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論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3-09-28 君主論讀后感君主論讀后感四篇。
閱讀完作品心中的感受一定會很多很多。?撰寫讀后感需要把握重點,盡量避免涉及無關亂花費篇幅,這篇“君主論讀后感”是作者用心創(chuàng)作的希望您會喜歡,如果您對此話題非常有興趣請持續(xù)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
君主論讀后感【篇1】
《君主論》是尼可洛·馬基雅弗利所著的政治理論著作,書中針對君主治理的方法、策略和理念進行了深入探討。作為一本經(jīng)典名著,它不僅深刻地剖析了政治運作的精髓,更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第一部分:了解《君主論》
《君主論》是尼可洛·馬基雅弗利于1513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政治著作。通過對古代羅馬的歷史和當時君主制國家的實際情況的研究,馬基雅弗利對于君主制政治制度以及如何有效的治理國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全書中,馬基雅弗利提出了政治思想中的“實用主義”觀點,強調(diào)了政治實踐中的實用、利益、權力的重要性。他認為,君主或統(tǒng)治者必須具備許多特點,例如機智、勇氣、果斷、殘忍和革新等能力。
第二部分:書籍的精髓
在《君主論》中,馬基雅弗利提出了很多以后成為治理國家經(jīng)典的理論和觀點。其中,最聞名最具有爭議性的推論就是“為了統(tǒng)治國家對道德和信仰沒有約束力”這一結論。YjS21.coM
盡管這一結論引起了爭議,但是馬基雅弗利在書中更深刻的論述了日常政治中的實用性和權利的重要性。在比較早期的行政學中,馬基雅弗利同樣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理論。他認為統(tǒng)治者需要精通兵法和寶劍之術,以便對付敵人。
第三部分:對書籍的反思與感悟
閱讀《君主論》給人很深的印象就是它所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其中融入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治理國家的經(jīng)驗。作者善于從具體的人事事件中得出普適的行政原則,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
在現(xiàn)實中,政治家或管理人員的決策通常受到種種制約。但是,《君主論》想表達的意思是,權力是必然的,而制約因素也是自古以來一直存在的,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低成本地實現(xiàn)正面的效果便是《君主論》所想告訴我們的。在我們?nèi)粘P姓蛯嵺`中,具有普遍的積極作用。
總的來說,《君主論》是一本非常經(jīng)典的政治著作,它深刻闡述了政治運作中的法則、策略和成功之道。閱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政治運作,也可以為我們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政治人物提供援助。
君主論讀后感【篇2】
讀《君主論》有感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論述了君主應該如何進行統(tǒng)治和如何維護統(tǒng)治,就我而言,因為我希望我的未來不涉足**,所以治國之道對于我來說比較遙遠,但這并不代表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毫無益處,恰恰相反下面就對我在讀這本書時讓我勾起的聯(lián)想做一簡要描述:
看譯者序的時候讓我觸動的是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理想的追求。當馬基雅維利被罷官后,舉家遷往佛羅倫薩附近的一個小村,一家七口生活拮據(jù),他白天下地干農(nóng)活,而夜晚卻堅持探索治國之道。
對馬基雅維利來說,研究治國之道是他的理想。為此,他不感到疲倦,忘記了所有的煩惱,不怕貧窮或死亡。在罷官之后他完全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家人的生活上,然而他卻沒有,他之所以做出追隨于理想的選擇,一定是認為相對于其它,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我感覺到的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大家似乎越來越關注“理想”這個詞,都覺得實現(xiàn)理想就是達到人生的最高目標。然而,每個人對生活的定義和選擇都是不同的,不一定局限于某一套目標。
我認為生命是一段時間的總和,在這段時間里,我有意識并且能夠?qū)χ車沫h(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盡管大多數(shù)杰出的貢獻都來自于那些執(zhí)力于自己理想的人,但那些專注于自己小世界的人并不可恥。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把一件事當作放棄其它重要事情的最重要的手段。
我曾經(jīng)看到過一則故事:一位跨國公司的高管在他42歲的時候,有機會升職為那家公司的副總裁,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而他也非常清楚如果錯過這次也許就再沒有這樣的機會了,然而當她的妻子提醒他,他現(xiàn)在的工作量已經(jīng)非常大了,如果再增加工作量他將會錯過更多和他的家人共度的時光,他將錯過女兒的第一場舞臺劇,兒子的第一場棒球賽……最后,高管放棄了升職。我不想強調(diào)家庭是最重要的,但每個人的想法和優(yōu)先順序都不一樣,他們的選擇自然也不一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消息:某個地方的學生學習環(huán)境很差,但他克服了許多困難,進入了某個學校,實現(xiàn)了自己的童年夢想。每每這個時候不盡就會感嘆真厲害,為什么自己不能像人家一樣自立自強。
我們都想象著自己能成為武則天、愛迪生這樣的人 ,因為他們優(yōu)秀并且永載史冊,但卻忽略了也許我們內(nèi)心深處并不覺得權利、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明就是我們生活的中心,既然這些并非是最重要的,那么我們不能變成像他們一樣的人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對我而言,小時候媽媽在外面上班沒有辦法照顧我,就一直住在姥姥家,每天到周末媽媽來看我,臨走前我都會攔著她的自行車希望她不要走,可是她沒有辦法只能告訴我,媽媽要去上班賺錢,當時的我就決心一定要賺很多很多的錢,不想媽媽再為此離開,初高中學習也是本著這個目的,上了大學之后一度視野開闊了許多,讓我對以前的記憶有一個重新的審視,我最開始的愿望不過是希望陪伴在父母身邊,然而過去在家里只知道自己忙自己的根本沒想過好好陪陪父母,現(xiàn)在在外上學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以后工作了可能就更沒時間了,所以后來我的目標就是在我在家的時候,就全心全意陪伴他們,一起包餃子,一起看電影,一起開始記錄美好的回憶。當我做出改變的時候,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不僅父母對于我的改變很吃驚,家里的形勢竟然也整體趨于更為和諧,那時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一個人的改變也可以產(chǎn)生這么大的影響。受此事件的啟發(fā),我希望自己聰明、樂觀、善良,有健全獨立的人格,愿意與他人分享。
君主論讀后感【篇3】
14.15.憑心而論,馬基雅維利不過是這些主張的收集整理和提煉研究和總結者,這些主張的原創(chuàng)和踐行者是歷朝歷代的君主和統(tǒng)治者們,政治活動中的爾虞我詐和殘酷無情與之相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在歷史上,即使是最偉大和最受歡迎的統(tǒng)治者也有著極其冷酷無情的一面。他們一切愛民愛民的行為,歸根結底都是為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而采取的措施。
每一個君主心中都有一套御術,這是他們的秘密武器。有些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馬基雅維利是泄露天機者,他將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不加掩飾的曝于陽光之下,盡管他是集大成者,也注定了他不容于世的悲劇性結局。然而,馬基雅維利的歷史功績是不可否認的,他使“政治的理論”擺脫了道德,而把權力“作為法的基礎”,由此揭開了政治思想上新的一頁,他實現(xiàn)了政治學和倫理學、神學的徹底分裂,自此政治學研究開始以政治的典型形象——權力為研究對象和研究的出發(fā)點及最終目的。
用馬克思對其的評價來說,他對政治理論的研究和觀察已經(jīng)脫離了道德的束縛,開始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而不是像前人一樣只從神學中得出國家的自然規(guī)律。”正因為如此,馬基雅維利與古代、中世紀的政治觀念劃清了界限,成為近代政治學的奠基人。
君主論讀后感【篇4】
從這些表述都可以看出,作者是手段高于道德的忠實維護者,人們歸結他通過這本書宣傳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的核心是:為達目的不折手段。這本書后來對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幾乎是墨索里尼納粹獨裁統(tǒng)治的指導思想。
作者本身也因此被詬病頗多。
3.雖然此書的核心是君主統(tǒng)治可以不折手段,但在書中作者也提到: “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是不要背離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須的話,他就要懂得怎樣走上為非作惡之途”,同時還提醒君主:
“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爾使用殘暴手段,除非它能為臣民謀利益,其后決不再使用”。
不管以上諸多論點的正確與否,我的理解是:意識形態(tài)的內(nèi)容其實很主觀,人往往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和愿意看到的內(nèi)容,在有某種需要時,利用自己看到的內(nèi)容作為一種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是君主的常態(tài),也是人的常態(tài)。全面、辯證地理解這本書的內(nèi)容,應該是閱讀這本書時的一種基本、合理的態(tài)度。
相關文章推薦
《君主論》讀后感
作文水平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保存作文相當于對回憶的珍藏,好文章都是改正的。寫完作文后,要經(jīng)過多次修改才能更加完善。怎么樣才能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君主論》讀后感",請收藏并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君主論》讀后感【篇1】
大學生《君主論》讀后感【一】
《君主論》的內(nèi)容立論基礎至少有兩點:一是人性本惡,二是為達目的可以犧牲手段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在這兩種理論的基礎上,指出了君主的主要特征以及在選擇臣民和管理國家時應考慮的因素。
基于這一前提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難理解書中一些反對當前和諧社會和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論點的由來,也會有另一種對君主和國家本身的衡量。整本書讀完后我的感受如下:
1.原文有一個論點是:“當我們的力量沒有作好準備抵抗命運的時候,命運就顯出它的威力,它知道**還沒有修筑水渠或堤壩用來控制它,它就在那里作威作福。
如果你想想意大利,它就是這些變化的地方,你推動這些變化,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個沒有運河或堤壩的平原。”這句話盡管是針對君主統(tǒng)治的,但同樣適用于普通人的生活。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愿意相信命運,因為我們沒有準備,也沒有能力改變現(xiàn)狀。從君主的角度來看,即使其統(tǒng)治地位是通過繼承獲得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著名明君主,你仍然需要做好與命運抗爭的準備。在大家都在準備只有你一個人選擇相信命運的情況下,你的結局必然是被外力所改動。
任何發(fā)生在君主身上的小變化都是巨大的。
2.作者這樣評價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
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彼?,君主要統(tǒng)治王國,“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闭且驗檫@樣,作者認為君主應該是“狐貍”和“獅子”的統(tǒng)一體,表面?zhèn)紊疲瑑?nèi)心狡詐**,也就是說話可以表現(xiàn)出高貴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
他還主張君主要認識到手段獨立于道德規(guī)范和技術問題,可以獨立研究。君主為了奪取政權、維護統(tǒng)治,甚至“可以行欺詐之術,不顧信義、不避惡行”。
從這些表述都可以看出,作者是手段高于道德的忠實維護者,人們歸結他通過這本書宣傳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的核心是:為達目的不折手段。這本書后來對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幾乎是墨索里尼納粹**的指導思想。
作者本身也因此被詬病頗多。
《君主論》讀后感【篇2】
《君主論》讀完了,照例要集中寫一點什么。
在我的書架上,跟《君主論》放在一起的還有之前已經(jīng)讀完的《商君書》和《韓非子》。這三部書及其作者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從來都是不缺乏非難的。最極端的非難來自那些通常被稱為道德家或者自認為是道德君子的人們,他們當中大多數(shù)是主張人性本善的。而這三部書及其作者在這個問題上是被大多數(shù)的道德家們公認為是主張人性本惡的,在道德家們看來,這就是這三部書及其作者的原罪。
道德家們說人性本善是自有永有不證自明的,然后提出了一系列屬于善的范疇的具體概念:對國家的善叫做忠,對長親的善叫做孝,對朋友的善叫做義……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他人的善,并且任何人也希望自己擁有善的名聲,道德是很有市場的。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他人的善,這叫趨利避害之心;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善的名聲,這叫愛美之心。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人也皆有愛美之心。欲望產(chǎn)生需求,需求形成市場,市場和需求刺激生產(chǎn),或者換個說法:欲望產(chǎn)生需求,需求刺激生產(chǎn),需求和生產(chǎn)交互作用形成市場……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不難看到,從某種意義上說,道德本身不是自有永有不證自明的,道德家是要投人性之所好的,道德市場的產(chǎn)生是至少需要兩個必要條件的:一是人的趨利避害之心和愛美之心,二是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基礎之上的社會分工使得道德的闡述、解釋、傳播、評價等等可能成為一個專門的領域。有了這兩個必要條件,道德家們才能夠依靠他們有關道德的闡述、解釋、傳播、評價等等,成為一個在社會中能夠養(yǎng)活自己的甚至因此成名成家進而受人尊敬的人。
關于上面兩個必要條件,道德家們是不會公開進行闡述、解釋、傳播和評價的。在他們那里,他們代表自有永有不證自明的善來觀察、分析、反思和批判這個世界,他們不侍奉人間任何的權威,他們只信善,他們因信而處于道德金字塔的頂點,他們是道德的化身,他們有權呼吁、引導和領導這個世界向善。對他們來說,談論人的原始欲望是可恥的,分析社會經(jīng)濟分工則是墮落的。他們的口中稱頌的是道德王國,他們書中描繪的是通往完美世界的道德路徑,整個世界都應該停下來聆聽他們的教誨。而他們所代表的那個善,是不允許討論和質(zhì)疑的,不準問,問就是不懂、不信和不善。
關于上面兩個必要條件,被道德家們定為有罪的前面三部書及其作者確是十惡不赦的。在他們那里,他們從人皆有之的趨利避害之心和愛美之心開始來觀察、分析、反思和批判這個世界,他們自甘侍奉人間的政治強權,他們相信即便是不信善的人也有趨利避害之心和愛美之心,他們以這樣的人之本性驅(qū)使人們實現(xiàn)正當目的,作文為此他們不在乎失去一些美名,同時他們也承認如能不失去所有的美名則更佳,他們自認為通過自己的方法能夠讓一個政治強權變得既能夠維持國內(nèi)的秩序,也能夠抵御外來的入侵,而它治下的民眾則都可能借由將個人的力量匯聚到這件事上獲得經(jīng)濟上的獎賞乃至政治特權。他們稱頌的是懂得利用人的本性的明智強權,是通過為強權服務獲得經(jīng)濟獎賞和政治特權的統(tǒng)一的社會規(guī)則,他們書中描繪的是一個社會各階層各司其職各盡其力的有序結構,社會都應當沿著這個路徑前進。
道德家們是不侍奉政治強權的,政治強權則需要和他們一同侍奉那個自有永有不證自明的善,而道德家們又是善的化身,可見,道德家真正想說的是“被侍奉不應當是政治強權,而是我們”。再看三部書及其作者,他們不諱言自己是侍奉政治強權的,同時他們言明了政治強權應該怎樣(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明智),可見,三部書及其作者旨在建立健全一個符合他們理想的明智政治強權,如此他們才甘于處于其治下(這樣的強權也才有資格保有對包括他們在內(nèi)的民眾的統(tǒng)治),在他們的邏輯當中,自己就是世俗大眾的一員,世俗大眾平等地處于政治強權的治下。綜上,在邏輯上,道德家們口頭上主張平等而他們的邏輯卻將自己優(yōu)先于他人;被道德家定了罪的三部書及其作者則是將自己作為世俗大眾的一員置于自己主張的明智強權治下,因為他們同時也認為,如果不能做到這個同一的政治強權,遲早會敗光自己,并且他們不認為這樣有什么值得惋惜。
從言行一致這個標準上看,道德家們——而不是被他們定了罪的人——才是比較不實誠的那一個。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笑話。
《君主論》讀后感【篇3】
《君主論》是馬基雅維利的巔峰之作,主要論述了君王應該怎樣進行統(tǒng)治。這是一部影響歷史進程的巨著。作為管理系的學生,我讀過這本書。這是我讀這本書的想法。
在第六章《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成為君主的新君主》中,馬基雅維利寫到“在一個全新的君主國里,由于君王也是新上任的,我以為統(tǒng)治起來的困難的大小,就取決于征服者即君主的能力的大小。那些由布衣成為君王的人,如果不是得意于自己的能力就是得意于命運所賜,很明顯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會有助于將困難減輕,然而,那些很少依賴命運的君王,很可能就能做到長治久安?!睆倪@段話中可以知道馬基雅維利把君王的成功歸于兩點——能力和命運。
在歷史上有很多君主都是靠好的命運登上一國之主,但也有很多君主是靠自己,像摩西、居魯士、羅慕洛、提修斯,還有一些才能和他們相提并論的人們,大都是憑著自己的才能而并非依靠命運登上君王的寶座的。馬基雅維利又寫道“但通過他們的行跡和生活,我們可以斷定,他們所依賴的是機遇并非命運,機遇為他們選擇的形式賦予了內(nèi)容。沒有機遇,他們的意志力很可能就會浪費,但若沒有意志力,機遇也會白白地放過。
”馬基雅維利的思想經(jīng)過幾百對現(xiàn)代的社會也有借鑒作用。在現(xiàn)代的社會中,就業(yè)壓力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許多許多的中國人都關注著如何找到一個好的職業(yè)、如何使自己升官······在《君主論》中馬基雅維利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能力、機遇、意志力。
這三個不是分開的,他們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一個人有這三樣東西,他離成功就不遠了。但是很少有人能三者兼具,我認為“機遇”這是最難的,它就像是中獎的彩票,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的概率非常的小。沒有那么多的機遇,那就提高自己的能力、磨練自己的意志力,當你的能力和意志力都超過周圍的人那你就比別人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君主論》中,馬基雅維利提出了驚世駭俗的觀點: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王要擁有自己的軍隊,并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馬基雅維利寫到“所有的國家,不管是新的國家、舊的國家或是半新半舊的混合國,其立國的根本乃在于健全的法律和優(yōu)良的軍隊,因為沒有優(yōu)良的軍隊,法律就無法健全;所以有一支好的軍隊必然有健全的法律。
”在我看來,君主必須把統(tǒng)治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之上,軍隊是這個建立這個基礎的因素之一,但沒有像馬基雅維利那樣對軍隊作用的突出。國王必須有自己的軍隊來維持他的統(tǒng)治,但不應該用它來通過殘暴和勒索來贏得勝利。
在軍隊的觀點上,現(xiàn)代的學生——我很不同意馬基雅維利的看法,這看法的不同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所處的年代不同。馬基雅維利生活在16世紀的意大利,那時候由于世界**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zhuǎn)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經(jīng)濟發(fā)展遲緩,政治上處于封建割據(jù)、領土**的境地;而此時歐洲的法國、英國及西班牙等國已經(jīng)建立了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這些強國趁機而入,使得整個意大利處于內(nèi)憂外患、災難深重之中。馬基雅維里寫作的目的是使意大利免受包括教皇在內(nèi)的北方列強的侵略。
所以在他看來,軍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強大的軍事支援,這個國家才能無敵。
在第十六章《慷慨與吝嗇》中,馬基雅維利寫到“被人們稱為慷慨或許是件好事。但我認為,一旦你因慷慨而出名,你就會因此受苦;即使你明智而恰當?shù)剡\用這一品質(zhì),不為人所知地慷慨行事,也不會贏得人們得人可,甚至得不到相反的名聲。所以,一個人為了希望在人們面前享有慷慨之名,就不得不大肆揮霍,以至于常常會將自己的財產(chǎn)耗盡。
到最后,為了繼續(xù)想保持住慷慨之名,他講必然會額外地加重人民的負擔開始橫征暴斂,不擇手段地攫取錢財?!薄耙粋€君王如果利用慷慨來沽名釣譽,就一定會危害自己,所以,一個明智的君王應當對此慎思,不必介意吝嗇的名聲?!?/p>
馬基雅維利的這些觀點和我們一般想的君主很不一樣,一般的人們都會想一個好的君主必須是慷慨的,但是馬基雅維利認為一個好的君主不必介意吝嗇的名聲,慷慨的君主只會危害到自己。事實上,馬基雅維利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君王創(chuàng)業(yè)所費的財物,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老百姓的,還有是別人的。
如果財產(chǎn)是國王的,他可以非??犊蝗糌斘锸抢习傩栈蛘呤莿e人的,那聽他就沒有權利來慷慨了。而且一個君王的慷慨都是建立在對他子民的剝削之上,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之中有很多慷慨的君王但他們存在的時間都不長,都被農(nóng)民起義推翻了,因為他們的慷慨使很多百姓不能好好地生活,他們的慷慨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君主應該是個殘忍的人還是善良的人?馬基雅維利寫到“君王對于殘酷這個惡名就不應當太介意,只要能使自己的臣民團結一致和同心同德,他的一丁點殘酷行為,比起過分的仁慈導致邪氣縱橫、殺人越貨存出不窮而言,算是仁慈多了,因為后者是使整個社會受到損害。君王執(zhí)行刑罰只是針對個別人而已。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是君主的殘酷和仁慈應該自己把握,不能只用一個殘酷或仁慈來概括。在論語中有中庸一說,其實君主在在處理大小事務中,特別是涉及到需要君主殘酷或仁慈的,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對待犯了錯誤的人,可以殺雞儆猴,也可以赦免犯人讓其感激君主。
馬基雅維利的觀點也許在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不大一樣,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教訓和經(jīng)驗,來思考現(xiàn)代社會應當如何發(fā)展。
《君主論》讀后感【篇4】
從這些表述都可以看出,作者是手段高于道德的忠實維護者,人們歸結他通過這本書宣傳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的核心是:為達目的不折手段。這本書后來對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幾乎是墨索里尼納粹獨裁統(tǒng)治的指導思想。
作者本身也因此被詬病頗多。
3.雖然此書的核心是君主統(tǒng)治可以不折手段,但在書中作者也提到: “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是不要背離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須的話,他就要懂得怎樣走上為非作惡之途”,同時還提醒君主:
“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爾使用殘暴手段,除非它能為臣民謀利益,其后決不再使用”。
不管以上諸多論點的正確與否,我的理解是:意識形態(tài)的內(nèi)容其實很主觀,人往往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和愿意看到的內(nèi)容,在有某種需要時,利用自己看到的內(nèi)容作為一種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是君主的常態(tài),也是人的常態(tài)。全面、辯證地理解這本書的內(nèi)容,應該是閱讀這本書時的一種基本、合理的態(tài)度。
《君主論》讀后感【篇5】
君主如何籠絡住民眾的心呢?這就是我所看到的第二個方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從何而來,自然是取之于君主所擁有的土地的民眾。
當然,糧草只是一個特例,對應著稅收等一系列來自民間的東西。君主如何取舍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馬基雅維利指出,君主希望他的人民害怕他,但不恨他。
君主手握生殺大權,適當?shù)娘@示自己的威嚴,在一定的威嚴下,更易于奇的統(tǒng)治,但這種統(tǒng)治要適度,不然類似于武王伐紂、揭竿而起這樣的事例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在文章的一開始,馬基雅維利就對于所獲的領地的管理,為君主提出了一些意見,如派遣殖民和駐扎軍隊,蒙古大軍當年攻打到黑海沿岸,但卻很快的土崩瓦解,可見管理對于君主的統(tǒng)治有多么的重要。駐扎軍隊的成本自然是高呼想象的,于是就建議派遣殖民,新疆建設兵團的建立一方面解決了戰(zhàn)后軍人的安置問題,另外一方面又起到了類似于殖民的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同樣,在日本獲得臺灣為其殖民地之后,在臺日本人一度超過了臺灣總人口的2%,以至于在臺灣光復后,對臺灣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起到的不可磨滅的影響到現(xiàn)在仍舊可見一斑。
但是,在日本攻占東三省之后,同樣派遣了大量的殖民,卻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怎樣派遣殖民,派遣怎樣的殖民,派遣何種數(shù)量的殖民,對已占有的土地原住民是采取教育同化,還是入鄉(xiāng)隨俗等,仍舊需要進一步**。
《君主論》讀后感【篇6】
就守信方式而言,筆者的觀點也與人們的看法不同。“如果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英明的君主就會可以也不應該遵守信義?!币驗樗J為人性本惡,既然人們對君主不信守承諾,那么君主也同樣無需對他們守信。
三、國家興衰
國家的興衰問題上,及意大利的君主們?yōu)楹问チ怂麄兊膰疫@一問題上,作者尖銳地指出,分析了原因。一是軍隊的軟弱,二是軍主自身的軟弱。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即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從野蠻人手中解放出來。君主,一個聰明能干的君主,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四、局限
實際上這本書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馬基雅維利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引起君主的注意,他教唆君主“要有些獸性”,但其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他沒有考慮到。他把君主可能會使的手段和伎倆都公之于眾,還用最**的想法解說君主各種做法的原由,讓君主再也不能使用。
用了會被看輕會被唾棄,不用又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他讓一個君主左右為難。
《君主論》在歐洲的政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當時的歐洲這處在一個歷史的交替時期,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迫切地需要政治上的突破以維護自身利益。這一時期,封建帝制即將崩潰,**集權的民族國家開始形成,教會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開始淡化。作為那個時代的君主也迫切的需要一個政治理論上的引導,所以《君主論》符合了當時的歷史發(fā)展的需要。
馬克思說,政治是一種科學和藝術,可以有規(guī)律地概括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君主作為最大的政治主體,就是要團結自己同盟者打擊敵人?!毒髡摗氛褪且粋€政治藝術體現(xiàn),馬基雅維利基于自身政治目的,夸大的直白讓那個時代的君主無法接受,但它仍然時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君主論》讀后感【篇7】
君主制理論一直是一部頗有爭議的著作。在西方,這部書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對政治斗爭技巧的最獨到、最精辟最誠實的“驗尸報告”。
一、馬基雅維利其人
馬基雅維利(1469-1527)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是律師,其家只有一小塊地產(chǎn)。1498年至1512年,馬基雅維利擔任佛羅倫薩共和國國務卿。1513年佛羅倫薩共和國被摧毀時,馬基雅維利被迫生活在農(nóng)村,過著貧窮的生活,開始專心寫書。
馬基雅維利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學者。他的研究興趣廣泛,在政治、文學、歷史、軍事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人類歷史上,在群星璀璨的政治哲學家中,或許沒有人能比馬基雅維里更富有爭議了:有的時候,他是聲名狼藉的魔鬼,莎士比亞稱之為“陰險狡詐、口是心非、背信棄義、殘暴無情的馬基雅維利”;有的時候,他是備受推崇的先驅(qū),不僅恩格斯對他贊譽有加,而且拿破侖更把《君主論》視為枕中秘籍。總的來說,這些評價毀多于譽,而且“譽之者或過其實,毀之者或失其真”。
二、《君主論》的寫作背景
14、15世紀的資本主義生產(chǎn)在封建社會內(nèi)部不斷壯大,隨著資本主義的不斷發(fā)展封建主義的政治統(tǒng)治、經(jīng)濟限制和思想禁錮,嚴重的阻礙其進一步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發(fā)動了一場文藝復興運動,提倡人道主義。《君主論》便是這次文藝復興運動中極其重要的一部作品。
這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包含了兩對矛盾現(xiàn)象:一是學術專著,二是特殊時代的宣傳作品。
馬基雅維利寫作《君主論》之際正值意大利處于內(nèi)憂外患十分嚴重的時期。整個意大利半島被分成五個大國。教皇的世俗權力擴大,成為意大利許多統(tǒng)治者之一,他本身沒有力量統(tǒng)一意大利,卻有足夠的力量阻止其他統(tǒng)治者去做。
法國人、西班牙人和日耳曼人不斷入侵又使意大利人飽受外國強權欺凌的痛苦,渴望穩(wěn)定安全的生活,意大利的有識之士盼望祖國統(tǒng)一,馬基雅維利就是其中一員。
三、《君主論》的主要內(nèi)容
《君主論》是馬基雅維利的代表作,是馬基雅維利最小但卻最有名的著作。全書共有26章。前11章論述了君主政體應如何統(tǒng)治和維護,強調(diào)用權力保護國家是容易的,君主應以殘酷和敲詐取勝; 第12—14章闡明了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戰(zhàn)爭、軍事制度和訓練是君主惟一的專業(yè)。
最后12章是整本書的重點,充分展示了馬基雅維利的統(tǒng)治。這本書是寫給洛倫佐·梅迪奇殿下的,但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他死后5年,《君主論》自1532年印行至今,廣泛地引起了各種強烈的反響,從西方到東方,從宗教界、政界、學術界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書中討論了什么是王國,王國有那些種類,討論了君主們?nèi)绾螉Z得王國的政權,如何維護政權,又怎樣喪失了政權,闡述了一個君主要官運亨通,應具備的才能和條件,以及統(tǒng)治的方式、政治權術的理論。他主張,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即所謂的“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正確”的原則。
四、我看《君主論》
“關于我的忠誠老實,應該沒有疑問,因為我一直保持忠誠老實,我現(xiàn)在不會改變它。像我一樣,一個忠誠、誠實、善良43年的人,不能改變他的本性;我的貧窮證明了我的忠誠、誠實和善良?!薄R基雅維利
引用馬基雅維利的一句話開始寫我的感想,因為,我個人覺得我看完這本《君主論》之后并沒有覺得馬氏有多么的丑惡、魔鬼。相反,我覺得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敢于直言,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毫無疑問,讀過這本書的人不應該否認他在這本書中所寫的是完全真實的!
