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2-01-18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案 老師怎么增強學生閱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興趣上了小學的孩子,都要面臨寫作文這個問題,很多孩子由于閱讀理解能力不足,導致一到寫作文或者看短文寫話時,都會感到很吃力和無從下手,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孩子寫出好的作文,家長又該怎么去幫助孩子呢?
一、盡可能的增加孩子的閱讀時間
這個十分關鍵,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好不好,與閱讀的時間夠不夠、多不多有直接的關系?!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就是說要多閱讀,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在增加孩子閱讀這個問題上,應該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最終落腳點是落在增加閱讀上,
如何增加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呢?
作為家長,要學會引導閱讀和利用時間,比如在孩子學習之余,多給孩子買點課外書讓孩子看。另外,在孩子上床睡覺之前,或者早晨孩子起床之前,利用這段時間給孩子讀點東西,既能讓孩子增加了閱讀量,而且還能加深親子感情。
二、多注意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如何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習慣呢?其實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需要家長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閱讀的環(huán)境。
在家庭中,家長要主動減少看電視、打麻將、玩游戲的時間,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是一種示范引導。因此,作為家長,就要注意犧牲自己的娛樂時間,多讀讀書、看看報,或者盡可能多的陪孩子一起讀書學習,跟孩子一塊看小人書什么的,這樣孩子就能慢慢進入讀書的那種氛圍,自然而然就能多讀書,進而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三、一些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語言一定要避免
孩子在閱讀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實上小學的孩子,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因此這個時候家長一些負面的話,一些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一定要盡量避免。
比如,在孩子寫了一篇作文之后,首先要全面了解孩子作文的整體情況,不能因為有幾個錯字,或者語言表達的不到位,就呵斥孩子,有的家長在這方面特別不注意,經常會聽到“笨死了”、“你怎么這么沒心”等訓斥孩子的語言,其實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是,肯定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篇作文了,比如對作文里面表達的比較好的句子給予表揚,這樣孩子的愉悅心情,能夠促使孩子在主觀上就更喜歡寫作文。
另外由于孩子上小學期間,很多生字可能不認識,這就需要家長多付出一些,不要覺得麻煩,不要動不動就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影響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在語文教學的初級階段往往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但到了高年級階段,語文閱讀理解的考試卻令許多小學生頭痛。因此,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在啟蒙教學階段就進行滲透培養(yǎng)。
一、精讀
精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教材上的閱讀材料學習詞匯和句法,從而提高理解能力。因為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這并不是教師在課堂里所能解決的。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語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識,弄清語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關系以幫助他們正確預測,有效推理。教師可以靈活的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反饋閱讀理解的情況。
要進一步的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在做完閱讀題之后,讓學生用語文口頭復述課文的大體內容。復述看似容易,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難度比較高的,因為涉及到人稱的轉換,和一些相關的語法知識,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
二、泛讀
泛讀,顧名思義,泛既是廣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讓學生進行大量廣泛地閱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上一個臺階。閱讀以理解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語篇的能力。孩子在家庭閱讀時,父母應經常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讓他談談書的內容或對書的評價,避免盲讀。
三、答題
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
1、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
2、遇到生詞不要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注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么學生應該這樣處理:①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寫法③有些名詞要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④有的生詞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學生要根據上下文指出表達該詞在文中意義的選項。
3、弄清問題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斷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采用排除法
①與文中事實相反的選項②文中完全沒有談到的內容的選項③不合情理或荒謬的選項④間接或次要的選項
在這樣精泛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
如何提高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個美國小學四年級學生抱著《哈利波特》津津有味地讀著。他非常喜愛讀書。可是在做閱讀評估后,發(fā)現他的閱讀理解能力竟然不及格!說明喜歡讀書、能讀書不等于你對文中的內容有很深刻的理解。不等于你在閱讀中高效率的獲取了高質量的信息
什么是閱讀理解能力
什么是閱讀理解能力?為什么要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藻爺爺和小豆包的媽媽、爸爸們做一個閱讀小測驗??纯词鞘裁词情喿x理解能力。
請爸爸、媽媽拿出紙和筆。下面有一篇短文。請你用三分鐘看完。(記住,不要超過時間喲!)
