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大班數學教案《用尺量一量》

發(fā)布時間:2019-12-23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和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賞各種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發(fā)對測量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各種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 測量的表格、筆和紙盒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發(fā)思考

師:教師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們知道他們有多寬有多長么?

師:那如果我想知道他們的有多長有多寬,誰可以幫助我呢?(幼:尺子)

師:現在請你觀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尺子呢?

教師小結:尺子上面有數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夠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師:請你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現在請你來數一數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數完以后請你嘗試測量一下鉛筆盒的長度。量出請閉合的長是幾個小格子,寬是幾個小格子,并把你量出來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師:現在你已經量好了,我請幾個小朋友來告訴我你的測量結果?

教師小結:測量時尺子和被測量的物體起點要對齊,要及時做記號,繼續(xù)測量。要記住原來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幾次測量的數據加在一起,最后結果就是物體的測量長度。

三、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師:下面請你們討論一下為什么小朋友測量的鉛筆盒的長和寬是不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小結:鉛筆盒的大小不同,他們測量出來的結果就不同。)

師:現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剛剛老師教你們的那種方法去測量別的物體了。

四、問題遷移,欣賞各種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尺子,請你們先來欣賞一下這些尺子,看看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過這些尺子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中班數學教案《量一量》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識別物體的長、寬、高。

2.激發(fā)幼兒進行測量活動的興趣。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1只空紙盒、1把自制多用尺(見圖7―12)。圖7―12自制多用尺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

(1)教師以空紙盒、桌子、教室為直觀演示教具,讓幼兒分別感知它們的長、寬、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們的長、寬、高?

在幼兒議論后教師歸納:用測量的方法。

目測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較,但不精確。

測量法:用尺子來量一量。

幼兒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師提醒幼兒數一下,多用尺上有幾個小格子,幼兒數后發(fā)現多用尺由10個彩色小方格組成:紅一黃一藍一綠一橙五色相間。教師再提示幼兒,這把多用尺可用來量物體的長、寬、高。

2.演示

(1)教師用鋼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長、寬、高。

(2)個別幼兒用多用尺量空紙盒的長、寬、高,說出長、寬、高分別是幾個小方格。

3.操作

(1)幼兒用各自的多用尺測量空紙盒,分別量出空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幾個小方格,并記錄在紙上。

(2)幼兒合作用多用尺測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長、寬、高是幾尺(10個小格為1尺)或幾尺零幾個小方格,并記錄在紙上。

(3)幼兒嘗試進行自然測量,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活動建議:

1.啟發(fā)幼兒在使用多用尺測量時,可以1個小方格作單位,也可以1尺作單位(10個小方格為1尺)。量同樣長的物體,單位小,測量的數大;單位大,測量的數小。例如,空紙盒的長可以說是2尺長,也可以說是20個小方格長。

2.可再讓幼兒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測量外,還可以用什么作為度量工具?(小棍、繩子、筷子、腳步、手等)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量一量》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記錄紙、水彩筆。幼兒用品:幼兒人手一份材料:記錄紙、水彩筆、吸管、小木棒、毛線、積木、圖形片、曲別針、礦泉水瓶、軟尺、紙條。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將教室布置成‘寶寶學園’的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幫助小動物測量‘寶寶學園’用具”引題。

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交流、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導入:

師:“小動物們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可是‘動物學園’里的東西要怎么來設計和建造呢?熊貓校長認為我們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適合它們,可是它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尺寸。所以想請我們幫助它們來量一量、記一記,然后把這些測量的結果告訴它們,好讓它們照著這些樣子來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p>

2、教師讓小朋友們探索學習用吸管測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1)師:“我們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適合小動物們。所以,我為每個人都準備了一根吸管和一張記錄表,請大家用吸管來量一量、記一記,看誰能更準確地測量和記錄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師提問:“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幾次?”

(3)請有不同結果的兩位幼兒示范用吸管測量椅子的高度,師生共同尋找正確的測量方法。師:“他們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誰的方法測量起來更準確呢?”

