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聲音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1-05-01 中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說課稿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聲音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對生活中的聲音感興趣,了解讓物體發(fā)出聲音的多種方法,主動探究瓶子里裝入不同東西后發(fā)出不同聲音的秘密,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有趣的聲音教案吧。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千奇百怪、無處不在的聲音對于孩子來說是十分熟悉和感興趣的,然而孩子對聲音的了解還停留在聽的表層,因此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秘密之一(探索不同物體之間的碰撞會發(fā)出不同聲音的秘密),體驗探索的樂趣,敢于表達自己的經驗與想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毒V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而應彩云老師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歸生活?!倍疫x擇的《有趣的聲音》這一活動內容也正體現(xiàn)了科學活動生活化的原則。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的聲音感興趣,了解讓物體發(fā)出聲音的多種方法。

2.主動探究瓶子里裝入不同東西后發(fā)出不同聲音的秘密。

3.體驗探索聲音秘密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與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簍子、裝有空口香糖瓶和硬幣、米粒、蠶豆的口香糖瓶人手一份;透明塑料瓶3個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硬幣、米粒、蠶豆等物品,對生活中各種聲音感興趣,玩過讓紙發(fā)出聲音的游戲。

活動過程:

一、用不打開瓶蓋的方法尋找空瓶(聽音游戲——找空瓶)。

1、老師的每個簍子里都有4個口香糖瓶,其中有一個是空的,你有什么辦法把空瓶找出來呢?

教師出示裝有4個瓶子的簍子,請幼兒想想、說說找出其中一個空瓶的辦法。

2、如果不能打開瓶蓋,你會想什么辦法呢?

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為每個人提供一個簍子,要求用不打開瓶蓋的辦法找出空瓶。

環(huán)節(jié)自評: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吃瓶裝或杯裝食物時,有的習慣打開瓶蓋檢查里面的食物有沒有吃完,有的則會搖一搖瓶子聽一聽,于是我將觀察到的這一生活細節(jié)用在了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意在激發(fā)孩子回憶、運用已有經驗。

二、嘗試用各種辦法讓空瓶發(fā)出聲音(發(fā)音游戲——玩空瓶。)

1、小朋友真聰明,用搖一搖、聽聲音的辦法找到了空瓶。下面請你和找到的空瓶玩一玩,想辦法讓它不裝東西也能發(fā)出聲音,看誰想的辦法多。

教師鼓勵幼兒想出、玩出多種讓空瓶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2、你是怎么玩的?還有不同的玩法嗎?

請部分幼兒示范剛才自己玩瓶的方法,同時鼓勵其他幼兒說出不同玩法。

小結語: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讓空瓶發(fā)出聲音的辦法,空瓶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一會兒。

環(huán)節(jié)自評:基于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嘗試,孩子拿到空瓶后的直接認知經驗就是瓶子裝了東西搖后就會有聲音。我利用孩子們已有經驗的同時提出了具有“懸念”和“挑戰(zhàn)性” 的問題情境,鼓勵孩子通過多次嘗試發(fā)現(xiàn)了讓空瓶發(fā)出聲音的各種辦法,引導孩子在已有經驗上“衍生”出了新的知識即:瓶子與任何物體碰撞以后就會發(fā)出聲音。

三、探究瓶子里裝入不同東西后發(fā)出的不同聲音(辨音游戲——找秘密。)

1、剩下的這3個瓶子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請你再去仔細聽一聽,告訴我你聽出了什么秘密。

幼兒自主探索,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你聽出了什么?為什么不一樣?

小結語:原來瓶子里裝不同的東西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3、猜猜這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到底是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在教師搖動瓶子,幼兒聽聲音猜測瓶內物體并檢驗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進行。特別幼兒對于自己猜測結果的驗證很期盼,所以教師將硬幣倒入透明瓶檢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4、請你也去搖一搖、聽一聽找到藏硬幣的的瓶子。

幼兒用搖一搖、聽一聽的方法找到簍子里藏硬幣的瓶子。

5、那這個瓶子發(fā)出的聲音像什么?猜猜里面裝著什么?你能用小耳朵幫忙找到裝米粒的瓶子嗎?