烏鴉究竟有多聰明
提起動物界的聰明朋友,黑猩猩、大猩猩、海豚都可以算是佼佼者,現在我們卻要把烏鴉也算在內,烏鴉算什么呢?為什么這樣說呢?先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在一些城市的十字路口,車來人往,川流不息,當信號燈由綠變紅時,所有的汽車戛然而止,突然,一種叫做細嘴鴉的烏鴉一蹦一跳地向馬路中間走來,它們要干什么?司機們頓時感到莫名其妙。只見細嘴鴉口中銜著一枚核桃,準確地放到汽車車輪的前面,然后回到馬路邊。轉眼間,信號燈由紅變綠,汽車向前方疾駛而去,核桃頓時應聲而碎,此時,烏鴉眼疾腳快,立刻飛過來,開始了它的核桃大餐。烏鴉的這種本事,是不是與我們小時候利用門縫碾碎堅硬的核桃殼如出一轍?你看,人類能夠想到的辦法,烏鴉居然也做到了。
其實,烏鴉在吃一些比較堅硬的殼類食物時,通常會想一些辦法,它們會銜著貝類飛到高高的樹上,然后一扔了之,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當然,有的烏鴉也用這種方法對付核桃,只不過核桃更為堅硬,要扔碎它可能要反復多次,尤其到了冬天,皚皚的白雪猶如為大地鋪上了一層棉花,這時候,烏鴉就來到公路上尋求汽車的幫助。
雖然不是所有的烏鴉都能夠想到這一絕妙的方法,但根據科學家的統(tǒng)計,在日本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烏鴉的這一聰明舉動,甚至美國也有這樣的例子。那么,烏鴉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科學家們推測,由于一些核桃樹鄰近公路,成熟的果實常常會掉到公路上,有些就被經過的汽車碾碎。細嘴鴉看到了這一現象,久而久之,觸發(fā)了個別特別聰明的烏鴉的靈感,然后,其他烏鴉紛紛仿效。于是,讓汽車來幫忙就成了烏鴉們的自覺行為。
烏鴉吃東西還有別的高招,比如,如果想吃河中的魚,它會把樹葉扔到水中,當魚兒游向樹葉的時候,細嘴鴉乘機實施捕捉,實際上,這就是對簡單工具的一種利用。
當黑猩猩用草莖釣出深藏在洞穴中的白蟻時,我們會擊掌歡呼,其實,鳥鴉的本事相比它們一點也不遜色。這樣看來,自然界中的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差異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深如鴻溝。
三分鐘結束。請你不要再看短文。拿出紙筆,開始小測驗!
1、請你寫出你所讀到的信息。(盡可能寫出,測試一下單位時間內你獲得的信息數量。)
2、請你寫出烏鴉砸碎核桃的過程。
3、讓汽車幫忙砸碎核桃是烏鴉們的自覺行為嗎?
4、通過閱讀,你知道烏鴉具有什么樣的能力?
5、作者的論點是什么?
6、作者提出什么證據?
7、作者是如何進行敘述而證明論點?
8、作者最后的結論是什么?為什么得出這樣的結論?
全部回答完后,再看看短文。
首先看看,你在三分鐘的閱讀時間內,獲取了多少信息。
再看看你寫的烏鴉砸碎核桃的過程是否和文中一致。
第3—7題,再次閱讀,看看你的回答是否合適。如果有人一塊討論,可能會有更多收獲!
什么是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含有很多要素:
理解主旨大意
理解細節(jié)
理解事件發(fā)生的順序
預測結果
情節(jié)理解
理解因果關系
學習同義詞和近義詞
理解事件之間關系
認知和體驗角色情感
對單一角色情感的認知和體驗 簡單混合型情 感的認知
理解角色心理活動
角色的動機和意圖
形成和理解文中描寫的情景
理解角色之間的關系
簡單多重關系
理解故事中的邏輯關系
單位時間內獲取的信息數量
對故事中知識的主動理解
簡單概述
復述要點
區(qū)分真實故事與虛構故事
可見具備很好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是要下功夫喲!
