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11篇
發(fā)布時間:2022-12-26 梁山伯祝英臺故事幼兒故事中的一些優(yōu)良美德,是值得小孩子模仿學習的,父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引導孩子,因為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不好的東西影響!那么,給幼兒挑選故事書,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11篇,歡迎你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1
祝英臺鐘情梁山伯:民間故事
牡丹為記
祝英臺想去杭城求學,又恐父親阻攔,便打扮成一位占卦先生,祝員外竟一點也看不出破綻,便同意女兒去杭城讀書。誰知這件事卻引起了祝英臺嫂子的妒嫉。
祝英臺的嫂子出身也是名門閨秀,論品貌、才學,與祝英臺不相上下。現(xiàn)在聽說英臺要去讀書,很不服氣,妒嫉之心便油然而生。她笑吟吟地上前對祝員外說:公公,姑娘此去一舉雙得,實在可喜可賀。祝員外聽了,不解地問:何謂一舉雙得?公公,憑姑娘這般聰明伶俐,讀上三年書,便是一個女狀元,這是一得。那第二得呢?祝員外捋著胡子得意地問。嫂子望一望站在一旁的祝英臺,用手掩著嘴低聲一笑道:公公,恕媳婦直心直肚腸,說出來公公和姑娘不要見怪。姑娘三年杭城歸來,祝家門庭還可以抱上一個白白胖胖的外孫皇帝呢!這不是二得嘛!
英臺聽罷不覺滿臉緋紅,又羞又氣,嫂子從中作梗使刁,實在欺人。英臺杭城求學志堅,她抬頭一看,只見擱幾上放著一只高腳花瓶,就二話不說,轉(zhuǎn)身來到花園,采了一朵活鮮鮮的牡丹,插到了那只花瓶內(nèi),對祝員外說:父親,女兒出外讀書,一定潔身自愛,今天以這朵牡丹花向父親罰咒,如果我在杭城將身破,這花便死在瓶內(nèi);如果我在杭城潔白無瑕,此花鮮艷不敗祝員外聽罷,不由滿意得直點頭,說:我女兒豈是等閑之輩?為父準你去杭城求學就是,望早去早歸,處處保重。第二天,英臺和銀心女扮男裝,高高興興赴杭城讀書去了。
祝英臺走后,她嫂子經(jīng)常去看那朵牡丹。說也奇怪,三月半載過去了,牡丹花鮮艷如常。后來,她心生一計,偷偷把瓶內(nèi)的水換上了滾燙的開水,以為第二天牡丹花必死無疑。哪知過了幾天,那枝牡丹不但沒有枯死,還發(fā)出陣陣幽香。嫂子驚得目瞪口呆,覺得此事非比尋常,便再也不敢出其它壞主意。整整三年過去了,英臺讀書歸家,那朵牡丹花還活鮮的同原來一樣。
水杯為界
英臺和銀心從上虞出發(fā)。穿杏花村,過桃花店,在草橋關(guān)遇見了會稽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志同道合,于是義結(jié)金蘭,以兄弟相稱。這天晚上,他們在旅店宿夜,既是兄弟,就同床而眠。山伯因旅途困頓,脫衣倒頭便睡。他一覺醒來,但見英臺還坐在一旁看書。山伯催道:賢弟,保重身體要緊,還不快點安寢!英臺說:你睡吧,我不打算睡了。為什么?山伯好生奇怪。梁兄有所不知,我晚上睡覺脾氣很怪,一旦入睡,不準任何人碰,如被人碰一下,就會頭痛欲裂,所以我還是不睡為妙。山伯說:賢弟,人怎能不睡覺呢,既然不能碰撞,我小心就是。梁兄既然這樣說,我遵命便是,只是我們中間須放上一杯水作為界線,你看如何?山伯連聲說好,并且親自打來一杯水放在床鋪中間,英臺這才和衣躺下。賢弟,你睡覺為何不脫衣衫?山伯看了又不解地問。梁兄有所不知,我自幼多病,特別怕冷,母親專門給我做了件襯衫,上有300顆紐扣,如果顆顆解開,恐怕天明也來不及,所以我每晚都是和衣而睡。祝英臺一本正經(jīng)地回復梁山伯。梁山伯信以為真。
從此,祝英臺和梁山伯雖然同床共眠,但忠厚老實的梁山伯一點也看不出英臺是女兒身。
先生立規(guī)
祝英臺和梁山伯雙雙趕到杭城拜見先生。那天,先生正端坐在學堂,只見兩人一前一后進門,前面的山伯是左腳進的門,后邊的英臺是右腳進的門,先生看了,心中暗自對英臺產(chǎn)生懷疑。
后來,先生對英臺細細觀察,又發(fā)現(xiàn)了不少破綻之處。特別是課間休息時,其他學生都一窩蜂地去廁所解手,唯有英臺絕不肯與眾人一齊同去,有好幾次,祝英臺去解手時,其他同學也跟著去,祝英臺雖然憋得滿臉通紅,卻推說不去了。
先生猜中了其中原委,一天,在課堂上宣布說:從今天開始,立一個規(guī)矩。學生如要出恭解手,都要輪流進去;一人在內(nèi),掛牌示意;誰壞了規(guī)矩,重責不饒。眾學生雖然莫名其妙,但只得守規(guī)行事,只有祝英臺用感謝的目光默默地看著先生。
賦詩離別
花開花落,光陰似箭。山伯、英臺在杭城求學,轉(zhuǎn)眼三個年頭過去了。英臺一則思念父母,二則女扮男裝總有許多不便,征得先生同意之后決定返鄉(xiāng)。英臺與山伯三年同窗共床,一旦離別,心中有說不出的離愁別緒,便取出花箋,寫了一首詩贈給山伯,詩曰:
憶昔當初上杭城,與兄陌路兩相逢。來時龍山梅方白,去日娥江花正紅。
三載兄長隨左右,誰知一旦分西東。與君暫且相分袂,未審何時會玉容?
