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民俗作文
發(fā)布時間:2023-11-03 有趣民俗作文 民俗作文有趣的民俗作文十四篇。
自小學習寫作能夠增強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提供了一個展示科技價值的場所。有好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多次修改才能更加完善的。那么,令人驚嘆的作文通常是如何創(chuàng)作出來的呢?非常歡迎你讀這篇文章,希望它能夠改變你的未來,并請與你的朋友們分享。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1
又是一年蒲月初五端午節(jié),一個錦繡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這“端午節(jié)”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由于反對妥協(xié),主張聯(lián)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流放。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fā),過著顛沛流離的糊口。?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攪渾,忠奸倒置,妍媸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xiàn)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shù)乩习傩远挤浅W鹁春蛺鄞髑?,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恰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于是趕快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流放,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兼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固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jié),還有好吃的粽子。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2
每到中秋節(jié),我們一家三口都要到奶奶家吃月餅,然后去公園賞月。
記得一次,奶奶給我們準備了許多月餅,有豆沙餡的,有牛肉餡的,有鳳梨餡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我飛快地拿起刀和叉,左右開弓,不一會兒我的兩個腮幫子鼓鼓的,像兩個小氣球。沒過多久,一盤月餅就被“消滅”光了。
還記得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在日湖公園賞月,那次的日湖公園與眾不同,有兒童、有大學生、有成年人、還有老爺爺、老奶奶,都聚集在日湖公園里賞月。我抬頭望去,“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月亮真是皎潔明亮,像可口的月餅,又像王母娘娘的瑤臺鏡,還像白玉盤。真是美麗極了!看著看著,我不禁吟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啊,中秋節(jié)既能吃月餅,又能賞月,我好喜歡!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3
有趣的民俗
每到中秋節(jié),我們一家三口都要到奶奶家吃月餅,然后去公園賞月。
記得一次,奶奶給我們準備了許多月餅,有豆沙餡的,有牛肉餡的,有鳳梨餡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我飛快地拿起刀和叉,左右開弓,不一會兒我的兩個腮幫子鼓鼓的,像兩個小氣球。沒過多久,一盤月餅就被消滅光了。
還記得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在日湖公園賞月,那次的日湖公園與眾不同,有兒童、有大學生、有成年人、還有老爺爺、老奶奶,都聚集在日湖公園里賞月。我抬頭望去,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月亮真是皎潔明亮,像可口的月餅,又像王母娘娘的瑤臺鏡,還像白玉盤。真是美麗極了!看著看著,我不禁吟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啊,中秋節(jié)既能吃月餅,又能賞月,我好喜歡!
有趣的民俗
第四屆閩南民俗文化表演在同安區(qū)舉行!我和爸爸、媽媽匆匆忙忙地趕到了體育場表演場地。
舞臺上,六十多歲的爺爺、奶奶跳起了歡快的車鼓弄,唱起了動聽的南音;年輕的阿姨轉起了一百多個的呼啦圈;10歲的丁丁表演了優(yōu)雅的柔術其中,我最喜歡的是10歲的可可那精彩的獨輪車表演。
如此艱難的獨輪車技都能學會了,那可可還有什么不會的呢?瞧:她拿起了一根繩子,要干嘛呢?原來,她要騎著獨輪車跳繩!她的腳十分了得,又沒涂膠水,可是一直就粘著獨輪車一邊甩繩,一邊夾起獨輪車跳。
1、2、3、我不由得開始數(shù)數(shù),10秒鐘竟跳了25下,實在是厲害!
不過,精彩的還在后頭,她又拿了幾個小路障,就地排得緊密。
只見她刷地一下,前后僅用幾秒鐘,馬上就繞過了所有的路障,就到了另一邊!接下來,她拿了八個飯碗,把一個碗放到了腳上,一踢,飯碗就完完整整地頂在了頭上。
可是,當她頂起第三只碗的時候,啪的一聲,不聽話的碗摔到了地上。
大家睜圓雙眼,嘴巴成了個大O。
啪啪啪有一位觀眾看見可可開心的表情立馬變得暗淡下來,便帶頭鼓起掌來。
接著,掌聲雷動這是一個個觀眾地真心鼓勵!看:可可恢復了自信,雙眼噙著淚花,騎上獨輪車又開始了表演。
有志者事竟成!剩下的五個碗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仨斣诹丝煽傻念^上,她又贏得了一陣陣喝彩!
閩南文化表演真有趣!它不僅讓我目睹了表演者精湛的演技,還讓我知道了更多的閩南文化
有趣的民俗
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時有很多習俗,現(xiàn)在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好嗎?每年到了要過年的這一個月,就成為臘月。到了臘月就要過年了,遇到的任何一個節(jié)氣都和過年有關系。
臘月初八的這一天,就是喝臘八粥的日子了。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種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樣東西,有紅豆、綠豆、江米、麥仁、黑米、蓮子和百合,還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來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極了!不但要喝粥,每家還要泡臘八蒜呢!聽奶奶說,喝了臘八粥就要花錢準備年貨了。
還有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要貼紅紅的對聯(lián)和放長長的鞭炮。知道為什么要貼對聯(lián)、放鞭炮嗎?這有一個傳說故事。傳說,有一個叫年的頭生獨角、兇猛異常的怪獸,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來搗亂,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當它最害怕聲、光和紅顏色。一天晚上,年又出來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門口看見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燒的竹子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把年給嚇跑了,人們興高采烈地歡呼起來。這就是過年貼對聯(lián)、放鞭炮的習俗。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過年時有趣的習俗。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4
我這次去旅游,不但在景點玩得非常高興,在車上也是非常開心,因為我們的導游一直都會為我們分享當?shù)孛褡宓娜な屡?
