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如何教會孩子敢于嘗試?
發(fā)布時間:2020-08-03 教育孩子筆記 幼師家訪心得 家庭教育心得 育兒心得:如何教會孩子敢于嘗試?天氣越發(fā)的冷了,早上起來換下了昨天的短袖,穿上了一件白色的長袖,外加一件牛仔外套,這樣才覺得暖和些。
不過秋日的九分褲已經不管用了,露腿的小部分地方已經冰涼冰涼的,如果光是窩在沒有陽光的屋子里,來條秋褲再好不過。
陽光漸漸的折射到了陽臺,透過窗戶,爬進房間,靜靜的待上幾分鐘就能感受到它的熱乎,索性我換下拖鞋,準備出門沐浴陽光。
今天穿的白色衣服,我這人,最戀白,卻最怕白的有污漬,所以我就沒有抱小可樂,想牽著他一起走,可是他從來沒有下過樓梯,平時里都是我抱著,背著。[筆稿范文網 WWw.gx86.cOM]
我以為很平常的事,關上門,拉著他下樓梯,可他一直站在走道不敢邁開腳,我告訴他,我們一起出去玩,這句話是他每天聽到最開心的事,外面的日子一直都是他向往的快樂之源,這兩年我和他兩個在家里可能真的把他憋壞了。
他焦急的快要哭了,一直讓我抱,我硬是沒同意,拉著他走,他定在哪里始終不動,我知道他肯定害怕,習慣性的在平地上走來走去,跑來跑去,突然要把腳伸向一個不著底的深淵,他肯定害怕還有不知所措,我就一邊鼓勵他,一邊扶著他,教他下樓梯,也許是迫不及待的想出去,也許是怕我走了拋下他,此時的他。一點都沒有平時里的倔犟,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跌跌撞撞走了三五個臺階,最后一個踩歪了,差點摔下來,幸好我緊緊的拽住了他。
他委屈的快哭了,始終沒有落淚,小可樂,這個人,從小不喜歡流淚,平日里的磕磕跘跘你不在意他總是不了了之,除非真的很痛,比如頭上撞了很大一個包,還有那次手被滾燙的爐子燙了三個手指頭,這樣的時候他也是哭的很兇猛的,所謂“男子漢流血不流淚”感覺他真的有點像個小男子漢。
我抱著他,拍拍肩膀,親了下他的小臉,繼續(xù)鼓勵他不要害怕,媽媽在,媽媽會扶著你的,一邊硬拉著他繼續(xù)下樓梯,也許他出于無奈,又繼續(xù)跟著我一步,一步的往下走,慢慢的他沒那么緊張了,腳步越來越快,越來越熟練,一口氣,我?guī)е咄炅肆鶎訕堑臉翘荨?/p>
“敢于嘗試有可能失敗,不敢嘗試注定失敗”。所有的經歷都源于生活的點滴,細微之處,就像小可樂早早的就會爬樓梯可是卻遲遲不敢下樓梯。因為每次出門的時候我都是精力充沛,即使是六樓我也毫不費力的把他抱下去,可是玩了幾個小時再回來,我寧可多走10分鐘的平路,我也不愿爬這六層樓。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樣的感受,爬樓梯比走平路真的累太多,所以每次回來我太累,走不動的時候我就會牽著他的小手,讓他自己慢慢往上走,可我從來沒有教他下樓梯,也沒有給他下樓梯的機會,我總覺得這么小的孩子一定不能讓他獨自靠近樓梯,萬一踩空了,豈不危險。
人生正如這一步一步的臺階,我們不僅要學會上樓梯,還要學會下樓梯,我們不僅要堅持不懈,還要勇于嘗試。
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不經歷那能明白之中的道理,所謂“一回生,二回熟”。任何事都要有人去嘗試,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相信小可樂,經歷過這次再也不會站在樓梯不敢邁開腳,面對前方再也不會恐懼。
在孩子正處于滿地跑,咿呀學語之時,父母是孩子的指路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學,很多東西,你不教,他是不敢嘗試的。
一個孩子身上不僅僅能反應一個家庭的教育,也反應了其父母的修養(yǎng)。
教育好孩子也是對自我的提升,與孩子一起共同進步,教會他們做一個敢于嘗試的勇者。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心得——如何教育孩子
育兒心得——如何教育孩子
自從有了兩個小孩以后,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全部的生活重心都圍著他們轉,雖經常很多人都很羨慕我兒女雙全,但是,上帝是公平,我們付出的辛苦也是雙倍的。特別是我不是全職媽媽,平時要忙事業(yè),回家要照顧小朋友,雖說有老人和保姆幫忙照料,但教育的重任始終是在父母身上的,特別是他們一天天長大,心智慢慢成熟,開始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并探索,在這么一張白紙上,我們要畫下的每一筆,都考驗著我們自己所積累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不敢掉以輕心,所以經常覺得很累甚至力不從心。
對于小朋友要求要買東西或吃零食的問題,我對此是不完全禁止。但當滿足他們條件的時候通常是附帶條件的,比如去倒完垃圾,擺好鞋子,唱一首歌,背弟子規(guī)等等,讓他們懂得所有的東西得到都要付出代價的,因為越容易得到的東西越不知道珍惜。并且,我不允許他們在街上邊走邊吃東西,或者看到一樣東西哭喊要的時候,就去買給他們,這樣會讓他們認為只要一哭鬧就能達到目的。yoyo曾經晚上帶他們去江邊散步,一路哭鬧要買喜洋洋的吹泡泡機,我跟她說家里還有一個,不能再買了,她不管還是一直哭,我任由她一路哭著回來也不買給她,回家后還被我罰站,一直站到她跟我承認錯誤,我問她你哪里錯了?她說我要買喜洋洋的吹泡泡,我說,那媽媽為什么不買給你?她說:因為家里有一個了。我說,那你知道為什么還一直鬧?她說,媽媽,我錯了!可見,小朋友的無理取鬧不是平白無故來的,她就是用這種方式在試探大人的底線,一旦她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滿足的話,那就會有下次,下下次,所以,小朋友的很多壞習慣是大人養(yǎng)成的。
