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發(fā)布時間:2023-05-05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10篇。

寫教案是教師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教案可以提升自主學習和競爭意識,他們團結(jié)協(xié)作、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也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我們?nèi)绾尾拍軐懗龇蠈嶋H情況的教案呢?或許你需要"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這樣的內(nèi)容,請閱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1

一、學習目標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驟,并能熟練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過討論、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和容易產(chǎn)生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

二、重點: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去分母法則的正確運用。

三、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解方程:(1);(2)2(x-2)-(4x-1)=3(1-x)

2、回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及每一步的依據(jù)

3、(只列不解)為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積極植樹造林,原計劃每天植樹60棵,實際每天植樹80棵,結(jié)果比預計時間提前4天完成植樹任務,則計劃植樹_____棵。

(二)學生自學p99--100

根據(jù)等式性質(zhì),方程兩邊同乘以,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這樣在方程兩邊同時乘以,去掉分數(shù)的分母的變形過程叫做。依據(jù)是

(三)例題:

例1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依據(jù)

去括號,得依據(jù)

移項,得依據(jù)

合并同類項,得依據(jù)

系數(shù)化為1,得依據(jù)

注意:1)、分數(shù)線具有

2)、不含分母的項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討論:小明是個“小馬虎”下面是他做的題目,我們看看對不對?如果不對,請幫他改正。

(1)方程去分母,得

(2)方程去分母,得

(3)方程去分母,得

(4)方程去分母,得

通過這幾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歸納小結(jié)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嗎?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是:

1.依據(jù);

2.依據(jù);

3.依據(jù);

4.化成的形式;依據(jù);

5.兩邊同除以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得到方程的'解;依據(jù);

練一練:見P101練習解下列方程:(1)(2)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解:去百分號,得同學看看有沒有異議?

四、小結(jié):

談談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以及解帶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五、課堂檢測:

1、去分母時,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乘以各個分母的_____________,從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時,每一項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別是不含分母的項,注意含分母的項約去分母分子必須加括號,由于分數(shù)線具有

2、解方程(1)2x+5=5x-7(2)4-3(2-x)=5x(3)=3x-1

(4)=+1(5)

六、作業(yè)

P102:3,10.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2

學習目標

1. 會設未知數(shù),并利用問題中的相等關系 列方程,且正確求解

2. 會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工程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一 元一次方程解決 實際問題

難點:探究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

教學流程

師生活動 時間

復備標注

一、 復習:

解下列方程:

1.9-3y=5y+5

2.

二、新授

例5 整理 一批圖書,由一個人做要40小時完成?,F(xiàn)在計劃由一部 分人先做4小時,再增加2人和他們一起做8小時,完成這項工作。假設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體應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這里可以把總工作量看做1。思考

人均效率(一個人做1小時完成的工作量)為 。

由x人先做4小時,完成的工 作量為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時,完成的工作量為 。

這項工作分兩 段完成,兩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為 。

解:設先安排x人工作4小時。

根據(jù)兩段工作量之和應是總工作量,得

.

去分母, 得 4x+8(x+2)=-1701

去括號,得 4x+8x+16=40

移項及合并同類項,得

12x=24

系數(shù)化為1,得 X=-243.

所以 -3x=729

9x=-2187.

答:這三個數(shù)是-243,729,-2187。

師生小結(jié):對于規(guī)律問題,首先找到各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根據(jù)問題找等量關系,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解方程,解答實際 問題。轉(zhuǎn)化為方程來解決

例4 根據(jù)下面的兩種移動電話計費方式表,考慮下列問題。

方式一 方 式二

月租費 30元/月 0

本地通話費 0.30元/月 0.40元/分

(1)一個月內(nèi)在本地通話20 0分和350分,按方式一需交費多少元?按方式二呢?

(2)對于某個本地通話時 間,會出現(xiàn)按兩種計費方式收費一樣多嗎?

解:(1)

方式一 方式二

200分 90元 80元

350分 135元 140元

( 2)設累計通話t分,則按方式一要收費(30+0.3t)元,按方式二要收費0.4t元。如果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一樣,則

0.4t=30+0.3t

移項,得 0. 4t -0.3t =30

合并同類項,得 0.1t=30

系數(shù)化為1,得 t=300

由上可知,如果一個月內(nèi)通話300分,那么兩種計費方式相同。

思考:你知道怎樣選擇計費方式更省錢嗎?

解后反思:對于有表格實際問題,首先讀清表格提供的信息,再根據(jù)問題找等量關系,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問題的解.也就是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

歸納: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如下

三、鞏固練習:94頁9、10

四、達標測試 :《名?!?5頁1.2.3.

五、課堂小結(jié):

(1) 這節(jié) 課我有哪些收獲?

(2) 我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六、作業(yè): 課本第94頁第9題 學生作業(yè),教師巡視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在學生解答后的講評中圍繞兩個問題:

(1)每一步的依據(jù)分別是什么?

(2)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先讓學生讀題分析規(guī)律,然后教師進行引導:

允許學生在討論后再回答.

在學生弄清題意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規(guī)律,設一個未知數(shù),表示其余未知數(shù)

學生獨立解方程方程的解是不是應用題的解

教師強調(diào)解決 問題的分析思路

學生讀題,分析表格中的信息

教 師根據(jù)學生的分析再做補充

學生思考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解答,進行規(guī)范分析和解答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3

一、目標:

知識目標:能熟練地求解數(shù)字系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 不含去括號、去分母)。

過程方法目標:經(jīng)歷和體會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重難點:

重點:學會解一元一次方程

難點:移項

三、學情分析:

知識背景:學生已學過用等式的性質(zhì)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較熟練地用等式的性質(zhì)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預測目標:能熟練地用移項的方法來解一元一次方 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一頭半歲藍鯨的體 重是22t,90天后的體重是30.1t,藍鯨的體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實踐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 看誰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兩邊同時加上 得 解: 6x ? 2=10

移項得 6x =10+2

即 合并同類項得

化系數(shù)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規(guī)律可尋?可以討論

2 .移項的概念: 根據(jù)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可以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 ,這樣的. 變形叫做移項。

看誰做得又快又準確!千萬不要忘記移項要變號。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觀察并思考:

①移項有什么特點?

②移項后的化簡包括哪些

(三)嘗試應用 ,反饋矯正

1.下列解方程對嗎?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項得: 3x =4+5 移項得:-x= 5+7

合并同類項得 3x =9 合并同類項得 -x= 12

化系數(shù)為1得 x =3 化系數(shù)為1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四)歸納小結(jié)

1.今天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簡便的寫法?

2.要注意什么?

3. 解方程的 一般步驟是什么?

4.. (1) 移項實際上 是對方程兩邊進行 , 使用的是

(2)系數(shù) 化為 1 實際上是對方程兩邊進行 , 使用的是 。

(3)移項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課本習題4.2第二題

2.家作:評價手冊4.2第二課時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的重要數(shù)學模型。

2.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標準形式,會通過移項、合并同類項把方程化為標準形式,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方程轉(zhuǎn)化為標準形式。

難點:解方程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解方程:9x+3=8+8x

2(1)上面解方程的過程中,每一步的依據(jù)是什么?

(2)什么叫移項?移項要注意什么?

(3)2-4x+6+5x=8,變形為:-4x+5x+2+6=8,是不是移項?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動腦筋:

某實驗中學舉行田徑運動會,初一年級甲班和丙班參加的人數(shù)的.和是乙班參加的人數(shù)的3倍,甲班有40人參加,乙班參加的人數(shù)比丙班參加的人數(shù)少10人,你能算出乙班參加校運會的人數(shù)嗎?

觀察你解方程的過程,原方程做了哪些變形?

形如ax=b(a≠0)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_____形式。

2訓練

(1)解方程:①11x-2=8x-8,②

(2)下列方程求解正確的是()

A-2x=3,解得:x=,B解得:x=

C3x+4=4x-5解得:x=-9,D2x=3x+1,解得x=-1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方程的轉(zhuǎn)化

例1已知x=-2是方程的解,求m的值。

例2若方程2x+a=,與方程的解相同,求a的值。

2實踐應用

例3甲倉庫有某種糧食120噸,乙倉庫有同樣的糧食96噸,甲倉庫每天賣出糧食15噸,乙倉庫每天賣出糧食9噸,多少天后,兩倉庫剩下的糧食相等?

例4百年問題:我們明代數(shù)學家程大為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一個人趕著一群羊在前面走,另一個人牽著一頭羊跟在后面,后面的人問趕羊的人說:“你這群羊有一百只嗎?”趕羊人回答“我再得這么一群羊,再得這群羊的一半,再得這群羊的四分之一,把你牽的羊

也給我,我恰好有一百只羊”,請問這群羊有多少只?

四沖刺奧賽

例5當b=1時,關于x的方程a(3x-2)+b(2x-3)=8x-7,有無窮多個解,則a=()

A2B–2CD不存在

例6解方程:3x+=4

例7用一隊卡車運一批貨物,若每輛卡車裝7噸貨物,則尚余10噸貨物裝不完,若每輛卡車裝8噸貨物,則最后一輛卡車只裝3噸貨物就裝完了這批貨物,那么這批貨物共有多少噸?

五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P1121

六反思小結(jié),拓展提高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標準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轉(zhuǎn)化成什么形式?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5

一、目標:

知識目標:能熟練地求解數(shù)字系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 不含去括號、去分母)。

過程方法目標:經(jīng)歷和體會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重難點:

重點:學會解一元一次方程

難點:移項

三、學情分析:

知識背景:學生已學過用等式的性質(zhì)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較熟練地用等式的性質(zhì)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預測目標:能熟練地用移項的方法來解一元一次方 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一頭半歲藍鯨的體 重是22t,90天后的體重是30.1t,藍鯨的體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實踐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 看誰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兩邊同時加上 得 解: 6x ? 2=10

移項得 6x =10+2

即 合并同類項得

化系數(shù)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規(guī)律可尋?可以討論

2 .移項的概念: 根據(jù)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可以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 ,這樣的 變形叫做移項。

看誰做得又快又準確!千萬不要忘記移項要變號。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觀察并思考:

①移項有什么特點?

②移項后的化簡包括哪些

(三)嘗試應用 ,反饋矯正

1.下列解方程對嗎?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項得: 3x =4+5 移項得:-x= 5+7

合并同類項得 3x =9 合并同類項得 -x= 12

化系數(shù)為1得 x =3 化系數(shù)為1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四)歸納小結(jié)

1.今天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簡便的寫法?

2.要注意什么?

3. 解方程的 一般步驟是什么?

4.. (1) 移項實際上 是對方程兩邊進行 , 使用的是

(2)系數(shù) 化為 1 實際上是對方程兩邊進行 , 使用的是 。

(3)移項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課本習題4.2第二題

2.家作:評價手冊4.2第二課時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6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任務分析】教學目標知識技能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數(shù)字型”問題;

2.能熟練的通過合并,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3.進一步學習、體會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

方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師生共同研討,體驗將實際問題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學會探索數(shù)列中的規(guī)律,建立等量關系并加以解決,同時進一步滲透化歸思想.

情感

態(tài)度經(jīng)歷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fā)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重點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模型.

難點探索并發(fā)現(xiàn)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列出方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

環(huán)節(jié)教學問題設計教學活動設計

入牽線搭橋,解下列方程:

(1)-5x+5=-6x;(2);

(3)0.5x+0.7=1.9x;

總結(jié)解“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方法.

引出問題即課本例3

問:你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數(shù)列的問題嗎?教師:出示題目,提出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根據(jù)講評核對、自我評價,了解掌握情況.

探究一:數(shù)字問題

例3有一列數(shù),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個相鄰數(shù)的和是-1701,這三個數(shù)各是多少?

【分析】1.引導學生觀察這列數(shù)有什么規(guī)律?

①數(shù)值變化規(guī)律?②符號變化規(guī)律?

結(jié)論:后面一個數(shù)是前一個數(shù)的-3倍.

2.怎樣求出這三個數(shù)?

①設三個相鄰數(shù)中的第一個數(shù)為x,那么其它兩個數(shù)怎么表示?

②列出方程:根據(jù)三個數(shù)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

③解略

變式:你能設其它的數(shù)列方程解出嗎?試一試.比比較哪種設法簡單.

探究二:百分比問題(習題3.2第8題)

【問題】某鄉(xiāng)改種玉米為種優(yōu)質(zhì)雜糧后,今年農(nóng)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這個鄉(xiāng)去年農(nóng)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

【分析】①若設這個鄉(xiāng)去年農(nóng)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

②因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為_________元.

③根據(jù)“表示同一個量的兩個式子相等”可以列出方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略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2.本例是有關數(shù)列的數(shù)學問題,題要求出三個未知數(shù),這需要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規(guī)律類型的問題.

學生:觀察、討論、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互相交流.

根據(jù)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求出所求三個數(shù).

備注:尋找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是難點,可讓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發(fā)現(xiàn)、解決.

變換設法,列出方程,比較優(yōu)劣、闡述發(fā)現(xiàn)和體會.

教師:出示題目,引導學生,讓學生嘗試分析,多鼓勵.

學生:根據(jù)引導思考、回答、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根據(jù)共同的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

(說明:此題目數(shù)以百分比、增長率問題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若沒時間,可在習題課上處理)

嘗試應用

1、填空

(1)有個三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字是a,十位上的數(shù)字是b,百位上的數(shù)字是c,則這個三位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

(2)有一數(shù)列,按一定規(guī)律排成1,-2,3,2,-4,6,3,-6,9,接下來的三個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個連續(xù)偶數(shù),設第一個為2x,那么第二個為_______,第三個為______,它們的和是__________;若設中間的一個為x,那么第一個為_____,第三個為______,它們的和是__________.

2.一個三位數(shù),三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的`和為17,百位上的數(shù)字比十位上的數(shù)字大7,個位上的數(shù)字是十位上數(shù)字的3倍,你能求出這個三位數(shù)嗎?這是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類數(shù)字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已知各位上的數(shù)字,怎么表示這個數(shù),理解為什么不能表示成cba?這是解決這類問題的基礎.

通過(3)題理解連續(xù)數(shù)的表示法,并感受怎么表示最簡單.

通過2題讓學生理解怎么設?以及怎么設簡單(舍都有聯(lián)系的一個),并感受用未知數(shù)表示多個未知量,順藤摸瓜,從而列出方程的順向思維方式.

教師:結(jié)合完成題目,匯總講解,重點在于解法.

成果

展示1.通過本節(jié)所學你有哪些收獲?

2.談談你掌握的方法和學習的感受,以及你對應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體會.學生自我闡述,教師評價鼓勵、補充總結(jié).

補償提高1.有一數(shù)列,按一定規(guī)律排成0,2,6,12,20,30,…,則第8個數(shù)為______,第n個數(shù)為_____.

2.下面給出的是20xx年3月份的日歷表,任意圈出一豎列上相鄰的三個數(shù),請你運用方程思想來研究,圈出的三個數(shù)的和不可能是( ).

A.69B.54C.27D.40

通過練習,掌握數(shù)字問題的分類及不同解法,鞏固、體會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思維方式,學會用方程解決問題.

題目設置是對前面學生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補償和補充,也可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提高.

根據(jù)學生完成情況靈活設置問題.

作業(yè)

設計作業(yè):

必做題:課本4、5、第94頁6題.

選做題:同步探究.教師布置作業(yè),并提出要求.

學生課下獨立完成,延續(xù)課堂.

授課教師:

20xx年10月31日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與解題思路。

3。情感目標:通過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相互交流,體會數(shù)學的嚴謹,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重點: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難點:括號前面是負號時,去括號時忘記變號。移項法則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方法:

1。教 法:講課結(jié)合法

2。學 法:看中學,講中學,做中學

3。教學活動:講授

四。課 型:新授課

五。課 時:第一課時

六。教學用具:彩色粉筆,小黑板,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

今天讓我們一起做個小小的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

心里想一個數(shù)

將這個數(shù)+2

將所得結(jié)果

最后+7

將所得的結(jié)果告訴老師

(抽一個同學,讓他把他計算的結(jié)果告訴老師,由老師通過計算得到他最開始所想的數(shù)字。)

老師:同學們知道老師是怎樣猜到的嗎?

同學:不知道。

老師:那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樣猜到的嗎?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們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

老師:大家觀察這些方程,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觀察未知數(shù)的個數(shù)和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

(抽同學起來回答,然后再由老師概括。)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含有未知數(shù)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l,像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師:同學們從這個概念中,能找出關鍵的字嗎?能用它來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嗎?

再次強調(diào)特征:

(1)只含一個未知數(shù);

(2)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為1;

(3)是一個整式。

(注意:這幾個特征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

3。例題講解:

例1判斷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嗎?

(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判斷,并分別抽同學起來回答,如果不是,要說出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⑥

準確答案:①③

下面我們再一起來解幾個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

(1)

解法一:解法二:

提醒:去括號的時候,如果括號外面是負號,去括號時,括號里面要變號

(提示第二種解法:先移項,再去括號。即是把 看成整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2)

解:

提示

1)。在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中,什么知識是關于有括號的。

2)。復習乘法分配律: ,強調(diào)去括號時把括號外的因數(shù)分別乘以括號內(nèi)的每一項,若括號前面是—號,注意去掉括號,要改變括號內(nèi)的每一項的符號。

3)。問同學們能不能運用這個知識來去掉這個括號,如果能該怎么去呢?抽一個同學起來回答。

4)。問:去了括號的式子,又該做什么呢?我們前面見過此類的方程的,引出移項,并強調(diào)移項時注意符號的變化。此處運用了等式的性質(zhì)。

5)。一起回顧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相加。

6)。系數(shù)化為1,運用了等式的性質(zhì)。

(求解的每一步的時候,抽同學起來回答,該怎么進行,運用了什么知識,同學敘述,老師寫,同學說完后,老師在點評,最后歸納解含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并強 調(diào)解題格式。)

方程(1)該怎樣解?由學生獨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為1。

4。鞏固練習

(1)解方程(2)當y為何值時,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鞏固練習,抽兩個同學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學在演草紙上完成,待同學們完成后給予點評。)

5小結(jié):和同學們一起回顧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

含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解法

作業(yè):1。P12 。1

2。預習下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

3。復習此節(jié)課的內(nèi)容,并完成一下兩道思考題。

思考:(1) 解方程: 。

說明: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并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

(2) 該怎么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關應用題。

2、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復習引入:

1、在小學里我們學過有關工程問題的應用題,這類應用題中一般有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這三個量。這三個量的關系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人們常規(guī)定工程問題中的工作總量為______。

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時完成,則甲的`工作量可看成________,工作時間是________,工作效率是_______。若這件工作甲用6小時完成,則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

講授新課:

1、例題講解:

一件工作,甲單獨做20小時完成,乙單獨做12小時完成。

問:甲乙合做,需幾小時完成這件工作?

