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案例:接過幼兒拋過的球

發(fā)布時間:2021-05-31 幼兒園教案球的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 乒乓球的游戲幼兒園

——記一次科學(xué)活動

西園實驗幼兒園邢文燕

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是意大利瑞吉歐一艾米利亞在《兒童的百種語言》的一名隱喻它生動地詮釋了師生交流的雙向互動。教師要接住幼兒拋出的球,就必須充分了解幼兒,深入領(lǐng)會《綱要》的精神,成為幼兒學(xué)習(xí)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dǎo)者,讓幼兒在活動中大膽探索。

在活動區(qū)里,我用礦泉水瓶子制作了幾個簡易的天平,在進行活動區(qū)活動時,小朋友們都喜歡在那里擺弄它,喜歡把一些比較小的玩具放在里面有模有樣的稱一稱,他們只知道天平可以稱東西,其實怎么正確使用天平孩子們還不太明確,有時候還會有小朋友問我,“老師為什么天平老師往一邊歪呀?”是啊,為什么往一邊歪呢?為了讓幼兒能明白這一道理,能夠通過自己觀察來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科學(xué)現(xiàn)象,學(xué)會思考,提高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我?guī)Ш⒆觽冞M行了一些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xué)會觀察、學(xué)會探索、大膽操作,并自己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孩子們特別高興。

一天,我將幼兒帶到操場上練習(xí)走平衡木,由于已經(jīng)是中班的孩子了,走平衡木相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難度,大家都能夠平平穩(wěn)穩(wěn)的走過去。于是我增加了一些小難度,要求大家能夠手提裝滿水的可樂瓶,并且能夠保持平衡地走過去。這個時候,大家都跑過去拿可樂瓶,有的孩子拿了一個,有的拿了兩個,我不加任何干涉,任由他們自己去進行。我認為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遠遠比老師預(yù)設(shè)的問題多,也正是孩子們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問題。大家興趣正濃的時候,有小朋友跑來對我說:“老師,我提著一個瓶子走路,總是往一邊倒。”這個時候,我并沒有把答案立刻告訴他,而是將這個問題拋向了全班的小朋友,這樣幼兒往往更容易了解,直接告訴幼兒答案只會讓幼兒更快對這件事情失去興趣,結(jié)果都知道了,他們哪里還有興趣去理會探索的過程呢?“剛才有小朋友說,他提著一個瓶子走平衡木很容易往一邊倒,你們覺得呢?”有這種經(jīng)驗的小朋友馬上都響應(yīng)了起來,其他的小朋友也馬上提著一個瓶子試了起來。將問題拋向大家,讓大家自己探索來尋求答案,在每個幼兒分別嘗試了提一個瓶子和提兩個瓶子走平衡木后,我開始提問了:“你認為哪種方法走平衡木最平衡呢?”寧寧說:“我覺得提一個瓶子總是往一邊倒?!眿I婭說:“提一個瓶子的時候,一邊重,所以總是往一邊倒?!眿I婭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根本。但我仍然沒有急著總結(jié),而是請的大家都提上一個瓶子走一走,感受一下,是否提一個瓶子時,往重的那邊倒。又問:“那提兩個瓶子走平衡木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揚揚說:“我覺得兩個手都很重?!边@個時候,我沒有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答案,而是讓幼兒在后面的活動中繼續(xù)去尋求答案。

