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范本五篇)

發(fā)布時間:2024-12-30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 篇1

一、學生狀況

本期我所任教的初三兩個班級中,十班學生相對基礎較好一些,學生的學習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習慣,班級學風較為濃厚,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很強的上進心和學習積極性,有極強的求知欲,這就為本期的教學提供了較好的教學素材,也對老師的教學工作提出較高的要求;但相對來說,三班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大多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興趣,自覺性比較差,或者家庭社會因素等,而導致這些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情緒,這就給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對于不同這樣差距比較大的學生,我們只能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差異做不同層次的要求,使學生能夠各取所需,在不同層次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同時又能輕松適應校園生活,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

二、教材分析

九年級的化學教材為新教材,今年9月份開始使用新課標新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其中上冊為本期的教學內容,它由七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將學生帶入化學的殿堂,從而很自然地接受這門新的課程,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首先從學生最熟悉的物質空氣著手,研究了空氣的組成,學習了空氣中與人生命息息相關的一種氣體——氧氣,并探究了氧氣的實驗與工業(yè)制法。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單元抽象地向學生介紹了物質的微觀構成,使學生學會去理解物質是怎樣構成的,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礎。

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從愛護水資源,水的凈化,再到水的組成,為使書本知識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又對元素化學式和化合價進行了分析。

新教材內容將原先的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和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的.部分內容作了一個調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學習元素的知識,再接觸水的組成內容,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元素的概念。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這一單元讓學生學習質量守恒定律,學會寫化學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學計算。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碳元素組成的一些物質著手,對形成物質最多的一種元素進行學習,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從燃燒的現(xiàn)象開始,去探究燃燒的條件,同時得出滅火的方法。讓學生從身邊去發(fā)現(xiàn)化學知識,了解燃料的種類以及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

三、學習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注重實驗教學,今年新教材增加了8個學生必須要完成的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學生能在實驗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學習,領會知識的內涵,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學會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

四、教學目的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領域內的探索成果關系到生產力的發(fā)展,通過初中化學的教育,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變化規(guī)律,加強學習化學深層理論打下堅實的基礎,鍛煉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與理解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做到學一行,精一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五、教學進度

由于本學年學生暑假未補課,較往年相比本屆學生少了一個多月的學習時間,新課進度將會很趕。本學期預計結束上冊七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速度快的話將開展下冊第八單元和第九單元的內容,學期末要結束第九單元可能有些困難。面對一個周四個課時的上課時間,說實在的我們初三化學老師的壓力是相當大的,每年都上到最后學校要進行模擬統(tǒng)測了化學還沒有上完或者勉強上完。我們老師任重道遠,但我會加倍努力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由傳授者轉變?yōu)榇龠M者,由管理者轉變?yōu)橐龑д?,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新的成績。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fā)生中和反應,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2. 能夠書寫常見酸堿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理解鹽的概念。

3. 了解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學會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觀察酸堿指示劑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體會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人體健康的密切聯(lián)系。

2. 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中和反應的概念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2. 鹽的概念。

3.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及其測定方法。

教學難點:

1. 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2. 應用酸堿中和反應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生活實例引入,如蚊蟲叮咬后用肥皂水止癢(肥皂水呈堿性,可以中和蚊蟲分泌的蟻酸),引發(fā)學生思考酸堿之間是否會發(fā)生反應,從而引入中和反應的概念。

(二)新課講授

1. 中和反應的概念

實驗探究:指導學生進行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的中和反應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無明顯現(xiàn)象時,可加入酚酞試液輔助觀察)。

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酸和堿能發(fā)生反應生成鹽和水的結論,從而引出中和反應的概念。

2. 中和反應的實質

微觀分析:利用多媒體展示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幫助學生從微觀角度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電離出的H+和堿電離出的OH-結合生成水。

3. 鹽的概念

總結歸納:通過對比多個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總結鹽的概念,即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4.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介紹pH的概念:說明pH是表示溶液酸堿度的指標,其范圍在0~14之間。

測定方法:介紹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方法,并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三)鞏固練習

1. 給出幾個化學方程式,讓學生判斷哪些屬于中和反應。

2. 提供一些常見物質的pH值,讓學生判斷其酸堿性。

3. 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利用中和反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處理工廠廢水、調節(jié)土壤酸堿性等。