山伯接過,逐句細品,想起同窗友情,早已潸然淚下,他也取花箋一張,題詩一首:當日辭親謁道宗,草橋路遇與君逢。來時鶯囀楊枝綠,別后鵑啼淚血紅。
三載同窗共日夜,一朝蕓館別西東。離情綿綿車難載,怕看柳枝戀春風。
山伯題詩畢,與英臺說:為兄送你一程。于是兩人出了學堂,往官塘大道而來。,一路上雖然風和日麗,鳥語花香,但兩人無心無緒,依依難舍,走至草橋關(guān),英臺不免觸景生情,無限感傷,拉住山伯說:有道是送君千里終有別',梁兄請留步,這里我吟詩一首以表惜別。說著,吟詩一首:
偶逢草橋結(jié)義來,百花三度放春苔。惟有玉梅心耐冷,不將春意私自開。
山伯聽了,但覺詩意十分含蓄,又不解其意,也和詩一首:
三年共學兩情投,玩月吟風思最幽。今日別離腸欲斷,會期準約在來秋。
英臺聽得雙淚交流:梁兄,我家有個小妹子,年方十六,今日我親口許配與你,約你在三七二八月,前來我家說親,望梁兄切莫來遲。英臺說完,便和梁山伯揮淚作別。
敕封義婦冢
英臺歸家不久,祝員外作主把她許配給了余姚豪富馬文才。再說梁山伯回學堂后,有一天將兩人所作之詩拿給先生請他指教,先生一看祝英臺的詩暗露摯愛真情,就將察出英臺是女兒身的情況和詩的含義講解給梁山伯,經(jīng)先生指點,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當學業(yè)完成后,梁山伯喜氣沖沖地趕往上虞祝家莊時,英臺已是馬家之人了。山伯悔恨交加,回家后茶不思來飯不香。后來被人薦舉,出任鄞縣縣令。由于刻骨相思,一年后便染病身亡。
一次英臺乘船外出,來至鄞縣地界,突然平靜的河水波浪滔天,航船顛簸欲沉。英臺帶著銀心只好上岸,但見江邊立著一塊墓碑,上寫會稽梁山伯之墓,英臺一看淚如泉涌,但見她雙膝跪地,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旋地轉(zhuǎn),飛沙走石,瞬時間大雨傾盆,雷閃交加;驟然一聲巨響,天崩地裂,只見山伯墳墓化裂,英臺見了,大喊一聲:梁兄,英臺來了!一躍跳進了裂口。瞬息,雨過天晴,一道彩虹下有一對碩大無比的彩蝶在山伯墓前翩翩起舞。銀心仔細一看,那蝴蝶的花紋分明便是英臺的羅裙,便拜倒在地,周圍百姓也驚訝萬分。當時上虞名人謝安正身居宰相要職,他把家鄉(xiāng)的這件事啟奏皇上,皇上也深感欽佩,于是當場提筆,敕封義婦冢。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2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民間故事
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莊里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guī),財產(chǎn)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chǎn),祝員外將女兒英臺自小男裝打扮。英臺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臺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橋結(jié)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
英臺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圣,又同到東吳游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臺的愛慕。然而,三年之中,英臺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臺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臺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臺對梁山伯產(chǎn)生了愛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繼續(xù)去余杭游學,而祝父因英臺年屆及笄,不許英臺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臺古琴長劍,英臺回贈山伯鎦金折扇,親書碧鮮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時,英臺相送十八里,途中英臺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臺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于梁山伯,并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臺學成回家后,豈料其父母已將英臺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余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臺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shù)弥⑴_已聘馬氏后,柔腸寸斷,悲痛至極。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祝淚別后,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英臺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jīng)胡橋祭奠。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臺上前祭吊,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臺墮入其中。風停雨過后,彩虹高懸,有二只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臺,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于天地之間。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3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莊里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guī),財產(chǎn)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chǎn),祝員外將女兒英臺自小男裝打扮。英臺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臺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橋結(jié)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
英臺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圣,又同到東吳游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僅才高學富,并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臺的愛慕。然而,三年之中,英臺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臺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臺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臺對梁山伯產(chǎn)生了愛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繼續(xù)去余杭游學,而祝父因英臺年屆及笄,不許英臺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臺古琴長劍,英臺回贈山伯鎦金折扇,親書“碧鮮”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時,英臺相送十八里,途中英臺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臺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于梁山伯,并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臺學成回家后,豈料其父母已將英臺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余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臺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shù)弥⑴_已聘馬氏后,柔腸寸斷,悲痛至極。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p>
梁祝淚別后,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英臺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jīng)胡橋祭奠。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臺上前祭吊,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臺墮入其中。風停雨過后,彩虹高懸,有二只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臺,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于天地之間。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4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感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shù)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凄美感情所感染。梁祝傳說及感情故事是歷史上確實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件,有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佐證。
相傳東晉時,曾任府臺的祝員外有八子一女。小女九妹,名叫祝英臺。祝英臺想去杭州城求學,又恐父親阻攔,她便打扮成一位占卦先生,祝員外竟一點也看不出破綻,便同意女兒去杭州城讀書。誰知這件事卻引起了祝英臺嫂子的妒嫉。
祝英臺的嫂子也是出身名門閨秀,論品貌、才學,與祝英臺不相上下。此刻聽說英臺要去讀書,很不服氣,妒嫉之心便油然而生。她笑吟吟地上前對祝員外說:“公公,姑娘此去一舉雙得,實在可喜可賀?!弊T外聽了,不解地問:“何謂一舉雙得?”
“公公,憑姑娘這般聰明伶俐,讀上三年書,便是一個‘女狀元’,這是一得?!?/p>
“那二得呢?”祝員外捋著胡子得意地問。嫂子望一望站在一旁的祝英臺,用手掩著嘴低聲一笑道:“公公,恕媳婦直心直肚腸,說出來公公和姑娘不要見怪。姑娘三年杭州城歸來,祝家門庭還能夠抱上一個白白胖胖的外孫皇帝呢!這不是二得嘛!”
英臺聽了不覺滿臉緋紅,又羞又氣,嫂子從中作梗使刁,實在欺人太甚??墒亲S⑴_要去杭州城求學的志向很堅定。她見嫂嫂這樣戲弄她,忽然抬頭一看,只見擱幾上放著一只高腳花瓶,就二話不說,轉(zhuǎn)身來到了花園,采了一朵活鮮鮮的牡丹,插到了那只花瓶內(nèi),并對祝員外說:“父親,女兒出外讀書,必須潔身自愛,今日以這朵牡丹花向父親賭咒,如果我在杭州城沒有守住身子,這花便死在瓶內(nèi);如果我在杭州城潔白無瑕,這花必須鮮艷不敗?!?/p>
祝員外聽了,不由滿意得直點頭,說:“我女兒豈是等閑之輩?作父親的準你去杭州城求學就是了,期望你早去早歸,處處保重。”
第二天,英臺和侍女銀心女扮男裝,高高興興赴杭州城讀書去了。
祝英臺走后,她嫂子經(jīng)常去察看那朵牡丹。說也奇怪,三月半載都過去了,牡丹花還是鮮艷如常。之后,她心生一計,偷偷把瓶內(nèi)的水換上了滾燙的開水,以為第二天牡丹花會必死無疑。哪知過了幾天,那枝牡丹不但沒有枯死,還發(fā)出陣陣幽香。嫂子驚得目瞪口呆,覺得此事非比尋常,便再也不敢打這牡丹的壞主意了。直到以后,整整三年過去了,到之后英臺讀書回到家里,那朵牡丹花還活鮮鮮的同原先的一樣。
話說,英臺和丫環(huán)銀心從上虞出發(fā),穿過杏花村,過了桃花店,在一座橋的橋頭遇見了一位從會稽山去杭州城求學的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志同道合,于是結(jié)成了金蘭朋友,并以兄弟相稱。這天晚上,他們在旅店住宿,既是兄弟,于是就同床而眠。山伯因旅途困頓,脫衣倒頭便睡。他一覺醒來,但見英臺還坐在一旁看書。山伯催道:“賢弟,保重身體要緊,還不快點安寢!”英臺說:“你睡吧,我不打算睡了?!?/p>
“為什么呢?”山伯好生奇怪地問。
“梁兄你有所不知,我晚上睡覺脾氣很怪,一旦入睡,不準任何人碰,如果被人碰一下,就會頭痛欲裂,所以我還是不要睡的好?!?/p>
山伯說:“賢弟,人怎能不睡覺呢,既然不能碰你,我加倍細心就是了?!?/p>
“梁兄既然這樣說,我遵命就是了,只是我們中間必須放上一杯水,用以作為界線,你看怎樣樣呢?”梁山伯連聲說好,并且親自打來一杯水放在床鋪中間,英臺這才和衣躺下。
“賢弟,你睡覺為何不脫衣衫?”山伯看到英臺和衣而睡,就又不解地問。
“梁兄你有所不知,我自幼多病,異常怕冷,母親專門給我做了件襯衫,上頭有三百顆紐扣,如果顆顆解開,恐怕天明也來不及的,所以我每晚都是和衣而睡的。”祝英臺一本正經(jīng)地回復梁山伯。梁山伯都信以為真。
從此,祝英臺和梁山伯雖然同床共眠,但忠厚老實的梁山伯一點也看不出英臺是女兒身。
祝英臺和梁山伯雙雙趕到杭州城拜見先生。那天,先生正端坐在學堂上,只見兩人一前一后進門,前面的山伯是左腳進的門,后邊的英臺是右腳進的門,先生仔細盤算,總感覺英臺不像個男生。
之后,先生繼續(xù)對英臺細細觀察,又發(fā)現(xiàn)了不少破綻之處。異常是課間休息時,其他學生都一窩峰去廁所解手,惟有英臺絕不肯與眾人一齊同去;還有幾次,祝英臺去解手時,其他學生也跟著去,祝英臺憋得滿臉通紅,推說不去了。
先生猜中了其中原委,一天,他在課堂上宣布說:“從今日開始,立一個規(guī)矩:學生如要去廁所解手,都要輪流進去;一人在內(nèi),掛牌示意;誰壞了規(guī)矩,重責不饒?!北妼W生雖然莫明其妙,但只得遵守這個規(guī)矩。
花開花落,光陰似箭。山伯、英臺在杭州城求學,轉(zhuǎn)眼三個年頭過去了,英臺已經(jīng)十分思念父母了,再說總是女扮男裝也有許多不便,在征得先生同意之后,祝英臺決定回一次家。
英臺與山伯三年同窗共床,一旦離別,心中有說不出的離愁別緒,便取出花箋,寫了一首詩贈給山伯,詩曰:
憶昔初上杭州城,
與兄陌路兩相逢。
來時龍山梅方白,
去日娥江花正紅。
三載兄長隨左右,
誰知一旦分西東。
與君暫且相分袂,
未審何時會玉容?