湖南張家界有四個少數(shù)民族。分別是:侗族、苗族、土家族、白族。其中苗族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節(jié)日,就是情人節(jié)。導游在第一天去天門山的路上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來,苗族人過情人節(jié)與漢族人過情人節(jié)的方式,可完全不一樣哦!苗族人只有未結婚的成年人才會過,阿哥(男士)站在指定橋的一頭,阿妹(女士)理所當然站在橋的另外一頭,他們要一起對山歌,阿哥如果對準了阿妹的十句山歌,那么阿哥就可以把阿妹娶回家,但是如果沒對中的話是不是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我疑惑地問。導游說:阿哥要接受九年義務勞動。一至三年是下地勞動;四至六年是放牛,在第六年的時候把牛殺掉,吃牛肉,飲牛血,用牛角做四把牛角梳,選最漂亮的`一把送給阿妹,七至九年,可以什么都不做,但要在晚上打來熱水為阿妹泡腳,并在第九年將牛角梳送出正當我們聽得入迷,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達目的地,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接著聽。
第二天,導游果然又接著說起了苗族的趣事如果阿妹接受阿哥的牛角梳就表示她同意和阿哥結婚,如果不同意,阿哥就只能揚長而去。導游的這一番話把大家逗地哈哈大笑,這仿佛成為了導游為我們講解的動力,她又興致勃勃地講了起來:同意以后,女方要做一件奇特的事哭嫁??藜奘且诮Y婚前一天,一邊哭一邊唱,要歌詠自己親人的養(yǎng)育之恩,說自己以后再也不能陪伴左右,接著父母就要安慰她,給她一個大紅包,阿妹如果滿意,就可以換下一個親人接著哭,如果不滿意,還可以繼續(xù)哭。等到哭嫁結束時,阿妹要說今天我在家里把眼淚都哭干了,以后再也不哭了,過幸福的生活。我心想:苗族人是多么有孝心啊。苗族姑娘出嫁前還有一個罵媒婆的環(huán)節(jié),導游先用當?shù)卣Z言快速的唱了一遍,又用普通話為我們翻譯出來,大家都為這段精彩的罵媒婆鼓了掌。苗族風俗習慣罵的越惡毒語速越快,媒婆越高興,這樣來年的生意就會更好。
最后,導游還給我們介紹了長壽秘決、苗族人在衣袖上繡一朵鮮花、兩朵鮮花、三朵鮮花與三道杠都分別代表的意思、苗族的祖先、苗族人的習俗、苗銀的作用、苗族女人頭上繞頭巾的長度及意義
苗族風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5
二零一四年的寒假,我與爸爸媽媽參加了牛通社組織的到嘉善碧云山莊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動。在城市里,過年時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交換紅包……可是,在農(nóng)村里,過年時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抱著疑惑和好奇,我依次體會了寫春聯(lián)、腌豬肉、做喜餅等年俗活動,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見阿姨先從蒸房把被濕布包裹著的熟糯米與熟梗米拿了出來,再端來一盆熱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將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對著我們說﹕“做年糕需要兩種米,分別是糯米和梗米。人們常常把糯米與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著制作年糕。”緊接著,她教我們打年糕的步驟和要領。
我與其他兩個小伙伴齊心協(xié)力把沉甸甸的木錘高舉到頭頂,跨弓字步,整個人略向后傾,將木槌用力打到飯團上,只聽“砰”一聲,錘子擊向飯團,米粒黏在了一起。接著,我們又使勁擊打,還時不時把飯團翻一個身,將水撒到飯團上防止木槌與飯團黏在一起。我們四個小隊友一人翻飯團,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還是未俱成形。此時我們已經(jīng)氣喘吁吁,手腳酸痛了,看來這打年糕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媽媽告訴我,相傳在唐朝時期,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如何將多余的糧食更好地儲存起來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釀米酒等方法制作風味不同的食物,漸漸地就沿襲成為了年俗文化。從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們的勤勞和智慧,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6
過年都有哪些有趣的習俗?
我們家鄉(xiāng)過年還是很熱鬧的,每年到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熬臘八粥,臘八粥里有糯米、紅豆、花生、紅棗、桂圓、大米、蓮子、百合等。老年人說熬的越稠越好,象征著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俗話說:“吃了臘八飯,就把年貨辦”。過了臘八節(jié)后,家家戶戶都到集市上去買肉買魚回家放在大盆里,拿鹽一把一把地撒在魚肉上面,在盆里腌制一個星期,晴天把腌制好的肉魚雞鴨用勾子勾好拿到院子里掛起來曬,等到年三十那天吃。
過了臘八節(jié),我們家鄉(xiāng)就開始熱鬧起來了,村子里開始搭戲臺,請戲班唱大戲,村子里男女老少吃過午飯拎著小凳去看戲。
到了小年二十三,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都趕回到了家鄉(xiāng),集市上開始賣春聯(lián),每家每戶都要買上幾幅。貼大門的、小門的,還有貼車上的。也有貼院子里的如:抬頭見喜、八方來財?shù)?。都是吉利的詞語。大家都祈盼新的一年大吉的利,好運連連!
終于到了大年三十,一大早男女老少就起床了,大家都穿上提前買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有一個新的開始。吃過早飯,家家戶戶開始貼春聯(lián),準備過年的大餐,魚是大年三十一定要有的,大多都是一條整個的紅鯉魚,我們這里年三十這天是不能把魚吃盡的,要留一大半,說是要年年有魚。
肉圓子也是大年三十一定要有的,說是象征著一家子團團圓圓。
餃子也是年夜飯一定要吃的,老人們說是餃子像元寶,象征著年年有錢。
一家子忙了大半天,一盤一盤的菜終于端上圓桌。家家戶戶開始放鞭炮,放煙花,年夜飯開始了……
孩子穿著新衣服,手里提著長輩們早就買好的燈籠,一邊吃著一邊玩。辛苦了一年的家人圍坐在一起,分享著除夕夜的大餐。
吃年夜飯時長輩們就把準備好的紅包,塞在孩子們的衣兜里,說是壓歲錢,也是希望孩子們有錢花,長大后能掙到錢。
我們家鄉(xiāng)大年初一早上要到村莊里給長輩們拜年,大年初二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是走親訪友的。大家拎著水果禮物,互相聚聚,在一起喝酒說笑,平時各忙各的,春節(jié)時候都互相來往,聯(lián)絡感情。
2019年的春節(jié)快要到了,愿新的一年大家都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你老家那些春節(jié)民俗最有意思?
謝謝邀請。要說記憶中最有意思的民俗還是過去沒有電視的年代,大家守歲時圍著火坑講故事,而且我們這里流傳最多的是“三姨姥”(本地方言,連襟之間稱為姨姥)的故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
從前有一大戶人家,三個姑娘嫁了三個女婿,每逢春節(jié),三姨姥便都在老丈人家聚集。大姨姥和二姨姥能說會道,很會討老丈人喜歡,而三姨姥忠厚老實,說話耿直,往往不招待見。
有一年臘月,三姨姥相約去丈人家“辭年”(本地風俗,年前姑娘女婿回娘家看望父母,送些煙酒豬腿之類的禮物,叫辭年)。到家的當晚,老丈人自然高興,準備了一桌好酒好菜招待三位姑爺。吃的時候,老丈人時不時地給大女婿和二女婿夾肉,而給三女婿夾的卻是豆腐。第二天大雪封山,是打獵的好時機,老丈人興起,帶著三個女婿進山獵鹿。分工時,老丈人嫌三女婿不靈活,就叫他“坐徑”(本地方言,指打獵時坐在野獸經(jīng)常出沒的路上觀察獵物的動靜,并告知其他獵人),老丈人帶著老大老二進到樹林中去尋找獵物。
話說三女婿站在一個相對高地,四處望了一圈,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鹿的蹤跡,只有幾只螞蟻在眼前的樹上爬上爬下,于是,他見到螞蟻往上爬時便高喊:“上去啦”。老丈人他們聽見喊聲,以為是獵物往上去了,便帶著獵狗往上跑。過了一會兒,三女婿又喊“下去啦”,老丈人帶著老大、老二又往下跑。幾個回合下來,三人累得滿頭大汗,仍然不見鹿的蹤影。他們來到三女婿坐徑的地方,問鹿在哪里?三女婿往樹上一指,看見幾只螞蟻,老丈人氣得直罵:“你個蠢貨,你怎么把螞蟻當成鹿?”哪知三女婿卻不溫不火,慢條斯理地說道:“爹啊,您昨晚不是把豆腐也當成肉嗎?”
