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蘇丹的幼兒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幼兒園老師說課稿 恐龍的故事幼兒故事 幼兒的故事 1、老蘇丹的幼兒故事從前有一個農(nóng)夫,他有一條忠心耿耿的狗,名字叫蘇丹,這狗已經(jīng)老的不成樣子了,牙全掉了,嘴里什么也叼不住。
一天,農(nóng)夫與妻子坐在屋里閑聊,農(nóng)夫說老蘇丹老了,再也沒有用處了,明天要把老蘇丹宰了。妻子不忍心,這么多年了,它對我們忠心耿耿,出于憐憫我們也要養(yǎng)著它吧。丈夫就是不同意。
蘇丹跟狼抱怨,狼說:聽我說伙伴,不要泄氣,我有個主意,明天清晨,主人和妻子去干活,因為家中沒人,他們必須帶著孩子,會把孩子放在樹蔭下的搖籃里,我將叼起孩子帶走他,你就趕緊來追我,他們就會以為是你找到孩子,就會好好報答你。
第二天,兩個伙伴按計劃形式。當(dāng)老蘇丹把孩子救回來時,主人高興極了,待它比以前更好了。
不久狼來拜訪狗說,說:你倒是高興,但這都是拖了我的福,所以我想從你主人的羊群里叼走一只羊。老蘇丹不同意,忠于主人。狼不相信,到了晚上當(dāng)它叼走一只羊時,狗大叫了起來,狗聲驚醒了農(nóng)夫,他趕走了狼。
第二天狼要狗在樹林里決斗。
狼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兩個好朋友言歸于好了。
2老蘇丹的幼兒故事點評狗,作為人類最親密的伙伴之一,對主人可謂是忠心耿耿,自古就有忠誠的美名。狗不嫌家貧,始終跟隨主人,保護(hù)主人的利益,甚至在關(guān)鍵時刻能與主人同生死共患難。不管怎樣,狗與人類的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的,狗的存在和進(jìn)化與人類文明發(fā)展,無疑具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們要愛護(hù)它們,我們也要愛護(hù)其他動物,做個有愛心的寶寶。
幼兒園教師網(wǎng)精選閱讀
2020幼兒故事想吃糖人的蘇迪
1、想吃糖人的蘇迪的故事
“賣糖人了——”早晨,天剛蒙蒙亮,睡在馬路地下室里的小老鼠蘇迪就被一陣吆喝聲吵醒了。他舔了舔嘴唇,摸摸咕咕叫的肚子,只能咽咽口水。
“當(dāng)啷啷——”蘇迪突然聽見了一串清脆的聲音。他翻身坐起來,哈,發(fā)現(xiàn)兩枚亮閃閃的硬幣躺在他家的小窗口!原來錢幣是一個小朋友掉的,因為沒辦法拿到,只好走了。蘇迪趕緊拿著硬幣去買糖人。
“老爺爺我是小老鼠蘇迪,想要買您的糖人!”蘇迪舉著兩枚亮閃閃的錢幣說。
賣糖人的老爺爺彎下腰,笑著說:“這是我今天第一筆生意。你手里的錢幣要是買兩個糖人,還剩4角錢;要是買3個糖人就還差4角錢,說說你要買幾個糖人啊?”
蘇迪扳著手指算了起來,其實他并不知道自己手里到底有多少錢,也不知道糖人是多少錢一個?這怎么辦啊?
小朋友們,快來幫幫蘇迪吧,要不然,蘇迪的大牙都要饞掉了。
答案:
蘇迪的鎳幣正好是2元。每個糖人是8角錢。
2元錢買2個糖人還剩4角錢,多買一個糖人還少4角錢,所以每個糖人的價錢是8角錢。
2想吃糖人的蘇迪的故事點評小老鼠想買糖人,老爺爺問小老鼠要買幾個糖人,小老鼠也不知道,因為它自己不知道手里有多少錢,所以說,我們簡單的買賣東西都是要和數(shù)學(xué)掛鉤的,你見到了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吧,生活和學(xué)習(xí)的知識很多相輔相成,學(xué)到的知識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啊。
擋羊娃與牡丹花的故事
1、擋羊娃與牡丹花的故事
有一天,太陽偏西了,擋羊娃趕著羊群回家。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上丟著一枝碗口大的粉紅色的牡丹花,那花兒又嫩又俊。一會兒,那花兒開得又大又俊,擋羊娃把花兒拾了起來,插在自己的破氈帽上,帶回家了。
到了山洞邊,擋羊娃連忙在洞門口挖了個小坑,把牡丹花栽了下去,還澆了點清水。有了牡丹花作伴,他覺得自己再不是那么孤單,這一夜,擋羊娃睡得又香又甜。
第二天早晨起來,擋羊娃先跑去看牡丹?;▋洪_得比昨天還大,俊的真?zhèn)€快要破了。他又給牡丹澆了兩碗清水,便趕著羊群放牧去了。晚上,擋羊娃回到洞里,洞里打掃得干干凈凈,炕上鋪著新氈,一頭放著新被子、新褥子和花枕頭,另一頭是兩個大紅木箱子,銅扣、銅環(huán),亮閃閃的??划?dāng)中還放了一個小炕桌,炕桌上面放著兩碟菜,三大碗扯面條,還有一雙筷子,那碗面還冒著熱氣哩。他心想:這樣好鋪蓋、好吃喝許是誰可憐我,給我預(yù)備下的罷。
于是,他美美地吃了一頓。晚上,生平第一次在炕上睡了個直腿覺。
第二天早上,他照樣給牡丹花澆了兩碗清水,就去擋羊了。晌午回家一看,不知是誰又給他把飯做好了。晚上,他下決心,要在明天弄個清楚。
天麻麻亮擋羊娃趕著羊群走了??墒亲卟欢噙h(yuǎn),便丟下羊群,一個人回來,蹲在洞門口一個大石頭背后,偷偷地朝洞門口望著。忽然,門口的那朵牡丹花動了起來,變成了一個大姑娘。那姑娘又是掃地,又是做飯,一會兒,就全做好了。擋羊娃上前喊道:“阿姐!這兩天是你給我做飯哩!”那姑娘就向擋羊娃說了實話:“我不是人,也不是花,我是月宮里的仙女?!蹦枪媚锫卣f:“我在天上看見你日子過得難腸得很,想下來給你幫忙,我認(rèn)可不當(dāng)神仙,也要變成一朵牡丹,來幫你?!?/p>
從此以后,小兩口就過起好日子來了。
2擋羊娃與牡丹花的故事點評牡丹花不是真的牡丹花,是月宮里的仙女,小仙女想要幫助擋羊娃,她寧艷不當(dāng)神仙,也要成為陪伴著擋羊娃的牡丹,這樣愿意為擋羊娃付出,當(dāng)然也能得到擋羊娃的真心。從此以后,小兩口就過起好日子來了。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600字
幼兒故事對小孩子來說是新鮮有趣的,是可以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孩子的行為習(xí)慣,父母與教師需要反復(fù)篩選,剔除一些不好的書籍,更好的引導(dǎo)孩子,現(xiàn)在在孩子身上多下點功夫,是可以讓小孩子收益終身的!那么,給小孩講故事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小編特別編輯了“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600字”,請收藏并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 篇1
自幼聰明過人的蘇軾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常常出口成章,發(fā)言為詩。許多年長的人都來蘇家向小蘇軾請教學(xué)問,漸漸蘇軾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聽多了眾人的夸獎,再加上自家書房中已經(jīng)找不到?jīng)]讀過的書了,蘇軾漸漸驕傲起來,他覺得自己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漢代大賦、唐代詩歌都很精通,可以說到了學(xué)富五車的程度了。在這種自滿的情緒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書房掛了一幅自己寫的對聯(lián):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 篇2
蘇軾代人寫扇還債的故事:民間故事
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時,有一天坐堂,一個穿戴華麗的商人呈上一張狀子。
蘇軾接過一看,上寫:“原告人吳小一,狀告張二欠錢不還一事?!彼銌枀切∫坏溃骸皬埗纺闶裁村X?”