對于他們看電視的問題,我之前在金寶貝買了米卡、還有巧虎,另外還有一些動畫片,在下午放學后放給他們看,但是,盡量抽時間陪他們觀看,并且給他們指導,他們也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比如認識各種動物,學習了一些生活常識和習慣,開拓了思維,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但觀看時間不能太長,并且家長陪同指導才能達到效果。
另外,每個周末基本沒有特殊安排,我們的親自家庭日活動是固定進行的,因為平時陪他們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只要有假期,我基本都安排陪他們,盡量帶他們去郊區(qū),去公園曬太陽,喝咖啡,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其他小朋友,多跟我們進行交流,增進親子關系。
還有半年,他們就要上幼兒園了,經過之前的再三對比和考慮,我們還是覺得在小區(qū)的幼兒園上,最主要是接送方便,因為如果去公立幼兒園就比較遠,我和爸爸平時忙起來都沒數的,沒辦法管接送,爺爺和阿姨帶他們去又擔心路上安全,特別是刮風下雨的時候,所以還是現在就近就讀看看再說。
至于他們的興趣發(fā)展,我抱著不強求的態(tài)度,他們喜歡什么就去學什么,之前我一直覺得學藝術練氣質,學武術練精神,想讓女兒學舞蹈什么的,兒子去學跆拳道?,F在想想,最重要是他們身心健康,過得開心,學不學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當然了,如果他們喜歡,我們也會支持。盡量不要給他們太多的約束和給他們增加壓力,就像小樹一樣,只要給足陽光水分,只要有舒展的空間,才能枝干粗壯,枝繁葉茂。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小孩寵愛有加,我更是寶貝他們,但我對他們一直都是比較嚴厲的,比如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凡他們自己能完成的,我堅決不幫忙;比如吃飯的時候如果不好好吃,跑來跑去的,我就絕對不會再追著喂他們,我會告訴他們,如果吃飯的時候你想去玩,那你就沒飯吃,讓他們餓肚子,下次他們自然不敢不好好吃飯(但經常這時老人就會去哄他們吃飯,或是偷偷拿零食給他們吃,這讓我很苦惱!)。還有懲罰的方式,我基本是說服不聽就訓斥,再不改就罰站。比如擦過的紙巾盒零食包裝紙要隨手丟到垃圾桶,亂丟的話不但沒東西吃,還要罰站;比如搶東西要罰站;兩個人打架要罰站;一直站到他們自己知道錯了,并且過來跟我承認錯誤。不然,不管他們怎么哭,哭得多可憐,都要繼續(xù)站,而且誰來求情也不給面子。到目前為止,我認為這樣的懲罰方式還是有效的,讓他們形成心理底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自己做錯事情就要承擔后果,誰也當不了他的保護傘。當然了,表現好的也要表揚和獎勵。
我們也是初為人父母,與其說是育兒,不如說是自我成長。一切都在摸索和修正,我們的方式也不一定正確,這需要時間的檢驗。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自己心態(tài)健康陽光,給小孩灌輸的教育理念就不會有偏頗。不能因為條件好就一味滿足,那只會讓他們變成寄生蟲;也不能一味地強調自我,讓他們變得自私;也不能凡事都幫他們出頭,讓他們變得懦弱~這些在很多家長看來都是愛的表現,現在的小孩不缺愛,缺的是正能量的愛,有營養(yǎng)的愛,有力量的愛。還是那句話,我沒期望他們成為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我只希望他們身體健康,心智健全,生活愉快,有自己謀生的本領,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過自己想過的日子。這其實也是我的人生理想。
育兒心得:如何教育孩子
育兒心得: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教育,而作為孩子面世后的啟蒙人——家長的教育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作為父母如何使自己的子女健康的成長,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們嘗試著從以下方面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
一、誠實