好了,今天就講這一則,大家如果還想聽,就在評論區(qū)留言,我把我聽到過的都講給大家。
你們當?shù)囟加心男┯腥さ拿袼祝?/strong>
膠東二月二(青龍節(jié))的一些民俗
在膠東出了正月,天氣逐漸變暖,天氣雖然還有些涼爽,但是萬物復蘇,這個時節(jié),就算是春天來了,路邊的楊樹發(fā)芽了,河邊的垂柳迎風飄舞了。
在膠東半島,各處人們都非常注重二月二這一天。
撒會囤:
這一天,天剛亮,各家各戶就會把土灶里的土木灰裝進簍子里,把草木灰撒到墻角,屋角,在院子里再撒一個像糧倉一樣圓形糧囤,然后圓心處放上不同的糧食,這實際上是莊稼人對糧食豐收的一種祈愿。在萬物復蘇的這一天,撒灰能擋住一些復蘇的昆蟲,撒灰囤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糧食滿倉。
剃龍頭:
每年到了二月二這天家里大人都會帶著孩子去理發(fā),民俗中普遍認為在“二月二”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一年都有精神頭”。孩子要“剃喜頭”,保佑健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剃龍頭”,希望帶來好運。
帶小龍尾:
二月二的前一天,手巧的婦女,都會用五彩的布條剪成正方形,然后用高粱桿串成龍尾形狀,小孩訂衣服上或帽子上,像一條條小龍尾,寓意吉祥,健康成長。有的在小毛驢的頭上也帶上小龍尾,寓意健康成長!
二月二的禁忌:
青龍節(jié)這天民間也有許多忌諱,避免傷及“龍”。挑水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如果非要挑水吃,水桶不能碰到井邊,忌諱蓋房打地基,以防傷“龍頭”還有青龍節(jié)婦女也不能動針線,怕扎傷龍眼,使其動怒而招災惹禍。
總之過了二月二,天氣變暖,但是衣服盡量不能減,大家注意身體,祝大家新的一年好運多多。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7
“第四屆閩南民俗文化表演”在同安區(qū)舉行!我和爸爸、媽媽匆匆忙忙地趕到了體育場——表演場地。
舞臺上,六十多歲的爺爺、奶奶跳起了歡快的車鼓弄,唱起了動聽的南音;年輕的阿姨轉起了一百多個的呼啦圈;10歲的丁丁表演了優(yōu)雅的柔術……其中,我最喜歡的是10歲的可可那精彩的獨輪車表演。
如此艱難的“獨輪車技”都能學會了,那可可還有什么不會的呢?瞧:她拿起了一根繩子,要干嘛呢?原來,她要騎著獨輪車跳繩!她的腳十分了得,又沒涂膠水,可是一直就“粘”著獨輪車——一邊甩繩,一邊夾起獨輪車跳。
“1、2、3、……”我不由得開始數(shù)數(shù),10秒鐘竟跳了25下,實在是厲害!
不過,精彩的還在后頭,她又拿了幾個小路障,就地排得緊密。
只見她“刷”地一下,前后僅用幾秒鐘,馬上就繞過了所有的路障,就到了另一邊!接下來,她拿了八個飯碗,把一個碗放到了腳上,一踢,飯碗就完完整整地頂在了頭上。
可是,當她頂起第三只碗的時候,“啪”的一聲,不聽話的碗摔到了地上。
大家睜圓雙眼,嘴巴成了個大“O”。
“啪啪啪……”有一位觀眾看見可可開心的表情立馬變得暗淡下來,便帶頭鼓起掌來。
接著,掌聲雷動——這是一個個觀眾地真心鼓勵!看:可可恢復了自信,雙眼噙著淚花,騎上獨輪車又開始了表演。
“有志者事竟成!”剩下的五個碗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仨斣诹丝煽傻念^上,她又贏得了一陣陣喝彩!
“閩南文化表演”真有趣!它不僅讓我目睹了表演者精湛的演技,還讓我知道了更多的閩南文化……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8
農(nóng)歷正月十六早上九點半,爸爸、媽媽和我來到青屏大街。歷年都會在這里舉行一些民俗活動。我們在青屏大街的圖書館看見了許多燈謎,爸爸媽媽猜出一個,題目是“三毛來到村邊(打一字)”他們猜的是“杉”我們找到工作人員,哈哈,猜對了,但別人比我們更快一步,為了不影響觀看其他民俗活動,我們就走了。
到了市政府門口,看到有舞龍的,爸爸給我想了一個辦法,讓我爬到欄桿上,因為站得高,所以看得一清二楚,“龍”還會轉圈,其實是舞龍的人從頭開始,依次將桿子轉個圈,就會產(chǎn)生那樣的效果,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又看見扭秧歌的,只見有一二十個大媽大嬸身穿彩衣,一手拿扇子,一手拿手絹,伴著音樂的節(jié)拍跳著十字步。爸爸突然把我抱起來,我看見了秧歌的兩邊有人抬著花轎,還有人將假馬套在自己的身上。接著我們繼續(xù)往前走,有唱戲的,可我們沒有聽,正走著,忽聽“咚嗆咚嗆”的鑼鼓聲,舞獅子的開始了。因為人太多擠不過去,爸爸讓我站在路邊的卡車上看得一清二楚。有的“獅子”躺在地上打滾兒,另一頭從他身上飛過;有的坐在架子上表演著各種各樣的動作,只見他一會兒蹬腿,一會跳躍,甚至還在最高的地方站立,真是精彩極了。
正月十六真熱鬧讓我開心不已。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9
我這次去旅游,不但在景點玩得非常高興,在車上也是非常開心,因為我們的導游一直都會為我們分享當?shù)孛褡宓娜な屡叮?/p>
湖南張家界有四個少數(shù)民族。分別是:侗族、苗族、土家族、白族。其中苗族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節(jié)日,就是情人節(jié)。導游在第一天去天門山的路上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來,苗族人過情人節(jié)與漢族人過情人節(jié)的方式,可完全不一樣哦!苗族人只有未結婚的成年人才會過,阿哥(男士)站在指定橋的一頭,阿妹(女士)理所當然站在橋的另外一頭,他們要一起對山歌,阿哥如果對準了阿妹的十句山歌,那么阿哥就可以把阿妹娶回家,但是如果沒對中的話是不是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我疑惑地問。導游說:阿哥要接受九年義務勞動。一至三年是下地勞動;四至六年是放牛,在第六年的時候把牛殺掉,吃牛肉,飲牛血,用牛角做四把牛角梳,選最漂亮的一把送給阿妹,七至九年,可以什么都不做,但要在晚上打來熱水為阿妹泡腳,并在第九年將牛角梳送出正當我們聽得入迷,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達目的地,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接著聽。
第二天,導游果然又接著說起了苗族的趣事如果阿妹接受阿哥的牛角梳就表示她同意和阿哥結婚,如果不同意,阿哥就只能揚長而去。導游的這一番話把大家逗地哈哈大笑,這仿佛成為了導游為我們講解的動力,她又興致勃勃地講了起來:同意以后,女方要做一件奇特的事哭嫁??藜奘且诮Y婚前一天,一邊哭一邊唱,要歌詠自己親人的養(yǎng)育之恩,說自己以后再也不能陪伴左右,接著父母就要安慰她,給她一個大紅包,阿妹如果滿意,就可以換下一個親人接著哭,如果不滿意,還可以繼續(xù)哭。等到哭嫁結束時,阿妹要說今天我在家里把眼淚都哭干了,以后再也不哭了,過幸福的生活。我心想:苗族人是多么有孝心啊。苗族姑娘出嫁前還有一個罵媒婆的環(huán)節(jié),導游先用當?shù)卣Z言快速的唱了一遍,又用普通話為我們翻譯出來,大家都為這段精彩的罵媒婆鼓了掌。苗族風俗習慣罵的越惡毒語速越快,媒婆越高興,這樣來年的生意就會更好。
最后,導游還給我們介紹了長壽秘決、苗族人在衣袖上繡一朵鮮花、兩朵鮮花、三朵鮮花與三道杠都分別代表的意思、苗族的祖先、苗族人的習俗、苗銀的作用、苗族女人頭上繞頭巾的長度及意義
苗族風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10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文化資料。有各種各樣的泥塑,有精致的剪紙,還有一些賽龍舟的資料……其中我最喜歡泥塑,因為我從小就對泥塑特別感興趣。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我國泥塑藝術可追溯到距今四千至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地下孝古就有很多發(fā)現(xiàn)。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六千至七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豬、泥羊頭時間約七千年前。
有一次,我到爸爸單位去玩。爸爸帶我去了他的辦公室,我在里面玩了一會兒,覺得有點無聊。就在這時,我看見了一團泥,我就快速跑到了爸爸的座位上,就像一只饑餓的小兔子看見了一根又香又甜的蘿卜一樣。我滿心歡喜地拿起泥團開始玩弄。我一邊精心捏制泥團,一邊想:我要做哪人小動物呢?想來想去,我覺得今年是鼠年,我就做一個小老鼠吧!說著,我就開始動工了。
