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區(qū)分左右
發(fā)布時間:2019-12-25 幼兒園游戲角色游戲 幼兒園手指游戲游戲游戲區(qū)分左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以自身為中心,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愿意與同伴交流,說說自己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區(qū)分左右教案吧。設計背景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于探索的狀態(tài)。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qū)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以自身為中心,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2.情感目標:愿意與同伴交流,說說自己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3.技能目標:提高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難點:改變位置區(qū)分左邊和右邊。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手環(huán)。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游戲: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
二、在游戲中認識自己身體的左右。
(一)認識左右手。
1.認識右手。
(1)伸出拿筆的那只手,和做朋友握握手。(注意糾正個別用左手拿筆的小朋友)
(2)引導小朋友說一句完整的話:我用右手寫字。
(3)提問小朋友,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4)跟別的小朋友說說你用右手做什么事情。
2.認識左手。
(1)伸出左手搖一搖。
(2)出示手環(huán),用左手拿起手環(huán)搖一搖,和你的好朋友交換手環(huán),然后把手環(huán)帶在左手上。
(3)學著老師把左手伸出來,然后用小手指和旁邊的小朋友拉拉勾,并讀歌謠。
(4)小結:左手戴著手環(huán),右手會拿筆寫字。
(二)認識自己身體上分左右的左地方。
1.我們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2.區(qū)分左右腳、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三).感知左、右邊。
1.請小朋友看看自己身邊,請問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你左邊的墻上有什么?右邊的墻上有什么?
3.改變方位,區(qū)分左右。
(四)聯(lián)系生活,應用左右
1.舉起你的右手;舉起你的左手。
2.跺跺你的右腳;跺跺你的左腳。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教學反思
我在本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讓幼兒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的游戲,幼兒玩的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幼兒很有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訴老師和同伴,這樣,幼兒不僅主動地與同伴交流了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同時也加深了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在交換手環(huán)這一活動使課堂進入了**,氣氛非?;钴S。在知道了左邊和右邊之后,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時,幼兒踴躍舉手,積極性很高。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換位置區(qū)分左右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組織過程中,幼兒沒有能很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對于數學活動主要是源自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對于這一點的滲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師自身的語言組織還不夠精煉,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擴展閱讀
游戲活動教案:區(qū)分左右教案
游戲活動區(qū)分左右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以自身為中心,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愿意與同伴交流,說說自己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區(qū)分左右教案吧。設計背景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于探索的狀態(tài)。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qū)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以自身為中心,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2.情感目標:愿意與同伴交流,說說自己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3.技能目標:提高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難點:改變位置區(qū)分左邊和右邊。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手環(huán)。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游戲: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
二、在游戲中認識自己身體的左右。
(一)認識左右手。
1.認識右手。
(1)伸出拿筆的那只手,和做朋友握握手。(注意糾正個別用左手拿筆的小朋友)
(2)引導小朋友說一句完整的話:我用右手寫字。
(3)提問小朋友,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4)跟別的小朋友說說你用右手做什么事情。
2.認識左手。
(1)伸出左手搖一搖。
(2)出示手環(huán),用左手拿起手環(huán)搖一搖,和你的好朋友交換手環(huán),然后把手環(huán)帶在左手上。
(3)學著老師把左手伸出來,然后用小手指和旁邊的小朋友拉拉勾,并讀歌謠。
(4)小結:左手戴著手環(huán),右手會拿筆寫字。
(二)認識自己身體上分左右的左地方。
1.我們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2.區(qū)分左右腳、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三).感知左、右邊。
1.請小朋友看看自己身邊,請問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你左邊的墻上有什么?右邊的墻上有什么?
3.改變方位,區(qū)分左右。
(四)聯(lián)系生活,應用左右
1.舉起你的右手;舉起你的左手。
2.跺跺你的右腳;跺跺你的左腳。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教學反思
我在本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讓幼兒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的游戲,幼兒玩的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幼兒很有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訴老師和同伴,這樣,幼兒不僅主動地與同伴交流了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同時也加深了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在交換手環(huán)這一活動使課堂進入了**,氣氛非?;钴S。在知道了左邊和右邊之后,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時,幼兒踴躍舉手,積極性很高。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換位置區(qū)分左右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組織過程中,幼兒沒有能很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對于數學活動主要是源自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對于這一點的滲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師自身的語言組織還不夠精煉,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大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區(qū)分左右》
設計背景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于探索的狀態(tài)。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qū)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以自身為中心,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2.情感目標:愿意與同伴交流,說說自己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3.技能目標:提高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難點:改變位置區(qū)分左邊和右邊。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手環(huán)。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游戲: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
二、在游戲中認識自己身體的左右。
(一)認識左右手。
1.認識右手。
(1)伸出拿筆的那只手,和做朋友握握手。(注意糾正個別用左手拿筆的小朋友)
(2)引導小朋友說一句完整的話:我用右手寫字。
(3)提問小朋友,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4)跟別的小朋友說說你用右手做什么事情。
2.認識左手。
(1)伸出左手搖一搖。
(2)出示手環(huán),用左手拿起手環(huán)搖一搖,和你的好朋友交換手環(huán),然后把手環(huán)帶在左手上。
(3)學著老師把左手伸出來,然后用小手指和旁邊的小朋友拉拉勾,并讀歌謠。
(4)小結:左手戴著手環(huán),右手會拿筆寫字。
(二)認識自己身體上分左右的左地方。
1.我們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2.區(qū)分左右腳、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三).感知左、右邊。
1.請小朋友看看自己身邊,請問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你左邊的墻上有什么?右邊的墻上有什么?