做人要以誠為本,誠實守信,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作為家長,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在孩子面前說話、做事,絕不能有半點虛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須首先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表率作用啟發(fā)、誘導孩子。此外,我們經常給孩子講一些真誠守信的人受人尊敬,謊話連篇的被人唾棄的故事。逐步讓孩子養(yǎng)成不說謊,辦事認真的良好習慣。
二、合群
當今的獨生子女,可謂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往往十分任性,而父母又以他們?yōu)橹行?,想要什么就給什么,養(yǎng)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壞習性,當他們融入社會的時侯,就顯得無所適從,造成離群的局面,而人是要接觸社會,在社會中生活的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走向社會時不孤獨,這又是考驗家長的一個課題。為此,我們在家里教育孩子不要事事以我為中心,做事首先要考慮他人。另外,我們利用假日等時間,經常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和小朋友玩,及其他年齡段的人玩,在玩的過程中鍛練孩子學會謙讓和融入。
三、認真
做人做事必須認真,只有認真做事才能成功,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功,就必須教會他們養(yǎng)成認真良好的習慣。對此,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讓孩子辦一件事,我們就要求她無論結果如何,都必須要求她辦成,對于做得好的給予鼓勵,對做得不理想加以引導,但前提是要孩子認真去做,而且要堅持到底,并且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激勵孩子,使孩子養(yǎng)成踏實認真做事的性格。
以上只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幾點做法,很希望能借鑒他人好的經驗。
育兒心得:如何教會孩子感恩
育兒心得:如何教會孩子感恩
一、感恩教育教什么
先談談,感恩教育教什么。我認為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孝悌,平等,博愛。
1、感恩教育的第一點,孝悌。
我認為首先要教育孩子做到孝,孝順的孝??鬃泳驼f過:“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就是孝悌是仁道的根本?!叭雱t孝,出則弟”,孝就是孝順父母,弟(“悌”)就是尊敬兄長,簡而言之,每一個人首先要學會孝順父母,愛戴家人。
那么我們該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做到孝?誰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誰都是,孩子的學習就是從模仿開始,家里的每一人都是她學習的對象。誰是孩子最親最近的榜樣?父母,尤其是媽媽。
你要教育孩子懂得孝順,長大之后贍養(yǎng)父母,首先就是看看我們自己有沒有做到孝順。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別以為小屁孩不懂事,孩子敏感聰穎,最善于觀察和思考。說一則關于我朋友的故事,我朋友說自己從小敬重爺爺,而爺爺其實是一個只讀過一兩年書,斗大的字不識幾個的農民。爺爺不曾飽讀詩書,卻懂得恪守孝道,非常非常孝順。小時候家里窮苦,大家吃番薯,老母親吃的是白米飯;大家吃的是咸菜,為老母親準備一盤咸魚。爺對他年邁的老母親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家里的人都習慣了,覺得對待老人就應該是如此,自己將來也應該這樣對待老人。有一天,年紀幼小的朋友隨同媽媽去外公外婆家做客,外公的老母親也還健在,是一個非常慈祥和藹的老太太。老太太詢問外公一點什么事,外公瞪著眼睛用很不耐煩的語氣回答,朋友見此一幕,內心極為震撼!面對自己年邁的慈愛的老母,怎么可以是這種態(tài)度和語氣?。⊥夤谒哪恐懈叽笸偷男蜗髲拇艘蝗ゲ粡头?。朋友那時年齡還很小,但這件事從此扎根于心。
孔子的學生子夏曾經問老師何為孝,孔子回答“色難?!鳖伾摹吧?,困難的“難”,色難,在父母面前保持敬愛和悅的臉色最難也最重要,幫老人做事,給他們吃喝,難道就是孝了嗎?保持和顏悅色才是最重要的。
前天在辦公室聊天,大家也說起孝順父母這個話題。一位同事說,自己老家的一對鄰居,一對年老的夫婦,夫妻倆都老了病了,兒子兒媳在縣城工作,兒媳婦呢竟然是幾年來都沒有到鄉(xiāng)下看一眼年邁患病的公公婆婆,兒子也只是偶爾來看一下。大家聽了,唏噓不已,為之感到心寒。將來的某一天你們也會老了,你希望將來你的孩子如何對待你們?也許不幸,你的孩子也會這般對待你們,不管不顧,任憑你們孤獨的老去。街坊領居看著,也許會感慨,老天開眼了他們遭報應了。其實細想,任何事情都是前有因才后有果,也許正是你們不忠不孝的壞行為給孩子做了壞的榜樣。孝道需要傳承,沒有付出何來回報?
