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參考!科學教案(篇一)
發(fā)布時間:2022-04-18 春節(jié)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大班春節(jié)科學教案一、活動題目
會唱歌的線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借助松香粉,線經(jīng)過摩擦可以產(chǎn)生聲音。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技活動的興趣及探索愿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各種線(棉線、絲線、毛線、尼龍線、小線);糖、面粉、玉米面、松香粉、鹽;紙、水彩筆。
五、活動過程及內(nèi)容
探究的問題:線可以發(fā)出聲音嗎?
幼兒討論。
(1)我用手指彈線繩。
(2)我用手指捋線繩。
試一試。
(1)哪種材料可以使線發(fā)出聲音。幼兒用各種材料和方法捋線,使線發(fā)出聲音。(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網(wǎng))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
③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線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
(2)說一說我的實驗結(jié)果。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不能發(fā)出聲音。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不能發(fā)出聲音。
③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線,不能發(fā)出聲音。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才能發(fā)出聲音。
(3)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線也發(fā)出聲音呢?
(2)運用比較的方法,試一試哪種線發(fā)出的聲音最大,哪種線發(fā)出的聲音最小。
六、注意事項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兒不能品嘗各種材料。
3、邊實驗邊記錄,使記錄與結(jié)果相符。
4、由于松香粉的附著力強,建議每次實驗后洗手、換線。
七、拓展線索
1、制作玩具樂器。
2、組織器樂演奏會,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松香發(fā)聲筒演奏。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值得參考!科學教案寫作范例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學生的壓力,提升效率,教案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值得參考!科學教案寫作范例”,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shù)和小數(shù),并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和小數(shù)。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回顧10的'n次冪的意義和規(guī)律,以幫助理解科學記數(sh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嘗試出表示大數(shù)和較小的數(shù)的簡單方法。
教學重、難點與關(guān)鍵
1.重點: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大的數(shù)。
2.難點: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小的數(shù)。
3.關(guān)鍵:理解乘方意義和負指數(shù)的概率。
四、課堂引入
1.乘方的意義,a表示什么意義?底數(shù)是什么?指數(shù)是什么?
五、新授。
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中國人口約為1300000000人,太陽半徑約為696000000,光的速度約為300000000米/秒。讀、寫這樣大的數(shù)有一定困難,那么有簡單的表示方法嗎?
讓我們先觀察10的乘方有什么特點?
102=100,103=1000,104=10000,
即10的n次冪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n個0),所以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數(shù),例如567000000=5.67100000000=5.67108
讀作:5.67乘10的8次方(冪)。
這樣不僅可以使書寫簡短,同時還便于讀數(shù)。
值得參考! 大班科學教案(140字)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們學到一些知識,為了給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學習效率,教案是個不錯的選擇,教案有助于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幼兒園教案內(nèi)容嗎?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值得參考! 大班科學教案(140字)”,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篇一】
綜合活動:小小橋梁設(shè)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培養(yǎng)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yǎng)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fā)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qū)別?
3、它們來到了現(xiàn)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xiàn)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xiàn)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xiàn)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xiàn)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么?
四、小熊現(xiàn)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shè)計師幫助小熊設(shè)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shè)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shè)計作品,最后一起送給小熊。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guān)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蓡l(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guān)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xiàn)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nèi)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nèi)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大班科學教案(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給我?guī)淼目鞓?,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和會認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給我?guī)淼目鞓?,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想像、感受浪花給我?guī)淼目鞓贰?/p>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電腦大海圖:問:這是哪兒呀?誰去過?海邊好玩嗎?你能把在海邊玩時的高興的事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拿著照片給大家講。)
3.出示電腦小女孩在沙灘玩時的圖:你們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們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兒,那個姑娘想聽聽你們讀書,行嗎?
4.自己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5.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聽他們的讀音是否正確?