山伯接過,逐句細品,想起同窗友情,早已潸然淚下,他也取花箋一張,題詩一首:
當日辭親謁道宗,
草橋路遇與君逢。
來時鶯囀楊枝綠,
三載共窗同日夜,
一朝蕓館別西東。
離情綿綿車難載,
怕看柳枝戀春風。
山伯題詩畢,與英臺說:“為兄送你一程?!庇谑莾扇顺隽藢W堂,往錢塘大道而來。一路上雖然風和日麗,鳥語花香,但兩人無心無緒,依依難舍。不久來到了草橋關(guān),英臺不免又觸景生情,無限感傷,她拉住山伯說:“有道是‘送君千里終有別’,梁兄請留步,那里我吟詩一首送給你?!闭f著,吟詩道:
偶逢草橋結(jié)義來,
百花三度放春苔。
惟有玉梅心耐冷,
不將春意私自開。
山伯聽了,但覺詩意十分含蓄,又不解其意,也和了一首詩:
三年共學兩情投,
玩月吟風思最幽。
今日別離腸欲斷,
會期準約在來秋。
英臺聽得淚流滿面,說道:“梁兄,我家有個小妹子,年方十六,今日我親口許配與你,約你在來年三七二八月,請你前來我家說親,期望梁兄千萬不要錯過了這段姻緣?!庇⑴_說完,便和梁山伯揮淚作別。(也有一說:臨走前,祝英臺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親,可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齊,所以一個月后才去提親。)
英臺回家后不久,祝員外就自作主張把她許配給了余姚的一位豪富馬文才。
再說梁山伯回學堂后,有一天將英臺的詩拿來,請求先生指教。先生一看祝英臺的詩暗露著摯愛的真情,就覺察出英臺肯定是女兒身,就把實情告訴了梁山伯。經(jīng)先生的指點,梁山伯這才恍然大悟。當學業(yè)完成后,梁山伯喜氣沖沖地趕往上虞祝家莊時,英臺已經(jīng)是馬家的人了。山伯悔恨交加,回家后茶不思來飯不香,身體漸漸垮了。之后雖然被人薦舉,去擔任鄞縣的縣令。但由于他對英臺的相思太刻骨了,這樣不到一年,便得病身亡了。
一次,英臺乘船外出,來至鄞縣地界,突然平靜的河水波浪滔天,航船顛簸得十分厲害,都快要沉下去的樣貌。英臺只好帶著銀心上了岸,只見江邊立著一塊墓碑,上頭寫道:“會稽梁山伯之墓”。英臺一看,淚如泉涌,她雙膝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旋地轉(zhuǎn),飛沙走石,瞬時間大雨傾盆而下,雷電交加。驟然一聲巨響,天崩地裂,只見山伯的墳墓裂開了。
英臺見如此,大喊一聲:“梁兄,英臺來了!”說完,一跳就躍進了那裂口當中。
裂口閉合之后,雨過天晴,一道彩虹下,有一對碩大無比的彩蝶在山伯墓前翩翩起舞。銀心仔細一看,那蝴蝶的花紋分明就是英臺的羅裙,于是就拜倒在地上。周圍百姓也驚訝萬分。當時上虞名人謝安正在朝廷擔任宰相要職,于是就把家鄉(xiāng)的這件事啟奏給了皇上,皇上也深感欽佩,于是當下提筆敕寫:“義婦?!保碚米S⑴_的貞節(jié)。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5
祝英臺和梁山伯的故事是真的嗎?祝英臺結(jié)局真的殉情了嗎?:風云人物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祝英臺女扮男裝去學院讀書,與同學梁山伯相愛,可是祝英臺最后卻被家里人許配給了馬家。梁山伯聞之憂傷,得急病而死,祝英臺則在祭拜梁山伯的時候,跳進了梁山伯的墳墓殉情,傳說二人化作了蝴蝶。
西方將《梁山伯與祝英臺》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都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但是,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只是民間傳說,歷史上真有其人其事嗎?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背景是在晉朝時期,祝英臺的祖上兩代都是朝廷將領(lǐng),他們曾追隨祖逖、陶侃、桓溫等大將軍北伐,立下了很多軍功。祝英臺從小就聽長輩們講述各種傳奇征戰(zhàn)故事,所以立志要做一位巾幗英雄,而不是柔弱的大家閨秀。
十四歲時,祝英臺央求父母送她入學讀書,以彌補她身為女子而不能上陣殺敵的遺憾,父母拗不過她,只好將她女扮男裝送進了書院。在書院里,祝英臺認識了梁山伯,二人志趣相投,便結(jié)為了異姓兄弟。后來,祝英臺對梁山伯日久生情,但是又不敢告訴梁山伯她的女兒身份,結(jié)果直到三年之后畢業(yè)了,祝英臺回到家,梁山伯才知道她居然是個女的,這才情竇初開。
可惜,梁山伯開竅開得太晚了,因為祝英臺回家以后就被父母許配給了有錢有勢的馬家。等梁山伯急急忙忙趕到祝家時,祝家與馬家婚約已成。祝家和馬家都是體面人家,悔婚這是不可能的,兩家都丟不起這個臉。最后,祝英臺只好想出了一個拖延戰(zhàn)術(shù),她讓梁山伯考取功名,等梁山伯有了功名,就可以以官威壓一壓這門婚事了。
梁山伯有了動力,一下子就考中了功名,可是還沒等到他向祝英臺提親,他就病逝了。此時的祝英臺已經(jīng)拖到了二十歲,她被家人催婚,聽聞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她才萬念俱灰的答應了嫁到馬家。
在成親的路上,經(jīng)過梁山伯的墳墓時,祝英臺前去祭拜,結(jié)果眾人只看到一陣大風,然后墳墓打開了一個缺口,祝英臺縱身一躍就跳了進去。等大家回過神來,梁山伯的墳墓已經(jīng)恢復原狀,只是祝英臺從此消失了。人們都說,祝英臺為了梁山伯殉情,他們倆變成了蝴蝶。
古人迷信,認為這一切都是天意,就連朝廷都嘖嘖稱奇,但是如果大家仔細探究祝英臺在一片大風和墳墓突然開出一個缺口時消失這件事,其實祝英臺應該是同時遇到了龍卷風加地震,只不過這兩個自然現(xiàn)象非常湊巧的撞在了一起,結(jié)果就成了這樣。所以,嚴格說來,祝英臺并不是給梁山伯殉情了,而是很倒霉的遇到了兩種自然災害,遇難了。
大概這就是傳說中的想象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了吧。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祝英臺的歷史原型是會稽內(nèi)史夫人謝道韞,一個有名的才女,她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6
從前有個姓祝的地主,人稱祝員外,他的女兒祝英臺不僅美麗大方,而且聰明好學,女扮男裝去上學。
到了學堂,祝英臺遇見了一個叫梁山伯的男同學,他不僅學問出眾,人品也是非優(yōu)秀,兩人很投緣,一見如故,后來兩人結(jié)拜為兄弟,形影不離。
一晃三年過去了,學期已滿,該是打點行裝、拜別老師、返回家鄉(xiāng)的時候了。
幾個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訪,這時他見到的祝英臺,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大姑娘,再見的那一刻,他們都明白彼此之間早已是心心相印。此后,梁山伯請人到祝家去提親。祝員外看不上這窮書生,他早已把女兒許配給了有錢人家的少爺馬公子。梁山伯頓覺萬念俱灰,一病不起,沒多久就死去了。
馬公子成親那天,祝英臺套上紅衣裙,走近了迎親的花轎,經(jīng)過梁山伯的墳前時,忽然間飛沙走石,花轎不得不停下來。只見祝英臺走出轎來,緩緩地走到墳前,跪下來放聲大哭,霎時風雨飄搖,雷聲大作,轟的一聲,墳墓裂開了,她縱身跳了下去。
這時風消云散,雨過天晴,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飛出來,在陽光下翩翩起舞。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7
從前有個姓祝的地主,人稱祝員外,他的女兒祝英臺不僅美麗大方,而且非常的聰明好學。但由于古時候女子不能進學堂讀書,祝英臺只好日日倚在窗欄上,望著大街上身背著書箱來來往往的讀書人,心里羨慕極了!難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繡花嗎?為什么我不能去上學?她突然反問自己:對啊!我為什么就不能上學呢?