我和婆婆現在沒有住在一起,但兒子還小的時候,婆婆過來照看了孩子幾年,我經常會跟兒子一起回憶小時候奶奶對他的關心和照顧,有些事孩子可能還記得,有些事孩子可能沒什么印象,通過回憶,重溫那些溫暖的畫面,讓孩子感受長輩對他的的疼愛,銘記恩德,不忘回報。我兒子現在讀高中,平時都住校,偶爾周末回家,我都叫孩子盡量去看看奶奶,我說你奶奶會想念你的,去看看奶奶是你的責任和義務。我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數落婆婆的不是,一個善良的淳樸的農村老人家也確實沒什么可以挑剔的,就算我們對長輩有什么不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多多念叨長輩的好,多多表現對長輩的敬愛,孩子也會更加敬愛我們。孩子愛媽媽,不僅僅因為媽媽對他好,更因為媽媽愛著他所愛的所有親人!
孝便是一種回報,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回報,如果你對至親至愛的父母都不懂得回報,你面對大眾又怎么會有最真最切的感恩之心;你連家人都不愛,何以愛天下蒼生!所以感恩教育的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做到孝悌。
2、感恩教育的第二點,平等,每個人生而平等。
以前專制的家長居多,父母就像君王,父母說一孩子不敢說二,家庭過分的專制致使孩子唯唯諾諾,拘束膽怯,沒有主見?,F在呢,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里萬千寵愛集于孩子一身,結果出現另一個極端,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變成孩子說一父母不敢說二,這樣當然更不行,這樣容易使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認為獲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根本不懂感恩。
所以必須引導我們的孩子建立平等的思想,在家里,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父母不是君王,孩子不是小皇帝,彼此和諧相愛;在社會上,每一人都是平等的,工作沒有尊卑之別,人種沒有優(yōu)劣之分,彼此平等友愛。
我至今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我媽媽不知從哪里變出一個蘋果,她很仔細地把蘋果切成均勻的四片,分給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妹妹看看自己的這片,輕聲地嘀咕了一句:“我的這塊好像小一點?!蔽覌寢尵蛦枺骸澳闶窍訔壧??”我妹妹點點頭,她以為媽媽會為她換大一點的或者還有其它補償方法。結果我媽媽是一把把妹妹手里的蘋果拿過去沒收了,然后非常嚴肅認真地跟妹妹分析事理:“好好想一想,今天為什么沒收了你的蘋果?爸爸媽媽自己舍不得吃,全分給了你們,切成四片,難免稍稍有大有小。你沒有感謝父母沒有謙讓,反而與姐姐弟弟們如此斤斤計較。所以,今天你不能吃到蘋果,好好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錯,以后遇到這樣的事該怎么做。“當時教訓的是妹妹,聆聽的其實是我們兄弟姐妹四個,我們都因此受到了教育。這件事我們至今印象很深,父母以實際行動教訓我們,家人之間兄弟姐妹之間不能斤斤計較不能自私。我們現在的孩子當然不可能有這樣的經歷,我把故事多次轉述給我的孩子聽,也是一種教育。
我覺得我兒子成長過程,最大的好處是一直有伙伴陪伴一起生活,我弟弟的兩個兒子,我老公妹妹的女兒,都是年紀相仿的,有一段時間,他們都住在我家,我是生了一個,養(yǎng)了一群,我是媽媽,姑媽,還是舅媽。我兒子在他們沒來之前是拒絕的,他怕他們分享了我對他的愛。我跟兒子說媽媽心里是最愛你的,媽媽的愛有很多很多,是分不完的,再者,他們來了,你有伴一起玩一起學習了,你肯定會喜歡的,但他們的父母不在這里,更希望得到大人的關愛,所以我不能對你特別好,你是他們之中平等的一員。
所以,從一開始,兒子有的其它孩子也有,其它孩子不允許的兒子也不允許,家規(guī)適用于所有孩子,大家平等友愛。漸漸地,彼此之間非常友好和諧,我發(fā)現在很多時候養(yǎng)一群孩子比養(yǎng)一個更加省事。
來我家的保姆阿姨一呆就是四五年,不是我有更高的工資,而是我家的氛圍使她輕松愉悅。我跟孩子們說阿姨就是家庭一員的,平時對待阿姨要文明禮貌,自己能做的事就不要依賴阿姨。后來孩子們讀高中住校了,也就不再需要阿姨,阿姨也去別人家做事了。去年冬天的一天,阿姨打電話很高興地跟我說今天在街上碰見我兒子了,說我兒子很熱情地跟她擁抱。我想象著那一幕:人來人往的街頭,一米八的小伙子,臉帶笑意,展開他大大的雙臂,擁抱照顧他多年的阿姨。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所以我認為平等思想很重要,平等了,孩子們才會感謝每一個給予他幫助的人,才會感謝生活賜予他的每一個幸福時刻,才會懂得回報。英國理查德,曾經說過“懂得平等待人,是最偉大、最正直的品質?!?/p>
3、感恩教育的第三點,博愛,用寬廣的心胸去容納這個大千世界。
孟子曾教導我們“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不僅僅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推己及人,尊敬人家的長輩,愛護人家的兒女。
如何引導孩子做到博愛?