第二天,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天平、小積木等操作材料,活動開始,我說:現(xiàn)在你們桌上都有一個天平,請你們往天平的兩邊放積木,然后觀察一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小朋友們馬上開始了行動,有的往兩邊都加積木,有的只往一邊加積木,在加積木的同時就有小朋友問了:“老師,為什么我的天平往一邊歪?。俊薄袄蠋熚野l(fā)現(xiàn)我們的天平不平衡?!边@些是我早預(yù)料到會出現(xiàn)的問題,于是我問:“其他小朋友的天平歪嗎?”得到歪的答案幾乎是百分之百。為什么會歪正是我需要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去探索的問題,所以我沒有回答他們,只是說:“你們想想辦法,讓天平兩邊平衡?!贝蠹也]有因為前面困難而放棄,而是繼續(xù)往天平里加著積木,這個時候,我加入到了他們中和他們一起操作,當看到他們的天平往一邊倒時,我將另一邊拿出了一塊積木,這個時候,天平的另一邊稍微往下沉了一點,小朋友們看到了這一現(xiàn)象,好象明白了些什么,馬上也從歪的那一邊也拿出了一塊,天平的另一邊又沉下去了一點,于是很多小朋友都學(xué)著從那邊拿出一塊積木。這個時候,讓他們奇怪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了怎么,天平歪向了另一邊呢?大家這個時候都問我:“老師,這時怎么回事呢?”看來,他們真的遇到難題了,于是我引導(dǎo)他們將天平兩邊的積木分開倒在兩邊:“請大家數(shù)一數(shù)天平兩邊的積木各又幾塊,是不是一樣多?”大家馬上數(shù)了起來,很快就說出了數(shù)量,并且也知道是不同的數(shù)量.我請大家把積木各自還回天平的兩邊,觀察是往哪一邊歪:“請你們觀察一下,天平到底是往多的一邊歪,還是往少的一邊歪呢?”大家動作很迅速,很快就放了回去,并且都搶著回答我的問題,揚揚說:“我覺得是往多的那邊歪。”飛飛也說:“是往多的那邊歪。”接著每一組的小朋友都肯定了答案,是往多的一邊歪,我接著問:“你們想一想,為什么會往多的那邊歪呢?”大家都紛紛動腦筋,郭欣韻說:“因為積木多一些。”園園說:“多的那邊重,所以歪那邊?!背砍空f:“多的那邊重,少的那邊輕,所以往重的那邊歪。”牛牛說:“一邊多一邊少,一邊重一邊輕,是往重的那邊歪?!焙⒆觽兒芸斓某隽舜鸢?,我馬上肯定了他們的答案,并對積極動腦筋的幼兒進行了表揚,鼓勵大家都動腦思考。接下來的問題是怎么讓天平的兩邊平衡了,我問到:“剛才你們都知道了,天平是往重的一邊歪,那么怎么能夠讓天平的兩邊平衡呢?”鑫鑫說:“我知道,我知道,那就讓重的一邊輕一點?!泵髅髡f:“把重的那邊的積木拿一點出來就可以了。寧寧說:“往輕的那邊再多放幾個積木就可以了?!蔽艺f:“你們說的我也不知道行不行,拿請你們就按照自己的餓想法去做一做吧!”于是大家又開始忙了起來,我在一邊靜靜的觀察著,很快就有小朋友傳來了高興的歡呼生:“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苯又晒Φ南⑾嗬^傳來,大家都按照自己說的辦法實驗成功了。通過自己動腦筋得到的答案,幼兒是最高興,因為他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我馬上也溶入到了他們的喜悅中,接著我問到:“你們怎么知道這樣做可以讓天平兩邊平衡呢?”園園說:“因為重的那邊變輕了?!毙∮暾f:“因為我把重的那邊拿了幾塊積木出來,就變輕了,就沉下去了一點?!膘o靜說:“因為我把輕的那邊加了幾塊就變重了?!笨磥泶蠹叶济靼琢耍瑴p輕或加重兩邊的負重可以使天平兩邊平衡。但是還是沒有理解當兩邊一樣重的時候,才是平衡的前提之一,于是我說:“你們再把兩邊的積木倒出來來數(shù)一數(shù),這時候各有幾塊積木啊?”大家數(shù)后發(fā)現(xiàn)兩邊的積木一樣多,揚揚說話了:“老師,兩邊的積木一樣多。”全班的幼兒都認可了這個答案。通過這一活動幼兒雖然不懂什么叫杠桿、力矩和力臂,但是他們用自己的語言總結(jié)出了這個原理,激發(fā)了孩子們對科學(xué)的興趣和探索。在延伸活動里,我們進行了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的探討,大家說出了很多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地方。有的說:“買菜的稱。有的說:“大吊車”還有的說:“翹翹板?!?/p>

活動反思:

活動結(jié)束了,我對本活動進行了反思,教師在一日活動中要及時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再把球拋向幼兒,讓孩子們主動學(xué)習(xí),幼兒的積極性就會很高,孩子們非常喜歡此類活動,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言總結(jié)能力,通過實驗幼兒了解了天平平衡的條件,并了解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此次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在每一個實驗過程后設(shè)計一些簡單的表格,讓幼兒學(xué)會簡單的記錄。在以后的活動中還應(yīng)該把活動考慮的更全面,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制作一些玩具,對天平知識了解的更多。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案例:滾球過隧道