6.小姑娘這有幾個詞語看誰讀得準確。電腦出示詞語:
浪花玩耍笑了跑來唱歌眼淚
送給貝殼淘氣娃娃小腳丫
放電腦錄音:你們讀得真準!我答應(yīng)和你們一起玩。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教師范讀第一段:剛才大家讀得挺好的,老師也不想落后呀?給我個機會讀讀書行嗎?老師讀第一自然段,你們聽聽哪兒讀得好?通過老師的讀你體會到了什么?(浪花邁著輕輕的步了走來的輕輕的讀得好,體會浪花邁的步子很輕。)板書:輕
2.浪花怎么輕輕地走來?請同學表演。
3.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灘的響聲很小。)
讀的時候聲音要輕一些,自己著讀一讀。
4.指名讀。
5.還有哪兒讀得好?(悄悄地弄癢了我的小腳丫)板書:悄
6.真的有人弄癢了它的腳丫嗎?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樣?
(當浪花輕輕的濺到腳上。給人一種庠庠的感覺。)
7.那這句話應(yīng)該怎么讀呀?
8.學生練習讀。
9.還有哪讀得好?(浪花笑著跑回家。)板書:笑跑
10.“浪花笑著跑回家”的“笑著”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來發(fā)出的聲音。)
11.(指板書說)浪花“輕輕地、悄悄地\笑著”這是把浪花當作人來寫,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對浪花的喜愛。)你們喜歡嗎?能不能帶著對浪花的喜愛之情讀一讀。學生自己讀、同桌讀,指名讀。
(二)學習第二段: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
2.同桌同學互讀互評。
3.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浪花什么樣?
4.學生讀。其他同學聽聽哪兒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yīng)該怎樣讀?
5.你們還想讓大海給你們帶來些什么?點擊電腦在圖上出示:可愛的小螃蟹、綠綠的海藻、翠綠的海白菜、美麗的珊瑚
6.電腦出示:“我的小籃子都裝不下啦!”教師指導讀.如果你的小籃子都裝不下啦!這時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讀嗎?自己練讀同桌讀指名讀。
(三)學習第三段: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練習用“像”說話。
(如:彩虹像一座美麗的拱橋。)
(四)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配樂朗誦。
三、指導背誦:
1.自己試著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齊背。
四、讓學生談?wù)劦胶_呁鏁r的感受?可以編出小兒歌。
學生編出小兒歌:
(l)浪花浪花多美麗,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著嘩嘩嘩,
一會兒仰頭又低頭,
浪花浪花你多美,
真像美麗的藍海豚,
浪花浪花我真羨慕你!
(2)藍藍的大海,軟軟的沙灘,
綠綠的海藻,白白的珊瑚,
大海真美呀!
五、板書:
14浪花
輕悄笑跑捧
像
喜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本課12個生字,并且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課后練習2.3.4題。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的字形及字義。
2.完成課后練習2.3.4題。
教學難點
1.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笑、都、跑”3個字。教師重點指導。
2.課后練習3照樣子說詞語。
教學過程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啟發(fā)學生想象在海邊時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體會、感受通過讀書表達上來。
二、識字教學
(一)鞏固生字詞的音。
1.自己小聲讀讀本課的生字。
2.同桌小伙伴互讀生字。
3.抽讀生字學法。
(二)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和了解字義:
1.學生自己分析字形。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記憶字形的好辦法。
3.請每組的學生代表進行講解:
4.電腦出示詞語;學生讀。
三、寫字教學: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重點筆畫在田格中的位置,觀察后把8個字的紅字描一遍,邊描邊記住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
2.學生在書中第一個田格中把8個生字試著寫一遍,寫完后與范字進行比較修改!