3.改變方位,區(qū)分左右。
(四)聯(lián)系生活,應用左右
1.舉起你的右手;舉起你的左手。
2.跺跺你的右腳;跺跺你的左腳。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教學反思
我在本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讓幼兒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的游戲,幼兒玩的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幼兒很有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訴老師和同伴,這樣,幼兒不僅主動地與同伴交流了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同時也加深了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在交換手環(huán)這一活動使課堂進入了**,氣氛非常活躍。在知道了左邊和右邊之后,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時,幼兒踴躍舉手,積極性很高。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換位置區(qū)分左右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組織過程中,幼兒沒有能很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對于數學活動主要是源自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對于這一點的滲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師自身的語言組織還不夠精煉,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2020幼兒園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區(qū)分左右》
設計背景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于探索的狀態(tài)。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qū)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以自身為中心,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2.情感目標:愿意與同伴交流,說說自己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3.技能目標:提高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難點:改變位置區(qū)分左邊和右邊。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手環(huán)。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游戲: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
二、在游戲中認識自己身體的左右。
(一)認識左右手。
1.認識右手。
(1)伸出拿筆的那只手,和做朋友握握手。(注意糾正個別用左手拿筆的小朋友)
(2)引導小朋友說一句完整的話:我用右手寫字。
(3)提問小朋友,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4)跟別的小朋友說說你用右手做什么事情。
2.認識左手。
(1)伸出左手搖一搖。
(2)出示手環(huán),用左手拿起手環(huán)搖一搖,和你的好朋友交換手環(huán),然后把手環(huán)帶在左手上。
(3)學著老師把左手伸出來,然后用小手指和旁邊的小朋友拉拉勾,并讀歌謠。
(4)小結:左手戴著手環(huán),右手會拿筆寫字。
(二)認識自己身體上分左右的左地方。
1.我們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2.區(qū)分左右腳、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三).感知左、右邊。
1.請小朋友看看自己身邊,請問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你左邊的墻上有什么?右邊的墻上有什么?
3.改變方位,區(qū)分左右。
(四)聯(lián)系生活,應用左右
1.舉起你的右手;舉起你的左手。
2.跺跺你的右腳;跺跺你的左腳。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教學反思
我在本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讓幼兒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的游戲,幼兒玩的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幼兒很有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訴老師和同伴,這樣,幼兒不僅主動地與同伴交流了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同時也加深了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在交換手環(huán)這一活動使課堂進入了**,氣氛非常活躍。在知道了左邊和右邊之后,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時,幼兒踴躍舉手,積極性很高。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換位置區(qū)分左右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組織過程中,幼兒沒有能很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對于數學活動主要是源自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對于這一點的滲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師自身的語言組織還不夠精煉,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智力游戲活動教案:分左右
智力游戲活動分左右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對智力游戲有興趣,能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來,能從中體驗到游戲的樂趣,聽到老師的口令后能迅速、準確的做出反應,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分左右教案吧?;顒幽繕耍?/p>
1、對智力游戲有興趣,能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來,能從中體驗到游戲的樂趣。
2、聽到老師的口令后能迅速、準確的做出反應。
3、學習區(qū)分左右。
4、讓幼兒學會聽口令玩游戲,鍛煉反應能力和傾聽能力。
5、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游戲的意識,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 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活動。
2、引導幼兒認識左手和右手。
3、教師組織幼兒玩游戲,對于在游戲中反應比較快的幼兒教師及時給予獎勵,對應于能力較弱的孩子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讓幼兒試一試:說一說和你相鄰的朋友是誰?)
