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通用十三篇)

發(fā)布時間:2025-05-12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1

一、必修本

緒 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xiàn)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xiàn)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wǎng)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lián)系、協(xié)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fā)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qū)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qū)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huán)境,才能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tǒng)和體液的調節(jié)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穩(wěn)態(tài)。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42.向光性實驗發(fā)現(xiàn):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jié),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xié)調、共同調節(jié)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xié)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調節(jié)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fā)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是相互協(xié)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jié)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運動器官共同協(xié)調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yǎng)生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減半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shù)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 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fā)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 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fā)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yǎng)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后種子萌發(fā)時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fā)育,可以分為胚胎發(fā)育和胚后發(fā)育兩個階段。胚胎發(fā)育是指受精卵發(fā)育成為幼體。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67.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wěn)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后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68.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

71.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于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xiàn)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76.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xiàn)出各種遺傳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xiàn)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現(xiàn)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shù)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xiàn)的內存因素,而表現(xiàn)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xiàn)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在育種工作中,人們用雜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新組合,以便使不同親本的優(yōu)良基因組合到一起,從而創(chuàng)造出對人類有益的新品種。

83.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84.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5.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xiàn)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與環(huán)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tài)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tài)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生物只有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

91.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

91.在一定區(qū)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征、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huán)境中的各種生態(tài)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91.在各種類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tǒng)一的整體。

9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wǎng))逐級流動的。

95.對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說,抵抗力穩(wěn)定性與恢復力穩(wěn)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huán)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huán)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9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一現(xiàn)象稱為生物的穩(wěn)態(tài)。

10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

101.從物質方面來看,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種必需的物質。生物圈內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極結構,接通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經過各種生物多級利用,再分解為無機物重新循環(huán)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說是一個在物質上自給自足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102.生物圈具有多層次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103.大氣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個來源:化石燃料的燃燒、火山爆發(fā)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是人類及子孫后代共有的寶貴財富。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特種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三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戰(zhàn)略和保護措施。

105.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一是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和破壞,二是掠奪式的開發(fā)利用,三是環(huán)境污染,四是由于外來特種的入侵或引種到到缺少天敵的地區(qū),往往使這些地區(qū)原有特種的生豐受到威脅。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2

第一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shù)膶嵗?/strong>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2、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

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種子、根尖分生區(qū)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質跨膜運輸?shù)钠渌麑嵗?/p>

1、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

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shù)量決定。

2、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二、比較幾組概念

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運動叫做擴散(擴散與過膜與否無關)

、(如:O2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運動)

滲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又稱為滲透

、(如: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質的透過與否取決于半透膜孔隙直徑的大小

、(如:動物膀胱、玻璃紙、腸衣、雞蛋的卵殼膜等)

選擇透過性膜:細胞膜上具有載體,且不同生物的細胞膜上載體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構成了對不同物質吸收與否和吸收多少的'選擇性。

(如:細胞膜等各種生物膜)

第二節(jié)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探索歷程(略,見P65—67)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磷脂雙分子層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糖蛋白(糖被)

組成: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

作用:細胞識別、免疫反應、血型鑒定、保護潤滑等。

第三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strong>

一、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xié)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二、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shù)礁邼舛纫粋?,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方向、載體、能量、舉例

自由擴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維生素等

協(xié)助擴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主動運輸、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離子、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三、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3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shù)膶嵗?/strong>

一、滲透作用:

水分子(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作用。

二、原生質層:

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三、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有濃度差

四、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生殖細胞>體細胞

0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細胞的衰老

- 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①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 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

①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②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③細胞內的會隨著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④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

- 細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學說

②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于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fā)育,維持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于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4

一、細胞的衰老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2)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3)細胞內的會隨著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4)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3、細胞衰老的.學說:

(1)自由基學說

(2)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于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fā)育,維持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于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

輕松背誦生物的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分析生物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guī)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lián)想記憶法