教師請找到的小朋友分兩組將米粒倒到透明瓶子里檢查,并提醒幼兒注意不要將米粒潑在地上,培養(yǎng)孩子要愛惜糧食的習慣。

6、最后這個瓶子里裝的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我們把瓶子拿來看一看。你的瓶子里有多少豆豆?

幼兒瓶子里的豆子數量為一個或許多,請幼兒先觀察自己瓶子里的豆子,再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然后再引導他們比較一個豆豆發(fā)出的聲音大還是許多豆豆發(fā)出的聲音大。

小結語:原來一個豆豆發(fā)出的聲音小,許多豆豆發(fā)出的聲音大。

環(huán)節(jié)自評1:對于瓶子里裝的物體也是精心設計的,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的原則:硬幣發(fā)出的聲音特點最明顯,孩子最為熟悉,能輕松猜到;米粒發(fā)出的聲音和沙子、泥土發(fā)出的聲音相似,不同生活經驗的孩子便有了幾種不同的想法;而蠶豆發(fā)出的聲音對孩子來說相對陌生,孩子的猜測難度加大。

環(huán)節(jié)自評2: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有一個孩子十分感興趣的游戲,就是通過聽聲音依次找出裝有硬幣、米粒的瓶子,雖然找的方法相同,但在檢驗時卻用了三種不同的形式:檢驗硬幣,是孩子一個接一個搖動瓶子,其他孩子傾聽并判斷;檢驗米粒,是孩子分組將其倒入透明器皿;檢驗蠶豆,是請孩子打開瓶蓋,并在打開瓶蓋后發(fā)現(xiàn)豆豆多少的不同,再根據豆豆的多少進行分組比較聲音的大小,從而巧妙的得出“一個豆豆發(fā)出的聲音小,許都豆豆發(fā)出的聲音大”的結論。

7、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裝很多很多的豆豆聲音是不是會變得很大很大呢?如果把瓶子裝得滿滿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呢?

8、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瓶子裝得滿滿的為什么沒有聲音了呢?

環(huán)節(jié)自評:是不是豆豆越多,聲音越大呢?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huán)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fā)展。在孩子積累了新經驗的同時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裝很多很多的豆豆聲音是不是會變得越來越大呢?如果你把瓶子裝得滿滿的,聲音會有什么變化?” 幼兒通過不斷嘗試,巧妙解決了這一認知沖突,改組了原有的認識結構,從而形成了新的認知結構即瓶子里裝得滿滿的時候聲音卻沒有了。

四、繼續(xù)探究瓶子裝滿其他東西后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

指導語:瓶子里裝滿了豆豆搖了以后就聽不到聲音,那如果裝滿了其他東西會不會發(fā)出聲音呢?請小朋友回去試一試。

環(huán)節(jié)自評:在活動的結束部分,讓孩子課后去嘗試瓶子里裝滿其他東西是不是也聽不到聲音,讓科學真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科學活動真正成為溝通幼兒生活與學習的橋梁。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雖然選題為聲音,但是打破了幼兒園原來科學《聲音》活動中的傳統(tǒng)定位和一貫模式,堅持以聽聲音、玩聲音、辨聲音等游戲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讓孩子們在與材料的充分互動中大膽探索,讓孩子們在不斷的驗證、交流中積累新的知識和經驗。

對于本次活動中材料的收集與使用,我更是動了一番腦筋。如何將材料生活化、簡單化、高效化是我追求的目標。于是我收集了孩子們常見的各種口香糖瓶子,將每四個瓶子裝一個小簍子,這四個瓶子中一個是空的,其他三個瓶內分別裝著硬幣、米粒,還有豆豆,而裝豆豆的瓶子里有的裝一粒,有的則裝許多。這些平常而熟悉的東西來源于孩子的生活,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大大激發(fā)了孩子探索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聽聽、猜猜、玩玩中感知了聲音的一些簡單規(guī)律,了解了聲音的一些秘密。孩子們始終保持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始終投入其中。由此可見,操作材料的選擇不以貴為重,而在于精和活,在于能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中高效、反復的使用。

另外,在孩子的探索過程中如何使“自主味”體現(xiàn)得更為突出,這也是我需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的地方。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聲音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聲音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聲音教案吧。設計背景:

讓幼兒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通過人為因素讓不同的聲音組合成有節(jié)奏的樂曲。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

3、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為樂曲伴奏。

4、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所有的幼兒有興趣參加,并能感知出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也不相同。

活動難點:

用不同的物體組成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套桶發(fā)出聲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

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么沒聲音?”