3.學生想出認為難寫的字,如:笑、都、跑、唱
4.教師范寫:
“笑”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上面的竹字頭,兩邊的筆畫要寫對稱。第七筆撇要寫在靠近中心點的位置,第八筆橫不要寫得太長。第九筆撇的起點要在豎中線旁邊的橫中線上。“撇”不要寫得太長,“捺”書寫的稍長一點。
“都”是什么結(jié)構(gòu)的字?(左右結(jié)構(gòu))。要寫完左成左寬右窄。
左上邊的“土”字,要注意第二個橫稍長些,第四筆“撇”的起點在第一筆橫的旁邊寫,撇尖與第三筆的橫的起筆上下對齊?!叭铡弊郑瑱M折的“橫”要寫在橫中虛線上?!岸丁钡钠鸸P在“土”字而橫的中間起筆寫“橫撇”撇尖離橫中線不遠?!皬濄^”不要寫得太長。
“跑”是左窄右寬的字。在寫“足字旁”時,注意第五筆的橫寫在橫中線上,第六筆“豎”的起筆從橫中線上起筆寫。右邊“包”字的第一筆高一點,撇尖寫在橫中線上邊一點,第二筆橫折鉤的“橫”比“口”字稍低一點寫,“鉤”過橫中線,“豎彎鉤”從豎中線上起筆寫,注意鉤朝天。
電腦出示3個部體:“口”“日”“日”讓學組“唱”字。
A.點擊鼠標:屏幕上出現(xiàn):
B.讓學生拖動鼠標把部體放到田格中,如果拖得不對,部體返回原位置。
正確的拖動應(yīng)該是:
5.學生在書中的第二個田格中書寫“都、跑、笑、唱”這幾個字。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
6.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書寫情況,進行講評!
7.同桌同學互評互改這幾個字。
8.學生書寫其他四個字,教師個別輔導。
四、鞏固練習:
1.學生正確地書寫生字,每字3遍。
2.學生抄寫詞語,每詞3遍。
五、完成課后練習:
1.照樣子說詞語:學生填寫詞語時只要搭配合理就可以。
2.讀句子。讓學生多讀,體會句子的特點,也可以仿照句子說幾個句子。
六、朗讀全文:
七、教師小結(jié):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浪花》這篇課文,通過與浪花嬉戲,使我們感受到浪花的可愛、大海的可愛。這節(jié)課我們又一起學習了生字,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寫得也非常好!
大班科學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
2、教育幼兒尊重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顒又仉y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整棵小麥,課件(麥粉制成的食品、麥稈制品、小麥生長過程掛圖一幅)。
2、準備錄音機、磁帶、頭飾等。
活動內(nèi)容:
一、開始部分:
以變魔術(shù)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麥的組成部分:根、莖、葉、麥穗。
2、出示掛圖,結(jié)合提問幫助幼兒了解麥子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⑴ 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播種?(秋季)⑵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收獲?(春末夏初)小結(jié):秋天農(nóng)民把麥子播種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麥子長的綠油油地;到了夏季,麥子抽穗開花、結(jié)果,麥粒由白變黃,由軟變硬,說明麥子已成熟,農(nóng)民伯伯要開始收割了。
3、找一找,說一說。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還知道小麥的其他用途嗎?了解麥子的用途。小結(jié):麥??赡コ擅娣?。面粉可以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稈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戲“麥爺爺找孩子”。請一個幼兒戴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我是麥爺爺?shù)暮⒆??!薄拔沂秋灨桑沂躯湢敔數(shù)暮⒆?。”…?/p>
5、聯(lián)想活動:在夏季里,小朋友還見過那些糧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聽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班科學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了解電話、對講機等通訊工具的使用方法。
2、知道現(xiàn)代化通訊工具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環(huán)境與材料
1、各種電話、對講機模型若干。
2、事先在生活中對電話等有一定了解。
3、《科學》下P.16~17。
一次備課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幼兒討論
1、小明的爸爸外地出差,小明很想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聯(lián)系上爸爸呢?
2、你使用過什么電話?各有什么特點?
3、請幼兒根據(jù)原有經(jīng)驗討論并回答。
二、結(jié)合實物,認識移動通訊工具1、教師小結(jié)幼兒的發(fā)言,進一步講述電話的用處和功能。
2、介紹近距離童話時使用的另一種通訊工具:對講機。
3、說一說:移動電話與固定電話相比,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三、探究與發(fā)現(xiàn)1、請幼兒認識一下手機上的按鍵,了解特殊按鍵的功能及其使用的方法。
2、試一試,手機怎樣通話,它都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
3、我們什么時候要使用電話?