吳小一回答說:“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綾絹錢二萬,欠條上寫明三個月內(nèi)歸還,至今已滿一年,分文未還,懇請相公做主追還。”
蘇軾命差役馬上把張二傳來審問。不多時,張二帶到。
蘇軾一看,原來是一個面容瘦削、衣衫襤褸的老頭,不覺動了憐憫之心。他和顏悅色地問道:“吳小一狀告你欠他綾絹錢二萬,可有此事?”
張二恭謹(jǐn)?shù)鼗卮鹫f:“欠他二萬是真。”
蘇軾又問道:“既然是真,為何過期很久,仍未還錢?”
張二面現(xiàn)愁苦之色,低聲答道:“并非小人有意賴賬,實是無力償債?!?/p>
蘇軾接著問道:“既知無力償還,為何要去借債?”
張二說:“小人借他綾絹錢,原是為了做扇子生意。誰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連雨天寒,一時無法賣出,故此拖欠至今?!?/p>
蘇軾見他說話老實,人又可憐,益發(fā)動了憐憫之心。他和藹地說:“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馬上回家取些扇子來,我自有辦法幫你還債。”
張二聽說官長有辦法幫自己還債,又是高興又是疑惑。高興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絕無戲言,還債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難賣出。用扇抵債,吳小一絕不會答應(yīng)。這樁公案又如何了結(jié)呢?
一時顧不得細(xì)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氣喘吁吁地趕回公堂。
蘇軾叫差役當(dāng)堂打開,選了四十把白團(tuán)夾絹扇子放在桌邊。然后他舉起判筆,一柄一柄地寫字作畫。他來杭州不久,游西湖時曾寫了一首有名的七絕《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這時,他把這首詩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寫草字,有的用行書。另外的扇子,或畫幾株枯樹,或繪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眉州蘇軾”的落款。他筆不停揮,恰如流水行云。
不多時,四十柄白團(tuán)夾絹扇子全部寫完。他把判筆一擲,然后站起身來,吩咐張二道:“快領(lǐng)去發(fā)賣,償還吳小一的綾絹錢?!?/p>
張二這時才明白過來蘇軾如何幫他還債。他喜之不盡,連忙跪下叩頭。他從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萬謝而去。吳小一見有官長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張二來還錢。
張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驅(qū)寒,正宜賣扇。他馬上開門營業(yè)。那蘇軾本是當(dāng)時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詩人,又是與蔡襄、黃庭堅、米芾齊名的大書法家,繪畫也很有名。因此,張二的絹扇剛剛擺出,那些聞知蘇軾通判寫扇消息的人們,紛紛登門買扇,頃刻,他就賣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為傳家之寶,以志蘇大人救助之德。那些來遲了的人,沒有買到有蘇軾落款的絹扇,個個懊惱而去。
張二賣扇,一下得了三萬九千錢,除還清吳小一的欠債外,余下的一萬九千錢,又做了許多扇子賣錢。他愁眉盡掃,喜逐顏開,逢人便夸贊蘇軾通判救助之德。
蘇軾代人寫扇還債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杭城,百姓都贊揚蘇軾是關(guān)心民情、斷案公平的好官。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 篇3
就在小蘇軾自滿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拿著一本書上門求教。他對小蘇軾說:我問了好多文人,但他們都不認(rèn)識這本書上的字。聽說你博學(xué)多識,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認(rèn)識,所以我走了好多路專門來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蘇軾一聽很自信地接過老人手里的書,心想:不就是字嗎?我肯定行!但他翻開書看了一會兒就呆了,這本書不但沒看過,就連名字都沒聽過,而且書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認(rèn)識。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話的意思了。對著老人滿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慚愧地?fù)u了搖頭。
通過這件事,蘇軾覺醒了,覺得自己需要學(xué)習(xí)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前那么驕傲實在不應(yīng)該。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臉紅的對聯(lián),于是蘇軾連忙回到書房,準(zhǔn)備扯下來。但就在動手的一瞬間,他忽然停住了,只見他略一思索,拿來筆墨,在上下聯(lián)的前面各加兩字,然后端詳一番,滿意地攤開書本又發(fā)憤用功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親看得很清楚。于是她來到書房,只見對聯(lián)變成: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 篇4
故事:蘇軾的故事:蘇軾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軾的故事:蘇軾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軾立志讀盡人間書:
自幼聰明過人的蘇軾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常常出口成章,發(fā)言為詩。許多年長的人都來蘇家向小蘇軾請教學(xué)問,漸漸蘇軾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聽多了眾人的夸獎,再加上自家書房中已經(jīng)找不到?jīng)]讀過的書了,蘇軾漸漸驕傲起來,他覺得自己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漢代大賦、唐代詩歌都很精通,可以說到了學(xué)富五車的程度了。在這種自滿的情緒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書房掛了一幅自己寫的對聯(lián):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就在小蘇軾自滿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拿著一本書上門求教。他對小蘇軾說:我問了好多文人,但他們都不認(rèn)識這本書上的字。聽說你博學(xué)多識,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認(rèn)識,所以我走了好多路專門來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蘇軾一聽很自信地接過老人手里的書,心想:不就是字嗎?我肯定行!但他翻開書看了一會兒就呆了,這本書不但沒看過,就連名字都沒聽過,而且書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認(rèn)識。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話的意思了。對著老人滿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慚愧地?fù)u了搖頭。