背景

在“培養(yǎng)幼兒探究能力”的大課題下,我開展了“在正式、非正式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探究能力”的子課題的研究,以一種“非正式的活動形式”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自由體育活動空間,教師觀察后進行分析、反饋、調(diào)整,再展開正式活動。通過這樣一系列過程,來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下面是觀察幼兒活動的一個案例。

提供的材料

每人一個皮球。

具體要求

幼兒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進行“滾球過隧道”的游戲,幼兒用身體搭成“隧道”,爬過“隧道”,并且進行比賽,以快的一隊為勝出。

第一次:

黃慧和幾名平時要好的同伴在一起游戲,共10人

黃:“我們先要想想怎么樣搭隧道?!?/p>

同伴:“腳一個一個分開,試一試?!闭f著,做起了示范

黃:“我們一起來試試?!弊層變阂粋€接著一個,兩腿叉開,接成了一個隧道,自己站在最后一個?!暗谝粋€先滾過來,再人爬過來?!蓖槁犓脑掗_始了嘗試。第一個幼兒順利滾過三個人,球就撞在腿上停住了。黃:“快爬過來推一下。”同伴就爬進了隧道,但由于身體彎得太低,好幾次碰到了隧道不能過去。黃從地上起身站著說:“你們搭得高一點,身體再彎下去一點?!痹谒闹笇?dǎo)下,終于第一個幼兒通過了隧道。緊接著第二名幼兒開始過隧道,同樣遇到了問題,黃馬上站起來:“不行,這樣太慢了,我們要換方法?!?/p>

第二次:

黃拿著皮球走了幾步,說:“哎,我們坐在地上吧?!闭f著自己先坐在了地上,把雙腳高高舉起:“哎,你和我一樣,腳碰腳。”于是被喊到的同伴也席地而坐,開始效仿。黃發(fā)現(xiàn)同伴都得很開,又說:“腳對齊,過來

一點,搭成隧道,離那么遠怎么行?”同伴一一靠了過來?!昂?,我們開始了?!钡谝粋€將球滾進隧道,挺順利就滾進去了。但當她爬過去時,發(fā)現(xiàn)彎著身體會碰壁只能盡量壓低身體,還邊爬邊說:“你們的腳抬高點,爬也不好爬?!蓖槎寂ψ龊?,只要黃出隧道,第二名緊接著也出來了,她們兩人搭成一組。但是,第二對幼兒出隧道時又不太順利,人的身體幾乎貼著地面爬,所以速度很慢。這時前面的同伴說話了:“太累了,我的腳舉不動了?!庇钟腥苏f:“抬不高了?!秉S自己努力做好動作,并且說:“再堅持一會兒?!蓖閭兇畹乃淼烙行┻b遙晃晃了,黃自己也頂不住了,“噌”一下腿滑下來了?!鞍ミ希??!秉S自己也笑了,腳放在地上,說:“不行,太累了?!蓖閭兌及涯_放下來了,在地上滾作一團?!肮?,隧道塌了?!庇譀]有成功。

第三次:

黃大聲說:“別急,這樣吧,我們幾個分開想辦法,要搭一個又快又好的隧道?!庇谑亲屚閭?nèi)齼蓛山M成小組?!澳銈儙讉€人一組想辦法,你們幾個一組。”分完后,自己和幾個女同伴也開始想。

黃問:“兩個人搭好還是一個人搭好?”

一個人說:“一個人的隧道太小了?!?/p>

黃反駁說:“兩個人的也不大,動作也很慢?!?/p>

另一名同伴說:“可那看別人怎么搭的?!?/p>

黃歪頭看了看,想到了什么說:“不行,和別人一樣不行的?!庇峙み^頭說:“我們在地上試試?!?/p>

三個人坐在地上,開始擺動作找“感覺”。黃做了幾個剛才做過的動作,又放棄了,看著同伴嘗試。突然站起來說:“我有辦法了!”“我們試試這樣吧?!睆澬⊙?,手壓著地,弓起背做成一個“拱門”的樣子,同伴們說:“試一試?!秉S對其他人說:“快過來,這個辦法好嗎?是我們想到的,試試?!闭f著,做了示范,其他同伴也紛紛效仿。幾個同伴沒有接好,她將同伴的的身體朝同一個方向拍了拍,說:“搭成直的,彎了就不好滾了?!蓖槎即詈昧?,她又在最后,從后往前看了看,自己也搭好了,抬頭說:“好,開始?!蓖橐粋€接一個,不但順利地將球滾過了,而且人也很快得爬過去了。等全部完成以后,一組成員都跳起來了,說:“耶!成功了!”