(1)首先由一名至兩名學生閱讀題目。

(2)引導

Ⅰ:這道題目的已知條件是什么?

Ⅱ:這道題目要求什么問題?

Ⅲ:這道題目的相等關系是什么?

(3)由一學生口頭設出求知數(shù),并列出方程,師生共同解答;同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解題過程,形成板書。

2、練習:

有一個蓄水池,裝有甲、乙、丙三個進水管,單獨開甲管,6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單獨開乙管,12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單獨開丙管,18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齊開,需幾分鐘可注滿空水池?

此題的處理方法:

Ⅰ:先由一名學生閱讀題目;

Ⅱ:然后由兩名學生板演;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9

教學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并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

重點、難點

1、 重點:弄清應用題題意列出方程。

2、 難點:弄清應用題題意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論根據(jù)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圖(課本第10頁)天平的兩個盤內(nèi)分別盛有51克,45克食鹽,問應該從盤A內(nèi)拿出多少鹽放到月盤內(nèi),才能兩盤所盛的鹽的質(zhì)量相等?

先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結(jié)合填表,體會解決實際問題,重在學會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關系,主要的等量關系,建立方程,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

分析:設應從A盤內(nèi)拿出鹽x,可列表幫助分析。

等量關系;A盤現(xiàn)有鹽=B盤現(xiàn)有鹽

完成后,可讓學生反思,檢驗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盤A現(xiàn)有鹽為5l-3=48,盤B現(xiàn)有鹽為45+3=48。)

培養(yǎng)學生自覺反思求解過程和自覺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的良好習慣。

例2.學校團委組織65名團員為學校建花壇搬磚,初一同學每人搬6塊,其他年級同學每人搬8塊,總共搬了400塊,問初一同學有多少人參加了搬磚?

引導學生弄清題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

1.題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參加搬磚的初一同學和其他年級同學共65名。

(2)初一同學每人搬6塊,其他年級同學每人搬8塊。

(3)初一和其他年級同學一共搬了400塊。n4507.cn

2.求什么?

初一同學有多少人參加搬磚?

3.等量關系是什么?

初一同學搬磚的塊數(shù)十其他年級同學的搬磚數(shù)=400

如果設初一同學有工人參加搬磚,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級同學有(65-x)人參加搬磚;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關系可列出方程

6x+8(65-x)=400

也可以按照教科書上的列表法分析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2頁練習1、2、3

第l題:可引導學生畫線圖分析

等量關系是:AC十CB=400

若設小剛在沖刺階段花了x秒,即t1=x秒,則t2(65-x)秒,再

由等量關系就可列出方程:

6(65-x)+8x=400

四、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實際問題,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在于抓住能表示問題含意的一個主要等量關系,對于這個等量關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適當?shù)奈粗獢?shù)(設元),再將其余未知量用這個字母的代數(shù)式表示,最后根據(jù)等量關系,得到方程,解這個方程求得未知數(shù)的值,并檢驗是否合理。最后寫出答案。

五、作業(yè)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關應用題。

2、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復習引入:

1、在小學里我們學過有關工程問題的應用題,這類應用題中一般有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這三個量。這三個量的關系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人們常規(guī)定工程問題中的工作總量為______。

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時完成,則甲的工作量可看成________,工作時間是________,工作效率是_______。若這件工作甲用6小時完成,則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

講授新課:

1、例題講解:

一件工作,甲單獨做20小時完成,乙單獨做12小時完成。

問:甲乙合做,需幾小時完成這件工作?

(1)首先由一名至兩名學生閱讀題目。

(2)引導

Ⅰ:這道題目的已知條件是什么?

Ⅱ:這道題目要求什么問題?

Ⅲ:這道題目的相等關系是什么?

(3)由一學生口頭設出求知數(shù),并列出方程,師生共同解答;同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解題過程,形成板書。

2、練習:

有一個蓄水池,裝有甲、乙、丙三個進水管,單獨開甲管,6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單獨開乙管,12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單獨開丙管,18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齊開,需幾分鐘可注滿空水池?

此題的處理方法:

Ⅰ:先由一名學生閱讀題目;

Ⅱ:然后由兩名學生板演;

YJS21.cOm更多幼兒園說課稿小編推薦

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5篇


假若你正在尋找“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的信息,那么你來對了地方。教師的聰明才智能點亮學生學習的靈光,唯有準備科學、全面、透徹的教案才能讓學生成就更大。制定有效的教案有助于教師更加有效地進行課堂授課,并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獲得更多相關信息。

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意義。

2、會解由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能借助數(shù)軸正確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3、通過探討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確定,滲透轉(zhuǎn)化思想,進一步感受數(shù)形結(jié)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4、體驗不等式在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學習重點: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學習難點: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確定。

一、學前準備

【回顧】

1.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

【預習】

1、 認真閱讀教材34-35頁內(nèi)容

2、_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叫做解不等式組。

4、求下列兩個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條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

二、探究活動

【例題分析】

例1. (問題1)題中的買5筒錢不夠,買4筒錢又多的含義是什么?

例2. (問題2)題中的相等關系是什么?不等關系又是什么?

例3. 解不等式組

【小結(jié)】

不等式組解集口訣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四種類型如下表:

不等式組(a)

(1)xb

xb 同大取大

(2)x

x

(3)xax

a

(4)xb

無解 大大小小解不了

【課堂檢測】

1、不等式組 的解集是( )

A. B. C. D.無解

2、不等式組 的解集為( )

A.-1

3、不等式組 的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正確的是( )

A B C D

4、寫出下列不等式組的解集:(教材P35練習1)

三、自我測試

1.填空

(1)不等式組x-1 的解集是___;

(2)不等式組x-2 的解集 ;

(3)不等式組x1 的解集是____;

(4)不等式組x-4 解集是____。

2、解下列不等式組,并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

四、應用與拓展

若不等式組 無解,則m的取值范圍是 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 篇2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jié)構(gòu)

本書首先結(jié)合實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然后通過三個例題說明利用數(shù)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最后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步驟進行了總結(jié).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步驟并準確地求出解集.難點是正確應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對不等式進行變形、求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不等式在中學代數(shù)中是研究問題的重要工具,例如求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研究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求最大值、最小值,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討論等,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識.不等式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shù)學內(nèi)容的基礎.學習和掌握不等式的求解和不等式的證明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處理解不等式的問題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解各類不等式的問題都可以歸結(jié)為解一些由簡單不等式所組成的不等式組.

1、在構(gòu)成不等式組的幾個不等式中

①這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須含有同一個未知數(shù);

②這里的“幾個”并未確定不等式的個數(shù),只要不是一個,兩個,三個,四個……都行.

2、當幾個不等式的解集沒有公共部分時,我們就說這個不等式組無解.

3、由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共歸結(jié)為下面四種基本情況:

【注意】①其中第(4)個不等式組,實質(zhì)上是矛盾不等式組,任何數(shù)都不能使兩個不等式同時成立。所以說這個不等式組無解或說其解集為空集。②從上面列出的表中,我們可以概括出來不等式組公共解的一規(guī)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間找。

三、教法建議

1.解本節(jié)的引例及例1、例2、例3時,注意把解不等式組的思路講清楚,即先分別解每一個不等式,求出解集,再求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求公共部分的過程一定要結(jié)合數(shù)軸來講。

2.這節(jié)課的講解自始至終要突出解不等式組的基本思想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這兩個重點.準確熟練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這節(jié)課的基礎,因此講新課之前要復習提問這些內(nèi)容。

3.求公共解集是這節(jié)課的新授內(nèi)容,教師要充分利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解集具有形象、直觀、易于說明問題這些優(yōu)點.解集的公共部分教師可用彩筆在數(shù)軸的相應部分描畫出來,使學生感到醒目,便于理解記憶。

4.每組不等式不要超過三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組的基本思想和兩個步驟,不宜做過于難、過于多、重復的機械計算。

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 篇3

本節(jié)討論的對象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從組成成員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基礎上發(fā)展的新概念;從組成形式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第八章學習的方程組有類似之處,都是同時滿足幾個數(shù)量關系,所求的都是集合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或幾個方程的公共解。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應注意前面的基礎,讓學生借助對已學知識的認識學習新知識。

另外,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的又一次數(shù)學建模思想學習,是今后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后續(xù)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函數(shù)的重要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另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數(shù)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處處滲透著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這種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對學生今后學習數(shù)學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目標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通過學習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究過程,體會類比數(shù)學思想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維能力及總結(jié)概括能。

基于對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數(shù)學是研究數(shù)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的數(shù)學模型,可以幫助學生從數(shù)量關系的角度更準確、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xiàn)實世界,體會數(shù)學思想,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本教材的結(jié)構(gòu)和教學內(nèi)容分析,結(ji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心理特點,

基于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章的結(jié)構(gòu)和教學內(nèi)容分析,結(ji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心理特點,基于對學情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9章第2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為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后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確定: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學難點:把不等式中的未知數(shù)化為1這一步時,應根據(jù)不等式的性質(zhì)確定不等號的方向是否改變;

二、說教法、學法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數(shù)學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是覺得很枯燥,接受新知識會比較困難。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采用了復習導入法、演示法、講解法、類比法。

三、說學法

根據(jù)七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動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合作討論法和自主探究法、練習法以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能夠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將新知識化難為易,提高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我主要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的。

1、回顧舊知,提出目標

首先通過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復習引入課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中常用的類比數(shù)學思想,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這種類比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再讓學生通過解1道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而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探究新知

在教學新課的過程中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學生已有知識的實際現(xiàn)狀選擇合適的教法和學法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我設計了4道很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讓學生觀察其共同特點從而很順利的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再讓學生舉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從而加深對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理解;再啟發(fā)學生類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驟,進一步比較知其聯(lián)系與區(qū)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jié)能力。

3、鞏固練習

通過學生自主合作解2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個不含分母、不含等號,一個含有分母、含有等號。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讓學生更容易注意到在數(shù)軸上表示解集時若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若不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

4、歸納小結(jié)達標檢測

設計一個問題(議一議):解不等式移項時應注意什么?系數(shù)化為1時應注意什么?在數(shù)軸上表示解集時應注意什么?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系統(tǒng)化。

注意:解不等式移項時要變號但不改變不等號的方向;系數(shù)化為1時不等式兩邊同除以或乘負數(shù)時不等號的方向要改變;在數(shù)軸上表示解集時若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若不包括分界點畫空心點。

5、作業(yè)布置

讓學生把教材第126頁必做第1題和選做第2題寫在課堂作業(yè)本上以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

總之,本節(jié)課在教學時我采用的是復習導入法、類比數(shù)學思想方法。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體會類比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讓他們通過回顧和練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借助類比思想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深刻體會溫故知新的成就感,進而輕松愉快的獲得新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一元一次不等式說課稿 篇5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會利用數(shù)軸較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幾種情況。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利用數(shù)軸解不等式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jié)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不等式組解集的求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四)美育滲透點

用數(shù)軸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滲透用數(shù)學圖形解題的直觀性、簡捷性的數(shù)學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觀察法、歸納總結(jié)法。

2.學生學法:學會利用數(shù)軸將兩個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來,并觀察出其公共部分,再小結(jié)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會用數(shù)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幾種情況。

(二)難點

正確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含義。

(三)疑點

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和不等式組的解集的關系,以及對四種不等式組解集的一般形式的理解。

(四)解決辦法

加強對不等式組解集含義的理解,并熟練掌握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解集,利用觀察法、歸納法即可掌握求不等式組解集的辦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直尺、鉛筆、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設計提問有關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義及其解集的概念,并復習用數(shù)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2.教示范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四種常規(guī)圖形的表示方法,并引導學生理解記憶它們。

3.通過反復的師生共練,從實踐中歸納小結(jié)出不等式組解集的規(guī)律。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組解集的方法,并能熟練地加以應用。

(二)整體感知

要正確表示出不等式組的解集的關鍵在于學會用數(shù)軸表示。若有解,必為其公共部分;若無公共部分,則為無解.并要正確地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規(guī)律。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

(2)已知一個數(shù)比2大但比4小,請在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

學生活動:口答(1)題.板演(2)題,如下圖所示:

教師分析:一個數(shù)比2大但比4小,說明取值使不等式與都成立,把一元一次不等式與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記作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

可以看出,使不等式,都成立的值,是所有大于2并且小于4的數(shù)(記作),它們是不等式①、②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在數(shù)軸上表示成:

不等式①、②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不等式①、②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教法說明】通過學生板演,教師分析,使學生形成對不等式組解集的初步認識,激發(fā)了他們應用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熱情。

2.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不等式組的解集:一般地,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們組成的不等式組的解集。

說明:求不等式組解集的關鍵是找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若有公共部分,公共部分即為解集;若無公共部分,則不等式組無解。

(2)解不等式組:求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叫解不等式組。

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解答下列各題。

例1利用數(shù)軸判斷下列不等式組有無解集?若有解集,請求出。

① ② ③ ④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同時指定四個學生板演.板演完成后,由學生判斷是否正確。

解:① ②

不等式組解集為不等式組解集為

③ ④

不等式組解集為不等式組無解

【教法說明】教學時,可用彩筆在數(shù)軸上描出折線的公共部分,這樣可以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組解集的含義,并掌握解集的表示方法。

3.嘗試反饋,鞏固知識

利用數(shù)軸判斷下列不等式組有無解集?如有,請表示出來。

教學活動:獨立完成,同桌互閱,投影出示正確答案。

教師活動:抽查部分學生,糾正錯誤。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不等式個數(shù)多于兩個,解集求法有無變化呢?同學們通過解答下列各題,仔細體會。

利用數(shù)軸解下列不等式組: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嘗試得出答案;指名回答,與投影出示的正確解題過程對比.

答案:(1)(2)(3)(4)無解

4.變式訓練,培養(yǎng)能力

單項選擇:

(1)不等式組的整數(shù)解是()

A.0,1 B.0 C.1 D.

(2)不等式組的負整數(shù)解是()

A.-2,0,-1 B.-2 C.-2,-1 D.不能確定

(3)不等式組的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正確的是()

(4)不等式組的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正確的為()

(5)根據(jù)圖中所示可知不等式組的解集為()

A.B.C.D.

學生活動:前后桌結(jié)組討論完成,各組以搶答方式說出答案.

參考答案:C,C,D,A,C

【教法說明】設置上述題組旨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搶答形式完成則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

(四)總結(jié)、擴展

不等式組

1.圖示

2.折線特點

3.解集

4.解集與公共部分關系

折線的公共部分

即為不等式組的解集

無解若,不等式組的解集是什么?有規(guī)律可尋嗎?

【教法說明】學生通過實踐嘗試得到規(guī)律,以此揭示規(guī)律存在的一般性、必然性,既訓練了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也充分發(fā)揮了主體作用.

注意問題:教學時,每組不等式不要超過三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不宜過于難、過于多,避免重復的機械計算.

八、布置作業(yè)

(一)必做題:P78 1;P79 A組1.

(二)選擇題:

填空題:

1.不等式組的非負整數(shù)解是_______________.

2.若同時滿足與,則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為,則與的大小關系為____________.

【教法說明】補充題旨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和解題靈活性.

參考答案

略.

九、板書設計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10篇


作為幼兒園教師,說課稿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學會準備的東西,為了給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學習課堂老師們會去準備一份有趣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老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提供效率。幼兒園說課稿您知道該怎么寫了嗎?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10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育、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

4、體會到做人要謙讓,

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實驗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的課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2、質(zhì)疑提問:讀了這個課題,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可能有:

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教師要以把以上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2、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3、學生再讀課文,4、用筆畫出不5、容易讀準、讀好的詞句,6、然后反復7、練讀,8、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9、指10、名11、讀課文,

12、互相評價。

13、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

14、老師板書: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想。

15、組織交流。

a.請三個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部分。

b.再請三個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內(nèi)容。

三、精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2、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

3、你有哪些已經(jīng)解決了?

4、組織學生交流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主要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a.什么人在做實驗?

b.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

c.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

在交流第二個問題時,教師可演示實驗過程的課件。

四、識字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2、指3、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a.引導學生分析“繩、險、倆、堵”這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寬)

b.引導學生分析“瓶、順”這兩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樣寬)

c.引導學生分析“育、系、茶、危、索、獲”這6個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d.引導學生思考寫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激”應注意什么。

4、學生寫字,5、教師巡回指6、導,7、注意即時評價。

五、實踐活動

演示課文中這個實驗的課件,鼓勵學生課后與同伴一起做一做這個實驗。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精讀感悟

1、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問題已經(jīng)理解了?

2、重點引導討論“實驗為什么能取得成功”這個問題。

a.4人小組討論。

組長負責整理本組的意見,代表小組進行全班交流。

b.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要抓住重點語句,如: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闭勛约旱目捶āMㄟ^交流認識到,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為人的精神,關鍵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安危;二是三個學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讓學生再質(zhì)疑,4、再釋疑。

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1、學生先試著自己讀一讀。注意體會不2、同3、人物不4、同5、的語氣。

6、小組內(nèi)合作讀一讀。

7、各小組毛遂自薦來讀,8、其他小組進行評議。

二、拓展活動

請你寫幾句話來贊美一下課文中的這位小女孩。寫好后和同學交流,也可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育、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的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課題:

一次成功的實驗。

2、質(zhì)疑提問:

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可能有:

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教師可以把以上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容易讀準、讀好的詞句,然后反復練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指名讀課文,互相評價。

4、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老師板書:

實驗這前:

實驗之時:

實驗之后:

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想。

5、組織交流:

⑴請三個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個部分。

⑵再請三個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分內(nèi)容。

三、精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你有哪些已經(jīng)解決了?

2、組織學生交流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主要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⑴什么人在做實驗?

⑵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

在交流第二個問題時,教師可演示實驗過程的課件。

四、識字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2、指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⑴引導學生分析“繩、險、倆、堵”這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⑵引導學生分析“瓶、順”這兩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樣寬)

⑶引導學生分析“育、系、茶、危、索、獲”這6個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⑷引導學生思考寫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激”應注意什么。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即時評價。

五、實踐活動

演示課文中這個實驗的課件,鼓勵學生課后與同伴一起做一做這個實驗。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精讀感悟

1、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問題已經(jīng)理解了?