想到這兒,祝英臺趕緊回到房間,鼓起勇氣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讀書。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樣子,一定不讓別人認出來,你們就答應我吧!”祝員外夫婦開始不同意,但經(jīng)不住英臺撒嬌哀求,只好答應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剛蒙蒙亮,祝英臺就和丫鬟扮成男裝,辭別父母,帶著書箱,興高采烈地出發(fā)去杭州了。
到了學堂的第一天,祝英臺遇見了一個叫梁山伯的男同學,學問出眾,人品也十分優(yōu)秀。她想: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也一定會很開心的。而梁山伯也覺得與她很投緣,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于是,他們常常一起詩呀文呀談得情投意合,冷呀熱呀相互關(guān)心體貼,促膝并肩,兩小無猜。后來,兩人結(jié)拜為兄弟,更是時時刻刻,形影不離。
春去秋來,一晃三年過去了,學年期滿,該是打點行裝、拜別老師、返回家鄉(xiāng)的時候了。同窗共燭整三載,祝英臺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雖不知祝英臺是女生,但也對她十分傾慕。他倆戀戀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著對方。幾個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訪,結(jié)果令他又驚又喜。原來這時,他見到的祝英臺,已不再是那個清秀的小書生,而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大姑娘。再見的那一刻,他們都明白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請人到祝家去求親。可祝員外哪會看得上這窮書生呢,他早已把女兒許配給了有錢人家的少爺馬公子。梁山伯頓覺萬念俱灰,一病不起,沒多久就死去了。
聽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與父母抗爭以反對包辦婚姻的祝英臺反而突然變得異常鎮(zhèn)靜。她套上紅衣紅裙,走進了迎親的花轎。迎親的隊伍一路敲鑼打鼓,好不熱鬧!路過梁山伯的墳前時,忽然間飛沙走石,花轎不得不停了下來。只見祝英臺走出轎來,脫去紅裝,一身素服,緩緩地走到墳前,跪下來放聲大哭,霎時間風雨飄搖,雷聲大作,“轟”的一聲,墳墓裂開了,祝英臺似乎又見到了她的梁兄那溫柔的面龐,她微笑著縱身跳了進去。接著又是一聲巨響,墳墓合上了。這時風消云散,雨過天晴,各種野花在風中輕柔地搖曳,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飛出來,在陽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8
相傳祝英臺是一個又美麗又聰明的姑娘,她不但會挑花繡朵,還會讀書習字。一天,她忽然想到外面求學去,但她又覺得自家究竟是一個女人,居然單身只影地到外面求學,很有些不便,不如化裝一個男子的好。于是她就穿上男人的服裝,離開家鄉(xiāng)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她到了那個地方,拜過“圣人”和老先生,便和那些同學廝見了。這些同學的當中,有一個名叫梁山伯的,在祝英臺的眼里看來,他是一個極其可愛的少年,因為他不但相貌很清秀,性情很溫和,讀書尤其用功!所以她和他的感情,一天親密一天!鎮(zhèn)日共案讀書,聯(lián)床睡覺,可是她雖然熱烈地愛他,防閑卻十分嚴密,常常把她的書箱,安置兩個床頭的中間,書籍上頭,放著一盆水,告訴梁山伯道:“你睡覺的時候,要安靜一點,如果在床上亂翻亂滾的,把盆里的水弄潑了,我立刻報告老先生,叫他責罰你!”
梁山伯聽了她的話,只好規(guī)規(guī)矩矩的動也不敢動。所以,祝英臺始終在梁山伯面前,沒有露半點痕跡!梁山伯和祝英臺雖那樣要好,卻毫不疑心她是一個女人,因為他本有些書呆子氣,容易被她蒙混的。別的同學,更無從明白她的底蘊了。
但祝英臺雖然會瞞人,卻瞞可是教師娘。一天,教師娘告訴老先生道:“祝英臺是一個假裝男學生的女人!”
“你怎樣會明白?”
“因為男人磕頭,左膝先跪,女人磕頭,右膝先跪!你不看見祝英臺初來那天拜圣人,右膝先跪么?”
“那也不見得就是女人!”教師娘雖然這樣鑿鑿有據(jù)地說著,老先生卻有點懷疑。一天,教師娘請祝英臺在她家里吃飯,拿酒把她灌醉了,在她身邊著實地檢驗,果真是一個女人。
祝英臺酒醒了以后,明白自己的秘密被教師娘窺破了,立地要離開那里,回到家鄉(xiāng)。梁山伯不知究竟,見祝英臺忽然動了歸心,未免感到別離之苦。于是千方百計地留她,但怎樣也留不住。
當她走的那天,梁山伯戀戀不舍地送她,一向送了很遠的路程。當這快要離別的當兒,祝英臺很想叫梁山伯明了她的身世,使他鐘情于她,以為將來兩人結(jié)合的準備,可是她又不肯直截了當?shù)卣f出,卻打許多啞謎啞謎,就是謎語。給他聽,但梁山伯最終沒有懂得。
當他倆正走的時候,看見前面有兩只鵝,祝英臺指著告訴梁山伯道:“山伯哥哥,你前面有兩只鵝,母鵝在前面走,公鵝在后面笑呵呵?!绷荷讲犃耍瑓s不明了她的意思。
再走到前面,又看見有兩只雞,祝英臺指著告訴梁山伯道:“山伯哥哥,前面有兩只雞,母雞在前面走,公雞在后面笑嘻嘻?!绷荷讲犃?,還是不明了她的意思。
再走到前面,又看見空中有兩只雁,祝英臺指著告訴梁山伯道:“山伯哥哥,你看天空有兩只雁兒飛,一個東來一個西,雁兒雁兒我勸你,你們最好不分離!”梁山伯聽了,還是不明了她的意思。
“英臺弟弟,我們快分別了,我心里真難過,你只是鵝哪,雞哪,雁哪,說這些不關(guān)緊要的話!我真不明白你的意思!”梁山伯凄婉地說著。
“好吧!我不說這一類的話了!你送了我這么多的路程,也應當回去了。”
“英臺弟弟。我真舍不得和你分別,還想再送你一程!”