我用我那雙靈巧的小手,又是擰,又是捏,不一會功夫就捏好了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小老鼠。瞧,它的眼睛還在登我呢,多可愛的小老鼠啊。最后,我把這只小老鼠送給了我親愛的爸爸。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了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瑞午節(jié)、清明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等。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jié)日,并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光逃燦爛的古老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tǒng)文化。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11
封金山,位于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縣城7公里的澄照鄉(xiāng)金丘村,是南宋畬民遷來景寧的聚居地,是藍姓畬民入浙的最早發(fā)祥地。因當年墾地掘得黃金數(shù)斤,故被冠以畬族傳說中的“桃花源”——封金山。
這天,媽媽帶我去景寧封金山看畬族婚嫁表演。封金山在一個山坳之中,去往封金山的路是一個上坡,因此我們的大巴開得比較吃力。我系著安全帶在看風景。路的一邊是綿延不斷的青山,另一邊是一條依山流淌的大河。此時,遠處的山腰纏繞著一層薄薄的云霧,就像潑墨山水一般。幾戶人家在山坳里若隱若現(xiàn)。
我們很快到了畬村。下了車,就在景區(qū)門口看到了一塊很大的景點布置圖。跟著導游來到了村中的祠堂,在祠堂外看到了一抬紅艷艷的轎子,這就是抬新娘用的轎子。我們進了祠堂,主持人在我們的隊伍里選了四位沒有結婚的叔叔,讓他們扮演新郎、次郎和小娘舅。四個叔叔跟隨主持人進入一個房間換好民族服裝,兩位次郎的臉被伴娘們抹上了黑黑的東西,像兩只好笑的花臉貓。隨后,他們走出房間一字排開,等著過五關斬六將后迎娶新娘呢!
考驗共三關。第一關考驗酒量。小娘舅、次郎和新郎依次被伴娘喂酒。別看酒杯小小的,可是每人接連喝了三杯也臉不紅心不跳,順順利利地過了。好酒量!要是我,早就醉得昏頭昏腦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第二關考驗體力。好幾個伴娘圍住次郎扔起了竹編球。輪到新郎的時候,新郎身手敏捷,跳起,落下,再跳起,再落下,有個伴娘一不小心沒有接住同伴扔過來的球,立刻被眼疾手快的新郎搶了去。
第三關比試對歌。畬族姑娘能歌善舞,她們就要和新郎比試比試了。新郎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不管伴娘們唱的什么歌,他都能很快唱出下一句歌詞來。大家聽了都紛紛拍手叫好,我也在旁邊歡呼起來:“新郎萬歲!新郎好樣的!”
三關順利通過。后來,我們隨著迎親的隊伍來到新娘家。新娘是個非常美麗的姑娘,身穿畬族傳統(tǒng)的新娘服裝,頭上手上脖子上戴著精致的銀器,走起路來丁丁當當響,可好聽了。她給我們表演了茶藝,還和新郎喝了交杯茶,拜了天地。最后。新娘給我們發(fā)了喜糖。
聽說新郎要留在新娘家滿三年,我聽了驚呆了。幸好這只是一次有趣的表演,不然叔叔可真回不了家了,哈哈哈!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12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五十六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習俗,我喜歡藏族。YjS21.CoM
讓我?guī)ьI大家走進藏族之鄉(xiāng)吧!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肅、西川、云南等地,說到藏族,就不得不提起藏族的特色服飾哈達了。你知道什么是哈達嗎?哈達就是藏族和部分蒙古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也有黃、藍等色。敬獻哈達,是藏族人對客人們最普通的、最隆重的禮節(jié),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jié)就越隆重。對尊敬的人和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稍稍向前傾,把哈達送到雙手里或手腕就行;對晚輩,只需要把哈達系在他們的脖子上。如不鞠躬就送,或是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動作,表示謝意。說起藏族的特色服裝,非藏袍莫屬。藏袍的種類繁多,從衣服質地上就可以分為錦緞、皮面、素布等多種材料。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三四十米高,并扎上腰帶,女式襯衫的袖子比其他襯衫要長四十厘米左右,跳舞時,袖子翩翩起舞,十分美麗。
這就是有趣的藏族民俗,通過我的介紹,你是否對藏族的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呢?藏族是絢爛的;藏族是有趣的;藏族是真誠的;藏族是樸素的我喜歡藏族。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13
眾所周知,咱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國家,在淵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動人的故事、五花八門的風俗習慣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藝術。
十二生肖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有關知識。據(jù)說,十二生肖的排名是這樣來的:傳說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選定十二生肖。晚上,貪睡的老貓請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卻悄悄地獨自出發(fā)了。老鼠不會游泳,卻遇上了一條河,它偷偷地鉆到牛耳朵里,順利過了河。等牛剛要進門時,老鼠一下子從牛耳朵里竄了出來,搶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結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來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個人都有屬相,我們的屬相就是根據(jù)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來定的。比如,我今年9歲,屬虎。
勤勞聰慧的勞動人民還根據(jù)十二生肖的形態(tài)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有精美的郵票、閃光的銀幣,有古老的金幣、精致的掛件,還有美輪美奐的刺繡、五花八門的剪紙、奇形怪狀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藝……真是精美絕倫,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們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絢麗多彩?如果你有興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關的資料,和我們一起分享。
有趣的民俗作文 篇14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記
