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粗細》含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2-04-28 中班數(shù)學教案 中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粗細》含反思》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粗細》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數(shù)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qū)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比較粗細》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把粗細不一的物體擺在桌面
活動目標
1.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qū)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勵志的句子 djZ525.COm]
2.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分辨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shù)量是全班幼兒數(shù)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
2.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
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
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fā)細等。
(二)比較粗細:
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jié)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
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jié)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戲:找朋友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歌曲邊自由結(jié)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比較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bǐjiào,意思是指對比幾種同類事物的高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等均有相關(guān)記載。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中班數(shù)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較粗細》
活動設計背景
把粗細不一的物體擺在桌面
活動目標
1.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qū)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
2.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分辨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shù)量是全班幼兒數(shù)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
2 .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
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
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fā)細等。
(二)比較粗細:
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jié)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
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jié)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 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戲:找朋友 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 ”歌曲邊自由結(jié)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含反思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含反思》
中班教案《比粗細》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數(shù)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粗細的興趣,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qū)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比粗細》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把粗細不一的物體擺在桌面
活動目標
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qū)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
引發(fā)幼兒學習粗細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分辨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shù)量是全班幼兒數(shù)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活動過程
(1)認識粗細: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2.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fā)細等。(二)比較粗細: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jié)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jié)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三)游戲:找朋友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歌曲邊自由結(jié)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目前,已經(jīng)使用了各種表達細度的方法,其中兩種常用的方式是:以千分之一為單位表示的毫米細度,以及用于金的克拉。而每24克拉為一個部分,因此18克拉=18/24=75%,24克拉黃金被認為是100%的黃金。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較粗細 》
活動目的:
1. 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2.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重點: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
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jié)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不足之處在導入時沒有安排好,選擇以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們的興趣是提起來了,但是有點太不接近我想達到的粗和細的目標,孩子們基本都圍繞著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話題開心的說著,在我引到粗和細這個話題時,孩子們又開心的說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上,讓我有點著急,我認為在開始這個引入時我應該選擇簡單又直入目標的導入,(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為大房粗,小房細,(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活動變變變中感覺做的還不到位,可以采取變變變變,粗粗粗、細細細,我之前采取的是變粗、變細,感覺好像有些太簡單,不夠有趣。
活動中的教具不夠充分,我應該每小組做一組粗和細的紙桶讓幼兒自己再去觀察、探索。
本次活動給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該深思再深思,不斷的反省活動中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現(xiàn)失誤。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下學期教案《比較粗細》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的: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培養(yǎng)觀察,比較能力。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
活動過程: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4)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5)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幼兒百科:細的本意是小,相對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