但是,當他說實話時,為什么他會受到這么多的指示?那么,從《君主論》中,我想到了什么呢?概括起來就有以下幾點:
(一)人性的善惡
有人稱馬基雅維利為“**的導師”,他以人性惡為基礎提出他的學說,由此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荀子,他們都有相似的思想。荀子提出了“性惡論”,認為人性是丑惡的,應該要接受教育等各方面的教導,然后才可以去除那些人本性中的惡劣本質(zhì),變成一個所謂的好人。而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提到“人類的本性總是忘恩負義的,是變化多端、弄虛作假、怯懦軟弱、生性貪婪的。
”他深刻地分析了人性,認為人類的本性都是忘恩負義、朝三暮四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險、追逐免得的貪得無厭者。他們都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濟學上所說的“理性經(jīng)濟人”,都具有自私自利的傾向。在《君主論》里面,關于人性的自私寫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人容易忘記他父親之死,而不容易忘記他沒有拿到的遺產(chǎn)”。
它深刻而無情地描述了人類的冷酷無情。面對自己的利益,他們只知道自己是否有利潤而不顧他人。
“當你對他們施以恩惠時,他們是整個兒屬于你的。當這種需要離現(xiàn)實很遙遠的時候,他們表示愿意為你流血,愿意奉獻自己的財產(chǎn)、生命和子女,可是一旦這種需要來臨的時候,他們就背棄你了?!币虼?,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不應該完全依賴別人許下的謊言而缺乏其他的必要準備,否則它就會滅亡。
(二)行事的手段
馬基雅維利提出,“世界上有兩種斗爭方法:一種通過法律,而另外一種是通過武力。前者是人類獨有的,后者是野生動物獨有的。
但是,由于前者通常不足,因此有時有必要訴助后者?!币虼耍鲬撌前肴税氆F的,他應該懂得如何更好地使用這兩種本性。
對馬基雅維利來說,最終目標是最重要的,但手段是無關緊要的,超出了道德規(guī)范。于是,他認為為了目的,可是不擇手段,因為“君主只要能夠征服并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那么他所采用的手段就總會被人們認為是光明正大的,并會收到每個人的認可,膚淺的人往往被事物的表象和結果所蒙蔽,而且這個世界充滿膚淺的人。當大多數(shù)人都能站起來的時候,少數(shù)人卻沒有活動的空間。
”也不管你的手段是善或惡,不管是巧取或是豪奪,只有達到目的,手段就會被證明是光明的!
(三)依靠自己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馬基雅維利也多次提到能力對君主的重要性。他說,“只有那些依靠你自己和你自己的能力來防衛(wèi),那才是可考、確定和持久的?!庇谑牵蚁氲?,不僅僅是君主,而在我們?nèi)粘I钪?,我們也應該要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積蓄自己的力量,我們不能事事依靠他人,我們遇事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
因為別人是不可靠的和長期的,沒有人可以隨時在你身邊,可以隨時幫助你。“世界上最不確定、最不牢靠的東西莫過于沒有自己的力量支撐的名聲或者權力了?!薄澳切{借能力而成為君主的人,得到國家統(tǒng)治權很難,但是得到以后要保有它則相對容易。
”因為能力是一個君主所必須具備的有力條件,它是穩(wěn)定不變的,當一個人憑借自己的能力成為了君主,雖然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很艱難,但是國家在他的統(tǒng)治下,要繼續(xù)保持良好的運轉(zhuǎn)下去就相對來說簡單很多。
(四)善納忠言
中國有句古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而馬基雅維利也認為,一個人特別是作為君主聽取忠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作為一個是否是賢明君主的標志之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唐太宗與魏征之間良好關系的典范,唐朝開創(chuàng)的盛世與唐太宗的聽取忠言不無關系。
而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也提出“君主應該常常征求臣民意見,不過這只限于他想這么做,而不是別人想這么做?!币晃毁t明的君主應該是一位眼看四方、耳聽八方的人,了解到臣民們的想法或更好的建議,而且根據(jù)他們的意見作出堅定的決策?!盁o論來自何處的良好忠言,都因君主的圣明而產(chǎn)生;而不是臣仆的忠言塑造出圣明的君主。
”(五)君主的道德
“仔細考慮每一件事情,我們會發(fā)現(xiàn)某些起初看似美德的行為,如果君主照著做可能會招致滅亡,而另外一些行為初看起來是惡行,可是君主堅持做下去,卻能給自己帶來安全和福祉。”他在很多章節(jié)仔細分析了君王的殘暴與仁慈,慷慨和吝嗇,守信與違信,他認為統(tǒng)治者如果恪守各種美好的品德,是不能很好的統(tǒng)治國家,甚至會導致滅國的。此外,如果一個君主保持他的地位,他必需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使君主更好地統(tǒng)治國家。
“如果遵守信義將對自己不利,或者使自己當初做出這個承諾的理由已經(jīng)不復存在,英明的君主就可以也不應該遵守信義。”面對自己的統(tǒng)治的時候,道德對于君主來說只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而已。馬基雅維利將政權與道德明顯區(qū)分開,因此人們把《君主論》的出現(xiàn)稱為近代政治學的開端。
五、總結
經(jīng)過非常仔細地研讀了《君主論》,我真是受益匪淺。很早之前就有很多老師推薦過這本書,然而就是沒有抽出時間去認真地讀。還是非常感謝老師給我們布置的這個作業(yè),讓我有機會與馬基雅維利的深刻君主論思想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思想的花火。
雖然我的思想還很幼稚,但經(jīng)過仔細閱讀,我至少有了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想引用《君主論》的一句話:“命運只是我們行為的半個主宰,剩下的一半或者將近一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笔堑模\至少還有一半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即使有一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卻能夠去改變那剩下的一半。
我們應該主宰我們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人生交給別人來決定!以此自勉!
《君主論》讀后感【篇8】
《君主論》與《圣經(jīng)》齊名,被稱為**的圣經(jīng),這本書的立論基礎是人性本惡論,他所描述的人性之惡,主要是以西歐資本原始積累背景下的現(xiàn)實社會中人的各種丑惡現(xiàn)象為藍本的。要是高中時期的我,讀完君主論,一定會對其十分推崇,然后心中堅信著人性本惡的理論,最后干一些憤世嫉俗的事情。但現(xiàn)在作為一個大學生,一個擁有獨立人格、健全大腦和未完成良知的21世紀大學生,我不同意這本書中的一些觀點。
之前,我對孔子那一套“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覺十分不耐煩,但是對類似于像君主論這樣:告訴我,我該怎么達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宣揚“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這樣極端做法的書籍非常感興趣。但經(jīng)過一系列的事情,我覺得我的想法是有問題的。世界不像我想的那么黑暗。也許是因為我沒有踏入社會,沒有看到社會的陰暗面。
但不管社會有多黑暗,我認為社會總會有正義。下面我簡要介紹君主論。
《君主論》這本書共有二十六章。其內(nèi)容基本涵蓋了君主制權力的形式、管理和維護。
在第一部分(1-11),作者討論了君主政體的類型和獲得它們的途徑。君主國包括:世襲的、混合的、市民的、教會的這么四種,獲取君主國的方式包括:
通過自己的軍隊和能力獲得,依靠他人的軍隊和運氣獲得,通過犯罪。
在第二部分(11-14),作者討論了軍隊的類型和君主在軍事事務中的責任。軍隊包括:增援部隊、混合部隊、雇傭軍和他們自己的部隊。
從政治角度看,任何軍隊都代表著一定的利益集團,軍隊為自己的實質(zhì)性領導服務。因此,要使軍隊忠誠,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自己的軍隊。其他軍隊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礎上的,不能反應和執(zhí)行君主的意志。在軍事方面,英明的君主應該:
整頓軍隊訓練士卒,思考戰(zhàn)略,博覽歷史,分析成敗。
第三部分(15-23),論述君主如何維護國家。在涉及褒貶、慷慨與吝嗇、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與使人畏懼、是否守信、遭人鄙視與憎恨等方面,君主應該以國家利益和人民立場為重,為維護國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價。
第四部分(24-26)從歷史的角度,以意大利為例,分析其過去和現(xiàn)在的狀況和政治,并建議當時的君主爭取意大利的解放。這部分有關于“命運”的精彩論述,“命運也就是時勢,如果一位君主的行為符合時代的特性,他就會昌盛,反之就會敗落?!?/p>
這本書的邏輯看似嚴密,但是實在是經(jīng)不起推敲,你能通過這本書感受到作者對人性的失望,對國民十分沒有信心,然后在此基礎上,作者介紹了君主應該怎么做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目標。
馬基雅維利說:“關于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
當你對他們好的時候,他們就屬于你。當需要還很遠的時候,他們表示愿意為你流血,給自己的財產(chǎn)、生命和孩子,但是當需要來臨的時候,他們會背棄你。” 。
他認為,人類愚不可及,總有填不滿的欲望、膨脹的野心;總是受利害關系的左右,趨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義和正義是不存在的。人們偶爾行善只是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負義、心懷二志、弄虛作假、偽裝好人、見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優(yōu)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墮落,因為作惡事更有利于自己,講假話更能取悅于別人。
“人們忘記父親之死比忘記遺產(chǎn)的喪失還來得快些。”,在他們眼里,財產(chǎn)的得失比親人的死活更值得關心。因此,他建議君主應該在仁慈和殘忍之間選擇殘忍,而不是總是仁慈,但是不要讓一個人的名字對自己殘忍而沒有仇恨。
他從歷史中得到具體的做法,所有被殺的人都要經(jīng)過正式的審判和定罪,這樣才能保證威嚴、表面上的仁慈和正義。
在君主論這本書中,馬基雅維里建議君主成為一個吝嗇的、殘酷的、不擇手段耍權術從而達到政治目的的人。比如《君主論》第十八章中寫道“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運用野獸的方法,他就應當同時效法狐貍與獅子······因此,君主必須是一頭狐貍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但那些只依賴獅子的人并不明白這一點。
所以,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的時候,或者原來使自己作出諾言的理由現(xiàn)在不復存在的時候,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假如人們?nèi)际巧屏嫉脑?,這條箴言就不合適了。但是因為人們是壞的,他們對你不值得信任,你也不必對他們值得信任。
一位君主總是不乏正當?shù)睦碛蔀槠浔承艞壛x涂脂抹粉······君主必須深知怎樣掩飾這種獸性,并且必須做一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p>
《君主論》讀后感【篇9】
讀《君主論》有感
每本書的完成,不僅需要一位偉大的作家,更需要作者創(chuàng)作背后的靈感和源泉。在一本著作風靡全球的時候,如何能讓讀者吸引眼球呢?靠的不僅是名聲浩大,還需要的是作者的個人魅力及寫作背景。
只有文化間的沖擊與共鳴,才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或一個國家的命運。意大利著名作家馬基雅維利就為我們帶來了這樣一本書——《君主論》。
這是有爭議的。它問世后,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基雅維利一度被稱為“暴君的導師”此書也曾被列為禁書,但19世紀70年代,又被認為是歐洲歷代君主的案頭之書,給予很高的評價。究竟是怎樣一本書,會有如此大的影響?
下面就談談我對看完此書的感想。
對本書的解讀,時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分裂勢力十分嚴重。城邦國家之間的仇恨使意大利在中世紀失去了商業(yè)和貿(mào)一的主導地位。結果,意大利并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西班牙、法國和德國蹂躪了這個國家。在這個支離破碎、不穩(wěn)定的社會里,馬基雅維利主張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結束意大利的分裂。
因此,《君主論》一書的起源也是基于此社會現(xiàn)狀上的。作為一個政治家和思想家,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國家處于如此混亂的局面時,找到一條新的出路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想說的一點。
馬基雅維利一生也很傳奇。在創(chuàng)作《君主論》時,是他自己思想,觀念的一次表露。據(jù)有關資料顯示,他成年后曾在佛羅倫薩共和國服役14年,但1512年梅迪契家族復辟后被解雇,次年被驅(qū)逐出境。
在此后就隱居山林,開始創(chuàng)作?!毒髡摗肪褪窃诖藭r完成的。這本書是他在結束仕途后寫的,表達了他對君主的忠誠和崇拜,旨在贏得君主的青睞,并再次登上政治舞臺。
不幸的是,在這本書出版之前,政權發(fā)生了變化,共和國推翻了舊政權,統(tǒng)治了意大利。而馬基雅維利也因此,最終抑郁而死。這也可以看作是重要的一點。
作家對生活的追求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是很普遍的。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與個人因素之下,《君主論》應運而生。那么其內(nèi)容到底是什么呢?到底是怎樣一本書呢?
作者的政權觀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君主論》主要是研究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技術的政治著作。在這本書中,作者將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規(guī)則和道德法令分開。他主張國家的權力。他認為統(tǒng)治者在某些情況下不能考慮他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只要是有效的、適合治理的,即使是違背社會公德的,也是可行的。
因為在國家破亡的危急關頭,一位強有力的君主來治理和統(tǒng)治意大利是當務之急。因此,在這本書中,他以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淵博的知識,分析了各種君主在奪取政權和執(zhí)政過程中的方法、原則和能力,希望能給君主們一些啟示,給君主履行職責、統(tǒng)治和弘揚國家?guī)硪恍﹩⑹尽T谥T多因素中,他認為君主和國家軍隊的軍事責任是最重要的。
擁有自己的軍隊是關乎到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而君主的個人道德和能力也應處于重要地位。對于整個國家來說,國家是福是禍,人民是好是壞,都與之有關。作者還在書中分析了意大利的君主們?yōu)槭裁磫适Я怂麄兊膰业脑?,并對自己的國家從野蠻手中解放出來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在軍隊方面,作者做出了完整,準確的討論?!八械木鲊徽撌切戮鲊?,舊君主國,還是混合君主國,其執(zhí)政之基在于良好的法律和優(yōu)秀的軍隊”。在剖析了雇傭軍,援軍,混合軍隊的種種缺點后,以威尼斯人的經(jīng)歷為鑒,他指出“在任何一個君主國沒有自己的軍隊,它就是不穩(wěn)定的。
世界上最不確定、最不可靠的東西是沒有自己力量的名譽或權利。”作者看到自己的國家曾在雇傭軍的戰(zhàn)爭下,一步一步走向失敗,衰落,深刻體會到組織一支由臣民,市民或?qū)倜窠M成的軍隊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軍事藝術是統(tǒng)治者的唯一藝術。
它不僅可以使生來就是君主的人保持自己的地位,而且可以使許多生來就是平民的人成為君主。反之,不懂或較少考慮軍事問題時,君主就會亡國。”作者一語道破君主統(tǒng)治的要害,軍事無疑是統(tǒng)治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保障。
在君主個人品德及能力方面,作者指出君主的慷慨與吝嗇,殘酷與仁慈之間的比對,及君主的守信之道和君主的慣常行為是有益還是無益的?!懊髦侵龑幵副蝗酥肛煘榱邌荩m然名聲不美,但不至于給君主找來憎恨,追求慷慨的名譽必然招致貪婪之名,而貪婪之名會同時給你招來壞名聲和人們的憎恨?!币虼?,作者認為君主不該慷慨行事,否則就會受到人們的輕視。
但該慷慨時卻不能吝嗇,通過你的慷慨來拉攏人心,是士兵及人民忠誠于你,使你美名遠揚。因此君主要正確運用慷慨與吝嗇,在必要的時候顯示二者的好處,由此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對于仁慈,作者也指出不可濫用這種仁慈,而殘酷也并非全是壞處。
“除了極少數(shù)情況外,殘酷但有為的君主,比那些仁慈但是國家混亂,兇殺,劫掠層出不窮的君主而言,他其實要仁慈的多。”因此,這二者是相對而言的,要就事論事,因情況不同而決定。就守信之道而言,作者的觀點也與人們認為的不同。
“如果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英明的君主就會可以也不應該遵守信義?!币驗樗J為人性本惡,既然人們對君主不信守承諾,那么君主也同樣無需對他們守信。“一個君主,特別是一個新君主,不可去踐行那些受人們尊重的好品格,為了維持統(tǒng)治,他經(jīng)常不得不背信棄義,不講仁慈,與人道和無道背道而馳。
”如此之外,君主還應與自己的人民,臣子保持好關系。做一個愛才之人,尊敬臣子,使他富足,與他共同分享榮譽,分擔職責,是臣子對君主忠貞不渝,這也是鞏固自己統(tǒng)治的必備條件之一。但是對于君主周圍的人來說,我們也應該睜大眼睛,避免奉承,抵御這種癌癥。
君主要有自己辨別好壞的能力,分得清良好忠言與溜須拍馬?!盁o論來自何處的良好忠言。都因君主的圣明而產(chǎn)生,而不是臣仆的忠言塑造出圣明的君主。
”在對自己的國家的興衰問題上,及意大利的君主們?yōu)楹问チ怂麄兊膰疫@一問題上,作者尖銳的指出,分析了原因。一是軍隊的軟弱,二是軍主自身的軟弱。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即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從野蠻人手中解放出來。君主,一位賢明能干的君主,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在那些備受外國蹂躪的地方,人們懷著怎樣的熱愛和對洗刷國恥的渴望,人們抱著多么堅定的信念,滿懷赤誠,飽含熱淚來歡迎這位救世主!”在飽受掠奪和壓迫后,作者用自己的比寫下對國家統(tǒng)一的渴望,對解救無辜人民的渴望,對獲取自由的渴望。
《君主論》為我們展示了古代歐洲各君主國之間的爭霸及爭奪,也為我們還原了歐洲歷史在政權,國家演變過程,剖析了君主的統(tǒng)治與領導,用不一樣的思想觀念為人們解釋與傳授作為一名君主及一個君主國的治國之道和繁榮穩(wěn)定。馬基雅維利他關心的是治國之道,興邦之術,強國之策,未達到目的,“政治手段和軍事措施幾乎是他關注的唯一課題”。讀完《君主論》,他的這一思想就得到了最好的證明。
其實,這本書中的一些觀點,對于當今社會的一些問題,可以借鑒和學習。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表達的思想值得一代一代地學習和繼承。
《君主論》讀后感【篇10】
《君主論》讀后感
《君主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尼科洛·馬基雅維利所寫的一本政治學經(jīng)典巨著,該書曾經(jīng)引起了極大的爭論和討論。這本書首次闡述了現(xiàn)代政治理論中“真實政治”的概念,是一本政治實用主義的代表作。
讀過《君主論》這本書,我深感受益匪淺。書中的內(nèi)容揭示了人類社會運行的真實路徑和政治競爭的一般規(guī)律,為我們認識現(xiàn)代政治學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jù)。尼科洛·馬基雅維利通過對當時歐洲各國政治亂象的分析來歸納出“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君主”的法則,將其分為兩類,即“仁義之道”與“權謀之法”。
首先是“仁義之道”,它要求君主以“仁慈、誠實、勇敢、謙虛、公正”等品質(zhì)統(tǒng)治國家,這種方式追求的是人性的光明面,對于一些民主國家來說,這樣的思想也是十分貼近現(xiàn)代價值觀的。但這種方式對于皇帝來說就殊為不足,尼科洛·馬基雅維利認為,用“仁義之道”來謀求權利會使一個君主成為一個對待國家問題時軟弱無能、對對手過分信任而導致國家被反噬的倒霉鬼。
其次,是“權謀之法”,這種方式要求君主以各種手段——保持強大的實力、降低朋友的影響力、削弱敵對勢力、追求增加權力、利用敵手之間的矛盾來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等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這種方式追求的是國家經(jīng)營的實用目標,而非道德目標。歷史上不錯的皇帝往往都是這種方式管理國家的,如秦始皇、漢武帝等。
最后,在整個《君主論》中,尼科洛·馬基雅維利始終強調(diào)自己是一個忠實的理論擁護者,他認為實用主義是一種可以信賴和利用的方式,而自然、人性和人道這些觀念是不能成為政治原則的。他旨在揭示出真正的權力游戲規(guī)則,而非道德準則,在《君主論》中幾乎沒有美好的形象可以看到,只有各種丑陋的權力斗爭。這種犀利的風格確實讓人感到有震撼力,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現(xiàn)代人看待現(xiàn)代政治的新視角,同時也對于我們?nèi)绾蚊媾R現(xiàn)代復雜的政治格局和時常變化的政治形勢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總之看《君主論》對我們現(xiàn)代人有很好的理論啟示和現(xiàn)實意義。這本書以其犀利、明快的文字,警惕著我國政治家和公務員們不能偏離國家的歷史如同導航般磨練我們,使我們看到了需要跨越的門檻,在現(xiàn)實的行動中達到必要的修煉,規(guī)劃和發(fā)人深省的能力。
《君主論》讀后感【篇11】
11. 《君主論》是一本名副其實的驚世駭俗之書,對整個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學術領域都產(chǎn)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它作為第一部政治**而為世人矚目。
在人類思想史上,還從來沒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論》這樣,一面受著無情的詆毀和禁忌,另一面卻獲得了空前的聲譽。有人說它像一本“惡棍手冊”,因為它觸及了道德信念在政治思考中的位置,在很長時期內(nèi)受到了猛烈的攻擊。馬基雅維利大膽地點出人類許多劣根性,正好作為統(tǒng)治者利用之處。
他對人性的假設無法容于**教文化下的社會。然而無論我們喜歡或不喜歡,他所提到的內(nèi)容都是切實存在的。直到20世紀末,人們才開始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它。
在西方,《君主論》被列為最有影響和最暢銷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是人類有史以來對政治斗爭技巧的最獨到、最精辟、最誠實的剖析。作者本人也被稱為第一位將政治與倫理分開的政治思想家。
12.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在打破了舊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觀點的同時,創(chuàng)立了新的政治學觀點,為后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君主論》讀后感【篇12】
很快就讀完了,因為寫得不但有內(nèi)容,而且沒什么羅嗦話。
最后一章,寫得挺煽情。他說出了寫此書的目的,是想獻給當時復辟了的王室,以便它能領導人民把當時被外族侵略的意大利解放出來。最后十來章,他寫了君王應該具有的品德??墒?,每每,他總是說,其實君王不必真的具備這些德行,只要裝裝樣子讓大家能看到就可以了,而應該把心思放在國家更長遠的方面、不必在這些虛名上費心。在我看的這本書的最后,有一篇羅素寫的對馬基雅維里的簡評。他顯然沒能超越馬氏的高度,這也難怪,因為他不是搞政治的,充其量只是業(yè)余發(fā)燒友。羅素還在用好人、壞人、好政府、壞政府來討論政治,并且憤憤不平滴說:可能只有馬基雅維里才能欣賞那個操蛋的希特勒干的那個齷齪的焚燒國會案。馬基雅維里,作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在討論政治的時候,把個人和社會角色分開,把個人的情感、道德與政治手段分開,從而開創(chuàng)了有如牛頓力學之于物理學一樣的政治學的大概輪廓。后來的馬克思,雖然在社會階層分析上很下了一番功夫,但是個人的傾向性強了。
讀完《君王論》之后,再讀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發(fā)現(xiàn)容易懂多了。米爾斯煞費苦心來定義的個人的困擾、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結構、必須求助于社會的想像力等等,其實就是自然人的社會化過程而已。要是他看過《君王論》并象我這么有啟發(fā)的話,一定不會那么饒舌費事滴去寫這個想像力。
我要再讀一遍想像力。
君主論讀后感11篇
你可以在以下資料中獲得關于“君主論讀后感”主題的有用資料。讀書能夠讓思想擁有翅膀,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會獲得豐富的知識。當我們結束一本好書并且吸收了大量的知識,這時我們需要撰寫一篇有關讀后感的文章,那么請參閱本文!
