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古詩(收藏4篇)
發(fā)布時間:2025-05-26 立秋古詩立秋古詩 篇1
1、《閏六月,立秋後暮熱,追涼郡圃二首·上得城來眼頓明》
宋朝·楊萬里
上得城來眼頓明,暮山爭獻(xiàn)數(shù)炎青。
垂楊舞罷西風(fēng)葉,一葉多時獨未停。
2、《七月五日立秋初夜觀月》
宋朝·沈遼
酷暑殊未卻,微風(fēng)初夜清。
徘徊中庭步,復(fù)賞月華明。
物色豈驟變,人情自先驚。
長林最蕭灑,瑟瑟戰(zhàn)秋聲。
野心獨怡懌,念此歲月征。
聊持一樽酒,憑幾坐南楹。
3、《己亥立秋》
明朝·王邦畿
年來樹木摧應(yīng)盡,衰落何因別蚤秋。YjS21.CoM
近海好風(fēng)初及岸,遠(yuǎn)山微月漸生樓。
吟詩不厭吟千遍,飲酒何妨飲百甌。
惆悵一年今又半,漁竿辜負(fù)蓼花洲。
4、《閏六月望日立秋》
清朝·乾隆
遙天今日火星流,最好平分夏與秋。
紈扇已輸一半冷,宵砧欲動十分愁。
團(tuán)團(tuán)玉鏡懸云漢,疊疊金波印斗牛。
欹枕蛩聲吟不了,那知蝴蝶是莊周。
5、《東郡七夕立秋》
清朝·張惟赤
光岳樓前暑氣收,斷云疏雨送扁舟。
關(guān)河暝色催砧近,海岱煙嵐入樹浮。
天上雙星方渡漢,人間兩鬢又驚秋。
明朝玉笛聲凄切,風(fēng)起黃榆白雁愁。
立秋古詩 篇2
1、《立秋》
明朝·夏云英
秋風(fēng)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
2、《立秋后感》
明朝·張澯
金盞銀盤麗短墻,秋來依舊菊花香。
有時閉戶避桃李,孤負(fù)一春無酒嘗。
3、《立秋日諸公過敝廬得秋字》
宋朝·洪朋
是月季朱夏,今辰立素秋。
風(fēng)生庭柏凈,雨過井梧幽。
南想高鴻度,西看大火流。
數(shù)能文字集,如許歲時遒。
4、《立秋日》
唐朝·劉言史
商風(fēng)動葉初,蕭索一貧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與簟疏。
舊醅難重漉,新菜未勝鉏。
才薄無潘興,便便畫偃廬。
5、《立秋日呂景二內(nèi)翰呂田二黃門見訪》
明朝·何景明
高城下一葉,亭榭已蕭疏。
河漢生秋早,星辰動夜虛。
玉珂停騕裊,金硯落蟾蜍。
俱是文章伯,相看我不如。
立秋古詩 篇3
1、《七月朔日立秋》
清朝·乾隆
恰是雙秋始,還看半歲分。
祝融猶戀暑,列缺已驅(qū)云。
花氣承濃露,林光翻薄曛。
蟬聲辭夏往,蛩意報人聞。
籌歲西成近,惜陰乙夜勤。
伊犁萬里外,凱唱早還軍。
2、《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朝·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
3、《立秋日登烏石山和幕府楊子承韻》
元朝·薩都剌
海國山四圍,繁華坐消歇。
樓觀沉夕陽,鴻雁下秋色。
水邊無麗人,石上多古刻。
感此暮歸遲,秋露滿山白。
4、《立秋·其一》
清朝·黃任
一夕得秋氣,商聲颯幾回。
西風(fēng)不可觸,千籟萬山來。
百感起遙集,流年驚暗催。
井梧何太急,飛葉上平臺。
5、《七夕立秋寫懷》
清朝·袁懋功
七年逢七夕,具在異鄉(xiāng)時。
歲序添潦倒,天心惜別離。
雁來歸夢遠(yuǎn),秋到落梧知。
不盡凄其意,星河隱樹枝。
立秋古詩 篇4
《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處看,試問白云官。暗入蟬鳴樹,微侵蝶繞蘭。
向風(fēng)涼稍動,近日暑猶殘。九陌浮埃減,千峰爽氣攢。
換衣防竹暮,沈果訝泉寒。宮響傳花杵,天清出露盤。
高禽當(dāng)側(cè)弁,游鮪對憑欄。一奏招商曲,空令繼唱難。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唐)盧綸
嵩高云日明,潘岳賦初成。籬槿花無色,階桐葉有聲。
絳紗垂簟凈,白羽拂衣輕。鴻雁悲天遠(yuǎn),龜魚覺水清。
別弦添楚思,牧馬動邊情。田雨農(nóng)官問,林風(fēng)苑吏驚。
松篁終茂盛,蓬艾自衰榮。遙仰憑軒夕,惟應(yīng)喜宋生。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fēng)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飚起,閑境入幽情。
回?zé)粢姉Q,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
所思渺千里,云外長洲城。