(四)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包括中和反應的概念、實質、鹽的概念以及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和測定方法。強調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五)布置作業(yè)

1. 完成課后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2. 預習下一節(jié)內容,了解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和用途。

五、板書設計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一、中和反應

1. 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 實質:H+ + OH→ H2O

二、鹽的概念

鹽: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三、溶液的酸堿度

1. 表示方法:pH

2. 范圍:0~14

3. 測定方法:使用pH試紙

通過這樣的教案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及其相關知識,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帶著希望和憧憬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本學期我很高興擔任九年級三班和五班化學科的科任教師,同時倍感身上肩負的重任,我會努力落實好學校制定給我的各項工作。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化學是一門九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本學期擔任九年級三班和五班兩個班的化學教學任務,學生的層次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部分學生是從其他學校轉來的,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面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學中要以抓基礎為主。

三、教學總體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具體目標

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得到發(fā)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lián)系,并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具體措施

(1)加強實驗教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

(2)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3)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元素化合物知識對于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lián)系實際,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緒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第三周:走進化學實驗室

第四周、第五周:我們周圍的空氣

第六周:物質構成的奧妙

第七周、第八周:自然界的水

第九周、:國慶放假

第十周第十一周:期中復習及考試、試卷分析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化學方程式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燃燒及其利用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金屬和金屬材料

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溶液

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試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和堿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2)通過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2)認識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學難點

(1)中和反應的理解和應用。

(2)酸堿性和酸堿度的區(qū)別。

實驗儀器:試管.膠頭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實驗藥品:NaOH溶液.鹽酸溶液.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鈣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試紙.紙巾.標準比色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學習了常見的三酸三堿,誰能正確書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新獲取的信息思考回答問題

你認為這些酸堿之間是否能夠發(fā)生反應。并寫出自己的猜測。

讓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測結果。引導同學相互討論交流歸納板書所有猜測。

板書: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學生書寫猜測結果,并相互討論。

提問:通過什么現(xiàn)象可以判斷化學反應的確發(fā)生了?

學生回憶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無現(xiàn)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渾濁后者無現(xiàn)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無現(xiàn)象

(以上各組反應都有熱量放出)

問題:通過明顯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判斷反應已經發(fā)生,你對那些無明顯現(xiàn)象的怎么看?

板書:無現(xiàn)象的可能

1.發(fā)生反應

2.反應了無明顯現(xiàn)象yJs21.coM

選派代表黑板簡單書寫自己的實驗方案和簡單實驗流程。實驗結束后補充自己的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交流討論四組的`實驗方案以及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論并讓學生選擇最佳方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引導。(如果學生已經設計出用酚酞進行實驗,教師可重復演示。)

演示實驗

取小試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2滴酚酞(觀察顏色變化),向試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分析: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隨著稀硫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至溶液變成無色。說明氫氧化鈉已經發(fā)生了反應不存在了。

板書: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動手實驗,記錄現(xiàn)象

實驗后討論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討論如何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設計實驗方案簡單書寫自己的實驗流程。

根據自己的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記錄現(xiàn)象分析結果。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

學生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的方程式書寫猜測中的所有方程式。

觀察生成物在構成上的共同點:都是鹽。

觀察反應的共同點:都是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揭示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其實所有的酸和堿之間都能發(fā)生中和反應。像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所以我們要借助無色酚酞觀察反應是否發(fā)生,而有些酸和堿反應是有明顯現(xiàn)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了。

課件展示:演示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變化。

H++ OH-=H2O

在實驗完成后能將酸溶液或堿溶液直接倒進下水道嗎?應該如何處理呢?

積極思考,利用所學的新知回答問題

展示有關中和反應在實際應用中的一系列圖片

工業(yè):如硫酸廠的廢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實驗室的廢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后排放

農業(yè):如經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產生的堿,從而去除皮蛋的澀味

如用含氫氧化鋁的胃藥治療胃酸過多,你會寫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學生練習: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蟲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蟻酸而感到不適,可涂堿性物質(如稀氨水)來緩解痛癢。

提問:能涂氫氧化鈉溶液嗎?