通過這件事,蘇軾覺醒了,覺得自己需要學(xué)習(xí)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前那么驕傲實在不應(yīng)該。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臉紅的對聯(lián),于是蘇軾連忙回到書房,準(zhǔn)備扯下來。但就在動手的一瞬間,他忽然停住了,只見他略一思索,拿來筆墨,在上下聯(lián)的前面各加兩字,然后端詳一番,滿意地攤開書本又發(fā)憤用功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親看得很清楚。于是她來到書房,只見對聯(lián)變成:
發(fā)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母親微笑著點點頭。
蘇軾從小就是這樣,在學(xué)問上嚴(yán)格要求自己,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一定會提出來,即使對方是老師,也會直言不諱。正是從小養(yǎng)成的這種認(rèn)真對待學(xué)問的好習(xí)慣,成就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也讓他受用終生。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 篇5
元祐元年二月八日,朝退,獨在起居院讀《漢書?儒林傳》,感申公故事,作小詩一絕
宋-蘇軾
寂寞申公謝客時,自言已見穆生機(jī)。
綰、臧下吏明堂廢,又作龍鐘病免歸。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 篇6
勤儉小故事——蘇軾:名人勵志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jìn)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jié)儉,常常精打細(xì)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于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他還要仔細(xì)權(quán)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zhǔn)剩余,不準(zhǔn)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 篇7
一天,蘇東坡喬妝打扮前于江南游覽,見一道觀,便與隨從進(jìn)去討杯茶喝。
道人見他衣著簡樸,以為是個落第秀才,便冷淡地說:“坐”,回頭對道童說了聲“茶!”坐下之后,道人見蘇軾脫口珠璣,談吐不凡,料定這秀才有些來歷,便立刻換了一副面孔。說聲“請坐”,又叫道童“敬茶”。又坐了一會兒,老道悄悄地向仆人打問,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蘇大學(xué)士、杭州剌史老爺?shù)搅?,這可不得了,著急剛忙地把蘇東坡引至客廳,畢恭畢敬地說:“請上座”,并回頭吩咐道童“敬香茶!”
蘇東坡心想,道人尚且如此世故,難怪世上人情淡如水。不覺暗暗發(fā)笑。
老道人好不容易抓住了這個時機(jī),便請?zhí)K東坡留墨題詞。蘇東坡倒也不推辭,淡淡一笑,大筆一揮寫了一副對聯(lián):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這副對聯(lián),詼諧有趣,把老道以貌取人、虛偽世故的嘴臉勾畫得維妙維肖。老道人見聯(lián)自知失禮,滿面羞愧。
有關(guān)蘇軾的故事 篇8
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蘇軾不僅為文汪洋恣肆,明白通暢,在家庭教育上也別具一格。散文名篇《石鐘山記》就是他教子求實的佐證。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擔(dān)當(dāng)團(tuán)練副使。這是一個閑差使,43歲的蘇軾得以有閑經(jīng)常與長子蘇邁一起讀書作文,說古論今。有一天,父子倆不知怎的竟談到了鄱陽湖畔石鐘山的名稱由來。蘇邁從《水經(jīng)注》等古書中找出許多說法,如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止響騰,余音徐歇。對這些說法,蘇軾都覺得是牽強附會,實不可信。蘇邁想找其它書,蘇軾阻止了他:不用找了。大凡研究學(xué)問、考證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憑道聽途說就妄下結(jié)論??磥?,石鐘山這個問題,還必須實地考察求實才能解決呢!
石鐘名稱由來這一問題,在蘇軾父子倆的心中一懸就是5年,一直到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才有了解決的機(jī)會。是年六月初九丁丑日,蘇邁到饒州德興縣(今江西省鄱陽湖東)擔(dān)任縣尉,48歲的蘇軾送他到湖口,順便帶著蘇邁一起考察石鐘山。白天,廟里的和尚叫一個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間挑了其中的一二塊石頭來敲打地,父子倆當(dāng)然不相信。月光明亮的當(dāng)晚,父子倆乘著小舟來到山的絕壁下,沿著山腳尋找。尋到一個地方,只聽見一陣陣清暢高揚的聲音,噌如鐘鼓不絕,原來,這里的山腳下遍布石竅,大小、形狀、深淺各不相同。它們不停地受到波濤撞擊,所以才發(fā)出各種不同的音響,宛若周景王的無射鐘,魏莊子的歌鐘,龐大樂隊中的鐘鼓齊鳴一般父子倆此刻終于恍然大悟:這才是石鐘名稱的由來啊!
難能可貴的是,蘇軾能抓住父子倆同探石鐘山這件事,諄諄告誡兒子蘇邁:石鐘名稱由來,此事本不難明白,只須實地考察就行了,由于一般人不肯去下這功夫,寧愿到書本里去尋找答案,而淺薄的人又往往附會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來解釋,最終以訛傳訛,使本不難明白的事千百年來不得明白。你應(yīng)當(dāng)切切記住,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是不可能找到正確答案的!