如何提高一年級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年級孩子剛上學,不認識字,不能讀書。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二年級語文課文太簡單。一年級課文中的故事,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都能聽懂。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新教材中規(guī)定,到三、四年級之后才逐漸有精讀教學,一、二年級根本就沒有精讀教學!
是不是到三、四年級后再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也不晚?
家長和老師們提出了很多問題。
4—9歲是孩子語言、思維、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發(fā)展,會花費幾倍的努力,并且效果并不好!
一、二年級的孩子雖然還不能讀書。但可以聽懂很難的故事。閱讀理解完全可以采用聽的材料進行培養(yǎng)!
小學一、二、三年級不做或很少進行精讀教學。父母必須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必須補上這一環(huán)。為小學中高年級和中學以后的語文成績打下基礎。為一生的閱讀能力打下基礎。
怎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許多同學的閱讀能力很有限,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1. 擴大詞匯量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能力。詞匯量越大,閱讀的基礎就越好。所以,我們要采取多種手段,盡可能快地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在記憶詞匯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語言環(huán)境學習詞匯,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弄懂的詞匯才能記得牢固、用得準確。
2. 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背景知識在閱讀的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閱讀時若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閱讀就會很困難。特定的文化產生了各具特色的語言背景。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和語言文化知識,還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與生活方式等,為提高閱讀能力打好基礎。
3. 掌握構詞法應掌握一些構詞法,如詞綴法、轉換法、合成法等。另外,在詞匯復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詞匯的表面含義,還要注意到詞匯背后所蘊含的社會歷史、文字藝術等語言文化知識。因為詞義反映了一定的客觀世界和社會實踐,它們還隨著社會文化、民族習慣、語言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等因素而變化。
4. 培養(yǎng)猜詞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的生詞。在平時訓練時,盡量不要去查字典,可以通過上下文來猜出詞義。至于有些不影響理解的生詞,如表示人名、地名的詞,不必翻譯出來。掌握一些猜測生詞詞義的方法,對排除閱讀中某些生詞的干擾、降低生詞率、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培養(yǎng)猜詞的技巧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根據構詞法來猜測生詞的詞義應熟練地掌握三種常見的構詞法:轉換、派生和合成。掌握構詞法對猜測詞義很有幫助。如unbelievable 這個詞,可以根據構詞法把它拆成un, believe, able,其中believe是詞根,un 是否定前綴,able 是“可……的”,因此unbelievable是“難以置信的”。
(2)根據普通常識來猜測生詞的詞義
如When you throw a stone into still water of a lake, you will watch a ripplespread in rings on the surface of water. 根據常識,可以判斷ripple 有“波紋”的意思。因為在湖中扔一塊石頭,湖面上會形成環(huán)形的波紋。
(3)利用上下文提供的同義詞來猜測生詞的詞義
如:Influenza is some?times called flu or a bad cold.