2、重點引導討論“實驗為什么能取得成功”這個問題:

⑴4人小組討論:

組長負責整理本組的意見,代表小組進行全班交流。

⑵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要抓住重點語句,如: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迸⒉患偎妓鞯卣f:“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闭勛约旱目捶āMㄟ^交流認識到,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為人的精神,關鍵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安危;二是三個學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讓學生再質(zhì)疑,再釋疑:

二、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1、學生先試著自己讀一讀。注意體會不同人物不同的語氣。

2、小組內(nèi)合作讀一讀。

3、各小組毛遂自薦來讀,其他小組進行評議。

三、拓展活動

請你寫幾句話來贊美一下課文中的這位小女孩。寫好后和同學交流,也可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3】

一、導入

1、有一位教育家在外國做了一個實驗,都失敗了,卻在中國獲得了成功,當時,他是這么說的(出示最后一段)

這位教育家激動的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很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jié)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2、這一段中有三個生字學習 “錘” “堵” “獲”

3、把這三個生字放回到這段話中,再去讀這一段(指名讀)

4、讀著教育家的這段話,你覺得教育家的心情會怎么楊?(激動,來之不易)

5、那就帶著激動的心情一起來讀這段話

6、是啊,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多么來之不易啊,讀到這兒,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

例如:為什么會成功?實驗是怎么做的?

7、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讀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初讀

1、把書翻開第120頁,自己去讀這篇課文,把句子讀流利,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老師叫3個孩子來讀這篇課文,(1-3,4-10,11),其他孩子可要豎其耳朵聽,他們都讀正確了沒有。

3、讀著讀著,聽著聽著,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女孩)

4、那我們就跟著女孩一起走進今天的實驗現(xiàn)場。

三、細讀

1、既然是實驗,那么就會有實驗要用到的工具,和實驗規(guī)則。

2、自己邊看圖邊去讀第2自然段,這個實驗要用到哪些實驗工具,把它圈出來。(瓶子,系著繩子的鉛錘)

(出示第3段):他對三個學生說:“這個瓶子是一口井,不過現(xiàn)在井里沒有水。你們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

3、這就是實驗規(guī)則,自己先去讀讀吧。

4、誰能夠像教育家那樣來宣布這個實驗規(guī)則?指名讀

5、實驗規(guī)則里有些信息很重要,老師把它圈出來,那么讀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自己先去讀讀-指名讀(很窄,一次,一個人)

6、一起來像教育家那樣宣布實驗規(guī)則。

(出示4、5段):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p>

7、宣布完實驗規(guī)則,我們的實驗也要開始了,自己先去讀讀這兩段話,應該怎么讀。(讀出危險的語氣)

8、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水已經(jīng)滿到你的小腿了,喊________________

水已經(jīng)滿到你的打腿了,喊____________

水已經(jīng)滿到你的腰了,喊____________

9、就在這么危險的時候,一個女孩發(fā)出了指示,誰來讀?應該怎么讀?(讀的輕,快一些)

為什么要讀的輕,快?

老師加動作范讀

10、現(xiàn)在誰能來當小女孩,加上動作來讀。(學生讀完先站著)

(出示第10段):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11、現(xiàn)在老師就是教育家,來采訪一下你,“請問,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12、同學們,像你們剛才那樣,想都沒想,就說出來,書上有個詞叫“不假思索”,再一起來不假思索的說一次。

13、分角色朗讀教育家和小女孩的對話。師生,生生

14、現(xiàn)在你有什么話想對小女孩說嗎?寫下來?!跋热撕蠹骸?/p>

15、實驗的成功,也離步開其他兩個小男孩的“團結(jié)合作”

16、總結(jié):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己”,正是同伴的“團結(jié)合作”,才使實驗獲得了成功。

17、所以,教育家激動的抱起女孩,說____(再讀最后一段)

18、教育家的心情很激動,老師得心情也很激動,因為這個實驗只有在中國獲得了成功,這個實驗的成功,不僅僅是小女孩的成功,還是整個國家的成功。

四、寫字

五、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小女孩 先人后己

小男孩 團結(jié)合作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4】

【教材簡析】

這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jīng)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jīng)受住了考驗,體現(xiàn)出小女孩品質(zhì)的可貴和團結(jié)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講三個學生做游戲的經(jīng)過。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弄清了實驗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動。

【設計理念】

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設計思路】

⒈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感受實驗內(nèi)容,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ji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⒉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nèi)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xiàn)的主要特點。運用本單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nèi)容。

⒊通過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戲)、演(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文內(nèi)容)突破本課重、難點。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⒊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

了解實驗(游戲)的經(jīng)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游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游戲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小結(jié)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學習要求。

⒈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⒉讀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⒈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⑵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⒉檢查自讀情況。⑴指名讀課文。⑵學生評議,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⒊帶著閱讀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jīng)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讀收獲。

⒈小組交流。在組內(nèi)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nèi)討論、交流。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⒉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nèi)遺留的疑難問題。

五、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⒈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jié)合作精神等。可引導學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⒉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p>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⒊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第五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也可以結(jié)合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靈活處理。)

六、再次交流收獲。

⒈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⒉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項活動也可結(jié)合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

⒊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

游戲的經(jīng)過成功的原因

順利出“井”―――讓別人先出去

團結(jié)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jié),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zhì)。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要在三個學生中做個游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在這部分先講實驗前的準備,取出實驗用品;再講教育家向三個接受實驗的學生說清實驗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為小學生的優(yōu)秀品德使他的實驗第一次成功而萬分激動。

1、讀課文,知道教育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2、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jié)果。(三位學生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著繩子不假()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jīng)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xiàn)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fā)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閱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jié)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yōu)槭裁磿@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1)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nèi)齻€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2)“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jié)協(xié)作,緊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分組討論。討論的結(jié)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jié)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yōu)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著別人。)

四、總結(jié)。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次成功的實驗》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jīng)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zhì)。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11個小節(jié),對話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小女孩的崇高品質(zhì)。

本組課文以“怎樣表達愛”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本組的其他三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對他人的關愛,本課則刻畫了在面臨危險時小女孩的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和先人后己。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是新課標對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根據(jù)這些相關要求、教材內(nèi)容特點,并結(jié)合學情,安排了兩課時的教學時間,(第一課時掌握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二課時課文內(nèi)容講解)并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生字,會寫“育、瓶”等13個生字,會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理解“如實、不假思索”這兩個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nèi)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yǎng)合作精神。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生活在被關愛、被寵愛的環(huán)境中,缺乏如何應對突發(fā)事件、如何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學生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正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此外,在教學時,單純強調(diào)女孩的道德是不夠的,對困境中的冷靜與協(xié)作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也更符合現(xiàn)代教育思想。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教法及學法:

現(xiàn)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通過朗讀、對話等途徑,引領學生觸摸文本、走進文本,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因此,在學法上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對小女孩和教育家對話的品析來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質(zhì),“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根據(jù)學情和本篇課文的特點,我采用了“品讀、品析”的教學方法。本課教學主要立足于語言文字,通過實驗的準備、經(jīng)過、成功的原因三方面的學習,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感受實驗的經(jīng)過,體會小女孩臨危不亂、先人后己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三、教學過程:

(一)合理導入,揭示課題

1、合理的新課導入能奠定一堂課的基調(diào),使教學過程順利展開。因為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對實驗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我就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有關實驗的課文,題目是《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zhì)疑提問: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導入課文: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感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初讀課文、認識詞語、檢查匯報這三個部分的學習。本課內(nèi)容簡單,要求會讀的生字少,所以在教學中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在初讀課文之后,認讀生字新詞,鑒于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都較為復雜,我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個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繩、險、順、堵”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但兩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后再書寫。鑒于三年級對詞語的掌握程度,要求能說出“成功、危險、順利”這三個詞語的反義詞,“思索、激動、獲得”這三個詞語的近義詞。

(三)課文解析,走進實驗

本課內(nèi)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大體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1、朗讀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jīng)過、實驗的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

2、內(nèi)容解析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即實驗成功原因的分析。

(1)實驗準備與經(jīng)過略講,引導學生用“先……再……接著……然后……最后……”來串聯(lián)教育家的準備工作。

(2)實驗成功的原因詳講,主要是對重點語句的朗讀、品析

課文中有多處對話描寫(出示課件),特別是教育家與小女孩的對話,如:

“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么?”(教育家看見實驗成功,既感到高興又感到疑惑,兩種語氣。)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教育家聽見女孩的答案,感到吃驚和高興,這里應該更多的是探詢的語氣。)

“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保ㄅ⒌幕卮饝撌琼懥炼届o的,語速應該稍快。)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引導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例如,“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jīng)過思考,脫口而出的,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tài),并體會她的思想品質(zhì)。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jīng)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于此。借助畫面的具體形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母愛的真摯、深沉與無私。并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句子蘊含的豐富情感。

在這個過程中,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展開教學過程。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并且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3、讀寫結(jié)合,感悟主題

實驗成功了,小女生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我們,那你們想對這位小女孩說些什么呢?請把你想到的寫下來。這里通過小練筆來訓練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并感悟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質(zhì)。

(四)結(jié)課

小女孩面對危險的沉著冷靜與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質(zhì)很值得我們學習,同時在遭遇困境時我們也要團結(jié)一致,齊心協(xié)力,希望同學們都能深刻體會并學以致用。最后,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個句子。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了地展現(xiàn)課文靈魂。因此,我根據(jù)課文三個部分內(nèi)容的劃分: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jīng)過、實驗成功的原因,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一次成功的實驗

實驗的準備:先……再……接著……然后……最后……

實驗的經(jīng)過:注水→危險→小女孩的策略→順利提出

實驗成功的原因:小女孩的先人后己+團結(jié)協(xié)作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6】

教材分析

《一次成功的實驗》敘述順序清楚、結(jié)構(gòu)明晰,可分為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三部分。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三年級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對于做實驗更是感興趣,因此實驗的過程,學生能饒有興趣地通過自讀大體可理解。但是由于年齡小,認識、理解能力有局限,很難明白實驗成功的多個原因,因此應在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并加以引領、提升,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目標,教學中采用感悟品味方式,通過啟發(fā)質(zhì)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內(nèi)涵。讓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中盡情地讀,仔細品味,讀出語文的味道,品位出作家筆下流淌著的真摯情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通過解讀人物語言、邊讀邊想、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法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玻璃瓶、玻璃球、細繩子、五彩心、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引讀—復習導入,引起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注意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次成功的實驗》生字、生詞,這節(jié)課我們來檢查一下你們的掌握情況。(多媒體)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次成功的實驗》,來看大屏幕,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它叫問題小博士,他為了讓我們把課文讀的更好,提了幾個問題,你們猜一猜都有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是什么實驗?誰做的實驗?實驗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成功?

二、展學評導——摸清學情、擇機而導,找準教學邏輯起點。

自由朗讀全文,思考提出的問題,并能分清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課文三部分。

三、讀解感悟——索句明意、發(fā)展思維,把握課文的內(nèi)部節(jié)奏

送“愛心”游戲,了解實驗的過程

(1)實驗叫什么名字?實驗的參與者是誰?

(2)做這個實驗用了哪些器具呢?都分別代表什么呢?

(3)現(xiàn)在把瓶子想象成一口井,你來形容一下,這口井是什么樣子的呢?

(4)實驗的過程是怎么樣的呢?(2-5)

(5)實驗的結(jié)果怎么樣?

四、循路品語——學習表達,完成言意轉(zhuǎn)化和積累。

1.這個實驗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誰?從4—10自然段中,找一找讓你佩服她的地方。

第五自然段: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

最后?!?/p>

2.讀第五自然段,小女孩說的這句話為什么叫你佩服呢?

生:遇到危險的時候,小女孩首先想到的是別人,最后才是自己。

師:有一個詞語叫:先人后己

3.在什么情況下,做到先人后己的呢?

生:危險

在課文中,找一找遇到危險情況的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師:情況多危急啊,一邊是洶涌的洪水,一邊是狹窄的井口。那么,現(xiàn)在我想聽你們的聲音,讓我感受到危險的到來!(指導朗讀)

師:此時,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緊張、慌張、著急)

師:但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我們的小女孩的神情是什么樣的呢?

(鎮(zhèn)定、冷靜、沉著)

師:現(xiàn)在你就是小女孩,你想想你應該怎么把這句話讀出來?(指導朗讀)

4.課文當中,還有佩服她的地方嗎?(第10自然段)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p>

師:這句話有一個詞語,最能體現(xiàn)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是哪個?

師:“不假思索”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師:從這個詞語,你能體會到什么?

五、拓展驗收——體味成功的真正含義

1.現(xiàn)在來做一次訪活動,這個實驗被新聞記者拍攝到,老師來當記者,你們來充當三個小孩。

(這個采訪不僅讓學生回憶一下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讓學生明白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2.學過這篇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收獲呢?

3.現(xiàn)在我們想一想,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哪些事情能體現(xiàn)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呢?

板書設計:30一次成功的實驗

先人后己

危險

合作、團結(jié)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yǎng)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體會有了危險需要需要沉著冷靜、互相合作、先人后己,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三、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做實驗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2、質(zhì)疑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容易讀準、讀好的詞句,然后反復練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指名讀課文,互相評價。

4、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

5、組織交流。

a.請三個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部分。

b.再請三個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內(nèi)容。

三、精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你有哪些已經(jīng)解決了?

2、組織學生交流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主要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a.什么人在做實驗?

b.教育家怎么做這項實驗?

c.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

四、識字寫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2、指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看看每個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

3、學生寫字,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即時評價。

五、實踐活動

演示課文中這個實驗,鼓勵學生課后與同伴一起做一做這個實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細讀

1、鼓勵學生把課文進一步讀好。學生讀完后交流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生交流:讀完課文,你們會做這個實驗了吧!誰能告訴我這個實驗怎么做,你是從課文哪兒學來的?學習(主要學習2、4自然段)

2、圍繞“危險”做文章。

(1)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這句話。(學習3自然段)

預問:

a、誰有危險了?

b、孩子們怎么會有危險呢?

(2)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險境”,體驗危險。

情境描述:

小鉛錘就分別代表著這三個小孩,三個小孩此時正被突然灌進來的大水威脅著生命。時間緊急,在水淹沒小鉛錘的時候,就是三個生命的失去。逃出井口,是唯一獲救的生路,可是“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去一個人,誰先上去,誰的生命就可得以保全,誰留在最后,誰的生命就最可能被大水永遠的奪去。

同學們,你們體會到危險了嗎?(學生帶著這份體驗讀句子:“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人,你怎么辦?(學生會回答)

假如井里面有一個人就是你,你怎么辦?(學生會回答)

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人,你怎么辦?(學生會回答)

……

(3)討論1:怎樣才能很好地逃離險境?引導學生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yǎng)合作精神。(學習5自然段——9自然段)

預問:

a、大家都一起往外跑,行嗎?

b、大家都讓別人先出去,行嗎?

結(jié)論:要想獲得最大的解救,三個人只能是一個一個有秩序地往外跑。遵守秩序就是需要大家有合作精神,更主要的是誰來提出這個秩序?

假設:如果是你,你愿意第幾個跑出出井口,為什么?(注:愿意自己最后的人可能是最少的)

讀中悟:

a、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指導學生后讀:“一個女孩低聲對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p>

你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指名說(低聲而果斷的語氣讀)

大家把自己當作那個小女孩,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果斷一點,再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痹俟麛嘁稽c,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p>

大家讀得真果斷,把掌聲送給自己。

同學們,正是有了“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边@個果斷的決定,當教育家“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從“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這句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分工合作,才能把小鉛垂順利地提出來。板書分工合作

b、讀了這句話,你覺得小女孩是為什么要把自己留在最后呢?說話你的理由。

此時此刻,教育家問小女孩,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出示: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p>

不假思索地說是怎么說?沒有思考地說,說明是脫口而出的。例如,我問大家,現(xiàn)在在上什么課?語文課。大家這樣不用過多思考馬上就能說,叫不假思索地說。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jīng)深深地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此時,你體會到了什么?小女孩善良,先人后己。板書先人后己。

這句話應該用怎樣的語速讀呢?女孩的回答應該是響亮而平靜的,語速應該稍微快點。

女同學讀讀這句話。

三、回歸全文,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

1、是啊,在所有人都面臨危險的時候,小女孩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種先人后己的精神感動了教育家,所以,出示: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jié)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p>

2、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jié)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這句話中哪個字寫出了以前實驗失敗的原因?爭。如果實驗要取得成功就應該?讓

板書:爭失敗讓成功。

如果爭,實驗就會失敗,如果讓,才能讓實驗成功,所以我們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學會讓。

3、學到這里,大家知道如何才能成功逃生嗎?用兩個詞來說就是:先人后己、分工合作。

出示道理:遇到危險,先人后己、分工合作才能化險為夷。

2、總結(jié)全文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課堂作業(yè)本》

附板書:

一次成功的實驗

合作

教育家危險順利

先人后己

(讓)成功爭失敗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yǎng)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懂得要團結(jié),心中有他人。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準備實驗用的瓶子,小鉛錘(或用乒乓球,彈彈球代替。)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個有趣的實驗。

2、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請各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合作取出乒乓球。

4、實驗結(jié)果(匯報實驗獲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5、同樣的實驗,課文中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6、板書課題。

二、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1、指導閱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齊讀第一自然段。

2、指導閱讀第二至十一自然段:

⑴自讀二至十一自然段: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板書:

實驗前:___________

實驗時:___________

實驗后:___________

⑵邊默讀邊想:教育家在實驗前是怎么做找出有關詞句,用橫線畫出來。

⑶用“先……再……接著……然后……”連貫的說說所做的準備工作:

先拿瓶子,再取鉛錘,然后放瓶子,分鉛錘;最后要學生把鉛錘放瓶子里。

⑷齊讀第二自然段。

⑸教師:

夸夸實驗中的小女孩或她的同伴,邊默讀邊劃出有關語句說說。

⑹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p>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nèi)齻€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⑺感情讀小女孩說的話。

⑻“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這句話說明三個學生不僅合作愉快完成任務,而且完成得十分出色。)

⑼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p>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⑽小女孩這個想法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想出來的嗎?從哪個詞看出來?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jīng)過思考,脫口而出。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jīng)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他理所當然的行為。

⑾感情朗讀句子。

⑿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yōu)秀品德而激動。

3、討論:

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討論的結(jié)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實驗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為,讓實驗得已成功;女孩臨危不亂,沉著冷靜,讓實驗得以成功;同伴能聽從安排,有序“撤離”讓實驗得以成功等等。

三、聯(lián)系實際,明理升華

討論:在班上有先人后己或團結(jié)互助的同學嗎?請舉例說明。

四、角色朗讀,總結(jié)延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小結(jié):

可見,我們都要向小女孩學習,學習她先人后己的精神,學習她在遇到危險時沉著果斷地安排,也要學習另兩個同學密切配合的好品質(zhì)。

3、作業(yè):

找一找,通過合作,團結(jié)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講給大家聽。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育、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或抄寫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2.一個瓶子,三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一杯水。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做實驗,揭示學習目標

1.教師請三名學生做課文中的實驗,如果實驗成功了,請學生總結(jié)為什么會成功;如果實驗不成功,師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為什么沒有成功?