愛老師,與孩子多多念叨老師教育孩子的辛勤和勞苦,任何時候不在孩子面前數落老師的不是。愛親朋愛好友,與孩子每天分享結交朋友的快樂和幸福,鼓勵孩子與同學交往與鄰家孩子交往,懂得付出,不貪求回報。愛生靈萬物,告訴孩子每一種動物每一棵樹每一朵花都值得我們去關愛和呵護,不要輕易傷害任何一種小生命。
我們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你若對人對事怨聲載道,孩子便學著與萬事萬物橫眉冷對;走在大街上,你若隨地吐痰丟垃圾,孩子便學著無視清潔工人的辛勤勞動;你若亂闖紅燈,孩子便學著無視交通規(guī)則;你若講話粗俗魯莽,臟話連篇,你的孩子又怎么能做到文明禮貌!你亂摘花朵亂踩草坪,你的孩子又怎么能做到愛護一枝一葉。你今天撿起別人丟落的垃圾,你孩子明天就不好意思亂扔紙屑;你今天對著太陽微笑,你孩子明天就對著春風歌唱,身教勝于言傳,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是孩子最鮮活的教材。
孝悌,平等,博愛三種思想具備,感恩之心便水到渠成。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思想教育需從基礎做起。
二、感恩教育的意義
再簡單談一談,感恩教育的意義。也許有人說,這個世界如此紛繁復雜,人與人之間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我教育我的孩子常懷感恩之心,將來是不是會吃虧?當然不會,常懷感恩之心,其實最大的收益者就是我們自己。常懷感恩之心,就會稀釋我們心中的狹隘和蠻橫;常懷感恩之心,我們就會逐漸原諒那些曾和你有過結怨,甚至曾經觸及你心靈痛處的那些人,會使我們已有的人生資源變得更加豐厚,使我們的心胸更加寬闊;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huán)境就會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賞和感激。因此我認為,感恩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當你的孩子學會用感恩的心去察看這個世界,去愛護這個世界,他便是快樂的天使。心留善念,世界就會更加美好。
精心經營我們的家園,每個媽媽在自己的孩子的心田里播撒善良的種子,并呵護茁壯成長,世界必將成為愛的森林!
育兒心得:如何教育好孩子
育兒心得: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了,如何教育好孩子,對我們這些年輕的家長來說好比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和摸索的課程。以前覺得孩子還小,吃好睡好少生病就行,再說咱小時候不就是摸爬滾打長大的,可現在想想遠沒這么簡單。下面就談談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1.注重發(fā)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要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fā)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表揚和鼓勵是孩子成長的膏方。平時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yōu)點,并能增強親子間的相互信任,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所以只要看到他的稍許進步,就要毫不吝嗇地肯定他,鼓勵他,同時不要讓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以避免不必要的批評,這樣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發(fā)揚光大,而且還能很好地保護其自信心。當然也不能一味強調表揚,若遇到原則性錯誤也要毫不猶豫地給以指正,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更要以榜樣的力量去引導他,這樣就會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此外給他營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也是必要的,一次孩子把兩種不同的拼插玩具混在一起,一時半會沒法分開,因之前已提醒過,媽媽就數落他了,可兒子硬說不是我混的,接著越批評越不肯承認,其實混在一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他總以為這次又要挨批了,就是不承認,直到后來向他保證不會批評他,他才說是他干的。反過來就說明在一些小事上,我們做家長的就有可能對他太嚴厲了,事事較真他心里總有點怕,其實想想孩子很多時候不是故意犯錯的,有時更是好奇心所驅,所以是誠實重要還是讓孩子一定要按你的想法做更重要呢?