“山伯哥哥,你待我真好,我很感激你!此刻快分別了,我有幾句要緊的話告訴你!你的婚事,不是沒有定么?我家里有一個妹妹生得很聰明,樣貌和我一般無二,我回去,定和我母親商量,把她許配給你,想你也很愿意的,可是你要早點到我家里去一趟才好。”
“好極了!我必須到你家里去。”山伯答應著。
再走到前面,有一道小河橫阻著他們的去路。祝英臺看看潺潺的流水,告訴梁山伯道:“山伯哥哥,你看這河水不知深淺,你快向那個村莊里借一根竹篙子來探探看,我們好脫衣過去?!?/p>
梁山伯答應著,就往那附近村莊里去了。祝英臺便趁著這時,脫下衣裳,獨自渡過河來。一會兒,梁山伯跑得氣喘吁吁地拿著竹篙子來了,見她已經(jīng)站在對面的河岸整理衣裳,很失望地道:“英臺弟弟,你為什么獨自過去了?”
“山伯哥哥,對不起,我已經(jīng)過來了,你回去吧,不必再遠送了——只是我剛才告訴你的話千萬不要忘記!”英臺說著,頭也不回地走了。只剩下梁山伯孤零零地,很悲哀地,很悵惘地目送她漸漸地消逝的身影。
梁山伯回來以后,雖免不了離別之感,但也沒法,只照常的埋頭讀書,這樣一天天的過下去,倒把祝英臺臨別的話忘記了。
時光像流水般地過去,距離祝英臺回家,已經(jīng)很久了,一天,梁山伯忽然想起祝英臺,才聯(lián)想到臨別約婚的話,于是就立刻動身,跑到祝英臺的家里,進了門,向她家里的人說明來意,坐在大廳上等了多時,總不見祝英臺出來見他。原先這時候,祝英臺的家里,早把她許配給馬家了!所以梁山伯來了,不肯出來和他相會,可憐梁山伯心里抱著滿腔的熱望,竟落了個空!又失望,又氣忿,不顧三七二十一,在廳前大鬧起來,把廳前陳設的器具都打壞了。祝英臺沒法,只好從繡樓上跑了下來,和山伯會晤。梁山伯看見祝英臺已經(jīng)改變了以前的裝束,宛然是一位天仙似的美麗姑娘!山伯才明白從前和他同案聯(lián)床的祝英臺原先是一個“女扮男裝”的處女,才明白她從前所說的妹妹,便是她自己!滿面現(xiàn)出希求的神氣問她道:“你從前和我相約的話,總還記得罷!”
“唉!我臨別的時候,不是叫你早點來嗎?如今可惜你來遲了!再也不要有什么夢想了!因為此刻已經(jīng)由家庭做主,把我許給馬家了!你要見我有什么用處?”
“唉,……”梁山伯含著滿眶失望的眼淚,回去了。
梁山伯回家以后,就害了相思病,病到快死的.時候,只得央他母親到祝英臺的家里,問她對于他的病,有沒有什么挽救的方法。
“除非老龍頭上的角,蜢蟲頸上的漿,才能夠治好他的??!”祝英臺這樣答復他。
梁山伯的母親回來,把祝英臺的話告訴他,他覺得自家的病是無望的了。不多時,梁山伯真的長辭人世了!他臨死的時候,告訴他的母親道:“我死了以后,定要把我的尸骸埋葬在馬家到祝家的大路旁!”
那天,祝英臺嫁期到了,馬家興高采烈的來迎娶。祝英臺坐在喜轎里面,剛經(jīng)過梁山伯的墓旁,便喊聲“住轎!”立刻跳下轎來,向墓前拜了幾拜,忽聽“哈啦啦”一聲響,那墳墓突地裂開!英臺就趁勢低頭鉆進去,幾個抬喜轎的轎夫急忙伸手去拉,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拉下一塊裙角,一放手就變成一只蝴蝶,隨風飛去。那裂開的墳墓又截然合起。轎夫沒法,只得回去報告馬家,馬家就叫許多人星夜來挖墓!不料挖開一看,只見一具空棺,有兩只鴛鴦鳥從里面飛出,直飛到馬家屋子前面的樹上,一只鴛鴦叫道:“馬大郎,馬大郎,昨日娶親,今日為何不拜堂?”
另一只鴛鴦叫道:“馬大郎,馬大郎,你好丑,昨日娶了親,今日為何不吃酒!”
馬大郎聽了,好不氣忿!就跳到水里淹死了。如今那江河里的“水廣皮”水廣皮,魚名。就是馬大郎的替身。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9
古時候一個姑娘名叫祝英臺,她長得十分美麗,不但會女工,還會寫字畫畫,之后祝英臺想著出去求學,但當時女子是不能去學堂的,祝英臺就把自己打扮成男的,去央求父親最終如愿。
于是祝英臺便踏上了求學之路,到了學堂之后,她被安排與梁山伯一個屋,可是為了防止被發(fā)現(xiàn)了是女兒身,就把兩人的書箱放在中間,并在上頭放了盆水??墒沁@件還是被細心的師娘看出來了。師娘把祝英臺叫到跟前,說破了真相,祝英臺跟師娘說期望師娘能幫忙保密,師娘答應了,并對這個聰明的女孩子更加細心關(guān)照了。
就這樣三年過去了,有一日祝英臺家里來信說父親病重,要他回去,祝英臺心里很著急,于是就跟教師告假回家,又來找?guī)熌?,說她和梁山伯同學三年,梁山伯憨厚老實,待人有熱情真誠,學習勤奮,她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他。她把一個玉扇墜兒交給師娘,托師娘做媒,等她走后,代替他向梁山伯說媒。
祝英臺收拾收拾行囊就要回家,梁山伯很不舍得,就去送祝英臺,二人走到河邊的時候,用打比方的方式來向梁山伯表達愛意,可是梁山伯還是沒聽懂,祝英臺便說:“我家有個九妹,我和她是雙胞胎,長得和我一模一樣,我愿做媒,讓九妹和你結(jié)為夫妻,你愿意嗎?”梁山伯本來很愛祝英臺的才貌,一聽說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樣,就高興地答應了。于是二人在離別的時候約定梁山伯七月七日去祝英臺家相親。
父親早就痊愈了,祝父就讓他換回女裝,不許在回學堂,并把它許給了馬財主的兒子,祝英臺死活不一樣意說自己已經(jīng)找到如意郎君,并且托了師娘做媒,可是他父親說婚姻大事豈能自己做主,堅決不一樣意。
祝英臺走后梁山伯一向在努力讀書,早就把約定相親的事情忘記了,明白師娘拿著玉扇墜兒來跟梁山伯說,原先九妹就是說的她自己,梁山伯趕緊趕到祝家去和祝英臺會面,看見祝英臺的女裝打扮,顯得更加美麗可愛。他說出師娘為他們提親的事,可是祝英臺立馬紅了眼眶說,你怎樣才來,我父親已經(jīng)將我許給馬家公子了,祝父聽到二人的談話,立馬找人將梁山伯趕走了,梁山伯回去之后十分悲痛,內(nèi)心思念祝英臺,不久就抑郁而終了。臨死之前,他告訴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從祝家通往馬家去的路邊。
祝英臺成親那天十分不情愿,就被人強行塞了進轎子,路上走著走著突然狂風大作,吹得抬轎人走不動了。這時候有個人來告訴她,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墳墓。祝英臺走出轎來,必須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來到目前祝英臺放聲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撲到墳上。霎時間,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墳墓忽然裂開一條大縫,祝英臺一下子就跳進墳里去了。
一會兒,雨停了,云開了,天空出現(xiàn)了一道彩虹。只見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上飛起來,繞著墳頭翩翩起舞,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感情也成為了千古流傳下來的美談,至今都讓人十分感動。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10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越劇里著名的唱段,所以在如詩如畫的江南,我最早接觸的梁祝之美是在越劇里,也就不足為奇了。奶奶是個越劇迷,平時總愛哼上《梁祝》里的唱段,所以對它印象特別深刻。聽得多了,便從奶奶口中陸陸續(xù)續(xù)地知道:從前有個梁山伯和祝英臺,變成了兩只蝴蝶。
后來,在很多場合聽過《梁?!愤@首曲子很美很好聽,它也是根據(jù)我國古代的《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傳說創(chuàng)作的。這增強了我了解梁祝之美的好奇心。
晴朗的冬日午后,爸爸媽媽帶我去感受發(fā)生在上虞祝家莊的梁祝之美。隨著接近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很有氣勢的牌坊,上面刻著“英臺故里”四個大字,這之后,離祝府還有一小段路。這段路的兩邊墻上會有關(guān)于梁祝故事的經(jīng)典彩繪,這使得這個村莊更具文化氣息。