2.揭示課題:實驗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出示課題并齊讀:一次成功的實驗。

3.質(zhì)疑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可能有:

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教師可以把以上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示范朗讀。

師:請小朋友們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按什么順序敘述的,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認生字部分,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多音字部分,教學多音字的讀音。

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3.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jīng)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xiàn)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fā)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4.師:同學們,課文我們讀過了,誰能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指名回答。

提示:“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5.師:課文是什么順序來敘述的呢?

提示: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師板書:實驗之前 實驗之時 實驗之后。

師: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想。

5.組織交流。

(1)請三個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個部分。

(2)再請三個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分內(nèi)容。

四、精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你有哪些已經(jīng)解決了?

2.組織學生交流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主要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什么人在做實驗?

又是怎么做的呢?

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

五、識字寫字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寫一寫部分,指導書寫。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2.指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引導學生分析“繩、險、倆、堵”這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

引導學生分析“瓶、順”這兩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

左右一樣寬。

引導學生分析“育、系、茶、危、索、獲”這6個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寫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激”應注意什么。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及時評價。

六、實踐活動

一次成功實驗說課稿【篇10】

【教材簡析】

這是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jīng)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jīng)受住了考驗,體現(xiàn)出小女孩品質(zhì)的可貴和團結(jié)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講三個學生做游戲的經(jīng)過。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弄清了實驗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動。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設計思路】

1、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感受實驗內(nèi)容,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ji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2、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nèi)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xiàn)的主要特點。運用本單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nèi)容。

3、通過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戲)、演(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文內(nèi)容)突破本課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

了解實驗(游戲)的經(jīng)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游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游戲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小結(jié)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板題:

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學習要求

1、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2、讀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

⑴ 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⑵ 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2、檢查自讀情況:

⑴ 指名讀課文。

⑵ 學生評議,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3、帶著閱讀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jīng)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讀收獲

1、小組交流:

在組內(nèi)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nèi)討論、交流。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2、全班交流:

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nèi)遺留的疑難問題。

五、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1、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p>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jié)合作精神等。可引導學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2、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3、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p>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第五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也可以結(jié)合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靈活處理。)

六、再次交流收獲

1、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2、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此項活動也可結(jié)合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

3、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

游戲的經(jīng)過 成功的原因

順利出“井” 讓別人先出去

團結(jié)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一元二次不等式說課稿精選5篇


你近期在尋找優(yōu)質(zhì)的教學教案嗎?舉世不師,故道益離,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教案的作用性就顯現(xiàn)出來了。教案是教師保證教學成功的根本條件,請你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輯為你編輯整理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元二次不等式說課稿(篇1)

高中數(shù)學《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簡單方法,能正確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過程中,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提升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難點】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組織學生舉例一些簡單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提問:如何求解?引出課題。

(二)講解新知

結(jié)合課前回顧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對比之前所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與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shù)的共同特點。

一元二次不等式說課稿(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來自。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圍繞本節(jié)課“教什么?”、“怎樣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三個問題,從教材內(nèi)容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課堂意外預案等幾個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說明。

一、教材內(nèi)容分析:

1、本節(jié)課內(nèi)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講,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地位體現(xiàn)在它的基礎性,作用體現(xiàn)在它的工具性。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延續(xù)和深化,對已學習過的集合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與后面的函數(shù)、數(shù)列、三角函數(shù)、線形規(guī)劃、直線與圓錐曲線以及導數(shù)等內(nèi)容密切相關。許多問題的解決都會借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因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整個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體現(xiàn)出很大的工具作用。

2、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高考考試大綱說明、新課程標準精神、高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狀況和學生心理認知特征,我確定了四個層面的教學目標。第一層面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知識目標:熟練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正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shù)三者的關系。第二層面是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形結(jié)合與等價轉(zhuǎn)化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和作圖能力。第三層面是德育目標,通過對解不等式過程中等與不等對立統(tǒng)一關系的認識,向?qū)W生逐步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第四層面是情感目標,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確定。

本節(jié)課是在復習了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后,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只要學生能夠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shù)三者的關系,并利用其關系解不等式即可。因此,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關鍵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shù)三者的關系。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shù)學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意志品質(zhì)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會學習、樂于學習,感受數(shù)學學科的人文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和“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緊緊圍繞教師組織——啟發(fā)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發(fā)現(xiàn),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我設計了①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②交流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③啟發(fā)引導——形成結(jié)論,④練習小結(jié)——深化鞏固,⑤思維拓展——提高能力,五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注意關注整個過程和全體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一元二次不等式說課稿(篇3)

教學內(nèi)容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鞏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法與二次函數(shù)的關系、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步驟、解法與二次函數(shù)的關系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能熟練地將分式不等式轉(zhuǎn)化為整式不等式(組),正確地求出分式不等式的解集;

3.會用列表法,進一步用數(shù)軸標根法求解分式及高次不等式;

4.會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對給定的與一元二次不等式有關的問題,嘗試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與二次函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采用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實驗、觀察、分析得出結(jié)論的方法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2.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好探究性教學;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強化學生應用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

1.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圍繞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展開,突出體現(xiàn)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

1.深入理解二次函數(shù)、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關系.

教學方法

啟發(fā)、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具體的問題情景,體會到現(xiàn)實世界存在大量的不等量關系,并且研究了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組來表示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仡櫹碌缺葦?shù)列的性質(zhì)。

生:略

師:某同學要把自己的計算機接入因特網(wǎng),現(xiàn)有兩種ISP公司可供選擇,公司A每小時收費1.5元(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算),公司B的收費原則是第1小時內(nèi)(含恰好1小時,下同)收費1.7元,第2小時內(nèi)收費1.6元以后每小時減少0.1元(若用戶一次上網(wǎng)時間超過17小時,按17小時計算)那么,一次上網(wǎng)在多少時間以內(nèi)能夠保證選擇公司A的上網(wǎng)費用小于等于選擇公司B所需費用。

學生自己討論

點題,板書課題

新課學習

1.一元二次不等式

只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是2的不等式。

2.三個“二次”之間的關系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師在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一元二次不等的解法,發(fā)現(xiàn)一元二次方程及對應的二次函數(shù)有關系,那么同學們課本打開到p77填表格。

生略

師學生討論歸納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驟

一看:看二次項系數(shù)的正負,并且變形為

二算:,判斷正負,有根則求并畫出對應的函數(shù)圖象

三寫:寫出原不等式的解集

練習反饋

[例題剖析]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2)

(3)(4)

(5)(6)

課本80頁練習

例2已知不等式的解集為試解不等式

變式:

已知

課堂

小結(jié)

1.三個“二次的關系”

2.解二次不等式的步驟

作業(yè)布置

課本第80頁習題3.2A組第1.2.4題B組1

練習調(diào)配

設計42頁全做,43頁例1例2隨堂練習2.3,4,5測評1、3、4、5、6、7、8、

一元二次不等式說課稿(篇4)

展過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數(shù)學(基礎模塊)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一元二次不等式》。從內(nèi)容上看它是我們初中學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延伸,同時它也與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shù)之間聯(lián)系緊密,涉及的知識面較多。從思想層面看,本節(jié)課突出本現(xiàn)了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同時一元二次不等式是解決函數(shù)定義域、值域等問題的重要工具,因此本節(jié)課在整個中學數(shù)學中具有較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shù)的關系。熟練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抽象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思想目標:在教學中滲透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類比猜想、等價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實踐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魅力,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3、重難點

重點: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難點: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與二次函數(shù)的關系。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的學生是在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函數(sh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但大都數(shù)學生的基礎都不是很好,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環(huán)境分析:教學環(huán)境應包括和諧的師生關系、多媒體的合理應用、良好的課堂組織、合理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學校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需要花很多心思的,特別是就業(yè)班的同學,且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適應時間。我們學校的每位老師都有手提電腦,每間教室都有寬屏電子顯示器,老師都能熟練掌握多媒體設備的運用。運用多媒體教學效果好、學生容易理解、學習的積極性高。上課時比較注意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效果會不錯,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回答所提的問題,不知不覺學習了新的知識,他們不會感覺到學習疲勞,反而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正確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shù)的關系。熟練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象找解集,培養(yǎng)學生從從形到數(shù)的轉(zhuǎn)化能力,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探究、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交流能力,增強其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維意識。在教學中滲透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類比猜想、等價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實踐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積極性和對數(shù)學的情感,使學生充分體驗獲取知識的成功感受;在探究、討論、交流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使其養(yǎng)成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一元二次不等式說課稿(篇5)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說課稿范文

一、 教材簡析

1、地位和價值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高中數(shù)學新教材第一冊(上)第一章第5節(jié)的內(nèi)容。在此之前,學生在初中已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shù),絕對值不等式(高中),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礎和核心,它在高中代數(shù)中起著廣泛應用的工具作用,蘊藏著“數(shù)與形結(jié)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已成為代數(shù)、三角、解析幾何交匯綜合的重要部分,是高考綜合題的熱點。

2、教材結(jié)構(gòu)簡介

教材首先以一個一次函數(shù)圖象的應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出圖象法,然后給出一個二次函數(shù),通過具體畫圖象,提出問題。再一般地給出了二次函數(shù)圖象解二次不等式的結(jié)論。課本精選了四個解不等式的例題,并配有相應的練習和習題。它的后一小節(jié)為解可轉(zhuǎn)化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

二、 教育教學觀

1、 學生為主體,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2、 重過程。按照認知規(guī)律及學生認知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過程。體現(xiàn)由“實踐……觀察……歸納 ……猜想…… 結(jié)論…… 驗證應用”的循環(huán)往復的認知過程。

3、 重能力與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的能力。重科學嚴謹?shù)膫€性品質(zhì)。重參與學習的興趣和體驗。

4、 重指導點撥。在學生自主探究、實踐的基礎上,相機啟發(fā),恰當點撥,促進學生知識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由具體到概括抽象,形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三、 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認識,及不等式的基本知識,同時學生在初中已學過二次函數(shù),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心理特征,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數(shù)間的聯(lián)系,及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 能力目標: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應用二次函數(shù)圖象解不等式)

3、 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以及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

四、 教與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用圖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難點:圍繞二次函數(shù)圖象、性質(zhì)這一主線,解決三個“二次”的聯(lián)系和應用。

五、 教法與學法

1、學情分析及學法:函數(shù)與圖象應用是初中生數(shù)學的薄弱之處,同時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高中學習還很不適應,需要加強主動學習的指導?;诖?,在學生初中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以舊探新;以一系列問題,促進主體的學習活動(如畫圖象、讀圖等),建構(gòu)知識;以問題情景激勵學生參與,在恰當時機進行點撥啟發(fā),練、導結(jié)合,講練結(jié)合;通過學生自己做數(shù)學,教師啟發(fā)指導,以及學生領悟,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和主動建構(gòu);具體通過教材中的問題及設計的問題情景,給予學生活動的空間,通過這些問題(“腳手架”)的解決,使學生逐步攀升,達到知識與能力的目標。

2、教法: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教與學活動過程的教學,學生是在探究與發(fā)現(xiàn)中建構(gòu)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因而確定以“問題解決”為教法。實現(xiàn)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發(fā)現(xiàn)探索。同時所學內(nèi)容適宜用“計算機高中數(shù)學問題處理系統(tǒng)”輔助教學。

六、教學手段及工具:

多媒體教學手段,高中數(shù)學問題處理系統(tǒng)。

七、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

1、復習設問,引入新課

高中數(shù)學新教材第一冊(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第一課時)說課稿.rar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10篇


提前做好準備絕對是一個好習慣,教師提前預備好教案,是職業(yè)內(nèi)容之中所規(guī)定的。教案是老師的教學指南和備注,教師寫教案時要根據(jù)實際需要而定,是否在尋找好的教案模板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準備的內(nèi)容“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收藏!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1】

五年級數(shù)學解方程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7~28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理解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意義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法則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激趣揭題

1.猜一猜:有4個蘋果,每人得到2個,1個,1/2個,你知道這三 次分別是幾個人分蘋果嗎?

2.引入并板書課題:分數(shù)除法(二)

設計意圖:設疑激趣。 明確目標。

二、扶放結(jié)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導感知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意義。

2.畫一畫:引導完成27頁的畫一畫,理解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3.引導完成28頁的填一填,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引導歸納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理解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意義。 總結(jié)歸納計算法則。

三、反饋矯正

出示P28的試一試。

1.統(tǒng)一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

2.指導完成P28練一練的1~4題。

四、小結(jié)評價 布置預習

1.引導小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預習: P29 分數(shù)除法(三)

板書設計: 分數(shù)除法(二)

4÷1/2=4×2=8 ;4÷1/4=4×4=16

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除法的意義相同。 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等于乘這個分數(shù)的倒數(shù)。

五年級數(shù)學解方程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的概念,能正確地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重點:質(zhì)數(shù)和合效的概念。

教學難點:質(zhì)數(shù)、臺數(shù)、濟數(shù)、偶數(shù)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給教室里的人分類。體會:同樣的事物,依據(jù)不問的分類標準,可以有多種小的分類方法。明確:分類的際準很重要。

一、復習舊知

說一說,在我們學習的空間,你可以得到那些數(shù)?(要求與同學說的盡也不重復)

給這些自然數(shù)分類。根據(jù)自然數(shù)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數(shù)和偶數(shù)兩類。

板書對應的集合圖。

自然數(shù)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學生列舉的數(shù)填寫在對應的集合圈里。

問:看了集合圖,你想說什么么?(學生看圖說自己的想法,復習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有關知識)

說明:這是一種有價值的分類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很有用。

問:想不想學一種新的分類方法?關于新的分類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進行新課

今天我們就用找約數(shù)的方法來給自然數(shù)分類。

復習:什么叫約數(shù)?怎樣找一個數(shù)所有的約數(shù)?

同桌合作.找出列舉的各數(shù)的所有的約數(shù)。(同時板演)

引導學生觀察:觀察以上各數(shù)所含的數(shù)的個數(shù),你能把它們分成幾種情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自然數(shù)

(約數(shù)的個數(shù))

(只有兩個約數(shù))(有3個或3個以上的約數(shù))

引導學生思考:只含有兩個約數(shù)的,這兩個約數(shù)有什么特點?引出約數(shù)的概念。

明確合數(shù)的概念.提問:合數(shù)至少有幾個約數(shù)?想一想:1的約數(shù)有哪幾個?它是質(zhì)數(shù)嗎?它是合數(shù)嗎?

明確:這是一種新的分類方法??磸S集合圈,你想說什么?(學生看圖說自己的想法,鞏固寺數(shù)陽臺數(shù)的知識)

猜一猜:奇數(shù)有多少個?合數(shù)呢?

明確:因為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所以,新數(shù)陽偶數(shù)的個數(shù)也是無限的。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出示例1 下面各數(shù),哪些是質(zhì)數(shù)?哪些是合數(shù)?

15 28 31 53 77 89 1ll

學生獨立完成。

問:你是怎么判斷的?

明確:可以找出每個數(shù)所有的約數(shù),再根據(jù)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的意義來判斷;一個數(shù),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個約束,就能判斷這個數(shù)是合數(shù)還是質(zhì)數(shù)。不必找出所有的約數(shù)來,這樣可以提高判斷的效率。

說明: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質(zhì)數(shù)還可以查表。10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比較常用,看書本上的10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表。用質(zhì)數(shù)表檢查對例子1的判斷是否正確。

完成練一練。

三、練習鞏固

1、堅持下面各數(shù)的約數(shù)的個數(shù),指出哪些是質(zhì)數(shù)哪些是合數(shù),再用質(zhì)數(shù)表檢查。

22 29 35 49 51 79 83

2、出示2到50的數(shù)。先劃掉2的倍數(shù),再依次劃掉3、5、7的倍數(shù)(但2、3、5、7本身不劃掉。)

學生操作后,提問:剩下的都是什么數(shù)?

告訴學生:古代的數(shù)學家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找質(zhì)數(shù)的。

四、全課總結(jié)

學到這里,一種新的分類方法,你掌握了嗎?學生回答:相機揭示課題,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

討論:質(zhì)數(shù)、合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之間是這樣的關系呢?

五、布置作業(yè)(略)。

五年級數(shù)學解方程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學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因數(shù)和倍數(shù)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運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能熟練找全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另外,通過引導學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一方面給學生滲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后面教學求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做準備。

教學目標:

1、應用嘗試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及規(guī)律特點,并能熟練找全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從個別到全體、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歸納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究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及規(guī)律特點。

教學難點:

用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熟練找全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黑板、卡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運用嘗試教學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例1,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方法,并能運用所獲得的方法、經(jīng)驗找全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學習了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老師很想考考你們學得怎么樣,可以嗎?

生:(預設)可以!

師: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相互依存關系說一說下面各組數(shù)的相互關系。

21和72×7=1430÷6=5

2、判斷。

(1)12是倍數(shù),2是因數(shù)。 ( )

(2)1是14的因數(shù),14是1的倍數(shù)。 ( )

(3)因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數(shù),3是6和0.5的倍數(shù)。( )

教師根據(j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谋頁P激勵,同時進入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過程一:嘗試訓練。

(一)出示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新問題,想請大家?guī)椭鉀Q,行嗎?

生:行!(預設)

嘗試題:14的因數(shù)有哪幾個?

(二)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巡視并根據(jù)實際適時輔導學困生。

(三)信息反饋。

板書:

1×14

142×7

14÷2

14的因數(shù)有:1,2,7,14

過程二:自學課本(P13例1)。

(一)學生自學例1。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數(shù)?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找出18的因數(shù)的?他們找完了嗎?如果沒有,請幫助他們完成。

3、你還有別的找法嗎?請試一試,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18所有的因數(shù)。

(二)信息反饋

1、反饋自學要求情況;

板書: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shù)有1,2,3,6,9,18。

還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shù)

2、知識對比,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師:同學們,根據(jù)求14和18的因數(shù)時獲得的體驗,再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出示問題: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學生思考,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交流思考結(jié)果。

(4)師生互動。總結(jié)方法、點出課題。

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過程三:嘗試練習

(一)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

1、找出30的因數(shù)有哪些?36的因數(shù)有哪些?

2、結(jié)合14、18、30、36的因數(shù)個數(shù),請你談談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有什么特點?〖提示:一個數(shù)的最小因數(shù)是(),的因數(shù)是()。〗

(二)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總結(jié)特點。

板書:

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數(shù)是1,的因數(shù)是它本身。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2題和第4題前半部分。

四、課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個因數(shù)的數(shù)是誰?

五、課堂小結(jié)

師:今天你學會了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嗎?你知道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特點嗎?

