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25句
發(fā)布時間:2023-02-13 韓非子名言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好的句子總能打動人心,我們陸續(xù)為大家整理了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25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動動手指請收藏一下!
1、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3、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4、佯愛人,不得復(fù)憎也;佯憎人,不得復(fù)愛也。
5、舉世有道,計入有計出。
6、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所以應(yīng)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并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quán)謀之術(shù))
7、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8、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9、自見之謂明。(能夠認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0、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
11、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12、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13、存亡在虛實,不在于眾寡。[OK語錄網(wǎng) WWW.968Ok.COM]
14、勝而不驕,敗而不怨?!渡叹龝鴳?zhàn)法》
15、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16、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17、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
18、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19、行成于思,毀于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20、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惡。
2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22、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23、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24、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25、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擴展閱讀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收藏
誘人的方式去爭取距離,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長,如何適應(yīng)馬。~~你對類似的句子感興趣嗎?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收藏”,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guān)注網(wǎng)站更新!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篇1)
1、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2、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3、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4、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5、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
6、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圣人處世,是不需要智慮與機巧的。因為不拋棄智慮機巧,就很難維持長久。)
8、螞蟻吃得越多,蒼蠅吃得越多。
9、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
10、欲成其事,先敗其事。(事情有時候要做成他卻往往要先敗壞它)
11、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12、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13、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
14、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螳螂捕蟬。老馬識途。宋人疑鄰。和氏之璧。買櫝還珠。
15、舉世有道,計入有計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既要算計得道的,也要算計失去的)
16、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
17、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18、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19、涵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20、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恬靜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則,平穩(wěn)安閑之后才能察知禍福的端倪)(說明∶拒斥外界的誘惑)
21、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對于復(fù)雜的世事來說,個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個人的渺小智慧難以處理繁雜事務(wù),所以應(yīng)該利用工具來處理事務(wù))(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員的設(shè)置等)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篇2)
2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wù)交由各級負責(zé)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yīng)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國家的大權(quán),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須有權(quán)有勢,才能治理天下。
23、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24、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25、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2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世間萬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無為而治。)
27、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長處,所以能取得大名;不過早顯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業(yè))
28、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惡。
29、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30、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訂下心愿,志向是難的,不在勝別人,而在戰(zhàn)勝自己的懶怯疑。)