根據上下文可以猜出:influ?enza 是bad cold 的同義詞,意為流感。
(4)根據上下文提供的反義詞來猜測生詞的詞義
如:Unlike his brother, who is truly a handsome man, John is quite homely.根據上下文可以猜出homely 是hand?some的反義詞,意為丑陋的。
(5)根據語法結構、標點符號等猜測生詞的詞義如:The other questioned the veracity——the truthful?ness of these reports.根據逗號后的解釋可以猜出veracity 意為真實性。
5. 注意抓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全篇文章的核心,它體現作者的基本觀點、態(tài)度和意圖。一般來說,主題句會出現在文首,也就是說,作者先在文章的開頭點出中心,然后再作進一步的擴展和論說。并且每段的中心句往往是在句首。有時候,作者為說明或論證一個較難理解的觀點,也可能先舉例說明,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說,把主題句放在文尾。
總之,學生要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就必須掌握足夠的詞匯量,平時學習中注意長句的分析,擴大閱讀量,了解外國文化,注意閱讀技巧,那么就可以真正地提高閱讀水平。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三種方法
一、從小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思維能力的提高、智力的開發(fā)都是以語言為基礎的。孩子在七、八歲時求知欲最旺盛, 好奇心最強烈,所以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提升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他的全面發(fā)展。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就要發(fā)揮自己的智慧,用生動的語言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究的積極性。比如,家長可以利用閑余時間,帶孩子一起閱讀經典詩歌和短文,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文章的美及語言的魅力。同時鼓勵孩子自己閱讀,讓他在反復讀、細讀、品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為他終身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幫助他更好的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
二、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位作家說過:如果閱讀粗略,養(yǎng)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將成為終身之果。可見,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讓人終身受益。所謂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要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持之以恒地汲取知識;就是要在閱讀時,引導孩子養(yǎng)成認真的閱讀態(tài)度和正確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認真檢索、勤查字典的習慣;就是要養(yǎng)成愛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就是要養(yǎng)成能圈、點、勾、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十分重要,這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引導,長期堅持,長期重視。
三、堅持大量課外閱讀