四、觀看畫冊《電話的發(fā)展》
1、幼兒在觀察中了解電話的發(fā)展是怎樣的。
2、知道幾種應(yīng)急電話號碼。
五、打電話玩游戲"打電話"
活動反思:
通過新穎多樣的教學形式,采用游戲法、實物演示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操作法,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變枯燥的科學知識為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寓教于樂,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原則,便于幼兒接受掌握。
大班科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手機的功能和用途,學會在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
2、通過小組討論激發(fā)幼兒的研究性學習意識,啟動幼兒主動探究問 題的愿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機廣告的報紙、關(guān)于手機資料的書籍、記錄紙、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出示嘉興手機城群眾搶購手機的畫面
2、多媒體出示一群人在車上、家里談?wù)撽P(guān)于手機的話題
3、投影出示關(guān)于手機廣告的報紙
提問: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一些錄象、投影都與什么有關(guān)?;你對手機熟悉嗎? 你對手機又知道些什么?
·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讓幼兒暢所欲言。把對手機的一些了解由教師匯總(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動主題,布置任務(wù)
1、師:小朋友,剛才大家都說到你對手機的一些了解,但關(guān)于手機的知識還有很多,例如:發(fā)展史、機型、品種、使用注意點等等,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關(guān)于手機的問題。
2、發(fā)放填寫關(guān)于幼兒想了解手機的哪些知識的表格
3、集體匯總,確立研究小組預(yù)設(shè)成立四個小組。
4、幼兒共同討論、尋找合作伙伴——進行問題的解決
5、展示幼兒活動的成果
三、教師總結(jié):本次幼兒活動情況。
活動反思:
手機是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而且手機的樣子和功能吸引了很多很多的孩子。他們非常喜歡、愛不釋手,因此設(shè)計了此次活動。滿足每個不同幼兒的合理需要。激發(fā)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幼兒生動活潑的主動活動,重視幼兒自身的實踐過程,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學習、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樂趣。
值得參考!兒童節(jié)教案一篇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每學期開學之前,幼兒園的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為了給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學習效率,教案是個不錯的選擇,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yù)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怎么才能讓幼兒園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值得參考!兒童節(jié)教案一篇”,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知道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節(jié)日。
2.借助日歷進行順數(shù),知道活動當天距離"六一"兒童節(jié)的天數(shù)。
活動準備:
1.幼兒歡慶"六一"和成人贈送禮物的實況錄像和掛圖。
2.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8頁。
活動過程:
1.生活經(jīng)驗回顧。
播放去年小朋友歡慶"六一"、成人贈送禮物的實況錄像或出示自制掛圖,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六一"兒童節(jié)最高興的事情或印象最深刻的事。
2.了解"六一"兒童節(jié)的來歷。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對"六一"兒童節(jié)來歷的認識。
(2)教師簡單介紹"六一"兒童節(jié)的來歷。
3.認識日歷,了解距離"六一"的天數(shù)。
(1)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8頁,讓幼兒找到6月1日所在位置,并做上記號。
(2)請幼兒找到當天的日期,并在日歷上做上標記。
(3)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從今天到6月1日還有多少天,并讓幼兒知道每過一天,就距離"六一"兒童節(jié)近一天??梢悦刻煸谌諝v上劃去一天,當劃到6月1日時,就到了"六一"兒童節(jié)。
活動延伸:
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六一"倒計時展板,引導幼兒關(guān)注自己的節(jié)日,計劃、安排自己的活動。
值得參考!橘子小班科學教案(1000字)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自己講的課學生們愛聽,能學習的更好,為了加強學習效率,我們一般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值得參考!橘子小班科學教案(1000字)”,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橘子小班科學教案【篇1】
本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xiàn)象,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
2.在探索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盆子一個,小碗、勺子、小碟、水杯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量杯1個;木耳、各種花茶、茶葉、胖大海、銀耳、方便面、鈣奶餅干若干;mp3。
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唱手指歌,并做動作。
2.用手指游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個手指頭,變成毛毛蟲,爬呀爬呀爬一爬?!?/p>
過渡:小朋友們表現(xiàn)的太棒了,現(xiàn)在咱們坐下休息一會,老師給你們變一個魔術(shù)。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shè)計了一個幼兒愛唱的手指歌,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動手實驗
師:你們知道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嗎?