君主論讀后感 篇1
馬基雅維里提到“君主如果表現(xiàn)出上述那些被認為優(yōu)良的品質(zhì)(指樂善好施、慈悲為懷、言而有信、勇猛強悍、和藹可親、誠懇、純潔自持、容易相與、穩(wěn)重、虔誠之士---引者),就是值得褒揚的。但是由于人類的條件不允許這樣,君主既不能全部有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zhì),也不能夠完全地保持它們,因此君主必須有足夠的明智遠見,知道怎樣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國的惡行,并且如果可能的話,還要保留那些不會使自己亡國的惡行(貪得無厭、殘忍成性、食言而肥、軟弱怯懦、矜傲不遜、淫蕩好色、狡猾、脾氣僵硬、輕浮、無信仰之徒---引者),但是如果不能夠的話,他可以毫不躊躇地聽之任之?!庇谑?,君主的權威與尊嚴這樣得來也就一脈相承了:“人們愛戴君主,是基于他們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懼則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應當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他只是必須努力避免招仇惹恨…”。
論君主應當怎樣守信時,我對于作者如此的直白感到吃驚:“任何人都認為,君主守信,立身行事,不使用詭計,而是一本正直,這是多么值得贊美呵!然而我們這個時代的表明:那些曾經(jīng)建立豐功偉績的君主們卻不重視守信,而是懂得怎樣運用詭計,使人們暈頭轉(zhuǎn)向,并且終于把那些一本信義的人們征服了。君主必須懂得怎樣善于使用野獸和人類所特有的斗爭…必須知道:怎樣運用人性和獸性,并且必須知道:如果只具有一種性質(zhì)而缺乏另一種性質(zhì),不論哪一種性質(zhì)都是不經(jīng)用的。”
君主論讀后感 篇2
只要結果是自己的目的,過程則視情況而定。
“當機運發(fā)生變化,而人們?nèi)匀活B固地堅持自己的方式時,如果它們協(xié)調(diào)一致,他們就會成功;如果它們不協(xié)調(diào),他們就會失敗。事實上,我這樣認為:大膽果敢勝于小心謹慎,因為機運之神是一個女人,想要制服她,就必須打擊她、壓倒她。我們可以看到,她寧愿讓大膽果敢的人而不是冷漠行事的人贏得。因此,同女人一樣,機運始終是年輕人的朋友,因為他們不那么小心謹慎,卻更加勇猛,能夠更加大膽地支配她?!?/p>
機運的擬人化有待商榷。“只要好好地考慮一下人類事務是如何進展的,常常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事情的產(chǎn)生和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是上天絕對不希望對它們進行預防的。
如果我說在羅馬(在這里有如此大的德能、如此虔誠的信仰以及如此良好的秩序)發(fā)生了這種事情,那么它們會更頻繁地發(fā)生在缺乏上述事物的城邦或地區(qū),也就沒有什么好驚奇了。因為這一插曲對于說明上天在人類事務中的力量非常有用,所以提圖斯·李維以非常有力的字句詳盡地闡述了它……當提圖斯·李維說了上述所有這些混亂之后,得出結論說:“當機運女神不希望其強大的力量受阻時,她會蒙蔽人的心智到這樣一種程度”。
沒有什么比這個結論更真確了。因此,通常處于大不幸或大幸運境況下的人們不值得過多的贊揚或指責。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會看到,那些人之所以走向毀滅或者變得偉大,是因為上天賜予他們的某種巨大便利給予或者剝奪了他們成功地〔富有德能地〕采取行動的機會。
機運女神非常善于此道,當她希望完成偉大的事業(yè)時,她所選擇的那個人將具有如此大的勇氣和如此大的德能,以便他可以認識到她帶給他的那些機會。因此,以同樣的方式,當她希望實現(xiàn)重大的毀滅時,她就挑選那些會助成這種毀滅的人。如果有人可能抗拒這種毀滅,她就要么殺死他,要么剝奪他順利行動的一切手段。
這是極其真實的:人類能夠順從機運女神,卻不能對抗她;能夠編織她的紗線,卻不能折斷它們。但是,他們永遠不應該放棄,因為,既然他們不知道機運女神的意圖,而她走的道路迂回曲折且不為人所知,那么,他們應該始終抱有希望,既然有希望就不應該放棄,無論他們處于何種運道,無論他們遭遇什么樣的艱難困苦?!?/p>
“人應當嘗試一切事情,無所畏懼;上帝也喜歡強者,因為我們看到,他總是借強者之手來懲罰弱者?!备`鉤者賊,竊國者諸侯。歷史由各種勢力的博弈塑造,而最后獲取勝利的人可以書寫歷史,掩蓋最初的博弈。當然,爭斗、博弈一直在持續(xù),演化不會停止。
當大膽果敢沒有超越限度(近似廢話,因為限度有時事后才能確定)時,顯然比小心謹慎之人獲得更多。就考察現(xiàn)實來說,大多數(shù)人太小心謹慎了,這往往錯失良機,或許這該責怪演化環(huán)境賦予他的心性。在觀察太過狂妄而不判斷時機的人時,作文可以看到接下來可能的滅亡。
然而,就總體而言,小心謹慎或者說膽小怯懦的人太多了,這往往不利于滿足非常規(guī)的目的,這或許有助于基因的延續(xù)(演化論可以提供解釋)。
君主論讀后感 篇3
這本是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和洛克《政府論》的合編版。
看到\上帝\兩個字,總是會膚淺地想到神鬼和唯心。其實在西方哲學概念里,\上帝\代表著自然或者說自然的法則(自然法)。他不是不可語的怪力亂神,而是人之所以為人所具有的理性和自由。
馬基雅維利筆下的君主具有分裂的人格。他們接受\半人半獸\的怪物的訓練,像獅子一樣兇猛,像狐貍一樣狡猾。他們憑借運氣,自身的能力或者他人的幫助繼承君主國或者建立新的君主國。但要想維護統(tǒng)治,就必須組建自己的軍隊,重建自己的律法和制度,盡最大努力爭取人民的擁戴,安撫并找機會削弱貴族的勢力。馬基雅維利認為人民自私且無知,所以君主沒必要具有慷慨誠信善良等品德,而只需要假裝具有這些品德來麻痹人民。他要通過官員懲罰人民,以此來分散人民對強權統(tǒng)治的注意力,而賞賜人民的事要由自己掌握,好讓人民在得到小恩小惠后對自己感恩戴德。寫的東西雖然厚黑,但是還蠻實在的。畢竟政治應該是什么樣和政治實際上什么樣不能一概而論。
洛克筆下的人類生存狀態(tài)和盧梭的不同。盧梭把人類生存狀態(tài)分為獨居的自然狀態(tài)和聯(lián)合的社會狀態(tài)。洛克則三分為群居的自然狀態(tài)、聯(lián)合的政治狀態(tài)、不受自然法和實在法約束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在群居的自然狀態(tài),他肯定人們通過上帝的授權和理性的指引來服從\父權\的統(tǒng)治,但\父權\并不產(chǎn)生\君權\那種生殺予奪的效果。借此,他駁斥\君權神授\和\王位世襲\,提出\天賦人權,人生而自由\。但每個人都有自由的時候,人們實際獲取的自由非常有限。一個人自由的索取并且自由的防御他人侵犯的時候,他人享有的自由也如此之多。在自由交叉的地方,勢必產(chǎn)生摩擦或者戰(zhàn)爭。這種戰(zhàn)爭狀態(tài)的持續(xù),會使人冒險放棄自己的生命權,轉(zhuǎn)而接受暴政來保護私有的財產(chǎn)。當然人們總會發(fā)現(xiàn)暴君依靠強力取得政權,但并不會以為人民謀福利為實行統(tǒng)治的最終目的。他們覺得被欺騙,也開始變得聰明起來。大家訂立社會契約,讓渡自己一部分的權利充實一個統(tǒng)一的裁判機構,用法律劃定每個人權利的邊界,給每個人在權利范圍內(nèi)正當行為的自由,使人類進入自由民主的政治狀態(tài)。洛克把政府權利三分為立法權,執(zhí)行權,對外權。他這里的執(zhí)行權好像是一種司法權和行政權混沌未分的權利狀態(tài)。。。
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有點趕鴨子上架了,但我確實已經(jīng)盡了我最大的努力去理順他的思路了。我絕不敢說我讀懂了什么,但我自信我確實學到了不少。這種學習,不是學理論,而是學方法。。。
君主論讀后感 篇4
在什么立場上我們在談政治道德?
在第8頁他談羅馬人洞察先機,不給安條克人任何機會?!氨撸幍酪??!边@位西方的韓非子,完全是在談軍事學。也就是愛德蒙嗯.伯克說的邪惡的馬基亞維利政策準則?;蛘吒ダ饰魉?培根說的,他不記應該做什么。
分析法王路易十二犯了6個錯誤,既壯大了教會,又喪失了自己的盟邦,但是最終他自不量力去挑戰(zhàn)威尼斯。最重要的情況是,路易十二沒有審時度勢,所以失去了入侵意大利的機會。
不管是借鑒歷史,還是創(chuàng)造新說,馬基亞維利已經(jīng)打破了古代歐洲政治的道德理想范型啊,一個哲學家王的出現(xiàn)。宋襄公不擒二毛的做法,被徹底揚棄了。為了接地氣,為了能在復雜的歐洲中國環(huán)境中生存,虛偽和愚笨的政治道德必須放棄。
這也是先秦諸子談的法先王還是法后王的問題。
所以在36頁也毫不忌諱的在談論防范人民的問題。因為“貴族要的是壓迫平民?!钡蔷饕朴趫F結平民,因為當時的諺語說,以人民為基礎是在泥巴上蓋房屋。翻譯者呂建忠選擇了一種食古不化的翻譯方法。把英語當中十分簡單有力的表達翻譯成了詰屈聱牙。比如:第一章君主國的種類及其建國的方法。
古往今來統(tǒng)治過人類的國家和政權,不外共和國和君主國兩種。君主國可能是世襲的,即同一個統(tǒng)治家族代代相傳,不然就是新建立的。新建立的君主國可能是全新的,如法蘭切斯科·斯福爾扎統(tǒng)治的米蘭公國,不然就是世襲君主國征服的領地,如西班牙國王征服那不勒斯王國。像這樣被并吞的領地,可能早已習慣接受君主的統(tǒng)治,不然就是向來為自由之邦;并吞則可能通過自己的或別人的武力,不然就是憑機運或才能。
其翻譯就向其獻辭一樣辭費但是卻不明所以。犧牲了清晰性而獲得詞語的裝飾,又有什么東西可以有益于讀者呢?
君主論讀后感 篇5
作為一本經(jīng)典著作,《君主論》一直被視為政治治理方面的古典名著。在閱讀了這本書之后,我領悟到了很多有關君主和政治的深刻道理。以下是我的讀后感。
首先,我認為這本書非?,F(xiàn)實和實用。它并沒有對君主的定義和角色進行抽象的探討,而是以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討論了君主在政治方面的職責和作用。它闡釋了君主應該如何保持權力和掌握權力,以及如何有效地行使職責。無論是在當代還是在歷史上,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要,對于所有的政治領袖都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我對書中所介紹的不同君主類型也有很深的感悟。如書中所言,“有些擁有國家的統(tǒng)治者卻不能算作全衷的君主,因為在名義上面這些統(tǒng)治者或許是君主,但在實際上卻缺少一些君主應有的品質(zhì)?!边@段話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真正的君主應該具備的品質(zhì)不僅在于權力的掌握,還在于他的德行與智慧。只有既有權力掌握的能力,又有德行與智慧的統(tǒng)治者,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君主。
此外,在這本書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與人性和政治權利有關的深層次探討。君主得以成為統(tǒng)治者,往往是通過掌握政治權利實現(xiàn)的。而通過對于政治權利的探討,作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政治權利和人性之間互動的復雜關系。作者提出了政治權利的理論,強調(diào)了重要性,并提出了君主應該如何處理權利的問題。這反過來又讓我想起了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面臨的決策問題,成為我在管理領域中用以權衡的重要知識點。
總體而言,《君主論》是一本生動的讀物,它直接面對人們在君主政治方面遇到的問題,深入剖析問題的本質(zhì),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政治管理經(jīng)驗。同時,作者對于人類政治權利探究也是書中的一大亮點,這種深刻的道德思辨也可以讓我們對于人性和政治權利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真是一本值得每一個政治領袖認真閱讀,理解和反思的深刻經(jīng)典著作。
君主論讀后感 篇6
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
馬基雅維里
讀罷《君主論》,思想受到?jīng)_擊最大的還是馬基雅維里對于一個君主寧愿成為一個吝嗇的、殘酷的、不擇手段耍權術達到目的建議感到十分驚訝。
以下是摘自《君主論》中的兩個片段:
人們實際上怎樣生活同人們應當怎樣生活,其距離是如此之大,以至一個人要是為了應該怎樣辦而把實際上是怎么回事置諸腦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會導致自我毀滅。因為一個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發(fā)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置身于許多不善良的人當中定會遭到毀滅。(摘自《君主論》第十五章)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運用野獸的方法,他就應當同時效法狐貍與獅子因此,君主必須是一頭狐貍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然而那些單純依靠獅子的人們卻不理解這點。所以,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的時候,或者原來使自己作出諾言的理由現(xiàn)在不復存在的時候,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假如人們?nèi)际巧屏嫉脑?,這條箴言就不合適了。但是因為人們是惡劣的,而且對你并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你也同樣地無需對他們守信。一位君主總是不乏正當?shù)睦碛蔀槠浔承艞壛x涂脂抹粉君主必須深知怎樣掩飾這種獸性,并且必須做一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摘自《君主論》第十八章)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要我們成為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在中國,便是成為儒家理想中的君子,講究仁義禮智信,愿意犧牲,熱愛和平,追求社會的公正與正義,有崇高的價值追求,而馬基雅維里卻否定了這些倫理道德規(guī)范,在他看來,利他主義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們偶爾行善只是一種偽裝,是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人應當在野獸中選擇獅子和狐貍,象獅子那樣殘忍,象狐貍那樣狡詐。君主不妨對行惡習以為常,不要因為殘酷的行為受人指責而煩惱。
這兩種價值觀的種矛盾沖突該如何解決?
依我淺薄的知識看來,人性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獸性,半人半獸性,人性,超人性。對于馬基雅維里所說的君主自然屬于第二種類型,對于儒家所講的圣人就屬于最后一種了。而像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則多屬于第三種了。對于這個沖突我想試著用以下三類討論加以解決。
為君以術:作為君王,應當會玩弄權術。馬基雅維里是歷史上第一位使政治脫離倫理學而獨立的政治家。在當時神學束縛下的社會中能大膽提出這一見解實屬難得,這點在本書中對于君主國類型的劃分以及對君主品行的建議和治理國家的方法中都不難看出。這也導致了許多政治歷史學家對其詬病。
但我們仔細想一下,什么是君主?君主因何而存在?在當時國之興衰很大程度系于一人身上的背景下,某種程度上來說,君主已經(jīng)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了。他要維系整個國家運行,而國家之間的關系是沒有道德倫理可言的,必須使用叢林原則,使自己成為獅子和狐貍,通過權術這個工具,為自己的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他要維系整個國家的運行,必須使用國家機器進行暴力統(tǒng),確保人民不敢肆意作亂;他要維系整個國家的運行,必須使自己坐穩(wěn)寶座,牢牢握住軍權,搞朝廷內(nèi)部的斗爭,鏟除異己。試問,不耍權術陰謀的君主如何統(tǒng)治國家?
為圣以德:作為圣人,用道德作為工具,感化群眾。同法律的約束力不同,前者是讓群眾心甘情愿歸順,并且能獲得一種價值感,而后者則是通過威懾,讓群眾產(chǎn)生畏懼感,但兩者都是將社會引上有利于它發(fā)展的軌道。這是一種出凡入圣的境界,也正是因為出凡,所以也僅僅只是少數(shù)人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為人以中道:這里的人當然指的是蕓蕓眾生,應當學會中庸之道。我們沒有君主的命,也非有圣人般的覺悟。那么,馬基雅維里的話對于我們又有什么借鑒意義呢?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這是馬基雅維里的名言。手段即工具,要學會怎么運用工具,用工具為自己的目的服務,而非為工具所駕馭,過猶不及,這便是中道。道德對于一個人應該是目的,因為它能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權術應該成為手段,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采取的戰(zhàn)略性妥協(xié)。耍手段是必要的,但應有限度,以原則為底線,不能逾越。馬基雅維里是根據(jù)君主的具體責任和所處環(huán)境教授他為君之道,并非直接教我們普通人為人之道,而中道則是處于君道與圣道之間的人道。
君主論讀后感 篇7
其作者馬基雅維利是西方政治學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以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著稱于世。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和歷史學家,希望通過這部書得到君主的賞識從而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
據(jù)說,《君主論》的第一個中文節(jié)譯本譯名叫作《霸術》。作者通過對君主國·軍隊·君主及其統(tǒng)治等問題的探討來宣揚強權與鐵腕的治世之術。他主張政治非道德化,認為君主應兼具獅子的兇殘和狐貍的狡猾,為了奪取政權、維護統(tǒng)治,可以行欺詐之術,不顧信義、不避惡行。也就是說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的中心。馬基雅維里主義也因之成為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
《君主論》的內(nèi)容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前面十一章)探討了君主國的種類·獲得方法以及如何統(tǒng)治保有的問題,針對不同特點的君主國提出了相應的統(tǒng)治方法。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十四章)作者探討了軍隊的問題。通過對軍隊種類·特點的詳細分析,告誡君主:必須建設和依靠自己能夠直接掌握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只有“臣民、市民或?qū)倜瘛苯M成的本國軍隊才是最值得信賴的。君主“永遠不要讓自己的思考離開軍事訓練的問題”。
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二十五章)是對君主治世之術的建議。最終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理想的君主:他應該是“狐貍”和“獅子”的統(tǒng)一體,表面?zhèn)紊疲瑑?nèi)心狡詐兇殘,”每一句話都要表現(xiàn)出高貴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君主要認識到:手段是獨立于道德規(guī)范之外,是可以獨立研究的技術性問題。它與目的并不構成任何道義上的聯(lián)系。這一部分內(nèi)容歷來飽受爭議,卻恰恰體現(xiàn)出了帝王之術的精髓:為了國家和政權的長遠利益不必在意一時的得失和毀譽。
君主論讀后感相關:
君主論讀后感 篇8
很快就讀完了,因為寫得不但有內(nèi)容,而且沒什么羅嗦話。
最后一章,寫得挺煽情。他說出了寫此書的目的,是想獻給當時復辟了的王室,以便它能領導人民把當時被外族侵略的意大利解放出來。最后十來章,他寫了君王應該具有的品德??墒牵棵?,他總是說,其實君王不必真的具備這些德行,只要裝裝樣子讓大家能看到就可以了,而應該把心思放在國家更長遠的方面、不必在這些虛名上費心。在我看的這本書的最后,有一篇羅素寫的對馬基雅維里的簡評。他顯然沒能超越馬氏的高度,這也難怪,因為他不是搞政治的,充其量只是業(yè)余發(fā)燒友。羅素還在用好人、壞人、好政府、壞政府來討論政治,并且憤憤不平滴說:可能只有馬基雅維里才能欣賞那個操蛋的希特勒干的那個齷齪的焚燒國會案。馬基雅維里,作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在討論政治的時候,把個人和社會角色分開,把個人的情感、道德與政治手段分開,從而開創(chuàng)了有如牛頓力學之于物理學一樣的政治學的大概輪廓。后來的馬克思,雖然在社會階層分析上很下了一番功夫,但是個人的傾向性強了。
讀完《君王論》之后,再讀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發(fā)現(xiàn)容易懂多了。米爾斯煞費苦心來定義的個人的困擾、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結構、必須求助于社會的想像力等等,其實就是自然人的社會化過程而已。要是他看過《君王論》并象我這么有啟發(fā)的話,一定不會那么饒舌費事滴去寫這個想像力。
我要再讀一遍想像力。
君主論讀后感 篇9
正如馬基雅維利寫的那樣凡是想要獲得君主恩寵的人們,向來都是把自己認為最寶貴的東西或者自以為君主最喜愛的東西作為獻禮,馬基雅維利確實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對偉大人物事跡的知識在《君主論》一書中都奉獻了出來。
這本書從很多方面探討了君主該如何保住自己的權利,如何治理國家,這么多方面中,我對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該成為一個怎樣的君主,應該具備哪些品質(zhì)很感興趣,所以我想著重談一下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君主應該成為一個慷慨的人還是吝嗇的人?
要我以前回答這個問題,那答案太簡單了,當然是慷慨的,僅就詞性而言答案就不言而喻。但是看了馬基雅維利的分析,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一個慷慨的君主慷的其實都是他人之慨,他自己又不會種田賺錢,用的都是人民上繳的東西,他憑什么慷慨?而且慷慨如果拿捏不當?shù)脑捑妥兂闪松莩蓿阶詈缶鳛榱吮3肿∽约嚎犊拿晞荼夭坏貌粰M征暴斂,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這樣就會使人民怨恨這個君主,那么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穩(wěn)了。隋煬帝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因為他太慷慨了,人民實在受不了了,紛紛造反,慷慨的君主沒逃過慘死的命運。馬基雅維利說: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話,對于吝嗇之名就不應該有所介意。如果說慷慨不能使我坐穩(wěn)江山的話,那么吝嗇之名又何妨?
君主應該成為一個殘酷的人還是仁慈的人?
一個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個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馬基雅維利心中,殘酷從某種角度來說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過分仁慈,坐視發(fā)生混亂,兇殺,劫掠隨之而起的人說來,是仁慈得多了,因為后者總是使整個社會受到順還,而君主執(zhí)行刑罰不過損害個別人罷了。對于馬基雅維利的這個觀點,我不敢茍同。我覺得他說對于有罪的人要嚴厲殘酷的打擊,這點本身沒有錯,姑息養(yǎng)奸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墒侨绻鞅旧硎腔栌沟模J為有罪的人恰是無罪的,那么作為一個殘酷的君主肯定就會濫殺無辜,人民也會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怎么可能會穩(wěn)定呢?所以說殘酷的君主未必如馬基雅維利認為的那樣能給人們帶去更大程度上的穩(wěn)定。
君主是受人愛戴好呢還是被人敬畏好呢?