“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會有顯著的提高。要達到大量積累的效果,只靠學校的課本教材和課堂時間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家長鼓勵孩子堅持大量課外閱讀。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知識水平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籍,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真正提升閱讀理解水平。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以上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三點提升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建議大家不妨試一試這三種方法,相信您如果能堅持下去,終究會有驚喜!
如何迅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前言】
其實,這篇文章是寫給表妹。前段她說想學英語,我建議她從閱讀開始,就寫了一個自學指南給她。之所以如此熱情,是因為表妹一直和一個愛喝奶茶,每天說要干大事業(yè)、實際天天啃老愛打麻將的街頭混混交往很久了……聽見她要學習,真是高興。不過朋友說,我應該先想辦法讓他們兩人分手,再考慮學英語的問題。最近這幾年,我還真是常常為表妹所擔心啊,一方面覺得干涉她不僅自大,還容易讓她變得更加叛逆,一方面又無力幫她脫離不太好的環(huán)境……╮(╯▽╰)╭
不管了,反正寫都寫了,就粘上來吧。此文適合初中級的學習者,沒錢報班,希望通過自學來提高英語水平的童鞋。順便說一句,以下有一些方法是千字君傳授于我——他是真正的高手,平日讀卷宗,并且讀經濟學人和TIME如同我讀故事會一般順暢。
我之所以讓基礎較差的表妹從閱讀作為突破口,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閱讀是聽、說、寫的基礎。如果你看都看不懂,聽的時候就更加聽不懂了,絕對不可能說你讀不懂復雜句,一到聽力就特別溜了。其次,閱讀是一種輸入,只有輸入足夠多,才可能輸出,否則寫、說永遠只能停留在泛泛的層次,無法表達出精準的意思。
【學英語必須有一個目標】
想要提高英語水平,必須要有一個目標。
你的目標可以是要戰(zhàn)勝GRE/托福,看懂《經濟學人》,或者是要和萌如James Mcavoy的漢子談戀愛。
沒有目標,就很容易迷茫,堅持不下去。沒有目標,你就不知道自己差距還有多少。目標是一個參照物,讓你知道自己在什么程度,距離目的地有多遠。沒有目標,你就會常年沉浸在《五十度灰》《書蟲》中,不去挑戰(zhàn)更高難度的讀物。
【讀過很多原著,為什么英語水平還很糟糕?】
我們總是很容易把英語看成一種很難的東西,實際上,并不是英語難,而是絕大部分的英語老師都太差勁,或者說,你用功的時間不夠長,諸如每天背誦20個單詞、永遠讀《五十度灰》之類的小說,這種學習方法是不可能學好英語的。
許多人“宣稱”自己讀了許多英語原著、讀物,但是理解意思都是靠蒙,打開中文譯文后,發(fā)現自己讀的和作者寫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這種不考慮理解句子的結構、層級、修飾關系的閱讀方法,就算讀100本提高也只能收效甚微,原因是這種練習不是“閱讀”,而是“腦洞大開”。
所謂的良好閱讀能力,有幾條最基本的法則:
? 閱讀速度快
? 文字能進入大腦,合上書本后能夠概述讀過的內容(用來檢驗自己是否讀進去了)
? 能精準地理解作者的意思,不腦洞大開
【學英語到底要不要背單詞?】
學英語不用背單詞,這是許多英語培訓機構的廣告語。同時,也是許多學習書籍的宣傳語。事實上,單詞是肯定要背的,不僅要背,還要大量的背,搭配著閱讀材料來背。
背單詞經常被人詬病的一點是,即是你背完單詞書以后,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單詞之中的微妙意思,比如說“Finish”和“Complete”的區(qū)別都要放在閱讀中才能感受到。但是,前提是你得先對這個詞有基本的印象,才能談對這個詞產生更深刻的認識。你要先認識“狗,犬,汪”三個字,以后再考慮三個字之間的區(qū)別在哪里。對于中初級學習者來說,迅速提高詞匯量比分辨近義詞的差別更重要。
單詞書(背單詞軟件)的好處是可以對你進行查漏補缺,幫你完成基本的詞匯構造,徘徊在6000以下的詞匯量量級,閱讀原著是很吃力,只能一直讀很簡單的書,或者讀得極其痛苦。只要你不是從小大量閱讀英文,背單詞就是必須的。
學習英語必須明白2個關鍵點,第一個是單詞不背是絕對不行的,第二個是光背單詞也是遠遠不夠的。在實踐第二點的時候,首先要先把第一點給學明白了。
【怎么背單詞才科學?】
單詞要怎么背?
一天背20個,一年后就有6000個單詞了?這個簡直是癡人說夢。因為你必須把遺忘的也算進去。單詞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多量多遍。第一次的時候,每天背100-200個,然后第二天忘記50%,然后還剩下50-100個,然后復習昨天學的,再繼續(xù)背100-200個。一本單詞書至少要刷3次以上。第二次背的時候,可以把單詞的數量調整到一次200-300個,反復多次,你會發(fā)現自己背得越來越快。