幼:木耳。
師:我能把這兩塊一樣大的木耳變得不一樣,相不相信?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兩塊木耳分別放在兩個杯子里,一個杯子里倒上水,另一個杯子里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會變成什么樣?
4.幼兒進行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盡管孩子們的想法很夸張很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yù),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的火花在閃爍。)
5.幼兒驗證猜想結(jié)果,并觀察和比較干、濕木耳的區(qū)別。
把木耳放入小碟中,請幾名小朋友上前面摸摸干、濕木耳,并說說區(qū)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fā)木耳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變這個魔術(shù)?
(讓小朋友當魔術(shù)師,更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行為動機。在變木耳的同時幼兒觀察木耳泡發(fā)的過程,并說:“木耳木耳快變大)
讓幼兒回家給父母變魔術(shù),和父母共同做好吃的木耳炒肉。
7.幼兒動手泡發(fā)木耳,進一步感知和驗證
啟發(fā)幼兒進行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想:你還知道哪些食物泡發(fā)后會發(fā)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出示實物,讓幼兒近距離感知)
8.師幼共同游戲:變了變了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fā)的食物原地不動做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做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
(科學與音樂活動相融合,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動靜結(jié)合,并能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共同欣賞菊花在水中散開的美妙過程
請幼兒拿自己的小水杯喝菊花水,體驗快樂。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給父母變魔術(shù),和父母共同做好吃的木耳炒肉。
橘子小班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 、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橘子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
2 、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愿意探索剝剝橘子的方法。
3 、體驗觀察、認識橘子和自己動手剝橘子、品嘗橘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每組一只筐,內(nèi)裝與本組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橘子。
2 、口袋1個,若干橘子。
3 、每組一個餐點盤。
活動過程:
一、教師攪動感官初步感知口袋里的橘子。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口袋,我們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是什么呢?”幼兒:摸一摸
2.師: “我請小朋友來摸一摸。請你告訴我,你摸到的東西是什么形狀呀?”幼:“圓圓的。 ”
師:“還能用什么辦法知道呢? ”幼兒:“聞一聞”教師:“我請一個小朋友聞一聞,請你告訴我你聞到了什么味道?”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們剛剛摸到了圓圓的,味道橘子味的東西,我們猜猜是什么?(橘子)
二、通過看、聞、摸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 、教師:剛剛我們說橘子什么形狀的呀?(圓形)圓形會怎么樣(滾動)那現(xiàn)在老師沒人發(fā)一個,滾到你們面前。
2.教師:小朋友你們手里的橘子是什么顏色的啊(黃色)?你們聞一聞什么味道的?我們拿到臉上親一親,有什么感覺(涼涼的、硬硬的)橘子的上面和下面有個什么(蒂、臍)?
3.教師小結(jié):原來橘子是黃色的、圓形的、摸起來涼涼的、硬硬的,上面有個硬硬的蒂,下面有個軟軟的肚臍。
三、通過感知了解橘子的內(nèi)部特征。
1 、師:“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呀?”(說什么的都有)
2 、師:“那我們把它剝開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樣的?”
3 、師:“我們先從有肚臍眼的這一面開始剝,還是從有按鈕的這邊開始剝呢?”
幼:“肚臍眼。 ”
4、師:“那老師來試一試看是不是從這面開始剝好剝些。”(一邊剝一邊說;橘子、橘子圓圓,橘子、橘子、扁扁,剝開黃黃的橘子皮,咋看像什么呀?剝開橘子皮的橘子像什么呀?
幼:“花。 ”
師:“花兒花兒開開,哎,開出了什么呀?”