停好車,我迫不及待的蹦出車門,直奔祝府大門。進入這座古色古香的府邸,搶先進入視線的是深紅色的亭臺樓閣,蜿蜒的長廊,寬敞的戲臺而后,假山、小溪、叢林,也更有趣味。進入屋內(nèi),考究的桌椅,藍布簾子,雕花的屏風等等都折射出祝府當年的無限風光。最讓我欣喜的是看到了梁山伯和祝英臺的蠟像,栩栩如生的蠟像使梁祝的傳說更加親切,我仿佛置身于越劇的舞臺上,感受著梁祝之美。
漫步在祝府的后花園,歷史的碑文,低吟淺唱的《梁?!?,蝴蝶的雕刻使得傳說中的求學之路、相知相愛、十八相送、化蝶雙飛等場景一幕幕浮現(xiàn)在眼前。我陶醉在了梁祝之美中。
梁祝傳說已被列入了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說明梁祝之美是公認的。我們應該了解、保護和傳承這份珍貴的美麗。行動起來吧!一起來感受梁祝之美。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篇11
梁山伯與祝英臺:睡前小故事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一日,會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漢,中年喜得貴子,格外器重,請來識字先生給兒子取名。先生對梁光漢說:為人處事要重仁義道德,孩子就取字處仁,你身居山村,難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漢夫婦對此十分滿意。
山伯自小聰明超人。到四五歲時,聽大人講故事,非但一遍能記住,而且還能原原本本傳給鄰里小孩聽。數(shù)數(shù)、算帳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雞,勤快能干。長到12歲時,一天,他看到幾個富家子弟提著書箱去念書,小山伯很羨慕,他好奇地跟到讀書處,在窗臺上張望。只見一位老先生搖頭晃腦在教書,他覺得很新鮮,不知不覺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釋的東西一一記住了。當先生抽查學生背誦時,有一位學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著背下去了。
先生一聽外面有人接背課文,感到驚奇,出來一看,原來是位機靈秀氣的孩子,十分討人歡喜。先生問:孩子,你為什么不上學?山伯有禮貌地回答:家里沒有錢供我上學。先生有心栽培這個聰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對梁光漢說:我看這孩子聰明過人,將來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讀書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書本文具由我資助。梁光漢一聽,很是高興,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識字,能在兒子一代讀書識字,再好不過了,于是就答應了先生。小山伯對先生感激不盡,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學堂念書,四書五經(jīng),過目不忘;吟詩作文,出口成章。入學三年,才華出眾,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興,但是轉(zhuǎn)念一想,這孩子在我地方已無書可讀了,應為他的前程著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學館名師處去深造。出于愛才,先生說服山伯父母,傾囊相助一百二十兩銀子,作學費盤纏,并向名師修書一封,引薦梁山伯入學。
春上,梁山伯告別父母,辭謝恩師,肩挑竹書箱,隨帶干糧,朝東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趕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腳。一日來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上船時,碰到一位書生模樣男子,旁邊還有一位挑書箱的書童。同行三分親,梁山伯上前詢問:請問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處?只見對方彬彬有禮答道:鄙人姓祝,名英臺,字信齋,祝家莊人。此去四明鄮城從師求學。山伯一聽,志同道合,十分高興。連忙通報自己姓名和住址。并說:你我兩家只數(shù)山相隔,同屬會稽郡,也算同鄉(xiāng),本人才疏學淺,請公子多多指教。英臺忙說:不必客氣,不必客氣。兩人在船上滔滔不絕,敘談得很投機。又互通年齡,山伯16歲,長英臺2歲,于是雙方稱兄道弟,好不親熱。英臺的書童銀心為英臺巧遇這樣和氣有禮的兄長感到十分高興。
來到鄮城,梁山伯、祝英臺拜見名師,安頓住宿。被分到同桌學習,同室同床住宿。話說那祝英臺,原是祝家莊員外祝公遠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個兒子,最小的是女兒,在家被視作掌上明珠。自小聰慧過人,知書識禮。但嬌生慣養(yǎng),也很任性。到14歲時,竟纏住父母要上學。祝員外經(jīng)不住英臺撒嬌,便答應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貴,而女孩出門讀書,有失禮儀,讓人笑話。
便對英臺說:自古女子不上學,你還是在家習字讀詩吧。英臺靈機一動說:父親,女兒早有妙計,我女扮男裝遠離家鄉(xiāng)求學,這不會有損父親名聲,女兒主意早定,不可改變。父勸女頂,一來一去,最終還是祝員外讓步。
現(xiàn)在梁祝來到鄮城上學,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實,行動拘謹,又因為祝英臺防范嚴密,晚上睡覺杯水相隔,雖偶露真相,英臺巧言掩蓋,終究沒有讓梁山伯察覺英臺女兒身。倒是同班馬文才常常疑心。
三載同窗,彈指一揮間。英臺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書信也到了,就辭師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時祝英臺愛慕之心越發(fā)強烈。一路上,清水井邊作暗喻,獨木橋上比鵲橋,碰到鴛鴦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來牽線結(jié)姻緣,一直到長亭話別,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始終沒有領(lǐng)悟。這時祝英臺只得拿出最后一著棋子了,對梁山伯說:梁兄,你我三載同窗,情深義重,英臺我無以報答,想給梁兄提親。
山伯一聽,非常害羞,臉也紅到了耳跟。英臺鼓足勇氣,絲毫不放棄最后機會,頓了頓嗓子說:我家有個小九妹,才貌雙全,知書達禮,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說:多謝賢弟。我家無萬貫錢財,又無高貴門第,怕不配賢妹吧。英臺緊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單憑你才華人品,我小妹哪論門第家產(chǎn),望勿推辭。山伯聽英臺說的蠻有道理,仗英臺信義,就把終身大事托付英臺。英臺臨別回頭再三叮囑:梁兄及早遣媒來提親,千萬勿誤。山伯連連應諾。
長亭一別,又過一載。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臺臨別重囑,便去祝家莊拜訪英臺。山伯在村頭逢人便問:我鄮城讀書同學英臺家在何處?莊里的人都說沒有這樣的人。走到一棵古樟樹下,遇見一童顏鶴發(fā)老者,山伯就上前詢問,老者神秘地一笑說:本莊祝員外千金祝九娘,寫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