著名演員丹尼爾曾說過:“習俗先于一切法律,自然勝過一切藝術”。中國詩詞中也有過記載,比如說王安石的《元日》,韓翃的《寒食》,歐陽修的《生查子》都表現(xiàn)了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社會實踐期間我們參觀了期待已久的錦隱民俗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內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馬車了,根據(jù)導游的介紹我了解到馬車最初是一匹馬拉的雙輪車,發(fā)展到十九世紀就有四輪馬車或四匹馬拉的馬車了,這種馬車速度比原來提升了幾倍。我又回過頭來看看馬車,只見馬呈深紅色,馬鞍為黑色,后面座椅很簡單,只用幾根木條釘刻成。但是馬車的車輪給人們很大啟發(fā),現(xiàn)代汽車的車輪就是它們演變而來的吧。再看看現(xiàn)在的發(fā)展:自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中國有了第一輛汽車、第一架飛機;自改革開放以來,火車的發(fā)展更是與日俱增,到目前為止,高鐵的速度已經(jīng)達到三百公里每小時,在大城市里,每天上下班乘坐地鐵早已是家常便飯。
再往里走,掛在墻上的那是一件蓑衣,它是用蓑草或者樹棕編織而成,披在身上作為防雨用具。書上曾講過:以前農(nóng)民要很早起來種地,早上白霧一片,農(nóng)民們怕被霧打濕便披上蓑衣。我摸了摸這件蓑衣,外面是從上到下層層疊壓的順向草,摸起來雖做工粗糙,但是它不透水可以當雨衣穿?,F(xiàn)在社會我們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蓑衣了,代替它的早已是塑料雨衣,但是那些被蓑衣保護過的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從馬車到高鐵,從蓑衣到雨衣,中國人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滄桑悠久的歲月,感謝我們那些老前輩,在艱苦的歲月中奮斗,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精選閱讀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通用5篇
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你帶來的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許多孩子很早就開始接觸作文了,作文,可以鍛煉想象力,洞察力。優(yōu)秀作文的表達方式值得我們學習。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1
“大家快來快來!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參觀!大家知道嗎?我國有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而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滿族的衣飾!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qū)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shù)披發(fā)居滿族。大家了解了嗎?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快看快看!這是滿族婦女穿的鞋子,她們的鞋子上繡著漂亮花朵和飾品,鞋底中心有10公分高的鞋跟,滿族婦女穿戴這種鞋走起路來,昂首挺胸顯得十分高貴。女子喜歡穿長的旗裝,這可是滿族婦女傳統(tǒng)衣飾呢!跟著社會的發(fā)展,男旗裝逐漸休止出產(chǎn),而女旗裝則不中斷演化,逐漸變成了緊身又合體的曲線型旗裝和流線型旗裝。”
“那大家自由流動,到處看看吧,要聽我先容的就跟我一起去逛!滿族衣飾呀,色彩大多是淡雅的白色、藍紫色為主,紅、粉、淡黃、黑等色也是其衣飾的常用色。白色在滿族衣飾中是一個重要的顏色,由于,滿族傳統(tǒng)上有尚白的習俗,以白色為潔、為貴,白色象征著吉利如意,所以,在滿族衣飾中常在紅色、藍色等其他顏色的旗裝上鑲白色的花邊。滿族婦女心靈手巧,十分擅長刺繡,她們在衣領、鞋面、錢包、枕頭等物品上繡滿了花卉、芳草、鶴、鹿、龍、鳳等吉利圖案。固然滿族的衣飾有很強的民族傳統(tǒng)特色,但也隨其歷史的發(fā)展在不中斷的演變著,在服裝款式上,衣飾彩與衣飾圖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變?!?/p>
“大家可以慢慢地觀看,有不明白的可以問我,我會為大家解答的!”
“請問,旗袍是怎么來的呢?”一位年青漂亮的女游客問。
“好!我為大家解說一下。到了明朝之后,從南邊遷到遼東地區(qū)的滿族人,他們的服裝是布匹做的。至努爾哈赤率部起兵后,他們的衣飾雜亂無章,泛起“上下同服”的現(xiàn)象,直到皇太極時代,冠服始有定制,入關之后,從天子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換,皆有定制,不可逾越。滿族婦女的旗袍,多有發(fā)展,有些還用了綢緞制作。經(jīng)由精益求精,一般樣式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開展八旗軌制以后,滿族人均在旗,故他們所穿的袍服便稱為“旗袍”了,大家明白了嗎?”
“哦!原來是這樣啊!原來旗袍也有這樣的歷史啊!這次旅游真是太有意義了!”那個年青漂亮的女游客說。
“恩!好了好了!各位游客們!快集合起來!”我大聲地喊著。
“滿族衣飾錦繡優(yōu)雅、具有特色,是十分值得我們贊賞的!好了!今天的旅行結束了!大家先回酒店休息吧!明天我再帶領大家參觀其他富有名族特色的東西!好了大家趕緊回去吧!明天見咯!”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xiāng)在韶關,那里有別具一格的客家習俗,其中,春節(jié)最為熱鬧。
大年節(jié)的前一天,村名們都蜂擁而至的來到集市上,買雞、鴨、鵝,買黃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則要將全部的物品更換,俗話說"干干凈凈迎新春。"掃完后,貼上年畫與對聯(lián),整個房子都布滿了喜慶的氣味。
大年節(jié)那晚,家家戶戶都要吃團聚飯,從下戰(zhàn)書,人們就開始預備著這一年一度最為豐碩、最為開心、終于有意義的團聚飯了。吃完了飯,全家人都會在自家的屋頂上放鞭炮,預備迎接新春的到來。"啪啪啪"飛上天空的煙花,好似一盞獨燈,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點鐘的'鐘聲敲響,從村頭到村尾,挨家挨戶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聲響伴著新春的到來。當晚,每個人都要守歲,假如要睡覺,就要開著燈睡覺,由于長輩說那樣年獸就不會來找我們。
大年初一固然沒有大年節(jié)那樣的熱鬧,喜氣洋洋,但仍是很開心,歡樂的。早晨,六點多,每家每戶都要去廟里拜祖宗。給祖先敬完酒,還要按大小輩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順,祈禱來年平安,吉利,富貴。回到家以后,晚輩要收取長輩給的紅包,并且要說:"祝某某某,新年快樂,吉利平安來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探訪,回家那天,她們都會帶一些糖果,生果,賀禮......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3
大家好,歡迎來到德昂族。我是這兒的導游,大家先在這兒休息,聽我來先容吧!
我們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xiàn)有民居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哦。瞧,你們感觸感染到古代的韻味了嗎?我們還有自己的語言,假如有什么需要,都可以來找我哦!
前幾天我們剛過了潑水節(jié)。固然你們沒有機會與我們一起過潑水節(jié),不外,聽了我講之后,你們一定也能感觸感染到潑水節(jié)的氣氛哦!
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赤著腳邊舞蹈邊向周圍的人潑水。我們這兒的姑娘舞蹈可棒了!“來,過來,給大家瞧瞧吧!”“來啦!”你們瞧,多美呀!潑水舞蹈應該是世人皆知的。我們的潑水節(jié)最具特色的是——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很特別吧!我們的潑水節(jié)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有愛好的人待會兒來問我哦!
我們大家都信仰小乘佛教。假如你們四處走走,是很收留易見到小和尚的。假如你們在1950年前來到德昂族,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祖先有見殺不吃、聽見不吃的習慣。故名思意,就是見到禽畜被殺的場面,聽到被殺時的慘叫,是不會吃的,非常仁慈!