1、 教師設問:你有什么辦法讓空套桶發(fā)出聲音?(在套桶里裝上東西)“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里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庇變禾剿鳌⒉僮?。

2、集體探索:“你們的套桶娃娃發(fā)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你的套桶為什么會發(fā)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個別回答)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集體)這個聲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1、 分組活動:

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中,搖一搖,聽一聽。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種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里,聽聽剛才的聲音和現(xiàn)在的聲音一樣嗎?”

“小朋友拿著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搖一搖、聽一聽?!?/p>

2、 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比較前、后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這一次玩了什么?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范。

“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請你們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里裝的是什么?”

讓幼兒猜測,“你們猜的對不對呢?”

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瓶子里讓幼兒驗證猜的是否正確。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里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

“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你們真能干?!?/p>

“我這里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里裝的是什么?”(幼兒猜測后,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

“為什么一樣的東西,在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套桶中發(fā)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發(fā)出這么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為樂曲《小手爬》伴奏?!保w伴奏兩遍)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jié)科學活動,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成分體現(xiàn)了“玩中學”的理念。但現(xiàn)在如果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教學準備上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有趣的聲音》課件


活動目標

1.能夠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瓶子區(qū)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紙區(qū)材料:白紙、皺紋紙、餐巾紙等。杯子區(qū)材料:金屬杯、塑料杯、紙杯、玻璃杯等。

2.不同種類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聲音的制造。

(1)教師出示一只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

(2)將豆子放進瓶子里,蓋上瓶蓋搖一搖,請幼兒聽聽發(fā)出的“沙沙沙”聲音。

(3)分別請個別幼兒挑選幾種不同的材料試一試、說一說制造聲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紙等。

2.請幼兒主動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聲音,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1)教師介紹三個不同區(qū)域的材料,鼓勵幼兒一次去每個區(qū)域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fā)出聲音。

(2)幼兒自由分組探索,教師分別進入不同區(qū)域進行指導。如:“瓶子區(qū)”重點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用不同的瓶子裝不同種類的豆子,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紙區(qū)”引導幼兒揮動、揉搓、敲擊不同的紙,探索它們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區(qū)”引導幼兒敲擊不同的杯子,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及教學反思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辨別各種東西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學習傾聽各種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培養(yǎng)傾聽能力,通過探索和操作,激發(fā)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科學《有趣的聲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背景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對于剛進入大家庭的孩子們來說傾聽聲音是非常感興趣的事情,而且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聲音充滿著好奇,想去探索,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傾聽各種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

2.辨別各種東西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3.通過探索和操作,激發(fā)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瓶人手一份,分別裝上沙子、豆子和玻璃球。

2.打擊樂器若干。

3.活動室四處分別布置成各種小動物的家。

4.會發(fā)聲音的玩具及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進入活動室,啟動會發(fā)聲音的玩具。

師:哎呀,活動室里有聲音,聽,是什么聲音?

幼兒:是小狗的聲音,“汪汪汪”。

師:哈哈,原來是一只玩具狗在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為了獎勵小朋友,今天我?guī)∨笥讶バ游锛依锶プ隹秃貌缓?

幼兒:好。

師:在做客的時候小朋友要怎么做呢?

幼兒:要懂禮貌。

(二)傾聽并辯解沙子在酸奶瓶子里的聲音。

師:這是誰的家?

幼兒:這是小兔的家。

幼兒:小兔你好!

師:小兔家有什么啊?