4、聽故事,貼圖片。
5、練習區(qū)分左右。
6、跟音樂練習分清左右。
手指游戲:律動《左手右手》
律動《左手右手》
這是我的左手
哎呀不見了
這是我的右手
把它找到了
左手右手兩個朋友拉拉手
我們都是好朋友
律動《扮家家》
你來做爸爸呀
我來做媽媽
大家一起來呀來玩過家家
炒小菜炒小菜
炒了小菜開飯了
小菜炒好了,味道好極了
娃娃肚子餓了,我們來喂它
律動《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
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
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這里
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
幼兒歌曲《打電話》
兩個小娃娃呀
正在打電話呀
喂喂喂,你在哪里呀
哎哎哎,我在幼兒園
兩個小娃娃呀
正在打電話
喂喂喂,你在做什么
哎哎哎,我在學唱歌
幼兒歌曲《上學歌》
太陽當空照
花兒對我笑
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
“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手指游戲:我的右手教左手
【活動目標】
1、樂意學習用左手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2、提高左右手動作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
【活動準備】
畫有水果輪廓的涂畫紙若干、蘋果剪紙若干、玉米粒,自制各種喂小動物玩具、積木、自制小手鐲每人一副(黃、藍兩色)
【活動過程】
一、教師邊念《小小手》兒歌邊做動作,導入活動。
小朋友,現在我給大家念個兒歌聽好嗎?“拍拍手、拉拉手,我們都有一雙手,穿衣服、扣紐扣,洗臉、刷牙和梳頭,畫畫也要用小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的好朋友?!鼻?我的小手真能干,你們的小手會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兒互相討論交流并講述小手能做什么事情。
二、我們的小手真能干(經驗回放)
1、教師提問幼兒:“我們的小手能干什么?”幼兒講述,請個別幼兒示范或全體幼兒模仿(針對幼兒的回答情況分別獎給幼兒一只黃色的手鐲并幫助他們戴在右手上)
2、我們的小手真能干
教師說:“小朋友,剛才我們一起念了一個兒歌《小小手》,好聽嗎?”幼兒一起說“好聽”,下面我們再一起說一遍。
教師小結:剛才,我發(fā)現小朋友都用一只手在活動,這只活動最靈活、最能干的手是右手,那我們就獎給它一個黃色的小手鐲吧。來讓我們舉起右手向后面的客人老師打一聲招呼吧:“客人老師好”。我們的另一只手是左手,來用自己的左手拍拍小屁股、叉叉腰。平時左手不愛活動,什么事情右手都搶著干,留給左手的機會很少,所以不靈活。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左手變得跟右手一樣靈活呢?教師啟發(fā)引導幼兒討論:右手可以幫左手學什么呢?
三、左手學一學
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讓我們給左手一個機會,用左手來喂小動物、剪蘋果、涂色、撿積木好嗎?請你們記住一定要用左手(也就是不帶手鐲的那只手),快找一個地方,用左手做起來,比比誰做的快、做的好。
幼兒自由分組,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嘗試,教師巡回觀察指導,鼓勵幼兒充分地學習用左手做一件事情,鼓勵動作快的幼兒進行新的嘗試。
四、交流展示
教師講評幼兒情況:“小朋友們真棒,誰來說說你的右手幫助左手學會了什么本領”,請部分幼兒展示左手學到的本領。
教師小結:我們的左手也很棒,也獎給它一個藍色的小手鐲吧,帶上它,我們用一雙手來表演一個節(jié)目好嗎?一起表演《小手跳舞》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1、在日?;顒又?,要求幼兒利用左(右)手做事,每做一件事就獎給自己的手鐲一顆小星星,比一比那一只手得的小星星多。
2、在區(qū)域活動中,為幼兒準備許多紙盒、玉米粒、小石子、紙筆、小沙包等物品,讓幼兒練習用左手夾、畫,鍛煉用左手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游戲與非游戲的區(qū)別
任何一個兒童天生都是游戲者,都有游戲的沖動與本能。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游戲是幼兒的基本人權,這已經被國際法承認且在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得到擁護認可;從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來看,游戲在正規(guī)幼兒教育機構中的地位從一開始就得到尊重并隨著心理學對兒童游戲的研究進展而日益得到強化,現今的幼兒教育領域的思想與實踐無不將游戲作為建構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模型的核心價值取向和基本成分,可以說,游戲已經成為區(qū)分幼兒教育階段和其他教育階段的基本標志。 游戲具有多方面的發(fā)展價值,能滿足兒童學習發(fā)展的基本需求,為兒童的世界打開了廣闊的空間,在他們的生活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方面游戲讓兒童在玩樂中超越現實,使生活的領域無限擴展;另一方面這種擴展又激發(fā)出新的需求,促成新的發(fā)展可能。在游戲中,孩子們自由自主地做出選擇、判斷和決定,沒有外在目標的壓力,不需要擔心錯誤或失敗,無拘無束地沉浸在他們營造的世界里,享受與人、物之間的互動,充滿激情和奇思妙想。