每逢節(jié)日,我們就要相互宴請成俗,不管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必定要有一碗新鮮蔬菜白煮的素菜。我們不怕辣哦!吃的時候還要蘸辣椒水吃,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啊!不怕辣的游客朋友們,也來品嘗一下吧!保準你會流連忘返。
至于我們的食俗,游覽時再給你們逐一講解吧!很不錯喲!
再給大家講講我們的祭龍習俗吧!祭龍十分富有情趣,仔細聽吧!祭龍一般選在春季,這時就要殺豬殺雞了,祭司畫好紙龍,我們大家一起叩拜,然后一起喝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罵,發(fā)泄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有他人勸阻,直到比方斗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報歉。呵呵,怎樣?
不錯吧!接下來我?guī)Т蠹乙黄鸸涔浒桑赶矚g我們哦!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4
農(nóng)歷的蒲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一進蒲月,大街冷巷就已經(jīng)擺上了賣香包的小攤。蒲月初三、四的的四中巷就變成“香包街,”放眼望去,整個街道紅紅的一片,好像映紅了半邊天。走近小攤,大大小小的香包以紅色為主,又夾雜有綠色的、黃色的、紫色的,灰色的等等;造型更是各異,有十二生肖、五毒、粽子、中國結、草莓、葡萄……;即便同是蛇,外形也不一樣,有的似彎曲前行,有的抬頭吐芯,有的盤成一團,活靈活現(xiàn),看起來都讓人害怕!媽媽卻告訴我,端午節(jié)帶上香包,再在香包里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僅可以驅趕蚊蟲,還可以佑護人一年安康?;蛟S真有這樣的作用吧,這條小街上擠滿了前來挑選香包的男女老幼,吆喝聲、討價還價聲、發(fā)現(xiàn)喜愛的香包的驚啼聲……,使這條街市在這幾天熱鬧不凡。
奶奶說,端午節(jié)是個早節(jié)。端午節(jié)這天早上,我才起床,便發(fā)現(xiàn)爸爸早已在門窗上插滿了艾草和柳條,據(jù)說從此蚊蟲就不敢進房子了。端午節(jié)在吃食上最講究,飯桌上早已擺好了炸的酥黃的油餅,糖棗糯米糕,能醉人的莜麥酒麩子,然而我的.最愛卻是粽子。拆開纏在粽子上的紅白細線,將粽葉一層層剝開,晶瑩的,粘粘的糯米糕就露了出來,有棗的、有豆沙的、有葡萄干的、有五香肉的,蘸上蜂蜜,輕輕咬下一口,唇齒留香,讓人回味無限!
端午節(jié)是熱鬧的,也是甜美的,對于愛吃愛玩的我來說更是難忘的!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5
新春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蘊涵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對夸姣糊口的向往。各個地方的風俗不同,當然,過新春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的家鄉(xiāng)在歙縣武陽鄉(xiāng),我們這里過新春和別的地方就不一樣,由于我們的習慣不同。
大年節(jié),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我們這里便改天換地了,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在這天里,人們在自家門上貼上春聯(lián),放上爆竹,一片熱鬧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見面就互相道賀,樂得合不攏嘴。
在別的地方,人們就是過年時,吃一整理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新春晚會……而我們這卻是另一番天地——熱鬧不凡。
我們這呀,白天一過,夜晚就更熱鬧了,到處是煙花,爆竹聲,天空上五彩斑斕,固然比不上城市的煙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樓大廈,就算放煙花也只能一個人賞識,一點都沒意思,而我們這天高地闊,只要有一家放煙花,大家都能看到,這種快樂是城里人所體會不到的。由于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到了晚上5點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團聚飯,那些在外打工的兒女們都已紛紛趕回家來和親人團圓,吃過年夜飯,大家歡聚一堂,說說笑笑,有講一年收成的,有說對來年的愿望的,有對白叟孝敬的,有對兒孫囑托的……而白叟們興奮極了,能和兒孫見面,聽一聽兒孫們叫他,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吃完了年夜飯,大家就在門前談天說地,我還常常讓外婆給我講故事,外婆給我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我書上也看到過:
從前有兩個妖怪,一個叫"年"一個叫"夕",他們每到新春就出來在人間搗亂,亂吃人家糧食,禍害別人房屋。后來人們知道了"年"怕紅色,"夕"怕響聲,于是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lián),"年"看見了就逃回了山上,"夕"還沒走呢,人們就制造了一種一點燃線就響的東西——爆竹,"夕"一聽到聲響就夾著尾巴逃命去嘍。從此,人們每到新春就貼紅對聯(lián),放爆竹。
講完了故事,外婆就說:"我最喜歡這天了,由于在這天可以看見兒女們,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點多,大家便看新春晚會,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會來,他們對外婆外公都很孝敬,大家其樂融融,一起看著新春晚會,心里別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會時,大家要是餓了,我們便拿出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糯米餅、肉絲面、甜酒糟,一邊吃一邊看。到了12:00時,也就是新年鐘聲一響起,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到院子去放煙花,只要誰家先帶頭,那可是一個接一個呀,此起彼伏,那煙花在空中一現(xiàn),可美了:有天女披發(fā)花,有空中導彈,有牡丹盛開……假如你家的煙花放完了,沒關系,你還可以看別人家的煙花呢,這快樂的分享,心里真痛快。
放完煙花,大家還要出門去走走呢,大家互相恭賀,到處是"新年好,恭喜發(fā)財"……有說有笑,真暖和。
這就是我們過的新春,這種鄉(xiāng)村淳樸的美在城里是沒有的!這種親情是貴重的,是金錢無法買到的!這種快樂是幸福!新春,我們最喜歡的節(jié)日。
民俗作文分享十五篇
寫作文對于語文成績的影響非常大,寫作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晰地思考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決策。為您整理以下最新的有關“民俗作文”的資料。此文觀看后您的人生經(jīng)驗可能會更加豐富!