根據(jù)生物學科內容,巧妙地利用聯(lián)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里的食品聯(lián)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通過思維的發(fā)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lián)系。這種方法多用于章節(jié)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jié)中的相關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fā)現(xiàn)、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

㈠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是純種

㈡具有易于區(qū)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從簡單到復雜)

(3)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4)嚴謹?shù)目茖W設計實驗程序:假說-------演繹法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5

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 (以分裂)

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斷增的: 干細胞、形成層細胞、生發(fā)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fā)現(xiàn)放射性

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yǎng)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tài)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于觀察

9.培養(yǎng)基: 物理狀態(tài):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yǎng)基、組成培養(yǎng)基

用途 :選擇培養(yǎng)基、鑒別培養(yǎng)基

1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人還: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6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0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相關概念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qū)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2、細胞代謝: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的許多化學反應。

3、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一類有機物。

4、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發(fā)現(xiàn)

- 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用實驗證明:胃具有化學性消化的作用;

- 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從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 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脲酶是一種蛋白質;

- 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fā)現(xiàn)少數(shù)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質

大多數(shù)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數(shù)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許多;

2、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3、酶需要較溫和的作用條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

02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ATP的結構簡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縮寫,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高能磷酸鍵,-代表普通化學鍵。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鍵中儲存著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稱為高能化合物。這種高能化合物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在水解時,由于高能磷酸鍵的`斷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與ADP的轉化

03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相關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根據(jù)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fā)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無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三、無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過程(主要在線粒體中進行)

五、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六、影響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溫度:溫度通過影響細胞內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活性來影響細胞的呼吸作用。

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細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低,細胞呼吸越弱;溫度越高,細胞呼吸越強。

2、氧氣:氧氣充足,則無氧呼吸將受抑制;氧氣不足,則有氧呼吸將會減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來說,細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將增強.但陸生植物根部如長時間受水浸沒,根部缺氧,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過多酒精,可使根部細胞壞死。

4、CO2:環(huán)境CO2濃度提高,將抑制細胞呼吸,可用此原理來貯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

1、作物栽培時,要有適當措施保證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糧油種子貯藏時,要風干、降溫,降低氧氣含量,則能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鮮時,要低溫或降低氧氣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抑制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7

一、有關水的知識要點

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聯(lián)系

水自由水約95%

1、良好溶劑

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

3、運送養(yǎng)料和代謝廢物它們可相互轉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減少。

結合水約4.5%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1)做溶劑。水分子的極性強,能是溶解于其中的許多物質解離成離子,利于化學反應進行。

(2)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水溶液的流動性大,水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將吸收來的營養(yǎng)物質運輸?shù)礁鹘M織中區(qū),并將組織中的廢物運輸?shù)脚判蛊鞴佟?/p>

(3)調節(jié)溫度。水分子之間借助氫鍵連接,氫鍵的破壞吸收能量,反之釋放能量。人蒸發(fā)少量的汗就能散發(fā)大量的熱。再加上水的流動性大,能隨血液循環(huán)迅速分布全身,因此對于維持生物體的溫度起很大作用。

(4)調控代謝活動。生物體內含水量多少以及水的存在狀態(tài)改變,都影響新陳代謝的進行。一般生物體內含水70%以上時,細胞代謝活躍;含水量降低,則代謝不活躍或進入休眠狀態(tài)。

二、無機鹽(絕大多數(shù)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堿平衡,調節(jié)滲透壓。

(1)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復雜的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Mg2+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鈣是動物和人體的骨、牙齒中的重要成分;P043-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磷脂的組成成分;

(2)無機鹽參與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哺乳動物血液中必須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某個動物血液中鈣鹽的含量過低就會出現(xiàn)抽搐。

(3)維持生物體內的平衡:

