的游戲我做主”的快樂與自主。
首先,在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教師更多地把空間留給孩子。要深切地體驗一個場所,就得與這個場所親密結合,所以,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對于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上面的“中醫(yī)院”發(fā)展過程中,幼兒完全是自由的,游戲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完全是開放的。從游戲所用標志設計、材料找尋、道具制作更多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主觀能動性,教師在幼兒的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不是領導者,也不是權威,而是幼兒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務是鼓勵和引導幼兒構思,協助他們創(chuàng)作,并未因此去支配幼兒或干預他們的決定,更不是教幼兒如何做或代替他們做,完全尊重幼兒的需要,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幼兒,而是與幼兒建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環(huán)境與其間活動的人群構成了一個靜態(tài)與動態(tài)、物質與精神交織在一起的兒童游戲活動環(huán)境。
其次,游戲活動內容根據兒童生活經驗及時調整是非常必要的。真正屬于幼兒的游戲不僅要關注游戲的物質準備,更應該強調幼兒的社會經驗,即游戲應該不僅反映幼兒的經驗,也要形成經驗。因此,游戲的內容應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的經驗,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真正起到增加和形成幼兒經驗的作用。所以,游戲內容如不切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就應及時作出調整。因此,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不僅要觀察游戲情節(jié)的展開,也要關注幼兒的技能。幼兒之所以對游戲失去興趣,可能是因為沒有更多的能夠刺激他們去探究的材料,也有可能是缺乏相應的經驗和技能。在以上案例中,“中醫(yī)院”游戲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它不僅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經驗,還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幼兒缺乏看中醫(yī)這樣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所以不會使用游戲材料,在游戲中無所適從,此時,教師必須對游戲內容做出必要的調整才能讓游戲延續(xù)并發(fā)展下去。
第三,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將外部與內部干預結合運用。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身份,明確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要放棄權威,退到游戲的后臺,做孩子們自主游戲的旁觀者、被領導者和參謀者。當然也不能放縱游戲,讓孩子們想干嗎就干嗎。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讓孩子們健康的發(fā)展,游戲作為一種教育載體,教師也必須掌握好指導的尺度,所以教師在游戲中的隱性角色是孩子們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將外部和內部、顯性和隱性干預相結合。一方面,在游戲過程中,應做幼兒游戲的旁觀者和支持者。當孩子們在尋找游戲材料,創(chuàng)造游戲主題時,教師要相信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讓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考慮。不管孩子們想出來的游戲多么的幼稚或游戲主題的選擇多么的盲目,教師就是應該放手,讓孩子們去體驗快樂、體驗失敗,教師應作為旁觀者通過不斷觀察,深入、真實地了解游戲過程中各種現象,這就為教師給幼兒提供怎樣的材料,準備怎樣的知識經驗提供線索,使教師能更好做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教師也應成為幼兒游戲的合作者和參與者。
人多空間小,怎么辦?(游戲專題論文大全)
引言:人存在于地球的空間自然環(huán)境之中,地球存在于太陽系的空間環(huán)境之中,太陽系存于與銀河系的空間環(huán)境之中,銀河系存在于宇宙的空間環(huán)境之中,大爆炸形成和產生的宇宙也有時間和空間的具體規(guī)定,也是存在于具體時間和具體空間之中的具體事物。脫離了一定空間位置規(guī)定的地球、太陽、銀河系、宇宙,就不是人們所指稱的同一個具體的地球、太陽和銀河系了。
在幼兒園中,幼兒人多而室內游戲空間狹小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游戲質量。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反思幼兒園的空間是否充分利用了,有沒有一方面嫌空間太小,一方面卻還有閑置的空間,有沒有功能過于單一的活動室,大部分時間閑置,有沒有可以開發(fā)利用的其他空間作為活動室的延伸。其次,較小的空間在適當調整后,同樣會有利于幼兒游戲的開展,如:減少櫥柜,增加攀爬設備和雙層空間,少用封閉性區(qū)隔,區(qū)隔物輕便簡易便于調整。再者可以將活動的人數加以調整,分批進行戶內外活動??傊浞滞诰蛴變簣@已有的資源,可以為幼兒打造一個真正的游戲場所。
為什么要創(chuàng)設私密空間?
所謂私密空間,是指幼兒園提供一個小型,封閉的、可容納的人很少,一
般只能容納1-2個人,其作用是給幼兒一種安全感、歸宿感的環(huán)境。在幼兒園提倡“合作、共享”的教育背景下,為幼兒創(chuàng)設私密空間,其目的是為了更尊重幼兒的個人空間,讓某些幼兒在疲勞、厭倦和煩躁不安時,有機會獨處、自省和退避。這樣會減少到處游蕩和攻擊他人的行為。
活動室區(qū)隔櫥是高好,還是低好?
在主張自由的、個別化的教育背景中,幼兒園活動室開始多采用小型分隔區(qū),并利用各種玩具櫥作為分隔物。一般分隔物不能太高,否則將阻擋幼兒對材料物品設備陳列的視線,而不利于幼兒對活動區(qū)的選擇,并作適當的流動。其實,幼兒對設備材料越一目了然,使用它們的頻率就越高。
游戲中如何降低噪音?
有實驗研究表明,在大型的開放區(qū)域里進行游戲容易產生噪音,這是因為兒童在開放的空間里,奔跑流動頻率較高,興奮容易擴散,相互影響,引起干擾。而將大型開放區(qū)分隔成小型區(qū)域,兒童之間的組群變小,在小型的區(qū)域里兒童游戲往往能專心致志地安靜游戲,組群之間互不干擾,組群內部小聲交流,從而降低全班游戲中的噪音。
幼兒園是否一定要有專用室?