為讓兒子更深刻地理解求實的重要性,蘇軾又提筆撰文。于是,蘇邁乃至后人就讀到了出自蘇軾筆下的名篇《石鐘山記》。
最新蘇軾的故事12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主題閱讀推薦:“蘇軾故事”。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1】
大作文
(1)最近,微信公眾號中一篇推送《當(dāng)小學(xué)生遇見蘇軾》引起熱議。
《大數(shù)據(jù)幫你進(jìn)一步認(rèn)識蘇軾》《蘇軾的心情曲線》《蘇軾的旅游品牌價值》《蘇軾vs李白》……初看這些研究課題,你或許會以為是本科生或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可是你錯了。他們的作者是某大學(xué)附小六年級學(xué)生。這是孩子們在國慶長假期間完成的“遇見蘇軾”研究性學(xué)習(xí)結(jié)題報告。面對一些人的質(zhì)疑,附小的老師說,小課題研究早已是該校一個常態(tài)化教學(xué)項目,學(xué)生從三年級就開始接受課題研究訓(xùn)練;再加上該校家長資源得天獨厚,大師、院士進(jìn)校園已成為常態(tài)。同時,老師也坦言,某些研究能力,孩子確實沒有,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
上面的文字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2)將自己的書貼上特定標(biāo)簽或?qū)懮蠋拙湓捦斗诺焦矆鏊?,如咖啡館、地鐵或公園內(nèi)的長凳上……無償提供給拾取到的人閱讀;拾取的人閱讀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將該書投放到公共環(huán)境中去。這就是“漂流書活動”。
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書被人帶走,想象著它進(jìn)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們發(fā)生各種奇妙的聯(lián)結(jié)。這樣,一本流動起來的書,便有了它的故事——書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變得不再平淡。
請根據(jù)上面的提示語,發(fā)揮想象,以“漂流書的故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節(jié),有創(chuàng)意。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2】
蘇軾義救棄嬰:將相故事
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愛心如同他的作品一樣,散落在許多方面。而他救助棄嬰的事跡尤其令人感佩。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期滿后,主動要求到貧窮落后的山東密州(今諸城)任職,擔(dān)任該州的最高長官知州。當(dāng)時密州的百姓生活很困苦,蘇軾便跟百姓同甘共苦,幫他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有一次,他跟同僚劉庭式沿著城墻根挖野菜,忽然在一叢枸杞旁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用包裹裹著的棄嬰。他心痛地?fù)炱饤墜?,抱回府中撫養(yǎng),從中更深地了解到百姓生存的艱難。于是,他下令州府的官員到野外去撿拾棄嬰,自己也灑涕循城拾棄孩。幾天時間,州府中就收養(yǎng)了近40名棄嬰!他把這些棄嬰分別安排到各家撫養(yǎng),政府按月發(fā)給撫養(yǎng)費,兩年內(nèi)就救活數(shù)十名棄嬰。
兩年后,蘇軾被貶到黃州。有一次,他從一位讀書人那里得知,當(dāng)?shù)赜心缢莱跎鷭雰旱囊靶U風(fēng)俗,他聽了很痛心,立即提筆給本地太守朱壽昌寫了一封信《上鄂州太守朱康叔(壽昌)書》,并請朋友將這封信當(dāng)面交給太守。在這封信中,蘇軾首先訴說了讓他聞之心酸,為食不下的棄嬰惡俗的慘狀:
天麟言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yǎng)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尤諱養(yǎng)女,以故民間少女多鰥夫。初生輒以冷水浸殺,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閉目背向,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嚶良久乃死
在列舉了一些悲慘事例后,蘇軾又提出對殺嬰者繩之以法的建議:
準(zhǔn)律故殺子孫,徒二年,此長吏所得按舉。愿公明以告諸邑令佐,使召諸保正,告以法律,諭以禍福,約以必行,使歸轉(zhuǎn)以相語若以律行遣數(shù)人,此風(fēng)便革。
為避免殺嬰事件的發(fā)生,他還建議對那些養(yǎng)不起孩子的窮人給予救濟(jì):
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誘諭地主豪戶。若實貧甚不能舉子者,薄有以之。人非木石,亦必樂從。但得初生數(shù)日不殺,后雖勸之使殺,亦不肯矣
在救助棄嬰上,蘇軾不但仗義執(zhí)言,給地方官員獻(xiàn)計獻(xiàn)策,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他在上書鄂州太守的同時,又成立了一個救兒會,請慈悲、正直的鄰居谷某擔(dān)任會長,讓一個和尚當(dāng)會計。救兒會動員富人捐錢,用來買米、買布、買棉被;還到各鄉(xiāng)村調(diào)查貧苦的孕婦,她們?nèi)魬?yīng)允養(yǎng)育嬰兒,不再拋棄,便贈予金錢、食物、衣裳等。他自己雖然囊中羞澀,也給救兒會捐了十緡錢。他說,如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兒,便是一件大喜事。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3】
李公擇過高郵,見施大夫與孫莘老賞花詩,憶與仆去歲會于彭門折花饋筍故事,作詩二十四韻見戲,依韻奉答,亦以戲公擇云
宋-蘇軾
汝陽真天人,絹帽著紅槿。
纏頭三百萬,不買一微哂。
共誇青山峰,曲盡花不隕。
當(dāng)時謫仙人,逸韻謝封畛。
詩成天一笑,萬象解寒窘。
驚開小桃杏,不待雷發(fā)軫。
馀波尚涓滴,乞與居易、稹。
爾來誰復(fù)見,前輩風(fēng)流盡。
寂寞兩詩人,殘紅對櫻筍。
饑腸得一醉,妙語傳不泯。
君來恨不與,更復(fù)相牽引。
我老心已灰,空煩扇馀燼。
天游照六鑿,虛室掃充牣。
懸知色竟空,那復(fù)嗜烏吻。
蕭然一方丈,居士老龐蘊。
散花從滿裓,不答天女問。
故人猶故目,怨句寫馀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費欄楯。
應(yīng)虞已斃蛇,折尾時一蠢。
仄聞孟光賢,未學(xué)處仲忍。
寄招應(yīng)已足,左右侍云鬒。
何時花月夜,羊酒謝不敏。
此生如幻耳,戲語君勿慍。
應(yīng)同亡是公,一對子虛聽。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4】
故事:蘇軾的故事:蘇軾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軾的故事:蘇軾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軾立志讀盡人間書:
自幼聰明過人的蘇軾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常常出口成章,發(fā)言為詩。許多年長的人都來蘇家向小蘇軾請教學(xué)問,漸漸蘇軾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聽多了眾人的夸獎,再加上自家書房中已經(jīng)找不到?jīng)]讀過的書了,蘇軾漸漸驕傲起來,他覺得自己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漢代大賦、唐代詩歌都很精通,可以說到了學(xué)富五車的程度了。在這種自滿的情緒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書房掛了一幅自己寫的對聯(lián):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就在小蘇軾自滿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拿著一本書上門求教。他對小蘇軾說:我問了好多文人,但他們都不認(rèn)識這本書上的字。聽說你博學(xué)多識,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認(rèn)識,所以我走了好多路專門來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蘇軾一聽很自信地接過老人手里的書,心想:不就是字嗎?我肯定行!但他翻開書看了一會兒就呆了,這本書不但沒看過,就連名字都沒聽過,而且書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認(rèn)識。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話的意思了。對著老人滿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慚愧地?fù)u了搖頭。