案例分析

一、探究能力培養(yǎng)發(fā)展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整個一個非正式的活動,這一組的幼兒體現(xiàn)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1.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夠一次次地嘗試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并不輕易地放棄,也能不滿足于現(xiàn)狀,不斷地尋找最佳的途徑,這中間堅持性也很重要。

2.合作能力:同伴與同伴的合作很默契,他們樂于嘗試接觸其他同伴的方法,兩人兩人、幾個人幾個人的合作都能夠很好地完成,而且合作的目的也十分地明確:解決問題。

3.抗搓力和多角度思維能力:他們在尋找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法時不斷地面對失敗、挫折,但是他們不氣餒、不放棄,從一個人思考到幾個人互相商量,不斷地“集思廣益”,勇于嘗試,最后終于獲得成功。他們所想到的幾個方法都是不同層次的動作,說明他們的思維開始開拓了,想法多了,即使沒有其他輔助材料他們也能從商量——嘗試——失敗——總結(jié)——再嘗試——再失敗——再商量——繼續(xù)嘗試——成功這樣一個過程中得到不同的答案而獲取最佳的方法。

二、寬松的環(huán)境有利

于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整個案例發(fā)生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出現(xiàn)。將正在探究的孩子放在一個寬松、信任、自由的環(huán)境中。教師在此環(huán)境中的職責充其量不過是一位觀察者,擺脫了傳統(tǒng)的執(zhí)教者和指導(dǎo)者的身份。能夠充分地讓幼兒表現(xiàn)自由、展示自我,看到了幼兒發(fā)展的真實一面。幼兒也自主地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中自由的成長、學(xué)習(xí)。他們學(xué)習(xí)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問題,用自己的思維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方式認可自己的行為,完完全全是“自主學(xué)習(xí)”和“探究式學(xué)習(xí)”。

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幼兒承受著失敗的苦澀,體驗著合作的默契,享受著成功的喜悅。他們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被信任的人、一個自信、勇敢的人,他們獲得的是一大筆財富。這樣的環(huán)境讓他們思維活躍、積極大膽,使他們具有了“開創(chuàng)”的精神,探究事物、問題的能力日益劇增。

案例:小班案例:過生日


今天是棋棋的生日,媽媽帶來了一只大蛋糕讓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吃蛋糕的時候,小雨用調(diào)羹舀了一勺塞到我的嘴巴了,我說了句:“恩,真好吃!”這時坐在邊昊昊也從他的盤子里舀了一勺想要喂給我吃,但是我看到他盤子里的蛋糕被他攪得一塌糊涂了,于是隨口說了句:“你的蛋糕被你攪成這樣,我不要吃?!甭牭轿业幕卮穑魂坏哪槼亮讼氯?,我意識到自己一句無意的話,讓昊昊傷心了,于是連忙對他說:“我要吃有水果的那一塊?!庇谑撬蛷谋P子里舀了一塊水果給我吃,還問我:“老師,好吃嗎?”“恩,真好吃?!蔽一卮鸬?。

反思:

孩子的心是很單純的,因為他喜歡你,所以他想讓你和他一起分享好吃的東西。然而,老師無意的一句話很可能就會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希望得到老師關(guān)注的目光的,當他看到老師和別的小朋友“好”時,他就希望老師也和他一樣“好”,甚至更“好”,如果當時我沒有及時吃他給我的蛋糕的話,可能他就會覺得老師不喜歡他了。作為老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雖然每個孩子都不同,但他們都有可愛的一面,或許他很頑皮,但他也許很聰明;或許他的小手總是臟臟的,但或許他很體貼。因此,我想在以后的各種活動中,我都要把自己的愛平等地分給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知道老師和他是很“好”的。

案例:案例分析我難過


事件:袁軼倫是個內(nèi)向,愛動腦筋、聰明的孩子。這幾天,搭班老師要求大家收集自己旅游的經(jīng)歷、照片。她找不到那么多照片卻把自己去過的地方用圖畫的方式畫在了紙上。第二天一早,她揣著這幅得意的杰作,高高興興地進了班級,給我看,我說:等會兒空了,請你為大家介紹你的圖畫??擅β档奈野堰@件事忘得一干二凈。家長向我反映她很難過,因為“我動腦筋畫的畫,老師為什么不讓我介紹”?