背單詞有幾個注意事項:
? 不要在一個單詞上消耗太多時間
? 要按照讀音來記單詞
? 在詞匯量特別少的時候,不用太糾結拼寫,先把量提高上去
對于初學者,詞匯量非常少的童鞋,百詞斬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有圖,感覺很立體;如果非初學,可以選擇扇貝,上面可以任選各種單詞書(有一些可能要花錢)。百詞斬的優(yōu)點是娛樂性強,但是詞匯量不夠完整;扇貝網則是非常無聊、例句也不太好,但是詞很全(因為可以任選單詞書)。我兩個都背過,感覺都還不錯。
單詞是閱讀的基礎,這個是絕對沒有錯的。只有認識詞,才能談論文章脈絡,理解意思,作者觀點,閱讀速度等等。號稱不需要背單詞的同學,應該去參加一次GRE考試……就知道自己是真的詞太多,完全不需要背;還是自以為不需要背了……
【長難句,必須克服的障礙!】
從我個人的學習經驗來說,想要提高閱讀能力,就讀你喜歡讀的,或者你應該讀的。喜歡看小說的就看去吧,馬上要考試的就去讀OG,讀TPO,想提高專業(yè)水平的就看著作。總之,任選一本。
閱讀的時候腦子要思考,不斷地問:作者在說什么?文章的走向是怎么樣的?里面有哪一些核心內心?有什么樣的情感?帶著目的去閱讀,而非無意識閱讀。無意識閱讀法,只能浪費時間。
然后,就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解決復雜句的問題。在讀復雜句的時候,或者碰到不明白的句子的時候,腦子要分清楚主語、謂語、賓語之間的修飾關系。比如說這個It指代了誰?這句超級無敵長的復雜句里,主謂賓在哪里?修飾是放在前面還是后面了?讀的時候可以不做語法分析,但是一定要弄明白每個單詞在句子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之間所產生的關系。
清清楚楚地讀明白30-50個長難句,比狼吞虎咽地讀言情小說更能提高閱讀能力。記住了,長難句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一個坎,不要心存僥幸,現在就趕緊解決它吧。
【學習能力差,是你學不好英語的關鍵原因】
提高閱讀能力還有一個關鍵,即是千萬不要總是跳過不懂的東西。學習的目的就是去解決完全不懂的問題,否則即使讀再多的書,以前不會的地方依然不會。
一開始訓練閱讀的時候,不要為自己的閱讀速度而感到焦慮,總想著往前看;或者沉浸在飛快跳讀的快感之中??硺洳坏⒄`磨刀,一句一句看懂總比瞎看更有效率。看似慢,但是這個方法才是真的快。
如果你的水平比較差,看不懂的句子要圈出來,把不認識的單詞都查出來,然后再問自己,到底是哪里不明白?是看不懂從句,還是對某個介詞有困惑?是分不清楚修飾關系,還是不清楚指代對象?要解決學習的問題,要先學會精準的提出問題——而不是,把句子往上面一扔,喊一句“就是不明白”,教你的人也是沒有辦法教的。
學習能力差也是體現在這樣的事情上,只知道自己不會,卻又說不明白哪里不會,因為說不明白,所以也沒法去解決問題。自學第一步,從找到問題、縮小問題開始!
【要去讀很難的東西,高強度是訓練核心!】
在接觸英語閱讀的時候,常見的問題是:每天讀多少合適&怎么選一本書。
每天讀多少合適,我覺得,如果只是業(yè)余看看,每天1個小時應該是最少的吧,如果詞匯量少,最少還要再背一個小時單詞;如果是馬上就要考試了,那么3-5個小時都是不嫌多。閱讀能力和其他能力是一樣的,必須達到一定強度的練習才會有用,每天就看1-2頁,或者就幾行字,必然是不行的。
對于選書我沒什么見解,一本你愿意讀的書是最好的。
不過,要注意——不要一直讀太簡單的讀物,要經常給自己施加難度。比如說,我的英語基礎其實挺差的,一直覺得自己肯定看不懂GMAT閱讀題,但是忍著痛苦看了一些后,發(fā)現就看懂了,閱讀水平也進步了;再看幾道LSAT的閱讀題,那么GMAT也會感覺很容易。個人心得,要經常去做特別難的事情;只有這樣,原來難的事情,就變得容易了。
【年紀不小了,不要奢望輕松學習法】
最后,回到文章的標題“迅速”的這個核心上。在現代,每個人都很著急,希望事情能夠盡快搞定;其實也沒什么不好,崇尚高效率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征。
英語這種東西是練出來的,想要在短期內提高閱讀水平,就是要濃縮學習時間,短期內進行高壓、大量的訓練。有人肯定會說,慢慢學不好嗎?問題是,如果短期訓練都堅持不了,又怎么可能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呢?
再說了,慢慢學也只適合有語言環(huán)境的小孩子。反正,大家現在都到20多歲的年紀了,還是要一口氣把英語的問題好好解決一下。
最后總結一下,迅速提高閱讀水平無非只有幾點:
加長練習時間,接受高壓、高強度的練習!
搞定單詞的問題,多量多遍的練習!
多看長難句,閱讀的時候保持清醒,要思考!
不要總看簡單的東西,要看難的東西!
提高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提高能提高語言,還能提高其他學科的成績!