生:……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14÷2

14的因數(shù)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shù)有:1,2,3,6,9,18 特點: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

還可以表示為:

它的最小因數(shù)是1,的因數(shù)是它本身。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等式在哪些情況下變換仍然保持不變呢?等式這些規(guī)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完全可以,因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來解方程。板書:解方程。

二、新知學習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盒子中的皮球與外面的3皮個球加起來共有9個,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們該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來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板書:x+3-3=9-3

化簡,即得:x=6

這就是方程的解,誰再來回顧一下我們是怎樣解方程的?

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shù)呢?因為,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說得實際一點就是通過等式的變換,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追問: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shù)值,因此不帶單位。

要檢驗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還需要驗算。怎么驗算呢?可抽學生回答。

板書:方程左邊=x+3

=6+3

=9

=方程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結(jié):通過剛才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二)教學例2

利用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我們再來解一個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樣才能求到1個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學互相討論,如有問題,可以出示書上的示意圖幫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兩邊同時除以3即可。為什么兩邊同時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數(shù)呢?剛好把左邊變成1個x。讓學生打開書59頁,把例2中的解題過程補充完整。

展示、訂正。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shù)或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這是我們解方程常用的兩種方法,想不想用它們來試一試呢?

(三)反饋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先找到等量關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體評講。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乘上一個數(shù),左右兩邊還相等嗎?依據(jù)是什么?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

試著解方程:x-2.4=6x9=0.7(強調(diào)驗算)

(四)課堂作業(yè):做一做第2題。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討論:什么時候應該在方程的兩邊加,什么時候該減,什么時候該乘,什么時候該除呢?

四、作業(yè):練習十一57題。

教學內(nèi)容:數(shù)學書P58-P59及做一做,練習十一第5-7題。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圖例,根據(jù)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會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57頁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猜測等數(shù)學活動,能夠理解方程的解及解方程。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

重點難點:

學生理解方程的解及解方程這兩個定義。

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判斷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并說出你的理由。

X+24=573X梅8

X=028<16+14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關于方程的知識。

二、新授

1、教師板書:100+X=250

問:X=?

2、小組討論

有幾種求X=?的方法?

3、全班交流

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么求出的?

此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的要求是:講清解題過程,語言表述完整、清楚。

4、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當板書求X的過程。

(1)想:100+()=250

(2)250鈥?100=(利用鈥溂郵?=和鈥?加數(shù)鈥澱飧齬叵凳?。?/p>

(3)讓兩邊同時減去100,就能得出X=150

5、討論

(1)X=150是100+X=250這個方程的什么?

(2)以上板書的3種方法為了求X的值,我們可以把求X的值的過程叫作什么?

6、讀定義(書57頁):方程的解

解方程

三、練習

1、教科書57頁做一做

2、教科書63頁4題

四、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4】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圖例,根據(jù)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會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遷移的能力。

知識重點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和手段

引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等式在哪些情況下變換仍然保持不變呢?等式這些規(guī)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完全可以,因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來解方程。板書:解方程。

教學過程

新知學習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盒子中的皮球與外面的3皮個球加起來共有9個,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們該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來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板書:x+3-3=9-3

化簡,得到x=6

這就是方程的解,誰再來回顧一下我們是怎樣解方程的?

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shù)呢?因為,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說得實際一點就是通過等式的變換,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追問: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shù)值,因此不帶單位。

要檢驗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還需要驗算。怎么驗算呢?可抽學生回答。

板書:方程左邊=x+3

=6+3

=9

=方程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結(jié):通過剛才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二)教學例2

利用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我們再來解一個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樣才能求到1個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學互相討論,如有問題,可以出示書上的示意圖幫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兩邊同時除以3即可。為什么兩邊同時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數(shù)呢?剛好把左邊變成1個x。讓學生打開書59頁,把例2中的解題過程補充完整。

展示、訂正。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shù)或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這是我們解方程常用的兩種方法,想不想用它們來試一試呢?

課堂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先找到等量關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體評講。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乘上一個數(shù),左右兩邊還相等嗎?依據(jù)是什么?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

試著解方程:x-2.4=6x9=0.7(強調(diào)驗算)

小結(jié)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討論:什么時候應該在方程的兩邊加,什么時候該減,什么時候該乘,什么時候該除呢?

課后追記

如果X前面是加號,方程兩邊就減去另外一個數(shù),如果X前面是乘號,方程兩邊就除以乘號前面的數(shù)。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5】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解方程》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一,并能較熟練地運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給出的未知數(shù)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書寫和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一的理解和運用。

2、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jù)、步驟和書寫格式。

3、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jù)、步驟和書寫格式。

2、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時由復習方程的意義入手,在出示情境圖后提出問題,學生最先想到的是算術(shù)方法,此時引導:你能列方程解決這一問題嗎?在列出方程600+x=860

后,怎樣求x呢?在學生渴望解決這一問題的內(nèi)在需求的驅(qū)使下,展開合作探索活動。

在教學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時,可利用實物演示,通過提問: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導學生思考,啟發(fā)學生把兩組圖的內(nèi)容歸納成一句話。這樣,及時引導學生超脫實例的具體性,實現(xiàn)必要的抽象概括。

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組討論后匯報。學生在陳述自己的想法時,不僅要說出自己是怎樣推算的,還要請學生說出這樣推算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強調(diào)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教學中還要重視對學生書寫的要求,初學時,可要求學生等號對齊。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shù)的計算過程,開始練習時也要求學生寫出來,待熟練之后再簡寫。無論是解方程還是檢驗,都要從一開始就強化書寫規(guī)范,以發(fā)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時,要強調(diào):方程的解是一個數(shù),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區(qū)別這兩個概念。

模式方法:觀察――實驗――討論――交流――概括結(jié)論

作業(yè)設計:自主練習1-3題。

討論要點

1、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天平,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一。

2、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算術(shù)思維向方程思維的轉(zhuǎn)變。

3、在檢驗的問題上,要注重引導學生由算術(shù)法的驗算向方程法的檢驗轉(zhuǎn)變。

4、教學時,要加大引領力度,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一要做好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引領,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對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路、步驟及格式的引領。

活動總結(jié)

本次教研活動,使老師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較為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較為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為教師在教學中圍繞重點、突破難點指明了方向。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6】

師:解方程的第二步,方程兩邊同時進行計算,得出的值。左邊+3-3,等于什么?

生:等于。

師:(板書:)右邊9-3呢?

生:等于6。

師:(板書:=6)天平在變化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平衡,說明解方程時,得到的每一步都是等式,要求大家把所有的等號對整齊。為了把等號對整齊,一般要把解寫到前面一點。

師:=6是不是這個方程的解?驗算一下就知道了!把=6代入方程中,看方程的兩邊是否相等。我們一起來寫驗算過程。

師:先看方程左邊,(板書:方程左邊=+3)把=6代入方程中,+3就變成了幾加3?

生:6+3

師:(板書:=6+3)6+3等于9。(板書:=9)方程左邊等于9。再看看方程右邊等于幾?

生:等于9。

師:也是等于9。方程左邊等于9,方程右邊也等于9,說明了什么?

生:方程左邊等于方程右邊,=6是這個方程的解。

師:(板書:=方程右邊)最后,下結(jié)論:所以,=6是方程的解。(板書:所以,=6是方程的解。)

師:驗算的過程就寫完了?,F(xiàn)在,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翻到58頁,請小組的同學一邊對照書中解方程的過程,一邊討論: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小組討論)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說一說: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生:......

師: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生:......

師:把剛才幾位同學說的,合起來就很完整了。會解方程了嗎?

生:會了。

師:那就試一試!(解方程+7=10)

師:哪位同學愿意到黑板上來做?請你來吧!

(學生做題)

師:都做完了嗎?一起來看看這位同學做的!你們覺得他做得好不好?

生:他全部都做對了。

生:我覺得有一點不好,他把等號沒有對整齊!......

師:剛才這位同學給你提的意見能接受嗎?

生:能!

師:有錯就改就是好孩子!解方程不僅要注意方法,還要注意書寫格式。做完后還要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為什么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7?

生:左邊減去7是為了是方程左邊只剩,右邊減去7是為了使方程兩邊仍然相等!

師:說得很好!這道題你們都解對了嗎?

生:解對了!

師:你們真聰明!一下子都學會了!老師還想考考大家,出一個和它們不一樣的方程:-3=9

你們會做嗎?

生:會!

師:這題也會呀!那好,試試看吧!請同學們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點一名學生板演)

師:一起來看看黑板上的作業(yè)!他做得怎樣?

生:做得很好,......

師:誰來說說:為什么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加上3?

生:是為了使方程左邊只剩而有保持兩邊仍然相等!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看來,你們已經(jīng)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了!

三、拓展應用

師:解方程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呢!

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能解決嗎?

師:能!

師:開始吧!(注意:可以不寫出演算的過程,但是要進行口頭驗算。)

學生做題后匯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jié)

師:同學們真不了不起,不但學會了解方程,還學會了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7】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6頁的7~12題。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含義。

2、進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質(zhì),能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正確地解方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能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正確地解方程。

教學流程:

一、基礎練習

1、說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20+17=3712-Y=4a+12=3521-b<14x=14+2

2、解方程

X+125=370520+X=710X-4.9=6.4

120-X=257.8+X=2.5X+8.5=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選3題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二、完成第6頁的7~12題。

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第9題指名學生說:錯在哪里,幫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樣改正,我們在做題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2題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說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師都要給于肯定。

三、課堂作業(yè)

第6頁的第10、11題。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8】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復習天平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及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學習這些規(guī)律有什么用呢?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會逐漸發(fā)現(xiàn)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學習。

1、解決問題。

出示P57的題目,從圖上可以獲取哪些數(shù)學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說明什么?杯子與水的質(zhì)量加起來共重250克。

能用一個方程來表示這一等量關系嗎?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兩邊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學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組里討論交流,并把各種方法記錄下來。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種思路:

(1)觀察,根據(jù)數(shù)感直接找出一個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邊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減法的關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從兩邊減去100,或者利用對應的關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從兩邊減去100。

對于這些不同的方法,分別予以肯定。從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將150代入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2、認識、區(qū)別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

像這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剛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剛才,我們用這幾種方法來求100+x=250的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這兩個概念說起來差不多,但它們的意義卻大不相同,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個具體的數(shù)值,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練習。(做一做)

齊讀題目要求。

怎么判斷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將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寫作格式是:方程左邊=5x

=53

=15

=方程右邊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樣的方法檢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業(yè)。

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4題,強調(diào)書寫格式。

三、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內(nèi)容:數(shù)學書P57,及做一做,練習十一第4題。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義。

2、會檢驗一個具體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檢驗的格式。

3、進一步提高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的含義。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9】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解方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55—57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3、會檢驗一個具體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檢驗的格式。

4、、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方程的解。

教學難點: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來檢驗方程的解。

關鍵:天平與方程的聯(lián)系。

教具 : 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回顧舊知,引出課題(出示課件)

1、實物演示:天平平衡的實驗。

師:老師在天平的左邊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師:在天平的右邊放了多少砝碼,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師邊講邊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師:請你根據(jù)圖意列一個方程。

生:100+X=250(課件顯示:100+X=250)

2、這個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解方程。(板書課題: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兩個概念

師:(出示課件)那你猜一猜這個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說出理由。

生1:我有辦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辦法,因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師我也有辦法,我是這樣想的,假如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師:XXX同學的想法太棒了!我們一起探索驗證一下。請看屏幕,怎樣操作才使天平左邊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邊拿走一個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邊拿走100克的砝碼,天平保持平衡。

師:你能根據(jù)操作過程說出等式嗎?

生:100+X-100=250-100

師:這時天平表示未知數(shù)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師:是的,XXX同學的想法是正確的,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100,就能得出X=150。我們表揚他。

師:根據(jù)剛才的實驗,我們來認識兩個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師:指著方程100+X=250說:“X=150是這個方程的解。(課件顯示:方程的解)

師: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著方框說:“這是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師:在解方程的開頭寫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過程。

師:同時還要注意“=”對齊。

師:都認識了嗎?請打開課本第57頁將概念讀一次,并標上重點字、詞。

師:你們怎么理解這兩個概念的?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過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數(shù)的值,這個值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使這個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兩個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個數(shù)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個演變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組內(nèi)交流、合作,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學例1。

師:要是老師出一個方程,你會求這個方程的解嗎?

生:會。

師:請自學第58頁的例1的有關內(nèi)容。

[學生獨立學習例1的有關內(nèi)容,設計意圖: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學習,讓學生發(fā)現(xiàn)]

師:四人小組討論方程左右兩邊為什么同時減3?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師:(出示例1)左邊有X個,右邊有3個,一共用9個。根據(jù)圖意列一個方程。

生:X+3=9(板書:X+3=9)

師:X+3=9這個方程怎么解?我們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幫助理解,請看屏幕。

師:球在天平不好擺,老師在天平上用方塊來代替它。怎樣操作才使天平的左邊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拿走3個方塊,使天平左邊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師:根據(jù)操作過程說出等式?

生:X+3-3=9-3(板書:X+3-3=9-3)

師:這時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書:X=6)

師:方程左右兩邊為什么同時減3?

生1:使方程左右兩邊只剩X。

生2: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3,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師:“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3,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本褪墙膺@個方程的方法。

師:這個方程會解。我們怎么知道X=6一定是這個方程的解呢?

生:驗算。

師:對了,驗算方法是什么?

生:將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邊是否等于方程的右邊。

(板書:

驗算:方程的左邊=6+3=9

方程的右邊=9

方程的左邊=方程的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師: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yǎng)成口頭檢驗的習慣。力求計算準確。

[設計的意圖:自學思考匯報交流既有利于每個學生的自主探索,保證個性發(fā)展,也有利于教師考察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鞏固練習

師:現(xiàn)在老師看看同學們對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樣。(課件展示)。

四、課堂小結(jié):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驟。(出示課件)

師:誰能說說解含有加法和減法的方程的步驟?(隨著學生,顯示全過程。)

生:解方程的步驟:

a)先寫“解:”。

b)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或減一個相同的數(shù),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c)求出X的值。

d)驗算。

五年級解方程說課稿【篇10】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6頁第7-12題

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并熟練應用等式的這一性質(zhì)解簡單的方程。

2、理解解方程過程的簡化書寫,并且解題時適當運用簡化書寫。

3、培養(yǎng)良好的作業(yè)習慣,自覺進行檢驗。

教學重點:理解并熟練應用等式的這一性質(zhì)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難點:理解并熟練應用等式的這一性質(zhì)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說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20+17=3712-Y=4a+12=35

21-b<14x=14+23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520+X=710X-4.9=6.4

120-X=257.8+X=2.5X+8.5=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選3題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集體訂正,幫有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頁的7~12題。

第7題:

(1)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2)這里的方程與前面所學解方程的過程比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

這樣寫有什么優(yōu)點?

在解方程時,先在頭腦中想好方程兩邊應同時加上或減去什么數(shù),但書寫時可以省略。同學們在解方程時可以照這種方法解。

使學生明白: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讓含有未知數(shù)的一邊只剩下未知數(shù),就能很快知道

最后的結(jié)果。

第9題: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學生說:錯在哪里,幫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樣改正,我

們在做題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題:

(1)學生獨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題的方法適當省略,簡化過程。

教師要特別關注前面解題還有錯的學生,爭取人人過關。

指名板演。

(2)集體訂正,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分析錯誤原因。

第10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在小組中交流,每人選擇一題說思考方法。

(3)錯誤匯報。

說說錯誤的原因與正確方法。

第11題:

1、學生看圖列式。

提問: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

2、解出上述方程。

學生板演,并說明怎么解?

3、教學解方程的簡化書寫。

X10+10、X3.5+3.5結(jié)果是多少?

介紹解方程的簡化書寫,并板書。

學生試做,板演,講評。

第12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內(nèi)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說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師都要給于肯定。

也可以提示:兩人用去的錢同樣多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種方法來表示題中的相等關系嗎?

(1本練習本+3枝鉛筆=7枝鉛筆)

你看出了什么?(1本練習本相當于4枝鉛筆)

三、課堂總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認為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方程用處大嗎?

習題超市:

一、數(shù)學小診所

1、2.8+X=9.5改正:

解:X=9.5+2.8

X=12.3()

2、X-43=156改正:

解:X=156+43

X=199()

二、當x=18時,是下面哪幾個方程的解。

18+x=1818-x=0x+15=33

X-10=8x-18=18x+3=18+3

三、解方程并檢驗

X+350=600150+X=725X-60=950

7.8+X=12.30.8+X=7.6X-3.5=6.4

教材簡析:

幫助學生逐漸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形成相應的技能,是教材編寫時認真思考的問題。用好教材設計的兩道題,能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另一處是第6頁第7題,簡化解方程過程的書寫,濃縮思路,是在基本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后安排的。如解方程x-20=30,在方程的兩邊都加20這一步,省寫了虛線框里的內(nèi)容:

x-20+20=30+20,直接寫出x=30+20。這樣做能使解方程的思考流暢、書寫簡便,從而提升解方程的能力。教學時要讓學生體會簡化的過程,重點討論圓圈里填什么符號、方框里填什么數(shù)以及為什么。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10篇


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把教學內(nèi)容整合進教案里。教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滲透理解問題的方法,教案的內(nèi)容怎樣寫最合適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你帶來的一年級科學說課稿,在此溫馨提醒你在瀏覽器收藏本頁!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1】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4課,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初步了解了物體有很多特征,這些特征可以描述為大或小、輕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等。本課要根據(jù)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開展“分類”這一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和實踐,幫助學生了解分類的意義以及分類的方法,對學生學習科學和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課的學習主要分為四個活動:

1.聚焦分類話題;

2.制訂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研討,回顧學習過程:

4.了解分類的意義。

通過四個活動,一方面使學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體的各種特征,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科學地觀察、描述之后進行科學的分類,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分類方法,明確分類標準的細化是準確分類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選用的教學器材為前三節(jié)課觀察的物體。在本課中,教師要盡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體,便于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學生分析】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科學課學習,一年級學生逐漸了解了科學課程的特點。學生開始初步接觸科學觀察、記錄、表達、交流等科學探究方法,逐步培養(yǎng)出合作學習和實事求是等科學態(tài)度。但是學生各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仍處于培養(yǎng)階段,在行為能力上相對較弱,無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同時,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傾聽習慣等仍需進一步培。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2.根據(jù)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認識物體。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根據(jù)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2.了解給物體分類時,依據(jù)的特征不同,分類的結(jié)果會有所不同。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繼續(xù)發(fā)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

2.認同物體可以根據(jù)某一特征被歸類。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人們可以利用分類的方法整理身邊的各種信息。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根據(jù)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難點:了解科學準確的分類需要將標準細化。

【器材準備】

乒乓球、大木塊和小木塊、與木塊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塑料塊、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塊、玻璃珠、紙片、不干膠貼紙、記號筆、印有圓圈的白紙、學生活動手冊、若干個帶有兩個大圓圈的小組記錄單、班級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買酸奶,你能幫他找到酸奶嗎?(播放課件,選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超市怎樣找到酸奶的)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找酸奶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類,體會分類對于人們生活的幫助,分類可以讓人們更便捷的生活。

2.我們也觀察了許多物體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嗎?這些不同物體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嗎?

