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放在父母的面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發(fā)布時間:2020-09-23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育兒觀念:放在父母的面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學習內容:在孩子健康成長中,你會放下自己的面子對待孩子嗎?請您學習《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五卷P17頁“放下父母的面子讓孩子健康成長”,分享您的體會。
父母在斥責孩子之前,應該主動詢問孩子的想法。有時候,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就會理解原先覺得“不可理喻”的行為,消除親子溝通中的誤解。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還有助子父母緩和情緒。
以下兩個問題請家長誠實地回答:
我一定要孩子這樣做,是為了他好,還是為了我的面子?比如,孩子很小的時候,你有沒有不顧他怕生,逼他叫人甚至要他當眾表現(xiàn)特長?比如,一定要孩子學跳舞,而不愿意讓她學象棋,是不是因為跳舞有利于“炫耀”?我采取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是為了他好,還是為了我的面子?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你有沒有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他考不好,自己心里也難過,但家長還要給他臉色看。如果是為了孩子好,為什么不理解他的心情,鼓勵他,幫他分析原因?
家庭教育的主體是父母。父母在愛孩子、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強迫孩子成為你想要他成為的人,而要幫助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面對孩子的錯誤和成績,父母如能做到坦然自若,這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還是以平常臼對待孩子吧,孩子的快樂、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讓孩子在爭吵中成長
育兒觀念:讓孩子在爭吵中成長
案例背景:
在幼兒園里,每個孩子都會有爭吵、鬧糾紛,這是幼兒交往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我們教師面對這種現(xiàn)象,往往都會阻止他們。但對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也并非都是壞事,這往往有利于他們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
案例描述:
一天午飯后,小朋友都坐在走廊上玩著各自喜歡的玩具。忽然,我聽見AA和BB因為一套拼圖玩具而爭吵起來,AA說:“你為什么搶我的拼圖!”BB也當仁不讓,理直氣壯地說:“不對,我沒搶你的玩具,是你在搶!剛才是我先在玩的,等我喝完水回來,你就搶去了。”AA繼續(xù)解釋道:“我沒搶,是我看見沒有人玩了放在桌上,我才拿來玩的?!盉B又說:“你沒有搶,那就還給我,是我先玩的?!眱扇诉€在繼續(xù)爭吵,而我還不準備介入,我想繼續(xù)做一個旁觀者,看看他們自己能不能解決、又是如何解決的。這時,CC走過來說:“你們不要吵了,我看,你們兩個人還是一起玩吧,一個人玩多沒意思??!”一聽這話,BB馬上說:“那好吧!我跟你一起玩吧!”AA也連忙說:“是啊!我們一起玩吧!”于是,兩個小朋友一塊玩了起來。這件事也算是圓滿解決了。
分析:
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產(chǎn)生矛盾的表現(xiàn)。孩子對玩是很感興趣的,但是玩有玩的規(guī)則。幼兒在這種爭吵甚至打鬧中,學會了觀察和分析,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并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同時,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fā)生爭吵,是因為起初都認為自己有理,這說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在爭吵和糾紛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煉,爭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幼兒運用語言的一種實踐,只要老師給予適當引導,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是有益的。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yǎng),因此,爭吵對幼兒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壞事。
啟示:
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矛盾。對于幼兒能自己處理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發(fā)展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對于不能解決的事情,我們可以適當?shù)囊龑б幌?,給一定的啟發(fā)。提高他們的能力。