如果說兩者只能擇其一的話,我和馬基雅維利的選擇是不一樣的,他認為被人敬畏好。為什么呢?我想他是這樣想的,如果有人威脅讓我去打我的老師,不去的話就會對我拳打腳踢,那我肯定會按他的威脅做,因為冒犯一個我愛戴的人比忤逆一個我敬畏的人簡單多了。那么依次類推,人民反抗一個他們愛戴的君主比反抗一個他們敬畏的君主要簡單多了,道理是對的,可是如果人民愛戴一個君主的話,人們?yōu)槭裁催€要反抗他呢?如果人民非常敬畏一個君主,敬畏到怕有他的統(tǒng)治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保證的話,人民事很可能造反的。就像人們愛戴李世民,所以根本就沒想過要反他,君主之位自然就坐得穩(wěn)了;人們雖敬畏秦二世,可最終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反,秦始皇期望的千秋萬世就可憐的終結于二了。
有人把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提到的一些觀點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之后馬基雅維利主義就成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強權至上主義的代名詞。我雖然對馬基雅維利提出的很多想法并不是很不贊同,但我還是認為做君主畢竟不是做一般的人,還是需要一些像馬基雅維利說的吝嗇,狠毒的品質(zhì)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
以上就是是我對《君主論》這本書一些淺薄的想法。
君主論讀后感 篇10
《君主論》讀完了,照例要集中寫一點什么。
在我的書架上,跟《君主論》放在一起的還有之前已經(jīng)讀完的《商君書》和《韓非子》。這三部書及其作者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從來都是不缺乏非難的。最極端的非難來自那些通常被稱為道德家或者自認為是道德君子的人們,他們當中大多數(shù)是主張人性本善的。而這三部書及其作者在這個問題上是被大多數(shù)的道德家們公認為是主張人性本惡的,在道德家們看來,這就是這三部書及其作者的原罪。
道德家們說人性本善是自有永有不證自明的,然后提出了一系列屬于善的范疇的具體概念:對國家的善叫做忠,對長親的善叫做孝,對朋友的善叫做義……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他人的善,并且任何人也希望自己擁有善的名聲,道德是很有市場的。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他人的善,這叫趨利避害之心;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善的名聲,這叫愛美之心。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人也皆有愛美之心。欲望產(chǎn)生需求,需求形成市場,市場和需求刺激生產(chǎn),或者換個說法:欲望產(chǎn)生需求,需求刺激生產(chǎn),需求和生產(chǎn)交互作用形成市場……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不難看到,從某種意義上說,道德本身不是自有永有不證自明的,道德家是要投人性之所好的,道德市場的產(chǎn)生是至少需要兩個必要條件的:一是人的趨利避害之心和愛美之心,二是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基礎之上的社會分工使得道德的闡述、解釋、傳播、評價等等可能成為一個專門的領域。有了這兩個必要條件,道德家們才能夠依靠他們有關道德的闡述、解釋、傳播、評價等等,成為一個在社會中能夠養(yǎng)活自己的甚至因此成名成家進而受人尊敬的人。
關于上面兩個必要條件,道德家們是不會公開進行闡述、解釋、傳播和評價的。在他們那里,他們代表自有永有不證自明的善來觀察、分析、反思和批判這個世界,他們不侍奉人間任何的權威,他們只信善,他們因信而處于道德金字塔的頂點,他們是道德的化身,他們有權呼吁、引導和領導這個世界向善。對他們來說,談論人的原始欲望是可恥的,分析社會經(jīng)濟分工則是墮落的。他們的口中稱頌的是道德王國,他們書中描繪的是通往完美世界的道德路徑,整個世界都應該停下來聆聽他們的教誨。而他們所代表的那個善,是不允許討論和質(zhì)疑的,不準問,問就是不懂、不信和不善。
關于上面兩個必要條件,被道德家們定為有罪的前面三部書及其作者確是十惡不赦的。在他們那里,他們從人皆有之的趨利避害之心和愛美之心開始來觀察、分析、反思和批判這個世界,他們自甘侍奉人間的政治強權,他們相信即便是不信善的人也有趨利避害之心和愛美之心,他們以這樣的人之本性驅(qū)使人們實現(xiàn)正當目的,作文為此他們不在乎失去一些美名,同時他們也承認如能不失去所有的美名則更佳,他們自認為通過自己的方法能夠讓一個政治強權變得既能夠維持國內(nèi)的秩序,也能夠抵御外來的入侵,而它治下的民眾則都可能借由將個人的力量匯聚到這件事上獲得經(jīng)濟上的獎賞乃至政治特權。他們稱頌的是懂得利用人的本性的明智強權,是通過為強權服務獲得經(jīng)濟獎賞和政治特權的統(tǒng)一的社會規(guī)則,他們書中描繪的是一個社會各階層各司其職各盡其力的有序結構,社會都應當沿著這個路徑前進。
道德家們是不侍奉政治強權的,政治強權則需要和他們一同侍奉那個自有永有不證自明的善,而道德家們又是善的化身,可見,道德家真正想說的是“被侍奉不應當是政治強權,而是我們”。再看三部書及其作者,他們不諱言自己是侍奉政治強權的,同時他們言明了政治強權應該怎樣(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明智),可見,三部書及其作者旨在建立健全一個符合他們理想的明智政治強權,如此他們才甘于處于其治下(這樣的強權也才有資格保有對包括他們在內(nèi)的民眾的統(tǒng)治),在他們的邏輯當中,自己就是世俗大眾的一員,世俗大眾平等地處于政治強權的治下。綜上,在邏輯上,道德家們口頭上主張平等而他們的邏輯卻將自己優(yōu)先于他人;被道德家定了罪的三部書及其作者則是將自己作為世俗大眾的一員置于自己主張的明智強權治下,因為他們同時也認為,如果不能做到這個同一的政治強權,遲早會敗光自己,并且他們不認為這樣有什么值得惋惜。
從言行一致這個標準上看,道德家們——而不是被他們定了罪的人——才是比較不實誠的那一個。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笑話。
君主論讀后感 篇11
《君主論》讀后感
《君主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尼古拉·馬基雅維利的重要著作。該書探討了政治與統(tǒng)治的本質(zhì),剖析了君主在政治運作中應該如何行事,引起了當時的廣泛關注。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尤其是那些關于權力、道德、智慧和策略等方面的思考。
《君主論》是一本與政治領袖密切相關的書籍。其中提到,國家的前途命運是由國君所決定的。實際上,這一點對于任何時候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如此。領袖需要學會掌握自己的權力,而不是成為其他人背后的寵物。領袖需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并形成自己獨特的戰(zhàn)略和決策能力。馬基雅維利認為,領袖必須開創(chuàng)自己的經(jīng)濟政策、外交政策、軍事政策和宗教政策。這些政策必須以國家的利益為中心,而不是領袖個人的意愿和偏好。
在資本主義發(fā)達的今天,國家利益與人類福祉之間的沖突似乎越來越明顯。馬基雅維利認為,這種沖突本質(zhì)上是難以避免的??紤]到力量和資源的不平等,領袖們經(jīng)常不得不鋌而走險來保障自己的權益。馬基雅維利建議領袖要保持“中庸之道”、“以忍為貴”,以在權力斗爭中保持生存并指導下一步行動。同時,他認為,“眾人之?!迸c個體的追求之間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在“眾人之福”與個體的追求之間,領袖必須保持平衡。因為過度關注個體的幸福忽略了公共利益可能會引發(fā)深刻的社會問題。所以,領袖們必須在個體權利和公共福利之間保持平衡。
此外,《君主論》中還有許多有趣的觀點和故事。例如,馬基雅維利在書中談到了一位名叫西洛·長吉老爹的廣受歡迎的領袖。為了打破長久以來的統(tǒng)治,統(tǒng)治者必須想方設法代表新權力。他強調(diào):“游戲的規(guī)則永遠是改變的!”
總之,馬基雅維利用《君主論》提供了許多深刻的思考。未來的領袖不僅需要了解這些觀點,還需要將這些觀點應用到自己的生活、決策和領導風格中。領袖需要在不斷變化的政治環(huán)境中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路線,以確保國家的復興和繁榮。像馬基雅維利一樣,領袖應該謹慎管理國家資源、制定合理政策、堅持真理、遵循法律,這是所有聰明和有遠見的領袖都應該學習的東西。
君主論讀后感14篇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遍人間書,在讀作品時,內(nèi)心都會被震撼到。?讀后感需要提供對書籍本質(zhì)的洞悉。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提供了一篇關于“君主論讀后感”的文章您一定不要錯過,有需要的同行請品味這篇優(yōu)秀的文章!
君主論讀后感【篇1】
《君主論》是尼古拉·馬基雅弗利寫的一本論述政治哲學的經(jīng)典著作,被譽為政治學的奠基之作。在這本書中,馬基雅弗利對于政治的本質(zhì)和君主的職責等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引發(fā)了后世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的廣泛關注和研究。讀完《君主論》,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啟示,下面是我的讀后感。
首先,《君主論》強調(diào)了君主的必要性和權威性。在馬基雅弗利的理論中,君主是國家的核心,是整個國家的代表和領袖,負責管理和指揮國家內(nèi)外事務。只有當君主具備足夠的權威和領導能力,才能夠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君主的權威不僅建立在他的軍事實力和政治手段上,更建立在他的道德和品德之上。只有一個具備道德并行善事的君主,才能夠贏得人民的敬重和信任,從而得到足夠的支持和合法性。
其次,《君主論》對于如何維護統(tǒng)治和消除叛亂做出了很多深入的探討。馬基雅弗利認為,君主應該借助各種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去消除內(nèi)部和外部的敵對勢力,同時也要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利益。他強調(diào)了講究時機和應變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地尋找變化,才能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此外,馬基雅弗利提出了很多政治策略和手段,如瓦解敵國聯(lián)盟、宣揚“人民本位”等,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借鑒的空間。
再次,《君主論》提醒我們要具備足夠的歷史和時代意識。它凸顯了歷史和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強調(diào)君主要恰當?shù)匕盐諝v史和時代的潮流和趨勢,才能更好地制定國家政策和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馬基雅弗利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的規(guī)律和特點,揭示了權力和人性的復雜性和變化性,從而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到了人性和社會的本質(zhì)。
總之,《君主論》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和歷史價值的經(jīng)典著作。讀完這本書,我對于政治和社會的認知更加深刻了,對于如何實現(xiàn)民主和權力分配有了更加明確的思路和方向。同時,我也更加明白了一個君主的職責和作用,他的權威和品德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做出人生選擇,還是參與社會和政治事務,我們都應該學習和借鑒馬基雅弗利的經(jīng)驗和教訓,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君主論讀后感【篇2】
君主論與領導藝術
——讀馬基雅維利《君主論》有感
每一位君主都有一套深藏不露的帝王之術,那是他們秘而不宣的“管理藝術”。我很佩服馬基雅維利,他很勇敢,勇敢地把君主深藏于心的帝王之術暴露于陽光之下。層層剝落,使這些隱藏的東西充分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同時他也是務實的,能夠正確的看待這些被世人所不齒的“壞東西”。我們應該感謝馬基雅維利的勇敢,他肯定了君主的霸權,為這些未被承認的主導藝術提供了理論基礎。
現(xiàn)代的領導藝術是什么,我認為就是領導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管理”技巧和方法。正是因為它的**性質(zhì),這種管理方法被應用導藝個非常藝術的名字-領導藝術。這樣的領導藝術是得不到人性本善論者的認可的,但它卻是一套非??尚幸卜浅S斜匾念I導方法,也是由于這種可行性,使之在黑暗之處被運用的風生水起。
許多人對馬基雅維利的這套“領導藝術”是存在誤解的。許多沒有讀過原著,道聽途說的人把馬基雅維利的這套方法概況為“不擇一切手段,實現(xiàn)自我目的”,這種說法是存在誤解的。馬基雅維利雖然主張可以采用“惡行”
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但是這樣的“惡行”不是經(jīng)常性的手段,而是具有條件的,是要在適當?shù)那闆r下“妥善采用”的。引用書中的內(nèi)容來說就是“如果可以把壞事稱為好事的話,妥善使用的意思就是說,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爾使用殘暴手段,除非它能為臣民謀利益,其后決不能再使用?!?/p>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制理論與現(xiàn)代領導藝術有許多共同之處。君主制理論的**也為現(xiàn)代領導藝術提供了許多借鑒。
書中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到第十一章的內(nèi)容中,馬基雅維利論述了君主國的種類以及獲得君權的方式。君主制包括世襲君主制、混合君主制、公民君主制和教會君主制。獲取君主國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通過自己的能力和軍隊獲得;依靠他人的軍隊和幸運獲得;依靠**之道獲得。其中,通過自己的能力和軍隊獲得的君主制最為穩(wěn)定。書中這樣寫道“最不倚靠幸運的人是保持自己的地位最穩(wěn)固的人。
”依靠別人的能力和幸運取得的君權是不穩(wěn)固的,原因在于這兩者都是變化無常,毫不穩(wěn)定的。
馬基雅維利的論述為我們現(xiàn)代領導藝術提供了借鑒。作為領導者,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用自己的魅力贏得別人的認可,才能穩(wěn)住自己的位置。如果你依靠別人的力量或運氣走上領導崗位,總有一天你會落馬的。
因此,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雄心勃勃的青年,我們應該在地上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不是在該學習的階段,去尋求其他的手段一蹴而就。也不要抱著迷信的心理,相信星座運勢或者普卦算命,真的以為自己是大富大貴命,不需要努力也能獲得成功,畢竟天下沒有無回報的付出。
第二部分從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馬基雅維利主要論述了軍隊的類型和君主的責任。軍隊的種類包括自己的軍隊、雇傭軍、援軍和混合軍隊。除了軍事責任,君主不應該有其他責任。君主也應該考慮和平,即使在和平時期也要備戰(zhàn)。一是采取行動,二是思考。
馬基雅維利認為,雇傭軍和增援部隊是沒有幫助和危險的,只有擁有自己的軍隊才是穩(wěn)定的。
在這個問題上,也讓我想到了現(xiàn)代領導藝術。在這里,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軍隊姑且看成是領導下屬的秘書之類的人物,或者是自己非常看重但卻又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東西。在領導決策中,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依靠力量都放在他們身上,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考慮,反倒會被這些“謀士”牽著鼻子走。
如果你依靠雄心壯志的力量,不講忠誠,這樣的依賴會把你自己置于危險之中。
關于馬基雅維利對君主在軍事方面責任的論述,我是不贊同的。但是如果把這樣的想法放到馬基雅維利的生活時代,我是沒有質(zhì)疑的,正如領導學里的方格理論,每個領導者在不同的時期都應該具備不同的“技能”,而這樣的技能在不同的時期會發(fā)揮相應的巨大作用。在這一點上,如果把這樣的考慮放在現(xiàn)代的領導理論中的話,是十分不合時宜的,現(xiàn)代的領導者都講究綜合素質(zhì),領導者可以在某一方面特別精通,但卻不能對其他方面的素質(zhì)一竅不通。
作為領導者們就是要有全方位的才能,既要有十分強的溝通能力,也要有強大的工作能力,更要有巧妙迎合上級的技巧等等。
第三部分是從第十五章到第二十三章。作者討論了君主如何維護國家。在涉及褒貶、慷慨與吝嗇、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與使人畏懼、是否守信、遭人鄙視與憎恨等方面,君主應該以國家利益和人民立場為重,為維護國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價。就國內(nèi)而言,明智的君主應當急民眾之所急,賞罰分明;就君臣而言,親賢臣,遠小人;就國際而言,敵友分明,立場堅定;這樣才能夠贏得尊重,維持國家運行,甚至繁榮發(fā)展。
“一個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良好的事,并且知道視情況的需要與否使用這一手或者不使用這一手。”馬基雅維利對“世人特別是君主受到贊揚或者受到責難的原因”這段內(nèi)容的論述個人認為是十分經(jīng)典的。君主有較高的地位,所以他有引起贊揚或責難的品質(zhì)。
“君主必須有足夠的明智遠見,知道怎樣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國的的惡性,并且如果可能的話,還要保留那些不會使自己亡國的惡性,但是如果不能夠的話,他可以毫不躊躇地聽之任之。”而且沒有必要為那些惡行的責備而感到不安。
現(xiàn)代社會的領導也是如此。正是因為他們的立場,他們的行為才會暴露在公眾面前,所以無論你做什么,都會受到致責和贊揚。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自己的立場。
領導者的目標是實現(xiàn)組織目標。只要目標實現(xiàn),就不會造成重大事故或社會問題,值得自我肯定。沒有必要因為利益損害者的責難而感到愧疚,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領導者必須站在戰(zhàn)略層面上,為大局著想,切不可被雞毛蒜皮的小事所牽絆。
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人都自以為鶴立雞群,自以為自己很有個性,完全不必理會世俗的眼光,對于這部分人,我們所講的理論就不能適用了。
第四部分也就是第二十四章到第二十六章的內(nèi)容,馬基雅維利從歷史的角度,以意大利為例,分析了其過去、現(xiàn)在的國家和政治,并勸告當時的君主爭取意大利的解放。這部分有關于“命運”的論述是很精彩的,“命運也就是時勢,如果一位君主的行為符合時代的特性,他就會昌盛,反之就會敗落。”
對于現(xiàn)代的領導者而言,要站在戰(zhàn)略層面上不僅要從全局利益考慮,還要從長遠考慮。從長遠考慮,也就是要順應時勢,把握時代的特性。“一個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的君主,才會事業(yè)昌隆,反過來說,一個君主悖天行道,事業(yè)就會日薄西山”。
跟不上時代的領導者,是要被時代所拋棄的,我相信這個道理沒有誰會不清楚,在這里就不多做論述了。
馬基雅維利的論述很經(jīng)典,我也被深深折服。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馬基雅維利不過是這些主張的收集整理和提煉研究的總結者,這些主張的原創(chuàng)和踐行者是歷朝歷代的君主和統(tǒng)治者們,政治活動中的爾虞我詐和殘酷無情與之相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歷史上那些即使是最偉大最受人民擁戴的統(tǒng)治者也有其極端冷酷無情的一面,他們所作出的一切親民愛民的舉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而采取的手段而已。
每一位君主心中都有一套帝王之術,那是他們深藏心底秘而不宣的利器,有些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馬基雅維利是泄露天機者,他將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不加掩飾的曝于陽光之下,盡管他是集大成者,也注定了他不容于世的悲劇性結局。
馬基雅維利為我們開啟了思考問題的另一途徑,他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如果把政治學課本上的滿紙道德仁義和社會理想比作陽光和清風,那么馬基雅維利的觀點就好比一場激烈的暴風雨,你可以說那糟透了,但事實上我們總是離不開這糟糕的暴風雨?;蛟S,這正是因為世界上仍有大片讓陽光和清風無奈的陰霾還存在的緣故吧,該是有場大風把他們吹散了p>
哲政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學
季勇瓊***
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君主論讀后感【篇3】
讀了馬基雅維利所著的《君主論》,對這個所謂“惡魔的導師”有了一些更直觀的了解。事實上,馬基雅維利只是把一些政治原則直接擺在世界面前,沒有修改。
《君主論》的內(nèi)容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前11章)論述了君主政體的類型、取得方十一及如何維護和統(tǒng)治。君主制要么是世襲的,要么是通過武力、運氣或能力獲得的。
不同的獲得方法有不同的統(tǒng)治方法。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十四章)論述了軍隊存在的問題和攻防方式。闡述了軍隊的類型,雇傭軍、增援部隊、混合部隊和國內(nèi)部隊的特點,最后得出結論:
君主必須建設和依靠自己能夠直接掌握的強大軍事力量,君主“永遠不要讓自己的思考離開軍事訓練的問題”。最后一部分(第15章-第25章)是關于君主在統(tǒng)治過程中應該如何做。本文論述了君主是殘忍還是仁慈,是愛是怕,如何守信,如何避免被人輕視和憎恨,如何對待部下和選拔好官。
最后(第16章),馬基雅維利提出了本書最重要的意義:把意大利從野蠻人手中解放出來。這章和前言“致洛倫佐·梅迪奇殿下書”一起,前后呼應。
《君主論》給馬基雅維利帶來了無盡的指責和詛咒。開頭我提到有人叫他“惡魔的導師”, 莎士比亞也曾評價他為“兇殘的馬基雅維利”,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所謂政治無道德論的權術思想。告訴君主不要因為對某些惡行的責備而感到不安,對于殘酷的惡名也不應該有所介意; “君主必須像狐貍一樣能識別陷阱,又必須像獅子一樣能驚駭豺狼”這是他在書中最著名的一句話,這成為人們攻擊他的一個證據(jù)。
甚至相應的產(chǎn)生了所謂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即達成目的可以排除道德因素,不擇手段。
記得原來看《明朝那些事兒》,書中作者曾經(jīng)說過:“好皇帝不一定是好人,好人一般是當不了皇帝的?!币粋€君主,一個皇帝。
身為一個普通人的屬性就退到第二位了,統(tǒng)治者的屬性就排到第一位了。這是不公平,但是這是封建社會所必然會造成的悲劇。當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都交給一個人時,這個人就會被這個巨大的權力扭曲。
普通的民眾關心君主什么?他們只關心君主能否使國家富強,能否過上好日子。其他的方面,也許只會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
像明朝的奠基人朱棣,作為皇帝和統(tǒng)治者,不可能不成功。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fā)展經(jīng)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
明朝發(fā)展到頂峰。然而單純從普通人的屬性去看。朱棣就不那么成功了,甚至說很惡劣。
他與侄子爭奪王位。嗜血成性,殺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多人。歷史上,有很多好皇帝都不是好人。人們更多地看到了他的成就,他的閃光點,那些殘忍和不道德的行為只是他們身上的一些灰塵。
政治總是血腥的,充滿陰謀,虛偽和謊言。馬基雅維利只是把政治恢復到最原始的狀態(tài),并用平始的語言表達出來。古代中國一直以儒家思想作為主流思想,推崇備至。
然而實際上卻是“外儒內(nèi)法”,而法家思想創(chuàng)始者韓非子卻沒有引來那么多非議,這確是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轉(zhuǎn)回正題,我不認為馬基雅維利是什么所謂“惡魔的導師”,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他不怕自己不被人理解,不怕自己的名聲會受到損害,把他的經(jīng)驗傾囊而出,只為他最愛的祖國。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正是如此。
人性中重來就是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在我看來,甚至惡的方面會占據(jù)更多。我們不能回避這個問題,而是應該努力克制自己的惡,去發(fā)揮自己的善,讓善成為自己的一種本能。
能做到這點,也就可以稱為是一個好人了。而作為一個統(tǒng)治者,他最大的善就是讓自己的國家富強,人民安康,軍隊善戰(zhàn),而為了統(tǒng)治者的“善”,去做普通人的“惡”,我想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是為了更大的利益。正所謂大禮不辭小讓。
書中作者也提到對殘酷的惡名不應介意,是因為 “比起那些過分仁慈、坐視發(fā)生混亂和劫掠”而使整個社會和國家受損害要好得多。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簡單粗暴,所以馬基雅維利的觀點更有用。他的觀點就像一場風暴,沖走了人們無法理解的政治迷霧。也許有些人不喜歡暴風雨,但有了他的存在,雨后的陽光會更加美麗。
君主論讀后感【篇4】
一開始接觸到《君主論》這本書的時候,記得那時是高一的時候,平時課業(yè)比較少,喜歡無事的時候跑去圖書館,一蹲就是一整天,起碼也是一整個下午。那時候的抱負可比現(xiàn)在強大而且強烈多了,以為有一天自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政治家,因此,會覺得自己應該提前學一些這方面得東西,于是就在某個下午拜讀了這本書。那時候不是全部看的懂、理解得了,即使是現(xiàn)在仍然是一知半解,不過比那時卻有了更多的認識。
下面就讓我論述一下我的吧。
《君主論》的思想材料是共和國時代馬基雅維利在政治、外交、軍事實踐中早已積累起來的,其創(chuàng)作則是在美第奇家族重新統(tǒng)治佛羅倫薩時期。那時,馬基雅維利經(jīng)過多方營救出獄后,大約從1513年六七月份開始,在年底以前寫成,修改并定稿是在1513年以后了。盡管馬基雅維利想通過這部著作獲得美第奇家族執(zhí)政者的青睞從而謀得一官半職,但這卻是他對意大利幾百年來政治生活和政治斗爭的總結概括,同時也是他自己從政多年經(jīng)驗的總結,全面而又集中地體現(xiàn)了馬基雅維利鮮明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思想,反映了意大利資產(chǎn)階級關于建立統(tǒng)一的**集權民族國家的愿望。
馬基雅維利關心的主題是:討論君主國是什么,它有哪些種類,怎樣獲得,怎樣維持,以及為什么喪失?;蛘哒f是國家興衰的原因和政治家維持統(tǒng)治的手段。
他關注的是治國之道、興國之術、強國之策和衰落之因。因此,本書主要論述政治手段和軍事政策。
在《君主論》中,馬基雅維利直言不諱的否認一切道德。他認為: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是正確的。
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君主應徹底拋棄道德,運用權力,采取軟硬兼施的措施。背信棄義的手段雙管齊下。他認為,一個君主,尤其是一權利尚未鞏固的君主,應該懂的怎樣善于使用野獸和人類所特有的斗爭方式,并建議君主應當效法狐貍與獅子,“由于獅子不能夠防止自己陷入陷阱,而狐貍則不可能夠抵御豺狼”。
因此,“他必須是一頭狐貍以便識別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已是豺狼驚駭”。
君主所處的環(huán)境,就決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君主不是君子,但必須是一個偽君子。君主是人與動物本性的統(tǒng)一體,是一個偉大的偽裝者,一個虛偽的好人。
為了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擇手段。君主的一切行為都必須以是否有利于統(tǒng)治為基礎。也就是說,在君主的世界里,只有統(tǒng)治,一切都是圍繞著統(tǒng)治這個主題產(chǎn)生和運行的。如果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該遵守信義”。
馬基雅維利認為,如果君主不能贏的人民的愛,那么他至少應該避免引起人民的仇恨。因此,“君主務必把擔任責任的事情委托于他人辦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自己掌管?!卑褖氖虑榻唤o奴才去辦,而好事則是留給自己來做,人們就會覺得,君主是好的,只有奴才才會把事情搞砸。
在歷史上,“只有反**不反皇帝”的有趣現(xiàn)象,大多得益于這種高明的籠絡術?!耙磺辛己玫闹已裕徽搧碜匀魏稳?,必須產(chǎn)生于君主的賢明,而不是君主的賢明產(chǎn)生于良好地忠言?!边@段話的言外之意是,君主永遠都是正確的,即使這種正確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也只能通過君主的嘴巴說出來。
世界上有不少“永遠正確”得東西,實質(zhì)就是權利正確。任何人的智慧勞動成果都可以貼上權利的標簽,集中在君主身上,從而樹立君主的威信。,
由于馬基雅維利這些超越正常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觀點,使他在16世紀中葉以后的歐洲遭到排斥,聲明極為不佳,人們稱之為“政治魔鬼”、“**的導師”、“吹捧**的無恥之徒”。但當時的意大利世風日下,道德淪喪,陰謀、武裝、聯(lián)盟、行賄和背叛構成那一時期意大利的表面歷史,“所有的好的人不是慘遭殺害就是被放逐或是受到各種折磨,而那些最不道德的人卻一個兩個的飛黃騰達”。馬基雅維利的不考慮道德的政治思想是指這種不道德的現(xiàn)實。正是這種不道德的現(xiàn)實讓他看到,只有統(tǒng)治者采取不道德的治理手段,才能成功實現(xiàn)意大利的統(tǒng)一。
初看這本書,覺得整本書都是在介紹君主的處境,講的是作為一個君主應該做什么,應該避免什么,怎樣才能夠讓自己的國家繁榮昌盛,這些東西似乎和我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距離很遠,沒有任何的交集,但是接著讀下去之后,仔細考量起來,還是有一些東西是在我們的小生活里面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譯者的序言中提到古今有許多手腕強硬的任務都是十分推崇《君主論》中的觀點的,其中有英國資產(chǎn)階級領袖克倫威爾、德國統(tǒng)一的名相卑斯曼、法國皇帝拿破侖還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中的許多人被稱為暴君,他們無法逃脫被歷史拋棄的命運。他們可能沒有完全遵循馬基雅維利的思想。雖然他說君主需要像動物一樣學習,但他也說不道德的人不能被列為偉人。
在此書中,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馬基雅維利關于性惡論那一針見血的論述,個人認為這里才是整本書的最精彩最出色最吸引讀者眼球同時也是公認的最具有爭議的地方。
他所認為的人都是自私的,馬基雅維利提到:“關于人類,一般的可以這樣來描述: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災難,追逐利益的。
當你對他們有好處的時候,他們是整個屬于你的。當需要還很遙遠的時候,他們會表示愿意為你流血,把自己的財產(chǎn)、生命和孩子都給你。但當需要來臨時,他們會背棄你。”他認為,人類愚不可及,總是有填不滿的欲望、膨脹的野心,總是會受到利害關系的左右,總是習慣于趨利避害,自私自利。
因此,利他主義和公道都不是存在與人類之間的。人們的偶爾行善只是一種偽裝,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人是忘恩負義得,即使使最優(yōu)秀的人也容易腐敗,因為作惡更利于自己,說謊更能取悅他人。
“人們忘記父親之死比忘記遺產(chǎn)的喪失還來得更快些”。在他們看來,失去財產(chǎn)比失去親人更痛苦,更不能接受。
在現(xiàn)在看來,盡管許多評論中,《君主論》被人們當做是一本教人行惡的書,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更加應該從中學習到的是,我們國家,現(xiàn)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依然被少數(shù)國家、個體所孤立以及敵視,通過研究西方的《君主論》可以讓我們更深入的去了解敵人,更加有經(jīng)驗的去解決對于我們國家的在國際社會的種種不利形勢。
君主論讀后感【篇5】
[摘要]《君主論》是一部頗受爭議作品,卻在政治學說史上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闡述的君主統(tǒng)治術思想,宣揚“政治無道德論”,又稱為了后世學者攻擊的目標。筆者閱讀后,就其內(nèi)容進行了相應的解讀。
[關鍵詞]《君主論》;讀后感
馬基雅維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課耀眼的明珠,他在人類歷史讓第一次將政治學和倫理學區(qū)分開來,《君主論》是他的主要作品,成書于1513年,當時梅迪奇成為弗洛倫撒的主人,馬基雅維利被免去了一切職務,他賦閑在家寫了《君主論》這本書,并將其獻給梅迪奇以求一官半職,但是這并沒有讓梅迪奇對他產(chǎn)生多少好感,最后馬基雅維利憂郁而死。
一、《君主論》內(nèi)容概述
《君主論》在歐洲的政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當時的歐洲這處在一個歷史的交替時期,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破企鵝的需要政治上的突破以維護自身利益。這一時期,封建帝制即將崩潰,**集權的民族國家開始形成,教會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開始淡化。作為那個時代的君主也迫切的需要一個政治理論上的引導,所以《君主論》符合了當時的歷史發(fā)展的需要。
《君主論》對歷史上和當時的事件進行了精辟的分析和總結,論述了君主國都是以何種形式的來,如何維持,以及君主如何統(tǒng)治自己的軍隊,大臣,如何處理國家間的關系等。但是,由于馬基雅維利寫作《君主論》的出發(fā)點并不是站在一個理論領導者的角度來訴說,而是欲通過此書以換取一官半職,在書中不免有些偏頗的言論。不過,這并不影響整書的歷史價值。
《君主論》赤裸裸地將君王的政治行為和倫理行為截然分開,直言不諱地否定一般公認的道德。它認為,人們必須認世到世界上有兩種斗爭方法,一種是使用法律,另一種是使用武力。前者是人類特有的理性行為,后者是動物行為。
在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前者往往使人無法隨心所欲,迫使人們求助于后者。這就要求國王必須知道如何利用野生動物的行為進行戰(zhàn)斗。如果國王總是仁慈的,他一定會死。他一定是狡猾如狐貍,兇猛如獅子。獅子擋不住陷阱,狐貍擋不住豺狼,所以國王要找到陷阱,獅子要嚇跑豺狼。
君主論讀后感【篇6】
君君臣臣之間的斗爭,無論是本國,還是國外,無論是現(xiàn)在的政治斗爭,還是古時的,雖然所在的空間和時空不同,可能所用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同,但是有一樣是亙古不變的——那就是權力!