(4)教師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及記錄方法。

師: “我們測量東西的時候,為了能測量和記錄的更準確,測量的工具要和測量的東西一端對齊;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個記號;第二次量的時候,要和前一個記號對齊了再量;量一次記一次,為了不讓自己忘記量了幾次,可以用點、豎線來幫助自己來記,也可以心里記住次數。最后在記錄表上畫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體,記上量的次數。”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

1、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教師介紹自由探索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現在教室里有許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們來測量和記錄?”

“我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小方籃,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籃子里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你想測量什么就測量什么,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測量起來比較快?!?/p>

②根據幼兒的測量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不同的測量對象可以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師:“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幾種工具來量?還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導幼兒通過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猜測及討論。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正確的方法來量了一條直線的長度?,F在,小動物們想知道我們桌椅的圓邊——也就是那圈圈(曲線)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動腦筋來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適?”

②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師:“大家的想法都不錯!那么,我們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圓邊的,它們到底有多長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找一個好伙伴一起合作,選出合適的工具,互相幫忙,完成測量的任務。你們能做到嗎?”

“如果你們在活動中碰到了什么困難,又沒辦法解決。那么,沒關系,呆會兒可以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師:“你和誰一起合作?量了什么東西的圓邊?用什么工具量的?為什么你們會選擇用這種工具?你們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兒演示,教師小結。

三、結束語:

教師:“今天大家學會了怎樣來測量物品;又幫助小動物們測量了教室里的這么多東西;還知道了不同的東西應該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來測量,這樣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p>

延伸活動:

想一想、記一記:如果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如:用腳步量操場的距離;用帽子測量頭的大小等)

師:“現在又有一個難題了:如果小動物想測量我們的大操場,但又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呢?”

“呆會兒小朋友們可以用你的辦法去試一試,然后告訴小動物們,幫助它們建造一個和我們幼兒園一樣美麗又好玩的‘動物學園’。好嗎?”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小百科:有些量由其本質決定(譬如,數),而另外一些是作為對狀態(tài)的描述(屬性,尺寸,特征),譬如重和輕,長和短,寬和窄,大和小,多和少。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


這是大班數學量沙教案,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2.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的記錄方法。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筷子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里有一盤沙,我想知道有多少沙,你們有什么辦法嗎?

2.幼兒第一次糧沙并進行統(tǒng)計記錄。

(1)怎樣讓別人知道這堆沙有多少呢?(記錄)

(2)出示統(tǒng)計表格并觀察:這是一張統(tǒng)計表,橫排的格子里畫上你使用的工具,豎排的格子里記錄你使用這個工具量沙的次數。

(3)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guī)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4)幼兒操作

(5)引導觀察數據,表揚會想辦法記錄的小朋友。

3.幼兒第二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 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 幼兒操作

(3) 統(tǒng)計數據

(4) 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桶來量沙,量的結果又會怎么樣?讓我們帶著沙到教室試一下吧。

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數積木》:大班數學活動數積木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思路,目標,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tǒng)計數量的方法。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zhàn)空間邏輯游戲。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數學數積木教案吧。

《大班數學:保齡球館》:大班數學活動保齡球館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探索發(fā)現將數字10分成兩個部分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組數,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和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能用符號表示,體驗互換、互補關系。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數學保齡球館教案吧。

《大班數學:我的一天》:大班數學活動我的一天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標,準備,過程等內容,體驗時間的行程。初步認識時鐘,正確地辨認整點。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數學我的一天教案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量一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記錄紙、水彩筆。幼兒用品:幼兒人手一份材料:記錄紙、水彩筆、吸管、小木棒、毛線、積木、圖形片、曲別針、礦泉水瓶、軟尺、紙條。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將教室布置成‘寶寶學園’的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幫助小動物測量‘寶寶學園’用具”引題。

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交流、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導入:

師:“小動物們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可是‘動物學園’里的東西要怎么來設計和建造呢?熊貓校長認為我們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適合它們,可是它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尺寸。所以想請我們幫助它們來量一量、記一記,然后把這些測量的結果告訴它們,好讓它們照著這些樣子來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p>

2、教師讓小朋友們探索學習用吸管測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1)師:“我們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適合小動物們。所以,我為每個人都準備了一根吸管和一張記錄表,請大家用吸管來量一量、記一記,看誰能更準確地測量和記錄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師提問:“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幾次?”