民俗作文【篇1】
薄如羽翼的竹蔑經(jīng)過一雙巧手的編織,搖身一變?yōu)橄娜绽锝o予清爽的涼帽。淡綠、米白在竹條中交織,戴在頭上,是美的化身。
客家人戴涼帽的習俗,從北宋年間就有蘇東坡的蘇公笠記載。至今近一千年,甘坑涼帽的制作也有兩百年的悠久歷史。時間的沉淀在它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那年夏日,頂著烈日回鄉(xiāng)有望奶奶。當那頂涼帽躺在我頭頂上阻撓熱意的侵襲時,我才明白涼帽出現(xiàn)的意義。
回到鄉(xiāng)下,沿街走向奶奶家??涌油萃莸狞S土小路在腳步的摩擦下?lián)P起陣陣士灰,路旁的許多人家門口都擺上木制板凳,手拿搖扇,頭戴涼帽,悠然自得地坐著享受夏日里的一絲清涼。在老屋的屋檐下,聽六月,感受熱風的掠過。
一路走去,行行色色的人無一不都有一個相同點,那便是戴著驚帽。特別是婦女,頭頂上的涼帽花紋圖案多變,似乎成為了村里的一件時尚單品。
我的從眾心理開始涌動,到奶奶家時便迫不及待地詢問奶奶:奶奶,我們家有涼帽嗎?我也想戴一頂。奶奶和藹的臉上浮現(xiàn)出笑容,從房間里拿出一頂放在了我的頭上。
不一會兒,我的身影便出現(xiàn)在了鏡子前。鏡中的我頭頂涼帽。有種無法言喻的韻味,原本以為古板普通的涼帽,沒想到也有自已獨特的美感。
我們小瀅在臭美呢,奶奶年輕時可喜歡戴涼帽了,還會給涼帽織花紋。隨著奶奶的述說,我好似回到幾百年前,走在夏日的黃土小路上,沿著河邊,憶當時的古色古香。從奶奶的口中得知,起初涼帽是客家移民發(fā)明出來的,因其夏日里帶來的涼爽和獨一無二的美,使用得愈來愈廣泛,久而久之,戴涼帽便成為客家人的可俗。
涼帽的出現(xiàn)也打破婦女不拋頭露面的古中原遺風。涼帽戴在女性頭上,體現(xiàn)出女性美感和韻味,是對封建枷鎖的沖擊,也是古代女性力量的體現(xiàn)。她們不拘泥于封建的禁錮中,敢于用自己的巧手去編織美,更將這種美代代傳承,編織出悠久歷史。
在蟬鳴聲中,我看見大片大片的綠意肆意張揚地在夕陽的渲染下鋪滿整片山野,延伸到火紅的天邊,看見奶奶微拱的身影在門外靜謐地出現(xiàn)。奶奶坐在家門口,手里撕著竹蔑,均勻、輕巧的竹蔑條堆成小山,在晚風的撫摸下微微卷起。將織好的雛形涼帽掃上桐油,在夕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奶奶在門前的背影在晚風里變得模糊,而手中的涼帽卻是那么清晰。古代女性對美的追求,對技藝的傳承在老屋里變得清晰深刻;古代女性手握解開封建禁錮的鑰匙,在樸素中訴說涼帽的故事。我坐在奶奶旁,將古老技藝帶往更遠的地方。
民俗作文【篇2】
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記
我們家鄉(xiāng)的新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每家每戶的人都忙碌起來了。
臘月二十三這天,我開始幫我媽媽大掃除。我們全家總動員,拿著雞毛撣子把舊年灰塵掃干凈迎接新的一年。這就是辭舊迎新。把舊年所有的不好的東西都趕掉,迎接新的20xx年。
臘月二十九開始,貼對聯(lián),福字倒著貼傳說是來年會有福氣的,所謂福道就是這么來的。我們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對聯(lián)貼好。在大門上掛上紅紅的燈籠,看著特別喜氣洋洋。
臘月二十九晚上我們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飯桌上。年夜飯是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我們一家人都開開心心的歡聚在一起,“餃子來咯”媽媽端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在飯桌上,爸爸開口說;“這餃子不但好吃,而且里面1還有很多祝福。誰如果吃到祝福,誰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比缓笪覀冞€是吃餃子了。于是,我們都開始吃餃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我吃的餃子里突然有個硬硬的東西,然后我咬開一看,原來是個硬幣!我欣喜若狂對著家人說;”看我吃到有硬幣的餃子了!“爸爸說;”看來你以后一定會開開心心,平安幸福?!?/p>
吃完年夜飯以后,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歲的!一是為了老人增壽,二是為了辭舊迎新為年輕人添福氣,這時一家人邊一邊看春晚,一邊其樂融融的談著一年的收獲!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寂靜的夜中綻放出美麗的煙花,有的如隕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沖云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樣子。是那樣美麗,每一個煙花在人們的笑語前劃過去。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新年。
民俗作文【篇3】
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豐碩多彩,有舞龍、舞獅、貼對聯(lián)、剪紙……
實在我比較喜歡的是舞龍,最喜歡的是貼對聯(lián)。由于每到過新年都會有貼對聯(lián),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送往迎來的流動,熱鬧極了。這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但是你知道嗎?過年里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xiàn)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里,住著一個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里的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牢牢的,可是不管怎么樣年仍是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害怕極了,但是又無能為力。
第二年的大清早,人們就紛紛地收好東西預備去城里過完年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告訴人們說:“怪獸害怕紅色和響聲有?!本瓦@樣人們聽了以后就回到村里買了對聯(lián)貼在門上;到了晚上年又來了,它一看到紅色就開始害怕了,人們見到有效果又敲起了鑼鼓。這時年更害怕了嚇得連忙就跑了。
從此,村莊就和平了。之后人們每逢過新年都會家家戶戶都會貼上紅色的對聯(lián),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民俗作文【篇4】
我們的家鄉(xiāng)風俗很好比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每個節(jié)日都是有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
春節(jié)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jié)里,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是會回家的,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了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的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jié)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huán)節(jié)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你們的家鄉(xiāng)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呢?
民俗作文【篇5】
關于跳大繩,是我們家過年必有的傳統(tǒng)。
不知道是誰定下的,也許是外婆,或是媽媽的外婆,總之,我們家就是有這個傳統(tǒng)。
我們之中,屬媽媽最厲害,畢竟外公外婆年紀也大了,只能甩甩繩,計計數(shù)。我們家的繩是大紅色的,外婆說,誰被打倒的次數(shù)多,誰就可以去災辟邪,我被打倒好多次,好像鞭子抽在身上,火辣辣地疼。媽媽總是巧妙地避開,她總是跳很多,實在跳不動了才停下來。
跳大繩,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是一個很好玩的游戲。
第二次,是因為體育要測試,才又接觸到了童年最喜歡的跳大繩。
現(xiàn)在都不叫跳大繩了,而叫跳長繩,不過我還是喜歡叫跳大繩。
那次風波,幾乎每個人都買了長繩,我也不例外。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還是寒風,我們都準時下樓跳大繩。這里的和我家的有些不一樣,這里只有粉色,橘色,綠色,卻絕沒有大紅,這里也沒有去災辟邪的作用,只有比誰跳得多,誰跳得好,我的心中有些失落。
這已經(jīng)是五上的事了,離現(xiàn)在好遠,不過記憶還是挺深刻的。
一年不跳了,今天,大課間,跳長繩。
剛開跳那會兒挺默契的。王老加入了男生隊,misszeng加入我們女生隊,有了老師的加入,我們簡直如虎添翼,沒多久,就恢復到以前的狀態(tài),對長繩的熱情與喜愛更甚從前。
但無論如何,我覺得,我家的跳大繩是最獨特的。
因為我家的繩是大紅的。
民俗作文【篇6】
我的家鄉(xiāng)是在荊州,我相信每個人應該都很熟悉吧,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文化底蘊的古城,家鄉(xiāng)有很多民風民俗,像關帝廟會、荊河戲、荊州花鼓 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shù) 采蓮船 啦。
采蓮船 又稱旱船,是荊州市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習俗舞蹈,以采蓮船為道具,多在春節(jié)和元宵節(jié)期間表演。民間傳說,采蓮船是為了紀念蔡狀元和觀音娘娘坐船籌款的善舉而表演采蓮船的。
傳說,有一個叫蔡狀元的人,想為鄉(xiāng)親們做點好事。他覺得鄉(xiāng)親們過河沒有橋,就動了修橋的念頭。哪知道,橋只修了一半,蔡狀元的家產(chǎn)就賣光了,他無可奈何,只好到處乞討。正月初一這天,家家戶戶都在過年。蔡狀元打著蓮花鬧,一邊拜年,一邊乞討,想討些錢來修橋??墒?,一些有錢的人家看他像個叫花子,不想讓他在自己家門前乞討,老遠就把門關上了。蔡狀元一分錢也沒討到,就來到河邊,望著半截橋哭了起來。一會兒,河里漂來一只花花綠綠的彩船。人們哪見過這種船,就都趕來看彩船。只見劃船的是一位老漢,打著赤腳,船上坐著一位漂亮的姑娘。這時,老漢向圍觀的人邊拱手,邊說: 哪位公子能用銀子拋中姑娘,就把她許配哪位為妻。 話音剛落,一些公子少爺就都跑回家,抱著大包小包的銀子,朝姑娘身上拋??蓲伭税胩?,誰都沒有拋中。拋去的銀子也都落在了船艙里,險些把船壓沉了。原來,船里坐的是觀音娘娘,劃槳的老漢是赤腳大仙。觀音娘娘看蔡狀元很善良,才想這個辦法幫他募捐修橋。那些公子怎么可能拋得中觀音娘娘呢?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蔡狀元和觀音娘娘的善舉,就玩起了 采蓮船 。
采蓮船一般用竹篾做龍骨,扎成船狀,外用各色布塊和彩紙糊成,船頂猶如樓閣,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當鑼鼓響起時,采蓮船便開始舞動起來,一名漂亮的姑娘站立在船內,做出采蓮船行進的各種姿態(tài),船外,男的化裝成花臉做丑角,手搖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樣子趕艄,逗趣取樂,女的手持竹槳在旁撐船并表演各種唱詞,鑼歇歌起,歌詞多是自己臨場即興自編的,盡是恭喜發(fā)財、心想事成、健康長壽、家庭和睦、五谷豐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慶內容,而采蓮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給點東西呀!因為觀音娘娘坐彩船時,為的是募捐,如果不給點東西,就會顯得主人太小氣!