游戲是兒童的一種生活方式,是幼兒期和童年期的標志,這也是幼教工作者的共識。兒童在自發(fā)狀態(tài)下也會游戲,從歷史的角度和教育的角度來看,自發(fā)狀態(tài)下的兒童游戲在進入正規(guī)教育機構的時候,都被進行了某種程度的改造和篩選。 由于游戲并不是兒童唯一和全部的行為,其他類型的非游戲行為也有獨特的發(fā)展價值,且不能被游戲取代。為此,游戲進入幼兒園,帶給實踐者的難題之一不是認識游戲的發(fā)展價值,而是如何區(qū)分兒童的游戲行為和非游戲行為。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便會產生將兒童的所有行為都貼上游戲標簽,而忽視其他類型行為的兒童發(fā)展價值。
一、游戲的概念
游戲是一種很容易被意會但很難被定義的概念,著名的游戲學者Garvev自覺很難給游戲下定義,有一天就問她的兒子什么是游戲?她兒子回答:"這個問題這么簡單,你怎么不知道?游戲就是好玩的東西;游戲就是我喜歡及所選擇的事情;游戲就是我所做的事情。"牛津字典對游戲至少有116種不同的解釋,除了這些外延的游戲定義之外,游戲真正的內涵通常比較模糊。對游戲下一個抽象的定義對實踐者的意義不是很大,于是很多研究者嘗試從外顯行為的角度來界定游戲,以及區(qū)分游戲和非游戲行為。一般認為典型的游戲行為有:
1.游戲是一種超越現實的行為。在兒童的世界里,游戲是不會被現實羈絆和局限的,兒童會用假裝和想象來構造超越當下現實的自己的世界,從而將現實和假想的世界很好地融為一體,幼小的兒童經常自己都很難分清楚這兩個世界。他們在現實世界與想象世界之間自由穿梭,用自己的語言和內心形象幻想出許多假想性的任務,不斷豐富游戲。例如:兒童可以幻想自己是"女王""仙女"或者太空戰(zhàn)士,將小棍當做魔法棒或者把木馬當做太空船讓自己點石成金或者遨游太空。
2.游戲是內在動機驅動的行為。兒童主宰自己的游戲世界,不受別人支配,他們的觀點是"我要玩,不是你要我玩"。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欲望、追求、意愿而改變游戲方式、情景和玩物,幼兒只是因為"有趣好玩"而"玩"。
3.游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行為。游戲不以強烈的目的性為驅動力量,也不需求做出某種可見或者不可見的作品,它只需要專注于充滿不確定性和樂趣的過程中,以享受這種過程為最主要的目的。
4.游戲是具有正向情感的行為。孩子在游戲時歡欣溢于言表,玩再久也不會厭煩、叫累,難怪人們會說"游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游戲能夠帶給兒童歡笑、愉悅及快樂,他們在游戲中因為滿足自身需要而獲得快樂,在自娛自樂中,全身心投入,身體處于最佳、最自然、最輕松的狀態(tài),自由而享受。
5.游戲是注重自我,創(chuàng)造刺激的行為。兒童在游戲中從不安于現狀,也從不考慮走尋常之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打破日常生活的邊界,尋求新的刺激和樂趣,不斷形成新的看法、體驗新的感覺、產生新的愿望、參與新的沖突,約定新的規(guī)則,求變求新在開放的世界里創(chuàng)造可能。
綜上所述,游戲是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由內心的需要和沖動而來,它是兒童整個生活中所特有的,因好玩而選擇去做的事情。兒童是游戲的主人,他們充分發(fā)揮著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決定和控制著游戲的進程與方式,并在其中享受歡樂、自由、滿足、獲得內部和外部的平靜。
二、非游戲行為
然而,幼兒的活動并不都是游戲,以幼兒游戲行為的角度加以觀察,實踐者可以從產生兒童活動的動機、選擇及目標達成幾方面去判斷兒童活動的性質??梢哉f,凡是有外在動機導向、不是幼兒主動發(fā)起,需要達成一定目標的活動都應屬于非游戲行為。而這種非游戲行為同樣可以讓兒童了解周圍環(huán)境與世界,滿足兒童認知發(fā)展的需求。非游戲行為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1.無所事事。當幼兒沒有任何目的地東張西望、四處走動、或者靜靜地呆在一旁無事可做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種行為稱為非游戲行為。通常這種行為發(fā)生在低齡階段的幼兒,他們或坐在椅子上拉扯自己的衣服紐扣,或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或者他跟隨在老師背后走動,卻不愿拿任何玩具玩耍。又或許因為年紀小、性格內向、不熟悉環(huán)境,在集體中,他們對自己不了解的游戲或者活動不愿參與,暫時在一邊觀看。