(學生根據(jù)前幾節(jié)的活動手冊和班級記錄單描述前幾節(jié)課上觀察的物體特征)

設計意圖:從物體特征入手,聚焦分類標準指向的是物體的特征,并貫穿全課。

3.我們能不能用一種特征作為標準給它們分類,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它們。(板書:給物體分類)

設計意圖:聚焦話題,學生明確學習內(nèi)容,教師利用任務驅(qū)動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

二、給物體分類

1.描述物體特征,確定分類標準。

(1)教師分發(fā)活動器材,學生拿出活動手冊。

(2)說說自己計劃以什么特征作為標準進行分類,并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中。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理解分類是以特征作為標準的,而且標準有很多,為開展分類活動明確主線和目的。

2.初次體驗分類并為物體編號。

(1)引導學生根據(jù)制訂的分類標準進行首次分類活動(全班統(tǒng)一確定一種相對簡單的分類標準,如:大小),將物體放在小組記錄單的圓圈中。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利用直觀實物進行初次分類,幫助學生明確分類活動的目的和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使用實物擺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時開展不同標準的分類,并且這種方法的分類結(jié)果無法懸掛展示,不便于交流。

(學生思考,商量改進辦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行給物體做編號的.活動做好鋪墊。

(3)指導全班同學按照統(tǒng)一標準為物體進行編號。

我們有什么辦法進行編號呢?上學期,我們在比較恐龍大小的時候,有個編號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我們也來給這些物體進行編號吧。

(學生按照相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編號)

設計意圖:學生在真實任務的驅(qū)動下,先對物體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學會分類的基本操作方法,為后邊的活動開展打好基礎;再從中發(fā)現(xiàn)不方便、無法反復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問題而找尋改進措施,從而開展編號活動,為后邊的活動開展以及交流研討活動做好鋪墊

3.開展小組分類活動。

(1)小組總結(jié)物體特征。

觀察前幾節(jié)的記錄單,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物體哪些方面的特征?

(學生發(fā)現(xiàn)有大小、形狀、輕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據(jù)物體大小進行分類的活動已經(jīng)做過,不再重復)

(2)根據(jù)特征制訂分類標準,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上。

(學生制訂分類標準,明確分類標準,將小組制訂的分類標準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中,一張記錄單填一種標準)

(3)小組合作開展給物體分類的活動。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開展探究活動,將分類結(jié)果以物體編號的形式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不同的圓圈里)

(4)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填寫小組記錄單。

(5)學生懸掛展示小組記錄單,并遮擋住分類標準部分。

(學生遮擋住分類標準,并向全班同學展示小組記錄單)

設計意圖:根據(jù)特征制訂分類標準,指向分類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物體特征,便于尋找和生活便利。學生通過形狀、輕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為標準對物體多次分類,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體的特征,而且對分類的科學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學習與體會。展示小組記錄單,并遮擋住分類標準是為了給下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4.解密活動。

(1)全班共同解密各組的分類標準。

通過觀察小組記錄單的分類結(jié)果,逆向分析分類標準是哪種特征,并說明理由。

(2)相應小組進行展示揭秘,說說自己的分類標準和分類結(jié)果。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對于分類標準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觀察、總結(jié)物體的特征,方便我們的生活。

三、交流研討

1.大家是根據(jù)物體的哪些特征分類的?

學生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分類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種方式分類的標準,都是物體比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據(jù)同一特征分類,分類結(jié)果有哪些不同?

你發(fā)現(xiàn)在哪個相同標準的分類中有不同的結(jié)果,為什么?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讓大家統(tǒng)一?

學生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有些相同分類標準的分類結(jié)果要想達成一致,還要有相同的細化標準界限。以輕重這一特征為標準的分類,不同于大小的比較。同樣的物體有大有小,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結(jié)論,但是對于輕重這一特征,在制訂標準的同時還要細化輕重標準的界限,也就是說只有將標準制訂得更準確,才能進行更準確科學的分類

3.根據(jù)發(fā)現(xiàn)細化小組記錄單的分類標準,確定關于輕重的分類界限,再次調(diào)整輕重的分類。

設計意圖:學生在上一活動的交流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本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對于相同標準,分類結(jié)果卻不同的現(xiàn)象進行研討交流,進而發(fā)現(xiàn)分類的標準除了特征之外還要有細化的標準,從而掌握科學分類的正確方法。

四、完成個人、小組、班級記錄單內(nèi)容

1.學生完成個人活動手冊。

2.各小組共同完善小組記錄單。

3.師生完善班級記錄單。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填寫并修改完善記錄的過程就是梳理和總結(jié)本課知識的過程,從而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4.觀察生活中身邊的分類。

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分類給我們帶來幫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類?是如何給我們帶來幫助的?

(播放課件,學生根據(jù)課件演示分別說說是哪些方面的分類,又是如何幫助我們便捷生活的)

設計意圖:理解分類的意義不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還能幫助我們便捷生活。

【板書設計】

給物體分類

特征 分類標準 細化標準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2】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根據(jù)色彩、形狀、用途等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個標準進行簡單的分類;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分類、整理,即掌握分類方法。

教學難點:找到合適的分類標準;

教具準備:

各種顏色的立體快、鉛筆等。

教學過程:

師:孩子們,老師知道你們是懂禮貌、愛整潔的孩子。而且老師還知道你們今天每個人都會表現(xiàn)的非常乖。

一、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分類需求

那下面請小朋友們看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圖)。仔細觀察后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嗎?

生1:書架上的書很亂;

生2:玩具到處都是;

生3:筆、桌上、地上都有…

師:很亂。那孩子們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很亂呢?請生自由回答。

師:孩子們說的都對。小猴自己也說了,好亂呀!播放課件。

師:Ppt出示第二幅圖

師:孩子們,下面我們看看小猴整理后的房間,你感覺怎么樣?生自由答。(整齊)很舒服(或很整齊)。

那孩子們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很舒服呢?

師:回答的真不錯。所以呀,我們平時都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共同學習。

之前老師已經(jīng)請小朋友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預習了關于分一分的內(nèi)容。

師:現(xiàn)在老師請同學們聽清要求:(2、3個同學)你是怎樣整理自己的書包的?(出示課件)(善于捕捉學生回答問題的信息,靈活處理)

生自由匯報:語文放在一起,數(shù)學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等。

師引導總結(jié):把書放在一起,作業(yè)本放放在一起,學具放在一起等。

師:看來呀孩子們真能干,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包。真了不起!

三、練習

1、師:現(xiàn)在老師請同學們把桌子上的小棒自己獨立的試著分一分;

老師看哪些同學能干,分好用坐姿告訴老師。(老師巡視,捕捉信息,靈活處理)

2、請同學們把小棒快速地放到桌子的左邊然后用坐姿告訴老師。

那下面我們來展示展示你們的本領。老師相信你們行。

3、練習(出示課件)

(1)把生活在水里的動物涂色。

師:請同桌之間小聲地相互討論,然后再回答問題。(生自由答。)

(2)整理玩具,分類擺放。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3】

我的“小問號”

教學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研究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研究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準備:不同顏色的小動物玩具,圖片等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師:我們在這么美的大自然中,親近大自然,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秘密。同學們的心情怎么樣?

2、組織學生交流。

二、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1、師:老師這兒有幾樣物品,你能提出小問號嗎?

師出示:黃色、紅色、綠色的玩具、小車等。誰來提問?學生自由提問(只要學生能夠根據(jù)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問題即可,不管問題有沒有答案,問題是否科學,都可以。)

2、師:是啊,小車為什么能跑,青蛙為何能跳,這一個個美麗的小問號是多么有趣啊!我們來說說聽聽。學生各抒己見。

3、師:我們可以自愿組合成小組。(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分組,選好組長)

4、全班匯報:

5、看課本第五頁的圖畫,你有哪些“小問號”?

(1)彩虹是怎樣形成的,有哪幾種顏色?

(2)鳥類是怎樣繁殖的?......

(3)全班匯報,共同揭秘。對于可以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積極發(fā)動學生,師生一起解決。

三、拓展活動(課后作業(yè))

在課后進行觀察,把自己的“小問號“記錄下來,我們下一節(jié)課討論。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4】

給物體分類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能根據(jù)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二、科學探究

1、能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

2、能用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對物體分類。

3、能簡要描述探究過程、陳述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tài)度

1、能對物體的分類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和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四、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

了解科學分類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幫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常見的水果和蔬菜。

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物體有很多不同點,今天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你們最喜歡的水果和蔬菜,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根據(jù)果蔬的不同之處怎樣給它們分類呢?如何給它們分類。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

活動:給果蔬分類

1、明確任務

2、比較分類制定分類標準。

3、處理信息,記錄在活動手冊中。

4、表達交流。你按什么標準分類的,如,我按照顏色分的,黃色,綠色

5、得出結(jié)論:可以根據(jù)顏色、形狀、大小、輕重、軟硬、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給果蔬分類。

6、反思評價。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同學的表現(xiàn)。

三、應用與拓展

書包里的東西如何分類?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鉛筆和彩筆,并學習使用它們。

2、教育學生不亂涂亂畫,愛護畫筆、畫紙、保持畫面的干凈整潔。

教學重點:認識鉛筆和彩筆。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繪畫習慣。

教學準備:2B、HB、H類型的鉛筆,彩筆、蠟筆、彩色鉛

筆和紙張。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學生坐端正,師生相互問好。

2、教師談話,引出課題。

3、介紹2B、HB、H等類型的鉛筆。

4、指導學生用不同類型的鉛筆涂一涂,再用橡皮擦一擦仔細觀察筆跡,說說自己的所見所思。

5、引導學生說出不同,教師相機進行歸納。

二、基本部分

1、讓學生在《活動手冊》上用不同類型的鉛筆寫字,再比較它們的筆跡,加深鞏固。

2、介紹彩筆、蠟筆和彩色鉛筆

3、出示三幅分別用彩筆、蠟筆和彩色鉛筆所畫的同一內(nèi)容的畫,讓學生觀察。

4、學生交流所觀察的想法,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從深淺、粗細、色彩等方面來交流。

5、指導學生認識不同顏色和平時在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顏色。

6、讓學生拿出所準備的紙張,用不同的彩筆涂顏色,觀察繪畫效果有什么不同。

7、教育學生愛護彩筆,愛護桌面,不在桌面上亂畫,不撕紙張。

三、教師歸納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各種類型的鉛筆,并體會到水彩筆、蠟筆和彩色鉛筆在繪畫效果上的不同。

四、布置作業(yè):

和爸爸媽媽一起挑一件廢舊物品,選用合適的筆在上面一幅圖畫。

板書設計:

鉛筆水彩筆、蠟筆、彩色鉛筆

2B、HB、H粗→細

色彩

深→淺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6】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在整數(shù)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通過“文具店”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借助直觀模型,使學生體會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和實際操作,了解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結(jié)合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能計算簡單的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得數(shù)。

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遷移、轉(zhuǎn)化方法的數(shù)學思維。

教學難點重點

了解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并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的得數(shù)。

使學生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的得數(shù)。了解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并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的得數(shù)。

難點

教學準備

師:小黑板生:草稿本、三角尺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復習1、口算25×4=7×20=2角×4=4.7+2.6=12×5=2.5+2=5–1.8=3+3+3+3=

2、畫圖表示算式的意義0.2+0.5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小數(shù)的知識。(口算是常規(guī)練習,畫圖是復習小數(shù)加法的意義,這些都為為學生理解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做了較好的鋪墊。)

二、探究新知1、(出示小黑板)有一家文具店開業(yè)啦,這是老師調(diào)查到的文具店的部分文具和價錢。觀察小黑板,你獲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鉛筆每枝0.3元尺子每把0.4元轉(zhuǎn)筆刀每個0.6元橡皮每塊0.2元字典每本13元(生說師選擇板書)①買3本字典多少元?②買4塊橡皮多少元?③買2枝鉛筆多元?(通過購物情境,由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小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2、同學們提了這么多問題,咱們一個一個地來解決。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怎么列式計算?算式表示什么意義?(13×3=13+13+13)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是什么?(板書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和的簡便運算)(在“文具店”里添加上“字典每本13元”這一條件,讓學生列出整數(shù)乘法,復習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為學生提供了小數(shù)乘法與整數(shù)乘。

法比較的空間)3、第二問題怎么列式呢?(0.2×4)4、0.2×4等于多少呢?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5、學生匯報:方法10.2+0.2+0.2+0.2=0.8(元)方法20.2元=2角2×4=8(角)8角=0.8元方法3我們用畫圖的方法,一個長方形代表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元。每塊橡皮0.2元,就涂2份。4快橡皮就涂8份,也就是0.8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0.2×3的結(jié)果,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6、引導(收集整理)生觀察這幾種方法,說說0.2×4表示的意義是什么?(4個0.2相加的和)7、獨立完成第三個問題后匯報。2×0.3=0.6(元)追問:算式表示的意義是什么?(2個0.3相加的和)8、歸納總結(jié)出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引導(收集整理)生觀察這三個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它們都是在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那么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一樣,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計算。(板書揭題)(把小數(shù)乘法與整數(shù)乘法做對比,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能力來理解小數(shù)乘法的意義。)

三、運用深化1、試一試:請同學們把書翻到P39,完成“試一試”的1、2兩題,涂一涂、填一填。(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抽生畫圖。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7】

《傾聽聲音》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科學的表達方式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

2、能夠在多個問題中確定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樂于對周圍的各種聲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能夠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聲音問題的看法。

科學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周圍的聲音是各種各樣的。能歸納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教學準備:按組準備鼓和鼓槌1個、綠豆若干粒、鑼1面、鋼尺1根、紙杯1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風聲、雨聲、讀書聲,處處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二、活動一:尋找聲音

1、觀察書中的四幅插圖。

2、傾聽聲音:讓學生傾聽聲音,知道這個聲音是由誰發(fā)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體和動物在發(fā)出聲音時的變化。

4、關于聲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動二:觀察物體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學生實驗。

全班討論,交流得出結(jié)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填寫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記錄表。

討論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現(xiàn)象?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2、提問:用什么辦法能使物體停止發(fā)聲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鑼停止發(fā)聲?

物體停止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現(xiàn)象?這說明了什么?

 四、小結(jié)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基本筆畫“豎”。會寫“二、三、上”。

2.理解背誦韻文。

教學重難點

1、認識筆畫“豎”并能正確書寫。

2、會正確美觀地書寫“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鞏固認識田字格,指名上黑板前書寫“一”。

2.開火車給生字組詞。

【設計意圖】

新課標提倡語文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用玩游戲的方式復習生字,擺脫了以往刻板單調(diào)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性地機械性地認讀,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識字效率。

二、背誦韻文

1、把生字放回課文,再讀課文。

讀準字音,師要正音,同桌之間可指讀,讓同桌認讀。

2.師生對讀,男女生交換讀。

3.鼓勵背誦。(鼓勵學生展示讀)

三、指導書寫“二、三”,注意“二”的讀音。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筆畫“橫”,誰來說說寫橫的要領。今天還要學會寫“二、三”兩個字。

2、展示儀出示“二、三”兩個字,并引導學生觀察異同。

橫有什么不一樣?規(guī)則:從上到下

3、生觀察后說值得注意的地方。師重點指導橫畫的長短變化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變化來指導。

二:書寫從上到下,兩橫上短下長。上橫在上半格,下橫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橫,橫與橫之間的間距要相等,第二橫要寫在橫中線。

4.教師在田字格中示范書寫,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5.學生描紅,練習

6.作業(yè)展覽,評議

四、指導書寫“上”

1、“上”字里有個新筆畫叫“豎”,豎從上到下要寫直,中豎中正。不帶針尖的,叫垂露豎。師范寫,重點講解寫“豎”的要領。

2、“上”:先豎再橫,豎要垂直,第二橫從中心點處起筆,稍微向上傾。第三筆是長橫。口頭組詞。

3、師范寫講解。學生根據(jù)課本中的田字格生字書空筆順。

4、寫字操調(diào)姿(師巡糾姿)生描紅,再寫三個,師巡指導。展示評議。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和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對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適當?shù)姆绞秸故竞捅憩F(xiàn)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認識本課生字詞。

2、理解王寧為什么要當勞動委員,理解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解題質(zhì)疑

1、談話出示課題。

2、質(zhì)疑:

題目中的“我”指的是誰?

3、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

⑴ 文中的“我”指的是誰?

⑵ 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⑶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標上序號。

⑷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⑸ 王寧的話剛說完,為什么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⑹ 你應該向王寧學習什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清除障礙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本課生字及詞語。

2、同桌小組見交流。

3、讀后檢查: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

⑵ 出示小黑板:

學校 教室 委員 親切 班長 勞動 集體

(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⑶ 課文分幾個自然段,指名說出序號。

三、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1、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從“靜悄悄”體會到了什么?)

2、突然,王寧站起來對說:“我選我”。

(從“突然”體會到了什么?)

3、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4、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從“一片掌聲”體會到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突破教學重難點

1、教師適當點撥:

⑴ “靜悄悄地都在想”說明同學們正在認真思考選誰合適。

⑵ “我選我”:

① 說明王寧勇敢。

② 體現(xiàn)王寧真心實意的為大家服務。

⑶ 同學們都“楞住了”說明王寧與別人不同,不是選別人而是選自己,出乎同學們的意料。

2、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說明同學們有當好勞動委員的決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當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讓學生重點讀王寧說“我選我”理由的那些話,讓學生說出從這些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

4、指導朗讀。

(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五、 鞏固練習

1、看拼音讀詞語: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學 校 教 室 親 切 響 聲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長 委 員 集 體 一 樣

2、照課文內(nèi)容填空:

王寧和李小青是( ),王寧像李小青一樣( ),( ),我要學習王寧熱愛( ),( )集體,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zhì)。

3、假如你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怎么做,講些什么?試說一說。

4、自由組合,分角色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jié)

這篇課文寫王寧在班會上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事。贊揚了王寧虛心好學、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zhì)。希望你們向王寧學習,熱愛勞關心集體、樂意為集體做好事,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我選我》教學設計5,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科學說課稿【篇10】

教學目標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的樹葉的數(shù)量和樹葉的種數(shù);根據(jù)一定的判斷依據(jù),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發(fā)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xiàn)象的活動,建構(gòu)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

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

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現(xiàn)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zhì)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jié)構(gòu)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jié)構(gòu),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最大的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板書 搜集樹葉生命特征

作業(yè) 尋找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

解方程說課稿合集(9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老師,課堂離不開我們準備的說課稿,為了讓小朋友們的學習基礎打牢,教師們會去準備一份合格的說課稿,優(yōu)質(zhì)的說課稿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怎么才能將幼兒園說課稿寫得全面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方程說課稿合集(9篇)”,歡迎大家閱讀收藏,分享給身邊的人!