通過這件事,蘇軾覺醒了,覺得自己需要學(xué)習(xí)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前那么驕傲實在不應(yīng)該。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臉紅的對聯(lián),于是蘇軾連忙回到書房,準(zhǔn)備扯下來。但就在動手的一瞬間,他忽然停住了,只見他略一思索,拿來筆墨,在上下聯(lián)的前面各加兩字,然后端詳一番,滿意地攤開書本又發(fā)憤用功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親看得很清楚。于是她來到書房,只見對聯(lián)變成:
發(fā)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母親微笑著點點頭。
蘇軾從小就是這樣,在學(xué)問上嚴(yán)格要求自己,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一定會提出來,即使對方是老師,也會直言不諱。正是從小養(yǎng)成的這種認(rèn)真對待學(xué)問的好習(xí)慣,成就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也讓他受用終生。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5】
歷史故事:蘇軾和王安石的故事:蘇東坡與王安石是一對仇敵
說到蘇東坡的敵人,最難措辭的莫過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實上又絕對無法回避王安石,因為兩人不但分屬兩個政治營壘,而且彼此之間還有糾纏不清的私人恩怨。
蘇東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舊黨爭,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他敬愛的朝中元老、他的親朋好友,幾乎無一不是站在舊黨一邊的。
當(dāng)然,更重要的是蘇東坡本人的政治觀念與王安石的新法南轅北轍,他的學(xué)術(shù)思想也與新學(xué)格格不入,忠鯁讜直的他不可能違心地對方興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勢必要成為新黨的政敵,也勢必要與新黨黨魁王安石發(fā)生沖突。
嘉佑六年(1061年),二十六歲的蘇東坡參加制舉,王安石以知制誥的身份出任考官。蘇東坡在制策中全面地提出了自己對朝政的看法,許多觀點正好與王安石兩年前向仁宗所上的萬言書截然相反。眾考官都欣賞蘇東坡的文義燦然而置之于高第,王安石卻斥責(zé)蘇東坡之文全類戰(zhàn)國文章。王安石隨后還在任蘇東坡為福昌縣主簿的制文中說:夫士之強學(xué)贍辭,必知要然后不違于道。擇爾所聞,而守之以要,則將無施而不稱矣,可不勉哉!雖是代朝廷立言,但也顯示了他本人對蘇東坡的不滿之意。
蘇洵與王安石素不相協(xié),嘉佑年間蘇洵以文章名動京師,王安石卻未有一言褒獎。王安石的母親去世,朝中大臣紛紛前去吊唁,蘇洵獨不前往。蘇洵還寫了《辨奸論》暗刺王安石矯飾反常、不近人情的舉止,并預(yù)言他必將禍害天下。七年以后,呂誨上疏彈劾王安石,說他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外示樸野,中藏巧詐,并斷言:誤天下蒼生者必是人也!呂誨的話與《辨奸論》如出一轍,可見蘇洵事實上是代表舊黨發(fā)出了攻擊王安石的第一聲。蘇東坡對其父寫《辨奸論》是不以為然的,認(rèn)為有些話說得太過分。蘇東坡對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贊賞,曾稱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實錄》為本朝史書中寫得最好的。
但是蘇東坡對王安石好為大言詭論的行為非常不滿,曾在祭劉敞的祭文中予以譏刺。王安石則把蘇東坡視為隱然的強敵,必欲把他驅(qū)逐出朝廷而后快。熙寧二年(1069年),蘇東坡上疏論貢舉之法不當(dāng)輕改,神宗非常重視,當(dāng)天就予接見,然后又想讓蘇東坡修中書條例,王安石卻竭力阻攔,并力薦呂惠卿。同年,蘇東坡為國子監(jiān)舉人考官,策題以歷史上君主獨斷或興或亡之事為問,王安石大為不悅。神宗又想讓蘇東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卻說蘇東坡不是可獎之人。神宗說蘇東坡文學(xué)出眾,為人亦平靜,司馬光、韓維等大臣都稱道之。王安石回答說東坡是邪險之人,還說三年前蘇東坡遭父喪時,韓琦等贈送賻金不受,卻利用運喪的官船販賣蘇木入蜀,還說此事是人所共知,所以蘇東坡雖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當(dāng)個通判,不可大用。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6】
蘇軾代人寫扇還債的故事:民間故事
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時,有一天坐堂,一個穿戴華麗的商人呈上一張狀子。
蘇軾接過一看,上寫:“原告人吳小一,狀告張二欠錢不還一事?!彼銌枀切∫坏溃骸皬埗纺闶裁村X?”
吳小一回答說:“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綾絹錢二萬,欠條上寫明三個月內(nèi)歸還,至今已滿一年,分文未還,懇請相公做主追還?!?/p>
蘇軾命差役馬上把張二傳來審問。不多時,張二帶到。
蘇軾一看,原來是一個面容瘦削、衣衫襤褸的老頭,不覺動了憐憫之心。他和顏悅色地問道:“吳小一狀告你欠他綾絹錢二萬,可有此事?”
張二恭謹(jǐn)?shù)鼗卮鹫f:“欠他二萬是真?!?/p>
蘇軾又問道:“既然是真,為何過期很久,仍未還錢?”
張二面現(xiàn)愁苦之色,低聲答道:“并非小人有意賴賬,實是無力償債。”
蘇軾接著問道:“既知無力償還,為何要去借債?”
張二說:“小人借他綾絹錢,原是為了做扇子生意。誰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連雨天寒,一時無法賣出,故此拖欠至今?!?/p>
蘇軾見他說話老實,人又可憐,益發(fā)動了憐憫之心。他和藹地說:“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馬上回家取些扇子來,我自有辦法幫你還債?!?/p>
張二聽說官長有辦法幫自己還債,又是高興又是疑惑。高興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絕無戲言,還債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難賣出。用扇抵債,吳小一絕不會答應(yīng)。這樁公案又如何了結(jié)呢?
一時顧不得細(xì)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氣喘吁吁地趕回公堂。
蘇軾叫差役當(dāng)堂打開,選了四十把白團(tuán)夾絹扇子放在桌邊。然后他舉起判筆,一柄一柄地寫字作畫。他來杭州不久,游西湖時曾寫了一首有名的七絕《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這時,他把這首詩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寫草字,有的用行書。另外的扇子,或畫幾株枯樹,或繪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眉州蘇軾”的落款。他筆不停揮,恰如流水行云。
不多時,四十柄白團(tuán)夾絹扇子全部寫完。他把判筆一擲,然后站起身來,吩咐張二道:“快領(lǐng)去發(fā)賣,償還吳小一的綾絹錢?!?/p>
張二這時才明白過來蘇軾如何幫他還債。他喜之不盡,連忙跪下叩頭。他從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萬謝而去。吳小一見有官長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張二來還錢。
張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驅(qū)寒,正宜賣扇。他馬上開門營業(yè)。那蘇軾本是當(dāng)時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詩人,又是與蔡襄、黃庭堅、米芾齊名的大書法家,繪畫也很有名。因此,張二的絹扇剛剛擺出,那些聞知蘇軾通判寫扇消息的人們,紛紛登門買扇,頃刻,他就賣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為傳家之寶,以志蘇大人救助之德。那些來遲了的人,沒有買到有蘇軾落款的絹扇,個個懊惱而去。
張二賣扇,一下得了三萬九千錢,除還清吳小一的欠債外,余下的一萬九千錢,又做了許多扇子賣錢。他愁眉盡掃,喜逐顏開,逢人便夸贊蘇軾通判救助之德。
蘇軾代人寫扇還債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杭城,百姓都贊揚蘇軾是關(guān)心民情、斷案公平的好官。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7】
故事:蘇軾也講鬼故事
蘇軾被關(guān)押在監(jiān)獄時,有個獄吏對他態(tài)度十分惡劣,故意讓他吃了很多苦。七年后,蘇軾回朝廷任職,偶然和這位獄吏相遇。獄吏害怕會遭到報復(fù),嚇得渾身發(fā)抖。蘇軾卻客氣地和他搭話,還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蘇軾說,有一條蛇嚇?biāo)懒巳?,閻王派鬼卒把它的魂勾去,宣判死刑。蛇哭訴說:我有罪,但也有功。判官疑惑地問:你嚇?biāo)懒巳?,何功之有?蛇說:我肚子里有蛇黃,它是治病良藥,救過不少人,請求將功贖罪。判官聽了,就把蛇放了。鬼卒又牽來一頭牛,說它用牛角抵死了人,該判死罪。牛說:我肚內(nèi)有牛黃,它也是治病良藥,請求將功贖罪。判官又把牛放走了。
最后,鬼卒帶來一個人,說他殺了人,應(yīng)該償命。這人跪在地上不停地求饒:我、我也有黃,請求將功贖罪。判官怒斥道:胡說!蛇有蛇黃,牛有牛黃,你有什么黃?這人連忙說:我現(xiàn)在是滿肚子慚惶呀!判官笑了:你這個害人精,現(xiàn)在知道慚愧和惶恐還不算太晚,滾吧!