思考:由于我的疏忽、粗心造成了孩子心理的難過甚至是受損。內(nèi)向的孩子不善于用言語表達自己,好不容易畫了圖鼓起勇氣請老師給自己一個表達的機會,老師卻留給她了一個失望。

平時一直說老師要尊重幼兒探索、表現(xiàn)周圍世界的獨特方式,肯定幼兒的創(chuàng)造成果,鼓勵幼兒的創(chuàng)造熱情,并在活動中給幼兒一定的表現(xiàn)機會以催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性。也許因為她的查找資料是搭班老師主題活動的需要我就沒有加以重視?良好的教育機會從我的手中溜走更給孩子心靈蒙上陰影,也許內(nèi)向的她下次不會再有自己站出來說要介紹自己作品的勇氣了。課程的整合不止是個人活動內(nèi)容的有機結(jié)合更需要把眼光著眼于與搭班老師、更或是與平行班老師、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之間的互動

措施:1、誠心地在集體面前向袁軼倫致歉,利用午餐前的自由活動時間請她介紹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共享她旅游的趣事。

案例:通過案例反思尋求幼兒安全教育的策略


案例1:晚上,3歲的子儀一個人在客廳玩耍,父母都在廚房忙乎,子儀跑過來,將一個空藥瓶交給媽媽:“媽媽,把它扔到垃圾桶好嗎?”媽媽吃驚地問:“寶寶?里面的藥片呢?”子儀得意地笑了,指指嘴巴:“媽媽,我都吃下去了。”這下可不得了,驚慌失措的父母趕緊帶著孩子去醫(yī)院檢查、洗胃了。

反思:由于孩子年齡小,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差,當他們由于新奇而去嘗試一些事情時,卻不料危險已經(jīng)悄悄來到身邊了,雖然多數(shù)家長經(jīng)常擔心孩子會發(fā)生意外傷害,但對于某些能夠引起意外傷害的家庭環(huán)境因素卻不夠注意,不少大人不注意保管好家里的藥品,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他們想不到由此可能會導(dǎo)致孩子家庭藥物中毒的發(fā)生。

案例2:幼兒喝豆?jié){時,由于豆?jié){太燙,佳佳手一抖把豆?jié){弄潑了,手指被豆?jié){燙紅了,剛剛參加工作的李老師很緊張,帶著孩子去找校醫(yī),卻沒找到??粗⒆蛹t紅的手指,只好又帶著孩子去醫(yī)院,正巧佳佳的媽媽是一位護士,她看到佳佳的小手因為沒能及時處理而燙起一個水皰,就趕快幫助孩子處理,一邊委婉地對小李老師說:“其實孩子當時只要在自來水上多沖一下就沒事的。”

反思:在幼兒園,有很多這樣的案例,由于教師缺乏必要的安全救助常識而延誤時機,導(dǎo)致原本可以減輕的意外傷害事故變得后果嚴重,給幼兒造成不必要的傷痛和傷害。

案例3:在中班幼兒的一次手工活動中,某老師為了教育孩子們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就告訴孩子們:“大家剪時要小心,今天這些剪刀都是新的,很鋒利的,不能剪到小手,小手會剪破流血。也不能剪到衣服,衣服也會剪破的?!苯Y(jié)果是,一名幼兒真的悄悄剪了小手指上的表皮,雖不至于流血,也很危險了,另一個幼兒則把同桌一女孩子的羽絨服剪了一個小口。

反思:這是一位工作不久的教師在課堂上發(fā)生的事件,這位老師有基本的安全教育意識,卻由于沒能運用正確的安全教育策略而導(dǎo)致一節(jié)課發(fā)生兩次意外事件。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對于一切新鮮事物都樂于去嘗試,可是卻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有的家長或教師喜歡用禁止式的方法,例如告訴幼兒“不玩火”“不把手指插入電插座的孔內(nèi)”“不用繩索套在頸項上”“不探身窗外”“不拿滾燙的東西”等。禁止其實是一種消極的做法,很可能帶來不良的效果:幼兒原來并沒想到要做的事,經(jīng)成年人一提起,反而刺激了他們的好奇心,想嘗試一下,這就弄巧成拙了。

那么,幼兒園和家庭應(yīng)該采取哪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策略呢?