幼:“橘子。 ”師:“這像什么呀?一瓤一瓤的橘子又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5 、師:橘子、橘子圓圓,橘子、橘子扁扁,剝開黃黃的橘子皮,咋看像朵花,花兒、花兒開開,開出許多小船(月亮),小船開到哪?(月亮走到哪?),寶寶嘴里邊。
6 、教師小結(jié):師:“橘子的肉是橘黃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點酸、有點甜;有的橘子有種子,種子像一顆顆白色的珠子;吃的時候要吐出來,我們大家都喜歡吃橘子。 ”
四、游戲剝橘子。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的橘子寶寶,它們有大、有小,我們來比一比看哪組先剝完。 ”(師:“我們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放在哪里呀?”幼:“垃圾桶里。 ”師:“今天我們不把它摔到垃圾桶里,我們就把它放在盤子里,它可是有用的哦!”
五、大家共同分享品嘗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嘗一嘗看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幼:“想。 ”師:“那我們來嘗一嘗。 ”
師:“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
幼:“酸酸甜甜的。 ”
六、引導幼兒說一說,師:“小朋友你們還吃過哪些東西是用橘子做的呀?”幼:“橘子罐頭、橘子糖、果凍、橘子汁、棒冰等。 ”
師:“小朋友們真棒,說出了這么多橘子做成的食品,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張橘子做成的好吃的圖片。教師小結(jié):橘子可以做出這么多好吃的,我們的橘子皮也是有用的哦!它可以用來泡茶、放在冰箱里面除異味、預(yù)防暈車、治咳嗽、可以用來做菜、煲湯。我們把剩下的橘子帶給班級里的小朋友嘗一嘗吧!
橘子小班科學教案【篇3】
設(shè)計思路:本教材來自于幼兒園建構(gòu)式課程,小班活動中的“石頭大家玩”一主題。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取的教育資源,它隨處可得。由此,我利用了周邊的社區(qū)資源、以石頭為主要活動材料,讓幼兒傾聽了有關(guān)石頭的故事,并進行了幼兒對石頭的涂色,以引起幼兒對石頭的興趣。然后,利用孩子們玩的天性,對此次活動進行了設(shè)計。
目標:1、體驗ABAB模式,鞏固對紅黃綠藍幾種顏色的認識。
2、觀察發(fā)現(xiàn)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并能用語言表達。
準備:1、紅、黃、藍、綠顏色的石頭各若干。
2、大地毯一塊。
過程
一:分石頭(給石頭分家)
1.導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客人,這些客人穿著各式各樣、各種顏色的衣服,真漂亮。首先,我們按顏色給他們分分家。
2.分石頭。幼兒給石頭按顏色放入筐子。
二、石頭鋪路。
1.這么多的石頭太漂亮了,那么,可以拿來干什么呢?
2.幼兒舉手發(fā)言。
3.教師總結(jié):漂亮石頭可以用來造房子、用來玩,還可以用來鋪路。
4.那可以怎樣鋪更加漂亮呢?
5.請個別幼兒示范,教師講評。
6.給幼兒分組,教師提出要求:
(1)幼兒兩人一組在地毯上作業(yè)
(2)鋪路石頭采用ABAB顏色排列順序
三、走石頭路。
漂亮的石頭路鋪好了,我們一起來走走吧!
課后反思:本次活動幼兒興趣較濃,目標一已基本達到,目標二沒有深入,幼兒不能很好地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在活動之前,收集生活中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物品,如:花邊、手鏈、項鏈、畫布等,讓幼兒欣賞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然后再進行本次活動,可能效果會更佳,幼兒一點就通。
橘子小班科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參加觀察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組一只筐,內(nèi)裝與本組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橘子。
活動過程:
1、用觸覺箱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摸一摸箱子里裝的水果。提問:請你摸一摸,告訴我里面裝了什么水果?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可與蘋果進行比較)?
(3)聞一聞:橘子有什么氣味?
3、感受橘子的內(nèi)部特征。
(1)請幼兒討論: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
(2)那我們怎么把它打開呢?