觀看圖片并不斷思索,尋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課堂小結:

1.中和反應的定義和實質

2.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fā)生反應的實驗探究方法

3.中和反應的應用

作業(yè)布置:教材習題

教學反思:聯(lián)系先前學習過的酸、堿都能與指示劑反應,使指示劑變色的知識,暗示、鼓勵學生想辦法證明NaOH和HCl這個反應的確發(fā)生了。最后讓學生完成該實驗設計,通過活動與探究讓學生歸納出該反應的現(xiàn)象和特點,能把學生的探究活動與“雙基”緊密結合,既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課程目標,又兼顧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在交流討論中獲得知識,同時體驗學習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本節(jié)課的總結,由學生自我評價本節(jié)課的收獲,包括知識和方法情感上的收獲。一方面教師把一節(jié)課的知識小結交給了學生,同時亦鼓勵了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評與互評。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學生能夠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fā)生中和反應,并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2. 學生能夠掌握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了解鹽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學生經歷酸和堿反應的實驗探究過程,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中和反應的實質。

2. 提升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實驗操作和數(shù)據處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加深學生對中和反應的理解,同時體會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人體健康的密切聯(lián)系。

2.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和反應及其實質

中和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鹽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應用中和反應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生活實例引入,如蚊蟲叮咬后涂抹堿性物質(如肥皂水)可以減輕痛癢,引出酸和堿之間的反應。提問:其他酸和堿之間會不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新知講授

1. 中和反應的概念

講解: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舉例:NaOH + HCl = NaCl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等,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反應的共同點。

2. 實驗探究

實驗一: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再逐滴加入鹽酸,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現(xiàn)象:溶液由紅色逐漸變?yōu)闊o色。

結論:氫氧化鈉與鹽酸發(fā)生了反應,生成了無色的鹽和水。

實驗二(可選):利用溫度計測量反應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發(fā)現(xiàn)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

3. 中和反應的實質

播放微觀動態(tài)視頻或展示圖片,解釋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電離出的H+和堿電離出的OH-結合生成水。

4. 鹽的概念

介紹: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稱為鹽。

(三)鞏固練習

1. 給出幾種鹽的化學式,讓學生寫出對應的酸和堿。

2. 分析實際問題,如處理工廠廢水、調節(jié)土壤酸堿性等,讓學生寫出相應的中和反應化學方程式。

(四)拓展應用

介紹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如農業(yè)上改變土壤酸堿性、工業(yè)上處理廢水、醫(yī)療上用于醫(yī)藥等。

(五)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包括中和反應的概念、實質、化學方程式以及鹽的概念,強調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業(yè)

1. 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2. 預習下一節(jié)內容,了解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值。

五、板書設計

一、中和反應

1. 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 化學方程式示例:NaOH + HCl = NaCl + H2O

3. 實質:H+ + OH→ H2O

二、鹽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三、中和反應的應用

1. 改變土壤酸堿性

2. 處理工廠廢水

3. 用于醫(yī)藥

四、作業(yè)布置

1. 完成課后練習

2. 預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

通過以上教案設計,旨在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相關知識,并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幼兒園教案《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范本五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兒園教案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九年級化學下冊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九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混合運算》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篇1課題名稱同級混合運算教學目標同級混合運算...
    2024-11-18 閱讀全文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0篇 教案課件是教師上課前要做的準備工作,為了確保質量,教師們需要認真對待。編寫教案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科認知水平和掌握情況,那么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起來!...
    2023-12-12 閱讀全文
  •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選九篇 我們聽了一場關于“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經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
    2024-10-08 閱讀全文
  •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分享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篇1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的計算方法。2.理解...
    2024-09-17 閱讀全文
  •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這是一篇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課堂導入新穎、有趣、有效,結尾有所創(chuàng)新...
    2022-03-04 閱讀全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混合運算》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篇1課題名稱同級混合運算教學目標同級混合運算...

2024-11-18 閱讀全文

教案課件是教師上課前要做的準備工作,為了確保質量,教師們需要認真對待。編寫教案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科認知水平和掌握情況,那么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起來!...

2023-12-12 閱讀全文

我們聽了一場關于“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經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

2024-10-08 閱讀全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篇1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的計算方法。2.理解...

2024-09-17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這是一篇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課堂導入新穎、有趣、有效,結尾有所創(chuàng)新...

2022-03-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