一、家庭和幼兒園共同為幼兒營造安全的環(huán)境,及時消除一些不安全的隱患。

無論孩子是在生活還是學(xué)習(xí)中,家長和教師都應(yīng)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和活動設(shè)施,如將藥品、消毒水、殺蟲劑等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打火機、蠟燭不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及時將用過的電線插頭收起。在帶孩子外出時,給孩子換上舒適合腳的鞋子,不要讓孩子在堆放磚頭或滿是石頭瓦礫的場地玩耍,不要讓孩子獨自在水池或河邊玩耍等等。教師應(yīng)注意留心觀察室內(nèi)外環(huán)境中有無對幼兒身體造成危險的隱患,及時加以消除。

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xí)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意識和行為之間的差異,幼兒的自覺性和自制能力都較差,而習(xí)慣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一天兩天教育就可以見效的。我們教育者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正確行為的引導(dǎo),使之形成習(xí)慣,同時還要經(jīng)常督促和檢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xí)慣。經(jīng)常給孩子講解防止中毒和意外傷害的知識,讓孩子知道周圍哪些東西能玩、哪些不能玩,哪些東西是危險的,對我們的身體有傷害。認識一些常見的安全標記,知道緊急情況下的求援電話和求助人群,從而逐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三、堅持正面引導(dǎo)和多種形式相結(jié)合的教育策略。

1、集體討論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連續(xù)的過程。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每次活動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兒原有的認識的基礎(chǔ)上,應(yīng)適時、及時地提醒幼兒,讓幼兒鞏固已有的知識并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使安全意識逐漸在幼兒心里扎根。

在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幼兒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的時段,因此,在活動前,可以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xiàn)的危險情況,并共同討論應(yīng)該怎樣玩才不會出現(xiàn)危險。分析容易出現(xiàn)的危險情況,應(yīng)該怎樣玩玩具,不應(yīng)怎樣玩,知道怎樣做才對,怎樣做不對,讓幼兒了解游戲規(guī)則。以引起幼兒注意,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fā)生。

2、個別指導(dǎo)和同伴影響相結(jié)合的形式。

在日常教育教學(xué)中,對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yīng)加強個別指導(dǎo),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因此在老師的個別指導(dǎo)下,那些孩子會逐漸養(yǎng)成習(xí)慣,從而對這些項目有防范意識。有時同伴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自己便會從中吸取教訓(xùn),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種保護自我的方法,從而也增強了自己的保護意識。

幼兒交接工作管理案例


一天傍晚,一位幼兒家長急匆匆地來到園長辦公室找我,說她的孩子吳某被陌生人接走了,不知去向……后經(jīng)了解,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吳某見趙某的爺爺來接趙某,便要求趙某的爺爺帶她回去。趙某的爺爺認識吳某的家,便答應(yīng)了。于是,他在教室門口對老師說了聲“老師,我把吳某接走了”,便離開了。當時,正是家長接幼兒的高峰期,教師在忙亂中并未看清接吳某的是誰,只知道是個高個的爺爺。吳某的媽媽來園未接到孩子,而老師又說不出孩子的去向,因此便氣憤地找到園長室……

雖然這件事只是虛驚一場,但卻暴露了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經(jīng)過研究,完善了“交接幼兒制度”。這項制度覆蓋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個交接環(huán)節(jié)(包括入園、中途接送、教師之間或教師與保育員之間的換班、離園等),涉及到保健醫(yī)生、帶班教師、保育員、值班教師及家長等人員,內(nèi)容全面、具體。

為使“交接幼兒制度”不流于形式,落到實處,我們又采取了幾條措施:

首先,召開家長會。各班在近期內(nèi)召開一次以交接幼兒為主要內(nèi)容的家長會(以后該內(nèi)容列入開學(xué)初的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我園交接幼兒的制度,爭取家長的配合。同時,讓每位家長填寫調(diào)查表(主要是調(diào)查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及其與幼兒的關(guān)系等內(nèi)容),調(diào)查表由各班妥善保管,各班要嚴格按調(diào)查表提供的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名單交接幼兒。

其次,幼兒園建立“各班交接幼兒記錄表”。每天傍晚,各班總會有少數(shù)未被及時接走的幼兒,這些幼兒要由值班教師負責。帶班老師必須與值班教師當面交接這部分幼兒,并在上述表上寫明這些幼兒的名字,以及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名單。此后,家長每接走一個幼兒,值班教師便在該幼兒的名字后作一記號。