(3)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橘子,觀察橘子的內(nèi)部特征。
提問: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顏色的?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嘗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說說品嘗后的感覺。
延伸:
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畫一棵輪廓樹,讓幼兒將剝下來的橘子皮撕成小塊,貼在橘子輪廓圖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畫,將橘子皮畫貼于橘子樹上,做成一棵橘子樹。
橘子小班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對橘子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
2、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愿意探索剝橘子的方法。
3、體驗觀察、認識橘子和自己動手剝橘子、品嘗橘子的樂趣。
活動重點:
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橘子,正確感知橘子的基本特征。
活動難點:
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對橘子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一只魔術(shù)箱并在魔術(shù)箱中放入若干橘子。
2、每組準備一個籃筐,按人數(shù)投放橘子用布蓋起來,餐巾紙。
一、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出示神秘的魔術(shù)箱,師:瞧,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魔術(shù)師的禮物,一起來看看是什么?
2、師:這個神秘的魔術(shù)箱里面會有什么呢?
(注重興趣——調(diào)動注意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維也處于活躍狀況。把興趣作為活動的切入點,捕捉孩子的興趣所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剝吃桔子》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抓住了孩子們對于神秘的魔術(shù)箱的興趣引入,使得幼兒關(guān)注的點也集中了。)
二、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
1、有什么辦法不打開魔術(shù)箱就知道里面裝了什么?(引導幼兒講述用感官感知橘子的特點,如用鼻子聞到了橘子的氣味,用手摸上去的感覺~~~~)
2、請幼兒上前自己去摸摸、聞聞,猜猜里面到底是什么。
3、幼兒交流:你猜箱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猜出來的?里面的東西聞起來怎么樣?摸上去呢?
4、揭秘:讓我們拿出來一起來看看吧。
三、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橘子,請你們每人拿一個橘子。要求: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3)聞一聞:橘子有什么氣味?
(4)比一比,跟你旁邊的好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2、交流:(1)你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黃黃青青的,圓圓扁扁的、橘子軟軟的,有一股清香的氣味)橘子上下的蒂和臍是什么樣子的?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幼兒認識了桔蒂和桔臍,觀察桔蒂與桔臍的樣子,讓幼兒分清了桔臍和桔蒂的區(qū)別。)
(2)你和你同伴的橘子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
3、師小結(jié):橘子黃黃青青的,圓圓扁扁的,有的大,有的??;橘子摸上去軟軟的,橘子有一股清香的氣味。
(讓幼兒動起來——嘗試自主。參與一次活動,如果單純地是教師講述幼兒傾聽,那么時間一長,孩子必然會覺得無趣,也必然產(chǎn)生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盡量加入幼兒操作活動的內(nèi)容,讓幼兒真正地融入活動,真正地動起手來是十分必要的。幼兒教育提倡讓幼兒在親身體會中感知和發(fā)展,那么操作類的、游戲類活動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說教式的教學可能根本就連幼兒的注意力也無法吸引,那么又如何去言談教學的有效性呢?結(jié)合《剝橘子》,分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個橘子,讓幼兒拿在手里觀察和感受橘子的特征。
四、探索剝橘子,感知橘子的內(nèi)部特征。
1、幼兒猜測:你知道橘子的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吃起來的味道呢?幼兒猜測
2、剝開橘子看一看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吧,那怎樣剝開橘子?從哪里打開最容易?(軟的一頭)
3、教師示范,幼兒看。
大拇指在軟的沒有桔蒂的那一頭挖一個洞,把皮慢慢地往下剝,一片一片的,剝成花瓣狀。
(剝桔子的環(huán)節(jié),幼兒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知道了剝桔子的時候應(yīng)該從沒有桔蒂的那一邊開始剝。)
師:看看像什么?(橘子花)
4、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橘子,感知橘子結(jié)構(gòu)
師:(1)橘肉: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顏色的?(橘黃色的);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的?(一瓣一瓣的);一瓣一瓣像什么?(像月亮、小船、餃子、香蕉等);數(shù)一數(shù)它有幾瓣?
(2)橘子核:肉里面還會有什么呢?(是它的種子,吃的時候要吐出。)什么顏色的?