幼兒:酸奶。

師:里面裝的是不是酸奶啊,小朋友先不要打開,自己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的小朋友先告訴我,看看誰最能干。

幼兒操作。

幼兒:老師我聽見有沙沙的聲音,是小石頭嗎?

幼兒:不對,是沙子的聲音。

師:對,小朋友真聰明這么快就猜出來了。

(三)聽辨豆子在易拉罐里的聲音。

教師帶幼兒來到了小花貓的家。

幼兒:小貓家到了。

幼兒:小貓你好。

師:小貓家里有什么?

幼兒:易拉罐。

師:現(xiàn)在也請小朋友去搖一搖,聽一聽,然后告訴大家。

幼兒回答

幼兒:是豆子。

師:小朋友的小耳朵真靈,老師喜歡你們。

(四)聽辨玻璃球在飲料瓶里的聲音。

師:小雞家到了,小雞為我們準備了禮物,讓我們搖一搖,聽一聽,是什么呢?

師:這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啊?

幼兒:是石頭吧。

幼兒:是豆子吧。

幼兒:是小球吧,聲音很響。

師:真棒,里面是玻璃球發(fā)出的聲音。

(五)嘗試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把瓶子里的東西都辨別出來了,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聲音?

教師在背后分別敲打小玲和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猜,猜中后出示實物和小朋友一起拍節(jié)奏。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那么多的打擊樂器都認識了,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玩吧!

(六)嘗試用各種瓶子為樂曲伴奏。

師:剛才的打擊樂器都認識了,剛才我們聽聲音的瓶子也可以當樂器,現(xiàn)在老師就用瓶子為樂曲伴奏一次。

教師伴奏完成。

師:好聽嗎?

幼兒:好聽。

師:那么現(xiàn)在小朋友們也拿起瓶子一起為樂曲伴奏一次吧。

伴奏后,幼兒邊玩瓶子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本節(jié)教學活動我從“魔術聲音激趣導入→說說生活中的聲音→欣賞并辨別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嘗試自主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游戲活動“尋找聲音朋友”→體驗探究的成功和快樂”,整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注重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熟悉的聲音入手,再去發(fā)現(xiàn)聲音、感知聲音,而后啟發(fā)幼兒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了解物體振動就會產生聲音,每個環(huán)節(jié)始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進行游戲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奇妙的聲音,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學習品質。

幼兒百科: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xiàn)象。最初發(fā)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有趣的聲音》


設計意圖:

聲音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戲時,孩子們總愛用不同的玩具敲擊,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對聲音是怎樣來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高聲尖叫。因此,我設計了這次科學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分辨什么是好聽的聲音,什么是噪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同時也求使活動盡可能地游戲化、多元化,充分發(fā)揮孩子的自主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樣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體發(fā)出聲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活動難點:

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fā)揮幼兒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等。

2、錄制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

( 鳥叫聲、馬蹄聲、風聲 、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 、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

3、沙錘、盤子、木碗、鍋蓋若干,人手一份,聽課教師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猜他是誰:請四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后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都是誰在說話?)

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這是誰在說話?(請一幼兒說一句話)這是誰的聲音?(幼兒猜)小朋友真棒!再聽聽這又是誰的聲音?(四名幼兒一一說一句話讓幼兒才出是誰)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讓物體發(fā)出聲音

教師:人的聲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們都能根據不同的聲音猜出說話的小朋友是誰。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鈴鐺或三角鐵)我們來聽聽它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老師輕敲)老師用什么方法使它發(fā)出聲音了?現(xiàn)在怎么沒了聲音?(老師停止了動作,它就發(fā)不出聲音了)

小結:原來物品要運動運動起來,它才會發(fā)出聲音,不動它,就沒有聲音了。

2、感受聲音的不同

(1)老師準備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們做好朋友?這些東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愛惜、保護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氣了發(fā)出的聲音就不好聽了,想不想讓他們發(fā)出好聽的聲音?(一一出示響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 請幼兒敲敲、聽聽,引導幼兒說出清脆的、低沉的聲音,高音、低音)。