2.探究與問題解決。在日?;顒又?,我們會發(fā)現兒童對不熟悉的材料、工具或者玩具發(fā)生強烈的興趣,常常會對擺弄或探究這些材料。他們會通過摸摸、看看獲取這個物體的相關訊息、內心充滿疑慮和好奇:"這到底是用來做什么用的呢?"這個過程不能看作是兒童的游戲,它只能說是由于孩子受到新材料的吸引并因探索物體特征所引發(fā)的非游戲行為。而當他們一旦熟悉了這個玩具或物體后,游戲才會真正開始。除此此外,孩子們在使用教育類的學具、玩具以完成成人所交給的任務與問題解決時,都不能構成是一種游戲,因為此類活動不屬于兒童自發(fā),它完全是由成人把控所達成一定目標的活動。
3.閑聊與交流。兒童在相互接觸中,會有語言交流的要求,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它反映了兒童認知發(fā)展的水平和對認知活動情景功能上的要求。有時,我們會看見有的孩子在別人玩耍游戲時,他只在旁邊觀看,偶爾會向正在玩耍的孩子詢問或者交談但自己始終不參與游戲。另外,還有的孩子在自由活動時間里只愿意跟隨身邊的成人或者喜歡的同伴閑聊交談,不做其他的事情,這樣的行為也應該是一種非游戲行為。
三、游戲與非游戲的融合
從行為的角度來界定幼兒的游戲,并將游戲與非游戲行為進行區(qū)分是有依據和可能的,這種區(qū)分也是有意義的。但是也不能否認目前的這種區(qū)分是不徹底的,還是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傮w來看,這種區(qū)分是相對的,它的意義更多是讓我們看到游戲和非游戲的各自價值,而不是過分強調游戲或者其他類型行為的價值。游戲行為和非游戲的行為自然地統(tǒng)一在真實兒童的真實生活中,兩者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存在交叉重疊的地帶。但是我們沒必要因為這種現實狀態(tài)而將游戲概念泛化和濫用,強加在幼兒其他性質的行為上而遮蔽阻擋其他行為的表現與發(fā)展,出現一日行為皆游戲的模糊認識,甚至神化游戲對幼兒發(fā)展和幼兒教育的價值。我們需要通過外顯行為來盡可能確定和守護游戲行為的邊界,讓兒童在不同性質的活動中實現完整的發(fā)展。
幼兒園區(qū)域游戲:紙杯游戲
游戲是幼兒自發(fā)、自主、自由的活動。近年來,開展自主游戲已成為幼教界的共識,我們也在這方面不斷地進行著探索。
一天,翔翔從家里帶來幾個用紙杯自制的啤酒桶與好朋友冬冬玩了起來,他們或各自滾著玩,或兩人合作推著玩,不時發(fā)出快樂的呼喊聲。他們的玩樂吸引了小朋友的圍觀,不少人躍躍欲試。
教師發(fā)現紙杯具有易收集、易整理、安全、環(huán)保等特點,不失為一種好的游戲材料,于是決定投放一些紙杯供幼兒一試。以下是幼兒紙杯游戲的進展情況和教師的支持過程。
一、嘗試壘高,平面建構
自主游戲時,教師投放了很多材料,其中紙杯最受歡迎。松松用很多透明杯子在桌面上壘高,當當和幾個小伙伴合作在地面上將很多杯子不斷往上搭,蝴蝶跟佳佳合作用紙杯做了電話機……15分鐘過后。教師發(fā)現萱萱和圓圓等幾個開始用杯子在地面上平鋪建構,便問:“這是什么?”萱萱說:“我們在做迷宮?!币贿吇卮鹨贿厡⒈右粋€一個按著他們的設計思路排隊,最后竟搭成了一座小兔外形的迷宮。
孩子們第一次玩紙杯游戲便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初步的創(chuàng)作意識,搭建了不錯的作品,如壘高塔、做迷宮、做電話機等。雖然,他們建構的方式比較單一,個別游戲及兩兩合作游戲較多,搭建也是單層和單面居多,但他們的游戲空間包括地面和桌面,并且在地面上已經有擴散、延續(xù)、整體建構等意識,這給了教師小小的驚喜。
在幼兒進行第一次紙杯游戲時,教師沒有介入,只是在不斷地觀察、記錄孩子們的游戲情況,如材料論:為什么用紙杯搭建的東西容易倒?用積木搭建的東西有那么容易倒嗎?為什么?怎樣保護用紙杯搭建的作品?以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紙杯的特性及搭建作品容易倒的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結合顏色,花樣建構
紙杯游戲規(guī)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深入。一次,一位家長來班里助教.與幼兒一起欣賞了日本畫家草間彌生的“點點畫"。于是,孩子們突發(fā)奇想,要給杯子也畫上點點。教師立即滿足幼兒的需要,投放了一部分杯子供幼兒涂色。經過幼兒的勞作,這些杯子變身為了各種彩色。五顏六色的杯底或杯身給孩子們的游戲增添了很多可變性和趣味性,孩子們的游戲變得更加豐富了。佳佳、樂樂、婷婷在建城堡時用了兩種杯底顏色不一的杯子,一層黃一層紅,而在建城堡通道時則一個黃一個紅地間隔排列。慧慧巧妙地利用杯底的紅色,在杯身上畫上五官,使之幾分鐘變身為“小紅帽衛(wèi)士”。還有揚揚、松松等七八個孩子利用各種有色、無色的紙杯搭建了“超級大城堡”。
多彩的紙杯不但激發(fā)了幼兒的游戲熱情,也帶給幼兒的游戲無限的可能,排序、集合、分類等學習活動也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發(fā)生。杯子有了色彩以后,教師的觀察點也有了變化,著重觀察、比較、記錄在杯子無色和有色兩種情況下幼兒游戲的不同效果和創(chuàng)意,了解有色彩的紙杯給游戲帶來了什么效應(如游戲興趣的提高、探究領域的增多、作品內容的豐富等)。游戲后,教師還組織幼兒交流了對游戲材料變化的感受,一起欣賞了帶有點點的各種創(chuàng)意作品,鼓勵幼兒更加大膽地想象、創(chuàng)造。同時,教師還利用杯子的色彩、大小引導幼兒分類。