縱觀中國五千年歷史??!
禹因治水有功,得到虞舜的重用并禪位于禹,便開創(chuàng)了夏王朝。禹結束了“禪讓制”,取而代替的是“世襲制”?!毒髡摗分校R基雅維利提到,在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在君主后裔統(tǒng)治下生活的世襲國里保持政權,比在新的國家里困難小得多。
因為君主只要不觸犯他的皇宗皇祖的制度,如遇有意外事件,則隨機應變,這就足夠了。正如他所說,在夏王朝時代,啟在位的時代就發(fā)生伯益叛亂,啟之子太康當政期間戰(zhàn)亂紛紛,最后被東夷的后羿奪取統(tǒng)治權,后,太康弟之孫少康,恢復夏朝的統(tǒng)治地位,且國勢向上相對穩(wěn)定,歷經(jīng)八代的統(tǒng)治,政治仍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因此,一位君主如果具有通常的能力,依此方法,總是能夠維持他的地位的,除非遇有某種異乎尋常的格外強大的力量,才可能被篡位。
但是即使他被奪權了,當篡奪者一旦發(fā)生禍患的時候,他就能夠光復舊物。
約在公元前16世紀,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商在黃河下游崛起,其首領成湯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輔佐下,開始了伐桀的戰(zhàn)爭。先消滅了個葛、韋、顧、昆、吾等夏的盟國,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與鳴條兩次大敗夏桀軍隊。成湯回到師毫邑后,正式登基,諸侯前來祝賀,商朝正式建立。
商王朝也經(jīng)歷過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武丁之后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繼即位后,在政治上沒有才能,又荒淫無道,致使社會混亂,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個國王(廩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則比祖甲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商紂時,商朝終于走向崩潰的邊緣。商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溺愛美女妲吉,逐項廢除、痛斥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英明**,將政務完全交給費仲等弄臣。正因為如此,商代不僅大臣貴族反對紂王,而且諸侯諸侯與其他國家也相互割裂。
后來,在周武王的領導下,西周民族在牧野一舉擊敗了商軍,結束了商朝600多年的統(tǒng)治。結合商王朝歷史和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都體現(xiàn)去,君主不能給予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過大的權力,否則,它就是你滅亡的前兆。因為一個人的野心會不斷的壯大的,《君主論》中說到,一個草根階級的人成為統(tǒng)治者,他不是一開始就是野心家,他一級一級的向上爬,就像登山一樣,從山腳往上爬的時候,覺得:
哇,好高好遠,我肯定爬不上去的。但當我們一步一步接近山頂時,我們想:嘿,還有幾步要走,我要堅持。
所以,無論一個人怎樣為你或國家作出貢獻,你都可以報答他的精神和物質(zhì)財富,但不要給他權力,因為政治斗爭離不開這個權力話語。同時,應該提出的事,我國,在戰(zhàn)爭中,常常會強調(diào)“天時,地利,人合,而人合乃至關重要”。這句話不僅可以用在戰(zhàn)場上,也可以用在商場和官場上。
馬基雅維利在他的君主制理論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一個依靠外部力量鞏固政權的新君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不僅要受到幫助他的人的限制,還要受到受到傷害的人的尊重。比如,在目前的公司管理中,如果上級不受下級的尊重和信任,那么他有多大的能力只是一個空殼,因為沒有人能幫助他實現(xiàn),而他不足以獨自完成事情。總之,無論是怎樣的一種情況,人合是管理者必不可缺的。
秦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制國家。戰(zhàn)國末期,強秦武力消滅了剩下的六國,統(tǒng)一了全國。贏政二十六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為**集權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稱始皇帝,是為秦始皇。
第一個皇帝把世界分成三十六個縣,由朝廷任命**,而不是采用世襲制。朝廷中有宰相、使臣、太尉、將軍、廷尉等官職。他還下令統(tǒng)一六國文字和度量衡,以秦國總理李斯修訂的《小傳》為全國統(tǒng)一字體,通過大規(guī)模移民,消除方言障礙。
二十一年來,第一任皇帝頒布了統(tǒng)一的度量衡詔書,規(guī)定了貨幣制度、土地制度、車軌制度等多種訂制制度。為了減少匈奴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威脅,第一皇帝派蒙恬將軍率領30萬兵力北上匈奴,連接修繕六國城墻,逐步修筑長城。復制和粘貼這一歷史事件,我不禁與mikiyavili產(chǎn)生共鳴,他說:
我們不能因為避免戰(zhàn)爭而犯大錯誤,因為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認為拖延只會使我們處于不利地位。我國有56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的居大多數(shù)的,因此,我國歷史上,多數(shù)王朝是由漢人統(tǒng)治的,而清朝非如此,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明朝的腐敗,但是,中國自古有句俗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崇禎得知努爾哈赤在同一女真部落的時候,并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還對努爾哈赤加官晉爵予以封賞。我想這個就是他承受亡國之痛的必然結果。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tǒng)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tǒng)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jīng)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xiàn)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漢第一個君主是漢高祖劉邦,從小到大,關于劉邦,聽到他的小人本質(zhì)要比他某些優(yōu)點要多得多,我想,劉邦的本質(zhì)或許是有那么些痞子樣吧。我們跳過三國,晉,隋等朝代,先講講由唐高祖李淵建立起來的強大王朝——唐朝,這個朝代,可能是離我們比較近的時代,我們對這個朝代的事件可謂是耳熟能詳了——比如,“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盡管劉邦在怎么卑鄙無恥,我們還是會記得他說我們的漢高祖劉邦;盡管李世民誅殺了與自己對立的大哥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進而迫使其父李淵退位,是如此的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但是我們還是記得,他是我國史上比較開明的皇帝——唐太宗。
在這里,我不得不再次感嘆,我們又一種共鳴——對于一個君主來說,他不僅不必擁有各種美德,而且還保存著那些不會使他亡國的**。對于馬基雅維利描述君主不必是具有美德的,我印象極為深刻,就好像,我在看《家的n次方》中,趙雯說過這樣一段話:
那什么叫做有恥啊,我有恥了二十多年只不過是一人見人踩的小蝦米,我就無恥了這么一小下眼見就要出名了你說這恥不恥的我還有必要理嗎?順便告訴你一個真理:小蝦米的有恥一點都不金貴,那些名人大腕的無恥還真沒有多少人記恨,就現(xiàn)在這個時代里吧,只要你敢出名就有人敢頂禮膜拜,甭管你是怎么出的。
或許傳統(tǒng)的人們會說這是歪理,可是,這個放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真理。同樣的,馬基雅維利說,君主可以不是仁慈的,這樣的話,在儒家學說侵泡了幾千年的中國來說,一直提倡以仁德治天下的我們來說,馬基雅維利是沒有道理可言的。但是,我們不妨聽聽他的看法,他說:
在殘酷與仁慈方面,君主對于殘酷這個惡名不必介意,所應重視的倒是不用濫用仁慈,因為仁慈會帶來滅頂之災,“被人畏懼比被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但君王要掌握好使用殘暴手段的限度和范圍,即損害行為要一下子干完,對臣民的財產(chǎn)和他們的妻女不要染指。在守信和天信方面,君主應當效法狐貍和獅子,由于獅子不能夠防止自己掉入陷阱,而狐貍則不能抵御豺狼。
因此,君主必須是一頭狐貍,以便認清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使豺狼驚駭。他還認為,當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或原來使自己做出承諾的理由不復存在時,一位英明的君主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但君王又必須深知怎樣掩飾這種獸性,并必須做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要顯得具備一起優(yōu)良品質(zhì)。
我們不得不承認,馬基雅維利在政界的造詣,他是一個有自己獨特思想的政治家。在他的君主論中,我知道了自己思維的頑固,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多元化。馬基雅維利基于人性惡**為君之道,我佛曰,善惡,乃一念之間!
此時的善在那一刻不時善,此時的惡也不是惡!所以,為君之道,用順應而生,而非固有模式應對!世界沒有完全一樣的事或物,亦或人,因此,我們要學會如何好的去面對事情,就應當使我們自身的能力變強。
君主論讀后感【篇7】
讀書筆記2
許多讀過《君主論》的讀者,一定都認為作者尼科洛的大膽和決絕近乎殘忍的“治國”手段不近人情,與我國過往歷史上強調(diào)的“以仁治國”有極大出入。但是,純粹的仁義用來治國卻只是理想國度的治國手段,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被稱為暴君的不少,被稱為仁君的確實不多,但能以暴治國卻能把國家治理好的卻少之又少,我想秦始皇算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如果馬基雅維里知道秦始皇,我想他也一定會把秦始皇這一君主列入他的“頭號君主人物”,加以分析。
馬基雅維里這一本《君主論》最能說服人的不是他精辟甚至偏激的語句,而是他充分利用了他所能了解和熟知的君主們的故事,包括他們的崛起和執(zhí)政,他們的事例成為馬基雅維里證明他“獨特”理論的有力例子,難怪所有君主都爭相模仿學習。
一、以偽善來治理國家
“目的,為手段服務”這句話大家一定不會覺得陌生,這是馬基雅維利的名言,也是《君主論》的結論,這句話引起學多人的詬罵,有的認為尼科洛·馬基雅維里是惡魔,將所有善良的人印象**,因為在書中第十八章中尼科洛·馬基雅維里提到
“人們總是認為,君主嚴守信義,正直坦率,不用詭計,這是多么值得贊美呀!然而,我們這個時代的經(jīng)驗表明,那些功勛卓著的君主不注意信守諾言,卻懂得用詭計讓人目眩,最終戰(zhàn)勝那些盲目守信的君主。
那些知道狐貍策略的人是成功的,但是君主必須知道如何隱藏野獸,成為一個偉大的**和偽君子。人們是那樣的頭腦簡單,目光短淺,為眼前的利益所支配,因此想要進行欺騙的人總可以找到受騙者。
因此,一位君主事實上根本不必具有我前文所列舉的那些優(yōu)秀品質(zhì),但是卻有必要顯得具備這一切,我甚至敢于斷言,如果具備這些品質(zhì)并身體力行,那將深受其害,而如果總是顯得具備這些品質(zhì),那將受益匪淺。
因此,一位君主必須有一種精神準備,雖是順應變化,當然,如我所說,如果可能,他還是不要背離善良之道,但是,一旦需要,他又必須懂得如何作惡?!?/p>
我想看到這段話君主們私底下都倒吸一口冷氣了吧,這樣直插君主心底的評論揭露了所有統(tǒng)治君王的謊言,讓所有君王的假面具在世人面前揭開??吹侥峁爬R基雅維利的話,我想所有曾經(jīng)盲目相信國王的人一定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甚至不敢相信。
二、權力高度把握治理國家與民眾
馬基雅維利崇尚于對民族**集權的國家,《君主論》提到:對人們應該要么愛撫,要么鏟除,因為人們會對所受的輕微侵犯進行報復,而對所受的重創(chuàng)就無能為力了,所以,人們對他人的侵害應該是那種不用擔心受到報復的侵害。”他的思想表明,避免擔心受到報復的侵害,就要斷絕一切可能出現(xiàn)的復仇情況。
馬基雅維利還說“征服自由之邦而不徹底毀滅,固大謬也,以其積怨可毀身耳?!币脖砻髁耍鞲静辉撨x擇仁慈,因為就算能保持仁慈的美譽,總有一天還是會被其他人的殘忍所傷,君主只能選擇殘忍,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軍事權力來治國,而不是用一種“以善治國,普度眾生”的態(tài)度來治理民眾。因為馬基雅維利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他認為人總是自私和尋求自身利益的,是忘恩負義、不知回報、忘記自己被剝奪的財產(chǎn)和妻女比忘記殺父之仇要困難很多。
所以他說“一個合格的君主總應該秉承善道,但是到了必要的時候他也應該懂得如何做惡?!?/p>
所以,一個君主應該懂得掌握手中強大的權力,要懂得認識陷阱,設下陷阱,將國家和民眾玩弄于自己的手中。
三、崇尚武力,利用戰(zhàn)爭是首要治國手段
在當今時代大家都高舉“和平”。用和平作為號召力能吸引許多人的愛戴和支持,近期的美國**選舉“拉攏活動”上,和平絕對是各候選人的主題。幾乎所有偉大的愛國者都會說“i love peace”,但是武力,戰(zhàn)爭卻仍是當今世界政局上看似隱藏卻又確實存在的“**”。
從《君主論》中不難看出,馬基雅維利的思想中并不排斥戰(zhàn)爭,但他卻強調(diào)必須“師出有名”,這倒和我國歷來的戰(zhàn)爭思想不謀而合,他的書中寫道:“正義之戰(zhàn)三要素:王權的威信,正義的理由和正當?shù)囊鈭D。
”所以得以看出,馬基雅維利是不會放縱一些非正義的戰(zhàn)爭,他也認為對于民眾還是要以善征服,但是他卻同時強調(diào),為了維護君主的權利有些時候 “當人們不再相信的時候,就訴諸武力逼其就范”。
其實縱觀今日的時局,尤其是美國小布什,任內(nèi)先打阿富汗,再打伊拉克,一到選舉就急忙提醒國民世上還有****存在。其實小布什最應感謝拉丹他們一伙,要不是這長胡子老頭鬧出個“9。11”,小布什還要傷腦筋為戰(zhàn)爭找借口呢。
大家要知道,當初將小布什捧上**寶座的,是軍火商和石油企業(yè)。小布什為了感恩,哪能不“意思意思”,就打幾場仗唄。正為借口發(fā)愁,正巧拉丹發(fā)動了“9。
11”。布什高興得直拍大腿,馬上打阿富汗。打完了,軍火商高興了,可石油企業(yè)還沒油水呢,還瞪著小布什。
沒辦法,小布什只有故技重施,硬說伊拉克與基地有關聯(lián),又打了伊拉克。這下子,后臺們可皆大歡喜了。而那些在戰(zhàn)爭中死去的人們,包括他國的,本國的;還有那些無家可歸,家園被毀的無助的人們,小布什和后臺商人們是不大考慮的。
布什試圖做的不是操縱戰(zhàn)爭,而是找到發(fā)動戰(zhàn)爭的合理理由。即使他成為一些人批評的對象,每個人都會害怕他,因為他有權力。這跟馬基雅維里的思想是一致的。
四、君主的 “素質(zhì)”
在他看來,君主的職業(yè)只能是戰(zhàn)爭和軍事。除此之外,其他內(nèi)容也可以忽略不計。見他的書第14章
“君主除了戰(zhàn)爭、軍事制度和訓練之外,不應該有其他的目標、其他的思想,也不應該把其他事情作為自己的專業(yè),因為這是進行統(tǒng)帥的人應有的唯一的專業(yè)?!?/p>
他認為,這一項專業(yè)是所有為王者必須學習也必須精通的,他甚至給各位想成為君王的人指出一條“明路”:學習戰(zhàn)爭、軍事制度和訓練,讓你的腦袋里只有這些內(nèi)容,并且精通,你一定能成從普通老百姓一躍而高踞王位。此外,他認為君主的思想必須隨時關注軍事,特別是在和平時期。熟悉軍事知識和國家地理知識可以幫注軍主更好地了解自己國家的領土和如何布署軍隊。
同時,他也認為,就算是用武力來征服他人,軍隊的士兵也不是自己的盟友,就看他在書中第十二章中提及的:
“依我說,君主用來保衛(wèi)本國的軍隊,或者是他自己的軍隊,或者是雇傭軍、援軍,或者是混合的軍隊。而雇傭軍和援軍是無益的,并且是危險的,一個人如果以這種雇傭軍隊作為基礎來確保他的國家,那么他既不會穩(wěn)固亦不會安全,因為這些雇傭軍隊是不團結的,懷有野心的,毫無紀律,不講忠義,在朋友當中則耀武揚威,在敵人面前則表現(xiàn)怯懦。他們既不敬畏上帝,待人亦不講信義;毀滅之所以遲遲出現(xiàn)只是由于敵人的進攻推遲罷了。
所以你在和平時期被這些雇傭兵掠奪,在戰(zhàn)爭中被你的敵人掠奪。這是因為,除了一點軍餉,他們既沒有忠誠,也沒有任何其他理由把他們送上戰(zhàn)場,這不足以讓他們愿意為你犧牲生命。當你不打仗的時候,他們愿意為你打仗,但是如果有戰(zhàn)爭,他們會逃跑或離開。
”君主需要具備的最大素質(zhì)便是“軍事能力手段”,除此之外,其他都是不重要的。而對于別人的信任也是不必要的,信任一個人將讓你不斷對他仁慈,最后可能將自己的性命也奉上了。他在書中第七章中提及“公爵例子”有一句話表明了他的思想“如果任何人相信給以新的恩惠就會使一個大人物忘卻舊日的損害,他就是欺騙自己。
”他并不認為需要相信別人,而是用恩惠來引誘并控制別人。他不應該用恩惠來安撫曾經(jīng)受傷的人心,而應該斷絕對方一切報復的手段,其實簡而言之,便是讓所有他曾經(jīng)傷害的人消失。這也跟我國古代最有名的,最殘酷,最不近人情的刑罰“誅九族”有相同之處。
君主所具有的不是信任人的素質(zhì),而是一些令人依附他的“手段”。這種手段在《君主論》書中也提及:
“占領者在奪取一個國家的時候,應該審度自己必須從事的一切損害行為,并且要立即畢其功于一役,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時每日搞下去。這樣一來,由于不需要一再從事侵害行為,他就能夠重新使人們感到安全,并且通過施恩布惠的方法把他們爭取過來;反之,如果一個人由于怯懦或者聽從壞的建議不這樣做,他的手里就必需時時刻刻拿著鋼劍,而且他永遠不能夠信賴他的老百姓,而由于他的新的繼續(xù)損害,人民不可能感到安全。因為損害行為應該一下干完,以便人民少受一些損害,他們的積怨就少些;而恩惠應該是一點兒一點兒地賜予,以便人民能夠更好地品嘗恩惠的滋味。
”對于損害只能一次性,如果要長期侵害不如一次性趕盡殺絕,而恩惠卻不能一次過大,譬如能賞賜黃金萬兩改為千兩,下次繼續(xù)賞賜,恩惠一點一點地賜予能讓民眾時時刻刻惦記君主的好。這應該能算是一種抓住人心的手段吧?