聽完故事,獄吏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慚愧地離開了。通過這件事,獄吏反思了自己的不當(dāng)行為,再也不做為虎作倀的事情了,還做了不少好事。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8】
就在小蘇軾自滿的時候,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拿著一本書上門求教。他對小蘇軾說:我問了好多文人,但他們都不認(rèn)識這本書上的字。聽說你博學(xué)多識,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認(rèn)識,所以我走了好多路專門來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蘇軾一聽很自信地接過老人手里的書,心想:不就是字嗎?我肯定行!但他翻開書看了一會兒就呆了,這本書不但沒看過,就連名字都沒聽過,而且書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認(rèn)識。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話的意思了。對著老人滿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慚愧地?fù)u了搖頭。
通過這件事,蘇軾覺醒了,覺得自己需要學(xué)習(xí)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前那么驕傲實在不應(yīng)該。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臉紅的對聯(lián),于是蘇軾連忙回到書房,準(zhǔn)備扯下來。但就在動手的一瞬間,他忽然停住了,只見他略一思索,拿來筆墨,在上下聯(lián)的前面各加兩字,然后端詳一番,滿意地攤開書本又發(fā)憤用功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親看得很清楚。于是她來到書房,只見對聯(lián)變成: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9】
蘇軾的“想當(dāng)然”:將相故事
北宋嘉祐二年,歐陽修主持貢舉考試,命作文題為刑賞忠厚之至論。閱卷中,當(dāng)副主考將一篇立論新穎、文情并茂的奇文上呈于他,這位文壇領(lǐng)袖在擊節(jié)贊嘆的同時,也記住了文中一個他此前根本不曾見過的典故。
試卷拆分后,才知曉此文出自蘇軾之手,于是,他就請教這個年輕人:皋陶殺人和帝堯救人一典出自何處?聞言,蘇軾笑道:恩師,學(xué)生在《三國志》中,曾讀到一個曹操奪取幽州的故事。打敗袁紹后,曹操就將擄獲而來的袁紹之子袁熙的妻子,賞賜給自己的兒子曹丕,孔融聽說這個事甚為不滿,隨即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信中編了一個故事說,周武王伐紂獲勝,擄獲了妲己,便賜給其弟周公旦。曹操見信后大惑不解,因為所有史書都記載妲己為姜子牙所殺,怎會被武王賞賜周公旦?但孔融是當(dāng)代大儒,該是言而有據(jù)。于是見到孔融時就問起此事,孔融說:我以今日之事揣測古人,只是想當(dāng)然,并無出處。曹操聞之頗為心服。學(xué)生文中所說的典故,亦如孔融,也是想當(dāng)然耳。敬請恩師見諒!聽蘇軾這么一說,歐陽修禁不住哈哈大笑道:好一個想當(dāng)然!不久的將來,人們一定是只知子瞻,不聞老夫矣!
好讀善用、勇于創(chuàng)新,從蘇軾的想當(dāng)然之中,歐陽修看到了他的卓爾不凡,于是便時時予以提攜,終使其名揚四海,光耀千秋。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10】
蘇軾對聯(lián)故事:民間故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學(xué)家。他少年得志,不免有些飄飄然。曾書一聯(lián)貼于門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正當(dāng)他洋洋得意時,被路經(jīng)此地的某翁難住,頓時滿面通紅,羞愧萬分,忙施禮認(rèn)錯,并立即將原聯(lián)上下句前各加兩字變作: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軾在杭州做了三年知府,政績顯著,奉旨回京供職。恰逢遼邦所派使臣出句要宋人答對,上聯(lián)是:三光日月星;此聯(lián)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shù)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shù)字對應(yīng)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還是蘇軾有辦法,巧妙對上:四詩風(fēng)雅頌。
該對聯(lián)妙在“四詩”只有“風(fēng)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jīng)》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fēng)”、“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jīng)》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蘇氏兄妹對聯(lián)故事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lián)有趣:輕風(fēng)細(xì)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聯(lián),中間卻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作“腰”,成為五言聯(lián)句。蘇軾文思最快,立即響應(yīng),填字使之成為:輕風(fēng)搖細(xì)柳,淡月映梅花。黃庭堅接對:輕風(fēng)舞細(xì)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則填:輕風(fēng)扶細(xì)柳,淡月失梅花??v觀三人對聯(lián),小妹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fēng)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fēng)與柳的親昵之態(tài),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diào)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蘇氏對聯(lián)故事
蘇軾朋友甚多,其中有個詩僧佛印。這人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jìn)門不見,心生一計,故意說: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便說:“誰不知下句是:積善人家慶有余。”
話音剛落,蘇軾大笑:“既然磬(慶)里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出一道吃吧。”
一次,蘇軾與弟蘇轍去見佛印。三人結(jié)伴同游,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guān)鍵在“無”、“巫”諧音。蘇軾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轍聽了,對兄長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就是——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與蘇軾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好在對仗更加工穩(wěn)。不過,出對句都有些偏執(zhí)。