3.加強與老師的溝通和聯(lián)系,主動向老師介紹孩子的情況。其實我們做家長的,并沒有通過幼兒教育的系統(tǒng)培訓,對孩子的了解往往帶有感情色彩,而老師的評價就更為客觀,而且老師在發(fā)現孩子潛能方面肯定比我們家長來得敏感,所以和老師多交流就非常有必要。
4.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我們覺得與孩子較好的聊天時間是在每天晚上睡覺前,多聽聽他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并通過講故事,讓他明白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說到克服缺點如我家孩子有亂扔玩具的壞習慣,我們會在玩前提醒他玩后要自己收拾,一開始他很不情愿,還會鬧情緒,但我們并沒有妥協(xié),而是許諾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給予獎勵如零食,然后再給他講道理,漸漸地他這個壞毛病已經改了很多。平時遇事努力做到多蹲下來聽聽孩子的意見,可以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甚至爭執(zhí),不要高高在上一味要求聽話,把孩子看做朋友,尊重他,引導和幫助他,那么孩子也會尊重你并對你敞開心扉,健康成長。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學會數數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學會數數
如何讓孩子學會數數是大多數家長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有的家長會發(fā)現,孩子都上幼兒園了還不會數數,或者會數數,但數完之后卻不知道是幾個。面對這些問題,有些家長會顯得比較焦慮——連這么簡單的數數都不會,孩子的智力會不會有問題啊?其實這些問題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對成年人來說數數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對一個孩子來說卻并非如此。
那么到底該怎樣教孩子數數呢?結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數數的實際情況,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采用實物教學法,寓教于樂。這個方法就是結合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物品來教孩子數數。有的家長可能會發(fā)現,孩子數數數得很好,但數完之后卻不知道一共是幾個,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他不是在“數”數,而是在“背”數,只是機械的把大人交個他的“背”出來(其實,3歲的孩子會背數字也很不錯了)。在3-4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空間感和數字感都還不是很好,存在這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我們可以通過實物教學法來提高孩子對數字的概念,比如伸出一根手指,告訴孩子這是1,伸出兩根手指告訴孩子這是2…,以此類推。這樣做不但能讓孩子學會數1、2、3、4,還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數字的意義,這樣就可以有效改善“會數但不知道幾個的問題了”。用實物教學法既簡單又有效,還可以隨時隨地的教孩子,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問他,“寶寶,媽媽今天做了幾個菜啊”,“桌子上有幾碗飯啊”;或者在吃水果的時候,問他“盤子里有幾個蘋果啊”等等,這種教學方法既生動又輕松,寓教于樂,既起到陪孩子玩的作用,又能夠達到教孩子數數的目的,有興趣的家長不妨多試試。
2、不要刻意教孩子去學數數,要多利用生活中的機會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比如上樓梯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自己數臺階,每上一階樓梯,就數一個數,“1、2、3、4…”,這樣數的次數重復多了,就會慢慢引發(fā)孩子的興趣,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會發(fā)現他會跟著你一齊數起臺階來。很多時候孩子看上去是在玩,沒有認真學,但還是能記住,只要能引起他的興趣,一定可以學的很好的。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就會做得很好的。所以在生活中,家長要多利用生活中的機會來激發(fā)孩子對數數的興趣,一旦孩子對數數發(fā)生了興趣,那么數數還會是問題嗎?
3、不要一次性教太多數字。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都還不是很健全,如果一次性教給孩子太多的數字,他很可能記不住。所以要循序漸進,可以先教他1-10以內的數字,等他熟悉了,再慢慢教更多的數字,切勿貪大求全,以防適得其反。需要重點說一下的是,孩子在學1-10的時候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在學兩位數的時候難度就會大很多,主要是孩子不知道十位數的變化規(guī)律,也就是說當十位數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孩子是最難掌握的,比如說19以后變成20,29以后變成30…,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懂什么是規(guī)律(你也很難和他講明白什么是規(guī)律,你和他講規(guī)律只會越講越糊涂),要讓他學會十位數的變化是很有難度的。那么這個時候該如何教孩子學會十位數的變化呢?家長在教孩子的時候,不妨把十位數有變化的幾個數字連起來教孩子,如“…8、9、10、11、12…”;“…17、18、19、20、21、22…”,這樣,讓十位數發(fā)生變化的幾個數字自然的連起來,多給孩子教幾遍,只要次數夠多,孩子慢慢就會掌握這種變化規(guī)律的。
4、要對孩子有耐心。有些家長在教孩子數數時,老是嫌孩子學得太慢,“都教了4、5遍了,怎么還沒學會啊”,有的家長甚至還會因此打罵孩子。其實這些都是大可不必的,我們家長不妨多想一下自己,現在考這個職業(yè)資格證書那個職業(yè)資格證書的家長應該也不在少數,你在看書的時候是不是也是經常感覺到看完一遍后基本沒什么印象呢,多看幾遍的話就會記住了,是不是這種情況呢?一個成年人學習起來是如此,這個規(guī)律對孩子也同樣適用,只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教幾次,他/她很快就會學會的。沒有不會數數的孩子,只有沒有耐心的家長。所以各位家長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給孩子一點時間,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比我們小時候不知要聰明多少倍。我們在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說不定還在滿地亂爬呢,現在不也很聰明,沒見著哪個家長不會數數吧,所以說要相信孩子,更要相信自己,只要家長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的。多給孩子一點時間,他不但能學會數數,說不定未來的大數學家就是你家寶寶呢。
以上幾點,是我在教孩子學習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點經驗,簡單的寫出來和各位家長分享一下。當然了,對教孩子數數來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相同的方法對不同的孩子來說也未必都有相同的效果。我個人的做法對其他家長來說也未必認同,期待能和各位家長多交流一下自己的育兒心得,希望通過交流能使大家學到更多的教育知識,讓寶寶們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變得越來越聰明。
育兒心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育兒心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這個話題就比較大了,我們經常說的教育幼兒,也就是幼兒養(yǎng)成教育,它的內容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wèi)生、懂禮貌、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
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為了學會書寫數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后,我們發(fā)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方面大體有三種情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guī)則,各項常規(guī)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亂講話、區(qū)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后洗手,有需要協(xié)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yǎng)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常規(guī)習慣的幼兒不僅讓人骨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fā)現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馬上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非常的認真,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欲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循環(huán)的效應。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為出現,帶動整體行為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家長應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真正的意義。養(yǎng)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guī)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受益終生。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學會擔當?
