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養(yǎng)成愛洗澡的衛(wèi)生好習慣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幼兒園好習慣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幼兒園中班教案健康設(shè)計意圖:如今社會,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生活上關(guān)注比較多,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照顧的無微不至,所以導致孩子在生活能力上較弱,有的孩子甚至還養(yǎng)成不愛洗澡的壞習慣,因此設(shè)計了《養(yǎng)成愛洗澡的衛(wèi)生好習慣》,讓幼兒的自理能力,講衛(wèi)生的習慣有所提升。
活動目標:
1、知道勤洗澡可以保護皮膚。
2、通過遷移生活經(jīng)驗及音樂表演,初步學習自己洗澡。
3、養(yǎng)成良好生活衛(wèi)生習慣。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豬小弟》《洗澡歌》。
小豬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豬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它的名字叫"豬小弟",我們一起來聽聽在它身上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聽音樂《豬小弟》。
提問:
1、開始小豬沒有朋友和它游戲?為什么沒有?(因為它身上全是泥。)2、后來有朋友和它做游戲了?為什么又有朋友了呢?(因為小豬它洗澡以后變干凈了。)三、組織幼兒討論:
你愛洗澡嗎?為什么要經(jīng)常洗澡呢?
教師小結(jié):
1、洗澡可以使我們干凈,這樣人很舒服。
2、運動后會出汗,皮膚上就有污垢,污垢就容易產(chǎn)生細菌,對皮膚不好。
3、經(jīng)常洗澡,干凈的皮膚可以放出"溶菌霉"消滅細菌,保護我們的皮膚。[迷你句子網(wǎng) wWw.jZ139.cOM]
四、討論:你是怎樣洗澡的?
五、即興表演:
沖水--擦肥皂--搓泡泡--沖水--再搓一搓--沖水。
六、幼兒隨音樂表演,體驗洗澡的樂趣。
你洗干凈了嗎?還想洗洗哪?(幼兒自由地創(chuàng)遍:頭、胳膊、肚子、屁股、腿等等。)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中班教案《洗洗手好健康》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洗洗手好健康》》
中班教案《洗洗手好健康》適用于中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有為他人服務(wù)的意識,有責任感,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洗洗手好健康》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3、有為他人服務(wù)的意識,有責任感。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wèi)生的方法。
5、能夠?qū)⒆约汉玫男袨榱晳T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洗手程序圖卡。
2、視頻短片“洗手的正確程序”。
3、輕快的音樂。
4、清潔寶寶貼畫。
活動過程:
1、出示洗手程序圖卡,或播放《洗手的正確程序》視頻短片,和幼兒共同描述并練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2、將洗手程序圖卡打亂,請小組長協(xié)助老師將圖卡排好。
3、其他幼兒做出在活動2設(shè)計的動作,感謝小組長。
4、播放輕快的《洗手歌》音樂,幼兒隨著音樂模仿圖卡的步驟洗手。
5、小組長帶領(lǐng)小朋友到衛(wèi)生間洗手,老師加以引導。
6、洗完手后,小組長檢查小朋友的手是否干凈,并發(fā)給小貼畫作獎勵
活動評價:
1、懂得洗手的正確方法。
2、樂于擔任小組長。
活動建議:
程序卡有助于幼兒建立基本的時間概念,知道事情發(fā)生的先后次序。
小百科:清洗兩手,使手保持清潔衛(wèi)生。勤洗手可預防疾病。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天天好習慣
活動目標1:讓幼兒了解一天中主要的作息時間。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時鐘、日常生活圖片、牙刷、毛巾、餐具等等。
活動重點讓幼兒了解一天中主要的作息時間,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過程一:情景劇場1:教師扮演小熊撥打教具時鐘,撥到特定時間搭配相應的動作加以表演。如:早晨6點半,要表演早上起床的樣子,做刷牙洗臉的動作;中午12點做吃飯的表演;晚上8點洗漱上床睡覺的動作。
2:教師扮演小豬再次撥動時鐘,要搭配不適當?shù)幕顒忧榫?。如?點還不起床、不洗臉、的壞習慣。
二:根據(jù)問題情景提問題1:“這樣做對嗎?”如:晚上12點了還看電視。反復舉幾個例子,讓幼兒感受到一天的作息應該要有規(guī)律,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會防礙別人的生活。
2;鞏固學習:教師撥動鐘表,請幼兒描述自己的活動。
三:檢查生活作息教師以畫冊《天天好習慣》中的“寶寶記錄表”指導幼兒檢查自己的生活習慣。
四:總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小熊和小豬的做法,你們喜歡小熊還是小豬,為什么?(幼兒回答)希望小朋友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水果寶寶愛洗澡
一,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知道水果要洗干凈再吃。
2.促進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水果的方法。
3.使幼兒知道吃臟的東西是對身體有害。
二,活動準備1.幼兒從家中帶來各種水果(蘋果,梨子等當?shù)爻R姷乃?/p>
2.布袋,小盆若干。
3.幼兒提前把衣袖換起來。
三,活動過程㈠導入部分。
1.教師事先將各種水果放入布袋中。(可以多準備幾個布袋)2.教師:"小朋友們都吃過那些水果?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水果的名字。"㈡展開部分。
1.教師出示裝有水果的"神秘袋"。
2.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神秘袋',里面有很多水果。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摸一摸,這里有沒有你們喜歡的水果?"3.教師組織摸水果活動。請幼兒閉上眼睛,伸手在布袋里莫水果。
4.教師:"請你說一說,你摸到的是什么水果?"5.教師以次讓幼兒摸"神秘袋"里的水果,并說出水果的名稱。
6.幼兒莫水果活動結(jié)束,教師組織幼兒說一說吃水果的好處。
7.教師:"水果很好吃,但水果表面不干凈,需要洗干凈才能吃"。
8.教師:"老師想吃蘋果了,可是蘋果身上臟臟的,怎么辦呀?"9.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給水果寶寶洗澡。
10.教師拿出盆子,與幼兒一起去接水洗水果。
㈢結(jié)束部分1.教師鼓勵幼兒:看一看,誰的水果洗得最干凈?