五、增加輔材,借物建構
隨著游戲的不斷開展,有一天,教師突然發(fā)現孩子們結合玩具架、椅子、桌子搭建出了更大更復雜的立交橋、海洋公園等作品。有些孩子搭寶塔時還用了立體三層、錐體、橫向搭建等方法,思路越來越廣……
紙杯游戲仍在繼續(xù),孩子們的興致仍然高漲。回顧玩紙杯游戲的整個過程。我們認為孩子們之所以對紙杯游戲熱情不減,并能夠持續(xù)地搭建出高水準作品,以下兩個方面非常關鍵:
第一,幼兒具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探索、創(chuàng)造的空間。
此次紙杯游戲來源于幼兒的自發(fā)興趣——翔翔自制的啤酒桶,教師抓住這個興趣點后,嘗試投放了一些紙杯,結果引發(fā)了幼兒的一系列自主行為:自主選擇材料和游戲伙伴,自主構思游戲主題,自主發(fā)展游戲情節(jié),自主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充分體現了游戲是幼兒自發(fā)、自主、自由的活動的特點。
第二,教師充當了真正意義上的觀察者、支持者。
我們的許多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但不經意間常常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指揮者、控制者。在紙杯游戲中,教師幾乎不直接干預和介入幼兒的游戲,而是退位于幼兒背后,密切關注幼兒的游戲進展,給予必要的支持。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重點做了這幾件事:第一,欣賞幼兒的游戲。仔細觀察記錄幼兒的游戲狀況,及時發(fā)現亮點和問題。第二,在幼兒求助時給予適當幫助。第三,在每次游戲結束后,組織幼兒觀看游戲錄像,欣賞創(chuàng)意作品,引導幼兒發(fā)現游戲中的亮點和問題,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無疑,這些做法既給予了幼兒自主游戲的空間,又對幼兒的游戲進行了有效引導,推動了幼兒游戲的發(fā)展。
結構游戲區(qū)里的戰(zhàn)斗游戲
拼插戰(zhàn)斗機
開學初,我們大四班小朋友對摩爾芬玩具特別感興趣,每天都有小朋友來用摩爾芬拼插各種造型??吹胶⒆觽冞@么喜歡摩爾芬玩具,我們便和其他班級進行協(xié)調,把大班組的摩爾芬玩具都換到了我們班??粗柗彝婢咴黾恿诉@么多,孩子們興奮極了。
一天,鑫鑫插出了一架戰(zhàn)斗機,插完后拿著飛機在活動室飛來飛去,嘴里不停發(fā)出“嘟嘟、啪啪、轟——”的聲音。合合和政開也學著鑫鑫開始拼插戰(zhàn)斗機。一邊拼一邊向老師炫耀:“老師,您看,我的戰(zhàn)斗機能同時發(fā)射10顆炮彈,一下子就能把小小的飛機擊落?!宾析尾桓适救醯卣f:“我的戰(zhàn)斗機是帶掃描裝置的,能夠掃描敵人飛機的位置,自動發(fā)射炮彈,我的比你的厲害多了……”孩子們一邊講一邊不斷改進自己的作品。區(qū)域分享時,老師請結構游戲區(qū)的小朋友介紹了自己的戰(zhàn)斗機作品。三個孩子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拼插的戰(zhàn)斗機的各種功能,并自豪地將自己的作品擺在了展示架上。
一連幾天,結構游戲區(qū)的孩子們都熱衷于用摩爾芬拼插戰(zhàn)斗機的游戲。每天在活動區(qū)游戲結束后都非常強烈地想要把自己的設計分享給其他小朋友。老師把孩子們的作品拍成照片貼在了區(qū)域墻面上,支持孩子們拓展更多的想象。
我們的思考
孩子們對拼插戰(zhàn)斗機的興趣非常濃,一連幾天,都在擺弄摩爾芬進行拼接的嘗試.雖然命名不同,但是作品雷同.而且多是平面拼插作品。在觀察到孩子們這一興趣表現后,我們鼓勵孩子們用摩爾芬嘗試拼插出更加立體、復雜的作品,以此來促進幼兒空間建構能力的發(fā)展。同時,通過照片的形式,啟發(fā)幼兒能夠借鑒同伴的經驗進行創(chuàng)作,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
玩戰(zhàn)斗游戲
游戲持續(xù)了一段時間,這天,錫棟和幾個小朋友從積木區(qū)拿來了很多的小積木,在桌面上擺了一圈圍墻,然后把自己拼插的戰(zhàn)斗機擺放在里面。老師指著圍墻問:“這是什么意思?”“這是保護我的戰(zhàn)斗機的基地,我們要玩戰(zhàn)斗的游戲。”接下來,孩子們拿著自己的飛機從基地出發(fā),在拼插區(qū)飛行,互相沖撞,嘴里不停發(fā)出飛機的轟鳴聲、爆炸聲,玩得高興極了。游戲結束分享時,老師請拼插區(qū)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活動,幾個小朋友興奮地講著基地里的戰(zhàn)斗故事。老師指著戰(zhàn)斗機,問:“你們的戰(zhàn)斗機怎么沒有駕駛艙呀?飛行員坐在哪里呀?”孩子們似乎毫不關心駕駛艙的事,繼續(xù)說著戰(zhàn)斗故事。
我們的思考
孩子們的興趣點在哪里?我們一開始認為是拼插戰(zhàn)斗機,因此,通過照片、墻飾、活動分享等形式不斷增強孩子拼插的興趣,并逐漸引導幼兒拼插的造型更復雜,更形象。可通過觀察分析,我們漸漸發(fā)現幼兒的興趣點轉移了,他們不再關注飛機的造型,他們感興趣的是如何用這些飛機作品來玩游戲,并且從一個人玩游戲發(fā)展到幾個人一起聯(lián)合玩游戲。令我們困惑的是,在結構游戲區(qū)孩子不去拼插作品而是相互用作品沖撞,相互打鬧,這樣違反常規(guī)的活動,可以嗎?孩子們能夠從中獲得有價值的學習與發(fā)展么?