君主論讀后感【篇8】
國王必須既有獅子的意志,又有狐貍的狡猾。為了實現(xiàn)政治目標,他可以為所欲為?!?/p>
————《君主論》
馬基雅維利出生在一個破碎的貴族家庭。由于家境貧寒,他幾乎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但是他的父親貝納爾卻嗜書如命,不惜血本設置了一間私人藏書室。它包含許多希臘和羅馬哲學家的書籍,一些修辭大師的著作,以及許多意大利利史卷。
正是這樣,馬基雅維利才能讀懂這些書,為以后的政治思想發(fā)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年輕的馬基雅維利參加了反對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起義,并在共和國首席秘書的支持下成為自由執(zhí)政委員會的十名秘書。他主要負責監(jiān)督國防和外交事務。正是這種外交手段使他能夠看到佛羅倫薩以外更廣闊的世界,并取得了他杰出的口才。
可是命運女神總是喜怒無常。西班牙軍隊占領了佛羅倫薩,共和國領導人相繼逃離,被驅(qū)逐的前統(tǒng)治者美第奇家族也返回了家鄉(xiāng)。馬基雅維利沒有和共和國領導人一起逃跑。
他留在佛羅倫薩,等待美第奇一家回來。他向美第奇家族祈禱,希望他繼續(xù)為國家服務,但事與愿違。美第奇家族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馬基雅維利逮捕入獄。
雖然經(jīng)過多方營救,他雖不在獄中卻也不能返回公共生活,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折磨。在接下來的14年里,他一直寫信給美第奇家族和教皇,以顯示他的忠誠。其中就有《君主論》這本書是獻給美第奇家族的領導者的。
可是都毫無音信石沉大海。在這漫長的14年當中,他白天勞作晚上讀書,就如中國古代賢士一般,或如性情曠達的中國古代文人墨客一般。在他臨終的最后一年,他終于獲得了美第奇家族的批準返回公共生活,可是這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大敗羅馬教皇,羅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羅倫薩人民推翻和驅(qū)逐,佛羅倫薩共和國恢復其統(tǒng)治。
然而,馬基雅維利再次被指控為叛徒,并再次被驅(qū)逐出公共生活。也就是在這一年,馬基雅維利凄慘去世。
400多年后,馬基雅維利的夢想逐漸實現(xiàn),意大利終于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就像許多著名的人物一樣。馬基雅維利在生前并不如他逝世之后出名。
因為大多名人都是預言家一樣的存在,他們的思想超前。并不是同一時代的人們所能認知的。
人們在后來漫長的時光當中,對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評價最多的便是這是一本充滿**言語的書,是受到惡魔的啟示后完成的書。但我想說的是,這本書不能稱為**,而是一本描述現(xiàn)實的預言書。人們是在400年后才開始熱議這本書的,所以往往大多數(shù)讀者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認知以及自身的時代背景所受教育來評價這本書,從而使得很多人對《君主論》這本書有所誤解。
在馬基雅維利時代,意大利還沒有完成統(tǒng)一,只是一個由城邦組成的小國。而亞平寧半島在英國、法國、西班牙這些強國的中間,封建**主義。沒有人會想到16世紀的意大利會是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
世界**中心在這個時候由地中海沿岸轉(zhuǎn)移到大西洋沿岸,經(jīng)濟收到嚴重影響,意大利版圖上還有五個小國家不停處于抗衡制約狀態(tài),**不穩(wěn)定,還受到強國的威脅。馬基雅維利作為一個額外的**,目睹了這種掠奪性的局面,也經(jīng)歷了一場大**。使得他希望國家統(tǒng)一,從而強大起來。
《君主論》中的很多觀點是基于“人性惡“的基礎上提出的,作者片面的把人性歸結為虛偽貪婪·自私自利·忘恩負義、損人利己,“人們?nèi)菀淄浉赣H之死而不易忘記遺產(chǎn)的喪失?!彼J為即使最優(yōu)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墮落,因為作惡事更有利于自己,講假話更能取悅于別人。人民具有服從權力的性質(zhì)。君主需要的是殘酷,而不是愛。
人要在獸中選擇獅子和狐貍,象獅子一樣殘忍,象狐貍一樣狡猾。君主不妨對行惡***常,不要因為殘酷的行為受人指責而煩惱;“慈悲心是危險的,人類愛足以滅國”。 馬基雅維里還指出:
國王必須能夠像狐貍一樣識別陷阱,他必須能夠像獅子一樣嚇唬豺狼。受人敬愛不如被人懼怕,“一個君主被人懼怕比起被人愛更為安全些”?!熬鲗θ藗円磹蹞崴麄?,要么除掉他們。
君主必須做一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瘪R基雅維里有句名言:
“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正確”,只要目的能實現(xiàn),任何手段都是正當?shù)?,保證事業(yè)成功才是君主的頭等大事。誠實、慷慨、忠誠和善良是值得稱贊的,但人類的條件不允許這樣做。
“一個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須知道視情況的需要使用或不使用這一手,也不必要因為對這些惡性的責備而感到不安?!币驗椤耙恍┦虑榭磥硎菒盒?,但是照辦了卻會給他帶來安全和福祉。
憑心而論,馬基雅維利不過是這些主張的收集整理和提煉研究和總結者,這些主張的原創(chuàng)和踐行者是歷朝歷代的君主和統(tǒng)治者們,政治活動中的爾虞我詐和殘酷無情與之相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在歷史上,即使是最偉大和最受歡迎的統(tǒng)治者也有著極其冷酷無情的一面。他們一切愛民愛民的行為,歸根結底都是為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而采取的措施。每一個君主心中都有一套御術,這是他們的秘密**。
有些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馬基雅維利是泄露天機者,他將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不加掩飾的曝于陽光之下,盡管他是集大成者,也注定了他不容于世的悲劇性結局。然而,馬基雅維利的歷史功績是不可否認的,他使“政治的理論”擺脫了道德,而把權力“作為法的基礎”,由此揭開了政治思想上新的一頁,他實現(xiàn)了政治學和倫理學、神學的徹底**,自此政治學研究開始以政治的典型形象——權力為研究對象和研究的出發(fā)點及最終目的。用馬克思對其的評價來說,他對政治理論的研究和觀察已經(jīng)脫離了道德的束縛,開始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而不是像前人一樣只從神學中得出國家的自然規(guī)律。
”正因為如此,馬基雅維利與古代、中世紀的政治觀念劃清了界限,成為近代政治學的奠基人。
君主論讀后感【篇9】
君主論《君主論》是主要研究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技術的政治著作,馬基雅維里將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準則和道德律令截然分開。他主張國家的權力,認為統(tǒng)治者在某些情況下不能考慮他的行為是否道德,只要這種方法是有效的,有利于他的統(tǒng)治。他明確主張,“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正確”。
君主應當在野獸中選擇獅子和狐貍,“由于獅子不能夠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貍則不能夠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須是一頭狐貍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 君主與其讓人尊敬,不如令人敬畏。此外,君主應絕對控制武裝精良和高素質(zhì)的軍隊。馬基雅維里認為雇傭軍是意大利所有災難的根源。
《君主論》這本書描述的是君主應該怎樣進行統(tǒng)治和維持,認為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并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認為君王在統(tǒng)治之時要以實力原則,不擇手段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它就好象是教我如何去做一個高深莫測的“壞人”——一個有領導魅力的管理者。
一個出色地管理者而非君王
德國的城邦非常自由,它們的村鎮(zhèn)居民也很少,它們總有辦法讓老百姓常年在那些事關城邦存亡和老百姓的行業(yè)中工作.它們的軍事素養(yǎng)也是聲名遠播,并有許多制度以保障這種素養(yǎng)。因此,一位擁有堅固得城邦.
并且不被人民怨恨的君主,就不會收到攻擊。一個孔武有力得君主總能克服這些困難,他會給臣民以希望,使他們相信災禍不會持續(xù)太久,他會使臣民對敵人的殘暴心生恐懼,他會把自己認為過于放肆得人巧妙得地控制住,此外,敵人來犯之時,定會再沿途燒殺搶掠,這時如果士氣高昂,決議抵抗君主就不該猶豫不決,由于君主得抗敵行動導致他們的房屋家產(chǎn)遭受毀損,這使君主有負于人民。所以,對于一位明君來說,如果通盤考慮了全部情況,只要不乏糧草,防守得當,再受困之時使人民自始至終保持意志堅定,使不難做到的!
依我看來讀這本君主論并不是說要當一個英明地君主,更多的是說去當一個出色地管理者,這對我學管理,我覺得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想上一段所從文章引出來的這一德國城邦的君主,他能把他的臣民引到同一陣線上,使他的臣民的思想上總是那么的堅定地站在他的一方!這就是他的厲害之處!
這也體現(xiàn)著他的領導魅力,這是我們所要學的!
《君主論》中至今閃耀的思想光輝
馬基雅維利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問題,首要前提便是對人自身的肯定。他強調(diào)人的作用,反對宿命論的消極世界觀。“許多人認為人類智慧是不能改變命運的,對此他們沒有必要費心勞神地干事業(yè),只能聽天由命、隨波逐流。
但是人類的主觀意志并非完全不頂用。其實命運主宰著我們一半的活動,而我們另一半的活動是由我們自己支配的” “命運就像一個女人,想要征服他就應該痛打她,將她擊翻在地” (第二十五章)??梢?,馬基雅維利并沒有否定命運(法)的作用,看到客觀規(guī)律和外部條件對社會和生活的制約,但他強調(diào)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他認為對待機遇也是如此,“機會使選擇的形式有了內(nèi)容。沒有機會,他們的意志力就沒有用武之地;而沒有意志力,機會只有徒然溜走”“所以,機會成就了這些人的偉業(yè),而卓越的才干使他們得以洞察機會,并利用這些機會,使祖國日益昌隆”(第六章)。馬基雅維利非常清楚機會與人自身能力之間的關系,強調(diào)兩者的結合。
它是當時一種絕對的人文主義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其次,馬基雅維利贊同這樣的發(fā)展觀: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才能成功。“一個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的君主,才會事業(yè)昌隆,反過來說,一個君主悖天行道,事業(yè)就會日薄西山”“我的結論是:命運千變?nèi)f化,人們往往墨守成規(guī);順應潮流者興旺發(fā)達,逆流而動者勢衰運退”。
我們今天講與時俱進,沒想到500年前,馬基雅維利早已參透了其中的道理。
此外,馬基雅維利主張居安思危,“君主不應對軍事訓練掉以輕心,而且在和平時期比戰(zhàn)爭時期更應注重這個問題”(第十四章)“我們那些享國多年后來又將其喪失的君主們不應去抱怨命運,而應歸咎于自己的庸碌無能。在和平時期從不思考可能的變故(風和日麗之時想不到暴風驟雨,這是人們共同的缺點)”(第二十三章),因而,他欣賞預見性,主張防微杜漸,“一個君主不能在災禍初露端倪時觀察入微,那就不是明智的君主,只可惜,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第十三章)。同時,馬基雅維利承認矛盾的普遍存在,主張趨利避害,“根據(jù)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人們在躲避一種不利因素時勢必會遇到另一種不利因素。
但謹慎的人知道如何區(qū)分不利因素的性質(zhì)并選擇危害性最小的不利因素以趨利避害”(第二十一章)
然而,在哲學的基本問題上,有人認為馬基雅維利陷入了唯心主義。但是,從《君主論》來看,我得出的結論是馬基雅維利是唯物主義者。我們都承認他是現(xiàn)實主義、功利主義的。
任何觀點都出自現(xiàn)實又回歸于現(xiàn)實,他也主張直面現(xiàn)實,拒絕幻想,“我的目的是給那些能夠理解它的人一些有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最好直面事物的現(xiàn)實層面,而非耽于對它的幻想。人們的實際生活與應當怎樣生活相去甚遠,一個人如果沉迷于應當怎樣辦,而將實際拋諸腦后,那他學會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自我毀滅”(第十五章)。他的歷史觀也是唯物主義的。有些人可能認為他過分強調(diào)人的主觀意志,這確實給人以種英雄史觀的感覺。但他并沒有忽視歷史客觀規(guī)律的作用。正如我在這一部分所說,他強調(diào)人的客觀規(guī)律、客觀條件和主觀意志的結合。
馬基雅維利
馬基雅維利最后的結局并不好過,落到為各方猜忌排斥的地步,在貧困交加、志不得伸中離世。他的愿望也是經(jīng)過了漫長的300多年才實現(xiàn)。為什么呢?
看《君主論》時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君主,看了馬基雅維利的書,會猶如守財奴發(fā)現(xiàn)金子一般欣喜若狂,但我絕不會重用馬基雅維利。他把人性把現(xiàn)實看的太透了。
這樣的一個臣子在身邊,就算他如何愛國、如何忠誠,都不能使我放下心來。我的想法是對的,伏爾泰一語道破:“因為他泄露了天機”“他從不對自己的思想加以掩飾,而把自己看透的權力政治中的權術和盤托出;他聰明絕頂,但還沒有聰明到善于隱藏自己的聰明并消除別人疑懼的地步”(《君主論》導讀)。
他的性格暴露和理想追求,使他無法順應或改造現(xiàn)實,也導致了他未能發(fā)揮才化的悲劇結局。但我認為這是他愛國主義和對意大利忠誠的結果。這位偉人是歷史的寵兒,但他也受到歷史的懲罰。上帝對每個人都公平。
(貌似有宿命論思想了)。
[1]“革新的記憶與原因,由于統(tǒng)治已經(jīng)年代久遠并且連綿不斷而消失了。”
一旦人們習慣了某種統(tǒng)治秩序,他們的反抗意識就會處于惰性狀態(tài)。這對統(tǒng)治者來說,是最安全的。而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辦法,一是封閉,二是“洗腦”。
統(tǒng)治者一方面對外界的消息進行嚴密封鎖,一方面則源源不斷地灌輸現(xiàn)行制度合理性的觀念,致使治下之民記憶缺失,認為現(xiàn)行的統(tǒng)治秩序就是天底下最理想最美好的政治模式,從而放棄了對更優(yōu)越的社會制度和更合理更公平的社會秩序的了解與追求。
[2]“對人們應當加以愛撫,要不然就應當把他們消滅掉?!?/p>
這句話完全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翻版,只不過聽起來更加令人膽戰(zhàn)心驚,不寒而栗。馬基雅維里指出:“誰是促使他人強大的原因,誰就自取滅亡。
”意思是說,對于威脅到統(tǒng)治安全的勢力,絕對不能心慈手軟,一定要心狠手辣,斬草除根;誰縱容自己的敵對
勢力,誰就為自己培養(yǎng)了掘墓人。馬基雅維里認為,這是一條“永遠沒錯或者罕有錯誤的一般規(guī)律”。是規(guī)律就得遵守,否則必遭懲罰。
[3]“所有武裝的先知都獲得勝利,而非武裝的先知都失敗了?!?/p>
暴力對維護君主的統(tǒng)治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馬基雅維里在《君主論》中,花了大量篇幅來闡述武力和軍隊的重要性。他認為,君主的“唯一專業(yè)”,就是思考戰(zhàn)爭、軍事制度和武裝訓練問題;軍事訓練在和平年代比在戰(zhàn)爭時期更值得注意;國家的主要基礎是法律和軍隊,沒有良好的軍隊,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軍隊,就一定會有良好的法律;當君主樹立的“信仰”對人們失去約束力量的時候,必須動用武力來說話,迫使人們就范。
武力使人類社會
的秩序產(chǎn)生了深刻變革,“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唐人皮日休這句話,我以為其精辟程度并不亞于馬基雅維里。
[4]“人們忘記父親之死比忘記遺產(chǎn)的喪失還來得快些?!?/p>
因為人本來就是邪惡的,在他們眼里,財產(chǎn)的得失比親人的生死更值得關注。這是一種“精彩”而刻薄的“性惡論”觀點?!毒髡摗防镉泻芏鄼嘈g,正是基于這種“性惡論”而提出來的。
君主必須比所有人都兇惡,這樣才能保證他的統(tǒng)治地位。拿破侖的“親密戰(zhàn)友”塔列朗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和拿破侖密謀發(fā)動“霧月政變”,最終卻出賣了拿破侖。塔列朗的人生信條是:
“與人為善便是惡,作惡多端才是善。”
[5]“君主必須是一頭狐貍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
君主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君主不是君子,但卻必須是偽君子。君主是人性和獸性的統(tǒng)一體,雖然干的是男盜女娼的勾當,但卻要裝出道貌岸然的樣子,“做一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
為了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擇手段。君主的一切行動,都必須以是否有利于統(tǒng)治為標準,如果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馬基雅維里對君主本質(zhì)的深刻理解,連君主都害怕。
這部獻媚之作,生前并沒有給他帶來好處,但在他死后四百多年,《君主論》卻被作為禮物獻給墨索里尼,并且在德國,成為希特勒施行專制極權統(tǒng)治的“思想奶娘”。
共產(chǎn)黨宣言
共產(chǎn)黨宣言主要內(nèi)容:
《共產(chǎn)黨宣言》誕生于1848年2月,全文共分為四章:資產(chǎn)者和無產(chǎn)者;無產(chǎn)者和共產(chǎn)黨人;社會主義的和共產(chǎn)主義的文獻;共產(chǎn)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tài)度。這四章是對馬克思主義主要思想的完整、系統(tǒng)、嚴密、漸進的闡述。它的誕生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道路。
哪些思想是《共產(chǎn)黨宣言》所要堅持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和1888年曾先后在《共產(chǎn)黨宣言》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貫穿《共產(chǎn)黨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chǎn)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fā),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因此人類的全部歷史(從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會解體以來)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統(tǒng)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這個階級斗爭的歷史包括有一系列發(fā)展階段,現(xiàn)在已經(jīng)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chǎn)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一勞永逸地擺脫一切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差別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進行剝削和統(tǒng)治的那個階級(資產(chǎn)階級)的奴役下解放出來。
了解了《共產(chǎn)黨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對于分析社會歷史,分析資本主義和資產(chǎn)階級,分析無產(chǎn)階級的歷史使命,對于堅持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都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確的,是馬克思主義應當堅持的。
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地位、觀點和方法,與時俱進,敏銳地把握時代、形勢和實踐的新變化,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的發(fā)展階段,在國際局勢發(fā)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曲折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環(huán)境下,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君主論讀后感【篇10】
只要結果是自己的目的,過程則視情況而定。
“當機運發(fā)生變化,而人們?nèi)匀活B固地堅持自己的方式時,如果它們協(xié)調(diào)一致,他們就會成功;如果它們不協(xié)調(diào),他們就會失敗。事實上,我這樣認為:大膽果敢勝于小心謹慎,因為機運之神是一個女人,想要制服她,就必須打擊她、壓倒她。我們可以看到,她寧愿讓大膽果敢的人而不是冷漠行事的人贏得。因此,同女人一樣,機運始終是年輕人的朋友,因為他們不那么小心謹慎,卻更加勇猛,能夠更加大膽地支配她?!?/p>
機運的擬人化有待商榷?!爸灰煤玫乜紤]一下人類事務是如何進展的,常常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事情的產(chǎn)生和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是上天絕對不希望對它們進行預防的。
如果我說在羅馬(在這里有如此大的德能、如此虔誠的信仰以及如此良好的秩序)發(fā)生了這種事情,那么它們會更頻繁地發(fā)生在缺乏上述事物的城邦或地區(qū),也就沒有什么好驚奇了。因為這一插曲對于說明上天在人類事務中的力量非常有用,所以提圖斯·李維以非常有力的字句詳盡地闡述了它……當提圖斯·李維說了上述所有這些混亂之后,得出結論說:“當機運女神不希望其強大的力量受阻時,她會蒙蔽人的心智到這樣一種程度”。
沒有什么比這個結論更真確了。因此,通常處于大不幸或大幸運境況下的人們不值得過多的贊揚或指責。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會看到,那些人之所以走向毀滅或者變得偉大,是因為上天賜予他們的某種巨大便利給予或者剝奪了他們成功地〔富有德能地〕采取行動的機會。
機運女神非常善于此道,當她希望完成偉大的事業(yè)時,她所選擇的那個人將具有如此大的勇氣和如此大的德能,以便他可以認識到她帶給他的那些機會。因此,以同樣的方式,當她希望實現(xiàn)重大的毀滅時,她就挑選那些會助成這種毀滅的人。如果有人可能抗拒這種毀滅,她就要么殺死他,要么剝奪他順利行動的一切手段。
這是極其真實的:人類能夠順從機運女神,卻不能對抗她;能夠編織她的紗線,卻不能折斷它們。但是,他們永遠不應該放棄,因為,既然他們不知道機運女神的意圖,而她走的道路迂回曲折且不為人所知,那么,他們應該始終抱有希望,既然有希望就不應該放棄,無論他們處于何種運道,無論他們遭遇什么樣的艱難困苦?!?/p>
“人應當嘗試一切事情,無所畏懼;上帝也喜歡強者,因為我們看到,他總是借強者之手來懲罰弱者?!备`鉤者賊,竊國者諸侯。歷史由各種勢力的博弈塑造,而最后獲取勝利的人可以書寫歷史,掩蓋最初的博弈。當然,爭斗、博弈一直在持續(xù),演化不會停止。
當大膽果敢沒有超越限度(近似廢話,因為限度有時事后才能確定)時,顯然比小心謹慎之人獲得更多。就考察現(xiàn)實來說,大多數(shù)人太小心謹慎了,這往往錯失良機,或許這該責怪演化環(huán)境賦予他的心性。在觀察太過狂妄而不判斷時機的人時,作文可以看到接下來可能的滅亡。
然而,就總體而言,小心謹慎或者說膽小怯懦的人太多了,這往往不利于滿足非常規(guī)的目的,這或許有助于基因的延續(xù)(演化論可以提供解釋)。
君主論讀后感【篇11】
14-17世紀是一個空前的思想解放時代。文藝復興已經(jīng)從星火逐漸發(fā)展為草原之火,燃燒著統(tǒng)治歐洲幾千年的**教文化和制度。就政治而言,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生動地反映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想和觀點。
馬基雅維利(1469-1527)出生在意大利福薩一個衰落的貴族家庭。他父親是個律師,家里只有一小塊房地產(chǎn)。1498年至1512年,馬基雅維利擔任佛羅倫薩共和國國務卿。1513年佛羅倫薩共和國被摧毀時,馬基雅維利被迫生活在農(nóng)村,過著貧窮的生活,開始專心寫書。
馬基雅維利學術淵博,多才多藝。他的研究興趣廣泛,在政治、文學、歷史、軍事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主要著作有《君主論》(又譯做《霸術》、《君王論》、《帝王論》)、《論提圖斯李維的前十書》(又譯做《論李維》、《李維十論》)、《兵法七卷》、《佛羅倫薩史》、《曼陀羅華》等。
除《君主論》以外,令他名聲斐然的還有《李維十論》中闡述的共和主義思想,然而,令馬基雅維利聲名鵲起的主要是《君主論》一書。
馬基雅維利的驚世之作《君主論》于1513年12月問世之后,就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論,影響了很多后世的政治家,他在書中的政治哲學理論被稱之為“馬基雅維利主義”,他也一度被斥之為“暴君的導師”,《君主論》也因此被列為**,直至19世紀70年代才得以恢復名譽。
《君主論》時逢統(tǒng)一的法國入侵四分五裂的意大利,馬基雅維利站在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作家的角度,憂心而焦慮地闡述統(tǒng)一國家和強力君主的重要性。他旁征博引,用26個章節(jié)論述自己的政治主張。
一、權術思想
人們對《君主論》的第一印象就是馬基雅維利的權術思想,中國人也總是會想到《資治通鑒》,內(nèi)容不外乎是治國之道,只不過時代背景的不同,內(nèi)容方式也會因之而有所不同。在文藝復興的背景下,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是一種非道德的政治理論。**在宗教世界中,神學占據(jù)正統(tǒng)和主導地位,宗教、政治、道德和倫理相互交融,因此不反對君主制的神授。馬基雅維利決心打破這種成見。
他致力于擺脫神學倫理道德的束縛,將政治和神學道德?lián)茈x開來,建立所謂“非道德的政治論”。他認為,君主的政治行為不應受到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而應以實際效果為原則?!耙粋€君主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須知道視情況的需要是否使用這一手或者不使用這一手。
”凡是有利于政治統(tǒng)治及權力獲得鞏固的事都是可行的,欺騙是君主在政治生涯中第一等重要的事情,由此馬基雅維利進一步分析君主如何應用人性和獸性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君主論》第十八章中講到,因為世界上存在兩種斗爭方法,一種是通過法律,一種是通過武力。前者是人類特有的手段,后者則是野獸所特有的,由于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故而有時必須借助于后者,“如果君主必須掌握運用野獸的方法,他應該必須同時效仿獅子和狐貍”,“君主必須是一只狐貍以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陷阱,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于嚇跑豺狼”,也就是聰明的君主要善于采取暴力和欺騙相結合的方法,才能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
除此之外,馬基雅維利還提到,君主應當對外經(jīng)常做弱小鄰邦的保護者,同時對內(nèi)必須保護公民的私人財產(chǎn),他特別告誡統(tǒng)治者不要強占他人的財產(chǎn), 否則會招致人民的憎恨而導致滅亡, 因為“人們忘記父親之死比忘記遺產(chǎn)的喪失還來得快?!?/p>
2、軍事思想
馬基雅維利在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闡述自己的軍事思想,這與他個人的經(jīng)歷有關,他曾經(jīng)組建過“國民軍”,對博爾賈也贊不絕口。兵民是成功之基礎,馬基雅維利極不贊同當時意大利普遍采用的雇傭軍、援軍制度,“除雇傭軍外,外國援軍是另一類沒有益處的軍隊”,“如果外國援軍打了敗仗,受援者跟著倒霉;如果他們打了勝仗,受援者就有可能成為外國援軍的俘虜”。如果沒有好的軍隊,就沒有好的法律。同時,如果有一支好的軍隊,那里就會有好的法律。
所以他迫切希望建立自己國家的國民軍,這樣才能完善國家機器,進而建立強大統(tǒng)一的意大利。