山伯一聽,出于害羞的本能,連忙擺擺手說: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學英臺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轉(zhuǎn)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說:請問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順手一指說:莊東朱門粉墻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謝過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門求見,祝員外曾幾次去鄮城看望過英臺,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讓山伯進深閨樓臺相見,以敘同窗之情。山伯一見英臺,方知是女兒身。此時回想三載同床,羞愧難言,連連搖頭。還是英臺大方,上前解釋:我身為女子,如不女扮男裝,怎能同男子一樣去上學呢,實在是不得已啊,請梁兄見諒。
停了一番,英臺若有所失地說:小九妹就是英臺,梁兄你為何不早托媒來提親?現(xiàn)我們同窗馬文才的父親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說親,送來聘禮,因我父親來四明學館看望我時,順便拜訪了家住鄮西的會稽府馬太守,認為馬家有權(quán)有勢,門當戶對,就應允了馬家,愿結(jié)秦晉之好。你我同窗情深,但為時已晚。山伯聽后十分后悔,當初十八里相送,英臺句句表真情,自己卻一點不領(lǐng)情。只好痛苦地告辭英臺。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歡,但見山伯整日悶悶不樂,唉聲嘆氣,反復詢問,仍閉口不語,身體日見消瘦。
這年秋,朝廷簡文帝舉賢良,四明學館把品行端正、學業(yè)卓著、獨占頭名的梁山伯推舉上去。一日,江浙道臺衙使策馬前來報喜:奉詔,梁山伯出任鄞縣令。梁山伯有志為民造福,顧不得私情折磨,帶病上任,當年20歲。到任后,治理三江,使農(nóng)田旱澇保豐收;幫助農(nóng)民治滅蟲害;整頓鄞城秩序,懲處一批橫行不法地頭蛇。
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yè),梁山伯因病痛和勞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視姚江大潮水位時,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龍墟,臨終囑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時祝英臺若嫁到鄮西馬家,這里也是航船必經(jīng)之處,祝英臺可以看到他的靈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跡,在百姓中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名揚京城。于是晉安帝謚封梁山伯為義忠王。
不久,祝英臺青春十八,馬家催著成親,祝英臺難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轎,在渡口換乘大船,朝姚江撐來。船到九龍墟,突然風浪大起,船無法行駛。英臺侍女銀心眼尖,發(fā)現(xiàn)岸旁有座新墳,覺得事出有因,借問船老大:請問,這是誰家墓冢?船老大熟門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跡,就回答說:梁縣令山伯英靈在上。銀心悄悄告知英臺。英臺一聽,不管一身紅裝,就對媒人說:我要上岸祭梁兄。媒人不敢作主,轉(zhuǎn)告新郎馬文才。馬文才感到十分惱火,但又不便發(fā)作,就哄著祝英臺說:娘子,今天是咱們大喜日子,祭墳會紅白相沖,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
英臺一腔激情,無法控制,對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圖報答,打定主意,生不成雙,死也要同墳。于是厲聲對馬文才說:如不答應,我即投江自盡。馬文才一時被嚇慌了,再加風浪越來越大,也想避避風,就連忙答應,命船老大將船靠岸。
英臺脫下嫁裝,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銀心攙扶,直奔梁山伯墳前。突然,烏云密布,電閃雷鳴,一道閃電劈頭而來,轟隆一聲震天響,梁山伯墓頂裂成兩半,英臺縱身一跳,躍進墳內(nèi)。銀心連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墳墓又合攏如初,只是墓碑中間留下一道裂縫。銀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為兩只大蝴蝶,迎風飛上天去。
馬文才見狀,立即從船上跳下來,帶著家丁轎夫趕來,見英臺入墓無影,急得滿臉通紅,命家丁動手掘墓。不料,墓旁竄出兩條大蛇,碧眼白頸,張開大口吐著毒舌,絲絲作響。馬文才和家丁大驚失色,掉頭就逃,爭先恐后跳進船艙,叫船老大快快搖回鄮西廊頭馬家。
即刻,云開日出,一道彩虹飛架在九龍墟上空,一對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頂自由自在地飛舞,當?shù)厝藗儌髡f這是梁山伯祝英臺的精靈化身。
事情傳到朝廷,晉朝宰相謝安有感于祝英臺忠貞不渝的情義,向朝廷奏本,賜碑文義婦冢。千百年來鄞縣高橋的梁祝墓受到無數(shù)恩愛夫妻的虔誠祭拜。
從此,寧波一帶世世代代傳頌著這一奇妙動人的故事。
yjs21.com編輯推薦
2021象伯伯的故事
1、象伯伯的故事
象伯伯雖然一個人住在一間大屋子里,但路過的人每天都會聽見象伯伯在屋子里和人聊天,有時是兩個人的聲音,有時是很多人的聲音,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是這樣的:
每天早上,象伯伯都要洗衣服,他把一大盆衣服塞進洗衣機里,洗衣機就"呼呼"地轉(zhuǎn)起來。象伯伯坐在窗臺旁曬太陽。太陽暖暖的,真舒服。象伯伯說:"洗衣機,你累不累,歇會兒吧?""那可不行,我得洗完衣服才能停。"洗衣機邊洗邊回答。象伯伯又說:"今天的天氣真好,你洗的衣服曬到下午一定干透了。"洗衣機笑了,"轟隆轟隆"地抖了抖身體說:"太陽曬曬,衣服又香又干凈。"
象伯伯覺得肚子有點餓。他到廚房里打開微波爐,放進去一只圓圓的饅頭。微波爐趕緊說:"象伯伯,您怎么吃饅頭了?昨天的香蕉面包您還沒吃完呢!""哎喲,你瞧我的記性太差了!"象伯伯不好意思地打開冰箱,取出香蕉面包。冰箱說:"象伯伯,再拿一根火腿腸和一只雞蛋吧,這樣吃營養(yǎng)豐富!"象伯伯點點頭,說:"對,對,營養(yǎng)要豐富,身體才能健康。"象伯伯把雞蛋打碎,放在盤子里,又放上紅紅的火腿腸、黃黃的香蕉面包。象伯伯看著盤子,自言自語地說:"這樣多漂亮、多好吃呀!"盤子在微波爐里轉(zhuǎn)起來。
"象伯伯,衣服洗好啦!"洗衣機在窗戶旁邊叫它。
象伯伯高興地說:我家就我一人,怎么這么熱鬧啊!
嘻嘻,象伯伯的家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有空的時候,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象伯伯的家的故事點評故事中的象伯伯一個人住,但象伯伯家里每天都有聊天聲,原來呀!象伯伯是和家里的洗衣機和微波爐在聊天。象伯伯家里的洗衣機和微波爐原來都會說話呢!真的是很有趣呀!
大象伯伯的腰帶故事
1、大象伯伯的腰帶的故事
象伯伯這天受邀請參加象家族的聚會,這可是大象家族的傳統(tǒng),大象伯伯不敢馬虎,象伯伯手忙腳亂的打扮著,穿上西裝褲子就打算出門了。
路上小蛇卡在大樹的縫隙之間,小蛇呼救著:“救救我……有沒有人能把我放下來。”
大象伯伯路過剛好看到,看到小蛇卡在大樹中間,馬上把小蛇救下來,可是大樹太高了,大象伯伯拱起雙腿的時候,褲子的腰帶被弄壞掉了,褲子掉了下來,這對大象伯伯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大象伯伯沒有了腰帶,褲子就會掉下來,旁邊的小蛇很感謝大象伯伯救了自己。大象伯伯笑著說:“嘻嘻嘻嘻……不用謝!”