解方程說課稿 篇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頁的7~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含義。

2、進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質(zhì),能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正確地解方程。

重點:

使學生在學生與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動檢驗等習慣,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進一步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動檢驗等習慣。

流程

教師、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基礎

練習

一、基礎練習

1、說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20+17=3712-Y=4a+12=35

21-b<14x=14+23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520+X=710X-4.9=6.4

120-X=257.8+X=2.5X+8.5=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幫有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使其明白。學生板演。

練習

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使學生明白: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一邊只剩下未知數(shù),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結(jié)果。

引導學生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第9題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學生說:錯在哪里,幫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樣改正,我

們在做題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師要特別關注前面解題還有錯的學生,爭取人人過關。

集體訂正,分析錯誤原因。

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再通過交流弄清錯誤的原因。

第12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內(nèi)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說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師都要給于肯定。

引導學生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表示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再啟發(fā)學生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進行思考。

課堂

作業(yè)

第6頁的第10、11題。

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解方程說課稿 篇2

1、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樹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栽的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shù)少10棵。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2、機床廠原計劃每天制造機床40臺,實際每天制造50臺,結(jié)果16天就完成了任務。機床廠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3、小胖騎車郊游,前2小時共行駛了17千米,后3小時平均每小時行駛了10千米,小胖平均每小時騎多少千米?

4、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家庭練習作業(yè):小亞的'體重乘3,再減去19千克,就和爸爸的體重一樣,爸爸的體重是78.5千克。小亞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5、一間課室,長7.5米,長是寬的1.25倍,里面坐48個學生,平均每個學生占地多少平方米?(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6、學校購買每張單價是140元的課桌,買了30張還多480元。如果用這筆錢買椅子,可以買40把。每把椅子的單價是多少元?

解方程說課稿 篇3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義。

2、結(jié)合課文圖例,根據(jù)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解方程。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4、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遷移的努力。學習重難點: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 重申目標 學情調(diào)查

1.把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補充完整。

等式兩邊同時

(或)

的數(shù),兩邊仍然

。等式兩邊同時

(或)

的數(shù),兩邊仍然。

2、判斷下列那些式子是方程?(是的在后面打“∨”)

35+65=100

X–14﹥5.8

y+24

6(a+2)=42

c=1.8 問題匯總

1、什么是“方程的解”、“解方程”?

2、“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啥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解方程的格式是怎樣的?

4、方程的解怎么驗算?

精講點撥

一、請同學們學習課本第57頁內(nèi)容。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教材57頁內(nèi)容合作學習,并回答問題。

100+X=250。X的值是()?

2、小組討論,認識探索X的值。

(1)各小組展示自己推算的方法及依據(jù)。

(2)學生自己驗證X的值是否正確。

3、像這樣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名稱叫(程解的過程叫()。()是一個數(shù),()是計算過程。

教師板書:

+

X

=

250

第一個加數(shù)

第二個加數(shù)

第二個加數(shù)

=

所以 :X=150

方程的解

+ X

= 250 100 + X

= 100 + 150

X

= 150

(數(shù)的組成)

4、完成57頁“做一做”.二、根據(jù)教材58頁主題圖,認識解方程。

(1)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

盒子中的皮球與外面的3個皮球加起來共有()個,列方程:((2)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

我們看看教材是怎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來求出方程的解呢?,求方)。1)

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了(),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化簡后x=(),這就是方程的解。

(3)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shù)呢?

因為,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這樣,右邊就剛好是()。因此,解方程說得實際一點就是通過等式的變換,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4)教師強調(diào)說明:

x=6帶不帶單位呢,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shù)),因此不帶單位。(5)檢驗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還需要驗算。

方程左邊 = x +3 = 6 +3 = 9 =方程()邊

所以,x=6是方程的()。

(6)教師板書解方程的過程,強調(diào)寫“解:”,等號對齊。課堂檢測:

1.把下面的話補充完整。

方程兩邊同時

(或)

的數(shù),兩邊仍然

。方程兩邊同時

(或)

的數(shù),兩邊仍然

。2.填空:

X+1.6=3.2

X–0.47=1.25 X+1.6–()=3.2–()

X–0.47+()=1.25+()X=()

X=()X+12=45

X–2.6=5.4 X+12–()=45–()

X–2.6+()=5.4+()

X=()

X=()2.解方程:

X+2.3=8.6

X–12.4=5.8

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或加上一個相同的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梯等式。為了保證解題的正確,我們還要學會驗算。作業(yè):

1、后面括號里哪個X值是方程的解?

(1)X+32=67

(X=44,X=108)(2)12-X=4

((X=16),(X=8))

2、解方程。

X+3.2=4.6

X–1.8=4

X-2=15

X+0.3=1.8

3+ X=5.4

X–6=7.6

3、課后探討如何解下面的方程。

7-X=1.2 下一課時導學案:

1、填空:

4X=6.4

X÷0.5=1.25 4X÷()=6.4÷()

X÷0.5×()=1.25×()X=()

X=()

5X=0.75

X÷6=13

5X÷()=0.75÷()

X÷6×()=13×()

X=()

X=()

2、根據(jù)題意,在橫線上把下列各題的數(shù)量關系補充完整,并分別列方程解答。

1.王老師買了1本單價是2.8元的筆記本和2本相同單價的童話書,共用去22.6元。童話書每本多少元?

+

=總金額(22.6元)解:設。

列方程:

答:。

還可以這樣想:。

解:設。

列方程:

答:。

2.媽媽買了甲、乙兩箱不同牌子的飲料。每箱飲料中的盒數(shù)相同,每盒重量分別是0.23㎏和0.19㎏,甲箱比乙箱要重0.64㎏。每箱中有多少盒飲料?

=甲箱比乙箱重的千克數(shù) 解:設。

列方程:

答:。

還可以這樣想:

=甲箱比乙箱重的千克數(shù)。解:設。

列方程:

答:。

解方程說課稿 篇4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67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3、會檢驗一個具體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檢驗的格式。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

1、感受方程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2、愿意與別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方程的解。

教學難點: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來檢驗方程的解。

關鍵:

天平與方程的聯(lián)系。

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鋪墊,引出課題(出示課件)

師: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稱糖果的稱,我們一起合作使稱保持平衡!

師:同學們反映真敏捷,能通過觀察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從中你有什么想說的?或者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兩邊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數(shù)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讓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質(zhì)(全班一起口答: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左右兩邊任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shù),或除以同一個部位0的數(shù),左右兩邊任然相等)(板書“等式性質(zhì)”)

師過渡:是的,知識就是這樣被有心人所發(fā)現(xiàn)的。

二、探究新知

師:這里有個紙箱里面裝著一些足球,你猜會有幾個呢?(課件逐步出示)

再給你點信息,這幅圖誰能用一個方程來表示。

生列方程,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師:在這個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學生思考,小范圍交流)

匯報預設:①因為9-3=6②因為6+3=9所以x的值為6所以x的值為6(多少)

師引導:當然,我知道這么簡單的問題是難不住大家的,但是我們的思考不能停止,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怎樣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來尋求x的值,這種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復雜的方程時仍然會用到。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將X+3=9這個方程轉(zhuǎn)換到天平上來?(黑板貼圖)

師:球在天平不好擺,我們可以用方塊來代替它。

自主嘗試:看著天平,如何去尋求x的值?

請用筆記錄下你的想法。

組織好語言上臺匯報你的想法。

教師統(tǒng)一書寫:

師介紹:求解x的過程我們在最前面寫“解”字。(板書寫“解”字)

追問:兩邊都拿掉3個,天平還能平衡嗎,兩邊還相等嗎?(貼圖展示)

為什么要減3個?(可以方程的一邊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個)

生活動:我們看著板書來說說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據(jù)是什么。(2-3個)

你學會了嗎?趕緊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方法。

2、強調(diào)格式:

師:這個求解的過程和以前遞等式有什么區(qū)別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號對齊;等號兩邊都要寫;最前面要寫解字

3、練習一:

師:按照大家借助天平運用等式性質(zhì)的想法,就是說當我們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解:33+x○()=65○()

x=()那么x-4.5=10呢?(學生獨立嘗試,一個學生板演)

生完成填空和獨立節(jié)解方程。(課件中校對)

4、介紹概念:像這些(課件中圈出來),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

叫“方程的解”;舉例:x=3是方程x+3=9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我們叫“解方程”(板書)

這些知識在數(shù)中有介紹,我們找到劃一劃讀一

讀。(看書)

兩個詞都有解字,有什么區(qū)別呢?(“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詞,它指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是一個數(shù)值;“解方程”中的“解”是動詞,它指求方程解的過程,是一個演算的過程.)

5、驗算:

師:剛才我們解出來x的`值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你打算怎么檢驗?

生:放進去計算一下。

師:大家心里都有了想法,但方程的檢驗也是有一定格式的,下面我們到書本中來學習一下。生自學書本后回答:根據(jù)等式性質(zhì),把x=6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生活動:嘗試驗算一個方程的解,另一個放心里代入驗算。

6、小結(jié)

師:你學會了嗎?你會解怎樣的方程了?(含加法或減法)

解方程的步驟?(結(jié)合板書和課件)

生:解方程的步驟:

a)先寫“解:”。

b)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或減一個相同的數(shù),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c)求出X的值。

d)驗算。

四、鞏固練習

練習二:解方程比賽(書P67)

(1)100+x=250(2)x+12=31※(3) x -63=36

練習三:我是小法官:1.X=10是方程5+x=15的解()。

2.X=10是方程x-5=15的解()。

3. X=3是方程5x=15的解()。

4.下面兩位同學誰對誰錯?

X-1.2=4 X+2.4=4.6

解:X-1.2+1.2=4-1.2=4.6-2.4

X=2.8 =2.2

師:談談你覺得解方程過程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注意等式性質(zhì)的正確運用!注意解方程時的格式!

練習四:看圖列方程并求解

五、課堂總結(jié)

師: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和大家來分享下!

板書設計:

解方程(含有加法或減法)等式性質(zhì)解:X+3-3 =9-解方程(過程)學生板演天平貼圖

X=6 ?解(值)檢驗:方程左邊=x+3

=6+3

=9

=方程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說課稿 篇5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解方程(1)》

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還記得什么是方程嗎?等式的性質(zhì)呢?

二、互動新授

(一)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并展示課前自習的結(jié)果。小組之間可互相猜疑,并提問。教師不必急于給出正確答案,只需引導各小組充分進行交流。

(二)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教材第67頁例1情境圖。

問: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看圖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個球,一共是9個。并用等式表示: x+3=9(教師板書)

1.先讓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zhì),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質(zhì)來求出x 的值。

學生思考、交流,并嘗試說一說自己的想法。2.教師通過天平幫助學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頁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長方體盒子代表未知的x個球,每個小正方體代表一個球。則天平左邊是x +3個球,右邊是9個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觀察:把左邊拿掉3個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辦?(右邊也要拿掉3個球。)

追問:怎樣用算式表示?學生交流,匯報:x+3-3=9-3

x =6 質(zhì)疑:為什么兩邊都要減3呢?你是根據(jù)什么來求的?

(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等式的兩邊減去同一個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你們的想法對嗎?出示第3個天平圖,證實學生的想法是對的。3.還可以根據(jù)什么方法來解這個方程?學生展示匯報

4.師小結(jié):剛才我們計算出的x =6,這就是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說,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板書:方程的解解方程)

5.引導:誰來說一說,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qū)別?學生自主看課本學習,可能會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師引導學生小結(jié):“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它是一個數(shù)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過程,是一個計算過程。

6.驗算:x =6是不是正確答案呢?我們怎么來檢驗一下?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通過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可以把 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邊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邊。

即:方程左邊=x +3

=6+8

=9

=方程右邊

讓學生嘗試驗算,并注意指導書寫。

三、練習鞏固拓展

四、課堂小結(jié)。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引導總結(jié):

1.解方程時是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來解。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學生展示檢驗(自主學習單)

板書設計 解方程(1)

x +3=9

解:x +3-3=9-3

x =6

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方程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重點和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六個步驟來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shù)、根據(jù)信息列方程以及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既是對前面學過知識的復習也為后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學習稍復雜的方程打下基礎。

二、 說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圖例,根據(jù)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會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遷移的能力。

三、說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會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難點是能理解算理。

四、 說教法

根據(jù)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導---探---練三步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和敢于質(zhì)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 口,重點分析研究解方程的方法,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理解算理。

五、說學法

通過本節(jié)教學使學生學會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在老師的引導以及學生的自主交流學習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六、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上課前先玩一個猜球游戲,目的是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字母X來表示盒子里面球的個數(shù)。接下來又給學生提供一些信息讓學生根據(jù)信息列方程,既是為了對前面學過的列方程內(nèi)容的復習回顧,也是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解方程。

(二) 教學例1

以例1為例學習X+3=9這種類型的方程的解法,為了更直觀形象的讓學生明白算理,開始出示課件(課本例1的圖片),提問:怎樣使得天平的一邊只剩下X,并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學生會很自然的想到從天平的左右兩邊同時拿掉三個方格,進而引導學生想出這是利用了等式的性質(zhì),接著引導學生說出這個過程的表達式。在學生理解了算理以后,再在黑板上板書X+3=9的解方程的過程:

X+3=9

解:X+3-3=9-3

X=6

檢驗:方程左邊=X+3

=6+3

=9

=方程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邊板書邊講解注意事項:1、解得時候先寫上解,解要靠前寫;2、解得過程每一步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3、等號要對齊;4、一定要進行檢驗。

在解完方程后接著追問學生:X=6應不應該加單位,讓學生明白這里的X只是一個數(shù)值,因此不帶單位。

接下來,提出問題:為什么方程的左右兩邊是減掉的3而不是其他數(shù)?減掉4行不行?2行不行?引導學生去理解減掉3的目的是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X,方程的另一邊只剩下數(shù),這也是解方程的實質(zhì)。

在講解完X+3=9這種類型的方程的解法后讓學生試著自己解一道方程,招一名學生板演,對剛學的知識及時鞏固,也讓學生初步嘗試到學到知識的喜悅。

(三) 教學例2

在學完例1以后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解方程的一些方法,所以例2:3X=18采取的是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學習,接著小組匯報結(jié)果:方程的兩邊同時除以3可以使得方程的一邊只剩下X另一邊只剩下數(shù)。這時可能還有些學生不是很明白,所以我又開始出示課件,還是借助天平朋友把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演示一下,同時也引導學生想出這道題也是利用了等式的性質(zhì)。然后,讓一學生口述解題過程和檢驗過程老師板書。最后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道類似的練習題來進行鞏固,同時找一學生進行板演,對表現(xiàn)好的同學予以加分鼓勵。

(四) 反饋練習

學完了兩種類型的解方程的方法后,先讓學生想一下解方程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再讓學生進入練習王國進行練習鞏固。

(五) 課堂小結(jié)

回憶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再次對學過的新知進行鞏固。

不足:1、課堂上對解方程的步驟講解重復的次數(shù)太多。

2、練習題設計比較單一,使得整堂課比較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

解方程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能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簡易方程。

(3)關注由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代數(shù)思想。

(4)重視良好學教學重、難點:(1)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較簡單的方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復師:(出示課件)老師在天平的左邊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生:(100+X)克

師:在天平的右邊放了多少砝碼,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師邊講邊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師:請你根據(jù)圖意列一個方程。生:100+X=250(課件顯示:100+X=250)

師:這個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二.探究新知,理解歸納

(1)概念教學:認識“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兩個概念

師:(出示課件)那你猜一猜這個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說出理由。

生1:我有辦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辦法,因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老師我也有辦法,我是這樣想的,假如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100,就能得出X=150師:黎明同學的想法太棒了!我們一起探索驗證一下。請看屏幕,怎樣操作才使天平左邊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邊拿走一個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邊拿走100克的砝碼,天平保持平衡。

師:你能根據(jù)操作過程說出等式嗎?

生:100+X-100=250-100

(課件顯示:100+X-100=250-100)

師:這時天平表示未知數(shù)X的值是多少?生:X=150(課件顯示:X=150)

師:是的,黎明同學的想法是正確的,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100,就能得出X=150。我們表揚他。把掌聲送給他。

師:根據(jù)剛才的實驗,我們來認識兩個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師:(課件顯示X=150的)指著方程100+X=250說:“X=150是這個方程的解。(課件顯示:方程的解)

師:100+X=250 100+X-100=250-100說:“這是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師:在解方程的開頭寫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過程。(課件顯示:解:)

師:同時還要注意“=”對齊。師:都認識了嗎?請打開課本第57頁將概念讀一次,并標上重點字、詞。

師:你們怎么理解這兩個概念的?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過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數(shù)的值,這個值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使這個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兩個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個數(shù)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個演變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精神。]

(2)教學例1。

師:要是老師出一個方程,你會求這個方程的解嗎?

生:會。

師:請自學第58頁的例1的有關內(nèi)容。

[學生獨立學師:(出示例1)左邊有X個,右邊有3個,一共用9個。根據(jù)圖意列一個方程。

生:X+3=9(板書:X+3=9)

師:X+3=9這個方程怎么解?我們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幫助理解,請看屏幕。師:怎樣操作才使天平的左邊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拿走3個球,使天平左邊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演示課件)

師:根據(jù)操作過程說出等式?

生:X+3-3=9-3(板書:X+3-3=9-3)

師:這時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生:X=6(板書:X=6)

師:方程左右兩邊為什么同時減3?

生1:使方程左右兩邊只剩X。

生2: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3,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師:“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3,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本褪墙膺@個方程的方法。

師:這個方程會解。我們怎么知道X=6一定是這個方程的解呢?生:驗算。

師:對了,驗算方法是什么?

生:將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邊是否等于方程的右邊。

(板書:驗算:方程的左邊=6+3=9方程的右邊=9

方程的左邊=方程的右邊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師: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yǎng)成口頭檢驗的解方程:3x=18?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匯報交流,指生說,然后課件演示。

方程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做一做:

身高問題

小明去年的身高+比去年長高的8cm=今年的身高

小明今年的身高-小明去年的身高=8cm

小明今年的身高-8cm=小明去年的身高

小紅高165cm,比小華高10cm,小華高多少cm?