①滲透壓的平衡Na+,Cl一對細胞外液滲透壓起重要作用,K+則對細胞內液滲透壓起決定作用。

②酸堿平衡(即pH平衡),pH調節(jié)著細胞的一切生命活動,它的改變影響著原生質體組成物質的所有特性以及在細胞內發(fā)生的一切反應:如人血漿中H2CO3/HCO3-,HPO42-/H2P04-等。

③離子平衡:動物細胞內外Na+/K+/Ca2+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細胞膜外Na+高、K+低,細胞膜內K+高、Na+低。K+、Na+這兩種離子在細胞膜內外分布的濃度差,是使細胞可以保持反應性能的重要條件。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8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jù)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jù)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9

一、組成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1、細胞中含量最多的6種元素是C、H、O、N、P、Ca(98%)。

2、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間以共價鍵構成的碳鏈,碳鏈是生物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稱為有機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導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統(tǒng)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細胞中的'無機化合物:水和無機鹽

1、水:(1)含量:占細胞總重量的60%-90%,是活細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質。

(2)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劑;②參與細胞內生化反應;③物質運輸;④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⑤體溫調節(jié)

(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較多)

?結合水:是與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作用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結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強)

2、無機鹽

(1)存在形式:離子

(2)作用

①與蛋白質等物質結合成復雜的化合物。

(如Mg2+是構成葉綠素的成分、Fe2+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I-是構成甲狀腺激素的成分。

②參與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如鈣離子濃度過低肌肉抽搐、過高肌肉乏力)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10

【第一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jù)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jù)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ˋ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二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jù)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shù)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11

無機物

存在方式生理作用

結合水4。5%

自由水95%部分水和細胞中

其他物質結合。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絕大部分的水以

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

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參與細胞內許多生物化學反應;

3、水是細胞生活的液態(tài)環(huán)境;

4、水的流動,把營養(yǎng)物質運送到細胞,并把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無機鹽多數(shù)以離子狀態(tài)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

3、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

小結

化合有機組合分化

化學元素化合物原生質細胞

○原生質

1、泛指細胞內的全部生命物質,但并不包括細胞內的所有物質,如細胞壁;

2、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為核酸、蛋白質(和脂類);

3、動物細胞可以看作一團原生質。

○細胞質:指細胞中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質。

○原生質層: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為一層半透膜。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植物特有):纖維素+果膠,支持和保護作用

成分:脂質(主磷脂)50%、蛋白質約40%、糖類2%—10%

細胞膜

作用:隔開細胞和環(huán)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交流;

真核基質: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

細胞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

細胞器

協(xié)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生物膜系統(tǒng)

核膜:雙層膜,分開核內物質和細胞質

核孔: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流和信息交流

細胞核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一、細胞器差速離心:美國克勞德

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內質網(wǎng)液泡核糖體中心體

分布動植物植物動植物動植物植物和某

些原生動物動植物動物

低等植物

形態(tài)橢球形、棒形扁平的球形或橢球形大小囊泡、扁平囊網(wǎng)狀橢球形粒狀小體

結構雙層膜,有少量DNA單層膜,形成囊泡狀和管狀,內有腔沒有膜結構

嵴(TP酶復合體)、基粒、基質基粒(類體)、基質(片層結構)、酶外連細胞膜,內連核膜液泡膜、細胞液蛋白質、RNA、和酶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場所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分泌,

成細胞壁提供合成、運輸條件貯存物質,調節(jié)內環(huán)境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與有絲有關

備注在核仁

形成

△細胞器是指在細胞質中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和執(zhí)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單位,

二、協(xié)調配合分泌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羅馬尼亞帕拉德

有機物、O2

葉綠體線粒體

能量、CO2

基因調控初步合成加工修飾

細胞核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細胞膜胞外

氨基酸肽鏈一定空間結構

○生物膜系統(tǒng):細胞器膜+細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結構體系

三、細胞核=核膜(雙層)+核仁+染色質+核液

美西螈實驗、蠑螈橫縊實驗、變形蟲實驗、傘藻嫁接與移植實驗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代謝活動和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相互轉變的形態(tài)結構。