軍事博物館里的發(fā)現
帶著困惑,我們繼續(xù)觀察孩子們的游戲。一次分享時,小朋友們提出了問題:“你們怎么只有戰(zhàn)斗機這一種武器呀?”這個問題引起了結構游戲區(qū)里小朋友的思考,他們都跑來問老師:“老師,我們國家都有什么戰(zhàn)斗武器呀?是不是還得有大炮啊?”為了滿足孩子們對武器裝備的興趣,我們提議一起去軍事博物館參觀學習。聽到這個提議,孩子們興奮極了。帶著一大串的問題,在爸爸們的陪同下,我們來到了軍事博物館。
在那里,孩子們看到了各種不同造型和功能的戰(zhàn)斗機,他們發(fā)現了戰(zhàn)斗機的機翼下藏著各種導彈和炮彈,不但可以發(fā)射炮彈,還能向敵人扔導彈;同時,戰(zhàn)斗機的機頭還有一個特別尖的衛(wèi)星接收器,可以隨時了解敵人的情況并且接收總部的指揮。孩子們看到了坦克,發(fā)現了各種不同功能的坦克,有運送貨物和彈藥的坦克,這樣的坦克儲物倉特別大,而且跑得都特別快;有陸地坦克和水陸坦克,水陸坦克的輪子很高,而且是梯形,這樣的設計能夠讓坦克在水里也跑得很快。孩子們還看到了航母、裝甲車、導彈、大炮等各種武器。老師和爸爸們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著各種軍事知識,講著這些武器是如何打敗敵人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的。孩子們聽得認真極了,紛紛和自己喜歡的武器合影。
從軍事博物館回來,我們把拍到的各種武器的照片,以及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收集的圖片打印出來貼到墻上,引發(fā)孩子們對更多武器探究的興趣。圍繞各種武器我們還搜集、觀看了一些視頻資料,并開展了小小的討論活動。
此后,班里掀起了軍事武器熱?;顒訁^(qū)里,他們探索拼插各種見過的武器,并開始關注武器的細節(jié)以及更加豐富的造型設計。在眾多的拼插玩具里,孩子們還是最鐘愛摩爾芬,他們用大量的摩爾芬拼插各種戰(zhàn)斗機、導彈、火箭、坦克等??粗约旱淖髌?,孩子們非常有成就感,看到別人的武器有厲害的功能后,他們還不斷地改裝自己的武器,進行再次加工和豐富,讓自己的武器變得更加厲害。
我們的思考
小朋友們一直拼插戰(zhàn)斗機是因為對武器的原有認知經驗很少,參觀軍博、觀看圖片和視頻豐富了孩子們的原有經驗,滿足了孩子們對武器的興趣,拓展了他們對武器的更多認識和了解。
嘗試摩爾芬之外的新材料
“老師,您能幫我們再找一些摩爾芬么,我還想給我的航空母艦上再拼插一個戰(zhàn)斗機?!焙虾蟻碚椅?,請求我的幫助。玩具架上擺著孩子們精心設計的作品,每個作品都使用了大量的摩爾芬,而孩子們好不容易精心設計出來的武器特別舍不得拆掉,于是沒有可用的摩爾芬了?!安牧喜粔蛴昧宋覀冊趺崔k呢?”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袄蠋?,您再幫我們找一些摩爾芬吧?!薄袄蠋煟∨笥训淖髌芬遣徊?,我們的材料就會不夠,換來再多的摩爾芬也會用光的?!庇械男∨笥烟嶙h,我們的作品展示3天以后一定要拆掉,這樣才能有的玩。孩子們紛紛地出主意、想辦法。
一天在游戲中,我問政開:“你怎么只用摩爾芬啊?你看這兒還有這么多的拼插玩具,你想試試么?”“我就想用摩爾芬,摩爾芬好拼,每個形狀都能拼到一起,而且還有很多顏色,能讓我的武器更厲害?!闭_說,“其他的玩具都不結實,一拿起來就容易散,有的不能插得很緊,根本拿不起來?!甭犃撕⒆觽兊脑?,班上的老師們也嘗試拼插起來。果然,摩爾芬屬于嵌插,更容易連接。同時,在顏色和形狀上摩爾芬都非常有優(yōu)勢,孩子們在拼插過程中更容易獲得成就感。相比,其他的拼插玩具在塑形上更加困難一些,一些插管玩具塑形的空間很大,可是連接不夠緊,一端起來就容易散架,沒法玩。但是,經過老師們的討論,我們認為摩爾芬不能完全替代其他玩具特有的價值。我們相信其他拼插玩具一樣會帶給孩子們成功感。
當我告訴小朋友們,沒有摩爾芬了,只能使用其他的拼插玩具了,孩子們稍稍有點失望,但很快便投入到新的創(chuàng)作中去了。政開用插管玩具拼出了直升飛機,合合用插管玩具拼插出了坦克、大炮,還有火箭。大家開始嘗試利用更多種類的拼插玩具進行拼插。
我們的思考
拼插區(qū)有那么多的拼插玩具,為什么孩子們偏偏這么喜歡摩爾芬玩具呢?孩子們這么感興趣.要不要再多給孩子們提供一些呢?可是.只有增加數量才是滿足幼兒的需要么?幼兒需要的是玩具本身,還是玩具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呢?一連串的問題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與討論。考慮到每種玩具的獨特價值,我們鼓勵幼兒嘗試其他拼插玩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開放的區(qū)域環(huán)境
隨著拼插武器的豐富,孩子們在游戲中開始比試誰的武器更厲害。他們拿著各自設計的諸多武器進行戰(zhàn)斗。有的武器被偷襲,有的武器兼顧不過來,于是孩子們用小積木在桌面上搭建武器基地,來保護自己的武器不被敵人偷襲??勺烂嫣×?,積木總是往下掉。有的小朋友還拓展到桌子下面去玩,可是地方還是太小了,趴在地上還容易被別人踩到。