育兒觀念: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育兒觀念: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蒙特梭利教育中有很關鍵的一條:尊重兒童,兒童成長過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以幫助孩子自發(fā)學習。內利三周歲的時候去參加海娃幼兒園的親子班,從第一次的坐不住到后來的能坐下來,基本理解老師所表達的意思。有沒有學到什么,并不重要。我希望她能知道幼兒園里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師一起游戲,讓她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充滿期待。同時在生活中慢慢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吃飯、穿衣、穿鞋,自己能干的事情盡量都讓她自己做。
后來入園的事實證明,當初為入園所做的準備全是有用的。內利每天高高興興的去上幼兒園,小班一年,內利的伙食費是沒有退還的,她應該是全班出勤率最高的小孩。同時她的自理能力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肯定,穩(wěn)定的情緒讓她的托班生活過的健康而愉快。當大多數(shù)的小孩不安,哭鬧,去經(jīng)過長長短短的入園適應期的時候,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兒歌,游戲,在集體生活里學習著生活和社交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發(fā)育的快或慢。內利的語言能力,一直到28個月,才從單純的爸爸媽媽,完成了詞組,簡單句子的飛躍。而我周圍認識的人當中他們的孩子,在10——20個月之間,已經(jīng)能基本完整的唱簡單的兒歌了。注重跟孩子在一起的過程,而不必太在意結果。家人都把內利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跟她說話,完整的句子,講述一件簡單的事情。小孩子的成長過程,總是會給父母太多的驚喜。內利之后的語言能力,似乎是一場正能量的瞬間爆發(fā)過程,基本標準的普通話,口齒清晰,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入園后發(fā)現(xiàn),內利比其他孩子更內斂,在社交方面的能力相對來說弱了些。所以,平常和周末,經(jīng)常帶孩子在小區(qū)內或公園里玩耍,孩子看到同齡人自然會去跟同齡的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去玩。我們還去做活動:“在家做餃子”體驗勞動的快樂,“摘桔子”感受收獲的喜悅,“魔術泡泡秀”感知泡泡的神奇,“超級飛俠”教會同伴合作的重要......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平?;顒拥睦鄯e過程。有些事情,不能當時就得到想要的結果,但是,只要朝著不偏離大方向的目標前進,終能抵達目標的彼岸。
如今,內利對認字有了興趣。盡管我不希望她過早的去學習認字。因為認字這項本領,到小學一定會開始,就算不會,學了拼音,自然就會認識所有想認識的字??墒强粗鴥壤麧M足于自己認字的小小成就和快樂中,我想過程本身應該是讓人覺得愉悅和幸福的。讀書,讀詩,沒有目標和目的的讀各種故事兒歌,豐富的詞匯和想像能力才是小孩擁有的最好的能力。遵循孩子的興趣出發(fā),理解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聲音。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育兒觀念:讓孩子在愛中快樂成長
要讓孩子在愛中快樂地成長,首先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huán)境是形成正確思想和優(yōu)秀人格的基礎。確實是這樣,孩子從出生到少年時期,絕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對孩子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環(huán)境包括很多,如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良好的智慧環(huán)境、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等,我認為這其中最生要的是民主、平等、互愛、和睦家庭人際環(huán)境。父母之間和睦友愛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父母平等、民主有愛地對待孩子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孩童處于從無知到有知的成長階段,孩子犯錯誤父母應該以平等的身份和交友的心態(tài),耐心地向孩子講明錯在哪里,使他明辯是非,懂得道理,改正錯誤,吸取教訓,不斷成長。決不能對孩子呵斥、打罵。這種方法往往是父母生氣,孩子受到皮肉之苦,最后錯誤得不到改正,孩子小小的心靈留下了創(chuàng)傷。