蘇軾兄妹對聯(lián)故事
蘇軾曾兩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頗有政績。他寫過不少盛贊西湖的詩篇,其中一首這樣寫道:“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相傳蘇軾與其父蘇洵及小妹,就有過一次:“深淺隨所得”的撰聯(lián)比賽。這日,他們來到五云山之西的云棲。此地因五彩云霞飛集停佇而名,向以清涼幽靜、花香醉人著稱?!霸茥駨健睘槲骱司爸?。蘇洵見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聯(lián),并限定收尾之字為“冷”和“香”。蘇軾思維敏捷,當(dāng)下說道:拂石生來夜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蘇小妹也不甘示弱,說: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蘇洵聽了,連連搖頭說:句子都還不錯,就是與此間景致離得太遠(yuǎn)了些。你們聽我的——水自石邊流出冷,風(fēng)從花里過來香。
蘇軾和小妹不得不嘆服,直夸此聯(lián)是神來之筆。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1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p>
這豪邁雄放的詞,出自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詞一經(jīng)出現(xiàn),就一掃北宋詞壇一百多年的靡麗風(fēng)氣,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詞風(fēng)。他創(chuàng)立的宋詞豪放派,大大拓展了詞的表現(xiàn)方式和內(nèi)容,打開了宋詞健康發(fā)展的新局面,使詞終于成為一種與詩一樣流芳百世的文學(xué)體裁。
蘇軾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還是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后人把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
蘇軾二十一歲那年,和弟弟蘇轍進(jìn)京考試,結(jié)果兩人同時考中了進(jìn)士。
當(dāng)時,主考官是歐陽修,他一心想選拔一些有才能的讀書人。他在試卷中看到一篇論文,題目是《刑賞忠厚論》,寫得非常精彩。他本想把這個考生定為頭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門生曾鞏寫的,怕別人說長道短,就定為第二名。直到發(fā)榜以后,他方才知道原來這篇論文是眉山來的應(yīng)試青年蘇軾寫的。
蘇軾考取以后,去拜見主考官歐陽修。歐陽修與他交談了好一會兒,更加喜歡這個才華橫溢、氣度不凡的青年了。事后,他感嘆地對人說:“蘇軾這青年可說是善于讀書,善于用書了,將來他的文章一定獨步天下?!庇终f:“我應(yīng)該趕快退避,讓他出人頭地?!薄俺鋈祟^地”的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人們聽到了歐陽修這番話,開頭很不服氣。后來,大家看到了蘇軾的詩文,不得不信服了。
蘇軾考上進(jìn)士以后,開始做官了。王安石變法期間,他接連兩次上書朝廷,認(rèn)為變法有問題。當(dāng)時,正是王安石當(dāng)政。蘇軾不愿留在京城,就請求去外地做官。
蘇軾為官,很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他曾在徐州、湖州、杭州等地當(dāng)過地方官。每到一地,他總要為當(dāng)?shù)匕傩辙k一些好事。
他在徐州的時候,黃河在澶州決口,洪水滔天,淹了很多州縣。大水很快沖到了徐州,徐州百姓慌了手腳,富人紛紛出城逃命。蘇軾擔(dān)心富人一跑,民心動搖,就對富人說:“有我太守在,決不讓洪水進(jìn)城!”
把人心安定以后,蘇軾請官兵一道抗洪,筑了一道長堤。大雨日夜不停,洪水不斷上漲。蘇軾在城頭搭了一間小屋,日夜住在里面,指揮抗洪,即使經(jīng)過自己的家門,也不回家探望。他派官吏分段防守,終于保住了徐州城。
他在杭州的時候,發(fā)現(xiàn)西湖淤塞。他奏報朝廷,疏浚西湖。他用了二十萬民工,深挖河床,用挖出的泥,筑成一條長堤,這就是著名的蘇堤。
長堤筑成了,蘇軾又命人在堤上種植芙蓉、楊柳。這一來,西湖的景色更美了,簡直像一幅圖畫。他曾寫了一首詩,形容西湖在晴雨兩種不同天氣中所表現(xiàn)的不同風(fēng)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第一句寫晴時的水,第二句寫雨后的山,寫出了晴雨時的不同景色。三、四兩句把古代美女西施(西子)來比西湖,說不管她如何打扮,總是那么美麗動人。這首優(yōu)美的小詩,歷來被認(rèn)為是歌詠西湖的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這以后,人們又把西湖稱為“西子湖”了。
蘇軾一生做了四十來年的官,在朝廷中和地方上擔(dān)任過各種官職,但他在政治上始終不怎么得意,經(jīng)常遭到排擠打擊。他曾經(jīng)多次被貶官。有一回,他還遭人誣陷,被押到京城,在大牢中關(guān)了上百天。他在晚年還被貶逐到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他在那里住了三四年,好不容易恢復(fù)官職,遷還內(nèi)地,第二年(公元11xx),這個六十六歲的老人就在常州病死了。
蘇軾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文豪。前面說到,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當(dāng)時,歐陽修非常贊賞他的文章。宋神宗尤其愛讀他的文章,進(jìn)餐時,侍奉的人送上飯菜,神宗卻讀得忘了用餐,口中還連聲稱贊說:“天下奇才!天下奇才!”那時的讀書人對他崇拜得不得了,把他的文章作為學(xué)習(xí)的范本。他們說:“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
蘇軾一生留下了四千多首詩。他詩思敏捷,詩寫得又快又好。有一回,他從老家去京城,坐船沿江東下,途中詩興勃發(fā),一下子寫了四十多首。他的不少詩作都很出色,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富有哲理,已成為人們傳誦的名句。
蘇軾還是個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我國古代楷書最重要的流派有“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蘇(軾)”等,在宋代,最著名的書法家有“蘇(軾)、黃(山谷)、米(芾)、蔡(襄)”,蘇軾都列名其中。直到現(xiàn)在,還有人寫他的書體。
蘇軾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畫家。他善于畫枯木怪石,自成一體,傳世的不過兩三幅,已都是稀世奇珍了。他自己評價他的畫說,有一幅《寒林竹石》,“已入神品”。
說起來你也許不信,蘇軾還通曉醫(yī)藥學(xué)。后人把他這方面的論著和大科學(xué)家沈括的醫(yī)藥書合在一起出版,稱為《蘇沈良方》。
蘇軾可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啊!