2.教師與幼兒一起品嘗洗干凈的水果。
四,活動延伸教師讓幼兒在家也要講衛(wèi)生,吃水果前要記得洗水果;并鼓勵幼兒用自己的雙手幫助父母做一些類似洗水果的家務(wù)活。
五,溫馨提示1.教師要鼓勵幼兒多說一說吃水果的好處,講究衛(wèi)生,吃東西之前后該洗手。
2.教師要提醒幼兒:洗水果時,要將水果的每個地方都洗到,不要把水濺出來。
3.教師鼓勵幼兒生活中要用自己的小手為自己做事和幫助他人。
幼兒園大班健康優(yōu)秀教案《養(yǎng)成好習慣》及教學反思
大班健康優(yōu)秀教案《養(yǎng)成好習慣》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愿意并堅持在寒假生活中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進一步了解在進餐、睡眠、學習、游戲中健康方面的習慣要求,能積極地和同伴合作用簡筆畫的形式完成記錄單,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健康優(yōu)秀《養(yǎng)成好習慣》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在進餐、睡眠、學習、游戲中健康方面的習慣要求。
2、愿意并堅持在寒假生活中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
3、能積極地和同伴合作用簡筆畫的形式完成記錄單。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進餐、睡眠、學習、游戲PPT圖片。
2、大卡紙一張粘在黑板,上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師幼回憶假期生活。
1、師幼一同回憶假期中的生活。
教師:就要放寒假了,你會怎樣度過愉快的一天?請1到2名幼兒說一說。
幼兒可以結(jié)合以往經(jīng)驗,說說自己每天會做哪些事情。
(二)出示圖片,提出要求。
1、當幼兒說到進餐、睡眠、學習、游戲時就出示相應的圖片。
2、教師:剛才有小朋友說了有吃飯,出示第一張圖片,有哪些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不挑食),有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做的地方,那正確的吃飯時是什么樣的呢?出示第二張圖片。幼兒邊說到,教師邊以簡筆畫的形式呈現(xiàn)。
3、教師進行進餐小結(jié):吃的時候要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手捧好碗。一口飯、一口菜。不能一次吃太快,更不能挑食。也不能邊吃邊講,不利于消化。
4、教師:那我們睡覺時要注意什么習慣要求?幼兒進行討論。
5、幼兒邊說到,教師邊以簡筆畫的形式呈現(xiàn)。最后教師進行睡眠小結(jié):要有正確的姿勢,平躺或是右側(cè)睡。趴著睡不利于呼吸,左側(cè)睡會壓迫到心臟。小朋友們要按時入睡。
6、教師:那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學習和游戲方面的記錄單,請你來說說學習包括哪些?游戲包括哪些?
(三)幼兒進行操作。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請你們商量一下誰負責畫,誰負責想辦法。并以簡筆畫的形式展現(xiàn)。
2、幼兒進行分組合作:第一到第四組合作學習記錄表、第五到第八組合作游戲記錄表。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四)師幼講評。
1、教師將幼兒的記錄表粘在黑板上進行講解。首先讓幼兒進行介紹,教師再進行總結(jié),并出示正確的圖片。
2、學習小結(jié)并出示相應圖片。
教師:看書、寫字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正確的寫字姿勢是:上身坐正,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挺起,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兩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zhí)筆。眼睛與紙面的距離應保持在一尺左右。
3、游戲小結(jié)并出示相應圖片。
教師:看電視最佳位置是,人距電視機2.5~8米遠,其高度要略低于眼睛視平線。過高時,由于抬頭,眼睛向上看很容易引起疲勞;過低時,因為需要低頭向下看也容易產(chǎn)生疲勞。
(五)制定合理的假期一天計劃表。
1、教師:這里有一張小明的假期一天的生活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師幼共同觀看記錄表。
2、教師:那你們每天的假期是怎么樣安排的呢?回去和你們的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共同完成一份一天的假期安排表,好嗎?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制定假期生活表。
【活動反思】
一、培養(yǎng)“四會”,形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1、會聽。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fā)言,并能聽出別人發(fā)言中的問題。
2、會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quán),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shè)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旨在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fā)展智力,逐步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3、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的啟發(fā)性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動腦子。
4、會說。語言是思維的結(jié)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盡量多說這一環(huán),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二、學會思考,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學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創(chuàng)造條件并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在對數(shù)學材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單憑認真聽“講”是聽不來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lǐng)悟。只有學生不斷地體嘗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1、激發(fā)思考的欲望,明確思考的目標。
2、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jù)。
3、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如果思考時間太短,多數(shù)學生還沒有“想出來”甚至后進生還沒有“想進去”,就讓思維敏捷的同學發(fā)表意見,勢必會挫傷多數(shù)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4、及時組織多項交流。在討論中,同學們會進一步明確目標,互補互助,有交流就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訓練,思考能力隨之提高。
幼兒百科:習慣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xíguàn,是指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tǒng)等通過實踐或經(jīng)驗而適應習慣于做艱苦工作。