這時大象伯伯想起:“哎呀——不好,要遲到了,我得趕快去參加聚會。”
可是沒走兩步,自己的褲子就掉了下來,象伯伯紅羞著臉馬上提起褲子,“這可怎么辦好啊?!要是這樣去到聚會上可不好,還是回家算了?!贝笙蟛耐刈咧?。小蛇突然攔住了大象伯伯的去路說:“伯伯……伯伯……我來當你的腰帶吧!”
大象撓撓頭說:“那多不好意思啊!”
小蛇說:“你看我又細又長,當腰帶正好合適,你是因為救我才會弄壞腰帶的,我剛好可以報答您,再說我還可以跟您一起去聚會上玩呢?!?/p>
大象伯伯開心的答應了,來到象家族的聚會上,其它大象都夸說象伯伯的腰帶真漂亮,也要去買一條呢!
2大象伯伯的腰帶的故事點評故事里大象伯伯救下卡在大樹中間的小蛇,所以弄壞了腰帶。而小蛇也懂得知恩圖報,自愿當大象伯伯的腰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你幫助他人的時候,也是在幫助自己。別人幫助了你,你也要懂得感恩,在合適的時機報答他人,大家互相幫助。這樣一來,社會多么的和諧呀!
大象伯伯送南瓜的故事
1、大象伯伯送南瓜的故事
大象伯伯種了好多好多大南瓜,他一個人吃不完,于是它決定把它們送給小動物們,
小松鼠從大象伯伯家門前路過,
“小松鼠,你愿意幫我一個忙嗎?”大象伯伯大聲喊。
“您有什么事?”小松鼠停了下來。
“我的南瓜太多了,”大象伯伯說,“送你們一些吧!”小松鼠推著大南瓜,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小豬,你愿意幫我一個忙嗎?”大象伯伯大聲喊。
“您有什么事?”小豬停了下來。
“我的南瓜太多了,”大象伯伯說,“送你們一些吧!”小豬推著大南瓜,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長頸鹿,你愿意幫我一個忙嗎?”大象伯伯大聲喊。
“您有什么事?”長頸鹿停了下來。
“我的南瓜太多了,”大象伯伯說,“送你們一些吧!”長頸鹿推著大南瓜,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大象伯伯瞧了一眼南瓜地,喲!還有好多南瓜呢!繼續(xù)給小伙伴們送吧!
2大象伯伯送南瓜的故事點評故事中的大象伯伯是勤勞的,它種了好多好大的大南瓜,,大象伯伯也是慷慨的,它一個人也吃完,于是想到與大家分享它的南瓜,而不是自私的藏起來,每一個被大象伯伯送了南瓜的小動物都非常高興,因為分享是可以讓人得到快樂的呀。
羊伯伯的玉米地的幼兒故事
1、羊伯伯的玉米地的故事
羊伯伯種下許許多多的玉米,秋天,玉米成熟了,變成了一個個身穿綠衣裳、金黃頭發(fā)的胖娃娃。
一天,羊伯伯去了城里看望它的小孫子。
過了幾天,下起了一場狂風暴雨。
小猴子說:“這可不妙,暴雨會把羊伯伯的玉米吹斷的!”
小豬說:“那我們趕快去幫羊伯伯把玉米摘下來吧!”
小熊點點頭,它們穿著雨披,冒著大風大雨,來到羊伯伯的玉米地,幫它把玉米摘下來,放進筐里,抬到了它的家。
又過了幾天,羊伯伯回家了,它一推開門,就看見滿滿一筐玉米,它說:“是誰做的好事?幫我把玉米全都收回家來了?”
原來,羊伯伯看了天氣預報,就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玉米,可是路途太遠,羊伯伯沒法盡快趕回來,它還以為自己的玉米會被暴雨吹倒呢!
“還是好人多呀!”羊伯伯感嘆道。
2羊伯伯的玉米地的故事點評這個世界上當然是好人多,永遠以善意待人,就會覺得周圍的人都是好人,因為心底陽光的人永遠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不過這個世上也有壞人,小朋友們可得擦亮雙眼,不要上當受騙噢!
給熊伯伯送新年禮物的故事
1、給熊伯伯送新年禮物的故事
熊伯伯詩歌快遞員,它經(jīng)常到處給人送禮物。這回,大家給熊伯伯送了新年禮物!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新年到了,郵遞員熊伯伯特別忙,忙著把新年禮物送到小動物家里去。
熊伯伯背著綠色的大郵袋,來到了一棵高高的大松樹下。他仰頭喊:“小松鼠!小松鼠!”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接過熊伯伯遞給他的禮物,打開來一看,原來是松鼠外婆織的一頂小絨帽。小松鼠高興得跳了起來:“太好了!天冷了,我正缺帽子戴呢!熊伯伯,謝謝您?!毙懿χf:“不用謝。小松鼠,再見,我還得去送新年禮物呢!”
熊伯伯背起大郵袋,“嘿喲嘿喲”又上路了。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把一件新年禮物送給了小白鵝。小白鵝打開來一看,哇!是一雙漂亮的溜冰鞋。她高興極了,對熊伯伯說:“天冷了,小河結(jié)冰了,我正愁不能游泳呢!有了這雙溜冰鞋,我就可以學溜冰了。熊伯伯,謝謝您。”熊伯伯笑著說:“不用謝。小白鵝,再見,我還得去送新年禮物呢!”
熊伯伯背著大郵袋,又急急忙忙上路了。他給小鹿送去了溫暖的棉手套,給小狐貍送去了一束美麗的鮮花,給小白兔送去了粉紅色的蝴蝶結(jié)……新年禮物送完了,綠色的大郵袋也空了。熊伯伯看著空空的大郵袋,心里很難過:“大家都有人關(guān)心,都收到了新年禮物,只有我,唉!”
熊伯伯低著頭,慢慢地往家走。咦?家門口是什么?熊伯伯揉了揉眼睛,仔細一看:啊!是一個好大好大的禮盒,上面貼著一張字條,寫著:
親愛的熊伯伯:
您天天忙著為我們送信,要走很多很多的路,多累呀!我們送您一件新年禮物,希望能給您帶來輕松和方便!
全體小動物
熊伯伯趕緊打開來一看:哇!是一輛嶄新的自行車!
從此,熊伯伯天天騎著自行車去送信,又快又省力。這輛自行車真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呀!
2給熊伯伯送新年禮物的故事點評熊伯伯新年禮物送完了,綠色的大郵袋也空了。熊伯伯看著空空的大郵袋,心里很難過,大家都有新年禮物,而自己沒有??伤诩议T口發(fā)現(xiàn)了小動物們送給它的禮物和信。感動極了!我們在獲得便利的同時,也要記得感謝給我們帶來便利生活的人。特別是服務人員。
伯牙子期故事
1、伯牙子期的故事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后,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鐘子期.后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鐘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世上如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呢.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無論紅顏還是藍顏"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們永遠的思求。
2伯牙子期的故事點評這兩個人互相為知音,后人有一成語“高山流水”就是形容知音,也就是出自他們的。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人生在世,要遇到一個知音,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并不容易,所以要學會珍惜。知心朋友是非常珍貴的財富。
3伯牙子期的故事延伸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guān)羽
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