最新蘇軾的故事【篇12】
蘇軾“三白”飯與“三毛”飯的故事
蘇軾現(xiàn)在想想,這“三白”飯味道還是挺美的。劉貢父趕緊問這“三白”飯是什么山珍美味,看著劉貢父要流口水的樣子,蘇軾哈哈大笑,說:“這‘三白’飯好吃,做法卻很簡單,就是一撮鹽、一碟白蘿卜、一碟白米飯?!闭f完,哈哈大笑。劉貢父也跟著大笑,原來“三白”飯是這些東西啊。
過了很久一段時間了,蘇軾都幾乎忘掉此事了,劉貢父派人送來了請?zhí)?,說要在自己家里宴請?zhí)K軾,請?zhí)K軾吃“皛”(xiǎo)飯。
蘇軾也沒有多想,就如約前往。到了之后一看,見桌上只有一撮鹽、一碟白米飯、一碟白蘿卜,馬上明白了劉貢父請他吃“皛”飯的意思。也不多說,欣然落座,與劉貢父共享“皛”飯。飯后,蘇軾鄭重其事地對劉貢父說:“明日我也要在家設(shè)宴回請您,請你吃‘毳’(cuì)飯,請按時赴約?!币娞K軾如此說,也爽快地答應(yīng),心想,不知蘇軾的這“毳”飯又是什么花樣。
第二天,劉貢父也如約來到蘇軾的家中。二人在桌邊坐下,天南海北、詩詞歌賦聊了起來。眼看時間也不早了,還沒有飯菜端上來,劉貢父就說:“快把你的‘毳’飯端上來吧,我早就餓了。”蘇軾聽了,只是笑。劉貢父似乎看出了點什么,說:“噢,看你光是笑,是不是這‘毳’飯又是戲弄我的?。靠煺f,是不是?”聽劉貢父這么一說,蘇軾哈哈大笑,笑過之后,說:“鹽也冇(mǎo),白米飯也冇,白蘿卜也冇。”原來啊,“冇”就是“沒有”的意思,蘇軾巧用“冇”與“毛”讀音的相同,把三個“毛”摞起來,組成了“毳”字。請劉貢父來吃“毳”飯,不過是與劉貢父開的一個玩笑。
二人笑過之后,蘇軾讓家人擺上早已備好的飯菜,邊說邊吃完了這頓飯。
蘇軾“三白”飯與“三毛”飯的故事點評
小朋友們,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從不用擔(dān)心吃不好穿不暖。有時我們還會很任性的給爸爸媽媽提要求,可是看看蘇軾大詩人的那個年代,哪怕是粗茶淡飯,回憶起來仍是美好的。其實生活可以很簡單,你也可以過得很有趣,平時多練練口才,充分開發(fā)自己的幽默細(xì)胞。
幼兒故事衰老的獅子
1、衰老的獅子的故事
從前,有一只獅子,它的一生都在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中度過的。所有的野獸都在它那殘暴的專制統(tǒng)治下,受盡奴役。它只要覺得餓了,從不憐惜或饒恕任何一只野獸,不管野獸怎么苦苦哀求,都無濟(jì)于事。
但是,這頭不可一世的獅子如今已衰老無力了,野獸們便都開始找它報仇:這個從這里頂它一下。另一個又面對面撞它一下,第三個就在那里刺它,第四個在前面給它一拳,第五個又從后面給它一腳,每只野獸都爭著想報復(fù)它。野豬挺著它那鋒利的長牙朝獅子的大腿刺去;公牛滿腔怒火地沖過來,用它那對牛角對準(zhǔn)獅子的肋骨就撞;最后,連一向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驢子也蠢蠢欲動,前來報復(fù)了。為了日后不被其他野獸小看,如今驢子也干得很出色。它大聲地詛咒和責(zé)罵著獅子。后來,它又抬起蹄子,對準(zhǔn)獅子的臉,迎面狠狠給它一下子。
獅子感到非常悲傷,它嘆息道:“唉,我這個可憐蟲啊!我晚年怎么會落到這個悲慘的地步!如今,人們所對待我的這一切,難道是由于我年輕時的罪過?可是,我年輕時期對它們做過好事的,曾饒過它們性命的那些野獸都到哪里去了?我每當(dāng)肚子飽的時候,難道不是饒恕了許多野獸嗎?現(xiàn)在它們總該來看看我,向我表示感謝呀!我盡信任那些假心假意的朋友,聽信了它們的阿諛奉承。這實在使我內(nèi)心感到非常難受,給我?guī)砹硕啻笸纯喟?”
2衰老的獅子的故事點評
當(dāng)你走運之時,萬勿放蕩不羈。你要客客氣氣,不可濫用威力,福禍瞬間即變,那時你會看到,別人也會同樣對待你。學(xué)會用善良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逞一時之快,欺負(fù)他人,丟掉對他人的尊重。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如果自己受到別人不公的對待和欺凌會怎么樣。小朋友們要懂得和周圍的人和平共處。
老柿子樹的幼兒故事
有一棵柿子樹,已經(jīng)很老很老了。
又是春天了,老柿子樹覺得渾身一點勁也沒有,他知道,從今天秋天起,他已經(jīng)老得不能長出一顆柿子了?!鞍?,我老了,沒有用了!”老柿子樹這樣對自己說。
“你好啊,柿子樹爺爺!”小兔尼尼大老遠(yuǎn)地朝老柿子樹打著招呼,一蹦一跳地跑過來?!澳愫?,尼尼!”老柿子樹興奮地和尼尼打著招呼。
“今年冬天,你還愿意和我呆在一起嗎?”“那還用說!”尼尼樂得臉上笑成一朵花:“我可忘不了我的寶貝圍在你身邊,一邊吃著甜甜的柿子,一邊聽我講故事的樣子!”尼尼說著,一臉的幸福?!鞍?!”聽到這里,老柿子樹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拔蚁?,我必須要告訴你,我已經(jīng)很老了,我想,今年秋天,我已經(jīng)老得再也長不出一個柿子了,你帶著你的孩子到別處去吧!”
“可是,為什么要我們走呢?沒有柿子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是朋友啊,我們一直在一起的,不是嗎?”
“你愿意留下來陪我?”老柿子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很感動,他知道,尼尼一家不會離開他,他今年不會是一棵孤單的柿子樹了。
猴子麗達(dá)翻著跟頭來到老柿子樹面前。“你好啊,麗達(dá)!”老柿子樹寬厚地和麗達(dá)打著招呼?!澳愫?!柿子樹爺爺!”麗達(dá)調(diào)皮地向柿子樹擠巴擠巴眼。
“今年冬天,你還打算住在這里嗎?”“那是當(dāng)然啦!”麗達(dá)使勁地點頭:“你的樹枝就是我們的游樂場,我們在樹上蕩秋千,捉迷藏,那段日子,想想都覺得快樂!”
老柿子樹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我想今年不行了,我已經(jīng)老得長不出一顆柿子了,枝干也開始枯萎了,你不能再在上面蕩秋千,捉迷藏啦!你還是去找一顆粗壯的樹做朋友吧!”更多兒童故事請閱讀n4507.cn
麗達(dá)愣了一下,就用力地?fù)u頭:“不,你是我的朋友,我要和你住在一起!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會快樂!”
聽到“朋友”兩個字,老柿子樹覺得心里很溫暖,也很踏實。
“喳喳!”“喳喳!”一群小鳥飛來了。是的,他們每年都在老柿子樹上做窩。老柿子樹還沒說話,小鳥吉吉就忙著張羅起來:“我在這個樹杈上,你在那個樹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