我們用桶接水接了30分鐘水,一共接了1.8KG,每分鐘接水多少克?

三、鞏固應用

1、填空。

(1)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 )。

(3)比x多5的數(shù)是10。列方程為( )

(4)8與x的和是56。方程為( )

(5)比x少1.06的數(shù)是21.5。列方程為( )。

2、你能說出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嗎?

X+19=21 x-24=15

5x=10 x÷2=4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數(shù)量關系。

(1).比x多3的數(shù)。

(2).X的1.5倍。

(3).每枝鉛筆x元,買30枝鉛筆需要多少錢?

(4).小明13歲,比小紅小x歲,小紅多少歲?

4、練小結(jié):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驟。(口述過程)

四、拓展延伸。

1、挑戰(zhàn)501 -- 502

五年級參加科技小組的人數(shù)是34人,比參加文藝小組的人數(shù)的2倍少6人,參加文藝小組人數(shù)有多少人?(寫出數(shù)量關系式,列方程解)

師:看來,解加法方程同學們掌握得很好,老師得提高一點難度,敢挑戰(zhàn)嗎?

生:敢。

師:誰愿意讀讀這個方程? [學生都爭著讀這個方程,可激烈了]

師:這是一個含有減法的方程,你能根據(jù)解加法方程的步驟,嘗試完成。

(指名王欣同學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學在單行紙完成) [學生試著解方程并進行口頭驗算] 2、集體交流、評價、明確方法。

師:王欣同學做對了嗎?生:對。

師:方程左右兩邊為什么同時加幾?

生: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6,使方程左邊只剩2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由板演

王欣同學面向大家回答)

3 、提煉升華

師:誰能說說解含有加法和減法的方程的步驟?(隨著學生,課件顯示全過程。)

生:解方程的步驟:

a)先寫“解:”。

b)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或減一個相同的數(shù),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c)求出X的值。

d)驗算。

4、全課小結(jié),評價深化

通過今天的學以小組為單位自評或互評課堂表現(xiàn),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

對老師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己去想去說,去回味知識掌握過程的舞臺,這樣將更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總結(jié)失敗原因,發(fā)揚成功經(jīng)驗,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板書設計]解方程例1:書本圖X+3=9驗算:X-2=15解:X+3-3 =9-3方程左邊= 6+3=9解:X-2+2=15+2 X=6方程右邊= 9 X=17方程左邊=方程右邊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說課稿 篇8

五年級數(shù)學上《解方程

(一)》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能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簡易方程,并掌握檢驗的方法。過程與方法:

結(jié)合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已有的知識,采用多媒體,通過學生探索、討論、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初步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并掌握解方程及檢驗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簡易方程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2)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了方程的意義,你還記得什么叫方程嗎?

2.你能判斷下面哪些是方程嗎?說說你的判斷理由。

(1)x+24=73(2)4x<36+17

(3)72=x-16(4)x+85

(5)35+65=100(6)6(a+2)=42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圖寫方程

(1)同學們觀察這幅圖(課件出示天平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據(jù)這幅圖列出方程嗎?

學生思考后回答:100+X=250(課件顯示:100+X=250)

師: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解方程。(板書課題:解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數(shù)

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說說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匯報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演示課件)

3.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

(1)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展示學生的想法)。

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未知數(shù) X 的值,我們把X =150的值叫做方程100+X=250的解。什么叫方程的解呢?

生:……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相同嗎?

教師小結(jié):“解方程”是指求未知數(shù)的過程,它是一個計算過程?!胺匠痰慕狻笔侵肝粗獢?shù)的值,這個值必須使這個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二)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

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同學們,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玩過的天平游戲嗎?誰來說說你從中獲得了什么知識?(引導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zhì)即天平平衡原理)。同學們在游戲中的收獲可真不少,還想不想玩游戲?(想)好,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玩?zhèn)€猜球游戲:

師出示一個不透明的乒乓球盒,讓學生猜里面有幾個球?(學生可以任意猜)

生:……

師引導學生可以用字母X來表示球的個數(shù)。師:要想準確知道有幾個球,再給同學們一些信息。(圖見課本58頁)

設問:能用一個方程來表示嗎?(板書X+3=9)

師:現(xiàn)在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嗎?

2、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

1.你能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解方程嗎?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這里給與學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時間,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2.匯報交流結(jié)果,師操作驗證

(根據(jù)學生回答后,演示課件: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拿走3個球,使天平左邊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這時X的值是多少?指導解方程的書寫格式。

3.討論:為什么同時減3而不是減其它數(shù)呢? 檢驗方程的解.問:我們怎么驗證X=6是這個方程的解呢?

(將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邊是否等于方程的右邊。)引導學生對方程進行檢驗,教會學生檢驗的方法。4.強調(diào)解方程的格式步驟

你學會解方程了嗎?和同學討論一下,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1)先寫“解”,等號要對齊。(2)做完后要注意檢驗。

三、實踐應用

1.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樣算。

①X+0.3=1.8 ②X+5=32

2.引導學生小結(jié)解方程的步驟。

3.你會解下面的方程嗎? x-2=15 4.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jié) 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五、作業(yè):課本P63第4題,第5題第一橫排。

六、板書設計:

解方程

(一)一、概念:

方程的解:是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數(shù)值

解方程:求方程未知數(shù)值的過程。------過程

二、方法: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解方程

X+3=9

解:

x+3-3=9-3

x=6 驗算:方程的左邊=X+3

=6+3 =9

=方程的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說課稿 篇9

解方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熟悉利用燈市的性質(zh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過程。(2)通過具體的離子,歸納移項法則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練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數(shù)字系數(shù)),能判別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標:經(jīng)歷觀察、歸納、總結(jié)、反思的過程,感受方程與代數(shù)式的不同,感受知識間的聯(liá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選用合理步驟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未知”可以轉(zhuǎn)化為“已知”,發(fā)展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方程的意識及,訓練學生的方程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的基礎,有重要實際應用的意義。解方程的運算及方程思想的實際應用,關鍵在于正確地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意義和運用等式的兩個性質(zhì).

2.重點與難點:重點是移項法則.難點是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教學準備多媒體、有關方程的資料(方程小史)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介紹有關方程的資料:方程小史

古埃及是數(shù)學的發(fā)源地致意,早在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人就在紙草書(紙草是生長在尼羅河流域的一種水草,古埃及人將它的莖葉壓成薄片用來寫字)上寫下了含有未知數(shù)的問題。12世紀前后,我們數(shù)學家用“開元術(shù)”來解題,即先要“立天元為某某”,相當于“設x為某某”。14世紀初,我們數(shù)學家朱世杰創(chuàng)立了“四元術(shù)”(四元指天、地、人、物,相當于四個未知數(shù),如x,y,z,w)。這是中國古代數(shù)學的一個飛躍。

2.提出問題:解方程:5x-2=8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先由學生獨立思考求解,再小組合作交流,師生共同評價分析。方法1: 解:方程兩邊都加上2,得5x-2+2=8+2 也就是

5x=8+2 合并同類項,得5x=10 所以,x=2 4.理性歸納、得出結(jié)論

(讓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獨立發(fā)現(xiàn)移項法則。)

比較方程5x=8+2與原方程5x-2=8,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變形相當于 5x-2=8 →

5x=8+2 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做移項。

教學建議:關于移項法則,不應只強調(diào)記憶,更應強調(diào)理解。學生開始時也許仍習慣于利用逆運算而不利用移項法則來求解方程,對此教師不宜強求,可借助例題、練習題使相互逐步體會到移項的優(yōu)越性)

方法2;

解:移項,得

5x=8+2 合并同類項,得5x=10 方程兩邊都除以5,得x=2 5.運用反思、拓展創(chuàng)新

[例1] 解下列方程:(1)2x+6=1

(2)3x+3=2x+7

教學建議:先鼓勵學生自己嘗試求解方程,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例2] 解方程:x?1??2

4教學建議:①先放手讓學生去做,學生可能采取多種方法,教學時,不要拘泥于教科書中的解法,只要學生的解法合理,就應給予鼓勵

②在移項時,學生常會犯一些錯誤,如移項忘記變號等.這時,教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必要時,可讓學生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和移項法則兩種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并將兩者加以對照,進而使學生加深對移項法則的理解,并自覺地改正錯誤

[練一練] 109頁 隨堂練習6.小結(jié)回顧: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體會。師強調(diào):移項法則 7.布置作業(yè):

必做題:習題5.3 1 , 2 選做題:習題5.3 3

和美麗的動物結(jié)一次婚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和美麗的動物結(jié)一次婚

一、設計意圖:

在繪畫中,線描是最為普遍的一種畫法之一。線描在繪畫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線描是畫面最基本的造型,主要體現(xiàn)了繪畫的靈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韻律。 我班部分幼兒已經(jīng)過一年的線描繪畫學習,繪畫技能有了很大的進步,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也有所發(fā)展,但也有部份幼兒仍機械地模仿教師的范畫。為了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與水平,為了讓幼兒有充分展示的機會,發(fā)展幼兒形象思維、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本次美術(shù)教學活動我就根據(jù)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社會活動、情感體驗、主題活動、幼兒實際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選擇切實可行的題材,繪畫內(nèi)容的選擇沒有固定性,可隨廣泛尋找、有機調(diào)整。而本次活動的目的是在于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以及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讓孩子們在大膽創(chuàng)作的同時體驗到繪畫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jù)《綱要》中的要領,結(ji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征,本次活動的目標設計如下:

1、學習用線描畫的方式對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重點刻畫,加深對動物特征的了解。

2、大膽想象,進行夸張的刻意繪畫,體驗奇特的想象帶來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在于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大膽想象,能進行夸張的創(chuàng)意繪畫”;據(jù)孩子們的繪畫水平,我將“能用線描畫的方式對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重點刻畫”設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jù)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我做了材料上的準備如:彩紙、線描筆、范畫;同時在活動之前還讓孩子們熟悉、了解了各種各樣動物所特有的特征。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jù)設計的活動內(nèi)容,主要采用的教學法有“故事導入法”,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通過講述故事來導入課題,從而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采用了“啟發(fā)性提問法”,讓孩子們帶著問題進行想象和觀察,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后我又采用了“示范講解法”,這是美術(shù)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xiàn)方法,但我把它放到了孩子們進行想象之后,主要體現(xiàn)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說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 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shù)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同時采用“展示法”,通過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對自己的表現(xiàn)能力逐步充滿信心。其中也通過了幼兒間的互補學習等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xiàn)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六、說活動過程: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根據(jù)教學需要,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引題-想象-操作-展示交流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以故事引出課題: 1、教師講述故事:小男孩皮皮特別喜歡孔雀開屏。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已和孔雀結(jié)婚了,他們還生下了一個神奇的寶寶。這個寶寶很像皮皮,又很像孔雀媽媽。 2、提問:“你們猜猜這個神奇的寶寶會長成什么樣子呢?” “什么地方會像皮皮,什么地方會像孔雀媽媽呢?” 3、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如:這個寶寶長了一張人臉,有孔雀的尾巴。

(二)欣賞范畫,進行想象: 1、師:“老師把皮皮的寶寶畫了出來,你們來看一看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呢?” 2、出示范畫,幼兒欣賞、觀察、講解。 3、教師根據(jù)孩子們的回答進行小結(jié):原來人和孔雀結(jié)婚生出來的寶寶既有人的樣子,又有孔雀的樣子。 4、師:“如果是你,你想和什么動物結(jié)婚呢?” “這個動物有什么特征?” “生出來的寶寶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5、請幼兒來說一說,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寶寶既要有人的特征也要有動物的特征,同時還幫助幼兒了解動物所特有的(有代表性的)特征。(如:猴子有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老虎額頭有一個王字;獅子的臉部有鬢毛;魚有魚鱗和魚鰭;蛇沒有腳;兔子有長耳朵;大象有長鼻子;豬有大鼻孔和大耳朵;刺猬全身長滿了刺;蜜蜂有蜂針;長頸鹿有長脖子等。) 6、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選擇一種動物進行作畫。

(三)創(chuàng)意畫: 1、教師說要求,進一步提醒幼兒生出來的寶寶既要有人的特征,也要有動物的特征。 2、幼兒作畫,教師做巡回指導。 3、請幼兒拿著自已的作品讓同伴來猜一猜自已畫的是人和什么動物生出來的寶寶?

(四)作品展: 1、作品進行展覽、張貼。 2、教師選幾幅作品請幼兒來猜一猜這個神奇的寶寶是人和什么動物結(jié)婚后生出來的? 3、再請創(chuàng)作者來說一說自己的作品。(人和什么動物所生的寶寶)

幼兒園說課稿:和美麗的動物結(jié)一次婚


一、設計意圖:

在繪畫中,線描是最為普遍的一種畫法之一。線描在繪畫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線描是畫面最基本的造型,主要體現(xiàn)了繪畫的靈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韻律。

我班部分幼兒已經(jīng)過一年的線描繪畫學習,繪畫技能有了很大的進步,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也有所發(fā)展,但也有部份幼兒仍機械地模仿教師的范畫。為了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與水平,為了讓幼兒有充分展示的機會,發(fā)展幼兒形象思維、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本次美術(shù)教學活動我就根據(jù)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社會活動、情感體驗、主題活動、幼兒實際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選擇切實可行的題材,繪畫內(nèi)容的選擇沒有固定性,可隨廣泛尋找、有機調(diào)整。而本次活動的目的是在于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以及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讓孩子們在大膽創(chuàng)作的同時體驗到繪畫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jù)《綱要》中的要領,結(ji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征,本次活動的目標設計如下:

1、學習用線描畫的方式對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重點刻畫,加深對動物特征的了解。

2、大膽想象,進行夸張的刻意繪畫,體驗奇特的想象帶來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在于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大膽想象,能進行夸張的創(chuàng)意繪畫”;據(jù)孩子們的繪畫水平,我將“能用線描畫的方式對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重點刻畫”設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jù)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我做了材料上的準備如:彩紙、線描筆、范畫;同時在活動之前還讓孩子們熟悉、了解了各種各樣動物所特有的特征。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jù)設計的活動內(nèi)容,主要采用的教學法有“故事導入法”,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通過講述故事來導入課題,從而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采用了“啟發(fā)性提問法”,讓孩子們帶著問題進行想象和觀察,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后我又采用了“示范講解法”,這是美術(shù)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xiàn)方法,但我把它放到了孩子們進行想象之后,主要體現(xiàn)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

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shù)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同時采用“展示法”,通過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對自己的表現(xiàn)能力逐步充滿信心。其中也通過了幼兒間的互補學習等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xiàn)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六、說活動過程: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根據(jù)教學需要,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引題-想象-操作-展示交流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以故事引出課題:

1、教師講述故事:小男孩皮皮特別喜歡孔雀開屏。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已和孔雀結(jié)婚了,他們還生下了一個神奇的寶寶。這個寶寶很像皮皮,又很像孔雀媽媽。

2、提問:“你們猜猜這個神奇的寶寶會長成什么樣子呢?”

“什么地方會像皮皮,什么地方會像孔雀媽媽呢?”

3、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如:這個寶寶長了一張人臉,有孔雀的尾巴。

(二)欣賞范畫,進行想象:

1、師:“老師把皮皮的寶寶畫了出來,你們來看一看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呢?”

2、出示范畫,幼兒欣賞、觀察、講解。

3、教師根據(jù)孩子們的回答進行小結(jié):原來人和孔雀結(jié)婚生出來的寶寶既有人的樣子,又有孔雀的樣子。

4、師:“如果是你,你想和什么動物結(jié)婚呢?”

“這個動物有什么特征?”

“生出來的寶寶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5、請幼兒來說一說,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寶寶既要有人的特征也要有動物的特征,同時還幫助幼兒了解動物所特有的(有代表性的)特征。(如:猴子有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老虎額頭有一個王字;獅子的臉部有鬢毛;魚有魚鱗和魚鰭;蛇沒有腳;兔子有長耳朵;大象有長鼻子;豬有大鼻孔和大耳朵;刺猬全身長滿了刺;蜜蜂有蜂針;長頸鹿有長脖子等。)

6、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選擇一種動物進行作畫。

(三)創(chuàng)意畫:

1、教師說要求,進一步提醒幼兒生出來的寶寶既要有人的特征,也要有動物的特征。

2、幼兒作畫,教師做巡回指導。

3、請幼兒拿著自已的作品讓同伴來猜一猜自已畫的是人和什么動物生出來的寶寶?

(四)作品展:

1、作品進行展覽、張貼。

2、教師選幾幅作品請幼兒來猜一猜這個神奇的寶寶是人和什么動物結(jié)婚后生出來的?

3、再請創(chuàng)作者來說一說自己的作品。(人和什么動物所生的寶寶)

相關推薦

  • 二元一次方程說課稿集錦9篇 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做人之本,為師之本,編寫教案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具備的技能。教案有助于老師順利地完成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以下內(nèi)容是小編特地為您準備二元一次方程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收藏,分享給身邊的人!...
    2023-03-17 閱讀全文
  • 一元二次方程課件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jīng)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課...
    2023-04-26 閱讀全文
  • 一元二次方程課件十一篇 本文的主題是教案的重要性。教案可以幫助老師準備好課程,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本文中,小編為讀者準備了與“教案”有關的內(nèi)容,并鼓勵讀者保存這篇文章,因為它可能對他們提供啟示。只要老師在寫教案時認真負責,就能夠上好課。...
    2023-10-29 閱讀全文
  • 解一元一次方程課件教案(精選10篇) 編輯現(xiàn)在向你推薦解一元一次方程課件教案。在給學生上課之前老師早早準備好教案課件,而現(xiàn)在又到了寫課件的時候了。?學生反應可以幫助教師制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05-02 閱讀全文
  • 2025二元一次方程課件 我們聽了一場關于“二元一次方程課件”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jīng)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jù)。...
    2024-09-28 閱讀全文

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做人之本,為師之本,編寫教案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具備的技能。教案有助于老師順利地完成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以下內(nèi)容是小編特地為您準備二元一次方程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收藏,分享給身邊的人!...

2023-03-17 閱讀全文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jīng)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課...

2023-04-26 閱讀全文

本文的主題是教案的重要性。教案可以幫助老師準備好課程,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本文中,小編為讀者準備了與“教案”有關的內(nèi)容,并鼓勵讀者保存這篇文章,因為它可能對他們提供啟示。只要老師在寫教案時認真負責,就能夠上好課。...

2023-10-29 閱讀全文

編輯現(xiàn)在向你推薦解一元一次方程課件教案。在給學生上課之前老師早早準備好教案課件,而現(xiàn)在又到了寫課件的時候了。?學生反應可以幫助教師制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05-02 閱讀全文

我們聽了一場關于“二元一次方程課件”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jīng)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jù)。...

2024-09-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