5、小結(jié)原來橘子有橘皮、橘肉、有的橘子還有橘子核,種子像一顆顆白色的珠子,二部分或三部分組成,而且一個橘子可以分成好幾瓣。
五、分享活動:吃橘子
師:請你嘗一瓣橘子,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甜甜的、酸酸的,甜甜的,涼涼的,有汁的)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請幼兒嘗一嘗橘子的滋味,寶寶們相互嘗一嘗自己的橘子,學會分享變得大方,增進幼兒之間的感情。)
橘子小班科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參加觀察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分享橘子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盤子八只,內(nèi)裝與本組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橘子。每組蘋果一只。
活動過程:
一、幼兒猜謎語激發(fā)興趣,導入課題
教師出謎面,幼兒猜謎底。
小小紅壇子,
裝滿紅餃子,
吃了紅餃子,
吐出白珠子。(橘子)
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幼兒每人拿一個橘子。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黃黃青青的,圓圓扁扁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再摸摸蘋果又有什么感覺?(橘子軟軟的,蘋果硬硬的。)
3、聞一聞:橘子有什么氣味?(清香的氣味)
4、師小結(jié):橘子黃黃青青的,圓圓扁扁的;橘子摸上去軟軟的,而蘋果硬硬的;橘子有一股清香的氣味。
三、感知橘子的內(nèi)部特征
1、幼兒討論: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
2、幼兒討論:怎樣打開橘子?從哪里打開最容易?(軟的一頭)
3、教師示范,幼兒看。
大拇指在軟的一頭挖一個洞,把皮慢慢地往下剝,一片一片的,剝成花瓣狀。
師:看看像什么?(橘子花)
4、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橘子,剝成橘子花,觀察橘子的內(nèi)部特征。
師: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顏色的?(橘黃色的)
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的?(一瓣一瓣的)
一瓣一瓣像什么?(像月亮、小船、餃子、香蕉等)
四、幼兒品嘗橘子,說說品嘗后的感覺。
師:請你嘗一瓣橘子,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甜甜的)
五、與同伴、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分享品嘗橘子
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非常辛苦,我們和他們一起分享橘子吧,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引導幼兒邊送邊說:某某,我給你吃橘子。)
六、師小結(jié):橘子的肉食橘黃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點酸,有點甜;有的橘子有種子,種子像一顆顆白色的珠子,吃的時候要吐出。我們都要喜歡吃橘子。
七、收拾與整理。
活動反思:
平時在家中也一直吃橘子,在家長半日開放活動中,是為了讓家長看到我們的孩子都是很行的,都會自己做事情的,而且是很講究衛(wèi)生習慣的。活動中,不僅從顏色、形狀、數(shù)量、味道等方面認識了橘子的一些基本特征,還培養(yǎng)了孩子與人分享物品的品質(zhì)。分享橘子這個環(huán)節(jié)非?;钴S,很多孩子都拿著自己剝的橘子分給爸爸媽媽、好朋友吃;在剝桔子花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孩子們個個興致高漲,都高高地舉著自己剝的橘子花,興奮地說著:“看,我的橘子花漂亮嗎?”家長們看到了孩子在幼兒園中的點滴進步,都興奮不已,整個活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能力,體驗到了活動帶來的無窮快樂,而且增進了家園了解和親子感情。
橘子小班科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參加觀察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分享的快樂。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每組一只筐,內(nèi)裝與本組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橘子。
活動過程:
1、用觸覺箱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摸一摸箱子里裝的水果。
提問:請你摸一摸,告訴我里面裝了什么水果?
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可與蘋果進行比較)?
(3)聞一聞:橘子有什么氣味?
3、感受橘子的內(nèi)部特征。
(1)請幼兒討論: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
(2)那我們怎么把它打開呢?
(3)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橘子,!出自:快思老.師!觀察橘子的內(nèi)部特征。
提問: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顏色的?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嘗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說說品嘗后的感覺。
活動延伸:
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畫一棵輪廓樹,讓幼兒將剝下來的橘子皮撕成小塊,貼在橘子輪廓圖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畫,將橘子皮畫貼于橘子樹上,做成一棵橘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