幼兒園的專用室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彌補教室空間不足,為幼兒提供更充分、更適宜的活動場地而設置的。我們常??梢钥吹剑性S多幼兒園的室內環(huán)境相對較小,因此在教室的安置中教師更多地考慮本班幼兒的“衣食住行”及簡單的游戲場景,而不去刻意追求在有限的空間內突現某些活動功能。而在專用室的設置中,幼兒園往往根據自身的條件,為幼兒創(chuàng)設環(huán)境,體現某種游戲的功能,讓有限的空間為全園幼兒服務,如果在教室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幼兒園不一定要創(chuàng)設專用室,教師在本班教室中創(chuàng)設豐富的環(huán)境,同樣能突現游戲的全部功能。
怎樣的戶外場地最有利于幼兒開展游戲?
游戲場地應當能誘發(fā)幼兒開展多種不同的游戲,能刺激幼兒多樣化的經驗,使幼兒能長時間保持濃厚的興趣。因此這個游戲場地應當是有吸引力的,即不僅場地上的設施豐富多樣,有大的設施和小的器材,有固定的安置和可移動的物體,而且場地特征本身是富有變化的,有平地、坡地、階梯、窄道等,有需要保持平衡的、需要跨越的、需要變化速度的,以及有利于建構的各種場地,有些平地上還可畫上一些規(guī)則游戲的所需線條、格子和圖案。總之,幼兒來到這樣的場地上,不用教師組織和安排,就能自發(fā)地開展各種類型的游戲。應該說,越有利于幼兒自發(fā)開展游戲的場地,越具有學習的潛在功能。
綠化達標率與游戲場地過小之間的矛盾如何處理?
在綠色的大自然中游戲能給幼兒帶來各種有益的體驗,而都市里的幼兒卻遠離了大自然,因而幼兒園的綠化是極其重要的。問題是許多幼兒園的戶外場地并不大,作為幼兒的游戲場地本來就極其珍貴,而那種僅為觀賞的綠化卻又占用了幼兒游戲的場地,大大減少了幼兒的戶外游戲的機會,這是很遺憾的。我們認為幼兒園的綠化與幼兒的發(fā)展不應該成為一個矛盾,而應當讓綠化本身成為幼兒游戲的場地特征,讓綠色的植物與幼兒互動,給游戲增添情趣。例如迷宮小樹叢(低矮的瓜子黃楊)可使幼兒捉迷藏,留一片野花野草地(如野菊花、狗尾巴草等)可讓幼兒在斗草、采集中獲得新的經驗。
幼兒園場地以何種地坪為好?
一般游戲場地的地坪有草坪、沙土坪、水泥地坪,現在還有塑膠地坪等。各種地坪各有優(yōu)勢,它會給幼兒的游戲帶來不同的體驗。水泥地比較堅硬平整,便于拍球體驗彈跳;草坪比較柔軟安全,地面或許容易變得高低不平,卻能體驗晴天、雨天草地帶來的自然氣息;塑膠地坪比草坪平整,更加柔軟安全,且雨后立即游戲不受影響,但對幼兒的發(fā)展不如草坪更具有挑戰(zhàn)性。沙土坪則會給幼兒帶來新的體驗,特別是雨后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國外的有些幼兒園,專門讓幼兒到雨后的沙土坪上游戲,體驗積水和路滑的感覺,學習控制身體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有條件的幼兒園最好各種地坪都有,以適應幼兒游戲與發(fā)展的不同需要。
沙池如何設置與管理?
玩沙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游戲,裝扮游戲、建構游戲、運動性游戲、規(guī)則游戲都將在沙池里展現,幼兒的想象、動作、社會性以及物理經驗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將在這里實現,因此幼兒園的沙池是必不可少的。關于沙池的設置應當有所規(guī)劃,首先要大,沙池越大越有利于各種游戲經驗的產生;其次沙和水應當臨近,保持沙的一定濕度,有利于幼兒對干濕兩種沙在游戲中的比較;第三沙池邊應有放置各種玩沙工具、建構所需的小塑料物品的箱子或小庫房;第四如果在大沙池上安置大型組合型運動器械則能給幼兒新的挑戰(zhàn),獲得新的經驗。
沙池底部應是土壤,有吸水功能;沙池的管理需要經常澆水,保持一定的濕度,就能避免野貓拉屎;平時經常翻松,揀出沙中尖利的雜物,以確保幼兒游戲時的安全。
場地上的設施是集中安置好,還是分散安置好?
一般來說,更能引發(fā)幼兒多種經驗的游戲場地,是比較鼓勵設施之間的組合使用,即要增加獨立器材的復雜化玩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們安置在一起,比如單一功能的滑梯、獨立擺放的平臺、一條長石凳、一個單杠等,如果將它們安置在一起,就會增加許多玩法,不僅可以使幼兒持續(xù)玩的時間,還可以使幼兒聚集在一起,加強他們之間的交往合作。
如何保證幼兒在戶外場地上游戲的安全?
戶外運動游戲中常常潛伏著危險,特別是那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場地。我們認為,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是最根本的,而那些運動能力強的幼兒,往往具有與自己年齡相適應的運動經驗,他們是最具有自我保護意識的,他們知道如何避開障礙,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應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以防危險,成人的作用是在那些比較容易出現危險的地方,幫助幼兒形成這樣的經驗。至于場地本身的安全,并不是讓游戲場地變得毫無挑戰(zhàn)性,那樣反而會使幼兒習慣于毫無防備,成人所能做的預防措施是,避免一切暗藏的危險因素,比如窨井蓋,拐角的突出物,設施的牢固性,大型設施下面的保護性地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