一天活動區(qū)游戲時,結構游戲區(qū)的小朋友來跟老師商量:“老師,我們這兒太擠了,基地擺不下了,我們能像積木區(qū)一樣鋪上地墊么?”孩子們的提議得到了老師的認可與贊許。于是,老師和小朋友把拼插區(qū)的桌子移開,在地面上鋪上了地墊,讓孩子們擁有了更寬闊的游戲空間。
結構游戲區(qū)的幾個小朋友從用小積木建基地,開始嘗試到積木區(qū)拿來了大的積木建設大的基地,還從公共區(qū)拿來了酸奶盒、飲料罐等材料搭建自己的軍事基地。錫棟用積木和飲料罐搭了一個倉庫,然后把自己的戰(zhàn)斗機放進去,可是戰(zhàn)斗機太大了放不進去,錫棟把倉庫拆開,增大了倉庫的面積,這次戰(zhàn)斗機放進去了。子航想建設一個直升飛機基地,他需要~個停機坪和飛機起飛架,于是他找到了奶粉桶,嘗試建一個雙層基地。
我們的思考
我們發(fā)現拓展了游戲空間后,幼兒更加大膽地使用游戲材料了,他們開始把摩爾芬和積木、廢舊紙盒、瓶瓶罐罐等相互結合使用。這種開放性的區(qū)域環(huán)境支持了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fā)交流的活動過程,從中,幼兒的自主體驗增強了,創(chuàng)造力體現得更加充分了,幼兒的合作、交往更加主動了,積極了。
設計我們的軍事基地
“我要建一個炮彈基地?!薄拔乙ㄔO一個坦克基地。”“我要建設一個航母基地?!焙⒆觽兗娂娫O計自己的基地。他們在紙上畫了設計圖,大家把圖紙放在一起,錫棟提議道:“我們一起建設一個大的中國軍事基地吧,里面什么武器都有,這樣外國的敵軍就不敢來侵犯我們了?!卞a棟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于是,他們把自己的設計結合起來,在老師的幫助下共同設計了一個大的基地。
第二天的活動區(qū),他們迫不及待地來到結構游戲區(qū),爭先恐后地來到地墊上建設基地??墒堑貕|上的小朋友實在太多了,一轉身就會碰倒別人的作品。為此他們還爭吵了起來。
“我們怎么辦呢?”我?guī)е⒆觽冇懻?,引導他們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討論中有的小朋友說:“我們不能都建基地,基地里還有很多武器,得有人拼插武器?!庇械恼f:“對,大家得分工合作,這樣才能建好基地然后一起玩。”“我們就手心手背吧,贏的人在地墊上建基地,輸的人負責建武器,明天我們再交換玩?!焙⒆觽兡阋谎晕乙徽Z地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們的思考
從設計自己的基地,到大家共同設計并搭建一個基地,孩子們有沖突,有爭吵。但是,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與同伴一起協(xié)商并且解決問題。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在活動中更好地分工、合作,制定計劃和執(zhí)行計劃。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是非常寶貴的,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難忘的經歷。
舉辦軍事武器展
隨著孩子們拼插武器、設計基地的熱情高漲,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喜歡來拼插區(qū)游戲。同時,我們拼插制作的武器引起了其他班級小朋友的關注,他們紛紛來到我們班,欣賞我們班小朋友拼插出的武器。于是,孩子們萌發(fā)了舉辦軍事武器展的愿望和想法。小朋友們一起策劃、準備,有的拼插武器,讓我們展覽的武器更豐富;有的制作海報;有的制作門票邀請卡;還有的設計、布置場地。就這樣,我們一起舉辦了第一期的軍事武器展。在展覽的過程中,看到小朋友們那么喜歡我們的武器,孩子們高興極了,滔滔不絕地給小朋友們介紹各個武器的功能。我們的第一次展覽結束了,孩子們意擾未盡。
在第一次展覽中,孩子們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來參加展覽的老師、小朋友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有了第一次舉辦武器展的經驗,孩子們又開始積極策劃,準備第二次的武器展。這次,孩子們制作的門票要寫上時間、地點,并設計副券;呈現的武器要分類擺放;還要制作一些禁止觸摸的提示牌……孩子們在積極準備的過程中,一起協(xié)商、合作,共同解決難題。
我們的思考
在參觀軍事博物館的經驗基礎上,孩子們開始籌備自己的軍事武器展。這個過程中,從調查到準備,再到布展、講解,孩子們學會了交往,學會了協(xié)商,還學會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是幼兒最好的學習。幼兒在這個活動中,真正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習著如何讓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并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只要我們相信孩子,孩子就會給我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