育兒心得:如何讓孩子學會擔當?
“兒子病了,你快看看!”
我下班回家,剛一進家門,就聽到老公充滿擔憂的話。我顧不上脫下厚厚的羽絨服,急切地趕到屋子里,看兒子正無精打采地躺在床上背著語文課文。我飛快地走上前,用手摸摸他的額頭,溫度正常。我急忙問他,他說:“媽媽,我頭很暈,不舒服,可能感冒了?!?/p>
看著他的病態(tài),我甚是擔心。他還算意志堅強,在病怏怏的狀態(tài)下,毅然堅持把作業(yè)寫完了??焖X了,我給他試試了體溫,又喂了藥和白開水。他卻突然抬頭可憐地對我說:“媽媽,我這病明天好不了。我明天不去上學了?!?/p>
頓時,我頭上的警鈴大震。這孩子今天就能預言明天的事了?以前沒有過呀,他生病,都是每天早晨起來實在不舒服,我和他爸爸實在他難受才會不讓他上學呀!今天,這是怎么回事?肯定有事。
我用不同意他第二天不上學為由頭,想探知事情的真相。但是他就是不說,一口咬定不舒服。
幾番斗爭之下,我只答應他明天早晨起來看情況再說。但他還是不肯睡覺,并且委屈地哭起來,責怪我不關心他。我更覺得里面有事,堅持明天送他去學校。
這回他終于大哭著告訴了我實情。
“媽媽,明天我不要去學校。明天一早,我們全校大喇叭會批評我,我們班會被減分,班主任也會批評我。我的小組長也會被撤職?!?/p>
“?。窟@么嚴重,兒子,告訴媽媽,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今天,爸爸借我晚到了。我和老師就回到了校門口,結果爸爸一來大聲喊我。我就鉆過了隔離繩,急忙向爸爸奔過去,忘了穿過隔離繩是嚴重違紀。上學期,我班有同學這么干了,老師說下次再有違紀者,嚴肅處理。我還給班集體減分了,抹黑了。我沒臉去,我不敢去。”
是不讓孩子去上學躲過去,還是去上學挨批,我內心有過瞬間的掙扎。
但是,不行呀。難道,我要讓兒子這么小就學會逃避責任,那長大了怎么辦?能逃一輩子嗎?
但我也實在擔心,膽小的兒子被教訓一頓,丟了面子,受了懲罰,會不會就此逃離學校?于是,我偷偷給班主任發(fā)了一個短信,說明了情況,孩子害怕上學,和現在對違紀行為的醒悟,希望她明天的處理能夠稍微放寬一些,給兒子一點點余地。班主任沒有回,但我想,她能看到一個孩子的悔過和一個母親的擔憂。
我給兒子講了華盛頓與櫻桃樹的故事。小華盛頓,由于好奇櫻桃樹里面的寶貝,而將櫻桃樹砍壞了。他感到無比害怕。父親回來,看到樹,果然勃然大怒,結果全家人表示不是自己砍的。小華盛頓怕連累別人,終于走到父親面前承認是自己砍的。大怒的父親最終原諒了他,并對他勇于承認錯誤的態(tài)度給予了肯定和表揚。
兒子聽完了故事,停止了啜泣,眼神中多了一絲佩服和堅強。我知道,他肯定受到觸動。
他又問我:“媽媽,老師會原諒我嗎?如果我也向他那樣,勇敢地認錯?!?/p>
我心里有忐忑,但還是勸勉他:“會的。老師批評一定要的,因為還要要求其他小朋友,但一定也會在心里為你的勇敢擔當點贊的。”
兒子終于放下了負擔,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他很早就去了學校。
看著他背著大大的書包走向校門口的背影,我驚覺,比剛上小學時,長高了很多,漸漸要到校園圍欄的高度了。他背的那個大大書包,就像他人生中將要遇到的無數問題。我知道,我不可能永遠和他在一起,只希望,他能自己去勇敢擔當,勇于面對一切。
兒子,男子漢,當如是!人生之路,加油!