分析與思考

1.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幼兒園內(nèi)肯定會出現(xiàn)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如果偶爾出現(xiàn)了預(yù)想不到的事,我們應(yīng)該認真分析,及時采取措施,做到有漏必堵、防微杜漸。

2.制度要細,責任要明,措施要可行,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有制度而無相應(yīng)的責任人,就可能出現(xiàn)遇事相互推諉的現(xiàn)象;有制度而無具體的措施,制度就無法落到實處;有措施及相關(guān)責任人而無制度,一旦出現(xiàn)意外事件,會無“法”裁決。

忠之,幼兒園領(lǐng)導(dǎo)、保教人員和家長,誰都不希望在交接幼兒方面出現(xiàn)差錯。因此,只要幼兒園做好宣傳工作,家長們就會積極配合的;只要大家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送接幼兒這項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相關(guān)推薦

  • 怎樣接孩子拋過來的“球” 我聽一節(jié)新教師的常識課時,有這么一個環(huán)節(jié),區(qū)分酸辣甜等。教師準備了辣椒、醋、甜品等東西,當幼兒品嘗辣椒時,看來有點辣, 許多孩子一邊吐著舌頭用手,一邊去倒水喝,課堂上就亂套了,新教師無經(jīng)驗,而無所適...
    2021-02-1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拋接球》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拋接球》》大班體育教案《拋接球》適用于大班的體育主題教學(xué)活動當中,讓幼兒發(fā)展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及鍛煉手臂的力量,在游戲中學(xué)習(xí)拋和接球的技能,初步學(xué)會拋接球,快來看看...
    2022-03-14 閱讀全文
  • 體育拋擲活動-拋接球 拋接球的鍛煉價值: 1、鍛煉拋接球能力,增強上肢力量。 2、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與靈敏性。 游戲準備: 1、大塑料筐4個(每組1個),皮球(人手1只)。 2、平整、無障礙物的室內(nèi)或室外大場地。 游戲玩法:...
    2020-01-03 閱讀全文
  • 幼教筆記:自拋自接球 晨間鍛煉開始了,孩子們在活動場上進行玩球的游戲。世豪走到球框邊蹲下來,選擇了一個黃綠相間的皮球,子軒抱著一個綠色的皮球走到世豪的邊上,子軒對世豪說:“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球嗎?”世豪抬起頭看了看子軒,點了...
    2021-02-05 閱讀全文
  • 拋接球的多種玩法 晨間活動開始了,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玩著,俊毅選擇了海棉球。他將一個海綿球向上拋起,當他伸出小手要接時,海綿球已經(jīng)掉到了他的身后,他再次嘗試后還是沒有接到。我走過去說:“俊毅,你拋的時候眼睛要看好...
    2021-04-23 閱讀全文

我聽一節(jié)新教師的常識課時,有這么一個環(huán)節(jié),區(qū)分酸辣甜等。教師準備了辣椒、醋、甜品等東西,當幼兒品嘗辣椒時,看來有點辣, 許多孩子一邊吐著舌頭用手,一邊去倒水喝,課堂上就亂套了,新教師無經(jīng)驗,而無所適...

2021-02-18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拋接球》》大班體育教案《拋接球》適用于大班的體育主題教學(xué)活動當中,讓幼兒發(fā)展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及鍛煉手臂的力量,在游戲中學(xué)習(xí)拋和接球的技能,初步學(xué)會拋接球,快來看看...

2022-03-14 閱讀全文

拋接球的鍛煉價值: 1、鍛煉拋接球能力,增強上肢力量。 2、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與靈敏性。 游戲準備: 1、大塑料筐4個(每組1個),皮球(人手1只)。 2、平整、無障礙物的室內(nèi)或室外大場地。 游戲玩法:...

2020-01-03 閱讀全文

晨間鍛煉開始了,孩子們在活動場上進行玩球的游戲。世豪走到球框邊蹲下來,選擇了一個黃綠相間的皮球,子軒抱著一個綠色的皮球走到世豪的邊上,子軒對世豪說:“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球嗎?”世豪抬起頭看了看子軒,點了...

2021-02-05 閱讀全文

晨間活動開始了,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玩著,俊毅選擇了海棉球。他將一個海綿球向上拋起,當他伸出小手要接時,海綿球已經(jīng)掉到了他的身后,他再次嘗試后還是沒有接到。我走過去說:“俊毅,你拋的時候眼睛要看好...

2021-04-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