《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日登樂游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日懷方員外》
[明]楊基
幾日西清晝掩屏,綠塵幽蘚遍閑廳。
病中事少翻嫌健,醉里愁多只愿醒。
誤響閤鈴飛夜鵲,偶攤書卷落秋螢。
萍蹤已辦東南別,風(fēng)雨長更各自聽。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絕塞,大火復(fù)西流。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樹濕風(fēng)涼進(jìn),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jié)爽病微瘳。主將歸調(diào)鼎,吾還訪舊丘。
《立秋日與陸華原于縣界南館送鄒十八》
(唐)武元衡
風(fēng)入昭陽池館秋,片云孤鶴兩難留。
明朝獨向青山郭,唯有蟬聲催白頭。
《中山立秋》
宋代:宋祁
峰云曉影破孱顏,萬里風(fēng)生結(jié)早寒。
人在兜零煙外走,歲從鶗鴂口中殘。
槽花并滴添新酎,笥月兼輪掩故紈。
白發(fā)光陰誠可惜,五年搔首望長安。
《立秋日作》
清代:乾隆
已識山中早晚涼,今朝況復(fù)立秋當(dāng)。
如何午熱為孤注,疑是金官讓末光。
桐葉庭邊想影落,草蟲砌下覺聲楊。
農(nóng)占晴雨紛如訟,歷驗原來亦鮮償。
《舟中小酌》
宋代:戴復(fù)古
獨立秋風(fēng)里,悵然思故鄉(xiāng)。
渚頭沽美酒,船上作重陽。
籬菊一枝瘦,溪魚三寸長。
客中聊爾耳,亦可慰凄涼。
《寺居》
宋代:林逋
浩然巾杖立秋鐘,院舍門門細(xì)徑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鶴毛無響墮廊風(fēng)。
閑棲已合稱高士,清論除非對遠(yuǎn)公。
不厭浮塵擬何了,片心難舍此緣中。
《立秋前九日大雨涼甚》
宋代:陸游
天暑正三伏,雨來俄九秋。
寒聲入檐戶,爽氣襲巾褠。
山色凝深黛,溪流戰(zhàn)怒蚪。
身輕更何苦,處處可閑游。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唐代:孫逖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biāo)。
天路云虹近,人寰氣象遙。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涼風(fēng)是日飄。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
覽古嗟夷漫,凌空愛泬寥。更聞金剎下,鐘梵晚蕭蕭。
《立秋后題》
唐代:杜甫
日月不相饒,節(jié)序昨夜隔。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愿,惆悵年半百。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立秋月夜前堂觀月》
宋代:范成大
箕踞繩床政自豪,遠(yuǎn)游何暇續(xù)離騷。
蕭森萬竹秋逾瘦,突兀雙楠夜更高。
東郭風(fēng)喧三鼓市,西城石洶二江濤。
色塵聲界如如現(xiàn),本自無禪不用逃。
《次韻和昭侯立秋見寄》
宋代:楊億
云峰斗斂火西流,桃簟微涼忽報秋。
飲露吸風(fēng)齊女怨,登山鹽水楚人愁。
珠喉倚瑟華堂暮,桂燼熏衣別院幽。
美疢已平休沐近,會應(yīng)投轄一相留。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p>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難望王師又一年。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立秋后自京歸家》
(唐)李郢
籬落秋歸見豆花,竹門當(dāng)水岸橫槎。
松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燈對絳紗。
盡日抱愁跧似鼠,移時不動懶于蛇。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
-
推薦閱讀:
立秋詩詞(收藏13篇)
立秋的古詩(匯集六篇)
關(guān)于立秋的句子古詩62條
關(guān)于立秋的句子古詩59條
關(guān)于立秋的句子古詩32句
關(guān)于立秋的句子古詩52條
-
更多精彩立秋古詩內(nèi)容,請訪問我們?yōu)槟鷾?zhǔn)備的專題:立秋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