采蓮船是荊州特有的風俗,怎么樣,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荊州來,一定要好好玩一下 采蓮船 哦!
民俗作文【篇7】
我的家鄉(xiāng)在紫荊山區(qū),那里山清水秀,是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源地。紫荊居住著漢、瑤、壯族人民,他們團結戰(zhàn)斗,共同建設著這美麗富饒的山區(qū)。
勤勞、厚道的紫荊瑤族人民為建設美麗富饒的家鄉(xiāng)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的生活習慣與別的民族不同。由于山路陡峭,交通不便,瑤族男女老少人人能背很重的背鮑。他們的衣著也別具一格。婦女頭戴一頂用多色棉布、毛布及幾條色彩鮮艷的彩帶精心制成的帽子,內圓外方,圓周直徑約有共四十厘米。男的是用兩條長長的黑布和白布纏著頭,黑白相間,形若平頂陀螺,看起來格外醒目。
瑤族的婚姻風俗別具一格?,幾迩嗄甑搅嘶榕淠挲g,不用媒人上門提親,而是采用對歌形式選擇自己心愛的伴侶。每當傳統(tǒng)對歌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到來,寧靜的山村就沸騰起來了,成群結隊的青年男女歡聚一堂。對歌開始一群小伙子坐在南邊,一群大姑娘坐在北邊,東邊是老年壯年人手拿民族樂器伴奏。男女青年相互對唱,你問我答,你唱我和,此起彼伏,非常熱鬧,直至深夜。最后,就在這賽歌臺上,男女雙方選定自己的心上人。
結婚儀式也非常隆重。舉行婚禮那天,新娘穿上平時自己織縫得最得意的衣裳,精心打扮,迎接新郎的到來。新郎家可熱鬧啦!一大群瑤族姑娘圍著新郎,拉拉扯扯把新郎送上路。新郎打扮得可帥啦!身穿一套絲綢做的黑袍子,胸前掛著一朵大紅花,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一支送親樂隊也趕上來了,他們滿臉笑容,手拿民族樂器,吹打著歡樂的曲子歡送新郎。新郎家人也挑著擔子匆匆趕上來了,竹籮里裝著小雞和一些生活用品,給新郎作陪嫁禮物。到了新娘家,新郎、新娘依照瑤族傳統(tǒng)風俗習慣拜堂,舉行婚宴,招待前來賀喜的賓客?;楹竽蟹骄驮谂郊依锫鋺簦膳漠敿易髦?,共同生活,共同勞動。
民俗作文【篇8】
在儲物室幽靜黑暗的角落里,躺著一雙被厚厚的灰塵覆蓋的高蹺。那高蹺木質的表面早已變得坑坑洼洼的,就如千年老樹凹凸不平的外皮一般。在手柄上纏繞的紗布條也因摩擦而破舊不堪,它搖搖欲墜地掛在高蹺頭上飄蕩。腳蹬好像只需輕輕一腳就會掉落。
圍繞在高蹺旁的箱子被吱吱呀呀地推開,從小窗散落的陽光奮力爬進箱子間的縫隙帶給高蹺一絲久違的亮,這才使得它有了一點生氣。我小心地捧起高蹺,看著它若有所思。而我的記憶早已踩著高蹺穿過時空隧道,奔回了童年
小時候看著大人們的高蹺表演,心里總是有點不服:不就是踩高蹺嘛,有什么難的?雖然站的高,但不也是走在平地上。這種想法一直留存在我的腦海里,直到我真正開始學習高蹺??粗种械母哕E,我信心十足地往腳蹬上一蹦,可我卻怎么也控制不了高蹺。剛剛還能一只手輕松拿起的高蹺,現(xiàn)在卻像掛了一只千斤頂似的,止不住的向內傾斜。把我的手牢牢地鎖在了手柄間,我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最終,以我連人帶高蹺直直的倒在地上告終??粗車男』锇閭兌寄懿戎哕E自由跑動,坐在角落的我不禁有些失落,無聊地抬起頭看著天空發(fā)呆。
那時的陰云真是濃厚,能將太陽層層包圍,一絲光也不讓透出來。
失落的回到家后,一想到下一次課又要在伙伴面前出丑,只得逼著自己拿起高蹺一遍遍的練習。用手扶住高蹺,先踏左腳,保持平衡后再踏右腳。腦海里閃過小伙伴們玩高蹺的場景,便學著樣子照做,緊握住手柄將腳和高蹺一起向上向前抬,一步,兩步,三步不知不覺中我已經(jīng)從場地的這一頭走到了那一頭。手磨破了,腿站酸了,也不能停!通過學習老師課上講解的步法和課下從未停歇的練習,我終于總結出了踩高蹺和表演的技巧。初次接觸民俗的我品嘗到了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結出的豐碩的果實。
在那時,厚重的陰云被風一點一點吹散,太陽光借著風扒開云層,發(fā)散出溫暖的光。被那光照著的是一雙亮麗的高蹺、一個鮮活稚嫩的生命和一份傳遞文化遺產(chǎn)的責任。
這樣與高蹺的記憶一一浮現(xiàn),不禁讓我有了時隔多年重拾高蹺的想法。在那段時陰時晴的歲月里,頑強勇敢不服輸,是高蹺帶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那個曾經(jīng)收到這禮物饋贈的小女孩正飛速的成長,在接下來的征程上她會將這無法用金錢換取的財富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