育兒心得:不防讓孩子自己嘗試
育兒心得:不防讓孩子自己嘗試
時間過得真是快,轉眼間俊仔都快滿五周歲了,無憂無慮的幼兒園生活也將走過三分之二,作為孩子啟蒙老師的我們——“家長”,并沒有要求孩子長大了一定要成為一個多么有成就、多么了不起的的人物,只愿他能夠像著名親子教育專家陸惠萍老師所說的那樣:成為一個懂得聆聽身邊人的需要,學習到能從挫折中復原自已,能快樂地與人共事,能用自己的意志力達成理想,并時刻有著一顆同理心的人。要做到這樣,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也是一門需要我們家長長期學習的課程?;叵肱憧∽谐砷L的這幾年,我們也總結了一些教導孩子的方法來與大家分享:
一、為了復印件,做好原件。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要求孩子做好這個做好那個,但家長自己卻很難做到?,F在大多是獨生子女,普遍缺少同齡玩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就更為顯得孤單影只,因此孩子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看電視和玩電子游戲上面,俊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深知看電視和玩游戲對孩子的危害,每當他要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行使我們自認為的“父母特權”命令他“不可以”,俊仔有時候會吵鬧著不妥協(xié),有時候看似遵從,嘴里卻說:“你們自己都看,不讓我看。”俊仔的話讓我們開始反省,俊仔之所以這樣的確跟我們自身的做法有很大關系。我們每天下班回到家忙完手頭上的事情,不是玩手機做個低頭族、就是看電腦上淘寶,古人云:上行下效,看來的確如此。既然俊仔會受我們不良的習慣影響,我們也希望能養(yǎng)成一些好習慣來影響他,作為父母,只有以身作則了。我們開始規(guī)定看電視的時間和玩游戲的時間,并且分大人時間和兒童時間,只要規(guī)定的時間一到,不管電視或游戲是多么精彩,我們都會停止。一開始,規(guī)定的時間到了,俊仔會找各種理由想繼續(xù)下去,都被我們阻止了,現在,只要時間一到他自己會主動把電視或電腦關掉尋找其他樂趣。
生活中有類似這樣的案例很多很多,我們的體會是要從自身做起,營造出一種氣氛,父母的言傳身教真的至關重要,有句話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為了復印件,我們力爭做好原件。
二、多一些引導,少一些包辦。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什么事情都還不會做,也做不好。孩子涮牙,我們幫擠好牙膏;孩子上學,我們幫換好鞋;孩子吃飯,我們把菜夾到碗里……可憐的我們真是操碎了心,真可謂是事無巨細,殊不知,我們在犯著一個多么大的錯誤。前些日子,眼看要到晚上睡覺的時間,我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提醒俊仔要去洗頭洗澡了,他可能在專注著一些東西,沒有理睬我們。幾分鐘后,我們又開始提醒,并告知再不去洗漱,我們就都去睡覺了,他只能自己獨自完成洗漱,俊仔還是不理睬我們,或許他沒有聽到,又或許他以為我們只是開玩笑,我們商量之后,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如果他還是無動于衷,我們就真的睡覺去了。(在這得說明一下,平時都是爸爸媽媽協(xié)助他洗漱,爺爺奶奶參與得比較少)當我們第三次提醒他的時候,他依然沒有動靜,我們沒有再多說一句話,上樓—關門—熄燈——睡覺了。此時,俊仔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哭著跑上樓,不斷地敲門不斷地哀求,我們堅持著沒有開門,讓他洗漱完再說。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知道爸爸媽媽這次的態(tài)度很堅決,只好邊哭邊下樓求助奶奶,沒過多久,洗漱完畢的他再次來敲我們的房門,這次是他誠肯地道歉,為了不讓他有被父母放棄的感覺,我們把門打開了,并且擁抱了他,告訴他,爸爸媽媽還是很愛他,希望他以后要懂禮貌,不能對他人不理不睬,也希望他做事情要用時間觀念。第二天起床后,我叫他趕緊下樓洗漱,他沒有再拖拉,一說到出門,也會用最短的時間自己把鞋換好。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其實我們的孩子已經在慢慢地長大,為了他們將來能夠更早地獨立,有時候我們有必要下一點“狠心”。
三、不防讓孩子自己嘗試。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是擔心他磕著碰著,摔著撞著??目呐雠觯沧彩敲總€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只要保證孩子在一定的安全范圍內,我們不防放手讓他多做一些嘗試。俊仔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對什么都好奇,看到什么東西都想摸一下,拍一下,那時候,高壓鍋放得很低,他伸手就能碰到,鍋不熱的時候,我們不擔心,鍋在使用的時候,我們就把他看得緊緊地,從來不讓他靠近。他對那口鍋一直很好奇,有一次,鍋還有些余熱,他又開始朝鍋的方向走去,我們沒有攔他,他表現得異常興奮,雙手放在鍋蓋上面,幾秒鐘后,手快速地縮了回來,并且哭了。我們吹了吹他的小手,沒有過多地哄他安慰他,直到現在,俊仔也沒再碰過高壓鍋。孩子是每個做父母的必修課,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才能把這門課程修好!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