(2)老師改變敲物品的快慢,請幼兒聽聽有什么變化。(節(jié)奏快、慢的聲音)

(3) 請小朋友說一說,除了剛剛聽到的這些有趣的聲音,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要求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這是什么?在哪里會用到它?(做操的操場上、比賽場上、戶外活動時……)在這些場合,它都能幫助我們。如果老師在上課,它突然冒出聲音來會怎樣?(讓幼兒討論)

小結:原來不同的物品發(fā)出的聲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動的快慢也使聲音的節(jié)奏不同,如果我們使用不當,就會成為噪音。老師經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聲喊叫,上課用適量的嗓音讀書,為什么?(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3、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教師:生活中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來聽聽這是什么聲音。聽到這些聲音,你們會想象到什么事物?

(1)鳥叫聲:這是什么聲音?想一想,鳥兒會在哪里快樂的歌唱?我們也來做一只快樂的小鳥怎么樣?(引導幼兒模仿鳥叫的聲音,做出鳥飛的動作)

(2)馬蹄聲

(3)風聲

(4)笑聲

(5)掌聲

(6)打雷、下雨聲

(7)牛叫聲

(8)公雞報曉聲音

(9)汽車: 聽到汽車的聲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場景?(本文.來源:.)在什么地方?

(10)母雞帶小雞聲音:去捉蟲子

(11)警車聲:警車出動,去抓壞蛋了

(12)加油聲:運動員在賽場比賽

(13)火車汽笛聲:火車在鐵軌上飛馳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測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老師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聲音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樂隊,我們一起來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讓幼兒聽聽聲音,說出相應的象聲詞。)(分組發(fā)放道具)

小小樂隊

我的沙錘沙沙沙,我的盤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鍋蓋鐺鐺鐺, 有趣的聲音一起來,沙沙砰砰叮叮鐺, 真呀真熱鬧!

小結: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有趣的聲音,小朋友們以后仔細觀察,試著模仿,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引出課題,然后出示了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簡單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對聲音產生興趣,分別感受各種聲音的不同,將目標重點牢牢抓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抓住了一個教育契機,通過口哨出現(xiàn)的不同場合,讓幼兒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聯(lián)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什么聲音不應該出現(xiàn)的場合,引申到讓幼兒知道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接著通過分辨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鳥叫聲、馬蹄聲、風聲 、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 、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讓幼兒感受聲音的多樣性。最后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讓幼兒在演奏中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從而達到目標的難點。整個活動設計合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重難點把握得當,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輕松游戲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高。

相關推薦

  •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聲音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聲音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
    2021-05-05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有趣的聲音》課件 活動目標 1.能夠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瓶子區(qū)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紙區(qū)材料:白紙、皺紋紙、餐巾紙等。杯子區(qū)材料:金屬杯、塑料杯、紙杯、玻璃杯等。...
    2022-02-17 閱讀全文
  •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及教學反思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辨別各種東西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學習傾聽各種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培養(yǎng)傾聽能力,通過探索和操作,激發(fā)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
    2021-04-15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有趣的聲音》 設計意圖: 聲音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戲時,孩子們總愛用不同的玩具敲擊,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對聲音是怎樣來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
    2021-12-01 閱讀全文
  •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轉動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發(fā)現(xiàn)轉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適合幼兒園老師...
    2021-05-02 閱讀全文

中班科學活動聲音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

2021-05-05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能夠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瓶子區(qū)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紙區(qū)材料:白紙、皺紋紙、餐巾紙等。杯子區(qū)材料:金屬杯、塑料杯、紙杯、玻璃杯等。...

2022-02-17 閱讀全文

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聲音》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辨別各種東西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學習傾聽各種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培養(yǎng)傾聽能力,通過探索和操作,激發(fā)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

2021-04-15 閱讀全文

設計意圖: 聲音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戲時,孩子們總愛用不同的玩具敲擊,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對聲音是怎樣來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

2021-12-01 閱讀全文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發(fā)現(xiàn)轉動的很多有趣現(xiàn)象,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適合幼兒園老師...

2021-05-0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