31、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烹調(diào)小魚卻屢次翻動,那就會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國卻屢次更改法令,那就會使百姓不看其苦)
32、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俄n非子五蠹》
33、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34、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為無為而聚集,因無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穩(wěn),因不用而牢固。
35、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
36、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37、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
38、私企贏了,公共事業(yè)就少了。
39、誘人的方式去爭取距離,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長,如何適應(yīng)馬。
40、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41、圣人的方法是明智和聰明。去是不明智的。
韓非子名言
◆[點題]這里所說的有道之士,實際上就是與宇宙精神融為一體的人。在他們看來,無所謂七情六欲,無所謂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要虛靜無為,要返真歸樸,要逃避人間的一切煩擾。俗話~~喜歡這種格調(diào)的句子吧?以下是欄目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韓非子名言,帶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譯文]如果(聽力、視力,智力的認識功能)完全用盡,就會過度費神;過度費神,盲聾狂亂的禍害就會到來,因此要節(jié)省著使用。
2、◆[點題]為什么父子之間的禮節(jié)淳樸自然呢?韓非子說:實厚者貌薄,禮繁者,實心衰也。宋代蘇軾《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紀批答》也說: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jié)。韓非子在上文中還說:禮節(jié)是情感的描繪,文彩是本質(zhì)的修飾。君子采用情感而舍棄描繪,喜歡本質(zhì)而厭惡修飾。依靠描繪來闡明情感,這種情感就是惡的;依靠修飾來顯示本質(zhì),這種本質(zhì)就是糟的。
3、◆[譯文]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欲望,君主顯露他的欲望,臣下將自我粉飾;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意圖,君主顯露他的意圖,臣下將自我偽裝。
4、知治人者,其思慮靜;知事天者,其孔竅虛。
5、◆[點題],吹毛求疵’的成語典出于此,又作吹毛求瘢、洗垢索瘢等。
6、◆[譯文]自然界存在著普遍法則,人類也存在著普遍法則。
7、◆[譯文]對孩子慈愛的人,不敢斷絕衣食;對身體愛惜的人,不敢背離法度;對方圓珍視的人,不敢丟掉規(guī)矩。
8、◆[譯文]君主流露出太惡情緒的,群臣就會迅速掩蓋起來;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緒的,群臣就會假裝力能勝任。
9、數(shù)見久待而不任,好則鹿散。
10、◆[點題]這段話本是孔子所說,韓非子引用來說明公正行法的必要性。
11、◆[點題]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吶言易疑;釀于心,出于口,所以辯言易信;這是人的常規(guī)反應(yīng)。
12、◆[點題]《老子》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噪君??芍^這則箴言的哲學(xué)基礎(chǔ),也就是要人學(xué)到綿里藏針、以陰勝陽的處世法寶。
13、眾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勝。
14、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15、◆[譯文]掘掉樹根,樹木就沒有生氣了。
16、◆[點題]身邊的人最易篡權(quán)為害。
17、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虛以靜后,未嘗用己。
18、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隨女。而有知見也,人且匿女;而無知見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了,人且藏女;女夫知也,人且行女。故日:惟無為可以規(guī)之。
19、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能夠舍己為人,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碰到過生死抉擇的大事!趨利避害乃萬物之天性,也是天下人的共性。非小人獨有,人之所思所為,說到底都逃不過“利害”二字。
20、侈泰則家貧,驕恣則行暴。
21、◆[點題]韓非子主張君主用術(shù)駕馭臣下。所謂術(shù),就是政治手段。這則箴言表述的是君隱臣顯、以靜制動的術(shù),是由《老子》虛靜無為思想引申出來的。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語意與此相近。
22、◆[譯文]申不害說:你言論謹慎,人們將會跟蹤你。你智慧顯露出來,人們將會躲開你;你愚蠢顯露出來,人們將會算計你。你有智慧,人們將對你采取行動。所以說:只有無為可以窺測其中奧秘。
23、◆[譯文]不要放松你的弓,一個窩里有兩雄。
24、巫祝之祝人日: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括耳,而一日之壽無征于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25、出自《韓非子·說難》。密:縝密。事情會因為縝密而取得成功,會因為話語的泄露而最終失敗。
26、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身危。
27、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
28、那些不相信的人的名字已經(jīng)丟失了。
29、◆[譯文]一一聽取,愚和智就不會混淆;督責(zé)臣下,真和假就不會夾雜。
30、◆[譯文]圣人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律而采取虛靜態(tài)度,使名分自然形成,讓事情自然確定。
31、◆[譯文]一定能射中目標的話,那么越人也敢于舉靶而不懷疑異會射到自己;不一定射中目標的話,就是慈愛的母親也要躲避張弓射箭的小孩子。
32、◆[譯文]禍害,沒有比不知滿足更大的了。
33、夫日兼燭天下,一物不能當也。
34、◆[譯文]這和楚人賣珠、秦伯嫁女同類,所以他的言論很多,但不動聽。
35、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36、◆[點題]韓非子認為,伊尹、管仲、商鞅三人,都精通成就霸王功業(yè)的法術(shù),熟悉治國強兵的規(guī)律,而不拘泥世俗的說教。他們都是由布衣之士被提拔到卿相職位上的賢臣、忠臣、足貴之臣,而商湯、齊桓公、秦孝因為得到了他們的輔佐,外無敵國之患,內(nèi)無亂臣之憂,長安于天下,而名垂后世。
37、◆[點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8、◆[點題]楚人鬻珠,后衍化出買櫝還珠的成語。原故事是這樣的:楚王對田鳩說:墨子也算聲名顯赫的學(xué)者了,但為什么他言論不少卻不動聽呢?田鳩回答說:他怕大家只注意文l辭的華麗而記了實際的用處?。∵^去秦君把女兒嫁給晉國公子,衣著華麗的陪嫁女子有七十個。到了晉國,晉人喜歡上了陪嫁的媵妄,卻看不起秦君的女兒。這可以聽做善于嫁妾,不能叫做善呈嫁女。楚國有個到鄭地賣珠的人,他用木蘭做了個匣子,匣子用香料熏過,用寶玉作綴,用玫瑰裝飾,用翡翠連結(jié)。鄭人買了他的匣子,把珠子還了回去。這可以叫善于賣匣子,不能叫善于賣寶珠?,F(xiàn)在社會上的言論,都說一些漂亮動聽的話,君主往往只看文條不重實用。墨子與此相反,他重內(nèi)在價值,不重外表華美。
39、父子之間,其禮樸而不明。
40、◆[點題]這里所說的有道之士,實際上就是與宇宙精神融為一體的人。在他們看來,無所謂七情六欲,無所謂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們要虛靜無為,要返真歸樸,要逃避人間的一切煩擾。俗話說,退一點海闊天空。從韓非子的一貫主張看,不能不認為他具有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的思想。
41、◆[點題]俗語有言:手臂拗不過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