除了戰(zhàn)爭、軍事制度和軍事訓練外,君主不應該有其他的目標和想法,也不應該把心思用于研究其他的事情,因為軍事藝術理應是統(tǒng)治者的唯一藝術,“這門藝術的效力,不僅能夠使天生為君主的人保持住自己的地位,還多次使平民出身的人登上君主之位”,反之,如果君主沉湎于安逸生活,較少考慮軍事問題時,他就會亡國。在這里我們能看到古今之外的治國之術異曲同工之處,即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君主任重而道遠,他肩負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安危興衰,所以他必須時刻學習和經(jīng)營著自己的權力和權術,他必須時刻避開獻媚者,必須知道殘酷與仁慈,以及被愛戴和被畏懼哪個更有利。
3、統(tǒng)一思想
馬基雅維利引用彼特拉克的詩句來吶喊:“反暴虐的力量,將拿起槍,戰(zhàn)斗不會太長!因為古人的勇氣并沒有在意大利人心中消逝。
”外敵的入侵,國內(nèi)的四分五裂令馬基雅維利憂心匆匆,命運的不濟讓他也倍感惆悵,唯有付諸情感于文字中,急切地呼喊君主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我難以表達,在那些備受外國蹂躪的地方,人們懷著怎樣的熱愛和對洗刷國恥的渴望,人們抱著多么堅定的信念,滿懷赤誠,飽含熱淚來歡迎這位救世主!......請你那顯赫的王室,懷著從事一切正義事業(yè)所需要的勇氣和希望,擔當起這個責任”,這種迫切的吶喊時至今日都能讓我們感到馬基雅維利對時局的憂慮,對挽救民族危亡的渴望,即使他有多么偏激,但至少,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者,他對統(tǒng)一國家的渴望如同他的那些爭議頗多的思想,同樣不摻雜矯情,真真實實地擺在世人面前,他敢說,他就是坦蕩的。
我們習慣于從宏觀的角度看待事物之間的一般聯(lián)系,也習慣于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觀察事物的具體特殊性,所以有不同的看法。對于《君主論》和馬基雅維利主義也總是眾說紛紜,他的思想觀點曾被徹底打入深淵,也曾被大肆追捧,逝者如斯,相信《君主論》的精髓永遠發(fā)揮著它的積極作用。
君主論讀后感【篇12】
14.15.憑心而論,馬基雅維利不過是這些主張的收集整理和提煉研究和總結者,這些主張的原創(chuàng)和踐行者是歷朝歷代的君主和統(tǒng)治者們,政治活動中的爾虞我詐和殘酷無情與之相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在歷史上,即使是最偉大和最受歡迎的統(tǒng)治者也有著極其冷酷無情的一面。他們一切愛民愛民的行為,歸根結底都是為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而采取的措施。
每一個君主心中都有一套御術,這是他們的秘密武器。有些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馬基雅維利是泄露天機者,他將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不加掩飾的曝于陽光之下,盡管他是集大成者,也注定了他不容于世的悲劇性結局。然而,馬基雅維利的歷史功績是不可否認的,他使“政治的理論”擺脫了道德,而把權力“作為法的基礎”,由此揭開了政治思想上新的一頁,他實現(xiàn)了政治學和倫理學、神學的徹底分裂,自此政治學研究開始以政治的典型形象——權力為研究對象和研究的出發(fā)點及最終目的。
用馬克思對其的評價來說,他對政治理論的研究和觀察已經(jīng)脫離了道德的束縛,開始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而不是像前人一樣只從神學中得出國家的自然規(guī)律?!闭驗槿绱?,馬基雅維利與古代、中世紀的政治觀念劃清了界限,成為近代政治學的奠基人。
君主論讀后感【篇13】
《君主論》是一部政治哲學史。它的語言簡單易懂,但思想深刻獨特;它的文章短小精悍,但是實真實;它的推理簡單深刻,給讀者很大的思考空間;它的思維清晰明了,給讀者一個非常清晰的版面設計。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的有些表述深受詬病,例如君主應狡黠如狐,也要兇猛如獅;如果限制君主講誠信的條件不存在,那么君主就沒有必要守信用,同時君主也不能一味的守信用,要學會隨事而變;如果君主想自己的王國能長期穩(wěn)定,那么君主不能只會行善,也要學會作惡,但是不能為民眾輕視,更不能為民眾痛恨等,但是我確認為他的思想似一把匕首,深刻剖析了君主的內(nèi)心;他的語言如一雙眼睛,敏銳洞析了君主的行為。
《君主論》是一部深深扎根于現(xiàn)實土壤的哲學著作,文章中的語言犀利,露骨的展現(xiàn)了自己的思想,語言很少加以修飾,就是通過事例來證明自己思想的正確性。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言辭懇切地告誡君主要學會居安思危,關注內(nèi)憂外患;君主要學會用人和遠離諂媚者,主君要樹立自己在民眾中的權威性。作為一部對世界有著重要影響的作品,在中世紀,這部作品受到時代背景的限制,但在一定程度上,它突破了時代的藩籬,對政治發(fā)展的思路有了新的、獨到的見解。
據(jù)說,這是人類歷史向科學研究邁出的嚴肅一步,是人類智慧在政治、思想方面最精彩的表現(xiàn)。我認為這是人類理性與實踐的結晶,打破了神學的思維困境。
《君主論》從三個方面布局全書,它講述了王國的獲得、王國的維持與管理及王國的衰落,思路清晰的展現(xiàn)自己對“主君”的思考。正如b.羅素所言:
“《君主論》旨在從歷史及當代大事中,發(fā)現(xiàn)出那些國王如何取得、如何保有以及如何喪失之道?!痹谥v述王國取得的時候,他列舉了世襲的王國、混合式王國、教會國王、市民王國等王國類型,在世襲王國中,他認為國王要謹守成章,不逾定制,乃長久治理之道。在混血王國,他認為君主有兩件事要注意:
一是徹底斷絕和消滅舊統(tǒng)治者的血統(tǒng);二是不改變舊習俗。在公民王國里,他認為這是普通人和貴族利益的博弈,可能有三種情況:絕對**、絕對自由或相對混亂。
為了維護王國的權力,首先,他認為國王應該建立自己的常備軍,而不是依賴雇傭軍或其他國家的增援。他們是無用的,甚至是危險的。就國王自身而言,他要慷慨與吝嗇兼有,要殘暴與寬厚兼有,要失信與守信兼有,同時要學會在適當?shù)臅r候表現(xiàn)出適當?shù)男愿?,國王不能一味的追求賢惠與善良,可以說馬基雅維利的思想與柏拉圖《理想國》中所強調(diào)的賢人治國理念背道而行,或許這就是現(xiàn)實土壤中開出的思想花蕾。同時君主要學會想賢人請教,但是不能失去自己的權威,他只能允許臣民在自己同意的前提下獻言或者國王可以與上層的少部分智囊團自由交流,君王的旨意不斷更改,結果會被人輕視。
君主要學會遠離諂媚者,牢牢掌握軍隊的權力。
同時,他還闡述了不同君主以不同方式獲得王國的不同特點。對于君主失去自己的王國,他說:“絕不應該埋怨命運,而應該責怪自己的疏忽與無能。
”如果君主想要長守疆土,他就要努力的完善自己,善用人才,控制人民。最后,他告訴我們要學會與命運抗爭。人們不小心去冒險,因為命運是女人。如果你想殺她,你必須打她,虐待她。如果一個人能夠隨時代與環(huán)境之變易而變易其本性,那么他從來的佳運便不會背棄他了。
這句話給了我很多靈感。即使生活讓我傷痕累累,我也會用一個更堅強的我來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我們不能片面地理解馬基雅維利。在政治方面,馬基雅維利提出了三個問題:目的、手段和權利。
政治上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民主獨立、安全和妥善安排的憲法。他很深刻的透析了政治的發(fā)展問題。
再我的心里,馬基雅維利是一位杰出的實踐理論家,他的理論絕不會是空穴來風,他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寫出一部思想的巨著。他的政治倫理思想擺脫了道德的束縛,在思想殿堂里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奔跑。但是《君主論》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它是也給美第奇家族的諂媚書,馬基雅維利渴望自己被重用,書中不可避免有些思想是順應統(tǒng)治者,不能完全表現(xiàn)自己的真實思想。
第二《君主論》不能完全擺脫時代的限制,中世紀的思想家尚未認識到人性的力量,書中一味地強調(diào)君主要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而不擇手段,忽視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性,暗淡了人性的光輝。我沒有理由去評判一個大家的作品,我只是在袒露的我的想法,讀完《君主論》和《理想國》,我陷入了矛盾的困境之中,一種是基于理想的現(xiàn)實主義著作,而另一個是基于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作品;這也預示人類對政治追尋的腳步不會停止,我們要站在路人的肩膀上去眺望更遠、更高的政治理想。
劉慶2016年4月27日
君主論讀后感【篇14】
可以說這本書與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在談《君主論》之前先說一下尼科洛·馬基雅維利,在此之前也稍有耳聞。我發(fā)現(xiàn)在馬基雅維利的個人介紹中提到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很有意思的是1498年馬基雅維利出任佛羅倫薩共和國第二國務廳長官,后又兼任共和國執(zhí)政委員會秘書,1512年美第奇家族推翻共和國復辟后因一起反對美第奇家族的政治密謀蒙冤入獄,獲釋后隱居莊園,《君主論》和《論蒂托·李偉的最初十年》就寫于這一時期。在他晚年,他曾擔任美第奇政府的官員。1527年,美第奇政府垮臺后,他被驅(qū)逐出境,同年去世。
馬基雅維利把《君主論》獻給美第奇家族的掌權人以求一官半職?!毒髡?》被稱為邪惡的圣經(jīng),是很多君主的的床頭或身上必備書
馬基雅維利被認為是西方思想史上遭受最多批判的最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對政治生活的道德基礎產(chǎn)生了重大的威脅。說實話,對《君主論》一書我并沒有十分深入的研讀,所以也只能淺顯的談些個人的看法。
現(xiàn)在我就自己很感興趣的幾點談一下感想。雖然他的很多觀點不符合現(xiàn)代思想的觀點。但我讀下來,不適的地方還算少。
君主應該成為一個慷慨的人還是吝嗇的人?在《慷慨與慳吝》這章中馬基雅維利就很坦率地講到“為了不過多的掠奪百姓,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為了不是自己陷于窮困潦倒而被人們所輕視,為了不是自己變成敲詐勒索之徒,君主不應該介意招致吝嗇的名聲,因為這是他能夠繼續(xù)統(tǒng)治的惡德之一。”我想這樣的惡德比所謂的慷慨真的是要好得多了的。
歷史上似乎很少有因為吝嗇而導致下臺的君主,反而那些慷別人之慨的最后很多都走向了橫征暴斂貪婪而被推翻的下場。中國就有太多這樣的事例,那些沉醉在聲色中的帝王君主哪個不是慷慨極致呢?所以,似乎慷慨并不能使君主永遠保住王位,但吝嗇卻不能使君主保住王位。
在二十三章中,馬基雅維利談到了怎樣避開諂媚的人。這似乎是出于他想從洛倫佐·美第奇那里得到一個職位的愿望。他說到“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論它來自哪里,都必須產(chǎn)生于君主的賢明,而不是良好的忠言產(chǎn)生于賢明的君主。
”我特別贊同這句話。在以前學唐代歷史的時候,講到開元盛世,就有唐太宗與魏征的故事,魏征這樣的忠臣固然難得,但恐怕太宗更算是難求的明君了吧!我一直認為英明的君主是前提,因為君主有主動權。
要想國家治理的好主要還是看君主自身的,不管說是明智也好還是英明也好,這種品質(zhì)是偉大的君主不可或缺的。
在談到君主應該如何守信時,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的正確態(tài)度是在有利或不利的時候守信。君主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了他的多重性格。
君主不是君子,但卻必須是偽君子。君主是人性和獸性的統(tǒng)一體,雖然干的是男盜女娼的勾當,但卻要裝出道貌岸然的樣子,“做一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為了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擇手段。
君主的一切行動,都必須以是否有利于統(tǒng)治為標準,如果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一個英明的君主是要找到愿意上當受騙的人。這與很多國家所謂的愚民政策似乎有著某種切合點。
《殘酷與仁慈、愛人愛戴與被人畏懼的比較》一章中馬基雅維利講到“使人們畏懼君主,他應當做到:即使不能贏得人們的愛戴,也要避免人們憎恨他?!卑褖氖陆唤o奴才去辦,而好事則留給自己來做,人們就會覺得,君主總是好的,只是奴才把事情搞砸了。
歷史上“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有趣現(xiàn)象,大多得益于這種高明的籠絡術。犧牲幾個貪官污吏,借以保證君主統(tǒng)治的體制安全,這就是“清官政府”、“好皇帝政府”的奧妙所在。要有唱紅臉與白臉的分工。
他的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我想起了歷史上君主的鼎盛時期,比如乾隆時期的貪官和王公。這么聰明的君主怎么能讓這樣的貪官橫行幾十年呢?雖然我不知道當時君主的思想和考慮,但我在這里只能看到一點路。
馬基雅維利說:“關于人類一般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為難、追逐利益的。”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馬基雅維利是一個性惡論者,這也是他認為違反道德的統(tǒng)治不可避免的真正根源。
因此君主治國不一定恪守道德。知道什么時候做狐貍什么時候做獅子是君主成功的關鍵,也是所有政治藝術的秘密。英明的君主知道何時該仁慈,何時該殘酷。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孔。在這一點上,我相信即使你沒有掌權,你也會自動成為這個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支持者。
他同時表示,雖然君主沒有必要具備各種傳統(tǒng)美德,但要顯得具備這些品質(zhì)是非常必要的。直白的語言,難怪連君主都不能坦然面對。正如德國哲學家利奧·施特勞斯所說“加入我們承認,我們傾向于同意關于馬基雅維利傳授邪惡這個老派的簡樸的觀點的話,那么我們不會是在危言聳聽;我們只會使得我們自己暴露在敦厚質(zhì)樸或者至少是無害的嘲諷面前。
”有時候事實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更傾向于傳播另一種在他們自己看來是美好的追求,不可否認,盡管我們有時放棄了它,但自由的選擇總是會讓我們選擇那些看起來高尚的東西。喜歡,我們喜歡聽一些流口水的歌,但是如果你問我們哪首歌更優(yōu)雅,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如何回答。
以上是我看完《君主論》以后一點小小的感想。讀完這本書后,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馬基雅維利的觀點??磿Y合它的歷史背景,《君主論》產(chǎn)生有它很大的歷史淵源,當然在現(xiàn)在也是有很大借鑒意義的,特別是在很多人都在反思儒家文化是否使中國孱弱這個問題上,《君主論》值得一看。
當然,請先不要看太多對它的評價。
最新君主論讀后感
作文是我們學生生涯中必不可少的話題,寫作文可以把虛擬的想象變成筆尖上的文字。平時積累大量素材,寫作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引經(jīng)據(jù)典,如何讓學生愛上寫作?小編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最新君主論讀后感,更多相關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君主論讀后感 篇1
馬基雅維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課耀眼的明珠,他在人類歷史讓第一次將政治學和倫理學區(qū)分開來,《君主論》是他的主要作品,成書于1513年,當時梅迪奇成為弗洛倫撒的主人,馬基雅維利被免去了一切職務,他賦閑在家寫了<;君主這本書,并將其獻給梅迪奇以求一官半職,但是這并沒有讓梅迪奇對他產(chǎn)生多少好感,最后馬基雅維利憂郁而死。
《君主論》在歐洲的政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當時的歐洲這處在一個歷史的交替時期,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破企鵝的需要政治上的突破以維護自身利益。這一時期,封建領主制度即將崩潰,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開始形成,教會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開始淡化。作為那個時代的君主也迫切的需要一個政治理論上的引導,所以《君主論》符合了當時的歷史發(fā)展的需要。
《君主論》對歷史上和當時的事件進行了精辟的分析和總結,論述了君主國都是以何種形式的來,如何維持,以及君主如何統(tǒng)治自己的軍隊,大臣,如何處理國家間的關系等。但是,由于馬基雅維利寫作《君主論》的出發(fā)點并不是站在一個理論領導者的角度來訴說,而是欲通過此書以換取一官半職,在書中不免有些偏頗的言論。不過,這并不影響整書的歷史價值。
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不自然的從哲學方面論述了國家改革的客觀性,他說“隨著統(tǒng)治年代的久遠并且連續(xù)不斷改革的記憶以及造成改革的原因也不是會被遺忘消失,因為買次改革總是會為下一次變革留下再次進行的條件?!瘪R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的發(fā)展就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改革時不能避免的。當然馬基雅維利并不是這個出發(fā)點,他認為作為君主要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就要確立自己的政治文化與思想在人民的大腦處于主題地位,在一個新的執(zhí)政者上臺的時侯首先在政治文化層面上樹立一面旗幟,其他的政治文化,社會文化要在這面旗幟下去運作,這樣人們曾能愿意接受他的領導,服從他的管理。
當然,這也應該是在新政權建立時給予人民一定物質(zhì)利益的前提下。從當時的歷史來看,馬基雅維利捍衛(wèi)資產(chǎn)階級獲得的政治利益,反對改變現(xiàn)狀。
在二戰(zhàn)后兩極對抗的格局下,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競爭將這一思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競爭雙方向自己的人民表明他們的政治制度時最優(yōu)越的時候,改變就意味著死亡。人民的國家榮譽感,安全感也在這個政治思想下變得穩(wěn)固強化。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國家廣播電視臺成為主要的攻擊目標,是政治思想斗爭對整個戰(zhàn)爭形勢的影響。
國家之間的競爭在意識形態(tài)競爭越來越激烈,
兩極分化格局結束后,政治體制的滲透已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高度警覺。
馬基雅維利說:作為一個君主,如果只有善會滅亡,君主必須像狐貍一樣狡猾,像獅子一樣兇猛。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人們普遍認為人性是忘恩負義的、易改變的、不可信的,人們?yōu)榱俗约旱睦娑弑M所能。
因此,作為君主,保持政權穩(wěn)定是第一位的,無論是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都是一種手段。在國際舞臺上,外交能力的較量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對外政策的對抗。君主外交政策的靈活性如同狐貍一樣狡猾,他洞察不可預策的國際形勢,使他能夠在復雜的國際關系中生存下來。不過韜光養(yǎng)晦的政策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是有用的,在關系到國家根本利益,關系到國家主權的時候,強硬的外交立場時必須的,對待敵人要像獅子般兇狠。
“對人們應當加以愛撫,要不然就應當把他們消滅掉?!?/p>
這句話完全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翻版,只不過聽起來更加令人膽戰(zhàn)心驚,不寒而栗。馬基雅維里指出:“誰是促使他人強大的原因,誰就自取滅亡。
”意思是說,對于威脅到統(tǒng)治安全的勢力,絕對不能心慈手軟,一定要心狠手辣,斬草除根;誰縱容自己的敵對勢力,誰就為自己培養(yǎng)了掘墓人。馬基雅維里認為,這是一條“永遠沒錯或者罕有錯誤的一般規(guī)律”。是規(guī)律就得遵守,否則必遭懲罰。
“所有武裝的先知都獲得勝利,而非武裝的先知都失敗了。”
暴力對維護君主的統(tǒng)治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馬基雅維里在《君主論》中,花了大量篇幅來闡述武力和軍隊的重要性。他認為,君主的“唯一專業(yè)”,就是思考戰(zhàn)爭、軍事制度和武裝訓練問題;軍事訓練在和平年代比在戰(zhàn)爭時期更值得注意;國家的主要基礎是法律和軍隊,沒有良好的軍隊,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軍隊,就一定會有良好的法律;當君主樹立的“信仰”對人們失去約束力量的時候,必須動用武力來說話,迫使人們就范。
武力使人類社會的秩序產(chǎn)生了深刻變革,“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唐人皮日休這句話,我以為其精辟程度并不亞于馬基雅維里。
“人們忘記父親之死比忘記遺產(chǎn)的喪失還來得快些?!?/p>
因為人本來就是邪惡的,在他們眼里,財產(chǎn)的得失比親人的生死更值得關注。這是一種“精彩”而刻薄的“性惡論”觀點?!毒髡摗防镉泻芏鄼嘈g,正是基于這種“性惡論”而提出來的。
君主必須比所有人都兇惡,這樣才能保證他的統(tǒng)治地位。拿破侖的“親密戰(zhàn)友”塔列朗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和拿破侖密謀發(fā)動“霧月政變”,最終
終卻出賣了拿破侖。塔列朗的人生信條是:“與人為善便是惡,作惡多端才是善。”
“君主必須是一頭狐貍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p>
君主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君主不是君子,但卻必須是偽君子。君主是人性和獸性的統(tǒng)一體,雖然干的是男盜女娼的勾當,但卻要裝出道貌岸然的樣子,“做一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
為了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擇手段。君主的一切行動,都必須以是否有利于統(tǒng)治為標準,如果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馬基雅維里對君主本質(zhì)的深刻理解,連君主都害怕。
這部獻媚之作,生前并沒有給他帶來好處,但在他死后四百多年,《君主論》卻被作為禮物獻給墨索里尼,并且在德國,成為希特勒施行專制極權統(tǒng)治的“思想奶娘”。
“君主務必把擔待責任的事情委諸他人辦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自己掌管?!?/p>
馬基雅維里認為,如果君主不能贏得人民的愛,他至少應該避免引起人民的仇恨。把壞事交給奴才去辦,而好事則留給自己來做,人們就會覺得,君主總是好的,只是奴才把事情搞砸了。歷史上“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有趣現(xiàn)象,大多得益于這種高明的籠絡術。
犧牲幾個貪官污吏,借以保證君主統(tǒng)治的體制安全,這就是“清官政府”、“好皇帝政府”的奧妙所在。要有唱紅臉與白臉的分工。
“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論來自任何人,必須產(chǎn)生于君主的賢明,而不是君主的賢明產(chǎn)生于良好的忠言?!?/p>
這段話的言外之意是,君主永遠都是正確的。即使這種權利被別人發(fā)現(xiàn),也只能通過國王的口說出來。世界上有不少“永遠正確”的東西,實質(zhì)就是權力正確。
任何人的智慧勞動成果,都可以貼上權力標簽,集中到君主一個人身上,以此樹立君主的威信——所謂“權威”,不過如此。
馬克思說,政治是一種科學和藝術,可以有規(guī)律地概括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君主作為最大的政治主體,就是要團結自己同盟者打擊敵人?!毒髡摗氛褪且粋€政治藝術體現(xiàn),馬基雅維利基于自身政治目的,夸大的直白讓那個時代的君主無法接受,但它仍然時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君主論讀后感 篇2
一本真正的好書理應這樣
尼克羅.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是資產(chǎn)階級國家學說的代表之作,是一部毀譽參半的作品,同時也是一部不可不讀的經(jīng)典名著。這本被稱為**的圣經(jīng)的書,是許多君主的床頭或身上必帶的書,其實,這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必看的一本書,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君主,這本書中的許多觀點都適合我們?nèi)粘5纳睢?/p>
這是一本真正的好書。
下面,讓我們用看一本人生哲學的眼光來看一下這本偉大的著作——《君主論》。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本書的簡介,該書論述了君主應該如何進行統(tǒng)治和維持,認為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并依靠殘暴和訛詐取勝。認為君主在統(tǒng)治時要以實力原則,不擇手段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同時要效法狐貍和獅子,有狐貍的狡猾,獅子的兇猛。上述是原書的簡介,接下來讓我們用人生哲學或者說是成功學的眼光看一下這幾句話。
首先,每個人都要懂得發(fā)展自己,個人能力是所有人立身于社會的資本,只是擁有能力,在這個社會上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學會用最合適的方式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同時,要擁有狐貍那樣的智慧和獅子那樣的勇氣,這樣才能立身社會。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主體,領略書中的人生哲理。
一、《君主論》對不同類型的君主國做了明確的區(qū)分:如世襲君主國、混合君主國、依靠自己武力和能力獲得的新君主國、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運而獲得的新君主國、世民君主國和宗教君主國等等。它啟發(fā)了執(zhí)政的君主如何借鑒其他國家的歷史經(jīng)驗,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的君主政體。
這無疑是君主建國之初首先考慮的原則。
這段話告訴我們,人有許多種,有的人是富二代,有的人是窮二代,但是,有些人后來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新富,有些人靠運氣獲得成功,有些人純粹是啃老本。但你想成為你想成為的那類人時,你應該參考一下那些已成功人的經(jīng)驗,再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成長成自己真正適合的那類人。也許我們大多數(shù)人現(xiàn)在不是我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但是只要我們愿意做到并付出自己的努力,我們肯定會得到回報。
因此,成功的第一部分是制定明確的目標。
二、君主立國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要把基點放在自身的力量上,凡是這樣做的,日后保持自己的地位,就沒有多少困難。這是馬基雅維利鞏固其權力地位的第二條原則。
其實,我們做人也理應這樣,要成功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方能獲得成功,取得我們的地位,這樣做,才能沒什么困難的保持自己的地位。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正是自私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所以,靠人不如靠己,只有自己的能力才是自己的力量,別人的終歸是別人的,可借用不可完全信賴。歷史上通過別人獲得成功最終又歸于失敗的歷史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我們要成功就要努力,就要靠自己的能力。
三、《君主論》赤裸裸地將君王的政治行為和倫理行為截然分開,直言不諱地否定一般公認的道德。它認為,人們必須認世到世界上有兩種戰(zhàn)斗方式,一種是使用法律,另一種是使用武力。前者是人類特有的理性行為,后者是動物行為。