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幾個方法
閱讀理解能力對于擴寬學生的視野,使其感知外界新鮮事物有著重要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好壞與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聯(lián)想力以及學生的語文成績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熞囵B(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要發(fā)揮自己的智慧,用生動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以及探究的熱情。如,教師可以在“晨頌”和“午讀”時間,引導孩子閱讀經典的詩歌和短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不要急于求成,而應該在平時多給孩子閱讀的時間,讓孩子在反復讀、細讀、品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學生閱讀完畢老師應該與他們進行適當的互動,根據閱讀文本提出針對性的問題,與同學們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尊重學生的想法并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
二、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從小開始
眾所周知,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兒童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思維和智力會得到同步發(fā)展,這就揭示了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智利的開發(fā)都是以語言為基礎的,而兒童又以七、八歲時求知欲最旺盛,好奇心最強烈。這個世界很精彩,現在的兒童聰明,知識面寬,但他們對世界渴求了解,渴求知識的欲望很強烈,這是培養(yǎng)他們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大量的閱讀自然而然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能力,語言也會越來越豐富,也就學會了寫日記,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三、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如果閱讀粗略,養(yǎng)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將成為‘終身之果’。可見,如果良好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了,將會終身受益。所謂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兩個意思:一是要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吸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閱讀時,引導學生采取認真的閱讀態(tài)度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認真檢索、勤查字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能圈、點、勾、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發(fā)表議論、思考問題、背誦摘錄的習慣。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專心致志地讀,開動腦筋地讀,才能學有所得。
四、學會答題技巧,掌握閱讀方法
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就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正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老師應指導學生答題技巧,使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1.答題前先讀題,試做題
因為有時候的閱讀題不全是文章中的,個別題不閱讀就可以先消滅掉,這樣為閱讀積累了部分時間。
2.帶余留問題第一遍閱讀文章
在第一遍帶著問題去閱讀時,如遇到生字、詞不要緊張,可以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
3.弄清問題,嘗試解答
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二次閱讀,加深理解
第二次閱讀時,已經是面對有困難的試題了,這次閱讀主要針對解決問題的重點語段閱讀,找到關鍵語句,解決問題。
5.三入文本,提高分值
閱讀理解題,最多閱讀三遍,如還有困難,這時候就要放過去做其它的試題了,等回頭有時間再去細細推敲。
五、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注意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是閱讀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六、堅持課外閱讀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理解能力就增強了。我們老師要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閱讀的內容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是課堂所學的延伸。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環(huán)境里,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渠道有很多,推薦學生閱讀一些中外優(yōu)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
如何提高孩子閱讀
1. 閱讀的本質是攝取有效信息。這種有效信息不一定是一種新方法或新知識,也可以是舊的知識用一種新的方式進行組合,組建成一個系統(tǒng)。
2. 單個的信息造成的價值有限,即使你囤積了大量的單個但無序的信息,依據“貨架有限理論”,你無法讓這些信息都產生價值,相反,你或許會因為攝取的無用信息過多而自找煩惱、干擾判斷。
3. 盡管知識的排列順序很重要,但這種排列方式并非只是由簡入繁。相反,你可以先攻克一些難的知識,再回過頭來簡單的,容易提高你的閱讀閾值,可以認知更多的范疇。
4. 知識的系統(tǒng)性認知本質上是“認知—練習—反饋—修正”的一系列過程,大部分學生會忽視反饋和修正的過程,以至于每一個認知的點都沒有序列,造成知識紊亂。
5. 每個人都有閱讀偏好,如果邏輯性強,會更喜歡讀科普類文章,如果容易共情,會更喜歡讀散文。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孩子讀一些自己不喜歡讀的東西,以免造成認知偏見。
6. 閱讀從一定程度來說相當于檢索,對于一本書而言,它的心臟是書名和目錄,對于一篇文章而言,核心是它的題目和主題。無論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最終的內容都可以用一兩句話來總結,要讓孩子練習這種總結能力。
7. 文章對于讀者而言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對于作者而言是一個論證的過程。因此,讓孩子在生活中多練習表達和主題擴寫,可以讓孩子從模仿練起,敘述一本書二三十頁的內容,或者敘述一個電影十五分鐘的內容,練習孩子講故事的能力和擴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