(3)請有不同結果的兩位幼兒示范用吸管測量椅子的高度,師生共同尋找正確的測量方法。師:“他們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誰的方法測量起來更準確呢?”

(4)教師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及記錄方法。

師:“我們測量東西的時候,為了能測量和記錄的更準確,測量的工具要和測量的東西一端對齊;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個記號;第二次量的時候,要和前一個記號對齊了再量;量一次記一次,為了不讓自己忘記量了幾次,可以用點、豎線來幫助自己來記,也可以心里記住次數。最后在記錄表上畫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體,記上量的次數?!?/p>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

1、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教師介紹自由探索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現在教室里有許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們來測量和記錄?”

“我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小方籃,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籃子里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你想測量什么就測量什么,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測量起來比較快。”

②根據幼兒的測量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不同的測量對象可以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師:“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幾種工具來量?還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導幼兒通過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猜測及討論。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正確的方法來量了一條直線的長度?,F在,小動物們想知道我們桌椅的圓邊——也就是那圈圈(曲線)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動腦筋來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適?”

②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師:“大家的想法都不錯!那么,我們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圓邊的,它們到底有多長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找一個好伙伴一起合作,選出合適的工具,互相幫忙,完成測量的任務。你們能做到嗎?”

“如果你們在活動中碰到了什么困難,又沒辦法解決。那么,沒關系,呆會兒可以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師:“你和誰一起合作?量了什么東西的圓邊?用什么工具量的?為什么你們會選擇用這種工具?你們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兒演示,教師小結。

三、結束語:

教師:“今天大家學會了怎樣來測量物品;又幫助小動物們測量了教室里的這么多東西;還知道了不同的東西應該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來測量,這樣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p>

延伸活動:

想一想、記一記:如果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如:用腳步量操場的距離;用帽子測量頭的大小等)

師:“現在又有一個難題了:如果小動物想測量我們的大操場,但又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呢?”

“呆會兒小朋友們可以用你的辦法去試一試,然后告訴小動物們,幫助它們建造一個和我們幼兒園一樣美麗又好玩的‘動物學園’。好嗎?”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幼兒百科:量(拼音:liàngliáng)的兩個基本分類,幅度和重次(或者數字),蘊涵了連續(xù)和離散的重大區(qū)別。是作為幅度和重復次數出現的一種屬性。

相關推薦

  • 中班數學教案《量一量》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識別物體的長、寬、高。 2.激發(fā)幼兒進行測量活動的興趣。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
    2021-05-26 閱讀全文
  •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量一量》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進一...
    2019-12-23 閱讀全文
  • 大班下學期多元智能量我會用尺量 這是大班下學期多元智能量我會用尺量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主題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學習使用尺測量的方法,并比較長短。 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2021-08-19 閱讀全文
  • 大班數學玩一玩量一量 這是大班數學玩一玩量一量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征產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
    2021-07-21 閱讀全文
  •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 這是大班數學量沙教案,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2.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解...
    2021-08-0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識別物體的長、寬、高。 2.激發(fā)幼兒進行測量活動的興趣。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

2021-05-26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進一...

2019-12-23 閱讀全文

這是大班下學期多元智能量我會用尺量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主題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學習使用尺測量的方法,并比較長短。 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2021-08-19 閱讀全文

這是大班數學玩一玩量一量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征產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

2021-07-21 閱讀全文

這是大班數學量沙教案,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2.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解...

2021-08-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