有一件事,我感觸很深。我家兒子和鄰居家的孩子同歲,他們經(jīng)常一起玩,晚飯后常常到鄰居家和鄰居家的孩子玩“益智磁力片”,去的次數(shù)多了,再加上兩個孩子玩起來不管不顧,鄰居孩子的奶奶不太樂意了。一天晚飯后孩子又要去鄰居家玩,我對他說“不要去玩了”,兒子問“為什么”,我說“他們家奶奶不喜歡你去玩”,兒子卻說“我是去和平平玩呀?”說完兒子就開了門,我從門口把他拉回來,我一轉身,他又開了門要走,我順手打了他兩巴掌,兒子哭了,喊著“我就要去!”我馬上意識到,孩子的倔強脾氣又上來了,再打也無濟于事。兒子開門走了,我沒有阻止他。這次他只玩了一會就回來了,回來后我沒有出聲,孩子的眼睛一直盯著我看,我走到哪里,他就在后面跟到哪里。實際上孩子出去后,我也有些后悔,不該打孩子。睡覺時間到了,兒子乖乖躺在床上,這時我座在他床邊,對他說“今天媽媽不應該打你,媽媽不讓你去,是因為對門奶奶的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你們玩得時間太長,影響奶奶休息?!眱鹤勇牶?,懂事的點了點頭,對我說“媽媽,我再也不去玩了”。
事后我深刻的反省了自已,我的打壓沒有起到作用,反而是溫和友愛的說服,讓他改正錯誤,在此我要勸父母們,當發(fā)現(xiàn)了孩子有錯的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已的情緒,當情緒穩(wěn)定下來時,再處理孩子的錯誤。用打罵來教育孩子是最愚蠢的,這只能表明我們家長的智慧解決不了問題,才能用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
及時表揚、贊美孩子的良好行為,可以激勵孩子產(chǎn)生無窮的動力和自信。中國教育家陶知行深刻的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及時的表揚孩子,沒有表揚,就沒有教育。是啊,我們成年人都想被別人肯定、被別人表揚,何況是孩子呢?當孩子樂顛樂顛的把在幼兒園里畫得畫拿到我們面前時,當孩子興沖沖得把在幼兒園得到的小紅花放在你手中時,當他端上一杯水,讓你喝的時候,他會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你,等著你的表揚。這時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心神領會,對年幼孩子的表揚不能太籠統(tǒng),模糊,類似于“你真是個好孩子”、“你真棒”等,而應該讓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同時也能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一次我兒子高興得把他在幼兒園畫的一幅畫拿給我看,畫的右下角貼了一朵小紅花,我馬上問兒子這幅畫為什么得到了小紅花,“畫得好”,
“哪里畫得好?”,
“老師說顏色涂得好”
“樹葉是綠色的,你怎么涂黃色的?”
“媽媽,這是秋天啦,秋天樹葉都會變黃的”
我聽了后,連忙表揚孩子觀察大自然真仔細,并鼓勵他以后更留心觀察自然事物。兒子高高興興地點了下頭“嗯”。
表揚會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減少不良行為習慣,作為父母要拿出更多時間,孩子每一個細微進步,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都對他以后性格和人生觀、價值觀地行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多的關注孩子,促使孩子不斷進步,健康成長。
育兒觀念: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育兒觀念:別讓孩子在抱怨中成長
生活中父母喜歡以他們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繼而代之的是不適當?shù)穆裨购⒆?,責怪聲不斷。圍繞在孩子耳邊的經(jīng)常是這樣一句話:“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經(jīng)常受到批評后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擊他人才能體會到自己是個強者,來撫平自己的失望情緒,擺脫“我不行”的念頭。
我們班章書源小朋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父母習慣于經(jīng)常表揚激勵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長期激勵下,孩子自己心里養(yǎng)成了習慣無所謂,所以做事的時候經(jīng)常我行我素,他看見別的小朋友獲得成功時便會乏味的口氣說:“我才不想做呢,一點都不好玩!”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緒上還沒有成熟,也經(jīng)常看到他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羨慕他人。他們更強烈的希望擁有同病相憐的伙伴。
同陳清朗相反,我們班陳清朗小朋友不去指責他人,卻情緒更低落,內心充滿著自責,有著過分的自卑感,總是覺得在別人眼里自己很差。
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實際上是等于在叮囑孩子:“你要不斷的膽小啊,你要大方表現(xiàn)自己呀!”
由此看出,在中國鼓勵教育刻不容緩。父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及時送上鼓勵,而不是一味的給孩子潑涼水。孩子幼小的心靈正是靠父母和幼兒老師的細心呵護才能健康成長!鼓勵猶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猶如一劑良藥,撫慰孩子心靈創(chuàng)傷;又猶如一縷春風刮過孩子心頭,溫暖孩子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