DNA螺旋

○+=核小體(串珠結構)染色質30nm纖維

組蛋白非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圓筒形)2—10um染色單體(圓柱狀、桿狀)

四、樹立觀點(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

○結構和功能相統(tǒng)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3、各種細胞器既有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又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1、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體現(xiàn)細胞各結構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

○生物的整體性: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組成一個整體的時才能體現(xiàn)出生命現(xiàn)象。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lián)系的。如分布在細胞質的內質網(wǎng)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xié)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系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huán)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五、總結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四)細胞物質的運輸

○科學家研究細胞膜結構的歷程是從物質跨膜運輸?shù)默F(xiàn)象開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結構的基礎,現(xiàn)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結構的線索。人們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假說,又通過進一步的實驗來修正假說,其中方法與技術的進步起到關鍵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質和糖類

結構:單位膜(三明治)→流動鑲嵌模型

細胞膜特性結構特點:具有相對的流動性

生理特性:選擇透過性(對離子和小分子物質具選擇性)

保護作用

功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交換

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12

1、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②調節(jié)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qū)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yǎng)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tǒng)一性體現(xiàn)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篇13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jù)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jù)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相關推薦

  • 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實用5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一、硅元素...
    2025-02-19 閱讀全文
  • [精]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忙碌的生活過的很快,我們在一天天的成長。寫一篇工作總結是讓我們自己檢查,總結就是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總結的書面材料,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工作總結呢?于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2.1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
    2023-03-19 閱讀全文
  • 高中物理必修一課件(通用三篇) 對比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按新課標要求,探究式教學模式逐漸被教師們所利用,課堂上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歡迎閱讀。高中物理必修一課件 篇1一、教學內容分析1.內容與地位《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涉及本...
    2025-01-04 閱讀全文
  • 高中物理會考必背知識點(精華三篇) 高中物理會考必背知識點 篇1直線運動一、機械運動:一物體相對其它物體的位置變化,叫機械運動;1、參考系:為研究物體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又名參照物(參照物不一定靜止);2、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不考慮其大小、形狀的物體;(1)質點是一理想化模型;(2)把物體視為質點的條件:物...
    2025-03-08 閱讀全文
  • 高中物理會考必背知識點 高中物理會考必背知識點 篇1重力勢能:物體的重力勢能等于物體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積。1、重力勢能用EP來表示;2、重力勢能的數(shù)學表達式:EP=mgh;3、重力勢能是標量,其國際單位是焦耳;4、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其大小和所選參考系有關;5、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間的關系(1)...
    2025-04-14 閱讀全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一、硅元素...

2025-02-19 閱讀全文

忙碌的生活過的很快,我們在一天天的成長。寫一篇工作總結是讓我們自己檢查,總結就是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總結的書面材料,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工作總結呢?于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2.1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

2023-03-19 閱讀全文

對比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按新課標要求,探究式教學模式逐漸被教師們所利用,課堂上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歡迎閱讀。高中物理必修一課件 篇1一、教學內容分析1.內容與地位《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涉及本...

2025-01-04 閱讀全文

高中物理會考必背知識點 篇1直線運動一、機械運動:一物體相對其它物體的位置變化,叫機械運動;1、參考系:為研究物體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又名參照物(參照物不一定靜止);2、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不考慮其大小、形狀的物體;(1)質點是一理想化模型;(2)把物體視為質點的條件:物...

2025-03-08 閱讀全文

高中物理會考必背知識點 篇1重力勢能:物體的重力勢能等于物體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積。1、重力勢能用EP來表示;2、重力勢能的數(shù)學表達式:EP=mgh;3、重力勢能是標量,其國際單位是焦耳;4、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其大小和所選參考系有關;5、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間的關系(1)...

2025-04-14 閱讀全文

Copyright?2001-2025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 yjs21.com 湘ICP備2022004057號-6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