面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前者常常使人無法跟隨自己的心,迫使人們訴諸后者。這就要求君王必須懂得如何善于運用野獸的行為進行斗爭,做君王的如果總是善良,就肯定會滅亡,他必須狡猾如狐貍,兇猛如獅子。獅子不能防御陷阱,狐貍不能抗拒豺狼,所以,君主做狐貍是要發(fā)現(xiàn)陷阱,做獅子是要嚇走豺狼。
這段話似乎有點片面,但其中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以來,有句老話說國王被敵人打敗了。縱觀歷史,每個成功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我一直信奉性惡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當可以為惡且事后可以偽善時,大多數(shù)人都會去做。
歷史是由勝利者(我們從歷史中了解的道的人)撰寫或控制的。所以我們可以假設歷史上有些人是虛偽的。不過,我們當前是法治社會,個人力量面對國家機器的時候猶如螳臂當車,但是,我們?nèi)钥梢酝ㄟ^一些合法但不合理的方式去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個人,如果太善良,會被社會淘汰的。
這就要求我們要像狐貍一樣狡猾,像獅子一樣兇猛,或者像狐貍一樣聰明,像獅子一樣勇敢。在生活中,我們做事時不能只憑借一腔熱血,我們需要深思熟慮后通過合適的方式去做,然后,當我們遇到任何難題時,我們都不應該當時我們的信心,我們的勇氣,堅定地一直走下去,我們一定會成功。
四、《君主論》主張一個君主為了達到自己的事業(yè)或統(tǒng)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惡名,應該大刀闊斧,使用暴力手段解決那些非用暴力解決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義,倫理道德可以拋棄不管,因為目的高于手段。當守信是好事時,國王應該守信。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時,或者原來自己守信義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對不能,也不應當遵守信義。
它還告訴君王:“必須學會將這種品格掩飾好?!北仨毩晳T于混充善者,做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目的高于手段。對這句話,我是非常贊同的。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捉老鼠都是好貓。
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采用什么方式,只要你成功了,人們就會認同你。這個社會有時如此簡單:弱者吃強者,是這生存。
人們永遠看不到結果,看不到你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手段。但是,我們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規(guī)的方法解決問題,卻不能像真正的君主那樣不顧社會倫理道德,畢竟我們處于國家統(tǒng)治之下而不是統(tǒng)治國家。即使我們能像一個真正的君主那樣去做,我們也需要掩蓋它,因為社會更喜歡偽君子而不是真正的人。
五、《君主論》還主張君主應當顯得虔信宗教。使宗教在國家中占有顯要的地位,這并不是因為宗教的真實性,而在于它是聯(lián)系社會的紐帶?!毒髡摗分嘘P于教會王國的論述中指出:
“教會王國在取得政權以后,便受到宗教習慣的保護,這種君王不需要有軍隊,因為他們有人心所不能企及的崇高大義所支持?!彼麄冿@然是由上帝所樹立,也是由上帝所把守著,如果輕易地對它加以評論,那就是狂妄無知的行為。
這段話并不是說我們真要信奉宗教,而是說我個人都要有信仰,有追求,這種信仰不只包括宗教,還包括科學,某個偉大人物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但當我們有信念和追求,我們的心就會充滿力量,我們將是不可戰(zhàn)勝的。同時,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底線,做一個有原則的人,這樣才能被社會接受。
心中有力量、堅持到底的人,即使沒有突出的才華,也會受到尊重。
六、在政治手段問題上,馬基雅維利認為,用注定要失敗的方法去追求某個政治目標是徒勞的,即使為了一個很好的目的,也必須要選擇能夠?qū)崿F(xiàn)它的手段。手段問題不應與最終的善惡有關,而應以純科學的方式處理。成功的意義是實現(xiàn)目標,不管它是什么。
假若世界上有一門“成功學”,專門研究惡人的成功,肯定會和研究善人的成功做得同樣好。因為**的成功案例比圣人的成功案例多,有時更多。如果這門學科建立起來,對圣賢和惡人都同樣有用,因為一旦圣人參與政治,他們就必須像惡人一樣,希望自己能成功。
這段話初步理解,好像是說圣人參政后會像惡人那樣,為達目的不則手段,希望自己成功。事實上,這段話告訴我們,無論善惡,都有值得學習的東西。不止在政治方面,各行各業(yè)總有一些我們界定的善人和惡人,拋開善惡不談,本質(zhì)上他們都是成功的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成功之道。
因此,我們應該虛心學習,設定目標,然后向所有能幫助我們成功的人學習。最后,我們會成功的。
如果一本好書,每個人讀來都有自己的理解,那這就是一本好書,《君主論》就是一本真正的好書。這本書中的許多觀點歷經(jīng)近五百年仍舊不過時,給我們以醍醐灌頂?shù)母杏X。我從人生哲學或成功學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它給了我很多啟發(fā),使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穩(wěn)。
這是一本真正的好書。
君主論讀后感 篇3
君主論與領導藝術
——讀馬基雅維利《君主論》有感
每一位君主都有一套深藏不露的帝王之術,那是他們秘而不宣的“管理藝術”。我很佩服馬基雅維利,他很勇敢,勇敢地把君主深藏于心的帝王之術暴露于陽光之下。層層剝落,使這些隱藏的東西充分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同時他也是務實的,能夠正確的看待這些被世人所不齒的“壞東西”。我們應該感謝馬基雅維利的勇敢,他肯定了君主的霸權,為這些未被承認的主導藝術提供了理論基礎。
現(xiàn)代的領導藝術是什么,我認為就是領導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管理”技巧和方法。正是因為它的**性質(zhì),這種管理方法被應用導藝個非常藝術的名字-領導藝術。這樣的領導藝術是得不到人性本善論者的認可的,但它卻是一套非??尚幸卜浅S斜匾念I導方法,也是由于這種可行性,使之在黑暗之處被運用的風生水起。
許多人對馬基雅維利的這套“領導藝術”是存在誤解的。許多沒有讀過原著,道聽途說的人把馬基雅維利的這套方法概況為“不擇一切手段,實現(xiàn)自我目的”,這種說法是存在誤解的。馬基雅維利雖然主張可以采用“惡行”
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但是這樣的“惡行”不是經(jīng)常性的手段,而是具有條件的,是要在適當?shù)那闆r下“妥善采用”的。引用書中的內(nèi)容來說就是“如果可以把壞事稱為好事的話,妥善使用的意思就是說,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爾使用殘暴手段,除非它能為臣民謀利益,其后決不能再使用?!?/p>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制理論與現(xiàn)代領導藝術有許多共同之處。君主制理論的**也為現(xiàn)代領導藝術提供了許多借鑒。
書中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到第十一章的內(nèi)容中,馬基雅維利論述了君主國的種類以及獲得君權的方式。君主制包括世襲君主制、混合君主制、公民君主制和教會君主制。獲取君主國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通過自己的能力和軍隊獲得;依靠他人的軍隊和幸運獲得;依靠**之道獲得。其中,通過自己的能力和軍隊獲得的君主制最為穩(wěn)定。書中這樣寫道“最不倚靠幸運的人是保持自己的地位最穩(wěn)固的人。
”依靠別人的能力和幸運取得的君權是不穩(wěn)固的,原因在于這兩者都是變化無常,毫不穩(wěn)定的。
馬基雅維利的論述為我們現(xiàn)代領導藝術提供了借鑒。作為領導者,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用自己的魅力贏得別人的認可,才能穩(wěn)住自己的位置。如果你依靠別人的力量或運氣走上領導崗位,總有一天你會落馬的。
因此,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雄心勃勃的青年,我們應該在地上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不是在該學習的階段,去尋求其他的手段一蹴而就。也不要抱著迷信的心理,相信星座運勢或者普卦算命,真的以為自己是大富大貴命,不需要努力也能獲得成功,畢竟天下沒有無回報的付出。
第二部分從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馬基雅維利主要論述了軍隊的類型和君主的責任。軍隊的種類包括自己的軍隊、雇傭軍、援軍和混合軍隊。除了軍事責任,君主不應該有其他責任。君主也應該考慮和平,即使在和平時期也要備戰(zhàn)。一是采取行動,二是思考。
馬基雅維利認為,雇傭軍和增援部隊是沒有幫助和危險的,只有擁有自己的軍隊才是穩(wěn)定的。
在這個問題上,也讓我想到了現(xiàn)代領導藝術。在這里,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軍隊姑且看成是領導下屬的秘書之類的人物,或者是自己非??粗氐珔s又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東西。在領導決策中,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依靠力量都放在他們身上,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考慮,反倒會被這些“謀士”牽著鼻子走。
如果你依靠雄心壯志的力量,不講忠誠,這樣的依賴會把你自己置于危險之中。
關于馬基雅維利對君主在軍事方面責任的論述,我是不贊同的。但是如果把這樣的想法放到馬基雅維利的生活時代,我是沒有質(zhì)疑的,正如領導學里的方格理論,每個領導者在不同的時期都應該具備不同的“技能”,而這樣的技能在不同的時期會發(fā)揮相應的巨大作用。在這一點上,如果把這樣的考慮放在現(xiàn)代的領導理論中的話,是十分不合時宜的,現(xiàn)代的領導者都講究綜合素質(zhì),領導者可以在某一方面特別精通,但卻不能對其他方面的素質(zhì)一竅不通。
作為領導者們就是要有全方位的才能,既要有十分強的溝通能力,也要有強大的工作能力,更要有巧妙迎合上級的技巧等等。
第三部分是從第十五章到第二十三章。作者討論了君主如何維護國家。在涉及褒貶、慷慨與吝嗇、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與使人畏懼、是否守信、遭人鄙視與憎恨等方面,君主應該以國家利益和人民立場為重,為維護國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價。就國內(nèi)而言,明智的君主應當急民眾之所急,賞罰分明;就君臣而言,親賢臣,遠小人;就國際而言,敵友分明,立場堅定;這樣才能夠贏得尊重,維持國家運行,甚至繁榮發(fā)展。
“一個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良好的事,并且知道視情況的需要與否使用這一手或者不使用這一手?!瘪R基雅維利對“世人特別是君主受到贊揚或者受到責難的原因”這段內(nèi)容的論述個人認為是十分經(jīng)典的。君主有較高的地位,所以他有引起贊揚或責難的品質(zhì)。
“君主必須有足夠的明智遠見,知道怎樣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國的的惡性,并且如果可能的話,還要保留那些不會使自己亡國的惡性,但是如果不能夠的話,他可以毫不躊躇地聽之任之?!倍覜]有必要為那些惡行的責備而感到不安。
現(xiàn)代社會的領導也是如此。正是因為他們的立場,他們的行為才會暴露在公眾面前,所以無論你做什么,都會受到致責和贊揚。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自己的立場。
領導者的目標是實現(xiàn)組織目標。只要目標實現(xiàn),就不會造成重大事故或社會問題,值得自我肯定。沒有必要因為利益損害者的責難而感到愧疚,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領導者必須站在戰(zhàn)略層面上,為大局著想,切不可被雞毛蒜皮的小事所牽絆。
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人都自以為鶴立雞群,自以為自己很有個性,完全不必理會世俗的眼光,對于這部分人,我們所講的理論就不能適用了。
第四部分也就是第二十四章到第二十六章的內(nèi)容,馬基雅維利從歷史的角度,以意大利為例,分析了其過去、現(xiàn)在的國家和政治,并勸告當時的君主爭取意大利的解放。這部分有關于“命運”的論述是很精彩的,“命運也就是時勢,如果一位君主的行為符合時代的特性,他就會昌盛,反之就會敗落?!?/p>
對于現(xiàn)代的領導者而言,要站在戰(zhàn)略層面上不僅要從全局利益考慮,還要從長遠考慮。從長遠考慮,也就是要順應時勢,把握時代的特性?!耙粋€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的君主,才會事業(yè)昌隆,反過來說,一個君主悖天行道,事業(yè)就會日薄西山”。
跟不上時代的領導者,是要被時代所拋棄的,我相信這個道理沒有誰會不清楚,在這里就不多做論述了。
馬基雅維利的論述很經(jīng)典,我也被深深折服。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馬基雅維利不過是這些主張的收集整理和提煉研究的總結者,這些主張的原創(chuàng)和踐行者是歷朝歷代的君主和統(tǒng)治者們,政治活動中的爾虞我詐和殘酷無情與之相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歷史上那些即使是最偉大最受人民擁戴的統(tǒng)治者也有其極端冷酷無情的一面,他們所作出的一切親民愛民的舉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而采取的手段而已。
每一位君主心中都有一套帝王之術,那是他們深藏心底秘而不宣的利器,有些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馬基雅維利是泄露天機者,他將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不加掩飾的曝于陽光之下,盡管他是集大成者,也注定了他不容于世的悲劇性結局。
馬基雅維利為我們開啟了思考問題的另一途徑,他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如果把政治學課本上的滿紙道德仁義和社會理想比作陽光和清風,那么馬基雅維利的觀點就好比一場激烈的暴風雨,你可以說那糟透了,但事實上我們總是離不開這糟糕的暴風雨?;蛟S,這正是因為世界上仍有大片讓陽光和清風無奈的陰霾還存在的緣故吧,該是有場大風把他們吹散了p>
哲政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學
季勇瓊***
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君主論讀后感 篇4
《君主論》這本書共有二十六章。其內(nèi)容基本涵蓋了君主制權力的形式、管理和維護。
第一部分論述了君主政體的類型及其實現(xiàn)途徑。君主制包括世襲,混合,公民和教會。 獲得君主制的方法包括:
通過自己的軍隊和能力獲得,依靠他人的軍隊和運氣獲得,通過犯罪。可以說,通過自己的軍隊和能力獲得的君主國最為牢固,作者對君主國權力的**進行了深入分析,教讀者如何對當時的形勢和權力分布進行分析,并協(xié)調(diào)這些力量。
第二部分論述了軍隊的類型和君主的責任。軍隊包括:增援部隊、混合部隊、雇傭軍和他們自己的部隊。
從政治角度看,任何軍隊都代表著一定的利益集團,軍隊為自己的實質(zhì)性領導服務。所以,要讓軍隊效忠,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軍隊,其他的軍隊都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礎之上,無法反應和執(zhí)行君主的意志。在軍事方面,英明的君主應該:
我們應該重組軍隊對士兵的訓練,考慮戰(zhàn)略,閱讀歷史,并分析成敗。
第三部分論述了君主如何維護國家。在涉及褒貶、慷慨與吝嗇、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與使人畏懼、是否守信、遭人鄙視與憎恨等方面,君主應該以國家利益和人民立場為重,為維護國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價。就國家而言,英明的君主應該是人民急需的,獎懲分明;就君臣而言,親賢臣,遠小人;就國際而言,敵友分明,立場堅定;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尊重,維護國家運轉(zhuǎn),甚至繁榮發(fā)展。
第四部分,作者從歷史的角度,以意大利為例,分析了其過去、現(xiàn)在的國家和政治,并勸告當時君主爭取意大利的解放。這部分有關于“命運”的精彩論述,“命運也就是時勢,如果一位君主的行為符合時代的特性,他就會昌盛,反之就會敗落?!?/p>
在這里我想談談我對這本書的一些看法。
1.君主應該是一個慷慨的人還是一個苦難的人?
僅從詞性上看,作為一國之君必然應該是位慷慨的人,但是看了馬基雅維利的分析,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君主慷的其實都是他人之慨,君主沒有個人收入,他憑什么慷慨?中國古話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便是君主的慷慨。
慷慨如果拿捏不當?shù)脑捑蜁鹈裨?,那么君主之位自然就坐不安穩(wěn)了。隋煬帝“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不較多”,因為他太慷慨了,人民實在受不了了,紛紛造反,慷慨的君主沒逃過慘死的命運。馬基雅維利說:
“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話,對于吝嗇之名就不應該有所介意”。如果慷慨不能使我穩(wěn)定,那么吝嗇的名字呢?
2。君主應該是個殘忍的人還是善良的人?
一個想流芳百世的君主肯定希望自己留下一個仁慈的美名,可是在馬基雅維利心中,殘酷從某種角度來說才是真正的仁慈,“他比起那些由于過分仁慈,坐視發(fā)生混亂,**,劫掠隨之而起的人說來,是仁慈得多了,因為后者總是使整個社會受到順還,而君主執(zhí)行刑罰不過損害個別人罷了”。這不僅是我想起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是一個軍事奇才并且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但是早年貧窮慘痛的經(jīng)歷讓他不信任**,尤其是對**深惡痛絕,明朝開國初期,朱元璋為了整頓官風甚至制定了**超過60兩就判處死刑的法律,因為這條法律而被砍頭或鋃鐺入獄的不計其數(shù),甚至有一屆新科學子全部被削官的記錄,按說建國伊始官風應該比較清明,可是明初的**之風卻屢禁不止,這不禁讓我懷疑馬基雅維利的觀點,朱元璋執(zhí)行刑罰難道不夠嚴苛嗎?我認為,這恰恰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太多是不夠的。
君主是應該嚴厲,但是在大多數(shù)時候他應該表現(xiàn)出他仁慈的一面讓他的臣,他的民都有安全感,朱元璋恰是因為太嚴厲,有時候許多****并不是為了個人受益,像民族英雄戚繼光,,對于這種作為君主就應該放過,而朱元璋卻一概論處,這才是屢禁不止的原因啊。君主說不清,國家怎么能穩(wěn)定?因此,殘酷的君主可能不會像馬基雅維利所認為的那樣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穩(wěn)定。
當有人阻礙甚至威脅到安穩(wěn)的統(tǒng)治時,就應該狠下心來抓住時機將對手鏟除,最好能短時間內(nèi)一次性消滅干凈,而不是長時間的一個接著一個的消滅,不然社會長時間被白色恐怖所籠罩,無法正常生產(chǎn)生活,阻礙國家發(fā)展不說,群眾也很可能造反。而短時間殘酷,在人們心目中一時間會產(chǎn)生巨大的震撼甚至恐懼,但人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財產(chǎn)和生命安全,其他不太相關的少數(shù)人的生命財產(chǎn)的喪失,隨著時間的推移,便會淡忘。所以很長痛不如短痛。
3、君主是受人愛戴好呢還是被人敬畏好呢?
馬基雅維利認為被人敬畏好。因為冒犯我愛的人比違背我害怕的人容易。那么依次類推,人民反抗一個他們愛戴的君主比反抗一個他們敬畏的君主要簡單多了,道理是對的,一個不會給人帶來威脅感的君主在外界逼迫的情況下是最容易被他的臣民首先拋棄的,在和平的時期,這樣的君主會給人安詳?shù)母杏X,可是在戰(zhàn)亂時期呢?
同樣,在和平的時候,一個令人敬畏的君主或許會讓人惶恐不安,但是他同樣可以坐穩(wěn)江山,而在戰(zhàn)亂的時候,這樣的君主會讓他的人民覺得自己會被保護,因為我們有一個讓人生畏的王,他的臣民會思量背叛他要付出多少的代價,所以不會輕易的背叛,所以亂世出梟雄而英雄總是死于梟雄手下,因為他們太容易被人先放棄。皇帝自古稱孤道寡,只是被敬畏的了。雖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我想這和時代,和君主的能力也是有關系的,只要實在承受范圍內(nèi),鬧革命掉腦袋的事還是少有人干的。
君慈而思反,因為君主沒有底線的包容著,君苛而安,因為代價太大能忍則忍。馬基雅維利說,被愛是基于他人的意志,而被恐懼則是基于君主本人的意志,這是關鍵。
以上就是是我對《君主論》這本書一些淺薄的想法。
君主論讀后感 篇5
馬基雅弗里沒有想到的
吳婧基礎08法醫(yī)
馬基雅弗里沒有想到的
呼和浩特010110
摘要:因為作者著書的原因和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導致《君主論》本身具有局限性。而對馬基雅弗里個人對很多事物的認識也不能茍同。因此對這本書的可讀性我表示懷疑。
關鍵詞:局限性哲學認識矛盾
一、簡介
《君主論》是討論君主國是什么,它有什么種類,怎樣獲得,怎樣維持,以及為什么會喪失的一部書籍。
二、感想
1、《君主論》的局限性
、因著書原因而來的局限性
馬基雅維里寫這本書是為了引起君主的注意。當然,我并不否認所有的文章都是為了求官而寫的。許多偉大而杰出的人也寫下了這方面的作品,寫下了深刻而真誠的思想。
這些人無論是以什么目的寫文章都是在負責的說話。而馬基雅弗里不是這樣,他的說法中看不到他的真誠思想,他教唆君主“要有些獸性”的話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他沒有考慮到。
馬基雅維里聲稱,他完全是為了君主,他應該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為了君主。但是他并沒有這樣做。
首先他沒有完全為君主著想。如果他想到君主,就不能給君主寫這樣一篇赤裸裸的文章。他把君主可能會使的手段和伎倆都公之于眾,還用最**的想法解說君主各種做法的原由,讓君主再也不能使用。
用了會被看輕會被唾棄,不用又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按馬基雅弗里的說法不用就會亡國。他讓一個君主左右為難。君主又怎么會因為一個讓自己左右為難的文章而中用這個寫文章的人呢?
其次,他沒有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他不明白人民根本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他把百姓當作了傻瓜。
他說,只要一個人作弊,總能找到愿意被騙的人。他說只要君主看起來有道德。君主應該偽裝好自己。
他不知道人們的眼睛是明亮的。即使把戲不錯,很多人都會上當受騙,但一個人的覺醒可以燎原!即使這個國家的大多數(shù)人都能被君主欺騙,君主怎么能依靠這群傻瓜來對付那些能看穿他的聰明人呢?
如何能保證這些被你欺騙的臣民不會被伎倆更高的人騙去成為別人的臣民別人的力量?相信人容易欺騙是一種自我欺騙。他不了解人民,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談
、在時空方面的局限性
因為《君主論》是為了當時的君主出謀劃策的的小冊子當然不會面面俱到,書中所涉及到的問題都是當時當?shù)氐木骺赡軙龅降膯栴}。書中用來證明他的觀點的例子也是當時歐洲發(fā)生的事情。
例如,他認為世襲君主制比新建立的君主制更好,因為他生活的時期。馬基雅弗里想不到當一個君主國世襲統(tǒng)治到將近三百個念頭的時候所面臨的問題比一個新建的君主國要多得多。馬基雅維利沒有想到當時君主制面臨的問題:
全國因安逸而懈怠,到處都是急需要改進卻依舊按照著習慣辦,因為所有人都懶于改變,松散而不景氣,荒淫而無危機感,以危為安。一個發(fā)展到及至的君主國,一個看似繁榮卻不堪一擊的君主國,一個世襲到疲倦的君主國是那時的歐洲的馬基雅弗里想不到的。
另一個例子是,馬基雅維里認為君主除了在戰(zhàn)爭中接受軍事訓練之外,不應該有其他客觀的思想和職業(yè)。一個忽視軍事能力的君主征服了一個國家,一個精通軍事能力的人可以贏得一個國家。這是因為當時的歐洲國家非常小。一個國家只有一個統(tǒng)帥,統(tǒng)帥是君主。
因此,馬基雅維里認為,作為一個將軍,君主必須注重軍事能力的培養(yǎng),有了軍事能力,就會有一切。但這個說法是具有局限性。眾所周知,項羽的軍事能力是高超的。劉邦沒有什么軍事能力,但他的士兵不如他的將軍。
這是馬基雅弗里想不到的。
此外,馬基雅維里認為,一個國家不可能生活在兩條法律之下。他不會想到澳門和香港的局勢。
2。馬基雅維里的哲學思想值得商榷
①、對道德的認識。
馬基雅為歷認為,人們對道德的追求一直是約束他人,而不是要求自己。他錯了,他不知道為什么要講道德,他不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他不知道道德是為了王子自己。
他還曲解了君主有時做不道德事情的原則。說到道德,君主就不再講道德了。那是因為生活可以說更多的道德。這樣的不講道德大家會理解會原諒是因為這個君主平時積的道德。
這并不像馬基雅維利所想的那樣,是因為君主對人民的欺騙和君主對人民的信任從他的偽裝中被偷走。信任和原諒是竊取不來的,只要存在那便是真有資格得到的。君主不是想不講便不講,而是不得以才那樣做的。
不是騙取而是不得以。心里基礎不同即使做出同一件事人民也會瞧得很清楚。裝是不會長久定會被識破,時間越久越危險。
②、對武的認識。
馬基雅維里認為真正熱愛和平的人會悲慘地死去,所以君主應該熱愛軍事。事實上,真正熱愛和平的人必須懂得武術。軍事的意意是為了和平?!拔洹弊值脑馐峭V箲?zhàn)斗。
因為只有有強大的軍隊,其他國家才能停止對你動武的念頭,從根本上遏制戰(zhàn)爭。軍事不應該是為了侵略和擴張。無論侵略擴張的軍隊有多強大,都會被打敗。
③、對分寸的認識。
馬基雅弗里認為殘酷和仁慈是需要并存在一個君主身上的,也就是說他認為一個君主最好是同時被愛戴被畏懼的,如果只能選其一的話他認為更應該選擇殘酷也就是選擇被畏懼!我想他是這么說的,因為當時有太多懦弱的君主,所以善良可以被認為是冒犯。如果當時有更多的**君主,就會有人像馬基雅維里強調(diào)殘酷一樣,呼吁寬恕。
什么樣的背景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需求。不是說君主是善良還是殘忍,只要適合當時的背景就行。不是馬基雅維利在說選擇殘酷是更安全的。 在殘酷的時代,殘酷只能強加于您的對象。
安不安全在于合不合適。不管我們選擇哪一個,我們都不應該走極端。我們應該在殘酷和善良之間把握一個適當?shù)钠胶?,這時時合時代背景的。在慷慨與吝嗇是間也是這樣,馬基雅弗里認為如果是自己的錢應給節(jié)約,如果是百姓的錢別人的錢應該毫不吝嗇甚至不留余力的表示慷慨。
如果一味拿別人的錢慷慨誰會把你當朋友,只能那自己的錢撐起慷慨的樣子。所以馬基雅維里認為君主應該選擇吝嗇。即使是擔著惡名也要選擇吝嗇。
但是一個吝嗇的君主,誰會認為值得為他工作呢?總自己享有而不犒賞將士甚至餓著凍著將士,誰能保證這些將士不會來強搶你逼你慷慨?能贏得感激的慷慨不做卻要等著被迫的沒人領情的慷慨去作?
一味慷慨不知節(jié)約固然是不對的,但以為吝嗇君主靠誰來幫自己?一個好的君主必須介于仁慈與殘忍、慷慨與吝嗇之間。如果只有一個君主能夠?qū)崿F(xiàn),他就不是一個好君主。不管哪一個丟失了,都是一個缺陷和致命的。
3、《君主論》為什么出名
因為他說了別人不敢說的話。。人們會景仰冒死進諫的忠勇之士,但卻會唾棄顛倒黑白為惡人辯護的律師雖然他維護了那個惡人的申辯權。而在西方,即使是這樣的反道德書籍也會因為其激烈的評論而流傳至今。
就是不涉及道德的部分里,他的“國家以人民為基礎才可以堅固”的理論在有“以人民為基礎比如在泥沙上筑窩”這樣諺語的國家里才會引起轟動,而一直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國度里當然擊不起思維浪潮。他的好多論斷的依據(jù)都是人的本性是**的,人會比忘記父親的死更難忘記財產(chǎn)的丟失。而這些論斷在“士可殺不可辱”并且最大的侮辱就是父親被辱的國度里當然是不成立的。
三、評論
我認為《君主論》這本書的可讀性令人質(zhì)疑。很多顯而易見的道理作者都沒有想到??偸峭崆鷮σ患檬碌睦斫?,比如君主的力量、道德和技能。
他一邊把正確的正義的事情解讀成**,另一邊卻在鼓勵著君主們那樣去做。他告訴大家君主是**的才能長久,卻還奢望一本說君主不能做好人的書讓君主喜愛從而認可他提拔他。馬基雅維里在我看來充滿矛盾,他對許多哲學問題的理解不值得提倡。
結束語我認為《君主論》在政治學術方面的觀點具有局限性,在浩瀚的學術著作中只能是一本很渺小的冊子,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做一本行政學學者的必讀書?!毒髡摗吩谡軐W問題上的認識有問題,要想從中參考對國家和軍事的理解應當慎讀。在寫作方面,我們不應該以這本書為榜樣,用不負責任的話來引起人們的注意。
參考文獻:
《行政學之研究》
《漢書》
《公共行政學》
《領導力》
《行政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